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固定装置.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4029272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87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46155.2

申请日:

2013.08.27

公开号:

CN104603382A

公开日:

2015.05.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5B 77/36申请日:20130827|||公开

IPC分类号:

E05B77/36(2014.01)I; E05B85/04(2014.01)I; E05F7/04

主分类号:

E05B77/36

申请人: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村松明; 塚本浩辅; 尾高善树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12-197089 2012.09.07 JP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代理人:

李洋; 舒艳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车门固定装置具备:门锁闩眼,其以设置于作为车身板以及门板的任一方的第一板的方式构成;闩锁机构,其以设置于作为上述车身板以及门板的任意另一方的第二板的方式构成,并构成为能够通过与上述门锁闩眼卡合来将车门保持在关闭状态;楔体,其以设置于上述第二板的方式构成;倾斜面,其设置于上述楔体,并以基于上述车门的关闭动作而与上述门锁闩眼抵接的方式构成;抵接部,其设置于上述门锁闩眼,并与上述楔体的倾斜面抵接;以及施力部件,其以设置于上述第二板的方式构成,并向将上述楔体的上述倾斜面按压于上述门锁闩眼的抵接部的方向对上述楔体施力。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门锁闩眼,其以设置于作为车身板以及门板的任一方的第一板的方 式构成;
闩锁机构,其以设置于作为所述车身板以及门板的任意另一方的第 二板的方式构成,并构成为能够通过与所述门锁闩眼卡合来将车门保持 在关闭状态;
楔体,其以设置于所述第二板的方式构成;
倾斜面,其设置于所述楔体,并以基于所述车门的关闭动作而与所 述门锁闩眼抵接的方式构成;
抵接部,其设置于所述门锁闩眼,并与所述楔体的倾斜面抵接;以 及
施力部件,其以设置于所述第二板的方式构成,并向将所述楔体的 所述倾斜面按压于所述门锁闩眼的抵接部的方向对所述楔体施力。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锁闩眼具有:
第一腿部,其能够供所述闩锁机构卡合,并具有突出端;
第二腿部,其以在所述车门被保持在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 楔体配置于比所述第一腿部更远的位置的方式构成,并具有突出端;以 及
连接部,其将所述第一腿部的突出端与所述第二腿部的突出端连接 起来,并包含所述抵接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腿部的突出高度比第二腿部的突出高度低。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锁闩眼具有:
卡合部,其能够与所述闩锁机构卡合,并具有突出端;以及
连接部,其以将所述卡合部的突出端与所述第一板连接起来的方式 构成,
所述抵接部形成于所述连接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闩锁机构以设置于所述第二板内的方式构成,
所述门锁闩眼以通过开设在所述第二板的表面的闩眼出入孔而进 入该第二板内的方式构成。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闩锁机构具有:
树脂主体,其形成收纳所述楔体的收纳空间,并且具有滑动面,所 述楔体能够在所述滑动面上滑动;以及
金属制的基板,其固定于所述树脂主体,并且能够加强所述滑动面。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以遍及所述楔体的滑动范围整体加强所述滑动面的方式 构成。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闩锁机构以及所述楔体形成门锁组件。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是具有与所述倾斜面的倾角角度相同的倾角的倾斜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锁闩眼是通过弯曲加工棒材而形成的。

说明书

说明书车门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车门固定装置,即基于车门的关闭动作,设置于 该车门(门板)以及门开口部(车身板)的任一方的门锁闩眼与设置于 另一侧的门锁组件的闩锁机构卡合,由此能够将该车门固定在关闭状 态。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这样的车门固定装置。在该装置中,车身 板以及门板分别具有楔体。上述楔体具有基于车门的关闭动作而相互抵 接的倾斜面。一方的楔体以被另一方的楔体按压的方式被施力。
即,能够利用该抵接的两倾斜面相互按压彼此的力朝向与该车门的 开闭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成为车门的可动支点的铰接部按压处于关闭 状态的车门。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抑制该车门的晃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97495号公报
然而,车身板以及门板的形状根据每种车而不同。因此,配置于上 述板的表面的楔体、固定该楔体的托架等部件的形状均需要分别配合该 板的形状来进行变更。这成为导致部件的产品编号管理繁琐、制造成本 上升的一个因素,因此在这一点上,仍留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和与板形状相关的制约条件、且搭载 自由度高的车门固定装置。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车门固定装置具备:门锁闩眼,其以设置于作 为车身板以及门板的任一方的第一板的方式构成;闩锁机构,其以设置 于作为上述车身板以及门板的任意另一方的第二板的方式构成,并构成 为能够通过与上述门锁闩眼卡合来将车门保持在关闭状态;楔体,其以 设置于上述第二板的方式构成;倾斜面,其设置于上述楔体,并以基于 上述车门的关闭动作而与上述门锁闩眼抵接的方式构成;抵接部,其设 置于上述门锁闩眼,并与上述楔体的倾斜面抵接;以及施力部件,其以 设置于上述第二板的方式构成,并向将上述楔体的上述倾斜面按压于上 述门锁闩眼的抵接部的方向对上述楔体施力。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该楔体的倾斜面与门锁闩眼的抵接部相互按压 彼此的力能够在与该车门的开闭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按压处于关闭状态 的车门。而且,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抑制该车门的晃动。
另外,与在车身板以及门板双方配置楔体现有技术相比,楔体的设 置作业变容易,因此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优选上述门锁闩眼具有:第一腿部,其能够供上述闩锁机构卡合, 并具有突出端;第二腿部,其以在上述车门被保持在关闭状态的情况下 相对于所述楔体配置于比上述第一腿部更远的位置的方式构成,并具有 突出端,以及连接部,其将上述第一腿部的突出端与上述第二腿部的突 出端连接起来,并包含上述抵接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楔体的倾斜面与门锁闩眼的抵接部抵接,而 不与闩锁机构干涉。
另外,优选上述第一腿部的突出高度比上述第二腿部的突出高度 低。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与它们的相对移动方向斜交的连接部的外表 面(例如连接部的顶部)作为与楔体的倾斜面抵接的抵接部来发挥功能。
优选上述门锁闩眼具有:卡合部,其能够与上述闩锁机构卡合,并 具有突出端;以及连接部,其以将上述卡合部的突出端与上述第一板连 接起来的方式构成,上述抵接部形成于上述连接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楔体的倾斜面与门锁闩眼的抵接部抵接,而 不与闩锁机构干涉。
优选上述闩锁机构以设置于上述第二板内的方式构成,上述门锁闩 眼以通过开设在上述第二板的表面的闩眼出入孔而进入该第二板内的 方式构成。
根据上述结构,异物(尘埃、灰尘等)难以侵入该楔体的可动部位。 而且,由此,能够确保高的可靠性。除此之外,能够防止涂覆于该可动 部位的润滑剂(润滑脂等)粘到乘客。
优选上述闩锁机构具有:树脂主体,其形成收纳上述楔体的收纳空 间,并且具有滑动面,上述楔体能够在上述滑动面上滑动;以及金属制 的基板,其固定于上述树脂主体,并且能够加强上述滑动面。
根据上述结构,楔体的倾斜面与门锁闩眼的抵接部通过抵接而相互 按压彼此的力能够可靠地由该楔体的滑动面承受。而且,由此,能够更 强力地按压车门,从而能够形成更可靠地抑制该晃动的结构。
优选上述基板以遍及上述楔体的滑动范围整体加强上述滑动面的 方式构成。
优选上述闩锁机构以及上述楔体形成门锁组件。
优选上述抵接部是具有与上述倾斜面的倾角角度相同的倾角的倾 斜部。
优选上述门锁闩眼是通过弯曲加工棒材而形成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车门固定装置的简要剖视图。
图2是门开口部的侧端面以及设置于该侧端面的门锁闩眼的立体 图。
图3是车门的侧端面以及开设在该侧端面的闩眼出入孔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门锁组件的树脂主体在门板内所形成的收纳空间以及配 置于该收纳空间的楔体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形成于树脂主体的滑动面和与楔体的倾斜面抵接的门锁 闩眼的斜面部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其他例的车门固定装置的简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车门固定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构成车辆的侧面的车身板(侧部蒙皮)1具有划分出 供车门2开闭的门开口部3的侧端面3a。在以后的说明中,有时也将该 侧端面3a称为板表面S1。门锁闩眼4以从该板表面S1突出的方式设 置于上述板表面S1。另外,构成车门2的门板(门内板)5安装于上述 侧端面3a,具备门锁组件7,该门锁组件7具有基于车门2的开闭动作 而供上述门锁闩眼4卡合以及脱离的公知的闩锁机构6和将车门2锁定 在关闭状态的未图示的锁定机构。对本实施方式的车门固定装置10而 言,该门锁组件7保持该闩锁机构6与门锁闩眼4的卡合状态,由此能 够将车门2固定在关闭状态。
详细说来,图1所示的车门2是以门开口部3的设置于车辆前方侧 (在该图中为上侧)的侧端面的铰接部(省略图示)为动作支点来进行 开闭的车辆右侧的侧门。另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门 锁闩眼4具备从车身板1的板表面S1突出的两根的腿部11、12和将上 述各腿部11、12的突出端11a、12a连接起来的连接部13,大致呈U 字形。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门锁闩眼4是通过折曲加工剖面大致呈圆形 的棒材(金属棒)而形成的。而且,门锁闩眼4以其两根腿部11、12 的排列方向与门板5基于车门2的开闭动作的移动方向(车辆内外侧方 向,图1中为左右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固定于门开口部3的侧端面3a。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门锁闩眼4竖立设置于大致呈平 板状的基板15上。此外,在上述门锁闩眼4固定于门开口部3的状态 下,在设门锁闩眼4的两腿部11、12的排列方向为基板15的“前后方 向”、与其正交的方向为“宽度方向”的情况下,门锁闩眼4设置于基 板15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而且,门锁闩眼4与该基板15一体地固定于 门开口部3的侧端面3a。
另外,如图1所示,对本实施方式的门板5而言,在车门2处于关 闭状态下,其车辆后方侧的侧端面5a与上述门开口部3的侧端面3a对 置。在以后的说明中,有时也将该侧端面5a称为板表面S2。如图1以 及图3所示,在门板5形成有沿其相对于门锁闩眼4的相对移动方向(参 照图1,左右方向)延伸的闩眼出入孔17。
即,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车门2基于车门2的开闭动作 而移动,由此设置于车身板1的门锁闩眼4的腿部11、12能够出入开 设在门板5的板表面S2的闩眼出入孔17。而且,门锁组件7以与门锁 闩眼4接合、分离的闩锁机构6的闩锁6a配置在面对闩眼出入孔17的 位置的方式固定于门板5的内侧(板内)。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闩眼出入孔17的附近旋合 有多个螺钉部件18。门锁组件7通过上述螺钉部件18而固定于门板5 的内侧。
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门固定装置10具备设置于门 锁组件7的楔体21。楔体21具有因车门2的关闭动作而与门锁闩眼4 抵接的倾斜面20。
详细说来,如图1以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门锁组件7具备形 成与上述闩眼出入孔17连通的收纳空间X的树脂主体23。楔体21与 上述闩锁6a一同设置于该收纳空间X内。
门锁组件7具备以隔着树脂主体23的方式固定于该树脂主体23的 一对基板25、26。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基板25、26由能够通过固定 于树脂主体23而加强该树脂主体23的金属(例如不锈钢等)形成。另 外,门锁组件7在基板25(主基体)接近门板5地配置的状态下固定于 门板5。闩锁6a被上述基板25、26所共同支承的转动轴(省略图示) 轴支。此外,树脂主体23以及基板25、26是闩锁机构6的构成要素。
闩锁6a配置于能够与腿部11接触的位置,该腿部11位于通过上述 闩眼出入孔17出入收纳空间X的门锁闩眼4,详细地说,该腿部11位 于表面上看是门锁闩眼4进入闩眼出入孔17的方向(图1中为从左向 右的方向)上的前方侧。对门锁组件7(闩锁机构6)而言,闩锁6a绕 自身的转动轴转动,从而能够将与该闩锁6a卡合的腿部11约束为不能 移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树脂主体23具备与门板5的侧端面5a平行并 在闩眼出入孔17的延伸配置方向上延伸的平板部27。与进入收纳空间 X内的门锁闩眼4的连接部13对置的平板部27的一个面(图1中为下 侧的面)作为滑动面29来发挥功能,楔体21设置为能够沿门锁闩眼4 的出入方向(图1中为左右方向)在滑动面29上滑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26(副基体)以覆盖该平板部27的 与滑动面29相反的一侧的面(图1中为上侧的面)的形式固定于树脂 主体23。由此,能够加强该滑动面29。
楔体21以其倾斜面20朝向与门锁闩眼4的进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的 方式配置。另外,从形成于上述树脂主体23的滑动面29突出的楔体21 的突出高度h1以及门锁闩眼4从车身板1的板表面S1突出的突出高度 h2(Hb)设定为它们的和比门关闭状态的从板表面S1至滑动面29的 距离w0大(h1+h2>w0)。因此,如图5所示,楔体21的倾斜面20与 基于车门2的关闭动作而进入收纳空间X的门锁闩眼4抵接,详细地说, 是与形成在与滑动面29对置的连接部13的顶部的斜面部30抵接。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部13的顶部形 成有平坦面13a。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门锁闩眼4形成为 先进入收纳空间X的腿部11的突出高度Ha比后进入收纳空间X的腿 部12的突出高度Hb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车门2处于关闭状态下, 腿部11是配置于相对于楔体21较近的位置的第一腿部,另一方的腿部 12是配置于相对于楔体21较远的位置的第二腿部。如图5所示,形成 于连接部13的顶部的平坦面13a构成在门锁闩眼4的进入方向上从后 方侧朝向前方侧倾斜的斜面部30。
另外,如图1以及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楔体21被设置于树脂 主体23的螺旋弹簧32向与门锁闩眼4的进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各 图中为从右侧朝向左侧的方向)。楔体21通过该螺旋弹簧32的弹力将 其倾斜面20按压于门锁闩眼4的斜面部30。
进一步详细说来,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门锁闩眼 4的斜面部30的倾角θ2设定为与楔体21的倾斜面20的倾角θ1大致相 等的角度。上述倾角“θ1”、“θ2”分别是楔体21的倾斜面20以及门锁 闩眼4的斜面部30相对于在基于车门2的开闭动作的相对移动方向(该 图中为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树脂主体23的滑动面29以及门开口部3的 侧端面3a(板表面S1)所成的角度。通过上述倾角θ1以及θ2,能够 在楔体21的倾斜面20与门锁闩眼4的斜面部30之间确保更大的接触 面积。
接下来,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车门固定装置的作用进 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门锁组件7的楔体21的倾斜面20基于车 门2的关闭动作而与斜面部30抵接,该斜面部30形成于通过闩眼出入 孔17进入门板5内的门锁闩眼4的连接部13的顶部。另外,楔体21 被作为施力机构(施力部件)而发挥功能的弹性部件即螺旋弹簧32向 门板5在车门2进行关闭动作时的移动方向即与门锁闩眼4的进入方向 相反的方向施力,由此该倾斜面20按压于门锁闩眼4的斜面部30。由 此,处于关闭状态的车门2在与该车门2的开闭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被楔 体21的倾斜面20与门锁闩眼4的斜面部30相互按压彼此而产生的力 按压。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车门2被向设置有未图示的铰接部的车辆前方 侧(参照图1,该图中为上侧)按压的方式设定楔体21的倾斜面20的 倾角θ1以及门锁闩眼4的斜面部30的倾角θ2。由此,能够通过简单 的结构来抑制该车门2的晃动。
另外,通过抑制车门2的晃动,车门2作为门开口部3的在前后方 向上延伸的构造体(支承部件)来发挥功能。因此,能够提高车身刚性, 进而提高车辆的转弯性能。
例如,在车辆转弯时,车身产生以其离心力为主要因素的弯曲变形。 然而,按压于该门锁闩眼4的楔体21随着弯曲变形而移动,从而该倾 斜面20与门锁闩眼4的斜面部30的抵接状态被维持。由此,能够将该 弯曲变形抑制在最小。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1)车门固定装置10具备楔体21,该楔体21具有通过车门2的 关闭动作而与门锁闩眼4抵接的倾斜面20。另外,在门锁闩眼4形成有 与楔体21的倾斜面20抵接的斜面部30。而且,楔体21被向其倾斜面 20按压于门锁闩眼4的斜面部30的方向施力。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该楔体21的倾斜面20与门锁闩眼4的斜面部 30相互按压彼此的力能够向与上述车门2的开闭方向交叉的方向按压 处于关闭状态的车门2。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抑制该车门2的晃 动。
楔体21作为门锁组件7的构成部件而设置,因此在其设置时,车 身板1以及门板5的板形状难以成为障碍。因此,能够缓和与板形状相 关的制约条件,并提高楔体21的搭载自由度。而且,与在车身板1以 及门板5双方配置楔体的现有技术相比,楔体21的设置作业变容易, 因此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2)门锁闩眼4具有:第一腿部11,其能够供闩锁机构6卡合; 第二腿部12,其在车门2保持在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相对于楔体21比第 一腿部11更远;以及连接部33,其将第一腿部11的突出端与第二腿部 12的突出端连接起来,并包含抵接部30。在车门2进行关闭动作时, 距楔体21较近的腿部11与闩锁6a卡合。斜面部30形成于连接部13 的顶部。由此,能够使楔体21的倾斜面20与门锁闩眼4的斜面部30 抵接,而不与闩锁机构6(闩锁6a)干涉。
(3)对门锁闩眼而言,在车门2进行关闭动作时,距楔体21较近 的腿部11的突出高度Ha比另一方的腿部12的突出高度Hb低。由此, 能够使与它们的相对移动方向斜交的连接部13的外表面(顶部)作为 与楔体21的倾斜面20抵接的斜面部30来发挥功能。
(4)门锁组件7设置于门板5内。另外,在门板5形成有开设在 其板表面S2的闩眼出入孔17。而且,门锁闩眼4通过该闩眼出入孔17 而进入门板5内。
根据上述结构,异物(尘埃、灰尘等)难以侵入该楔体21的可动 部位(例如与滑动面29的边界、或螺旋弹簧32等)。而且,由此,能 够确保高的可靠性。除此之外,能够防止涂覆于该可动部位的润滑剂(润 滑脂等)粘到乘客。
(5)门锁组件7具备形成与上述闩眼出入孔17连通的收纳空间X 的树脂主体23,楔体21与上述闩锁6a一同配置于该收纳空间X内。 而且,在树脂主体23形成有楔体21的滑动面29,并且还固定有能够加 强该滑动面29的金属制的基板26(副基体)。
根据上述结构,楔体21的倾斜面20与门锁闩眼4的斜面部30通 过抵接而相互按压彼此的力能够可靠地由该楔体21的滑动面29承受。 由此,能够更强力地按压车门2,从而能够形成更可靠地抑制该晃动的 结构。
(6)基板26遍及楔体21的滑动范围整体加强滑动面29。
根据上述结构,楔体21的动作可靠性提高。此外,“遍及滑动范围 整体加强滑动面”不仅是指基板26整体覆盖滑动面29的情况,只要基 板26整体加强滑动面29即可,例如,还包括在基板26的一部分开有 孔的情况。另外,加强可以通过单侧支承构造、双侧支承构造中任一种 实现。
(7)门锁组件7具有闩锁机构6、楔体21以及锁定机构。
根据上述结构,闩锁机构6、楔体21以及锁定机构作为门锁组件7 的构成要素而集成,因此在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小型化上有利。
(8)门锁闩眼4的倾斜面30(抵接部)是具有与楔体21的倾斜面 20的倾角角度大致相同的倾角的倾斜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门锁闩眼4的倾斜面30与楔体21的倾斜面20 之间能够确保较大的接触面积。
(9)门锁闩眼4是通过弯曲加工棒材而形成的。
根据上述结构,不需要用于形成门锁闩眼4的倾斜面30(抵接部) 的其他部件,从而能够简化车门固定装置。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门锁闩眼4设置于车身板1,门锁组件7设置 于门板5。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门锁组件7设置于车身板1, 将门锁闩眼4设置于门板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车门固定装置10应用于以铰接部为动作支 点来进行开闭动作的车门2,详细地说是应用于车辆右侧的侧门。然而, 并不局限于此,车门固定装置10也可以应用于所谓的滑动门,也可以 应用于对车辆后端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尾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门锁闩眼4,在其与滑动面29对置的连接部 13的顶部形成有在该门锁闩眼4的进入方向上从后方侧朝向前方侧倾 斜的斜面部30。而且,基于车门2的关闭动作,该斜面部30与楔体21 的倾斜面20抵接。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与楔体21的倾斜面20抵接 的抵接部也可以不必是这样的斜面部30。例如,也可以将腿部11与连 接部13的连接部分的弯曲部分用作抵接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门锁组件7固定于门板5的内侧。然而,并不 局限于此,也可以是门锁组件7以其至少一部分从该板表面S2露出的 形式固定于门板5的结构。而且,只要是与门锁组件7设置为一体的结 构,楔体21也可以向板外露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作为弹性部件的螺旋弹簧32构成楔体21 的施力机构(施力部件)。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螺旋弹簧 32以外的弹簧部件、或弹簧部件以外的弹性部件来对楔体21施力。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距楔体21较近的腿部11的突出高度Ha比另 一方的腿部12的突出高度Hb低。而且,形成于连接两者的突出端11a、 12a的连接部13的顶部的平坦面13a构成在门锁闩眼4的进入方向上从 后方侧朝向前方侧倾斜的斜面部30。然而,并不局限于此,连接部13 的顶部也可以不必是平坦的。即,斜面部30也可以弯曲。而且,只要 是具有供楔体21的倾斜面20抵接的抵接部(斜面部30)的结构,门锁 闩眼4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例如,连接部13也可以与它们的相对移 动方向不斜交。而且,该斜面部30也可以形成于连接部13以外的部位 (例如后方侧的腿部12等)。
另外,例如,如图6所示,使用大致呈L字形的门锁闩眼4,该门 锁闩眼4具有以能够与闩锁机构6的闩锁6a卡合的方式从板表面S1突 出设置的卡合部31和将该卡合部31的突出端31a与车身板1连接起来 的连接部33。而且,该连接部33也可以在门锁闩眼4的进入方向上从 后方侧朝向前方侧倾斜,从而构成成为与楔体21的倾斜面20抵接的抵 接部的斜面部30。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门锁闩眼,其以设置于作为车身板以及门板的任一方的第一板的方式构成;
闩锁机构,其以设置于作为所述车身板以及门板的任意另一方的第二板的方式构成,并构成为能够通过与所述门锁闩眼卡合来将车门保持在关闭状态;
楔体,其以设置于所述第二板的方式构成;
倾斜面,其设置于所述楔体,并以基于所述车门的关闭动作而与所述门锁闩眼抵接的方式构成;
抵接部,其设置于所述门锁闩眼,并与所述楔体的倾斜面抵接;以及
施力部件,其以设置于所述第二板的方式构成,并向将所述楔体的所述倾斜面按压于所述门锁闩眼的抵接部的方向对所述楔体施力,
所述抵接部是在所述门锁闩眼的进入方向上倾斜的斜面部,
所述斜面部由平坦面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锁闩眼具有:
第一腿部,其能够供所述闩锁机构卡合,并具有突出端;
第二腿部,其以在所述车门被保持在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楔体配置于比所述第一腿部更远的位置的方式构成,并具有突出端;以及
连接部,其将所述第一腿部的突出端与所述第二腿部的突出端连接起来,并包含所述抵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腿部的突出高度比第二腿部的突出高度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锁闩眼具有:
卡合部,其能够与所述闩锁机构卡合,并具有突出端;以及
连接部,其以将所述卡合部的突出端与所述第一板连接起来的方式构成,
所述抵接部形成于所述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闩锁机构以设置于所述第二板内的方式构成,
所述门锁闩眼以通过开设在所述第二板的表面的闩眼出入孔而进入该第二板内的方式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闩锁机构具有:
树脂主体,其形成收纳所述楔体的收纳空间,并且具有滑动面,所述楔体能够在所述滑动面上滑动;以及
金属制的基板,其固定于所述树脂主体,并且能够加强所述滑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以遍及所述楔体的滑动范围整体加强所述滑动面的方式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闩锁机构以及所述楔体形成门锁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是具有与所述倾斜面的倾角角度相同的倾角的倾斜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锁闩眼是通过弯曲加工棒材而形成的。

车门固定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车门固定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车门固定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门固定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门固定装置.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车门固定装置具备:门锁闩眼,其以设置于作为车身板以及门板的任一方的第一板的方式构成;闩锁机构,其以设置于作为上述车身板以及门板的任意另一方的第二板的方式构成,并构成为能够通过与上述门锁闩眼卡合来将车门保持在关闭状态;楔体,其以设置于上述第二板的方式构成;倾斜面,其设置于上述楔体,并以基于上述车门的关闭动作而与上述门锁闩眼抵接的方式构成;抵接部,其设置于上述门锁闩眼,并与上述楔体的倾斜面抵接;以及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