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及线性引导装置.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4028520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84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80000703.2

申请日:

2014.02.07

公开号:

CN104603485A

公开日:

2015.05.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C 33/76申请日:20140207|||公开

IPC分类号:

F16C33/76; F16C29/06

主分类号:

F16C33/76

申请人: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发明人:

川上康一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13-182080 2013.09.03 JP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代理人:

李辉; 徐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及线性引导装置,所述盖体作为对设于导轨的安装孔的、收纳螺栓头部的沉孔部进行堵塞的盖体,在安装时,不会在导轨的上表面产生凹部或凸部。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5)具备:承接部(52),其对打入工具(72)进行承接;嵌合部(54),其从承接部(52)开始延伸,具有与沉孔部(41)之间成为过盈配合的外径,并被压入沉孔部(41);异物收纳槽(53),其形成于嵌合部(54)的外周,并收纳在向沉孔部(41)打入时从嵌合部(54)产生的异物(73);以及气体排出用槽(55),在嵌合部(54)被压入沉孔部(41)的状态下,所述气体排出用槽在嵌合部(54)的外周从异物收纳槽(53)延伸至沉孔部(41)的内部,使沉孔部(41)内部的气体向异物收纳槽(53)侧排出。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其用于堵塞安装孔的沉孔部,所述安装孔设于线 性引导装置的导轨,并具备收纳螺栓的头部的所述沉孔部和收纳所述螺栓的轴部的轴 收纳部,通过利用打入工具将所述盖体打入所述沉孔部来将所述盖体压入所述沉孔部 以堵塞所述沉孔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具备:承接部,其对所述打入工具进行承接;嵌合部,其从该承接部开 始延伸,具有与所述沉孔部之间成为过盈配合的外径,并被压入所述沉孔部;异物收 纳槽,其形成于该嵌合部的外周,并收纳在向所述沉孔部打入时从所述嵌合部产生的 异物;以及气体排出用槽,在所述嵌合部被压入所述沉孔部的状态下,所述气体排出 用槽在所述嵌合部的外周从所述异物收纳槽延伸至所述沉孔部的内部,使所述沉孔部 内部的气体向所述异物收纳槽侧排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为圆筒状 的所述嵌合部的外周的沿圆周等分配的2个位置形成有所述气体排出用槽。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嵌合 部的外周面和底面之间形成有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用于在进行所述打入时向所述沉孔 部引导所述嵌合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其特征在于,在设所述气体排 出用槽的深度为L、所述嵌合部的外径为φD、所述锥形部的内径为φd的情况下, 所述气体排出用槽的深度L设定在0<L<(φD-φd)/2的范围。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接部形成为圆板状,并且在所述承接部的一个面设有环状的加强肋。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接部形成为圆板状,并且在所述承接部的一个面设有环状的第1加强肋、和从 所述承接部的中心朝向所述环状的第1加强肋呈放射状延伸的第2加强肋。

7.  一种线性引导装置,在其导轨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具备收纳螺栓的头 部的沉孔部和收纳所述螺栓的轴部的轴收纳部,其特征在于,
利用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盖体堵塞所述沉孔部。

说明书

说明书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及线性引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设置在线性引导装置的导轨上的安装孔进行堵塞的盖体及线性引 导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6所示,线性引导装置具备导轨1、滑动件2和多个滚动体3。导轨1和滑 动件2具有相互对置配置而形成滚动体3的滚动通道的滚动面11、21。滑动件2具 有滚动体3的返回通道22、以及使该返回通道22与所述滚动通道连通的方向转换弯 道。进而,由所述滚动通道、返回通道以及方向转换弯道形成了滚动体的循环路径, 通过滚动体3在该循环路径中循环,导轨1和滑动件2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进行相 对的直线运动。
在线性引导装置的导轨1上形成有安装孔4,该安装孔4用于使用未图示的螺栓 安装于基座等被安装部上。
如图7所示,该安装孔4由收纳螺栓头部的沉孔部41、和收纳螺栓轴部的轴收 纳部42构成。通过将螺栓放入该安装孔4并使其螺合于被安装部,来利用螺栓将导 轨1固定于基座等被安装部。然后,以往,出于防止毛刺等异物进入的目的,利用未 图示的盖体堵塞沉孔部41的上部。
作为该盖体的现有例,已知专利文献1所述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直动引 导单元中,具备用于对在轨道的上表面开口的安装用孔进行堵塞的塞盖,该塞盖由铁 或者不锈钢构成,并由实质上与轨道的上表面成为同一平面的圆板状的顶板部、和从 顶板部垂下的圆筒状的裙部构成,并且塞盖的外周部具备:盖部,其为顶板部的外周 部,用于堵塞安装用孔;凹周槽部,处于裙部的外周,是使裙部的壁厚变薄而形成的; 以及嵌合孔,其相对于安装用孔具有过盈量并嵌合固定于安装用孔。
根据具备该塞盖的专利文献1所述的直动引导单元,在将塞盖插入安装用孔时, 能够利用凹周槽部保持从嵌合部产生的毛刺等异物,防止这些异物向轨道上表面移 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5518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该现有的专利文献1所示的直动引导单元中,存在如下问题。
即,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直动引导单元中,在安装塞盖时,通过用锤等打入工具 对塞盖上方进行击打,来将塞盖敲入到安装用孔中。此时,在安装用孔与塞盖、特别 是安装用孔与嵌合部所形成的空间中产生压力上升。由于该压力上升,塞盖无法插入 到安装用孔中,塞盖上表面从安装用孔自导轨的上表面浮起,有可能在导轨上表面产 生凹部或凸部。
因此,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 及线性引导装置,所述盖体作为对设于导轨的安装孔的、收纳螺栓头部的沉孔部进行 堵塞的盖体,在安装时,不会在导轨的上表面产生凹部或凸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用于堵塞安装孔的沉 孔部,所述安装孔设于线性引导装置的导轨,并具备收纳螺栓的头部的沉孔部和收纳 所述螺栓的轴部的轴收纳部,通过利用打入工具将所述盖体打入所述沉孔部来将所述 盖体压入所述沉孔部以堵塞所述沉孔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具备:承接部,其对 所述打入工具进行承接;嵌合部,其从该承接部开始延伸,具有与所述沉孔部之间成 为过盈配合的外径,并被压入所述沉孔部;异物收纳槽,其形成于该嵌合部的外周, 并收纳在向所述沉孔部打入时从所述嵌合部产生的异物;以及气体排出用槽,在所述 嵌合部被压入所述沉孔部的状态下,所述气体排出用槽在所述嵌合部的外周从所述异 物收纳槽延伸至所述沉孔部的内部,使所述沉孔部内部的气体向所述异物收纳槽侧排 出。
根据该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在通过从承接部的上方用锤等打入工具进行打入来 将盖体敲入安装孔的沉孔部时,嵌合部的一部分被削掉而产生的毛刺等异物进入异物 收纳槽(毛刺收纳用槽)。因此,在导轨上表面不可能残留毛刺等异物,因此在导轨 的上表面不可能产生凹部或凸部。
而且,盖体具备气体排出用槽,在嵌合部被压入沉孔部的状态下,所述气体排出 用槽在嵌合部的外周从异物收纳槽延伸至沉孔部的内部,使沉孔部内部的气体向异物 收纳槽侧排出,因此,在通过利用锤等打入工具击打承接部的上方来将盖体敲入安装 用孔时,安装孔的沉孔部与嵌合部所成的空间即沉孔部内部的气体通过气体排出用槽 而向异物收纳槽侧排出。因此,能够减小沉孔部内部的压力上升。由此,能够避免如 下情况:盖体无法插入安装孔,盖体的上表面从安装孔自导轨的上表面浮起,从而有 可能在导轨的上表面产生凹部或凸部。
并且,在该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中,优选的是,在形成为圆筒状的所述嵌合部的 外周的沿圆周等分配的2个位置形成有所述气体排出用槽。
并且,在该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嵌合部的外周面和底面之 间形成有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用于在进行所述打入时向所述沉孔部引导所述嵌合部。
进而,在该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中,优选的是,在设所述气体排出用槽的深度为 L、所述嵌合部的外径为φD、所述锥形部的内径为φd的情况下,所述气体排出用槽 的深度L设定在0<L<(φD-φd)/2的范围。
并且,在该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中,优选的是,所述承接部形成为圆板状,并且 在所述承接部的一个面设有环状的加强肋。
并且,在该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中也可以是,所述承接部形成为圆板状,并且在 所述承接部的一个面设有环状的第1加强肋、和从所述承接部的中心朝向所述环状的 第1加强肋呈放射状延伸的第2加强肋。
进而,本发明的其它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在其导轨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 具备收纳螺栓的头部的沉孔部和收纳所述螺栓的轴部的轴收纳部,其特征在于,利用 上述盖体堵塞所述沉孔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及线性引导装置,防止在导轨上表面残留毛刺 等。并且,在导轨的上表面不可能产生凹部或凸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盖体,(a)是主视图,(b)是从(a)中箭头A侧 观察该盖体的图,(c)是示出设于盖体的异物收纳槽的深度、嵌合部的外径φD、和 锥形部的内径φd的图。
图2是示出导轨由从安装孔插入的螺栓固定于被安装部、且在安装孔的沉孔部安 装有图1所示的盖体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示出在图1所示的盖体上部垫有垫板,并用锤击打盖体上部,来将盖体安装 到安装孔的沉孔部的状态,(a)是剖视图,(b)是示出在安装孔的沉孔部中毛刺收纳 在毛刺收纳用槽中的图。
图4示出盖体的第1变形例,(a)是俯视图,(b)是将一部分剖开的主视图,(c) 是仰视图。
图5示出盖体的第2变形例,(a)是俯视图,(b)是将一部分剖开的主视图,(c) 是仰视图。
图6是示出线性引导装置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7是示出导轨的安装孔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a)、(b)、(c)、图2以及图3(a)、(b)所示的盖体5用于堵塞安装孔4 的沉孔部41,所述安装孔4设于线性引导装置的导轨1,并具备收纳螺栓6的头部 61的沉孔部41和收纳螺栓6的轴部62的轴收纳部42。通过利用作为打入工具的锤 72将盖体5打入沉孔部41,来将盖体5压入沉孔部41以堵塞沉孔部41。
在这里,盖体5具备:圆板状的凸缘部52,其作为对锤72进行承接的承接部; 以及圆筒状的嵌合部54,其从凸缘部52的下表面开始延伸,具有与沉孔部41之间 成为过盈配合的外径,并被压入沉孔部41。即,将嵌合部54的外径设定为相对于沉 孔部41的孔径C(参照图2以及图3(a))成为过盈配合的尺寸。而且,在嵌合部 54的外周中与凸缘部52相邻的部分,沿圆周方向形成有用于收纳毛刺73的毛刺收 纳用槽(异物收纳槽)53,所述毛刺73是在向沉孔部41打入时从嵌合部54产生的 异物。而且,如图1(a)、(b)、(c)及图2所示,在嵌合部54的外周面54b与底面 54a之间形成有锥形部51,该锥形部51用于在进行向沉孔部41的打入时向沉孔部 41引导嵌合部54。
该盖体5例如通过合成树脂的注塑成型来形成。通过用合成树脂形成盖体5,能 够使盖体5的制作成本廉价。即,当如专利文献1所述地用铁或不锈钢构成盖体5 时,过盈量的管理困难,由于制造上的径向尺寸的偏差,而存在相对于沉孔部41的 压入变得困难、或者间隙变大的问题。因此,需要提高盖体5的尺寸精度,制造成本 变得昂贵。相对于此,在使盖体5为合成树脂的情况下,具有柔软性,因此过盈量的 管理容易,能够允许制造上的径向尺寸的偏差,能够使盖体5的制造成本廉价。
以下就盖体5的材料详细进行说明。
由于在滑动件2(参见图6)通过导轨1时产生的振动,嵌合部54与沉孔部41 的过盈量降低,从而盖体5有可能在沉孔部41内脱落。因此,作为盖体5的材料, 耐磨损性优秀的材料为宜。并且,需要防止盖体5因从在行进中的滑动件2向导轨1 的上表面涂布的润滑剂而变形等。因此,作为盖体5的材料,为塑料的话,是聚酰胺、 聚缩醛等。另外,为热塑性弹性体的话,可采用聚酰胺类的热塑性弹性体。若考虑盖 体5的成型收缩性,则优选聚酰胺类塑料或聚酰胺类弹性体。另外,若考虑耐热性, 则优选聚酰胺类树脂。进而,盖体5利用锤72等打入工具从上方击打盖体5的凸缘 部52,将盖体5插入安装孔4的沉孔部41。因此,若考虑耐冲击性,则作为聚酰胺 类塑料,优选尼龙6。
图2示出导轨1由从安装孔4插入的螺栓6固定于被安装部7且在安装孔4的沉 孔部41安装有盖体5的状态。螺栓6具有头部61和轴部62,通过插入导轨1的安 装孔4并使轴部62与形成于被安装部7的内螺纹部7a螺合,从而导轨1被固定于被 安装部7。
导轨1的安装孔4具备收纳螺栓6的头部61的沉孔部41和收纳轴部62的轴收 纳部42。沉孔部41是供盖体5的嵌合部54压入并与凸缘部52嵌合的圆形孔,如图 2以及图3(a)所示,其孔径为C。
在将盖体5安装到安装孔4时,以使嵌合部54的底面54a朝向螺栓6侧的方式 将盖体5置于在导轨1形成的安装孔4的沉孔部41的上部,并用锤72击打盖体5 的凸缘部52的上表面。由此,盖体5的嵌合部54一边弹性变形一边被压入沉孔部 41内,凸缘部52嵌合于该沉孔部41。而且,凸缘部52的上表面与导轨1的上表面 成为同一面。
另外,如图3(a)所示,当用锤72击打盖体5的凸缘部52的上表面时,在盖体5 的凸缘部52的上表面垫有垫板71,并用锤72击打垫板71。
这里,如上所述,在嵌合部54,在嵌合部54的外周面54b与底面54a之间形成 有锥形部51,该锥形部51用于在进行向沉孔部41的打入时向沉孔部41引导嵌合部 54。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嵌合部54向沉孔部41的导入。
而且,在将盖体5敲入安装孔4的沉孔部41时,如图3(b)所示,被压入沉孔 部41的嵌合部54的一部分被导轨1削掉。由此产生的毛刺73进入盖体5的毛刺收 纳用槽53。因此,在导轨1的上表面不可能残留毛刺73。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毛刺不可能堆积在导轨1的上表面。
这里,在将盖体5敲入安装孔4的沉孔部41时,虽然当嵌合部54通过沉孔部 41的侧面时,如上所述产生毛刺73,但沉孔部41的侧面的表面由于与嵌合部54的 侧面的磨损而变得平滑。
因此,在嵌合部54通过沉孔部41的侧面后,在凸缘部52的侧面通过沉孔部41 的侧面时,由于沉孔部41的侧面的表面已变得平滑,所以从凸缘部52的侧面产生毛 刺的可能性变小。
并且,在将盖体5敲入安装孔4时,在安装孔4的沉孔部41与嵌合部54所形成 的空间即沉孔部41的内部产生压力上升。当产生该压力上升时,盖体5从导轨1的 上表面浮起,因此有可能在导轨1的上表面形成凹凸。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该 压力上升,如图1(a)、(b)、(c)以及图2所示,盖体5具备气体排出用槽,在嵌 合部54被压入沉孔部41的状态下,所述气体排出用槽在嵌合部54的外周从毛刺收 纳用槽53延伸至沉孔部41内部,使沉孔部41内部的气体向毛刺收纳用槽53侧排出。 如图1(b)所示,在嵌合部54的外周的沿圆周等分配的2个位置形成有气体排出用 沟槽55,其截面形状是圆弧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5具备气体排出用槽,在嵌合部54被压入沉孔部41的状 态下,所述气体排出用槽在嵌合部54的外周从毛刺收纳用槽53延伸至沉孔部41内 部,使沉孔部41内部的气体向毛刺收纳用槽53侧排出,因此在通过用锤72对凸缘 部52的上方进行击打来将盖体5敲入安装孔4时,安装孔4的沉孔部41与嵌合部 54所形成的空间即沉孔部41内部的气体会通过气体排出用槽55向毛刺收纳用槽53 侧排出。因此,能够减小沉孔部41内部的压力上升。由此,能够避免如下情况:盖 体5无法插入安装孔4,盖体5的上表面从安装孔4自导轨1的上表面浮起,从而有 可能在导轨1的上表面产生凹凸。
在这里,由于各气体排出用槽55形成在嵌合部54的外周,所以在用锤72打入 凸缘部52时,各气体排出用槽55不会被锤72压溃。
并且,如图1(c)所示,在设气体排出用槽55的深度为L、嵌合部54的外径为 φD、锥形部51的内径为φd的情况下,气体排出用槽55的深度L设定在0<L<(φ D-φd)/2的范围。因此,在气体排出用槽55确保了壁厚,能够避免盖体5整体 的强度降低。当L=0时气体排出用槽55不存在。
接着,参照图4(a)、(b)、(c)对盖体的第1变形例进行说明,并参照图5(a)、 (b)、(c)对盖体的第2变形例进行说明。在图4(a)、(b)、(c)以及图5(a)、(b)、 (c)中,对于与图1(a)、(b)、(c)相同的部件标以相同的标号,并且有时省略了 其说明。
首先,如图4(a)、(b)、(c)所示,第1变形例的盖体5的基本结构与图1(a)、 (b)、(c)所示的盖体5相同,但关于在形成为圆板状的凸缘部52的下表面设有环 状的第1加强肋52a和环状的第2加强肋52b这一点上有所不同。
这里,如图4(c)所示,第1加强肋52a在凸缘部52的下表面以凸缘部52的 中心为中心形成为圆环状,并且如图4(b)所示,从凸缘部52的下表面延伸至从凸 缘部52的下表面到嵌合部54底面的中途位置。
并且,如图4(c)所示,第2加强肋52b在凸缘部52的下表面以凸缘部52的 中心为中心形成为直径比第1加强肋52a大的圆环状,并且形成为与第1加强肋52a 空出规定间隔。而且,如图4(b)所示,第2加强肋52b从凸缘部52的下表面延伸 至从凸缘部52的下表面到嵌合部54底面的中途位置。第1加强肋52a以及第2加强 肋52b可以形成为相同高度。但是,第1加强肋52a和第2加强肋52b延伸至从凸缘 部52的下表面到嵌合部54底面的中途位置(第1加强肋52a和第2加强肋52b的末 端部未达到嵌合部54的底面)的盖体5与气体的接触面小,因此容易敲入。
这样,通过在凸缘部52的下表面设置了环状的第1加强肋52a和环状的第2加 强肋52b,能够提高凸缘部52的刚性,因此在用锤72打入凸缘部52时,能够防止 该凸缘部52的变形。由此,在将盖体5打入安装孔4时,能够避免因凸缘部52的变 形而导致凸缘部52的上表面与导轨1的上表面不成为同一面的不良情况。
另外,作为加强肋,在凸缘部52的下表面设置了第1加强肋52a和第2加强肋 52b,但个数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并且,在设置多个加强肋的情况下的加 强肋之间的间隔是任意的,并不限于图4(c)所示的例子。
接着,如图5(a)、(b)、(c)所示,第2变形例的盖体5的基本结构与图1(a)、 (b)、(c)所示的盖体5相同,但关于在形成为圆板状的凸缘部52的下表面设有环 状的第1加强肋52c、和从凸缘部52的中心朝向环状的第1加强肋52c呈放射状延 伸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6个)第2加强肋52d这一点上有所不同。
这里,如图5(c)所示,第1加强肋52c在凸缘部52下表面以凸缘部52的中 心为中心形成为圆环状,并如图5(b)所示从凸缘部52的下表面延伸至嵌合部54 底面。
并且,如图5(c)所示,各第2加强肋52d在凸缘部52的下表面从凸缘部52 的中心朝向环状的第1加强肋52c呈放射状延伸,并且如图5(b)所示地从凸缘部 52的下表面延伸至从凸缘部52的下表面到嵌合部54底面的中途位置。
这样,通过在凸缘部52的下表面设置环状的第1加强肋52c和朝向环状的第1 加强肋52c呈放射状延伸的第2加强肋52d,能够使凸缘部52的刚性比变形例1的 情况高,因此在用锤72打入凸缘部52时,能够有效地防止该凸缘部52的变形。由 此,在将盖体5打入安装孔4时,能够避免因凸缘部52的变形而导致凸缘部52的上 表面与导轨1的上表面不成为同一面的不良情况。
另外,虽然设置一个第1加强肋52c,但其个数是任意的,也可以设置2个以上。 并且,虽然设置了6个第2加强肋52d,但其个数也是任意的,也可以是6个以外的 个数。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可以进行各种变 更、改良。
例如,盖体5的材料举例示出了合成树脂,但本发明的盖体5的材料不限于合成 树脂,也可以采用铝合金、铜合金、钢铁等金属材料。
另外,作为盖体5的打入工具,也可以是锤72以外的工具。
而且,作为在向沉孔部41打入时从嵌合部54产生的异物,也可以是毛刺73以 外的异物。
标号说明
1:导轨;
2:滑动件;
11:滚动面;
21:滚动面;
22:返回通道;
3:滚动体;
4:安装孔;
41:沉孔部;
42:轴收纳部;
5:盖体;
51:锥形部;
52:凸缘部(承接部);
52a:第1加强肋(加强肋);
52b:第2加强肋(加强肋);
52c:第1加强肋;
52d:第2加强肋;
53:毛刺收纳用槽(异物收纳槽);
54:嵌合部;
54a:嵌合部的底面;
54b:嵌合部的外周面;
55:气体排出用槽;
6:螺栓;
61:螺栓的头部;
62:螺栓的轴部;
7:被安装台;
7a:内螺纹部;
71:垫板;
72:锤(打入工具);
73:毛刺(异物)。

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及线性引导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及线性引导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及线性引导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及线性引导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及线性引导装置.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提供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及线性引导装置,所述盖体作为对设于导轨的安装孔的、收纳螺栓头部的沉孔部进行堵塞的盖体,在安装时,不会在导轨的上表面产生凹部或凸部。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5)具备:承接部(52),其对打入工具(72)进行承接;嵌合部(54),其从承接部(52)开始延伸,具有与沉孔部(41)之间成为过盈配合的外径,并被压入沉孔部(41);异物收纳槽(53),其形成于嵌合部(54)的外周,并收纳在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