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光模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310434002.7(22)申请日 2013.09.23F21S 8/00(2006.01)F21V 8/00(2006.01)G02F 1/13357(2006.01)F21Y 101/02(2006.01)(71)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地址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油松第十工业区东环二路2号申请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72)发明人张仁淙(54) 发明名称背光模组(57) 摘要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还包括玻璃基板及光耦合元件,光耦合元件包括导光部及夹持玻璃基板的夹持部,导光部包括入光面及与玻璃基。
2、板光耦合的出光面,光源发出的光线从入光面进入光耦合元件之后,经由导光部的引导从出光面射入玻璃基板内。背光模组可具有较小的厚度,从而适应轻薄化产品的需求。(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56278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3.25CN 104456278 A1/1页2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玻璃基板及光耦合元件,光耦合元件包括导光部及夹持玻璃基板的夹持部,导光部包括入光面及与玻璃基板光耦合的出光面,光源发出的光线从入光面进入光耦合元件之后,经由导光部。
3、的引导从出光面射入玻璃基板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导光部的入光面包括一朝向光源凸出的凸透镜。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光源与凸透镜正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导光部的厚度从入光面朝向出光面逐渐减小。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夹持部包括二夹持臂,玻璃基板插设于二夹持臂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玻璃基板与每一夹持臂之间设有反射层。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反射层延伸超出夹持臂。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玻璃基板通过透明光学胶与导光部的出光面粘接。9.如权利要。
4、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光耦合元件还包括开设空腔的安装部,光源收容于空腔内。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光源安装于电路板上,电路板与安装部抵接。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56278 A1/3页3背光模组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是指一种背光模组。背景技术0002 背光模组通常采会采用导光板来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调整,使其以大范围的出光对显示屏进行照明。现有的导光板通常是采用塑胶制成,受限于工艺条件以及自身的强度原因,其厚度无法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目前最薄的导光板的厚度仍超过0.6mm)。显然,此种厚度的导光板已无法适应越来越轻薄化的产品的需求。
5、。发明内容0003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厚度较薄的背光模组。0004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玻璃基板及光耦合元件,光耦合元件包括导光部及夹持玻璃基板的夹持部,导光部包括入光面及与玻璃基板光耦合的出光面,光源发出的光线从入光面进入光耦合元件之后,经由导光部的引导从出光面射入玻璃基板内。0005 由于在现有的工艺条件下,玻璃基板可制造地非常轻薄(厚度可小于0.2mm),因此采用玻璃基板作为导光板可有效降低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相比于采用塑胶导光板的背光模组而言,具备较大的轻薄化优势。0006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0007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截面。
6、图。0008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说 明 书CN 104456278 A2/3页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0009 请参阅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其包括一玻璃基板20、一光源30及一连接光源30及玻璃基板20的光耦合元件40。0010 本实施例中,玻璃基板20的厚度小于0.2mm,其包括一顶面22、一与顶面22相对设置的底面24及连接顶面22及底面24的多个侧面26。玻璃基板20的顶面22平行于底面24,并垂直于侧面26。玻璃基板20朝向光耦合元件40的一侧面26为入光面,玻璃基板20的顶面22为出光面。玻璃基板20的顶面22或底面24上可设置。
7、大量的网点,以对进入玻璃基板20的光线起到散射作用,使从玻璃基板20的出光面出射的光线混合均匀并照射较大的范围。0011 光耦合元件40由透明的材料制造,如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等。光耦合元件40包括一安装部42、一连接于安装部42的导光部44及一形成于导光部44一端的夹持部46。安装部42在靠近光源30的一侧面开设一空腔420,用于收容光源30。本实施例中,光源30为一安装于一电路板32上的发光二极管。电路板32抵靠在安装部42的侧面上而将光源30支撑于空腔420内。导光部44连接安装部42及夹持部46。导光部44为一截面呈梯形的平板,其厚度从安装部42朝向夹持部46逐渐减小。导光部44的。
8、一侧面形成空腔420的一内壁面,其朝向光源30凸伸出一透镜440。本实施例中,透镜440为一凸透镜,其说 明 书CN 104456278 A3/3页5正对于光源30。更进一步地,凸透镜的光轴还与光源30的光轴重合。透镜440的凸弧面及导光部44的侧面共同形成入光面400,由此,光源30发出的光线可经由透镜440的会聚之后进入导光部44内,或者直接从导光部44的侧面进入导光部44内。夹持部46形成于导光部44的末端。本实施例中,夹持部46为包括二相互平行的夹持臂460。二夹持臂460之间形成一间隙462,以暴露出导光部44的相对另一侧面。间隙462的深度优选超过1mm,以起到较佳的夹持效果。导光。
9、部44暴露于间隙462内的相对另一侧面形成出光面402。光线在从入光面400进入导光部44之后,经由厚度递减的导光部44的引导而进一步会聚,再从出光面402射出。0012 玻璃基板20的一端插设于二夹持臂460的间隙462内而被二夹持臂460所夹持住,从而定位于光耦合元件40上。玻璃基板20的侧面26与光耦合元件40的出光面402之间进一步设有一透明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50。透明光学胶50用于粘接玻璃基板20及光耦合元件40,以将二者固定。并且,光耦合元件40还充当将光线从光耦合元件40引入玻璃基板20的介质。光线从光耦合元件40的出光面402射出之后,穿。
10、过透明光学胶50而进入玻璃基板20内。玻璃基板20然后再将光线扩散,使其从出光面均匀射出,从而对需要照明的装置(如显示面板)进行照明。0013 为进一步提升光线从光耦合元件40进入玻璃基板20的效率,玻璃基板20的上下表面均设有一反射层60。二反射层60可采用蒸镀金属(如银)的方法形成于玻璃基板20上。二反射层60均从透明光学胶50延伸至超出二夹持臂460的位置处。每一反射层60可将进入玻璃基板20的光线反射出夹持部46的位置,以防止夹持部46吸收光线而造成出光效率下降的问题。0014 由于采用玻璃基板20作为导光板进行导光,相比于塑胶的导光板而言,玻璃基板20可制造地较为轻薄,因此可有效降低背光模组10的整体厚度,特别是在背光模组10的中部区域,其整体厚度可控制在0.2mm左右,因而更适合轻薄化产品的背光需求。说 明 书CN 104456278 A1/1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56278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