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装置.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4031856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437967.1

申请日:

2013.09.25

公开号:

CN104457346A

公开日:

2015.03.2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28D 9/04申请公布日:2015032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8D 9/04申请日:20130925|||公开

IPC分类号:

F28D9/04; F28F11/00

主分类号:

F28D9/04

申请人:

王心宇

发明人:

王心宇

地址:

100011北京市西城区裕中西里31楼403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工业和生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装置。换热装置,包括,支撑杆、第一螺旋板、第二螺旋板和密封套筒;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分别螺旋缠绕在所述支撑杆上,且所述第一螺旋板与所述第二螺旋板间隔设置并互相平行;所述密封套筒套在所述第一螺旋板、所述第二螺旋板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旋板、第二螺旋板形成第一螺旋通道、第二螺旋通道;本发明的这种换热装置,结构简单,且能很好的实现换热的目的,可根据不同的使用空间设置成不同的大小,因此,对安装空间的适应性大,非常方便在较小的空间安装。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第一螺旋板、第二螺旋板和密封套筒;
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分别螺旋缠绕在所述支撑杆上,且所述第一螺旋板与所述第二螺旋板间隔设置并互相平行;
所述密封套筒套在所述第一螺旋板、所述第二螺旋板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旋板、第二螺旋板形成第一螺旋通道、第二螺旋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螺旋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二螺旋板的厚度相等。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
所述第一密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板与所述支撑杆相接触的部位,所述第二密封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板与所述支撑杆相接触的部位。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筒的筒壁厚度与所述第一螺旋板的厚度相等。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旋板的厚度为0.01-1毫米。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一个圆柱形杆。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杆的直径为1-1000毫米。

7.  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和密封套筒外表面设置有隔热层。

说明书

说明书换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工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重要的民用生活设备。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转轮式热交换器、板式热交换器、热管式热交换器和热回收环式交换器等。
转轮式热交换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换热器,其主要由轮芯(一般为波纹状)、密封、壳体、动力机构等结构组成,在工作的过程中,以蜂窝轮芯为传递介质,从高温气体中吸收能量在低温气体中放出,实现气与气之间的能量转换。
但是,在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更好的热交换效率,转轮式热交换器的结构设计比较复杂(例如,含有波纹状的轮芯、额外的动力装置)等,进而在安装的过程中所占的安装空间也比较大,所以其对安装空间的适应性低,尤其不适合在较小的空间安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换热装置,包括支撑杆、第一螺旋板、第二螺旋板和密封套筒;
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分另螺旋缠绕在所述支撑杆上,且所述第一螺旋板与所述第二螺旋板间隔设置并互相平行;
所述密封套筒套在所述第一螺旋板、所述第二螺旋板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旋板、第二螺旋板形成第一螺旋通道、第二螺旋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螺旋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二螺旋板的厚度相等。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
所述第一密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板与所述支撑杆相接触的部位,所述第二密封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板与所述支撑杆相接触的部位。
可选的,所述密封套筒的筒壁厚度与所述第一螺旋板的厚度相等。
可选的,第一螺旋板的厚度为0.01-1毫米。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为一个圆柱形杆。
可选的,所述圆柱形杆的直径为1-1000毫米。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及密封套筒外表面设置有隔热层。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的这种静电除尘装置,具有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要求保护的静电除尘换热装置由支撑杆、第一螺旋板、第二螺旋板和密封套筒组成,由于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是间隔缠绕在支撑板上的,且互相平行,因此,当密封套筒套在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上是,可分别与第一螺旋板及第二螺旋板形成第一螺旋通道以及第一螺旋通道;这样,具有不同热量的流体(或者气体),分别在第一螺旋通道以及第二螺旋通道流通时,含有较高热量的流体可以将热量传递给低热量的流体,进而实现热交换的目的,本发明的这种换热装置结构简单,且还能很好的实现换热的目的,可根据不同的使用空间设置成不同的大小(主要通过设置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板面的大小)。因此,对安装空间的适应性大,非常方便在较小的空间安装。
此外,本发明的这种换热装置的第一螺旋板以及第二螺旋板的厚度相等,因此,载有不同温度的流体在换热的过程中,换热均匀,换热效果好。
2、在本发明的换热装置中,还设置了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这样,通过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可以将第一螺旋板以及第二螺旋板与 支撑杆密封,进而使得冷热流体在换热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泄漏的现象。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换热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以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点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换热装置包括支撑杆101、第一螺旋板102、第二螺旋板103和密封套筒104;
所述第一螺旋板102和所述第二螺旋板103分别螺旋缠绕在所述支撑杆101上,且所述第一螺旋板102与所述第二螺旋板103间隔设置并互相平行;
所述密封套筒104套在所述第一螺旋板102、所述第二螺旋板103远离所述支撑杆101的一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旋板102、第二螺旋板103形成第一螺旋通道、第二螺旋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螺旋板102的厚度与所述第二螺旋板103的厚度相等。
由支撑杆101、第一螺旋板102、第二螺旋板103和密封套筒104组成,由于第一螺旋板102和第二螺旋板103是间隔缠绕在支撑板上的,且互相平行,因此,当密封套筒104套在第一螺旋板102和第二螺旋板103上是,可分别与第一螺旋板102及第二螺旋板103形成第一螺旋通道以及第二螺旋通道;这样,具有不同热量的流体(或者气体),分别在第一螺旋通道以及第二螺旋通道流通时,含有较高热量的流体可以将热量传递给低热量的流体,进而实现热交换的目的,本发明的这种换热装置,结构简单,且能很好的实现换热的目的,可根据不同的使用空间设置成不同的大小,因此,对安装空间的适应性大,非常方便在较小的空间安装。
此外,本发明的这种换热装置的第一螺旋板102以及第二螺旋板103的厚度相等,因此,载有不同温度的流体在换热的过程中,换热均匀,换热效果好。
为了使得本发明实施倒提供的换热装置具有更好的使用效果,本发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还提供了实施例二,现做出进一步的阐述和解 释: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所述第一密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板102与所述支撑杆101相接触的部位,所述第二密封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板103与所述支撑杆101相接触的部位。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可以分别将第一螺旋板102以及第二螺旋板103与支撑杆101密封,进而可以防止在交换的过程中,冷、热流体出现泄漏的现象。
可选的,所述密封套筒104的筒壁厚度与所述第一螺旋板102的厚度相等;密封套筒104的筒壁厚度优选与第一螺旋板102的厚度相等,这样,在具体设置换热装置的过程中,便于操作。
可选的,第一螺旋板102的厚度为0.01-1毫米,优选的,在换热的过程中为了减低在换热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将尽可能多的能量传递给冷流体(气体),优选的,第一螺旋板102和第二螺旋板103的厚度均为0.01-1毫米,在0.01-1毫米厚度范围内的螺旋板其导热效果好,更优选的,为了实现更好的传热效果,第一螺旋板102以及第二螺旋板103均为金属板,例如,铜板或者铁板等导热材料。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101为一个圆柱形杆,在热交换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载有不同温度的载体(流体或者气体)能够流通顺畅,优选的, 支撑杆101的表面优选光滑无突兀,因此,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01为一个圆柱形杆。
可选的,所述圆柱形杆的直径为1-1000毫米,在具体的设置中,为了减少设置空间,圆柱形杆的直径不宜过大,优选的,设置为1-1000毫米。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101和密封套筒104的表面设置有隔热层,在换热的过程中,流体在第一螺旋通道以及第二螺旋通道中流通的时候,其必与支撑杆101和密封套筒104的表面接触并损失部分热量,因此,为了降低热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101的表面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可以将热传递体(流体或者气体)与支撑杆101和密封套筒104隔离,进而起到隔热并减小热损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换热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换热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换热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换热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换热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310437967.1(22)申请日 2013.09.25F28D 9/04(2006.01)F28F 11/00(2006.01)(71)申请人王心宇地址 100011 北京市西城区裕中西里31楼403室(72)发明人王心宇(54) 发明名称换热装置(57) 摘要本发明涉及工业和生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装置。换热装置,包括,支撑杆、第一螺旋板、第二螺旋板和密封套筒;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分别螺旋缠绕在所述支撑杆上,且所述第一螺旋板与所述第二螺旋板间隔设置并互相平行;所述密封套筒套在所述第一螺旋板、所述第二螺旋板远离所述支。

2、撑杆的一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旋板、第二螺旋板形成第一螺旋通道、第二螺旋通道;本发明的这种换热装置,结构简单,且能很好的实现换热的目的,可根据不同的使用空间设置成不同的大小,因此,对安装空间的适应性大,非常方便在较小的空间安装。(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57346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3.25CN 104457346 A1/1页21.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第一螺旋板、第二螺旋板和密封套筒;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分别螺旋缠绕在所述支撑杆上,且。

3、所述第一螺旋板与所述第二螺旋板间隔设置并互相平行;所述密封套筒套在所述第一螺旋板、所述第二螺旋板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旋板、第二螺旋板形成第一螺旋通道、第二螺旋通道。其中,所述第一螺旋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二螺旋板的厚度相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所述第一密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板与所述支撑杆相接触的部位,所述第二密封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板与所述支撑杆相接触的部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筒的筒壁厚度与所述第一螺旋板的厚度相等。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旋板的厚度为0.01-1。

4、毫米。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一个圆柱形杆。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杆的直径为1-1000毫米。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和密封套筒外表面设置有隔热层。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57346 A1/3页3换热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机械工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装置。背景技术0002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重要的民用生活设备。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

5、本上可分:转轮式热交换器、板式热交换器、热管式热交换器和热回收环式交换器等。0003 转轮式热交换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换热器,其主要由轮芯(一般为波纹状)、密封、壳体、动力机构等结构组成,在工作的过程中,以蜂窝轮芯为传递介质,从高温气体中吸收能量在低温气体中放出,实现气与气之间的能量转换。0004 但是,在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更好的热交换效率,转轮式热交换器的结构设计比较复杂(例如,含有波纹状的轮芯、额外的动力装置)等,进而在安装的过程中所占的安装空间也比较大,所以其对安装空间的适应性低,尤其不适合在较小的空间安装。发明内容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0006 为达上述。

6、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0007 换热装置,包括支撑杆、第一螺旋板、第二螺旋板和密封套筒;0008 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分另螺旋缠绕在所述支撑杆上,且所述第一螺旋板与所述第二螺旋板间隔设置并互相平行;0009 所述密封套筒套在所述第一螺旋板、所述第二螺旋板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旋板、第二螺旋板形成第一螺旋通道、第二螺旋通道。0010 其中,所述第一螺旋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二螺旋板的厚度相等。0011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0012 所述第一密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板与所述支撑杆相接触的部位,所述第二密封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板与所述支撑杆相。

7、接触的部位。0013 可选的,所述密封套筒的筒壁厚度与所述第一螺旋板的厚度相等。0014 可选的,第一螺旋板的厚度为0.01-1毫米。0015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为一个圆柱形杆。0016 可选的,所述圆柱形杆的直径为1-1000毫米。0017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及密封套筒外表面设置有隔热层。0018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的这种静电除尘装置,具有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0019 1、要求保护的静电除尘换热装置由支撑杆、第一螺旋板、第二螺旋板和密封套筒组成,由于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是间隔缠绕在支撑板上的,且互相平行,因此,当密封说 明 书CN 104457346 A2/3页4套筒套在第一螺旋。

8、板和第二螺旋板上是,可分别与第一螺旋板及第二螺旋板形成第一螺旋通道以及第一螺旋通道;这样,具有不同热量的流体(或者气体),分别在第一螺旋通道以及第二螺旋通道流通时,含有较高热量的流体可以将热量传递给低热量的流体,进而实现热交换的目的,本发明的这种换热装置结构简单,且还能很好的实现换热的目的,可根据不同的使用空间设置成不同的大小(主要通过设置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板面的大小)。因此,对安装空间的适应性大,非常方便在较小的空间安装。0020 此外,本发明的这种换热装置的第一螺旋板以及第二螺旋板的厚度相等,因此,载有不同温度的流体在换热的过程中,换热均匀,换热效果好。0021 2、在本发明的换热装置。

9、中,还设置了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这样,通过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可以将第一螺旋板以及第二螺旋板与支撑杆密封,进而使得冷热流体在换热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泄漏的现象。附图 说明0022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换热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3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以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点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0024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

10、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0025 实施例一:0026 请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换热装置包括支撑杆101、第一螺旋板102、第二螺旋板103和密封套筒104;0027 所述第一螺旋板102和所述第二螺旋板103分别螺旋缠绕在所述支撑杆101上,且所述第一螺旋板102与所述第二螺旋板103间隔设置并互相平行;0028 所述密封套筒104套在所述第一螺旋板102、所述第二螺旋板103远离所述支撑杆101的一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旋板102、第二螺旋板103形成第一螺旋通道、第二螺旋通道。0029 其中,所述第一螺旋板102的厚度与所述第二螺旋板103的厚度相等。0030。

11、 由支撑杆101、第一螺旋板102、第二螺旋板103和密封套筒104组成,由于第一螺旋板102和第二螺旋板103是间隔缠绕在支撑板上的,且互相平行,因此,当密封套筒104套在第一螺旋板102和第二螺旋板103上是,可分别与第一螺旋板102及第二螺旋板103形成第一螺旋通道以及第二螺旋通道;这样,具有不同热量的流体(或者气体),分别在第一螺旋通道以及第二螺旋通道流通时,含有较高热量的流体可以将热量传递给低热量的流体,进而实现热交换的目的,本发明的这种换热装置,结构简单,且能很好的实现换热的目的,可根据不同的使用空间设置成不同的大小,因此,对安装空间的适应性大,非常方便在较小的空间安装。说 明 书。

12、CN 104457346 A3/3页50031 此外,本发明的这种换热装置的第一螺旋板102以及第二螺旋板103的厚度相等,因此,载有不同温度的流体在换热的过程中,换热均匀,换热效果好。0032 为了使得本发明实施倒提供的换热装置具有更好的使用效果,本发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还提供了实施例二,现做出进一步的阐述和解释:0033 实施例二0034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所述第一密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板102与所述支撑杆101相接触的部位,所述第二密封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板103与所述支撑杆101相接触的部位。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可以分别将第一螺旋板102以及第二螺旋板1。

13、03与支撑杆101密封,进而可以防止在交换的过程中,冷、热流体出现泄漏的现象。0035 可选的,所述密封套筒104的筒壁厚度与所述第一螺旋板102的厚度相等;密封套筒104的筒壁厚度优选与第一螺旋板102的厚度相等,这样,在具体设置换热装置的过程中,便于操作。0036 可选的,第一螺旋板102的厚度为0.01-1毫米,优选的,在换热的过程中为了减低在换热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将尽可能多的能量传递给冷流体(气体),优选的,第一螺旋板102和第二螺旋板103的厚度均为0.01-1毫米,在0.01-1毫米厚度范围内的螺旋板其导热效果好,更优选的,为了实现更好的传热效果,第一螺旋板102以及第二螺旋板10。

14、3均为金属板,例如,铜板或者铁板等导热材料。0037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101为一个圆柱形杆,在热交换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载有不同温度的载体(流体或者气体)能够流通顺畅,优选的,支撑杆101的表面优选光滑无突兀,因此,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01为一个圆柱形杆。0038 可选的,所述圆柱形杆的直径为1-1000毫米,在具体的设置中,为了减少设置空间,圆柱形杆的直径不宜过大,优选的,设置为1-1000毫米。0039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101和密封套筒104的表面设置有隔热层,在换热的过程中,流体在第一螺旋通道以及第二螺旋通道中流通的时候,其必与支撑杆101和密封套筒104的表面接触并损失部分热量,因此,为了降低热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101的表面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可以将热传递体(流体或者气体)与支撑杆101和密封套筒104隔离,进而起到隔热并减小热损的效果。004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104457346 A1/1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57346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热交换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