《一种光束激发式精密反向偏置可调电流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光束激发式精密反向偏置可调电流源.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686729.9(22)申请日 2014.11.25G05F 1/567(2006.01)(71)申请人 成都思茂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永丰路24号附1号(72)发明人 付雯华(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 普通合伙 ) 44309代理人 廉红果 陆庆红(54) 发明名称一种光束激发式精密反向偏置可调电流源(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束激发式精密反向偏置可调电流源,主要由直流电源 S,与直流电源 S相连接的控制电路,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温度补偿电路,以及与温度补偿电路相连接的光敏。
2、电阻CDS 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温度补偿电路与光敏电阻 CDS 之间串接有精密反相可调电路,在直流电源 S 与光敏电阻 CDS 之间串接有光束激发式逻辑放大电路。本发明将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LM4431电压参考电路和LMC6062型功率放大器结合在一起,能大幅度的增加本发明的电流输出范围。(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60808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3.25CN 104460808 A1/2 页21.一种光束激发式精密反向偏置可调电流源,主要由直流电源S,与直。
3、流电源S相连接的控制电路,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温度补偿电路,以及与温度补偿电路相连接的光敏电阻CDS 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温度补偿电路与光敏电阻 CDS 之间串接有精密反相可调电路,在直流电源 S 与光敏电阻 CDS 之间串接有光束激发式逻辑放大电路 ;所述精密反相可调电路由二极管 D1,LMC6062 型功率放大器 P2,一端与二极管 D1 的 P 极相连接、另一端与 LMC6062型功率放大器 P2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 R8,一端与温度补偿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 D1 的 N 极连接后再与 LM4431 电压参考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位器 R9,以及一端与LMC6062 型功率放大。
4、器 P2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经光敏电阻 CDS 后与 LMC6062 型功率放大器 P2 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 R10 组成 ;所述 LMC6062 型功率放大器 P2 的负极输入端与电位器R9的控制端相连接,其输出端还与LM4431电压参考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光束激发式逻辑放大电路主要由功率放大器 P3,与非门 IC1,与非门 IC2,与非门 IC3,负极与功率放大器P3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正极经光二极管D2后接地的极性电容C5,一端与极性电容 C5 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经二极管 D3 后接地的电阻 R11,正极与电阻 R11 和二极管D3的连接点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7。
5、,一端与与非门IC1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功率放大器P3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2,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3的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 R13,一端与与非门 IC1 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与非门 IC3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 R14,正极与与非门 IC2 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与非门 IC3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 C6,以及一端与极性电容 C7 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与非门 IC2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5组成 ;所述与非门IC1的正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P3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其输出端与与非门IC2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 ;与非门IC3的正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 P3 的输。
6、出端相连接,其输出端则与电阻 R10 与光敏电阻 CDS 的连接点相连接 ;功率放大器 P3 的正极输入端与直流电源 S 的负极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光束激发式精密反向偏置可调电流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由三极管 Q1,三极管 Q2,串接在三极管 Q1 的集电极与三极管 Q2 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1,串接在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直流电源S的负极之间的RC滤波电路,串接在三极管Q1的基极与直流电源S的负极之间的电阻R2,以及与直流电源S相并联的电阻R5组成 ;所述三极管 Q2 的发射极与直流电源 S 的正极相连接,而三极管 Q2 的基极还与三极管 Q1 的集电极相连接。3.根。
7、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光束激发式精密反向偏置可调电流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补偿电路由三极管 Q3,三极管 Q4,功率放大器 P1,串接在三极管 Q3 的集电极与三极管 Q2 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 R4,串接在功率放大器 P1 的正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容C2,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1的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容C3,负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正极与二极管D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4,一端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 D 的 P 极相连接的电阻 R6,以及一端与功率放大器 P1 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电位器 R9 相连接的电阻 R7 组成 ;所述功率放大器 P1 的正极输入端。
8、与三极管 Q4 的集电极相连接,其负极输入端与三极管 Q3 的发射极相连接 ;所述三极管 Q4 的集电极与三极管 Q2 的集电极相连接,其基极接地 ;三极管 Q3 的基极与直流电源 S 的正极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一种光束激发式精密反向偏置可调电流源,其特征在于,所述 RC 滤波电路由电阻 R3,以及与电阻 R3 相并联的电容 C1 组成。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60808 A2/2 页35.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光束激发式精密反向偏置可调电流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容 C2、电容 C3 及电容 C4 均为极性电容。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60808 A1/。
9、3 页4一种光束激发式精密反向偏置可调电流源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具体是指一种光束激发式精密反向偏置可调电流源。背景技术0002 目前,电池厂商在制作完电池保护电路板以后一般都需要用双极性电源来检测该电池保护电路板的各项功能是否已经达标,即利用双极性电源快速的实现对电池保护电路板的过压、欠压、过流的快速校准和测试。所谓的双极性电源是指该电源放电时其电源内部的电流是从负极流向正极,而对该电源充电时其电源内部的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传统的普通电源其内部的电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只能从负极流向正极,而不能从正极流向负极)。但是,目前市面上所销售的双极性电源容易受到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会。
10、使得其供电性能不稳定。如何有效克服外部环境温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便是人们急需要解决的难题。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双极性电源容易受到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进而导致性能不稳定的缺陷,提供一种光束激发式精密反向偏置可调电流源。0004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光束激发式精密反向偏置可调电流源,主要由直流电源 S,与直流电源 S 相连接的控制电路,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温度补偿电路,以及与温度补偿电路相连接的光敏电阻 CDS 组成。同时,在温度补偿电路与光敏电阻CDS 之间串接有精密反相可调电路,在直流电源 S 与光敏电阻 CDS 之间串接有光束激发式逻辑放大电路 ;所述。
11、精密反相可调电路由二极管 D1,LMC6062 型功率放大器 P2,一端与二极管 D1 的 P 极相连接、另一端与 LMC6062 型功率放大器 P2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 R8,一端与温度补偿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 D1 的 N 极连接后再与 LM4431 电压参考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位器 R9,以及一端与 LMC6062 型功率放大器 P2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经光敏电阻 CDS 后与 LMC6062 型功率放大器 P2 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 R10 组成 ;所述 LMC6062 型功率放大器 P2 的负极输入端与电位器 R9 的控制端相连接,其输出端还与LM4431 电压。
12、参考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0005 所述光束激发式逻辑放大电路主要由功率放大器 P3,与非门 IC1,与非门 IC2,与非门 IC3,负极与功率放大器 P3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正极经光二极管 D2 后接地的极性电容 C5,一端与极性电容 C5 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经二极管 D3 后接地的电阻 R11,正极与电阻 R11 和二极管 D3 的连接点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 C7,一端与与非门 IC1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功率放大器 P3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 R12,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3的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3,一端与与非门IC1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与非门 IC3 的。
13、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 R14,正极与与非门 IC2 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与非门 IC3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 C6,以及一端与极性电容 C7 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与非门 IC2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 R15 组成 ;所述与非门 IC1 的正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 P3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其输出端与与非门 IC2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 ;与非门 IC3 的正说 明 书CN 104460808 A2/3 页5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 P3 的输出端相连接,其输出端则与电阻 R10 与光敏电阻 CDS 的连接点相连接 ;功率放大器 P3 的正极输入端与直流电源 S 的负极相连接。0006 所。
14、述控制电路由三极管 Q1,三极管 Q2,串接在三极管 Q1 的集电极与三极管 Q2 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1,串接在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直流电源S的负极之间的RC滤波电路,串接在三极管Q1的基极与直流电源S的负极之间的电阻R2,以及与直流电源S相并联的电阻 R5 组成 ;所述三极管 Q2 的发射极与直流电源 S 的正极相连接,而三极管 Q2 的基极还与三极管 Q1 的集电极相连接。0007 所述的温度补偿电路由三极管 Q3,三极管 Q4,功率放大器 P1,串接在三极管 Q3 的集电极与三极管 Q2 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 R4,串接在功率放大器 P1 的正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容C2,串接在功率放。
15、大器P1的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容C3,负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正极与二极管D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4,一端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 D 的 P 极相连接的电阻 R6,以及一端与功率放大器 P1 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电位器 R9 相连接的电阻 R7 组成 ;所述功率放大器 P1 的正极输入端与三极管 Q4 的集电极相连接,其负极输入端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 ;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三极管 Q2 的集电极相连接,其基极接地 ;三极管 Q3 的基极与直流电源 S 的正极相连接。0008 进一步地,所述RC滤波电路由电阻R3,以及与电阻R3相并联的电容C1组成,而所。
16、述的电容 C2、电容 C3 及电容 C4 均为极性电容。0009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其制作和使用非常方便。0010 (2)本发明能根据外部环境的温度变化来自动调整输出电流值,从而确保其性能稳定。0011 (3)本发明将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LM4431电压参考电路和LMC6062型功率放大器结合在一起形成精密反相可调电路,因此能大幅度的增加本发明的电流输出范围。附图说明0012 图 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3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0014 如图 1 所示,本发。
17、明所述的温度补偿式电源主要由直流电源 S,与直流电源 S 相连接的控制电路,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温度补偿电路,与温度补偿电路相连接的精密反相可调电路,与精密反相可调电路相连接的光敏电阻 CDS,以及串接在直流电源 S 与光敏电阻CDS 之间的光束激发式逻辑放大电路组成。0015 该精密反相可调电路由二极管 D1,LMC6062 型功率放大器 P2,电阻 R8,电位器 R9,电阻 R10 及 LM4431 电压参考电路组成。其中,LMC6062 型功率放大器 P2 和 LM4431 电压参考电路均为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连接时,电阻 R8 的一端与二极管 D1 的 P 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 LM。
18、C6062 型功率放大器 P2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 ;电位器 R9 的一端与温度补偿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 D1 的 N 极连接后再与 LM4431 电压参考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 ;说 明 书CN 104460808 A3/3 页6电阻 R10 的一端与 LMC6062 型功率放大器 P2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经光敏电阻 CDS后与 LMC6062 型功率放大器 P2 的输出端相连接。0016 同时,LMC6062 型功率放大器 P2 的负极输入端需要与电位器 R9 的控制端相连接,而其输出端则还与LM4431电压参考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以确保电位器R9、LM4431电压参考电路和 L。
19、MC6062 型功率放大器 P2 形成一个电回路。为确保运行效果,电阻 R10 与光敏电阻 CDS 的连接点接地,而 LMC6062 型功率放大器 P2 的正极输入端还需要外接15V 的直流电压。0017 所述控制电路由三极管 Q1,三极管 Q2,电阻 R1,电阻 R2,电阻 R5 以及 RC 滤波电路组成。连接时,电阻 R1 串接在三极管 Q1 的集电极与三极管 Q2 的集电极之间,而 RC 滤波电路则串接在三极管 Q1 的发射极与直流电源 S 的负极之间。电阻 R2 串接在三极管 Q1 的基极与直流电源 S 的负极之间的,电阻 R5 则与直流电源 S 相并联。0018 同时,三极管 Q2 。
20、的发射极与直流电源 S 的正极相连接,其基极还与三极管 Q1 的集电极相连接。为确保运行效果,电阻 R1、电阻 R2、电阻 R3 及电阻 R5 的阻值均为 10K。本申请中的 RC 滤波电路由电阻 R3,以及与电阻 R3 相并联的电容 C1 组成。0019 温度补偿电路用于外部环境温度变化时的功率补偿,其由三极管 Q3,三极管 Q4,功率放大器 P1,串接在三极管 Q3 的集电极与三极管 Q2 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 R4,串接在功率放大器 P1 的正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容 C2,串接在功率放大器 P1 的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容 C3,负极与三极管 Q4 的发射极相连接、正极与二极管 D。
21、 的 N 极相连接的电容 C4,一端与电容 C4 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与二极管 D 的 P 极相连接的电阻 R6,以及一端与功率放大器 P1 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电位器 R9 相连接的电阻 R7 组成。即,功率放大器 P1 的输入端经电阻 R7 和电位器 R9 后与二极管 D 的 N 极相连接。0020 功率放大器 P1 的正极输入端与三极管 Q4 的集电极相连接,其负极输入端还与三极管 Q3 的发射极相连接。而三极管 Q4 的集电极还与三极管 Q2 的集电极相连接,而其基极接地。为确保使用效果,所述的电容 C2、电容 C3 及电容 C4 均优先采用极性电容来实现。0021 所述光束激发。
22、式逻辑放大电路则主要由功率放大器 P3,与非门 IC1,与非门 IC2,与非门 IC3,负极与功率放大器 P3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正极经光二极管 D2 后接地的极性电容 C5,一端与极性电容 C5 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经二极管 D3 后接地的电阻 R11,正极与电阻 R11 和二极管 D3 的连接点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 C7,一端与与非门 IC1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功率放大器 P3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 R12,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3的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3,一端与与非门IC1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与非门 IC3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 R14,正极与与非门。
23、 IC2 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与非门 IC3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 C6,以及一端与极性电容 C7 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与非门 IC2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 R15 组成。0022 同时,所述与非门 IC1 的正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 P3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其输出端与与非门IC2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 ;与非门IC3的正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其输出端则与电阻 R10 与光敏电阻 CDS 的连接点相连接 ;功率放大器 P3 的正极输入端与直流电源 S 的负极相连接。0023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发明。说 明 书CN 104460808 A1/1 页7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60808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