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4032140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83498.3

申请日:

2014.12.17

公开号:

CN104457422A

公开日:

2015.03.2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41G 1/473申请公布日:2015032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41G1/473申请日:20141217|||公开

IPC分类号:

F41G1/473; F41G1/52

主分类号:

F41G1/473

申请人:

席雅南

发明人:

耿志伟; 李响; 孙昭华; 李兴海; 郭庆国; 李永春; 席雅南

地址:

075700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涌泉庄乡上陈庄村2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属于枪械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包括枪体、瞄准镜和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所述瞄准镜安装在所述枪体上,所述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与在所述枪体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包括控制器(1)、瞄准镜示警模块(2)、电源模块(3)、激光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电机控制模块(6)、电机(8)、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稳定性高、作战效能高等特点。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包括枪体、瞄准镜和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所述瞄准镜安装在所述枪体上,所述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与在所述枪体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包括控制器(1)、瞄准镜示警模块(2)、电源模块(3)、激光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电机控制模块(6)、电机(8)、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其中:
所述控制器(1)分别与所述激光测距模块(4)、所述红外传感模块(5)、所述瞄准镜示警模块(2)、所述电机控制模块(6)、所述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电性相连;所述电机控制模块(6)与所述电机(8)电性相连;
所述激光测距模块(4)包括激光发射部分(401)、激光接收部分(402),所述激光发射部分(401)和所述激光接收部分(402)平行地设置在所述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中,所述激光发射部分(401)的激光发射方向和所述激光接收部分(402)激光接收方向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
所述红外传感模块(5)包括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501)、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分别对称地设置在由所述电机(8)带动旋转的齿轮系上;其中: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红外线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所述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夹角C,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501)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S1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线,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S1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所述电机(8)对安装在齿轮系上的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501)、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502)进行对称调整以改变所述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夹角C;所述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夹角C范围为23°-27°;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501)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H1为2.1-2.9cm;
所述激光发射部分(401)的激光发射方向和所述激光接收部分(402)激光接收方向与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S1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的激光束发射方向同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S1、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方向保持一致;所述瞄准镜示警模块(2)为光学闪烁报警电路;所述控制器(1)是DSP控制器,或者ARM控制器,或者AVR控制器。

说明书

说明书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枪械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属于一种利用红外线技术和激光技术混合协同进行扫描探测瞄准的枪械。
背景技术
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候通常都需要进行实战实弹射击,通常在战斗环境中敌我双方的接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自动化武器普及的今天、敌我双方的战斗已经不同于二战时期以前的拼刺刀模式,敌我双方通常是非接触式战斗方式,战场环境千变万化使得敌我双方可以充分利用环境和人造物进行有效伪装。如何在战斗过程中识别敌人的伪装、并保证射击过程不误伤无辜人员和己方人员,是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
如何对类似的突发事件进行紧急处置,以避免无辜群众的不必要伤亡已经成为武警战士和特警战士必须要面对的实战课题,现有技术中缺乏必要的技术装备也是制约武警战士和特警战士处置类似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日常也需要进行射击战术训练,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战士们的实战技能和战术技能一直是制约训练指导人员的一个重大难题。如何充分发挥辅助技战术手段的作用、以尽可能提高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的战斗素质和技能一直是制约本技术领域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有效地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给出了一种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
本发明的一种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包括枪体、瞄准镜和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所述瞄准镜安装在所述枪体上,所述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与在所述枪体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包括控制器、瞄准镜示警模块、电源模块、激光测距模块、红外传 感模块、电机控制模块、电机、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其中: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激光测距模块、所述红外传感模块、所述瞄准镜示警模块、所述电机控制模块、所述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电性相连;所述电机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机电性相连;
所述激光测距模块包括激光发射部分、激光接收部分,所述激光发射部分和所述激光接收部分平行地设置在所述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中,所述激光发射部分的激光发射方向和所述激光接收部分激光接收方向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
所述红外传感模块包括第一红外线探头、第二红外线探头,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分别对称地设置在由所述电机带动旋转的齿轮系上;其中: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红外线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所述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夹角C,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S1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线,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S1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所述电机对安装在齿轮系上的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进行对称调整以改变所述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夹角C;所述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夹角C范围为23°-27°;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之间的距离H1为2.1-2.9cm;
所述激光发射部分的激光发射方向和所述激光接收部分激光接收方向与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S1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的激光束发射方向同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S1、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方向保持一致;所述瞄准镜示警模块为光学闪烁报警电路;所述控制器是DSP控制器,或者ARM控制器,或者AVR控制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稳定性高、作战效能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示意图一;
附图2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示意图 二;
附图3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红外线检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中安装有红外探头的齿轮系及电机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现有技术中枪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附图7是现有技术中枪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8A是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的报警显示示意图一;
附图8B是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的报警显示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优选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示意图一;图2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示意图二。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安装在枪体的枪口之下,红外线和激光检测的方向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枪体上方的瞄准镜与现有技术中枪支瞄准镜的安装方式一样。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的安装方式与刺刀在枪体上的安装方式类似,使得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能够稳定地安装在枪体上面。枪体上方的瞄准镜与枪体前下方的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可以通过电信号线相连,电信号线可以设置在枪体中,电信号线在图1和图2中都没有显示出来。光闪烁告警灯安装在瞄准中、以方便使用带有瞄准镜枪支的战士及时发现告警信号。
图3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包括控制器1、激光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瞄准镜示警模块2、电源模块3、电机控制模块6、电机8;
控制器1分别与激光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瞄准镜示警模块2、电机控制模块6电性相连;电机控制模块6与电机8电性相连;电源模块3分别为控制器1、激光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瞄准镜示警模块2、电机控制模块6、电机8提供电能;电源模块3也可以通过控制器1分别为激光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瞄准镜示警模块2提供电能;激光测距模块 4分别连接有激光发射部分401、激光接收部分402,激光发射部分401和激光接收部分402对称设置在枪体上、并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红外传感模块5分别连接有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枪体瞄准装置的前端;控制器1为DSP控制器。
激光测距模块4检测到的枪支使用人员与前方隐蔽的敌对分子之间的距离,红外传感模块5根据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检测到处于隐蔽状态或者活动状态的敌对人员信息。控制器1根据激光测距模块4的检测结果和红外传感模块5的检测结果、来自动判断是否存在肉眼不宜分辨的隐蔽人员或者不易察觉人员;如果确定确实存在隐蔽人员或者不易察觉人员,则控制器1控制瞄准镜示警模块2发出光学报警信号。
瞄准镜示警模块2为光学闪烁报警电路,瞄准镜示警模块2将检测到前方有人的信号实时地可以以红灯闪烁的方式显示给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使得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根据瞄准镜示警模块2的提示对前方的敌情进行进一步确认以决定是否真正开枪。闪烁的报警红灯设置在图1或图2中所示的瞄准装置本体,通常枪支使用者都是右手持枪扣扳机,这样可以便于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及时看到瞄准装置本体的报警信号。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发射的激光束信号直接指向被扫描的物体,更加有利于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寻找目标,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与现有技术中手枪或者步枪中实用的激光辅助瞄准装置完全一致。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用作瞄准装置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激光将光斑照射到目标上,而不需要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将眼睛对准准星缺口,而将眼睛对准准星缺口会限制使用者对目标或目标周围环境的视野或使该视野模糊。在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被安装到枪械上的情况下,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发出沿着从枪械发射出的弹体的期望飞行路径的光束。
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盲区区域S1和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激光发射部分401、激光接收部分402设置在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激光发射部 分401、激光接收部分402与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接近可以保证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检测效果好。
图4是本发明红外线检测的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一起时可以获得非常好的瞄准检测效果。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为A,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为B,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为H1,H1的范围可以为2.1-2.9cm;第一红外线探头501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H1优选3cm。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4有一盲区区域S1,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4有一重叠的红外线叠加区域S2,其中盲区区域S1的轴线有效距离为H2,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有效距离为H3,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线、即H2和H3同轴线,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即H2和H3与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
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均可以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来检测处于隐蔽状态人员的所辐射出来辐射的红外信号,在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形成的探测器前端形成一个盲区区域S1和一个红外线叠加区域S2,S2的夹角C范围为23°-27°度。当透镜前有活动人员或者隐蔽人员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就不断地交替变化的进入红外线叠加区域S2,这样便得到了以忽强忽弱的红外信号反馈脉冲信号,同时激光检测部分对目标物是否处于静止状态进行判断,进而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隐蔽人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中心波长为9~10um,在传感器顶端开设了一个装有滤光镜片的窗口,这个滤光片可通过光的波长范围为7~10um,正好适合于人体红外辐射的探测,而对其它波长的红外线由滤光片予以吸收。在控制器1的控制之下,电机8对安装在齿轮系上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进行对称调整以改变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夹角C,进而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检测效果。
红外传感模块5分别与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电性相连,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枪体的瞄准装置本体上;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 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盲区区域S1距离枪体有一定的距离。激光测距模块4分别与激光发射部分401、激光接收部分402电性相连,所述激光发射部分401和所述激光接收部分402设置在枪体的瞄准装置本体上、并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当枪体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也均处于同一平面中、与枪口的距离均一致。
红外传感模块5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与激光测距模块4的激光发射部分401、激光接收部分402尽量设置在比较近的距离范围内,红外传感模块5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与激光测距模块4的激光发射部分401、激光接收部分402都安装在图1和图2中所示瞄准装置的前端。
图5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中安装有红外探头电机的结构示意图,红外传感模块5包括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分别安装在电机8带动旋转的齿轮系上;在控制器1的控制之下,电机8带动齿轮系对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进行对称调整,改变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位置。
图8A是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的报警显示示意图一;图8B是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的报警显示示意图二、瞄准镜中的四个箭头为光电闪烁信号。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2安装在枪体的瞄准镜中,图8A所显示的是在红外线与激光混合辅助瞄准装置没有检测到任何信息时的情况、瞄准镜示警模块2不发出示警提醒信号;图8B所显示的是在红外线与激光混合辅助瞄准装置检测到存在隐蔽敌对人员信息时的情况、瞄准镜示警模块2发出示警提醒信号,战士可以通过瞄准镜四个箭头的闪烁知道枪支的瞄准方向存在隐蔽敌对人员、故战士将提高警惕性。枪体上方的瞄准镜与枪体前下方的红外线与激光混合辅助瞄准装置可以通过电信号线相连,电信号线可以设置在枪体中。
优选实施方式2
图1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示意图一;图2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示意图二。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安装在枪体的枪口之下,红外线和激光检测的方向与 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枪体上方的瞄准镜与现有技术中枪支瞄准镜的安装方式一样。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的安装方式与刺刀在枪体上的安装方式类似,使得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能够稳定地安装在枪体上面。枪体上方的瞄准镜与枪体前下方的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可以通过电信号线相连,电信号线可以设置在枪体中,电信号线在图1和图2中都没有显示出来。光闪烁告警灯安装在瞄准中、以方便使用带有瞄准镜枪支的战士及时发现告警信号。
图3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包括控制器1、激光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瞄准镜示警模块2、电源模块3、电机控制模块6、电机8;
控制器1分别与激光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瞄准镜示警模块2、电机控制模块6电性相连;电机控制模块6与电机8电性相连;电源模块3分别为控制器1、激光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瞄准镜示警模块2、电机控制模块6、电机8提供电能;电源模块3也可以通过控制器1分别为激光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瞄准镜示警模块2提供电能;激光测距模块4分别连接有激光发射部分401、激光接收部分402,激光发射部分401和激光接收部分402对称设置在枪体上、并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红外传感模块5分别连接有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枪体瞄准装置的前端;控制器1为ARM控制器。
激光测距模块4检测到的枪支使用人员与前方隐蔽的敌对分子之间的距离,红外传感模块5根据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检测到处于隐蔽状态或者活动状态的敌对人员信息。控制器1根据激光测距模块4的检测结果和红外传感模块5的检测结果、来自动判断是否存在肉眼不宜分辨的隐蔽人员或者不易察觉人员;如果确定确实存在隐蔽人员或者不易察觉人员,则控制器1控制瞄准镜示警模块2发出光学报警信号。
瞄准镜示警模块2为光学闪烁报警电路,瞄准镜示警模块2将检测到前方有人的信号实时地可以以红灯闪烁的方式显示给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使得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根据瞄准镜示警模块2的提示对前方的敌情进行进一步确认以决定是否真正开枪。闪烁的报警红灯设置在图1或图2中所示的瞄准装置本体,通常枪支使用者都是右手持枪扣扳机,这样可以便于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及时看到 瞄准装置本体的报警信号。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发射的激光束信号直接指向被扫描的物体,更加有利于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寻找目标,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与现有技术中手枪或者步枪中实用的激光辅助瞄准装置完全一致。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用作瞄准装置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激光将光斑照射到目标上,而不需要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将眼睛对准准星缺口,而将眼睛对准准星缺口会限制使用者对目标或目标周围环境的视野或使该视野模糊。在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被安装到枪械上的情况下,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发出沿着从枪械发射出的弹体的期望飞行路径的光束。
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盲区区域S1和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激光发射部分401、激光接收部分402设置在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激光发射部分401、激光接收部分402与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接近可以保证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检测效果好。
图4是本发明红外线检测的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一起时可以获得非常好的瞄准检测效果。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为A,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为B,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为H1,H1的范围可以为2.1-2.9cm;第一红外线探头501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H1优选3cm。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4有一盲区区域S1,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4有一重叠的红外线叠加区域S2,其中盲区区域S1的轴线有效距离为H2,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有效距离为H3,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线、即H2和H3同轴线,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即H2和H3与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
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均可以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来检测处于隐蔽状态人员的所辐射出来辐射的红外信号,在第一红外线 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形成的探测器前端形成一个盲区区域S1和一个红外线叠加区域S2,S2的夹角C范围为23°-27°。当透镜前有活动人员或者隐蔽人员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就不断地交替变化的进入红外线叠加区域S2,这样便得到了以忽强忽弱的红外信号反馈脉冲信号,同时激光检测部分对目标物是否处于静止状态进行判断,进而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隐蔽人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中心波长为9~10um,在传感器顶端开设了一个装有滤光镜片的窗口,这个滤光片可通过光的波长范围为7~10um,正好适合于人体红外辐射的探测,而对其它波长的红外线由滤光片予以吸收。在控制器1的控制之下,电机8对安装在齿轮系上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进行对称调整以改变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夹角C,进而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检测效果。
红外传感模块5分别与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电性相连,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枪体的瞄准装置本体上;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盲区区域S1距离枪体有一定的距离。激光测距模块4分别与激光发射部分401、激光接收部分402电性相连,所述激光发射部分401和所述激光接收部分402设置在枪体的瞄准装置本体上、并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当枪体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也均处于同一平面中、与枪口的距离均一致。
红外传感模块5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与激光测距模块4的激光发射部分401、激光接收部分402尽量设置在比较近的距离范围内,红外传感模块5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与激光测距模块4的激光发射部分401、激光接收部分402都安装在图1和图2中所示瞄准装置的前端。
图5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中安装有红外探头电机的结构示意图,红外传感模块5包括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分别安装在电机8带动旋转的齿轮系上;在控制器1的控制之下,电机8带动齿轮系对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进行对称调整,改变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 之间的位置。
图8A是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的报警显示示意图一;图8B是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的报警显示示意图二、瞄准镜中的四个箭头为光电闪烁信号。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2安装在枪体的瞄准镜中,图8A所显示的是在红外线与激光混合辅助瞄准装置没有检测到任何信息时的情况、瞄准镜示警模块2不发出示警提醒信号;图8B所显示的是在红外线与激光混合辅助瞄准装置检测到存在隐蔽敌对人员信息时的情况、瞄准镜示警模块2发出示警提醒信号,战士可以通过瞄准镜四个箭头的闪烁知道枪支的瞄准方向存在隐蔽敌对人员、故战士将提高警惕性。枪体上方的瞄准镜与枪体前下方的红外线与激光混合辅助瞄准装置可以通过电信号线相连,电信号线可以设置在枪体中。
优选实施方式3
图1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示意图一;图2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示意图二。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安装在枪体的枪口之下,红外线和激光检测的方向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枪体上方的瞄准镜与现有技术中枪支瞄准镜的安装方式一样。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的安装方式与刺刀在枪体上的安装方式类似,使得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能够稳定地安装在枪体上面。枪体上方的瞄准镜与枪体前下方的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可以通过电信号线相连,电信号线可以设置在枪体中,电信号线在图1和图2中都没有显示出来。光闪烁告警灯安装在瞄准中、以方便使用带有瞄准镜枪支的战士及时发现告警信号。
图3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包括控制器1、激光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瞄准镜示警模块2、电源模块3、电机控制模块6、电机8;
控制器1分别与激光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瞄准镜示警模块2、电机控制模块6电性相连;电机控制模块6与电机8电性相连;电源模块3分别为控制器1、激光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瞄准镜示警模块2、电机控制模块6、电机8提供电能;电源模块3也可以通过控制器1分别为激光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瞄准镜示警模块2提供电能;激光测距模块4分别连接有激光发射部分401、激光接收部分402,激光发射部分401和激光接收部分402对称设置在枪体上、并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红外 传感模块5分别连接有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枪体瞄准装置的前端;控制器1为AVR控制器。
激光测距模块4检测到的枪支使用人员与前方隐蔽的敌对分子之间的距离,红外传感模块5根据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检测到处于隐蔽状态或者活动状态的敌对人员信息。控制器1根据激光测距模块4的检测结果和红外传感模块5的检测结果、来自动判断是否存在肉眼不宜分辨的隐蔽人员或者不易察觉人员;如果确定确实存在隐蔽人员或者不易察觉人员,则控制器1控制瞄准镜示警模块2发出光学报警信号。
瞄准镜示警模块2为光学闪烁报警电路,瞄准镜示警模块2将检测到前方有人的信号实时地可以以红灯闪烁的方式显示给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使得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根据瞄准镜示警模块2的提示对前方的敌情进行进一步确认以决定是否真正开枪。闪烁的报警红灯设置在图1或图2中所示的瞄准装置本体,通常枪支使用者都是右手持枪扣扳机,这样可以便于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及时看到瞄准装置本体的报警信号。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发射的激光束信号直接指向被扫描的物体,更加有利于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寻找目标,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与现有技术中手枪或者步枪中实用的激光辅助瞄准装置完全一致。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用作瞄准装置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激光将光斑照射到目标上,而不需要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将眼睛对准准星缺口,而将眼睛对准准星缺口会限制使用者对目标或目标周围环境的视野或使该视野模糊。在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被安装到枪械上的情况下,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发出沿着从枪械发射出的弹体的期望飞行路径的光束。
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盲区区域S1和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激光发射部分401、激光接收部分402设置在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激光发射部分401、激光接收部分402与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接近可以保证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 的检测效果好。
图4是本发明红外线检测的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一起时可以获得非常好的瞄准检测效果。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为A,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为B,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为H1,H1的范围可以为2.1-2.9cm;第一红外线探头501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H1优选3cm。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4有一盲区区域S1,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4有一重叠的红外线叠加区域S2,其中盲区区域S1的轴线有效距离为H2,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有效距离为H3,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线、即H2和H3同轴线,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即H2和H3与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
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均可以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来检测处于隐蔽状态人员的所辐射出来辐射的红外信号,在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形成的探测器前端形成一个盲区区域S1和一个红外线叠加区域S2,S2的夹角C范围为23°-27°。当透镜前有活动人员或者隐蔽人员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就不断地交替变化的进入红外线叠加区域S2,这样便得到了以忽强忽弱的红外信号反馈脉冲信号,同时激光检测部分对目标物是否处于静止状态进行判断,进而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隐蔽人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中心波长为9~10um,在传感器顶端开设了一个装有滤光镜片的窗口,这个滤光片可通过光的波长范围为7~10um,正好适合于人体红外辐射的探测,而对其它波长的红外线由滤光片予以吸收。在控制器1的控制之下,电机8对安装在齿轮系上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进行对称调整以改变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夹角C,进而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检测效果。
红外传感模块5分别与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电性相连,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枪体的瞄准装置本体上;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盲区区域S1距离枪体有一定的距离。激光测距模块4分别与激 光发射部分401、激光接收部分402电性相连,所述激光发射部分401和所述激光接收部分402设置在枪体的瞄准装置本体上、并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当枪体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也均处于同一平面中、与枪口的距离均一致。
红外传感模块5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与激光测距模块4的激光发射部分401、激光接收部分402尽量设置在比较近的距离范围内,红外传感模块5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与激光测距模块4的激光发射部分401、激光接收部分402都安装在图1和图2中所示瞄准装置的前端。
图5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中安装有红外探头电机的结构示意图,红外传感模块5包括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分别安装在电机8带动旋转的齿轮系上;在控制器1的控制之下,电机8带动齿轮系对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进行对称调整,改变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位置。
图8A是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的报警显示示意图一;图8B是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的报警显示示意图二、瞄准镜中的四个箭头为光电闪烁信号。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2安装在枪体的瞄准镜中,图8A所显示的是在红外线与激光混合辅助瞄准装置没有检测到任何信息时的情况、瞄准镜示警模块2不发出示警提醒信号;图8B所显示的是在红外线与激光混合辅助瞄准装置检测到存在隐蔽敌对人员信息时的情况、瞄准镜示警模块2发出示警提醒信号,战士可以通过瞄准镜四个箭头的闪烁知道枪支的瞄准方向存在隐蔽敌对人员、故战士将提高警惕性。枪体上方的瞄准镜与枪体前下方的红外线与激光混合辅助瞄准装置可以通过电信号线相连,电信号线可以设置在枪体中。

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783498.3(22)申请日 2014.12.17F41G 1/473(2006.01)F41G 1/52(2006.01)(71)申请人 席雅南地址 075700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涌泉庄乡上陈庄村 26 号(72)发明人 耿志伟 李响 孙昭华 李兴海郭庆国 李永春 席雅南(54) 发明名称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属于枪械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包括枪体、瞄准镜和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所述瞄准镜安。

2、装在所述枪体上,所述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与在所述枪体相连,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包括控制器 (1)、瞄准镜示警模块 (2)、电源模块 (3)、激光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 (5)、电机控制模块 (6)、电机(8)、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 (1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稳定性高、作战效能高等特点。(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 附图4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57422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3.25CN 104457422 A1/1 页21.一种配置红外激光辅。

3、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包括枪体、瞄准镜和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所述瞄准镜安装在所述枪体上,所述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与在所述枪体相连,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包括控制器 (1)、瞄准镜示警模块 (2)、电源模块(3)、激光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电机控制模块(6)、电机(8)、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 (10) ;其中 :所述控制器 (1) 分别与所述激光测距模块 (4)、所述红外传感模块 (5)、所述瞄准镜示警模块 (2)、所述电机控制模块 (6)、所述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 (10) 电性相连 ;所述电机控制模块 (6) 与所述电机 (8) 电性相连 ;所述激光测距模块。

4、 (4) 包括激光发射部分 (401)、激光接收部分 (402),所述激光发射部分 (401) 和所述激光接收部分 (402) 平行地设置在所述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中,所述激光发射部分(401)的激光发射方向和所述激光接收部分(402)激光接收方向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 ;所述红外传感模块 (5) 包括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分别对称地设置在由所述电机 (8) 带动旋转的齿轮系上 ;其中 :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 A 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

5、角 B 相同 ;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的红外线探测区域 S4形成一红外线盲区区域 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所述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夹角C,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501)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之间的距离为 H1,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 S1与红外线叠加区域 S2同轴线,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 S1与红外线叠加区域 S2的轴线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 ;所述电机 (8) 对安装在齿轮系上的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进行对称调整以改变所述红外线叠加区域 S2的夹角 C ;所述红外线叠加区域。

6、 S2的夹角 C 范围为 23 -27;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之间的距离 H1为2.1-2.9cm ;所述激光发射部分 (401) 的激光发射方向和所述激光接收部分 (402) 激光接收方向与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 S1 与红外线叠加区域 S2 的轴线平行设置 ;所述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 (10) 的激光束发射方向同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 S1、红外线叠加区域 S2的轴线方向保持一致 ;所述瞄准镜示警模块 (2) 为光学闪烁报警电路 ;所述控制器 (1) 是 DSP 控制器,或者ARM 控制器,或者 AVR 控制器。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57422 。

7、A1/9 页3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枪械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属于一种利用红外线技术和激光技术混合协同进行扫描探测瞄准的枪械。背景技术0002 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候通常都需要进行实战实弹射击,通常在战斗环境中敌我双方的接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自动化武器普及的今天、敌我双方的战斗已经不同于二战时期以前的拼刺刀模式,敌我双方通常是非接触式战斗方式,战场环境千变万化使得敌我双方可以充分利用环境和人造物进行有效伪装。如何在战斗过程中识别敌人的伪装、并保证射击过程不误伤无辜人员和己方人员,是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必须面。

8、对的一大难题。0003 如何对类似的突发事件进行紧急处置,以避免无辜群众的不必要伤亡已经成为武警战士和特警战士必须要面对的实战课题,现有技术中缺乏必要的技术装备也是制约武警战士和特警战士处置类似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日常也需要进行射击战术训练,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战士们的实战技能和战术技能一直是制约训练指导人员的一个重大难题。如何充分发挥辅助技战术手段的作用、以尽可能提高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的战斗素质和技能一直是制约本技术领域的一大难题。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为了有效地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给出了一种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0005 。

9、本发明的一种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包括枪体、瞄准镜和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所述瞄准镜安装在所述枪体上,所述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与在所述枪体相连,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包括控制器、瞄准镜示警模块、电源模块、激光测距模块、红外传感模块、电机控制模块、电机、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 ;其中:0006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激光测距模块、所述红外传感模块、所述瞄准镜示警模块、所述电机控制模块、所述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电性相连 ;所述电机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机电性相连 ;0007 所述激光测距模块包括激光发射部分、激光接收部分,所述激光发射部分和所述激光接收部分平行地设置在所述辅助。

10、扫描探测瞄准装置中,所述激光发射部分的激光发射方向和所述激光接收部分激光接收方向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 ;0008 所述红外传感模块包括第一红外线探头、第二红外线探头,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分别对称地设置在由所述电机带动旋转的齿轮系上 ;其中 :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 A 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 B 相同 ;所说 明 书CN 104457422 A2/9 页4述第一红外线探头的红外线探测区域 S3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的红外线探测区域 S4形成一红外线盲区区域 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 S2,所述红外线叠加区域 S2的夹角 C,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

11、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之间的距离为 H1,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 S1与红外线叠加区域 S2同轴线,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 S1与红外线叠加区域 S2的轴线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 ;所述电机对安装在齿轮系上的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进行对称调整以改变所述红外线叠加区域 S2的夹角 C ;所述红外线叠加区域 S2的夹角 C 范围为 23 -27 ;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之间的距离 H1为 2.1-2.9cm ;0009 所述激光发射部分的激光发射方向和所述激光接收部分激光接收方向与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 S1 与红外线叠加区域 S2 的轴线平行设置 ;所述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的。

12、激光束发射方向同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 S1、红外线叠加区域 S2的轴线方向保持一致 ;所述瞄准镜示警模块为光学闪烁报警电路 ;所述控制器是 DSP 控制器,或者 ARM 控制器,或者 AVR 控制器。001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稳定性高、作战效能高等特点。附图说明0011 附图 1 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示意图一 ;0012 附图 2 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示意图二 ;0013 附图 3 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结构示意图 ;0014 附图 4 是本发明红外线检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

13、附图 5 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中安装有红外探头的齿轮系及电机结构示意图 ;0016 附图 6 是现有技术中枪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7 附图 7 是现有技术中枪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8 附图 8A 是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的报警显示示意图一 ;0019 附图 8B 是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的报警显示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0020 优选实施方式 10021 图 1 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示意图一 ;图 2 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示意图二。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安装在枪体的枪口之下,红外线和激光检测的方向与枪体子弹。

14、发射方向保持一致枪体上方的瞄准镜与现有技术中枪支瞄准镜的安装方式一样。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的安装方式与刺刀在枪体上的安装方式类似,使得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能够稳定地安装在枪体上面。枪体上方的瞄准镜与枪体前下方的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可以通过电信号线相连,电信号线可以设置在枪体中,电信号线在图 1 和图 2 中都没有显示出来。光闪烁告警灯安装在瞄准中、以方便使用带有瞄准镜枪支的战士及时发现告警信号。0022 图 3 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包括控制器 1、激光测距模块 4、红外传感模块 5、瞄准镜示警模块 2、电源模块 3、电机。

15、控制模块 6、电机 8 ;说 明 书CN 104457422 A3/9 页50023 控制器 1 分别与激光测距模块 4、红外传感模块 5、瞄准镜示警模块 2、电机控制模块 6 电性相连 ;电机控制模块 6 与电机 8 电性相连 ;电源模块 3 分别为控制器 1、激光测距模块 4、红外传感模块 5、瞄准镜示警模块 2、电机控制模块 6、电机 8 提供电能 ;电源模块 3也可以通过控制器 1 分别为激光测距模块 4、红外传感模块 5、瞄准镜示警模块 2 提供电能 ;激光测距模块 4 分别连接有激光发射部分 401、激光接收部分 402,激光发射部分 401 和激光接收部分402对称设置在枪体上、。

16、并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 ;红外传感模块5分别连接有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 对称地设置在枪体瞄准装置的前端 ;控制器 1 为 DSP 控制器。0024 激光测距模块 4 检测到的枪支使用人员与前方隐蔽的敌对分子之间的距离,红外传感模块5根据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检测到处于隐蔽状态或者活动状态的敌对人员信息。控制器 1 根据激光测距模块 4 的检测结果和红外传感模块 5 的检测结果、来自动判断是否存在肉眼不宜分辨的隐蔽人员或者不易察觉人员 ;如果确定确实存在隐蔽人员或者不易察觉人员,则控制器 1 控制。

17、瞄准镜示警模块 2 发出光学报警信号。0025 瞄准镜示警模块 2 为光学闪烁报警电路,瞄准镜示警模块 2 将检测到前方有人的信号实时地可以以红灯闪烁的方式显示给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使得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根据瞄准镜示警模块 2 的提示对前方的敌情进行进一步确认以决定是否真正开枪。闪烁的报警红灯设置在图 1 或图 2 中所示的瞄准装置本体,通常枪支使用者都是右手持枪扣扳机,这样可以便于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及时看到瞄准装置本体的报警信号。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 10 发射的激光束信号直接指向被扫描的物体,更加有利于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寻找目。

18、标,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 10 与现有技术中手枪或者步枪中实用的激光辅助瞄准装置完全一致。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 10 用作瞄准装置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激光将光斑照射到目标上,而不需要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将眼睛对准准星缺口,而将眼睛对准准星缺口会限制使用者对目标或目标周围环境的视野或使该视野模糊。在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 10 被安装到枪械上的情况下,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 10 发出沿着从枪械发射出的弹体的期望飞行路径的光束。0026 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 A 与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 B 相同 ;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的红外线探测区域 S3与第二红外。

19、线探头 502 的红外线探测区域 S4形成一盲区区域 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 S2,盲区区域 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盲区区域 S1和红外线叠加区域 S2的轴线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 ;激光发射部分 401、激光接收部分 402 设置在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和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之间,激光发射部分401、激光接收部分402与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接近可以保证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检测效果好。0027 图 4 是本发明红外线检测的结构示意图 ;由图中可以看出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和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对称地设置在一。

20、起时可以获得非常好的瞄准检测效果。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为 A,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为 B,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和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之间的距离为 H1,H1的范围可以为 2.1-2.9cm ;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与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之间的距离 H1优选 3cm。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4有一盲区区域S1,第一红外线探头说 明 书CN 104457422 A4/9 页6501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 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 S4有一重叠的红外线叠加区域 S2。

21、,其中盲区区域 S1的轴线有效距离为 H2,红外线叠加区域 S2的轴线有效距离为H3,盲区区域 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 S2同轴线、即 H2和H3同轴线,盲区区域 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 S2的轴线与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即 H2和H3与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0028 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均可以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来检测处于隐蔽状态人员的所辐射出来辐射的红外信号,在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和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形成的探测器前端形成一个盲区区域 S1和一个红外线叠加区域 S2,S2的夹角 C 范围为 23 -27度。当透镜前有活动人员或者隐蔽人员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就不。

22、断地交替变化的进入红外线叠加区域 S2,这样便得到了以忽强忽弱的红外信号反馈脉冲信号,同时激光检测部分对目标物是否处于静止状态进行判断,进而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隐蔽人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中心波长为 9 10um,在传感器顶端开设了一个装有滤光镜片的窗口,这个滤光片可通过光的波长范围为 7 10um,正好适合于人体红外辐射的探测,而对其它波长的红外线由滤光片予以吸收。在控制器 1 的控制之下,电机 8 对安装在齿轮系上的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进行对称调整以改变红外线叠加区域 S2的夹角 C,进而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检测效果。0029 红外传感模块 5 分别与第一红外线探头 50。

23、1、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电性相连,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和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对称地设置在枪体的瞄准装置本体上 ;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 A 与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 B 相同 ;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的红外线探测区域 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的红外线探测区域 S4形成一盲区区域 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 S2,盲区区域 S1距离枪体有一定的距离。激光测距模块4 分别与激光发射部分 401、激光接收部分 402 电性相连,所述激光发射部分 401 和所述激光接收部分 402 设置在枪体的瞄准装置本体上、并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当枪。

24、体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也均处于同一平面中、与枪口的距离均一致。0030 红外传感模块5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与激光测距模块4的激光发射部分 401、激光接收部分 402 尽量设置在比较近的距离范围内,红外传感模块 5 的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与激光测距模块 4 的激光发射部分 401、激光接收部分 402 都安装在图 1 和图 2 中所示瞄准装置的前端。0031 图 5 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中安装有红外探头电机的结构示意图,红外传感模块5包括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第一。

25、红外线探头501 和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对称地设置,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分别安装在电机 8 带动旋转的齿轮系上 ;在控制器 1 的控制之下,电机 8 带动齿轮系对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进行对称调整,改变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 之间的位置。0032 图 8A 是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的报警显示示意图一 ;图 8B 是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的报警显示示意图二、瞄准镜中的四个箭头为光电闪烁信号。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2 安装在枪体的瞄准镜中,图 8A 所显示的是在红外线与激光混合辅助瞄准装置没有检测到任何信息时的情况、瞄准镜示警模块 。

26、2 不发出示警提醒信号 ;图 8B 所显示的是在红外线与激光混合辅助瞄准装置检测到存在隐蔽敌对人员信息时的情况、瞄准镜示警模块 2 发出说 明 书CN 104457422 A5/9 页7示警提醒信号,战士可以通过瞄准镜四个箭头的闪烁知道枪支的瞄准方向存在隐蔽敌对人员、故战士将提高警惕性。枪体上方的瞄准镜与枪体前下方的红外线与激光混合辅助瞄准装置可以通过电信号线相连,电信号线可以设置在枪体中。0033 优选实施方式 20034 图 1 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示意图一 ;图 2 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示意图二。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安装在枪体的。

27、枪口之下,红外线和激光检测的方向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枪体上方的瞄准镜与现有技术中枪支瞄准镜的安装方式一样。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的安装方式与刺刀在枪体上的安装方式类似,使得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能够稳定地安装在枪体上面。枪体上方的瞄准镜与枪体前下方的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可以通过电信号线相连,电信号线可以设置在枪体中,电信号线在图 1 和图 2 中都没有显示出来。光闪烁告警灯安装在瞄准中、以方便使用带有瞄准镜枪支的战士及时发现告警信号。0035 图 3 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包括控制器 1、激光测距模块 4、红外传感模块 。

28、5、瞄准镜示警模块 2、电源模块 3、电机控制模块 6、电机 8 ;0036 控制器 1 分别与激光测距模块 4、红外传感模块 5、瞄准镜示警模块 2、电机控制模块 6 电性相连 ;电机控制模块 6 与电机 8 电性相连 ;电源模块 3 分别为控制器 1、激光测距模块 4、红外传感模块 5、瞄准镜示警模块 2、电机控制模块 6、电机 8 提供电能 ;电源模块 3也可以通过控制器 1 分别为激光测距模块 4、红外传感模块 5、瞄准镜示警模块 2 提供电能 ;激光测距模块 4 分别连接有激光发射部分 401、激光接收部分 402,激光发射部分 401 和激光接收部分402对称设置在枪体上、并与枪体。

29、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 ;红外传感模块5分别连接有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 对称地设置在枪体瞄准装置的前端 ;控制器 1 为 ARM 控制器。0037 激光测距模块 4 检测到的枪支使用人员与前方隐蔽的敌对分子之间的距离,红外传感模块5根据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检测到处于隐蔽状态或者活动状态的敌对人员信息。控制器 1 根据激光测距模块 4 的检测结果和红外传感模块 5 的检测结果、来自动判断是否存在肉眼不宜分辨的隐蔽人员或者不易察觉人员 ;如果确定确实存在隐蔽人员或者不易察觉人员,则控制器 1 控制瞄准镜示。

30、警模块 2 发出光学报警信号。0038 瞄准镜示警模块 2 为光学闪烁报警电路,瞄准镜示警模块 2 将检测到前方有人的信号实时地可以以红灯闪烁的方式显示给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使得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根据瞄准镜示警模块 2 的提示对前方的敌情进行进一步确认以决定是否真正开枪。闪烁的报警红灯设置在图 1 或图 2 中所示的瞄准装置本体,通常枪支使用者都是右手持枪扣扳机,这样可以便于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及时看到瞄准装置本体的报警信号。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 10 发射的激光束信号直接指向被扫描的物体,更加有利于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寻找目标,瞄准。

31、激光束发射模块 10 与现有技术中手枪或者步枪中实用的激光辅助瞄准装置完全一致。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 10 用作瞄准装置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激光将光斑照射到目标上,而不需要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将眼睛对准准星缺口,而将眼睛对准准星缺口会限制使用者对目标或目标周围环境的视野或使该视野模糊。在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 10 被安装到说 明 书CN 104457422 A6/9 页8枪械上的情况下,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 10 发出沿着从枪械发射出的弹体的期望飞行路径的光束。0039 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 A 与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 B 相同 ;第一红外线探头。

32、 501 的红外线探测区域 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的红外线探测区域 S4形成一盲区区域 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 S2,盲区区域 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盲区区域 S1和红外线叠加区域 S2的轴线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 ;激光发射部分 401、激光接收部分 402 设置在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和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之间,激光发射部分401、激光接收部分402与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接近可以保证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检测效果好。0040 图 4 是本发明红外线检测的结构示意图 ;由图中可以看出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33、 和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对称地设置在一起时可以获得非常好的瞄准检测效果。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为 A,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为 B,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和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之间的距离为 H1,H1的范围可以为 2.1-2.9cm ;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与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之间的距离 H1优选 3cm。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4有一盲区区域S1,第一红外线探头501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 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 S4有一重叠的红外线叠加区域 S2,其中盲。

34、区区域 S1的轴线有效距离为 H2,红外线叠加区域 S2的轴线有效距离为H3,盲区区域 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 S2同轴线、即 H2和H3同轴线,盲区区域 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 S2的轴线与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即 H2和H3与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0041 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均可以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来检测处于隐蔽状态人员的所辐射出来辐射的红外信号,在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和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形成的探测器前端形成一个盲区区域 S1和一个红外线叠加区域 S2,S2的夹角 C 范围为 23 -27。当透镜前有活动人员或者隐蔽人员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就不断地交替变。

35、化的进入红外线叠加区域 S2,这样便得到了以忽强忽弱的红外信号反馈脉冲信号,同时激光检测部分对目标物是否处于静止状态进行判断,进而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隐蔽人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中心波长为 9 10um,在传感器顶端开设了一个装有滤光镜片的窗口,这个滤光片可通过光的波长范围为 7 10um,正好适合于人体红外辐射的探测,而对其它波长的红外线由滤光片予以吸收。在控制器 1 的控制之下,电机 8 对安装在齿轮系上的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进行对称调整以改变红外线叠加区域 S2的夹角 C,进而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检测效果。0042 红外传感模块 5 分别与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第二红。

36、外线探头 502 电性相连,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和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对称地设置在枪体的瞄准装置本体上 ;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 A 与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 B 相同 ;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的红外线探测区域 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的红外线探测区域 S4形成一盲区区域 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 S2,盲区区域 S1距离枪体有一定的距离。激光测距模块4 分别与激光发射部分 401、激光接收部分 402 电性相连,所述激光发射部分 401 和所述激光接收部分 402 设置在枪体的瞄准装置本体上、并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当枪体处于水平。

37、状态时,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也均处于同一平面中、与枪口的距离均一致。说 明 书CN 104457422 A7/9 页90043 红外传感模块5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与激光测距模块4的激光发射部分 401、激光接收部分 402 尽量设置在比较近的距离范围内,红外传感模块 5 的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与激光测距模块 4 的激光发射部分 401、激光接收部分 402 都安装在图 1 和图 2 中所示瞄准装置的前端。0044 图 5 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中安装有红外探头电机的结构示意图,红外传感模块5包括第一红外。

38、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第一红外线探头501 和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对称地设置,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分别安装在电机 8 带动旋转的齿轮系上 ;在控制器 1 的控制之下,电机 8 带动齿轮系对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进行对称调整,改变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 之间的位置。0045 图 8A 是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的报警显示示意图一 ;图 8B 是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的报警显示示意图二、瞄准镜中的四个箭头为光电闪烁信号。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2 安装在枪体的瞄准镜中,图 8A 所显示的是在红外线与激光混合辅助瞄准装置没有。

39、检测到任何信息时的情况、瞄准镜示警模块 2 不发出示警提醒信号 ;图 8B 所显示的是在红外线与激光混合辅助瞄准装置检测到存在隐蔽敌对人员信息时的情况、瞄准镜示警模块 2 发出示警提醒信号,战士可以通过瞄准镜四个箭头的闪烁知道枪支的瞄准方向存在隐蔽敌对人员、故战士将提高警惕性。枪体上方的瞄准镜与枪体前下方的红外线与激光混合辅助瞄准装置可以通过电信号线相连,电信号线可以设置在枪体中。0046 优选实施方式 30047 图 1 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示意图一 ;图 2 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示意图二。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安装在枪体的枪口之下,。

40、红外线和激光检测的方向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枪体上方的瞄准镜与现有技术中枪支瞄准镜的安装方式一样。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的安装方式与刺刀在枪体上的安装方式类似,使得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能够稳定地安装在枪体上面。枪体上方的瞄准镜与枪体前下方的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可以通过电信号线相连,电信号线可以设置在枪体中,电信号线在图 1 和图 2 中都没有显示出来。光闪烁告警灯安装在瞄准中、以方便使用带有瞄准镜枪支的战士及时发现告警信号。0048 图 3 是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包括控制器 1、激光测距模块 4、红外传感模块 5、瞄准镜。

41、示警模块 2、电源模块 3、电机控制模块 6、电机 8 ;0049 控制器 1 分别与激光测距模块 4、红外传感模块 5、瞄准镜示警模块 2、电机控制模块 6 电性相连 ;电机控制模块 6 与电机 8 电性相连 ;电源模块 3 分别为控制器 1、激光测距模块 4、红外传感模块 5、瞄准镜示警模块 2、电机控制模块 6、电机 8 提供电能 ;电源模块 3也可以通过控制器 1 分别为激光测距模块 4、红外传感模块 5、瞄准镜示警模块 2 提供电能 ;激光测距模块 4 分别连接有激光发射部分 401、激光接收部分 402,激光发射部分 401 和激光接收部分402对称设置在枪体上、并与枪体子弹发射方。

42、向保持一致 ;红外传感模块5分别连接有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 对称地设置在枪体瞄准装置的前端 ;控制器 1 为 AVR 控制器。0050 激光测距模块 4 检测到的枪支使用人员与前方隐蔽的敌对分子之间的距离,红外说 明 书CN 104457422 A8/9 页10传感模块5根据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检测到处于隐蔽状态或者活动状态的敌对人员信息。控制器 1 根据激光测距模块 4 的检测结果和红外传感模块 5 的检测结果、来自动判断是否存在肉眼不宜分辨的隐蔽人员或者不易察觉人员 ;如果确定确实存在隐蔽人员或。

43、者不易察觉人员,则控制器 1 控制瞄准镜示警模块 2 发出光学报警信号。0051 瞄准镜示警模块 2 为光学闪烁报警电路,瞄准镜示警模块 2 将检测到前方有人的信号实时地可以以红灯闪烁的方式显示给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使得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根据瞄准镜示警模块 2 的提示对前方的敌情进行进一步确认以决定是否真正开枪。闪烁的报警红灯设置在图 1 或图 2 中所示的瞄准装置本体,通常枪支使用者都是右手持枪扣扳机,这样可以便于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及时看到瞄准装置本体的报警信号。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 10 发射的激光束信号直接指向被扫描的物体,更加有利于持枪的武。

44、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寻找目标,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 10 与现有技术中手枪或者步枪中实用的激光辅助瞄准装置完全一致。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 10 用作瞄准装置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激光将光斑照射到目标上,而不需要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将眼睛对准准星缺口,而将眼睛对准准星缺口会限制使用者对目标或目标周围环境的视野或使该视野模糊。在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 10 被安装到枪械上的情况下,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 10 发出沿着从枪械发射出的弹体的期望飞行路径的光束。0052 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 A 与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 B 相同 ;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45、 的红外线探测区域 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的红外线探测区域 S4形成一盲区区域 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 S2,盲区区域 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盲区区域 S1和红外线叠加区域 S2的轴线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 ;激光发射部分 401、激光接收部分 402 设置在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和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之间,激光发射部分401、激光接收部分402与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接近可以保证本发明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检测效果好。0053 图 4 是本发明红外线检测的结构示意图 ;由图中可以看出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和第二。

46、红外线探头 502 对称地设置在一起时可以获得非常好的瞄准检测效果。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为 A,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为 B,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和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之间的距离为 H1,H1的范围可以为 2.1-2.9cm ;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与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之间的距离 H1优选 3cm。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4有一盲区区域S1,第一红外线探头501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 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的红外线探测幅度 S4有一重叠的红外线叠加区域 S2,其中盲区区域 。

47、S1的轴线有效距离为 H2,红外线叠加区域 S2的轴线有效距离为H3,盲区区域 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 S2同轴线、即 H2和H3同轴线,盲区区域 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 S2的轴线与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即 H2和H3与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0054 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均可以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来检测处于隐蔽状态人员的所辐射出来辐射的红外信号,在第一红外线探头 501 和第二红外线探头 502 形成的探测器前端形成一个盲区区域 S1和一个红外线叠加区域 S2,S2的夹角 C 范围为 23 -27。当透镜前有活动人员或者隐蔽人员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就不断地交替变化的进入红外线叠加区域 S2,这样便得到了以忽强忽弱的红外信号反馈脉冲信号,同时激说 明 书CN 104457422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武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