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液力偶合器以及起动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复合型液力偶合器以及起动器.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759554.X(22)申请日 2014.12.12F16H 41/24(2006.01)(71)申请人 吴志强地址 51016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东风西路3号502房(72)发明人 吴志强(54) 发明名称一种复合型液力偶合器以及起动器(57)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型液力偶合器以及起动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输出齿圈(22)与联接行星架(24)联接,输出大齿圈(25)与输入大齿轮(27)联接 , 输出小齿圈(26)、输出行星架(28)以及起动输入齿轮副(4)与空挂档机构(14)联接 , 输出小齿轮(29)与变速机构(5)。
2、联接 , 输入齿轮副(6)与液力偶合器(7)联接 , 液力偶合器(7)与输出齿轮副(8)联接 , 输出齿轮副(8)与起动齿轮(12)配合工作。(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55298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3.25CN 104455298 A1/2 页21.一种复合型液力偶合器以及起动器,包括输入轴(1)、输出轴(3)、起动输入齿轮副(4)、变速机构(5)、输入齿轮副(6)、液力偶合器(7)、输出齿轮副(8)、超越离合器(9)、起动输出齿轮副(10)、单向离合器(。
3、 1)、起动齿轮(12)、固定单向离合器( 3)、空挂档机构(14),所述固定单向离合器(13)的输入端(131)与固定元件联接 ,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输入轴(1)与输出轴(3)之间设有行星齿轮(20)、输入行星架(2 )、输出齿圈(2 )、输入齿轮(23)、联接行星架(24)、输出大齿圈(25)、输出小齿圈(26)、输入大齿轮(27)、输出行星架(28)、输出小齿轮(29), 输入齿轮(23)以及输出齿轮副(8)的输出齿轮( 2)与超越离合器(9)的输出端( 2)联接 , 超越离合器(9)的输入端( 1)以及单向离合器( 1)的输出端(112)与输入轴(1)联接 , 单向离合器(11)的输。
4、入端(111)与起动输出齿轮副(10)的输出齿轮(102)联接 , 输入行星架(21)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20)与配合的输出齿圈(22)和输入齿轮(23)联接 , 输出齿圈(22)与联接行星架(24)联接 , 联接行星架(24)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20)与配合的输出大齿圈(25)和输出小齿圈(26)联接 , 输出大齿圈(25)与输入大齿轮(27)联接 , 输出行星架(28)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20)与配合的输入大齿轮(27)和输出小齿轮(29)联接 , 输出小齿圈(26)、输出行星架(28)以及起动输入齿轮副(4)的输入齿轮(41)与空挂档机构(14)的输入端(141)联接 , 空挂档机构(1。
5、4)的输出端(142)与输出轴(3)联接 , 输入齿轮副(4)的输出齿轮( 2)与起动输出齿轮副(10)的输入齿轮(101)联接 , 输出小齿轮(29)与变速机构(5)的输入端(51)联接 , 变速机构(5)的输出端(52)分别与输入行星架( 1)、输入齿轮副(6)的输入齿轮( 1)以及固定单向离合器(13)的输出端(132)联接 , 输入齿轮副(6)的输出齿轮(62)与液力偶合器(7)的输入端(71)联接 , 液力偶合器(7)的输出端(72)与输出齿轮副(8)的输入齿轮(81)联接 , 输出齿轮副(8)的输出齿轮(82)与起动齿轮(12)配合工作。2.一种复合型液力偶合器以及起动器,包括输入。
6、轴(1)、输出轴(3)、第一输入齿轮副(4)、单向离合器(5)、起动输入齿轮副(6)、变速机构(7)、固定单向离合器(8)、联接齿轮副(9)、液力偶合器(10)、第二输入齿轮副(11)、超越离合器(12)、起动齿轮(13)、空挂档机构(14),所述固定单向离合器(8)的输入端(81)与固定元件联接 ,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输入轴(1)与输出轴(3)之间设有行星齿轮(20)、输入小齿圈(2 )、输入行星架(2 )、输出大齿圈(23)、输出行星架(24)、输入齿圈(25)、输出小齿轮(26)、输入单联行星架(27)、输出齿圈(28)、输出齿轮(29), 输入小齿圈(21)与第二输入齿轮副(11)的。
7、输出齿轮(112)、超越离合器(12)的输出端(122)以及起动齿轮(13)联接 , 超越离合器(12)的输入端(121)与输入轴(1)联接 , 输入小齿圈(21)通过输入行星架(22)上的行星齿轮( 0)与输入行星架(22)、输出大齿圈(23)相互配合工作,输出大齿圈(23)与第一输入齿轮副(4)的输入齿轮(41)联接,第一输入齿轮副(4)的输出齿轮(42)与输入单联行星架(27)联接,输入单联行星架(27)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20)与输出齿圈(28)、输出齿轮( 9)相互配合工作,输出齿圈(28)与输入齿圈(25)联接,输出齿轮(29)与输出行星架(24)以及起动输入齿轮副(6)的输入齿轮。
8、(61)联接,起动输入齿轮副(6)的输出齿轮(62)以及单向离合器(5)的输入端(51)与空挂档机构( 4)的输入端(141)联接,单向离合器(5)的输出端( 2)与输入轴(1)联接 , 空挂档机构(14)的输出端(142)与输出轴(3)联接,输出行星架(24)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20)与输入齿圈(25)、输出小齿轮(26)相互配合工作,输出小齿轮( )与变速机构(7)的输入端(71)联接 , 变速机构(7)的输出端(72)与固定单向离合器(8)的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55298 A2/2 页3输出端(82)、联接齿轮副(9)的输入齿轮(91)以及液力偶合器(10)的输入端(101)。
9、联接 , 联接齿轮副(9)的输出齿轮(92)与输入行星架(22)联接,液力偶合器(10)的输出端(102)与第二输入齿轮副(11)的输入齿轮(111)联接。3.一种复合型液力偶合器以及起动器,包括输入轴(1)、输出轴(3)、起动齿轮(4)、固定单向离合器(5)、变速机构(6)、单向离合器(7)、空挂档机构(8)、联接架(9)、输入齿轮副(10)、液力偶合器(11)、起动齿轮副(12)、超越离合器(13), 所述固定单向离合器(5)的输入端(51)与固定元件联接 ,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输入轴(1)与输出轴(3)之间设有输入波型发生器(21)、输出柔轮(22)、输入刚轮(23)、第一输入柔轮(2。
10、4)、联接刚轮(25)、第二输入柔轮(26)、输出刚轮(27)、第二输出波型发生器(28)、第一输出波型发生器(29),输入波型发生器(21)与起动齿轮副( 2)的输出齿轮(122)以及超越离合器(13)的输出端(132)联接 , 单向离合器(7)的输出端(72)以及超越离合器(13)的输入端(131)与输入轴(1)联接 , 起动齿轮副(12)的输出齿轮(122)与起动齿轮(4)联接 , 输入波型发生器(21)与输出柔轮(22)、输入刚轮(23)相互配合工作,输出柔轮(22)与第一输入柔轮(24)联接,第一输入柔轮(24)与联接刚轮(25)、第一输出波型发生器(29)相互配合工作,联接刚轮(2。
11、5)与第二输入柔轮(26)联接 , 第二输入柔轮(26)与输出刚轮(27)、第二输出波型发生器(28)相互配合工作,第一输出波型发生器(29)、第二输出波型发生器(28)以及空挂档机构( )的输入端(81)与单向离合器(7)的输入端(71)联接 , 空挂档机构(8)的输出端(82)与输出轴(3)联接 , 联接架(9)与输出刚轮(27)、输入齿轮副(10)的输入齿轮(101)以及变速机构(6)的输入端(61)联接 , 输入齿轮副(10)的输出齿轮(102)与液力偶合器(11)的输入端(111)联接 , 液力偶合器(11)的输出端(112)与起动齿轮副(12)输入齿轮(121)联接 , 变速机构(。
12、6)的输出端(62)与固定单向离合器(5)的输出端(52)以及输入刚轮(23)联接。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55298 A1/11 页4一种复合型液力偶合器以及起动器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液力偶合器以及起动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用于各种地面车辆、船舶、铁道机车以及机床的复合型液力偶合器以及起动器。背景技术0002 目前,液力偶合器都是根据流体静力学等原理来设计的,它所能传递的功率不大,并且效率不高 ;另外,成本高。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操控方便,低成本,节能高效的复合型液力偶合器以及起动器。0004 为了实现本。
13、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以下 :一种复合型液力偶合器以及起动器,包括输入轴(1)、输出轴(3)、起动输入齿轮副(4)、变速机构(5)、输入齿轮副(6)、液力偶合器(7)、输出齿轮副(8)、超越离合器(9)、起动输出齿轮副(10)、单向离合器( 1)、起动齿轮(12)、固定单向离合器( 3)、空挂档机构(14),所述固定单向离合器(13)的输入端(131)与固定元件联接 , 所述的输入轴(1)与输出轴(3)之间设有行星齿轮(20)、输入行星架(21)、输出齿圈(2 )、输入齿轮(23)、联接行星架(24)、输出大齿圈(25)、输出小齿圈(26)、输入大齿轮(27)、输出行星架(28)、输。
14、出小齿轮(29), 输入齿轮(23)以及输出齿轮副(8)的输出齿轮(82)与超越离合器(9)的输出端(92)联接 , 超越离合器(9)的输入端(91)以及单向离合器(11)的输出端(112)与输入轴(1)联接 , 单向离合器(11)的输入端(111)与起动输出齿轮副(10)的输出齿轮(102)联接 , 输入行星架(21)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20)与配合的输出齿圈(22)和输入齿轮(23)联接 , 输出齿圈(22)与联接行星架(24)联接 , 联接行星架(24)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20)与配合的输出大齿圈(25)和输出小齿圈(26)联接 , 输出大齿圈(25)与输入大齿轮(27)联接 , 输出行。
15、星架(28)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20)与配合的输入大齿轮(27)和输出小齿轮(29)联接 , 输出小齿圈(26)、输出行星架(28)以及起动输入齿轮副(4)的输入齿轮( 1)与空挂档机构(14)的输入端(141)联接 , 空挂档机构(14)的输出端(142)与输出轴(3)联接 , 输入齿轮副(4)的输出齿轮(42)与起动输出齿轮副(10)的输入齿轮(101)联接 , 输出小齿轮(29)与变速机构(5)的输入端(51)联接 , 变速机构(5)的输出端(52)分别与输入行星架(21)、输入齿轮副(6)的输入齿轮(61)以及固定单向离合器(13)的输出端(132)联接 , 输入齿轮副(6)的输出齿轮。
16、(62)与液力偶合器(7)的输入端(71)联接 , 液力偶合器(7)的输出端(72)与输出齿轮副(8)的输入齿轮(81)联接 , 输出齿轮副(8)的输出齿轮(82)与起动齿轮(12)配合工作。0005 一种复合型液力偶合器以及起动器,包括输入轴(1)、输出轴(3)、第一输入齿轮副(4)、单向离合器(5)、起动输入齿轮副(6)、变速机构(7)、固定单向离合器(8)、联接齿轮副(9)、液力偶合器(10)、第二输入齿轮副(1 )、超越离合器(12)、起动齿轮(13)、空挂档机说 明 书CN 104455298 A2/11 页5构(14),所述固定单向离合器(8)的输入端(81)与固定元件联接 , 所。
17、述的输入轴(1)与输出轴(3)之间设有行星齿轮(20)、输入小齿圈(21)、输入行星架(2 )、输出大齿圈(23)、输出行星架(24)、输入齿圈(25)、输出小齿轮(26)、输入单联行星架(27)、输出齿圈(28)、输出齿轮(29), 输入小齿圈(21)与第二输入齿轮副(11)的输出齿轮(112)、超越离合器(12)的输出端(122)以及起动齿轮(13)联接 , 超越离合器(12)的输入端(121)与输入轴( )联接 , 输入小齿圈(21)通过输入行星架(22)上的行星齿轮(20)与输入行星架(22)、输出大齿圈(23)相互配合工作,输出大齿圈(23)与第一输入齿轮副(4)的输入齿轮(41)联。
18、接,第一输入齿轮副(4)的输出齿轮( 2)与输入单联行星架( 7)联接,输入单联行星架( )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20)与输出齿圈(28)、输出齿轮(29)相互配合工作,输出齿圈(28)与输入齿圈(25)联接,输出齿轮( 9)与输出行星架(24)以及起动输入齿轮副(6)的输入齿轮(61)联接,起动输入齿轮副)的输出齿轮( 2)以及单向离合器(5)的输入端( 1)与空挂档机构(14)的输入端(141)联接,单向离合器(5)的输出端( 2)与输入轴(1)联接 , 空挂档机构(14)的输出端(142)与输出轴(3)联接,输出行星架(24)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20)与输入齿圈(25)、输出小齿轮(26)。
19、相互配合工作,输出小齿轮(26)与变速机构(7)的输入端(71)联接 , 变速机构(7)的输出端(72)与固定单向离合器(8)的输出端(82)、联接齿轮副(9)的输入齿轮( 1)以及液力偶合器( 0)的输入端(101)联接 , 联接齿轮副(9)的输出齿轮(92)与输入行星架( 2)联接,液力偶合器(10)的输出端(102)与第二输入齿轮副(11)的输入齿轮(111)联接。0006 一种复合型液力偶合器以及起动器,包括输入轴(1)、输出轴(3)、起动齿轮(4)、固定单向离合器(5)、变速机构(6)、单向离合器(7)、空挂档机构(8)、联接架(9)、输入齿轮副(10)、液力偶合器(11)、起动齿轮。
20、副(12)、超越离合器(13),所述固定单向离合器(5)的输入端(51)与固定元件联接 , 所述的输入轴(1)与输出轴(3)之间设有输入波型发生器(21)、输出柔轮(22)、输入刚轮(23)、第一输入柔轮(24)、联接刚轮(25)、第二输入柔轮(26)、输出刚轮(27)、第二输出波型发生器(28)、第一输出波型发生器(29),输入波型发生器(21)与起动齿轮副( 2)的输出齿轮(122)以及超越离合器(13)的输出端(132)联接 , 单向离合器(7)的输出端( 2)以及超越离合器(13)的输入端(131)与输入轴( )联接 , 起动齿轮副(12)的输出齿轮(122)与起动齿轮(4)联接 , 。
21、输入波型发生器(21)与输出柔轮(22)、输入刚轮(23)相互配合工作,输出柔轮(22)与第一输入柔轮(24)联接,第一输入柔轮(24)与联接刚轮(25)、第一输出波型发生器(29)相互配合工作,联接刚轮( )与第二输入柔轮(26)联接 , 第二输入柔轮(26)与输出刚轮(27)、第二输出波型发生器(28)相互配合工作,第一输出波型发生器(29)、第二输出波型发生器(28)以及空挂档机构( )的输入端(81)与单向离合器(7)的输入端(71)联接 , 空挂档机构(8)的输出端(82)与输出轴(3)联接 , 联接架(9)与输出刚轮(27)、输入齿轮副(10)的输入齿轮(101)以及变速机构(6)。
22、的输入端( 1)联接 , 输入齿轮副(10)的输出齿轮(102)与液力偶合器(11)的输入端(111)联接 , 液力偶合器(11)的输出端(112)与起动齿轮副(12)输入齿轮(121)联接 , 变速机构(6)的输出端(62)与固定单向离合器(5)的输出端(52)以及输入刚轮(23)联接。0007 所述各个需要联接的元件 , 而被其它若干元件分隔的元件 , 可采用中空或联接架的方法 , 穿过或跨过其它若干元件 , 与之连接 ;当联接的元件是齿轮或齿圈时,则相互说 明 书CN 104455298 A3/11 页6啮合或联接 ;所述各个齿轮副以及变速机构的传动比,按实际需要设计。0008 所述液力。
23、偶合器可选用液力变矩器、液压马达和液压泵以及电磁离合器替代。0009 本发明应用于车辆时,能够根据车辆行驶时受到阻力的大小,自动地改变输出扭矩以及速度的变化。0010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发明大部份功率由齿圈、行星齿轮、行星架、波型发生器、刚轮、齿轮传递,因而传动功率和传动效率都极大地提高 , 而且结构简单,更易于维修 ;(2)本发明的变矩和变速是自动完成的,能实现高效率的传动,并且除了起步以外,都能使发动机和起动机在最佳范围内工作,与其它变速器相比,在发动机和起动机等效的前提下,它降低了发动机和起动机的制造成本 ;(3)本发明使发动机和起动机处于经济转速区域内运转,也就是使发动机。
24、在非常小污染排放的转速范围内工作,避免了发动机在怠速和高速运行时,排放大量废气,从而减少了废气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4)本发明能利用内部转速差起缓冲和过载保护的作用,有利于延长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以及起动机的使用寿命,另外,当行驶阻力增大,则能使车辆自动降速,反之则升速,有利于提高车辆的行驶性能 ;(5)本发明使输入功率不间断,可保证车辆有良好的加速性和较高的平均车速,使发动机的磨损减少,延长了大修间隔里程,有利于提高生产率 ;(6)本发明起动时,具有自动变矩和变速的性能,输入功率不间断,不会发生冲击现象,可保证发动机起动平稳、减少噪音,使发动机的起动磨损减少,并延长了起动电机以及蓄电池的使。
25、用寿命 ;(7)本发明减少了现今起动机的传动机构,降低了制造成本,发动机起动后,只需对起动电机采取制动措施,使其停止传动。0011 另外,本发明是是一种用于各种地面车辆、船舶、铁道机车以及机床的复合型液力偶合器以及起动器。附图说明0012 说明书附图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图,附图中两个元件之间的连接处,运用粗实线表示固定连接,细实线表示两个元件可以相对转动。具体实施方式0013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 1 中所示,一种复合型液力偶合器以及起动器,包括输入轴 、输出轴 3、起动输入齿轮副 4、变速机构 5、输入齿轮副 6、液力偶合器 7、输出。
26、齿轮副 8、超越离合器 9、起动输出齿轮副 10、单向离合器 11、起动齿轮 12、固定单向离合器 13、空挂档机构 14,所述固定单向离合器 13 的输入端 131 与固定元件联接 , 所述的输入轴 1 与输出轴 3 之间设有行星齿轮20、输入行星架 21、输出齿圈 22、输入齿轮 23、联接行星架 24、输出大齿圈 25、输出小齿圈26、输入大齿轮 27、输出行星架 28、输出小齿轮 29, 输入齿轮 23 以及输出齿轮副 8 的输出说 明 书CN 104455298 A4/11 页7齿轮 82 与超越离合器 9 的输出端 92 联接 , 超越离合器 9 的输入端 91 以及单向离合器 1。
27、1的输出端 112 与输入轴 1 联接 , 单向离合器 11 的输入端 111 与起动输出齿轮副 10 的输出齿轮 102 联接 , 输入行星架 21 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 20 与配合的输出齿圈 22 和输入齿轮23 联接 , 输出齿圈 22 与联接行星架 24 联接 , 联接行星架 24 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 20 与配合的输出大齿圈 25 和输出小齿圈 26 联接 , 输出大齿圈 25 与输入大齿轮 27 联接 , 输出行星架 28 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 20 与配合的输入大齿轮 27 和输出小齿轮 29 联接 , 输出小齿圈 26、输出行星架 28 以及起动输入齿轮副 4 的输入齿轮 41 。
28、与空挂档机构 14 的输入端 141 联接 , 空挂档机构 14 的输出端 142 与输出轴 3 联接 , 输入齿轮副 4 的输出齿轮42 与起动输出齿轮副 10 的输入齿轮 101 联接 , 输出小齿轮 29 与变速机构 5 的输入端 51联接 , 变速机构 5 的输出端 52 分别与输入行星架 21、输入齿轮副 6 的输入齿轮 61 以及固定单向离合器 13 的输出端 132 联接 , 输入齿轮副 6 的输出齿轮 62 与液力偶合器 7 的输入端 71 联接 , 液力偶合器 7 的输出端 72 与输出齿轮副 8 的输入齿轮 81 联接 , 输出齿轮副8 的输出齿轮 82 与起动齿轮 12 。
29、配合工作。0014 联接行星架 24 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 20 把传递到此的功率分流为两路,一路流入输出小齿圈26,另一路经过输出大齿圈25,传递到输入大齿轮27, 输入大齿轮27再通过输出行星架 28 上的行星齿轮 20 把传递到此的功率分流为两路 , 一路流入输出行星架 28,另一路流入输出小齿轮 29。0015 由于上述各个元件的转速分配关系可以改变 , 两路功率流将根据两者之间转速分配的变化而变化,当输出小齿圈 26、输出行星架 28 的转速为零时,输出功率为零,但力矩不为零,此时,输出小齿圈 26、输出行星架 28 的输入功率则由一定值改变到最大值,所述的一定值指的是当输出小齿圈26。
30、、输出行星架28与各自配合的联接行星架24、输入大齿轮27的转速相同时,两者按行星排力矩比分配输入功率所得的值,所述的最大值指的是由联接行星架 24、输入大齿轮 27 输入的总功率,也就是说,当两路功率发生变化时,传递到输出小齿圈 26、输出行星架 28 以及输出轴 3 上的力矩也随之变化。0016 起动机的输入功率由起动齿轮 12 经输出齿轮副 8 的输出齿轮 82 以及超越离合器9 的输出端 92 或发动机的输入功率经输入轴 1,再通过超越离合器 9 传递到输入齿轮 23,并通过输入行星架 21 上的行星齿轮 20 把功率传递到输出齿圈 22, 再传递到联接行星架24,并通过联接行星架 2。
31、4 上的行星齿轮 20 把功率分流为两路,一路流入输出小齿圈 26,另一路流入输出大齿圈 25,再流入输入大齿轮 27,输入大齿轮 27 再通过输出行星架 28 上的行星齿轮 20 把功率分流为两路 , 一路流入输出行星架 28,另一路经输出小齿轮 29,流入变速机构 5 的输入端 51,变速机构 5 的输出端 52 再把功率分流为两路,一路流入输入行星架 21,另一路流入输入齿轮副 6 的输入齿轮 61, 再经输入齿轮副 6 的输出齿轮 62 流入液力偶合器 7 的输入端 71, 液力偶合器 7 的输出端 72 则把功率传递到输出齿轮副 8 的输入齿轮 81, 再传递到输出齿轮副 8 的输出。
32、齿轮 82,输出齿轮副 8 的输出齿轮 82 再通过超越离合器9的输出端92把功率传递到输入齿轮23,传递到输入齿轮23的此路功率,则和由起动机或发动机传递到输入齿轮23的功率汇合,并且与流入输入行星架21的功率,都通过输入行星架 21 上的行星齿轮 20 传递到输出齿圈 22,输出齿圈 22 再重复上述过程,使传递到输出小齿圈26、输出行星架28上的力矩不断增大,发动机起动前,传递到输出小齿圈26、输出行星架 28 上的功率经空挂档机构 14 的输入端 141、起动输入齿轮副 4、起动输出齿轮副说 明 书CN 104455298 A5/11 页810、单向离合器 11 以及输入轴 1 传递到。
33、发动机曲轴上,发动机起动后,接合空挂档机构 14,传递到输出小齿圈 26、输出行星架 28 上的功率则通过空挂档机构 14 传递至本发明的输出轴 3, 从而实现了把发动机的功率通过输出轴 3 对外输出。0017 对于本发明,当输入轴 1 的转速不变,输出小齿圈 26、输出行星架 28 以及输出轴 3上的扭矩随其转速的变化而变化,转速越低,传递到输入行星架 21、输出小齿圈 26、输出行星架28以及输出轴3上的扭矩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从而实现本发明能随车辆行驶阻力的不同而改变力矩以及速度的复合型液力偶合器以及起动器。0018 本发明使用时,设起动机通过起动齿轮 12 输入的功率、转速以及其负荷。
34、不变,即输入齿轮 23 的转速与扭矩为常数,发动机起动前,发动机的转速为零,当起动机启动,因输出轴 3 静止不动,即输出小齿圈 26、输出行星架 28 静止不动 , 起动机的输入功率经起动齿轮 12、输出齿轮副 8 的输出端 82 以及超越离合器 9 的输出端 92 传递到输入齿轮 23, 其中,由于此时没有功率流入输入行星架 21,并且固定单向离合器 13 的输入端 131 与固定元件联接,起限制转向的作用,使输入行星架 21 不能与发动机相反的转向转动,转速为零,此时,传递到输入齿轮 23 的功率,则通过输入行星架 21 上的行星齿轮 20 把功率传递到输出齿圈 22,再流入联接行星架 2。
35、4,联接行星架 24 再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 20 把功率分流为两路,一路传递到输出大齿圈 25,另一路传递到输出小齿圈 26,因输出轴 3 静止不动,即输出小齿圈26静止不动,起动机的功率全部流入输出大齿圈25,再传递到输入大齿轮27, 输入大齿轮 27 再通过输出行星架 28 上的行星齿轮 20 把功率分流为两路,一路传递到输出行星架 28,另一路传递到输出小齿轮 29,因输出轴 3 静止不动,即输出行星架 28 静止不动,功率全部流入输出小齿轮 29, 输出小齿轮 29 再把功率流入变速机构 5 的输入端 51, 变速机构5 的输出端 52 则把功率分流为两路,一路流入输入行星架 21, 。
36、另一路流入输入齿轮副 6 的输入齿轮 61, 再经输入齿轮副 6 的输出齿轮 62 流入液力偶合器 7 的输入端 71, 液力偶合器 7 的输出端 72 把功率传递到输出齿轮副 8 的输入齿轮 81, 再经输出齿轮副 8 的输出齿轮 82 以及超越离合器 9 的输出端 92 流入输入齿轮 23,传递到输入齿轮 23 的此路功率,则和由起动机传递到输入齿轮23的功率汇合,并且与流入输入行星架21的功率,都通过输入行星架 21 上的行星齿轮 20 传递到输出齿圈 22,输出齿圈 22 再重复上述过程,并在各个元件之间不断地进行分矩、变矩以及汇矩的反复循环 , 使传递到输出小齿圈 26、输出行星架2。
37、8 上的力矩不断增大,并通过空挂档机构 14 的输入端 141、起动输入齿轮副 4、起动输出齿轮副 10、单向离合器 11 以及输入轴 1 把功率传递到发动机曲轴上,当传递到发动机的曲轴上的扭矩,产生的起动力足以克服发动机的起动阻力时,发动机则起动并开始加速。0019 发动机起动后,设发动机的输入功率、输入转速及其负荷不变,即输入轴 1 的转速与扭矩为常数,汽车起步前,接合空挂档机构 14,输出轴 3 的转速为零,发动机的输入功率经输入轴 1 以及超越离合器 9,传递到输入齿轮 23,其中,由于此时没有功率流入输入行星架 21,并且固定单向离合器 13 的输入端 131 与固定元件联接 , 起。
38、限制转向的作用,使输入行星架21不能与发动机相反的转向转动,转速为零,此时,传递到输入齿轮23的功率,则通过输入行星架 21 上的行星齿轮 20 把功率传递到输出齿圈 22,再传递到联接行星架 24,联接行星架24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20把功率分流为两路,一路传递到输出大齿圈25,另一路传递到输出小齿圈26,因输出轴3静止不动,即输出小齿圈26静止不动,发动机的功率全部流入输出大齿圈 25,再传递到输入大齿轮 27, 输入大齿轮 27 再通过输出行星架 28 上的行说 明 书CN 104455298 A6/11 页9星齿轮 20 把功率分流为两路,一路传递到输出行星架 28,另一路传递到输出小齿。
39、轮 29,因输出轴 3 静止不动,即输出行星架 28 静止不动,功率全部流入输出小齿轮 29, 输出小齿轮29 再把功率流入变速机构 5 的输入端 51, 变速机构 5 的输出端 52 则把功率分流为两路,一路流入输入行星架 21, 另一路流入输入齿轮副 6 的输入齿轮 61, 再经输入齿轮副 6 的输出齿轮 62 流入液力偶合器 7 的输入端 71, 液力偶合器 7 的输出端 72 把功率传递到输出齿轮副 8 的输入齿轮 81, 再经输出齿轮副 8 的输出齿轮 82 以及超越离合器 9 的输出端92 流入输入齿轮 23,传递到输入齿轮 23 的此路功率,则和由起动机传递到输入齿轮 23 的功。
40、率汇合,并且与流入输入行星架 21 的功率,都通过输入行星架 21 上的行星齿轮 20 传递到输出齿圈 22,输出齿圈 22 再重复上述过程,并在各个元件之间不断地进行分矩、变矩以及汇矩的反复循环, 使传递到输出小齿圈26、输出行星架28上的力矩不断增大,并通过空挂档机构 14 传递至本发明的输出轴 3, 当传递到输出轴 3 上的扭矩,经传动系统传动到驱动轮上产生的牵引力足以克服汽车起步阻力时,汽车则起步并开始加速,与之相联的输出小齿圈 26、输出行星架 28 的转速也从零逐渐增加,此时,流入输入行星架 21 的功率逐渐减少, 从而使输出轴 3 的扭矩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减少。0020 实施例二 。
41、:如图 2 中所示,一种复合型液力偶合器以及起动器,包括输入轴 1、输出轴 3、第一输入齿轮副 4、单向离合器 5、起动输入齿轮副 6、变速机构 7、固定单向离合器 8、联接齿轮副 9、液力偶合器 10、第二输入齿轮副 11、超越离合器 12、起动齿轮 13、空挂档机构 14,所述固定单向离合器 8 的输入端 81 与固定元件联接 , 所述的输入轴 1 与输出轴 3 之间设有行星齿轮 20、输入小齿圈 21、输入行星架 22、输出大齿圈 23、输出行星架 24、输入齿圈 25、输出小齿轮 26、输入单联行星架 27、输出齿圈 28、输出齿轮 29, 输入小齿圈 21 与第二输入齿轮副11 的输。
42、出齿轮 112、超越离合器 12 的输出端 122 以及起动齿轮 13 联接 , 超越离合器 12 的输入端 121 与输入轴 1 联接 , 输入小齿圈 21 通过输入行星架 22 上的行星齿轮 20 与输入行星架 22、输出大齿圈 23 相互配合工作,输出大齿圈 23 与第一输入齿轮副 4 的输入齿轮41 联接,第一输入齿轮副 4 的输出齿轮 42 与输入单联行星架 27 联接,输入单联行星架 27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 20 与输出齿圈 28、输出齿轮 29 相互配合工作,输出齿圈 28 与输入齿圈 25 联接,输出齿轮 29 与输出行星架 24 以及起动输入齿轮副 6 的输入齿轮 61 联接。
43、,起动输入齿轮副 6 的输出齿轮 62 以及单向离合器 5 的输入端 51 与空挂档机构 14 的输入端 141联接,单向离合器 5 的输出端 52 与输入轴 1 联接 , 空挂档机构 14 的输出端 142 与输出轴3 联接,输出行星架 24 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 20 与输入齿圈 25、输出小齿轮 26 相互配合工作,输出小齿轮 26 与变速机构 7 的输入端 71 联接 , 变速机构 7 的输出端 72 与固定单向离合器 8 的输出端 82、联接齿轮副 9 的输入齿轮 91 以及液力偶合器 10 的输入端 101 联接 , 联接齿轮副 9 的输出齿轮 92 与输入行星架 22 联接,液力偶。
44、合器 10 的输出端 102 与第二输入齿轮副 11 的输入齿轮 111 联接。0021 输入单联行星架 27 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 20 把传递到此的功率分流为两路,一路流入输出齿轮29,另一路经过输出齿圈28,传递到输入齿圈25, 输入齿圈25再通过输出行星架 24 上的行星齿轮 20 把传递到此的功率分流为两路 , 一路流入输出行星架 24,另一路流入输出小齿轮 26。0022 由于上述各个元件的转速分配关系可以改变 , 两路功率流将根据两者之间转速说 明 书CN 104455298 A7/11 页10分配的变化而变化,当输出行星架 24、输出齿轮 29 的转速为零时,输出功率为零,但力矩。
45、不为零,此时,输出行星架 24、输出齿轮 29 的输入功率则由一定值改变到最大值,所述的一定值指的是当输出行星架 24、输出齿轮 29 与各自配合的输入齿圈 25、输入单联行星架 27 的转速相同时,两者按行星排力矩比分配输入功率所得的值,所述的最大值指的是由输入齿圈 25、输入单联行星架 27 输入的总功率,也就是说,当两路功率发生变化时,传递到输出行星架 24、输出齿轮 29 以及输出轴 3 上的力矩也随之变化。0023 起动机的输入功率由起动齿轮 13 或发动机的输入功率经输入轴 1,再通过超越离合器 12 传递到输入小齿圈 21,并通过输入行星架 22 上的行星齿轮 20 把功率传递到。
46、输出大齿圈 23,输出大齿圈 23 通过第一输入齿轮副 4 把功率传递到输入单联行星架 27,输入单联行星架 27 再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 20 把功率分流为两路,一路流入输出齿轮 29,另一路流入输出齿圈 28,再流入输入齿圈 25,输入齿圈 25 再通过输出行星架 24 上的行星齿轮 20把功率分流为两路 , 一路流入输出行星架 24,另一路经输出小齿轮 26,流入变速机构 7 的输入端 71,变速机构 7 的输出端 72 再把功率分流为两路,一路经联接齿轮副 9 流入输入行星架 22,另一路流入液力偶合器 10 的输入端 101, 液力偶合器 10 的输出端 102 再经第二输入齿轮副11。
47、流入输入小齿圈21,传递到输入小齿圈21的此路功率,则和由起动机或发动机传递到输入小齿圈21的功率汇合,并且与流入输入行星架22的功率,都通过输入行星架22 上的行星齿轮 20 传递到输出大齿圈 23,输出大齿圈 23 再重复上述过程,使传递到输出行星架24、输出齿轮29上的力矩不断增大,发动机起动前,传递到输出行星架24、输出齿轮29 上的功率经起动输入齿轮副 6、空挂档机构 14 的输入端 141、单向离合器 5 以及输入轴 1传递到发动机曲轴上,发动机起动后,接合空挂档机构 14,传递到输出行星架 24、输出齿轮29 上的功率则通过起动输入齿轮副 6 以及空挂档机构 14 传递至本发明的。
48、输出轴 3, 从而实现了把发动机的功率通过输出轴 3 对外输出。0024 对于本发明,当输入轴1的转速不变,输出行星架24、输出齿轮29以及输出轴3上的扭矩随其转速的变化而变化,转速越低,传递到输出行星架24、输出齿轮29以及输出轴3上的扭矩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从而实现本发明能随车辆行驶阻力的不同而改变力矩以及速度的复合型液力偶合器以及起动器。0025 本发明使用时,设起动机通过起动齿轮 13 输入的功率、转速以及其负荷不变,即输入小齿圈 21 的转速与扭矩为常数,发动机起动前,发动机的转速为零,当起动机启动,因输出轴 3 静止不动,即输出行星架 24、输出齿轮 29 静止不动 , 起动机的。
49、输入功率经起动齿轮13传递到输入小齿圈21, 其中,由于此时没有功率流入输入行星架22,并且固定单向离合器 8 的输入端 81 与固定元件联接,起限制转向的作用,使输入行星架 22 不能与发动机相反的转向转动,转速为零,此时,传递到输入小齿圈21的功率,则通过输入行星架22上的行星齿轮 20 把功率传递到输出大齿圈 23,输出大齿圈 23 再通过第一输入齿轮副 4 把功率传递到输入单联行星架27,输入单联行星架27再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20把功率分流为两路,一路传递到输出齿圈 28,另一路传递到输出齿轮 29,因输出轴 3 静止不动,即输出齿轮 29静止不动,起动机的功率全部流入输出齿圈28,再传递到输入齿圈25, 输入齿圈25再通过输出行星架24上的行星齿轮20把功率分流为两路,一路传递到输出行星架24,另一路传递到输出小齿轮26,因输出轴3静止不动,即输出行星架24静止不动,功率全部流入输出小齿轮 26, 输出小齿轮 26 再把功率流入变速机构 7 的输入端 71, 变速机构 7 的输出端 72 则说 明 书CN 104455298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