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逻辑保护放大式电力系统故障检测装置用电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逻辑保护放大式电力系统故障检测装置用电源.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706140.0(22)申请日 2014.11.27H02M 7/217(2006.01)H02M 1/088(2006.01)H03F 3/20(2006.01)(71)申请人 成都措普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瑞升南街8幢(72)发明人 罗娅 车容俊(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 普通合伙 ) 44309代理人 廉红果 陆庆红(54) 发明名称一种新型逻辑保护放大式电力系统故障检测装置用电源(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逻辑保护放大式电力系统故障检测装置用电源,主要由变压器二极。
2、管触发电路,与该变压器二极管触发电路相连接的一次晶体振荡电路和二次晶体振荡电路,以及与变压器二极管触发电路相连接的功率逻辑控制电路组成 ;所述变压器二极管触发电路则由二极管整流器 U、变压器 T 及触发电路组成,所述一次晶体振荡电路和二次晶体振荡电路则均与触发电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变压器 T 与功率逻辑控制电路之间还串接有逻辑保护放大电路。本发明能极大的简化电路结构,降低电路自身和外接的射频干扰,使得制作成本和维护成本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同时,本发明还能有效的克服传统电源电路的延迟效应,能有效的提高电源的质量。(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
3、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67484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3.25CN 104467484 A1/2 页21.一种新型逻辑保护放大式电力系统故障检测装置用电源,主要由变压器二极管触发电路,与该变压器二极管触发电路相连接的一次晶体振荡电路和二次晶体振荡电路,以及与变压器二极管触发电路相连接的功率逻辑控制电路组成 ;所述变压器二极管触发电路则由二极管整流器 U、变压器 T 及触发电路组成,所述一次晶体振荡电路和二次晶体振荡电路则均与触发电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变压器 T 与功率逻辑控制电路之间还串接有逻辑保护放大电路 ;所述逻辑保护放大电路。
4、主要由功率放大器 P2,功率放大器 P3,与非门 IC5,与非门IC6,负极与功率放大器P2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6后与与非门IC6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 C8,一端与与非门 IC5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功率放大器 P2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 R13,串接在功率放大器 P2 的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4,一端与与非门IC5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功率放大器P3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 R15,串接在功率放大器 P3 的正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极性电容 C9,正极与与非门 IC6 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顺次经稳压二极管 D6 和电阻 R17 后与功率放大器 P。
5、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 C10,P 极与功率放大器 P3 的输出端相连接、N 极顺次经电阻 R19 和电阻 R18 后与稳压二极管 D6 和电阻 R17 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 D8,以及 N 极与电容 C10的负极相连接、P 极与二极管 D8 和电阻 R19 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 D7 组成 ;所述与非门 IC5 的正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 P2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 ;功率放大器 P3 的输出端与非门 IC6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其正极输入端则与功率放大器 P2 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一次晶体振荡电路由倒相放大器 U1,串接在倒相放大器 U1 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 R9和石英晶体振。
6、荡器 X1,正极与倒相放大器 U1 的输入端相连接、负极与触发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1,以及正极与倒相放大器U1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触发电路相连接的可调电容C2组成 ;所述二次晶体振荡电路由倒相放大器 U2,串接在倒相放大器 U2 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 R10 和石英晶体振荡器 X2,正极与倒相放大器 U2 的输入端相连接、负极与触发电路相连接的可调电容 C4,以及正极与倒相放大器 U2 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触发电路相连接的电容 C3 组成 ;所述极性电容 C8 的正极与变压器 T 相连接,而电阻 R19 和电阻 R18 的连接点则与功率逻辑控制电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
7、种新型逻辑保护放大式电力系统故障检测装置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逻辑控制电路由功率放大器P1,与非门IC1,与非门IC2,与非门IC3,与非门 IC4,N 极与功率放大器 P1 的输出端相连接、P 极经电阻 R11 后接地的二极管 D5,一端与与非门 IC1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经电容 C7 后与与非门 IC2 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5,一端与与非门IC1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5和电容C7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电阻 R6,一端与与非门 IC3 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 R8 后与与非门 IC4 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7,以及一端与功率放大器P1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
8、阻R12组成 ;所述与非门IC1的负极输入端接地,其输出端还与与非门IC2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 ;与非门IC2 的负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 P1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其输出端则分别与与非门 IC3 的正极输入端和与非门 IC4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与非门 IC3 的负极输入端与与非门 IC4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功率放大器 P1 的正极输入端与变压器 T 相连接,其输出端与触发电路相连接,而电阻R7与电阻R8的连接点也均与该触发电路相连接 ;所述电阻R19和电阻R18 的连接点则与与非门 IC2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新型逻辑保护放大式电力系统故障检测装置用电源。
9、,其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67484 A2/2 页3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 T 由原边线圈 L1、副边线圈 L2 及副边线圈 L3 组成,且该原边线圈 L1与二极管整流器 U 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触发电路则同时与副边线圈L2和副边线圈L3相连接,而功率放大器P1的正极输入端则与副边线圈L3的非同名端相连接 ;所述极性电容 C8 的正极与副边线圈 L3 的非同名端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一种新型逻辑保护放大式电力系统故障检测装置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电路由晶体管Q1,晶体管Q2,一端与晶体管Q1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 R4 后与晶体管 Q2 的基极。
10、相连接的电阻 R3,一端与晶体管 Q1 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晶体管 Q2 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 R1,与电阻 R1 相并联的电容 C5,一端与晶体管 Q2 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晶体管 Q1 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 R2,与电阻 R2 相并联的电容 C6,N 极与晶体管 Q1 的基极相连接、P 极与副边线圈 L2 的非同名端相连接的二极管 D2,P 极与副边线圈L2的非同名端相连接、N极与晶体管Q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N极与晶体管Q2的基极相连接、P 极与副边线圈 L3 的同名端相连接的二极管 D3,以及 P 极与副边线圈 L3 的同名端相连接、N 极与晶体管 Q2 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
11、极管 D4 组成 ;所述晶体管 Q1 的发射极还与副边线圈 L2 的同名端连接后接地,所述晶体管 Q2 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功率放大器 P1的输出端则与电阻 R3 和电阻 R4 的连接点相连接,而电阻 R7 和电阻 R8 的连接点则与晶体管 Q2 的发射极相连接。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67484 A1/4 页4一种新型逻辑保护放大式电力系统故障检测装置用电源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稳压电源,具体是指一种新型逻辑保护放大式电力系统故障检测装置用电源。背景技术0002 目前,随着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用于电力系统故障检测的设备也有着极大的发展。由于电力系统的检修往往涉及到几。
12、百千伏,甚至上百万千伏的电压线路,因此其检修线路非常长,故而对故障检测设备的供电要求也非常高。然而,目前人们对故障检测设备所提供的移动电源却存在较大的波纹系数,不仅会产生射频电磁干扰,而且其电路结构比较复杂、维护和制作成本较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故障检测设备的使用范围,不利于人们对线路进行大规模的检查。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故障检测设备用电源存在的波纹系数较大、射频干扰严重、电路复杂及效率不高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逻辑保护放大式电力系统故障检测装置用电源。0004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逻辑保护放大式电力系统故障检测装置用电源,主要由变压器二极管触发。
13、电路,与该变压器二极管触发电路相连接的一次晶体振荡电路和二次晶体振荡电路,以及与变压器二极管触发电路相连接的功率逻辑控制电路组成 ;所述变压器二极管触发电路则由二极管整流器 U、变压器 T 及触发电路组成,所述一次晶体振荡电路和二次晶体振荡电路则均与触发电路相连接。同时,在变压器 T 与功率逻辑控制电路之间还串接有逻辑保护放大电路 ;所述逻辑保护放大电路主要由功率放大器 P2,功率放大器 P3,与非门 IC5,与非门 IC6,负极与功率放大器 P2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正极经电阻 R16 后与与非门 IC6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 C8,一端与与非门 IC5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
14、功率放大器 P2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 R13,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2的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4,一端与与非门IC5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功率放大器P3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5,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3的正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极性电容 C9,正极与与非门 IC6 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顺次经稳压二极管 D6和电阻 R17 后与功率放大器 P2 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 C10,P 极与功率放大器 P3 的输出端相连接、N 极顺次经电阻 R19 和电阻 R18 后与稳压二极管 D6 和电阻 R17 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 D8,以及 N 极与电容 C10 的负极相连接、P 极与二极管。
15、 D8 和电阻 R19 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 D7 组成 ;所述与非门 IC5 的正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 P2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 ;功率放大器 P3 的输出端与非门 IC6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其正极输入端则与功率放大器 P2 的输出端相连接。0005 所述一次晶体振荡电路由倒相放大器 U1,串接在倒相放大器 U1 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 R9 和石英晶体振荡器 X1,正极与倒相放大器 U1 的输入端相连接、负极与触说 明 书CN 104467484 A2/4 页5发电路相连接的电容 C1,以及正极与倒相放大器 U1 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触发电路相连接的可调电容 C2 组成 ;所。
16、述二次晶体振荡电路由倒相放大器 U2,串接在倒相放大器 U2 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 R10 和石英晶体振荡器 X2,正极与倒相放大器 U2 的输入端相连接、负极与触发电路相连接的可调电容 C4,以及正极与倒相放大器 U2 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触发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3组成 ;所述极性电容C8的正极与变压器T相连接,而电阻R19 和电阻 R18 的连接点则与功率逻辑控制电路相连接。0006 进一步地,所述功率逻辑控制电路由功率放大器 P1,与非门 IC1,与非门 IC2,与非门 IC3,与非门 IC4,N 极与功率放大器 P1 的输出端相连接、P 极经电阻 R11 后接地的二极管D5,一端。
17、与与非门 IC1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经电容 C7 后与与非门 IC2 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5,一端与与非门IC1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5和电容C7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电阻 R6,一端与与非门 IC3 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 R8 后与与非门 IC4 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 R7,以及一端与功率放大器 P1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12 组成 ;所述与非门 IC1 的负极输入端接地,其输出端还与与非门 IC2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 ;与非门 IC2 的负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 P1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其输出端则分别与与非门 IC3 的正极输入端和与非门 IC4 的负。
18、极输入端相连接,与非门 IC3 的负极输入端与与非门 IC4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功率放大器 P1 的正极输入端与变压器 T 相连接,其输出端与触发电路相连接,而电阻R7与电阻R8的连接点也均与该触发电路相连接 ;所述电阻R19 和电阻 R18 的连接点则与与非门 IC2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0007 所述变压器 T 由原边线圈 L1、副边线圈 L2 及副边线圈 L3 组成,且该原边线圈 L1与二极管整流器 U 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触发电路则同时与副边线圈L2和副边线圈L3相连接,而功率放大器P1的正极输入端则与副边线圈L3的非同名端相连接 ;所述极性电容 C8 的正极。
19、与副边线圈 L3 的非同名端相连接。0008 所述触发电路由晶体管 Q1,晶体管 Q2,一端与晶体管 Q1 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 R4 后与晶体管 Q2 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 R3,一端与晶体管 Q1 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晶体管 Q2 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 R1,与电阻 R1 相并联的电容 C5,一端与晶体管 Q2 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晶体管 Q1 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 R2,与电阻 R2 相并联的电容 C6,N 极与晶体管 Q1 的基极相连接、P 极与副边线圈 L2 的非同名端相连接的二极管 D2,P 极与副边线圈L2的非同名端相连接、N极与晶体管Q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N极。
20、与晶体管Q2的基极相连接、P 极与副边线圈 L3 的同名端相连接的二极管 D3,以及 P 极与副边线圈 L3 的同名端相连接、N 极与晶体管 Q2 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 D4 组成 ;所述晶体管 Q1 的发射极还与副边线圈 L2 的同名端连接后接地,所述晶体管 Q2 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功率放大器 P1的输出端则与电阻 R3 和电阻 R4 的连接点相连接,而电阻 R7 和电阻 R8 的连接点则与晶体管 Q2 的发射极相连接。0009 本发明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能极大的简化电路结构,降低电路自身和外接的射频干扰,使得制作成本和维护成本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001。
21、0 (2)本发明能有效的克服传统电源电路的延迟效应,能有效的提高电源的质量。0011 (3)本发明的使用范围较广,能适用于不同场合的故障检测环境。说 明 书CN 104467484 A3/4 页6附图说明0012 图 1 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13 图 2 为本发明的逻辑保护放大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4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0015 如图 1 所示,本发明主要由变压器二极管触发电路,与该变压器二极管触发电路相连接的一次晶体振荡电路和二次晶体振荡电路,与变压器二极管触发电路相连接的功率逻辑控制电路,以及串接在变压器二极管。
22、触发电路与功率逻辑控制电路之间的逻辑保护放大电路组成。其中,所述变压器二极管触发电路由二极管整流器 U、变压器 T 及触发电路组成,而一次晶体振荡电路和二次晶体振荡电路则均与触发电路相连接。0016 所述功率逻辑控制电路由功率放大器 P1,与非门 IC1,与非门 IC2,与非门 IC3,与非门 IC4,二极管 D5,电容 C7,电阻 R5,电阻 R6,电阻 R7,电阻 R8,电阻 R11 和电阻 R12 组成。连接时,二极管 D5 的 N 极与功率放大器 P1 的输出端相连接,其 P 极经电阻 R11 后接地 ;电阻 R5 的一端与与非门 IC1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其另一端经电容 C7 后与。
23、与非门 IC2 的输出端相连接 ;电阻 R6 的一端与与非门 IC1 的输出端相连接,其另一端与电阻 R5 和电容 C7的连接点相连接。0017 电阻R7的一端与与非门IC3的输出端相连接,其另一端经电阻R8后与与非门IC4的输出端相连接 ;而电阻 R12 的一端与功率放大器 P1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其另一端则接地。0018 所述与非门 IC1 的负极输入端接地,其输出端还与与非门 IC2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 ;与非门 IC2 的负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 P1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其输出端则分别与与非门 IC3 的正极输入端和与非门 IC4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与非门 IC3 的负极输入端。
24、与与非门 IC4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0019 所述变压器 T 由原边线圈 L1、副边线圈 L2 及副边线圈 L3 组成,且该原边线圈 L1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相连接,功率放大器P1的正极输入端则与副边线圈 L3 的非同名端相连接。0020 所述触发电路由晶体管Q1,晶体管Q2,电阻R1,电阻R2,电容C5,电容C6,电阻R3,电阻 R4,以及二极管 D1,二极管 D2,二极管 D3 和二极管 D4 组成。连接时,电阻 R3 的一端与晶体管 Q1 的基极相连接,其另一端经电阻 R4 后与晶体管 Q2 的基极相连接 ;电阻 R1 的一端与晶体管 Q1 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
25、晶体管 Q2 的基极相连接,电容 C5 与电阻 R1 相并联 ;电阻R2的一端与晶体管Q2的集电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晶体管Q1的基极相连接,而电容 C6 则与电阻 R2 相并联。0021 所述二极管 D2 的 N 极与晶体管 Q1 的基极相连接,其 P 极与副边线圈 L2 的非同名端相连接 ;二极管 D1 的 P 极与副边线圈 L2 的非同名端相连接,其 N 极与晶体管 Q1 的发射极相连接 ;二极管 D3 的 N 极与晶体管 Q2 的基极相连接,其 P 极与副边线圈 L3 的同名端相连接 ;二极管 D4 的 P 极与副边线圈 L3 的同名端相连接,其 N 极与晶体管 Q2 的发射极相连说 明。
26、 书CN 104467484 A4/4 页7接。0022 同时,所述晶体管Q1的发射极还与副边线圈L2的同名端连接后接地,所述晶体管Q2 的发射极则直接接地。而功率放大器 P1 的输出端则与电阻 R3 和电阻 R4 的连接点相连接,电阻 R7 和电阻 R8 的连接点则与晶体管 Q2 的发射极相连接。0023 所述的一次晶体振荡电路由倒相放大器 U1,串接在倒相放大器 U1 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9和石英晶体振荡器X1,正极与倒相放大器U1的输入端相连接、负极与晶体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以及正极与倒相放大器U1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晶体管 Q2 的基极相连接的可调电容 C2 组成。
27、。0024 所述的二次晶体振荡电路由倒相放大器 U2,串接在倒相放大器 U2 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 R10 和石英晶体振荡器 X2,正极与倒相放大器 U2 的输入端相连接、负极与晶体管Q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可调电容C4,以及正极与倒相放大器U2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晶体管 Q1 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 C3 组成。0025 为确保使用效果,该电容 C1、电容 C3、电容 C5、电容 C6 和电容 C7 均优先采用贴片电容来实现。0026 如图2所示,所述的所述逻辑保护放大电路主要由功率放大器P2,功率放大器P3,与非门 IC5,与非门 IC6,负极与功率放大器 P2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正极经。
28、电阻 R16 后与与非门 IC6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 C8,一端与与非门 IC5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功率放大器 P2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 R13,串接在功率放大器 P2 的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4,一端与与非门IC5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功率放大器P3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 R15,串接在功率放大器 P3 的正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极性电容 C9,正极与与非门 IC6 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顺次经稳压二极管 D6 和电阻 R17 后与功率放大器 P2 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 C10,P 极与功率放大器 P3 的输出端相连接、N 极顺次经电阻 R19 和电阻 。
29、R18 后与稳压二极管 D6 和电阻 R17 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 D8,以及 N极与电容 C10 的负极相连接、P 极与二极管 D8 和电阻 R19 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 D7组成。0027 同时,所述与非门 IC5 的正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 P2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 ;功率放大器 P3 的输出端与非门 IC6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其正极输入端则与功率放大器 P2 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8的正极需要与副边线圈L3的非同名端相连接,而电阻R18和电阻 R19 的连接点则要与与非门 IC2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0028 如上所述,便可以很好的实现本发明。说 明 书CN 104467484 A1/2 页8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67484 A2/2 页9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6748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