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及方法.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4032004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1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20968.1

申请日:

2014.12.02

公开号:

CN104445695A

公开日:

2015.03.25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C02F 9/02申请公布日:2015032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2F9/02申请日:20141202|||公开

IPC分类号:

C02F9/02

主分类号:

C02F9/02

申请人: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敏; 孙永利; 郑兴灿

地址:

300061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大安大厦16B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代理人:

曹祖良; 刘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及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主要包括污水进水渠、进水泵房、提升泵出水渠、曝气沉砂池进水渠、曝气沉砂池和曝气沉砂池出水渠,其特征是:所述进水泵房下面设有集水池,集水池与污水进水渠连接,集水池底部设有潜水提升泵,潜水提升泵连接提升泵出水管道,提升泵出水管道连接提升泵出水渠;所述提升泵出水渠与曝气沉砂池进水渠连接,曝气沉砂池进水渠与曝气沉砂池连接,曝气沉砂池与曝气沉砂池出水渠连接。本发明主要解决传统工程设计方法下污水处理厂预处理单元跌水充氧问题,具有碳源保持能力高、强化脱氮除磷潜力大、生产运行成本低、节能降耗效果显著、工程设计方法简单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包括污水进水渠(14)、进水泵房(3)、提升泵出水渠(7)、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曝气沉砂池(10)和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其特征是:所述进水泵房(3)下面设有集水池(4),集水池(4)与污水进水渠(14)连接,集水池(4)底部设有潜水提升泵(5),潜水提升泵(5)连接提升泵出水管道(6),提升泵出水管道(6)连接提升泵出水渠(7);所述提升泵出水渠(7)与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连接,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与曝气沉砂池(10)连接,曝气沉砂池(10)与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污水进水渠(14)内设有粗格栅(2),粗格栅(2)的栅距为20-25mm。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潜水提升泵(5)的出水方式为淹没出流。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内设有细格栅(9),细格栅(9)的孔径为1-3mm,细格栅(9)的型式为内进流式、转鼓式或回转式。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曝气沉砂池(10)通过设置在曝气沉砂池(10)末端的曝气沉砂池出水管道(11)与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连接,曝气沉砂池(10)的出水方式为淹没出流。

6.  一种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来自城市排水管网的污水处理厂进水(1)经污水进水渠(14)内栅距20-25mm的粗格栅(2)后进入进水泵房(3)下面的集水池(4);
b、集水池(4)内的污水在潜水提升泵(5)作用下经提升泵出水管道(6)以淹没出流方式进入提升泵出水渠(7);
c、提升泵出水渠(7)内的污水通过管道以重力自流的方式进入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的前端,经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内的孔径1-3mm的细格栅(9)后自流进入曝气沉砂池(10)内;
d、污水在曝气沉砂池(10)内停留5-8min,在曝气作用下对污水中粒径0.2mm以上的细砂进行去除,同时曝气沉砂池(10)的气水比控制在0.1-0.2;
e、经曝气沉砂池(10)处理后的污水在曝气沉砂池(10)末端经曝气沉砂池出水管道(11)以淹没出流方式自流进入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
f、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内的污水作为预处理单元出水(13)自流进入后续生物处理单元进行处理。

说明书

说明书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及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进水碳源不足是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和节能降耗的主要限制因素。据统计,2008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TN均值仅为3.49,60%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TN低于4。
但在现有传统工程设计方法下,高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运行中普遍存在预处理单元跌水充氧造成部分进水碳源直接或间接消耗的实际问题,会进一步加剧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不足。据调研发现,高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运行中预处理单元跌水充氧现象普遍并且其跌水充氧作用显著,主要的跌水充氧点为进水提升泵出水处和曝气沉砂池出水处,平均跌水高度分别为1m和1.5m,实测进水提升泵出水处和曝气沉砂池出水处的跌水充氧作用甚至均能高达5mg/L的溶解氧增量。而含高浓度溶解氧的预处理单元出水进入后续生物系统会快速消耗部分进水碳源或外加碳源,无疑会对工艺系统的脱氮除磷效能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达标和节能降耗。
再者,一直以来,为强化脱氮除磷,行业技术人员在高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中,目前通常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针对生物处理单元,基本忽视预处理单元对工艺系统脱氮除磷的不利影响。
因此,基于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达标和节能降耗,必须优化传统预处理单元工程设计方法,控制预处理单元跌水充氧作用,消除预处理单元跌水充氧作用对进水碳源和工艺系统脱氮除磷的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及方法,通过优化提升泵出水方式和曝气沉砂池出水方式,控制预处理单元跌水充氧作用,以解决目前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生产运行实际中存在的预处理单元跌水充氧作用导致部分进水碳源直接或间接消耗的普遍问题。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包括污水进水渠、进水泵房、提升泵出水渠、曝气沉砂池进水渠、曝气沉砂池和曝气沉砂池出水渠,其特征是:所述进水泵房下面设有集水池,集水池与污水进水渠连接,集水池底部设有潜水提升泵,潜水提升泵连接提升泵出水管道,提升泵出水管道连接提升泵出水渠;所述提升泵出水渠与曝气沉砂池进水渠连接,曝气沉砂池进水渠与曝气沉砂池连接,曝气沉砂池与曝气沉砂池出水渠连接。
所述污水进水渠内设有粗格栅,粗格栅的栅距为20-25mm。
所述潜水提升泵的出水方式为淹没出流。
所述的曝气沉砂池进水渠内设有细格栅,细格栅的孔径为1-3mm,细格栅的型式为内进流式、转鼓式或回转式。
所述的曝气沉砂池通过设置在曝气沉砂池末端的曝气沉砂池出水管道与曝气沉砂池出水渠连接,曝气沉砂池的出水方式为淹没出流。
所述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来自城市排水管网的污水处理厂进水经污水进水渠内栅距20-25mm的粗格栅去除较大漂浮物后进入进水泵房下面的集水池;
b、集水池内的污水在潜水提升泵作用下经提升泵出水管道以淹没出流方式进入提升泵出水渠;
c、提升泵出水渠内的污水通过管道以重力自流的方式进入曝气沉砂池进水渠的前端,经曝气沉砂池进水渠内的孔径1-3mm的细格栅去除细小颗粒物和缠绕物后自流进入曝气沉砂池内;
d、污水在曝气沉砂池内停留5-8min,在曝气作用下对污水中粒径0.2mm以上的细砂进行去除,同时曝气沉砂池的气水比控制在0.1-0.2;
e、经曝气沉砂池处理后的污水在曝气沉砂池末端经曝气沉砂池出水管道以淹没出流方式自流进入曝气沉砂池出水渠;
f、曝气沉砂池出水渠内的污水作为预处理单元出水自流进入后续生物处理单元进行处理。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通过优化提升泵出水方式和曝气沉砂池出水方式,可弥补传统预处理单元工程设计方法的不足,可解决目前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生产运行中预处理单元跌水充氧作用造成部分进水碳源直接或间接消耗的实际问题;
2.与传统预处理系统相比,本发明具有碳源保持能力高、强化脱氮除磷潜力大、生产运行成本低、节能降耗效果显著、工程设计方法简单等优点,可为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强化脱氮除磷提供新思路;
3.本发明结合生产实际,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可为我国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对我国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达标和节能降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  进水1、粗格栅2、进水泵房3、集水池4、潜水提升泵5、提升泵出水管道6、提升泵出水渠7、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细格栅9、曝气沉砂池10、曝气沉砂池出水管道11、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预处理单元出水13、污水进水渠14等。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污水进水渠14、进水泵房3、提升泵出水渠7、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曝气沉砂池10和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所述进水泵房3内设有集水池4,集水池4与污水进水渠14连接,集水池4底部设有潜水提升泵5,潜水提升泵5连接提升泵出水管道6,提升泵出水管道6连接提升泵出水渠7;所述提升泵出水渠7与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连接,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与曝气沉砂池10连接,曝气沉砂池10与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连接;
所述污水进水渠14内设有粗格栅2,粗格栅2的栅距为20-25mm;
所述潜水提升泵5的出水方式为淹没出流;
所述的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内设有细格栅9,细格栅9的孔径为1-3mm,细格栅9的型式为内进流式、转鼓式或回转式;
所述的曝气沉砂池10通过设置在曝气沉砂池10末端的曝气沉砂池出水管道11与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连接,曝气沉砂池10的出水方式为淹没出流;
所述提升泵出水渠7可与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合建;
所述粗格栅2的数量主要根据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进行确定;
所述潜水提升泵5的选型和数量主要根据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和集水池4最低液位与提升泵出水渠7液位的差值进行确定;
所述细格栅9的选型主要根据污水处理工艺和渠道宽度进行确定,细格栅9的数量主要根据细格栅9的过水能力和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进行确定;
所述曝气沉砂池10的设置格数主要根据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进行确定;
所述污水进水渠14、集水池4、提升泵出水渠7、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曝气沉砂池10和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处均采取加盖封闭措施,并设置生物除臭设施进行生物除臭。
实施例一:一种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来自城市排水管网的污水处理厂进水1经污水进水渠14内栅距25mm的粗格栅2去除较大漂浮物后进入进水泵房3下面的集水池4;
b、集水池4内的污水在潜水提升泵5作用下经提升泵出水管道6以淹没出流方式进入提升泵出水渠7;
c、提升泵出水渠7内的污水通过管道以重力自流的方式进入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的前端,经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内的孔径3mm的细格栅9去除细小颗粒物和缠绕物后自流进入曝气沉砂池10内;
d、污水在曝气沉砂池10内停留5min,在曝气作用下对污水中粒径0.2mm以上的细砂进行去除,同时曝气沉砂池10的气水比控制在0.1-0.2;
e、经曝气沉砂池10处理后的污水在曝气沉砂池10末端经曝气沉砂池出水管道11以淹没出流方式自流进入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
f、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内的污水作为预处理单元出水13自流进入后续生物处理单元进行处理。
实施例二:一种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来自城市排水管网的污水处理厂进水1经污水进水渠14内栅距20mm的粗格栅2去除较大漂浮物后进入进水泵房3下面的集水池4;
b、集水池4内的污水在潜水提升泵5作用下经提升泵出水管道6以淹没出流方式进入提升泵出水渠7;
c、提升泵出水渠7内的污水通过管道以重力自流的方式进入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的前端,经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内的孔径2mm的细格栅9去除细小颗粒物和缠绕物后自流进入曝气沉砂池10内;
d、污水在曝气沉砂池10内停留8min,在曝气作用下对污水中粒径0.2mm以上的细砂进行去除,同时曝气沉砂池10的气水比控制在0.1-0.2;
e、经曝气沉砂池10处理后的污水在曝气沉砂池10末端经曝气沉砂池出水管道11以淹没出流方式自流进入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
f、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内的污水作为预处理单元出水13自流进入后续生物处理单元进行处理。
实施例三:一种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来自城市排水管网的污水处理厂进水1经污水进水渠14内栅距20mm的粗格栅2去除较大漂浮物后进入进水泵房3下面的集水池4;
b、集水池4内的污水在潜水提升泵5作用下经提升泵出水管道6以淹没出流方式进入提升泵出水渠7;
c、提升泵出水渠7内的污水通过管道以重力自流的方式进入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的前端,经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内的孔径1mm的细格栅9去除细小颗粒物和缠绕物后自流进入曝气沉砂池10内;
d、污水在曝气沉砂池10内停留8min,在曝气作用下对污水中粒径0.2mm以上的细砂进行去除,同时曝气沉砂池10的气水比控制在0.1-0.2;
e、经曝气沉砂池10处理后的污水在曝气沉砂池10末端经曝气沉砂池出水管道11以淹没出流方式自流进入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
f、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内的污水作为预处理单元出水13自流进入后续生物处理单元进行处理。

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及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及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及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及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及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720968.1(22)申请日 2014.12.02C02F 9/02(2006.01)(71)申请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 300061 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大安大厦16B(72)发明人杨敏 孙永利 郑兴灿(74)专利代理机构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代理人曹祖良 刘海(54) 发明名称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及方法(57)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及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主要包括污水进水渠、进水泵房、提升泵出水渠、曝气沉砂池进水渠、曝气沉。

2、砂池和曝气沉砂池出水渠,其特征是:所述进水泵房下面设有集水池,集水池与污水进水渠连接,集水池底部设有潜水提升泵,潜水提升泵连接提升泵出水管道,提升泵出水管道连接提升泵出水渠;所述提升泵出水渠与曝气沉砂池进水渠连接,曝气沉砂池进水渠与曝气沉砂池连接,曝气沉砂池与曝气沉砂池出水渠连接。本发明主要解决传统工程设计方法下污水处理厂预处理单元跌水充氧问题,具有碳源保持能力高、强化脱氮除磷潜力大、生产运行成本低、节能降耗效果显著、工程设计方法简单等优点。(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456。

3、95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3.25CN 104445695 A1/1页21.一种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包括污水进水渠(14)、进水泵房(3)、提升泵出水渠(7)、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曝气沉砂池(10)和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其特征是:所述进水泵房(3)下面设有集水池(4),集水池(4)与污水进水渠(14)连接,集水池(4)底部设有潜水提升泵(5),潜水提升泵(5)连接提升泵出水管道(6),提升泵出水管道(6)连接提升泵出水渠(7);所述提升泵出水渠(7)与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连接,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与曝气沉砂池(10)连接,曝气沉砂池(10)与曝气沉。

4、砂池出水渠(12)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污水进水渠(14)内设有粗格栅(2),粗格栅(2)的栅距为20-25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潜水提升泵(5)的出水方式为淹没出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内设有细格栅(9),细格栅(9)的孔径为1-3mm,细格栅(9)的型式为内进流式、转鼓式或回转式。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曝气沉砂池(10)通过设置在曝气沉砂池(10。

5、)末端的曝气沉砂池出水管道(11)与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连接,曝气沉砂池(10)的出水方式为淹没出流。6.一种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a、来自城市排水管网的污水处理厂进水(1)经污水进水渠(14)内栅距20-25mm的粗格栅(2)后进入进水泵房(3)下面的集水池(4);b、集水池(4)内的污水在潜水提升泵(5)作用下经提升泵出水管道(6)以淹没出流方式进入提升泵出水渠(7);c、提升泵出水渠(7)内的污水通过管道以重力自流的方式进入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的前端,经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内的孔径1-3mm的细格栅(9)后自流进入曝气沉砂池(10)内;d、。

6、污水在曝气沉砂池(10)内停留5-8min,在曝气作用下对污水中粒径0.2mm以上的细砂进行去除,同时曝气沉砂池(10)的气水比控制在0.1-0.2;e、经曝气沉砂池(10)处理后的污水在曝气沉砂池(10)末端经曝气沉砂池出水管道(11)以淹没出流方式自流进入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f、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内的污水作为预处理单元出水(13)自流进入后续生物处理单元进行处理。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45695 A1/4页3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及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及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 进水。

7、碳源不足是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和节能降耗的主要限制因素。据统计,2008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TN均值仅为3.49,60%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TN低于4。0003 但在现有传统工程设计方法下,高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运行中普遍存在预处理单元跌水充氧造成部分进水碳源直接或间接消耗的实际问题,会进一步加剧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不足。据调研发现,高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运行中预处理单元跌水充氧现象普遍并且其跌水充氧作用显著,主要的跌水充氧点为进水提升泵出水处和曝气沉砂池出水处,平均跌水高度分别为1m和1.5m,实测进水提升泵出水处和曝气沉砂池出水处的跌水充氧作用甚至均能高达5m。

8、g/L的溶解氧增量。而含高浓度溶解氧的预处理单元出水进入后续生物系统会快速消耗部分进水碳源或外加碳源,无疑会对工艺系统的脱氮除磷效能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达标和节能降耗。0004 再者,一直以来,为强化脱氮除磷,行业技术人员在高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中,目前通常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针对生物处理单元,基本忽视预处理单元对工艺系统脱氮除磷的不利影响。0005 因此,基于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达标和节能降耗,必须优化传统预处理单元工程设计方法,控制预处理单元跌水充氧作用,消除预处理单元跌水充氧作用对进水碳源和工艺系统脱氮除磷的不利影响。发明内容000。

9、6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及方法,通过优化提升泵出水方式和曝气沉砂池出水方式,控制预处理单元跌水充氧作用,以解决目前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生产运行实际中存在的预处理单元跌水充氧作用导致部分进水碳源直接或间接消耗的普遍问题。0007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包括污水进水渠、进水泵房、提升泵出水渠、曝气沉砂池进水渠、曝气沉砂池和曝气沉砂池出水渠,其特征是:所述进水泵房下面设有集水池,集水池与污水进水渠连接,集水池底部设有潜水提升泵,潜水提升泵连接提升泵出水管道,提升泵出水管道连接提升泵出水渠。

10、;所述提升泵出水渠与曝气沉砂池进水渠连接,曝气沉砂池进水渠与曝气沉砂池连接,曝气沉砂池与曝气沉砂池出水渠连接。0008 所述污水进水渠内设有粗格栅,粗格栅的栅距为20-25mm。0009 所述潜水提升泵的出水方式为淹没出流。说 明 书CN 104445695 A2/4页40010 所述的曝气沉砂池进水渠内设有细格栅,细格栅的孔径为1-3mm,细格栅的型式为内进流式、转鼓式或回转式。0011 所述的曝气沉砂池通过设置在曝气沉砂池末端的曝气沉砂池出水管道与曝气沉砂池出水渠连接,曝气沉砂池的出水方式为淹没出流。0012 所述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a、来自城市排。

11、水管网的污水处理厂进水经污水进水渠内栅距20-25mm的粗格栅去除较大漂浮物后进入进水泵房下面的集水池;b、集水池内的污水在潜水提升泵作用下经提升泵出水管道以淹没出流方式进入提升泵出水渠;c、提升泵出水渠内的污水通过管道以重力自流的方式进入曝气沉砂池进水渠的前端,经曝气沉砂池进水渠内的孔径1-3mm的细格栅去除细小颗粒物和缠绕物后自流进入曝气沉砂池内;d、污水在曝气沉砂池内停留5-8min,在曝气作用下对污水中粒径0.2mm以上的细砂进行去除,同时曝气沉砂池的气水比控制在0.1-0.2;e、经曝气沉砂池处理后的污水在曝气沉砂池末端经曝气沉砂池出水管道以淹没出流方式自流进入曝气沉砂池出水渠;f、。

12、曝气沉砂池出水渠内的污水作为预处理单元出水自流进入后续生物处理单元进行处理。0013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通过优化提升泵出水方式和曝气沉砂池出水方式,可弥补传统预处理单元工程设计方法的不足,可解决目前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生产运行中预处理单元跌水充氧作用造成部分进水碳源直接或间接消耗的实际问题;2.与传统预处理系统相比,本发明具有碳源保持能力高、强化脱氮除磷潜力大、生产运行成本低、节能降耗效果显著、工程设计方法简单等优点,可为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强化脱氮除磷提供新思路;3.本发明结合生产实际,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可为我国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对。

13、我国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达标和节能降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附图说明0014 图1为本发明所述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5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16 如图1所示:所述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 进水1、粗格栅2、进水泵房3、集水池4、潜水提升泵5、提升泵出水管道6、提升泵出水渠7、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细格栅9、曝气沉砂池10、曝气沉砂池出水管道11、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预处理单元出水13、污水进水渠14等。0017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污水进水渠14、进水泵房3、提升泵出水渠7、曝气沉砂池说 明 书CN 104445695 A3。

14、/4页5进水渠8、曝气沉砂池10和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所述进水泵房3内设有集水池4,集水池4与污水进水渠14连接,集水池4底部设有潜水提升泵5,潜水提升泵5连接提升泵出水管道6,提升泵出水管道6连接提升泵出水渠7;所述提升泵出水渠7与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连接,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与曝气沉砂池10连接,曝气沉砂池10与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连接;所述污水进水渠14内设有粗格栅2,粗格栅2的栅距为20-25mm;所述潜水提升泵5的出水方式为淹没出流;所述的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内设有细格栅9,细格栅9的孔径为1-3mm,细格栅9的型式为内进流式、转鼓式或回转式;所述的曝气沉砂池10通过设置在曝气沉砂池10。

15、末端的曝气沉砂池出水管道11与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连接,曝气沉砂池10的出水方式为淹没出流;所述提升泵出水渠7可与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合建;所述粗格栅2的数量主要根据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进行确定;所述潜水提升泵5的选型和数量主要根据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和集水池4最低液位与提升泵出水渠7液位的差值进行确定;所述细格栅9的选型主要根据污水处理工艺和渠道宽度进行确定,细格栅9的数量主要根据细格栅9的过水能力和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进行确定;所述曝气沉砂池10的设置格数主要根据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进行确定;所述污水进水渠14、集水池4、提升泵出水渠7、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曝气沉砂池10和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处均采。

16、取加盖封闭措施,并设置生物除臭设施进行生物除臭。0018 实施例一:一种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来自城市排水管网的污水处理厂进水1经污水进水渠14内栅距25mm的粗格栅2去除较大漂浮物后进入进水泵房3下面的集水池4;b、集水池4内的污水在潜水提升泵5作用下经提升泵出水管道6以淹没出流方式进入提升泵出水渠7;c、提升泵出水渠7内的污水通过管道以重力自流的方式进入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的前端,经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内的孔径3mm的细格栅9去除细小颗粒物和缠绕物后自流进入曝气沉砂池10内;d、污水在曝气沉砂池10内停留5min,在曝气作用下对污水中粒径0.2mm以上的细砂进。

17、行去除,同时曝气沉砂池10的气水比控制在0.1-0.2;e、经曝气沉砂池10处理后的污水在曝气沉砂池10末端经曝气沉砂池出水管道11以淹没出流方式自流进入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f、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内的污水作为预处理单元出水13自流进入后续生物处理单元进行处理。0019 实施例二:一种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来自城市排水管网的污水处理厂进水1经污水进水渠14内栅距20mm的粗格栅2去除较大漂浮物后进入进水泵房3下面的集水池4;b、集水池4内的污水在潜水提升泵5作用下经提升泵出水管道6以淹没出流方式进入提升泵出水渠7;说 明 书CN 104445695 A4/4。

18、页6c、提升泵出水渠7内的污水通过管道以重力自流的方式进入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的前端,经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内的孔径2mm的细格栅9去除细小颗粒物和缠绕物后自流进入曝气沉砂池10内;d、污水在曝气沉砂池10内停留8min,在曝气作用下对污水中粒径0.2mm以上的细砂进行去除,同时曝气沉砂池10的气水比控制在0.1-0.2;e、经曝气沉砂池10处理后的污水在曝气沉砂池10末端经曝气沉砂池出水管道11以淹没出流方式自流进入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f、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内的污水作为预处理单元出水13自流进入后续生物处理单元进行处理。0020 实施例三:一种基于溶解氧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

19、骤:a、来自城市排水管网的污水处理厂进水1经污水进水渠14内栅距20mm的粗格栅2去除较大漂浮物后进入进水泵房3下面的集水池4;b、集水池4内的污水在潜水提升泵5作用下经提升泵出水管道6以淹没出流方式进入提升泵出水渠7;c、提升泵出水渠7内的污水通过管道以重力自流的方式进入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的前端,经曝气沉砂池进水渠8内的孔径1mm的细格栅9去除细小颗粒物和缠绕物后自流进入曝气沉砂池10内;d、污水在曝气沉砂池10内停留8min,在曝气作用下对污水中粒径0.2mm以上的细砂进行去除,同时曝气沉砂池10的气水比控制在0.1-0.2;e、经曝气沉砂池10处理后的污水在曝气沉砂池10末端经曝气沉砂池出水管道11以淹没出流方式自流进入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f、曝气沉砂池出水渠12内的污水作为预处理单元出水13自流进入后续生物处理单元进行处理。说 明 书CN 104445695 A1/1页7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45695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