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4027900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11873.7

申请日:

2010.10.12

公开号:

CN104597659A

公开日:

2015.05.06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F 1/13357申请日:20101012|||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57; G02F1/1333

主分类号:

G02F1/13357

申请人: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明人:

金上殿; 柳圣焕

地址:

韩国首尔

优先权:

10-2010-0022199 2010.03.12 KR; 61/306,514 2010.02.21 US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代理人:

高伟; 陆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壁上方的多个第一固定部和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壁上方的多个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是彼此相反的侧;多个光源装置;布置在所述多个光源装置上的至少一个光学片;和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上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多个电极和像素;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包括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的第一侧上的多个第一孔和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的第二侧上的多个第二孔,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是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的彼此相反的侧;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孔的数量不同于所述多个第二孔的数量。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壁上方的多个第一固 定部和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壁上方的多个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侧 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是彼此相反的侧;
多个光源装置;
布置在所述多个光源装置上的至少一个光学片;和
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上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多 个电极和像素;
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包括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的第一侧上 的多个第一孔和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的第二侧上的多个第二 孔,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是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的彼此相反的侧;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孔的数量不同于所述多个第二孔的数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孔与所 述多个第二孔不对称。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孔的尺 寸中的至少一个不同于所述多个第一孔的尺寸中的至少另一个。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布置在所述光学片的 中央部分处的所述多个第一孔的尺寸不同于布置在所述光学片的边缘 处的所述多个第一孔的尺寸。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孔的尺 寸不同于所述多个第二孔的尺寸。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孔的尺 寸大于所述多个第二孔的尺寸。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孔的尺 寸小于所述多个第二孔的尺寸。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孔的数 量大于所述多个第二孔的数量。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孔的数 量小于所述多个第二孔的数量。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孔和 所述多个第二孔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的多个突起处。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孔中的每 一个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的所述突起中的每一个处。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光学 片进一步包括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的第三侧上的至少一个第三 孔和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的第四侧上的至少一个第四孔,所述 第三侧和所述第四侧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的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 侧之间,并且所述第三侧和所述第四侧是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的彼此 相反的侧。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三 孔与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孔不对称。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 孔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孔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的内侧,所述内 侧是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的周边。

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孔的 第一距离比所述多个第一孔的第二距离长,所述第一距离是所述第一 孔在沿着所述第一侧的方向上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是所述第一孔在 垂直于所述第一距离的方向上的距离。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孔的 所述第一距离中的至少一个不同于所述多个第一孔的所述第一距离中 的至少另一个。

1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壳体进一步包 括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三侧壁上方的至少一个第三固定部和位于所述壳 体的第四侧壁上方的至少一个第四固定部,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 侧壁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并且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 第四侧壁是彼此相反的侧,
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进一步包括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的第 三侧上的至少一个第三孔和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的第四侧上的 至少一个第四孔,所述第三侧和所述第四侧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的 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之间,并且所述第三侧和所述第四侧是所述 至少一个光学片的彼此相反的侧。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孔套 在所述多个第一固定部上,所述多个第二孔套在所述多个第二固定部 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孔套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固定部上,所述至少 一个第四孔套在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固定部上。

1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固定 部和所述多个第二固定部朝向第一方向突出,所述第一方向是从所述 多个第一固定部和所述多个第二固定部朝向所述多个第一孔和所述多 个第二孔的方向。

2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背光单元的类型是 直下式背光单元。

说明书

说明书显示装置
分案申请
本申请是2010年10月12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080066322.6、发 明名称为“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的中国专利申 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公开了一种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 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对于显示装置的各种需求已逐渐增大。近 来,已经研究和使用了诸如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面板(PDP)、 电致发光显示器(ELD)以及真空荧光显示器(VFD)等的各种显示装 置,以满足对于显示装置的各种需求。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向该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的背 光单元。液晶显示面板透射由背光单元提供的光并调整该光的透射率, 从而显示图像。
根据光源的位置,背光单元可以分为边缘式背光单元和直下式背 光单元。在边缘式背光单元中,光源布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侧面,并 且,导光板布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并把从液晶显示面板的侧面发 射的光引导到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在直下式背光单元中,光源布置 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并且,从光源发射的光可以直接提供到液晶 显示面板的背面。
上述光源的示例可以包括电致发光(EL)器件、冷阴极荧光灯 (CCFL)、热阴极荧光灯(HCFL)、以及发光二极管(LED)。LED具 有低的功耗和高的发光效率。
然而,它们都具有各种缺点。
问题解决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所 述壳体的第一侧壁上方的多个第一固定部和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壁 上方的多个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是彼此相反的 侧;多个光源装置;布置在所述多个光源装置上的至少一个光学片; 和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上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多个 电极和像素;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包括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的 第一侧上的多个第一孔和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的第二侧上的多 个第二孔,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是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的彼此相 反的侧;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孔的数量不同于所述多个第二孔的数量。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 液晶显示器。
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 该显示面板具有多个电极和多个像素;背光,该背光被设置成与所述 显示面板相邻,该背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导光板、至少一个光源和反 射器,该至少一个导光板具有用于从第一方向接收光的至少一个光入 射区域以及用于在第二方向上发射经由所述光入射区域接收到的光的 发光区域,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是不同方向;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 个入射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相邻以接收光输出,所述反射器与导 光板相邻以朝着第二方向反射光;至少一个光学片,所述至少一个光 学片设置在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之间,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包括第一 光学片;以及盖,该盖被设置成与显示面板或所述背光相邻,其中, 该盖包括位于该盖的第一侧附近的第一凸轨和位于该盖的第二侧附近 的第二凸轨,该第一侧和第二侧是彼此相反的侧,所述第一光学片具 有位于其第一侧附近的第一狭槽和位于其第二侧附近的第二狭槽,该 第一侧和第二侧是第一光学片的、彼此相反的侧,并且,该第一狭槽 被套在所述第一凸轨上,而该第二狭槽被套在所述第二凸轨上。
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 该显示面板具有多个电极和多个像素;背光,该背光被设置成与所述 显示面板相邻;至少一个光学片,该至少一个光学片被设置在显示面 板和所述背光之间,该至少一个光学片包括第一光学片;以及盖,该 盖被设置成与显示面板或所述背光相邻,其中,该盖包括位于该盖的 第一侧附近的第一凸轨和位于该盖的第二侧附近的第二凸轨,该第一 侧和第二侧是彼此相反的侧,第一光学片具有位于其第一侧附近的第 一狭槽和位于其第二侧附近的第二狭槽,该第一侧和第二侧是第一光 学片的、彼此相反的侧,所述第一狭槽被套在所述第一凸轨上且所述 第二狭槽被套在所述第二凸轨上,并且,所述第一狭槽比第二狭槽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在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 器中,在所述孔和固定部之间可以形成一定的余量(margin)以允许光 学片由于光源产生的热量而热膨胀,由此防止该光学片中的可能变皱。
而且,当光学片收缩时,所述固定部可用于将张力施加于光学片, 以防止光学片收缩。因此,能够防止该光学片的变形。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LCD);
图2和图3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背光单元;
图4至图14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光学片;
图15至图17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壳体和固定部;
图18示出了所述光学片的孔以及所述壳体的固定部的形状;
图19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与所述壳体联接的光学片和液晶显示 面板;
图20和图23是图19中的部分“C”的放大图;
图21和图24是图19中的部分“D”的放大图;
图22和图25是图19中的部分“E”的放大图;
图26和图27是根据该实施例的LCD的截面图;
图28和图29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和光学组件;
图30示出了直下式背光单元;
图31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LCD;并且
图32示出了边缘式背光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LCD)。如图1 所示,LCD 100可以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10、背光单元120、盖130、 壳体135、驱动单元140、以及后壳150。
其上可以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面板110可以包括第一基板111和 第二基板112,该第一基板111和第二基板112被附接成面向介于它们 之间的液晶层。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能够以矩阵的形式交叉,以 在被称为薄膜晶体管(TFT)阵列基板的第一基板111上限定多个像素。 每个像素均可以包括使该像素导通或截止的TFT以及电连接该TFT的 像素电极。在被称为彩色滤光片基板的第二基板112上,可以形成有 与所述多个像素相对应的红色(R)、绿色(G)和蓝色(B)彩色滤光 片以及包围这些彩色滤光片并覆盖诸如上述扫描线、数据线和TFT等 的非显示元件的黑色矩阵。
另外,在第二基板112上也可设有覆盖这些非显示元件的透明公 共电极。印刷电路板(PCB)可以通过诸如柔性电路板或卷带式封装 (TCP)等的连接构件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110的至少一侧,并且可以 在模块化工艺期间紧密地附着于壳体135的背面。
在液晶显示面板110中,当通过所述扫描线选择的TFT根据门驱 动电路113的ON/OFF信号而导通时,数据驱动电路114的数据电压 可以通过数据线传输到相应的像素电极。因此,通过由像素电极和公 共电极之间的数据电压产生的电场,可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
根据该实施例的LCD 100可包括背光单元120,该背光单元120 可以从液晶显示面板110的后表面向该液晶显示面板110提供光。背光 单元120可以包括光学组件123和布置在该光学组件123上的多个光 学片125。
通过盖130和壳体135,可以使液晶显示面板110和背光单元120 模块化。盖130可以位于液晶显示面板110的前表面上,并且可以是 成形为矩形框架的顶盖,它可以覆盖液晶显示面板110的上表面和侧 表面。盖130的前表面可以是敞口的,以允许看见该液晶显示面板110 上产生的图像。
壳体135可以位于背光单元120的后表面上并可以包括底板135a 和支撑板135b。底板135a可以是底盖,该底盖联接到液晶显示面板110 和背光单元120并可以用作LCD 100的基座。底板135a可以形成为单 个矩形板。支撑板135b可以支撑并联接所述盖130和底板135a。
驱动单元140可以布置在位于背光单元120的后表面上的壳体135 的一个表面上。驱动单元140可以包括驱动控制器141、主板142以及 电源单元143。驱动控制器141可以是调节液晶显示面板110的每个驱 动电路的操作时序的时序控制器。主板142可以将垂直同步信号、水 平同步信号、以及R、G、B分辨率信号传送到该时序控制器。电源单 元143可以向液晶显示面板110和背光单元120供电。通过使用驱动 单元底架145,可以将驱动单元140联接到壳体135。该驱动单元140 可以由后壳150覆盖。
图2和图3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参考图2和图3, 背光单元200可以包括光学组件210和光学片250。光学组件210可以 包括第一层215、多个光源217、反射层220、第二层230、以及扩散 板240。所述多个光源217可以形成在第一层215上,并且,第二层 230可以布置在第一层215上,以覆盖所述多个光源217。
第一层215可以是电路板(或基板),所述多个光源217可安装在 该电路板(或基板)上。为了将光源217与可以供应电力的适配器连 接,可以在第一层215上形成电极图案。例如,用于连接光源217和 该适配器的碳纳米管(CNT)电极图案可以形成在该基板的上表面上。 第一层215可以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玻璃、聚碳酸酯 (PC)、硅或其它适当材料形成且其上可以安装多个光源217的PCB。 第一层215也可以形成为薄膜。
光源217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芯片或是包括至少一个LED 芯片的LED封装。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在此将把光源217 描述为具有LED封装。
根据发光表面的方向,构成光源217的LED封装可以分为顶发光 式LED封装和侧发光式LED封装。可以通过使用顶发光式LED封装 和侧发光式LED封装中的至少一种来构成这些光源217,在顶发光式 LED封装中,发光表面可以形成为朝着上侧,而在侧发光式LED封装 中,发光表面可以形成为朝着侧面。当光源217是侧发光式LED封装 时,所述多个光源217中的每个光源的发光表面均可以布置在侧面, 并且,所述多个光源217可以在横向方向上、例如在第一层215或反 射层200延伸的方向上发射光。因此,可以减小在光源217上形成的 第二层230的厚度,从使背光单元200和LCD 100更薄。
光源217可以是能够发射红光、蓝光和绿光中的至少一种光的彩 色LED,或者是白光LED。这些彩色LED可以包括红光LED、蓝光 LED和绿光LED中的至少一种。因此,所述LED的布置以及从这些 LED发射的光的颜色可以不同地变化。
第二层230可以布置在第一层215上并可以覆盖所述多个光源 217。第二层230可允许从光源217发射的光透射并且第二层230扩散 该光,由此能够将光源217发射的光均匀提供给液晶显示面板。
反射层220可以反射从光源217发射的光并可以位于第一层215 上。反射层220可以形成在第一层215的、除了形成有光源217的区 域以外的区域上。例如,如图3所示,反射层220可以包括与光源217 相对应的多个凹部,光源217可以位于这些凹部中。反射层220可以 反射从光源217发射的光并再次反射从第二层230的边界处全反射的 光,以进一步增大光散射面积。
反射层220可以包含如下材料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或金属氧化物; 反射材料。例如,反射层220可以由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或金属氧化 物形成,例如铝(Al)、银(Ag)、金(Au)、二氧化钛(TiO2),或者 由其它适当的反射材料形成。可以通过将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沉积或涂 覆在第一层215上或通过将金属墨印刷在第一层215上来形成反射层 220。在此,可以使用真空沉积法(例如,热沉积法、蒸镀法、溅射法) 或其它适当的沉积方法来作为上述沉积方法。此外,可以使用印刷法、 凹印涂覆法、丝网印刷法或其它适当的方法来作为上述涂覆或印刷方 法。
第一层215上的第二层230可以由透光材料形成,例如硅或丙烯 酸树脂。然而,第二层230不限于此,而是也可由各种其它树脂形成。 为了允许背光单元200在扩散从光源217发射的光时具有均匀的亮度, 第二层230可以由折射率大约为1.4至1.6的树脂形成。例如,第二层 230可以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 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环氧树脂(PE)、硅、压克力、或其 它适当的材料形成。
第二层230可以包括具有粘附性的聚合物树脂,以便牢固而紧密 地附接到光源217和反射层220。例如,第二层230可以由三聚氰胺基、 环氧基、聚氨酯基、丙烯醛基形成,例如不饱和聚酯、甲基丙烯酸甲 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 丙烯酸正丁基甲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 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胺、羟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 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 酸2-乙基己基酯聚合物、共聚物、三元共聚物、其它适当的材料。
通过将液态或凝胶态树脂涂覆在其上形成有多个光源217和反射 层220的第一层215上并然后使该树脂硬化,可以形成第二层230。替 代地,也可通过将树脂涂覆在支撑片上、使该树脂部分硬化并然后将 其结合到第一层215来形成第二层230。
扩散板240可以形成在第二层230上,它可允许从光源217发射 的光向上扩散。该扩散板240可以利用另外的粘性构件结合到第二层 230。
图4至图14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片。光学片250可以位 于前述光学组件210上。参考图4,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片250可以是 扩散片或棱镜片,扩散片可以扩散从光源输出的光,而棱镜片可以使 光会聚。
光学片250的至少一侧可以包括多个孔或狭槽251,使得光学片 250可以联接到盖130或壳体135。光学片250可以具有矩形形状,并 且,多个孔251可以位于光学片250的上侧255和下侧256。在此,当 被组装和定位成竖立或安装使用时,光学片250的上侧255可对应于 LCD的上侧。同样,光学片250的下侧256可对应于LCD的下侧。
孔251可以形成在从光学片250的至少一侧突出的突起或突片252 处,例如,形成在光学片250的上侧255和下侧256。随后,这些突起 252可以与盖130或壳体135联接,并且可以形成为使得它们从光学片 250的一侧突出。
形成在这些突起252处的孔251可以具有各种形状,包括多边形、 三角形、圆形、四边形或其它适当的形状。而且,突起252可以具有 允许这些突起252容易地联接到盖130或壳体135的各种形状。例如, 这些突起252的、与盖130或壳体135接触的部分可以具有大四边形 形状。
所述多个孔251可以形成为使得:形成在光学片250的多个侧中 的一侧上的孔251的数量小于形成在光学片250的多个侧中的另一侧 上的孔251的数量。例如,如图4所示,形成在光学片250的上侧255 的孔251的数量可以大于形成在光学片250的下侧256的孔251的数 量。如上文所述,当LCD被组装时,光学片250的上侧255可对应于 LCD的上侧。为了在组装时防止光学片250由于LCD部件的重量而松 垂,可以在上侧255形成较多数量的孔251。
也可以在光学片250的彼此面对的侧上形成多个孔251。例如, 如图4至图9所示,所述多个孔251可以位于光学片250的、彼此面 对的上侧255和下侧256。所述多个孔251也可位于光学片250的左侧 257和右侧258。此外,多个孔251可以位于所有侧上,例如位于上侧 255、下侧256、左侧257和右侧258。
参考图5,形成在光学片250的上侧255的多个孔251可以定位 成与形成在该光学片的下侧256(该下侧256与上侧255面对)的多个 孔251对称。替代地,参考图4,形成在光学片250的上侧255的多个 孔251也可以与形成在光学片250的下侧256的多个孔251(它们与上 侧255的多个孔251面对)不对称。
参考图6和图7,所述多个孔251可以位于光学片250的所有侧 上,例如位于其上侧255、下侧256、左侧257和右侧258。在此,如 图6所示,布置在光学片250的上侧255的多个孔251可以与布置在 光学片250的下侧256的多个孔251对称,并且,布置在光学片250 的左侧257的多个孔251可以与布置在光学片250的右侧258的多个 孔251对称。替代地,如图7所示,布置在光学片250的上侧255的 多个孔251也可以与布置在光学片250的下侧256的多个孔251不对 称,并且,布置在光学片250的左侧257的多个孔251也可以与布置 在光学片250的右侧258的多个孔251不对称。
参考图8至图9,所述多个孔251可以位于光学片250的、彼此 面对的侧上,例如位于左侧257和右侧258。在此,所述多个孔251未 设置在光学片250的上侧255和下侧256。如图8所示,布置在光学片 250的左侧257的多个孔251可以与布置在光学片250的右侧258的多 个孔251对称。替代地,如图9所示,布置在光学片250的左侧257 的多个孔251也可以与布置在光学片250的右侧258的多个孔251不 对称。
现在参考图10,所述孔或狭槽251也可形成在光学片250的至少 一侧的内侧处,例如,形成在光学片250的上侧255及下侧256的内 侧处。例如,这些狭槽或孔251可以形成在光学片250的侧边缘内侧。 形成在光学片250的至少一侧的内侧处的所述多个孔251可以形成在 光学片250的、彼此面对的侧上。例如,如图10和图12所示,所述 多个孔251可以位于光学片250的、彼此面对的上侧255和下侧256 的内侧处。此外,所述多个孔251可以位于光学片250的左侧257和 右侧258的内侧处,并且,所述多个孔251也可分别位于光学片250 的上侧255、下侧256、左侧257及右侧258的内侧处。
此外,参考图10,形成在光学片250的上侧255的内侧处的多个 孔251可以与形成在光学片250的下侧256(该下侧256与上侧255面 对)的内侧处的多个孔251不对称。而且,参考图12,形成在光学片 250的左侧257的内侧处的多个孔251可以与形成在光学片250的右侧 256(该右侧256与左侧255面对)的内侧处的多个孔251对称。
如图11所示,所述多个孔251可以位于光学片250的所有侧的内 侧处,例如,位于其上侧255、下侧256、左侧257及右侧258的内侧 处。而且,如图12所示,所述多个孔251可以位于光学片250的、彼 此面对的侧上的内侧处,例如,位于其左侧257和右侧258的内侧处。 在此,所述多个孔251未设置在光学片250的上侧255和下侧256。
现在参考图13所述多个孔251可以位于光学片250的四个角部 259处。替代地,如图14所示,多个孔251也可位于光学片250的彼 此面对的、相对的角部259处。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片250可以包括位于其至少一 侧或其角部处的多个孔251,以将光学片250固定地联接到盖130或壳 体135。因而,可以提高被联接在一起的、光学片250和盖130或壳体 135的可靠性。此外,可以有效增强从光源发射的光的光学特性。如图 4至图14所示的光学片的孔的布置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而是可以仅 布置在光学片的一侧,以联接到所述盖或壳体。
图15至图17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盖和固定部。现在参考图15, 盖300可以具有矩形框架的形状,并且,如图1所示,盖300可以覆 盖LCD 100的前侧。用于联接所述光学片250的固定部310可形成为 凸轨,并且可以位于盖300的侧壁上。例如,多个固定部310可以设 置并定位在盖300的至少一个侧壁上。此外,如图15所示,固定部310 可以位于上侧壁321和下侧壁322上。固定部310也可以位于盖300 的左侧壁323和右侧壁324上。固定部310的布置可对应于上述光学 片250的孔251的布置。
固定部310可以形成在盖300的侧壁322和324的阶状部315上, 使得该固定部310可以从侧壁323和324向上突出。此突起可以具有 六面体形状、圆柱形形状、半球形形状、或其它适当形状,但不限于 此。例如,如上所述,该固定部也可以形成为凸轨。阶状部315的尺 寸足以允许光学片250的突起252处形成的孔251安装在该阶状部315 上。此外,固定部310可以位于阶状部315的中央部。形成在阶状部 315处的固定部310的尺寸可以与形成在突起252上的孔251的尺寸相 同,或者可以稍大于孔251的尺寸。因此,光学片250的孔251可以 与盖300的固定部310联接,以将光学片250固定到盖300。
参考图16,阶状部315可以沿着盖300的侧壁的整个横向长度而 形成。阶状部315可以形成在盖300的整个上侧壁321上,并且,阶 状部315可以形成在盖300的整个下侧壁322上。
固定部310可以布置在阶状部315上。图16所示的阶状部315可 允许安装图10和图12所示的、在其一侧的内侧处形成有多个孔的光 学片。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在该光学片上的多个孔可以联接到形成在 盖300的阶状部315处的多个固定部310。
如图17所示,固定部310可以位于盖300的角部325处。在此, 固定部310可以布置成倾斜地或呈对角线地布置在角部325处,但其 不限于此。因此,图13和图14所示的上述光学片(例如,在其角部 处具有多个孔的光学片)可以联接到位于盖300的角部325处的固定 部310。
图18示出了所述盖的固定部以及所述光学片的孔的形状。盖300 的固定部310以及光学片250的孔251可以具有四边形形状或任何其 它适当的形状。盖300的固定部310或光学片250的孔251可具有如 图18(a)所示的矩形形状。而且,盖300的固定部310或光学片250 的孔251可具有如图18(b)所示的方形形状或如图18(c)所示的五 边形形状。然而,它们的形状不限于此,而是,光学片250的孔251 或盖300的固定部310可以具有任何适当的形状,包括:比五边形具 有更多个边的多边形形状。
而且,光学片250的孔251或盖300的固定部310可以具有如图 18(d)所示的圆形形状或如图18(e)所示的椭圆形形状。光学片250 的孔251或盖300的固定部310的形状不限于此,而是,它们可以具 有任何形状,只要该形状允许光学片250的孔251与盖300的固定部 310联接即可。
现在,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将光学片250的孔251与盖300的固 定部310联接的构造。仅为了便于说明,将参照具有矩形形状的孔来 描述盖300的固定部310和光学片250的孔251。
图19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联接到所述盖的光学片和液晶显示 面板,图20和图23是图19中的部分“C”的放大图。图21和图24 是图19中的部分“D”的放大图;而图22和图25是图19中的部分“E” 的放大图。
如图19所示,液晶显示面板400可以位于盖300上,并且光学片 250可以位于液晶显示面板400上。多个栅极驱动电路410可以布置在 液晶显示面板400的左侧和右侧,并且,印刷电路板(PCB)420可以 布置在液晶显示面板400上的光学片250上。PCB 420上可以布置多个 数据驱动电路430。
在此,光学片250可以布置在盖300上,使得光学片250的孔251 可以与盖300的固定部310联接。例如,参考图19中的放大部分“A”, 可以形成在突片或突起252处并布置在光学片250的上侧处的狭槽或 孔251可以与形成在盖300的上侧壁处的凸轨或固定部310联接。例 如,固定部310可以插入到光学片250的孔251中。
参考图19的部分“B”,可以形成在突起252处并布置在光学片 310的下侧处的孔251可以与形成在盖300的下侧壁处的固定部310联 接。在此,光学片250的突起252和盖300的固定部310可以布置在 液晶显示面板400的数据驱动电路430之间。
例如,为了确保盖300的侧面处的、可以安装数据驱动电路430 的区域,固定部310可以布置在数据驱动电路430之间,并且,根据 该固定部310的布置结构,光学片250的孔251和突起252可以布置 在数据驱动电路430之间。
参考图20,放大部分“C”示出了位于光学片250上侧的边缘处 的、可以与固定部310联接的孔251。在此,孔251可以包括第一侧 251a、第二侧251b、第三侧251c、以及第四侧251d,并且,固定部310 可以包括:与孔251的第一侧251a面向的第五侧310a;与第二侧251b 面向的第六侧310b;与第三侧251c面向的第七侧310c;以及,与第四 侧251d面向的第八侧310d。在此,孔251的第一侧251a可以与盖300 相邻,而第二侧251b可以与盖300间隔开并定位成离开该盖300。
例如,在光学片250的上侧的边缘处的、其中孔251可以与固定 部310联接的放大部分“C”中,在孔251的第一侧251a与固定部310 的第五侧310a之间可以形成第一距离d1,在孔251的第二侧251b与 固定部310的第六侧310b之间可以形成第二距离d2,在孔251的第三 侧251c与固定部310的第七侧310c之间可以形成第三距离d3,并且, 在孔251的第四侧251d与固定部310的第八侧310d之间可以形成第 四距离d4。
第一距离d1可以在0.05mm到0.3mm的范围内,优选地,该第 一距离d1可以是0.1mm。在此,当第一距离d1大于0.05mm时,可 以提供足够的余量,以允许光学片250由于LCD中产生的热量而膨胀。 因此,能够有利地防止光学片250中的、由于热膨胀而导致的变皱。 当第一距离d1小于0.03mm时,当光学片250随着从光学片250散发 的热量而收缩时,固定部310可以在光学片250上产生张力。因此, 能够有利地防止光学片250中的、由于热收缩而导致的变皱。
第二距离d2可以在0.1mm到1mm的范围内,优选地,该第二距 离d2可以是0.5mm。在此,当第二距离d2大于0.01mm时,可以提 供足够的余量,以允许光学片250由于LCD中产生的热量而膨胀。因 此,能够有利地防止光学片250中的、由于热膨胀而导致的变皱。当 第二距离d2小于1mm时,当光学片250随着从光学片250散发的热 量而收缩时,固定部310和孔251之间的第二距离d2可以增大,因此 有利地防止了固定部310与孔251脱离。例如,该狭槽或孔251的长 度可以比所述凸轨或固定部310的长度大0.15mm至1.3mm。
第三距离d3和第四距离d4可以在1mm到5mm的范围内,优选 地,该第三距离d3和第四距离d4可以是2mm。在此,当第三距离d3 和第四距离d4大于1mm时,可以提供足够的余量,以允许光学片250 由于LCD中产生的热量而膨胀,因此,能够有利地防止光学片250中 的变皱。当第三距离d3和第四距离d4小于5mm时,固定部310和孔 251之间的第三距离d3和第四距离d4可以增大,从而有利地防止了固 定部310与孔251脱离。例如,该狭槽或孔251的宽度可以比所述凸 轨或固定部310的宽度大2mm至10mm。
参考图21,放大部分“D”示出了布置在光学片250的上侧的孔 251中的、位于中央且可以与固定部310联接的孔251。在此,在孔251 的第一侧251a与固定部310的第五侧310a之间可以形成第五距离d5, 在孔251的第二侧251b与固定部310的第六侧310b之间可以形成第 六距离d6,在孔251的第三侧251c与固定部310的第七侧310c之间 可以形成第七距离d7,并且,在孔251的第四侧251d与固定部310的 第八侧310d之间可以形成第八距离d8。
第五距离d5可以在0.05mm到0.3mm的范围内,优选地,该第 五距离d5可以是0.1mm。在此,当第五距离d5大于0.05mm时,可 以提供足够的余量,以允许光学片250由于LCD中产生的热量而膨胀。 因此,能够有利地防止光学片250中的变皱。当第五距离d5小于0.3mm 时,随着光学片250由于散发热量而收缩时,固定部310可以在光学 片250上产生张力,因此有利地防止了光学片250变皱。
第六距离d6可以在0.1mm到1mm的范围内,优选地,该第六距 离d6可以是0.5mm。在此,当第六距离d6大于0.1mm时,可以提供 足够的余量以允许光学片250的热膨胀,从而有利地防止了光学片250 变皱。当第六距离d6小于1mm时,当光学片250随着散发热量而收 缩时,固定部310和孔251之间的第六距离d6可以增大,从而有利地 防止了固定部310与孔251脱离。例如,孔251的长度可以比所述凸 轨或固定部310的长度大0.15mm至1.3mm。
第七距离d7和第八距离d8可以在0.1mm到1mm的范围内,优 选地,该第七距离d7和第八距离d8可以是0.5mm。在此,当第七距 离d7和第八距离d8大于0.1mm时,可以提供足够的余量,以允许光 学片250由于LCD中产生的热量而膨胀,因此,能够有利地防止光学 片250中的变皱。当第七距离d7和第八距离d8小于1mm时,孔251 和固定部310可用于将光学片250固定在光学片250的中央部分处, 因此,有利地防止了光学片250在其位置处扭曲。例如,该狭槽或孔 251的宽度可以比所述凸轨或固定部310的宽度大0.15mm至1.3mm。
如上文参考图20和图21所描述的,布置在位于光学片250的中 央部分附近的放大部分“D”处的、固定部310和孔251之间的第七距 离d7和第八距离d8可以比布置在放大部分“C”处的、固定部310和 孔251之间的第三距离d3和第四距离d4短。
至于布置在光学片250的中央部分“D”处的固定部310和孔251 之间的关系,它们可以位于光学片250的中央部分附近且可以用于如 上所述地固定光学片250的总体位置。因此,光学片250可以被固定, 以防止其位置由于光学片250的膨胀或收缩而改变。
而且,至于布置在光学片250的放大部分“C”处的孔251和固定 部310之间的关系,它们可以位于光学片250的边缘处,以确保足够 的余量以允许光学片250的扩展和收缩。因此,第三距离d3和第四距 离d4可以比中央部分“D”处的相应距离大。
参考图22,放大部分“E”示出了可以布置在光学片250的下侧 处并与固定部310联接的孔251。在此,在孔251的第一侧251a与固 定部310的第五侧310a之间可以形成第九距离d9,在孔251的第二侧 251b与固定部310的第六侧310b之间可以形成第十距离d10,在孔251 的第三侧251c与固定部310的第七侧310c之间可以形成第十一距离 d11,并且,在孔251的第四侧251d与固定部310的第八侧310d之间 可以形成第十二距离d12。
第九距离d9可以在0.1mm到1mm的范围内,优选地,该第九距 离d9可以是0.5mm。在此,当第九距离d9大于0.1mm时,可以提供 足够的余量以允许光学片250的热膨胀,因此,有利地防止了光学片 250变皱。当第九距离d9小于1mm时,当光学片250随着从光学片 250散发的热量而收缩时,固定部310可以为光学片250提供张力,从 而有利地防止了光学片250变皱。
第十距离d10可以在0.1mm到1mm的范围内,优选地,该第十 距离d10可以是0.5mm。在此,当第十距离d10大于0.1mm时,可以 提供足够的余量以允许光学片250的热膨胀,从而有利地防止了光学 片250变皱。当第十距离d10小于1mm时,当光学片250随着从光学 片250散发的热量而收缩时,固定部310和孔251之间的第十距离d10 可以增大,从而有利地防止了固定部310与孔251脱离。例如,该狭 槽或孔251的长度可以比所述凸轨或固定部310的长度大0.2mm至2 mm。
第十一距离d11和第十二距离d12可以在1mm到5mm的范围内, 优选地,该第十一距离d11和第十二距离d12可以是2mm。在此,当 第十一距离d11和第十二距离d12大于1mm时,可以提供足够的余量 以允许光学片250的热膨胀,从而有利地防止了光学片250变皱。当 第十一距离d11和第十二距离d12小于5mm短时,孔251和固定部 310之间的第十一距离d11和第十二距离d12可以延长,从而有利地防 止了孔251和固定部310脱离。例如,该狭槽或孔251的宽度可以比 所述凸轨或固定部310的宽度大2mm至5mm。
此外,上述距离d1和d5的范围适用于LCD 100被水平定位时。 然而,当LCD被竖直定位时,例如,当安装在台座或安装在墙壁上使 用时,当放大部分“C”和“D”位于光学片250的上侧255处时,该 距离d1和d5将变成零。此外,在该竖直位置中,距离d2、d6、d10 和d9将相应地调整。
同时,参考图19,光学片250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孔251可以形成 为对应于显示面板400的工作区域的外周。显示面板400的工作区域 可以是其上显示图像的区域,并且,显示面板400的工作区域的外周 可以是位于显示面板400的工作区域的外边缘与盖300之间的区域。 在此,位于工作区域的外边缘与盖300之间的区域可以指从该工作区 域的外边缘延伸到盖300的区域。例如,该区域可以包括盖300。光学 片250的孔251可以位于显示面板400和盖300之间,并且可以与盖 300的固定部310固定地联接。
设置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片250上的孔215可以位于光学片250 的下侧256和上侧255,并且,位于光学片250的上侧255的孔251的 尺寸可以不同于位于光学片250的下侧256的孔251的尺寸。例如, 位于光学片250的上侧255的孔251的尺寸可以小于位于光学片250 的下侧256的孔251的尺寸。
图23示出了光学片250的、在图19中的部分“D”处的孔251, 图24示出了光学片250的、在图19中的部分“E”处的孔251,而图 25示出了光学片250的、在图19中的部分“C”处的孔251。参考图 23和图24,图23所示的、位于光学片250的上侧255的孔251的长 轴l1和短轴l2的长度可以比图24所示的、位于光学片250的下侧256 的孔251的长轴l3和短轴l4的长度短。在此,孔251的长轴可以沿着 孔251的x轴方向最长,而孔251的短轴可以沿着孔251的y轴方向 最短。
例如,位于光学片250的上侧255的孔251的尺寸可以比位于光 学片250的下侧256的孔251的尺寸小。因此,如上所述,位于光学 片250的上侧255的孔251可以用作将光学片250固定到盖300的基 准点,以防止光学片250变形,例如,由于可导致光学片250偏移或 从其原始位置移动的热量而变形。此外,位于光学片250的下侧256 的孔251可以用来提供一定的余量,以便光学片250由于热量而变形 时的热膨胀。
参考图23和图25,图23所示的、位于光学片250的上侧255的 中央部分处的孔251的长轴l1的长度可以比图25所示的、位于光学片 250的上侧255的边缘处的孔251的长轴l5的长度短。而且,位于光 学片250的上侧255的中央部分处的孔251的短轴l2的长度可以与位 于光学片250的上侧255的边缘处的孔251的短轴l6的长度相等。
例如,位于光学片250的上侧255的中央部分处的孔251的尺寸 可以比位于光学片250的上侧255的边缘处的孔251的尺寸小。因此, 如上所述,位于光学片250的上侧255的中央部分处的孔251可以用 作将光学片250固定到盖300的基准点,以防止光学片250由于热膨 胀而变形、偏移或移动,而位于光学片250的上侧255的边缘处的孔 251可用来提供一定的的余量,以便光学片250由于热量而变形时的热 膨胀。
在上文的描述中,仅为了便于说明,把固定部310描述为设置在 盖300上并形成为凸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固定部310 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板上,并且可以形成为上文描述的任何适 当形状。
图26和图2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LCD的截面图。具体地,图26 是所述盖的上侧的、与纵向方向垂直的竖直截面图,并且图27是所述 盖的横向侧的、与纵向方向垂直的竖直截面图。如图26和图27所示, LCD 100可以构造成使得液晶显示面板400布置在前盖300上且光学 片250布置在液晶显示面板400上。光学片250可以与盖300固定地 联接。例如,光学片250可以与盖300固定地联接,使得光学片250 的孔251可以与设置在盖300的侧壁处的固定部310联接。
光学组件210可以布置在光学片250上,并且,盖300和底板320 可以通过螺钉330来联接。在此,如图26所示,在盖300的上侧处, 底板320的侧部可以插入到盖300的侧部中。同时,如图27所示,在 盖300的横向侧,底板320可以安装在盖300上并通过螺钉330来联 接。
如上所述,在LCD 100中,液晶显示面板400、光学片250以及 光学组件210可以容纳在盖300和底板320中,并且,光学片250的 孔251可以固定地联接到盖300的固定部310。因此,当由于从光学组 件210的光源产生的热量而导致光学片250热接触或膨胀时,可以防 止光学片250变形。因此,能够提高该背光单元的光均匀性。
图28和图29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包括光源组件的背光单 元。如图28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LCD 500可以包括底板510、光学 组件540、光学片560、以及液晶显示面板580。底板510可以将光学 组件540和光学片560容纳在其内。底板510也可以是后盖。
容纳在底板510中的光学组件540可以包括第一层541、光源542、 导光板543、以及反射板544。该第一层541可以是电路板(或基板), 其上可安装多个光源542。在第一层541上可形成有电极图案,以将光 源542与可供应电力的适配器连接。第一层541可以是由聚对苯二甲 酸乙二醇酯(PET)、玻璃、聚碳酸酯(PC)、硅(Si)或其它适当材料 形成的PCB,其上可安装多个光源542。第一层541可以形成为膜。
光源542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芯片或是包括至少一个LED 芯片的LED封装。在本实施例中,仅为了便于说明,将把光源542描 述为LED封装。根据发光表面的方向,构成光源542的LED封装可以 分为顶发光式LED封装和侧发光式LED封装。可以通过使用顶发光式 LED封装和侧发光式LED封装中的至少一种来构成这些光源542,在 顶发光式LED封装中,发光表面可以形成为朝着上侧,而在侧发光式 LED封装中,发光表面可以形成为朝着侧面。
导光板543可布置在从光源542可以发射光的方向上,并且可用 于大范围地扩散从光源542入射而形成的光。在本实施例中,该导光 板543可以构造成使得与光源542相邻的一侧可以包括台阶,该台阶 允许与之相邻的另一导光板543安装在该台阶上。导光板543的下表 面可以形成为倾斜的或设置成一定的角度,以向上反射从光源542接 收的光。反射板544可以布置在导光板543的下表面上,并且可用于 把可能从导光板543向下反射的光向上反射。
包括第一层541、光源542、导光板543以及反射板544的光学组 件540能够以边缘发光的方式来实现光。多个光源组件540可以设置 在LCD 500中。参考图29,前述光源组件540可以联接在形成于盖构 件510上的凹部中。光源组件540可以联接到底板510的整个下表面。 因此,由于以边缘发光的方式来实现光的光源组件540形成在底板510 的整个下表面上,所以,它们可以用作以直射方式提供光的背光单元。
如图28所示,光学片560可以位于形成在底板510的下表面上的 多个光源组件540上。光学片560可以是使光扩散的扩散片或使光会 聚的棱镜片。此外,可形成多个这种光学片。
光学片560可以安装在所述多个光源组件540上,并且可以联接 到形成在底板510的侧壁上的固定部520。在此,如根据第一实施例的 图4至图14所示,光学片560可以包括多个孔565。而且,如根据上 述第一实施例的图15至图17中所示,底板510可以包括多个固定部 520。
因此,由于光学片560的孔565可联接到形成在底板510的侧壁 上的固定部520,所以光学片560可以固定到底板510。因此,当光学 片560由于光学组件540的光源542产生的热量而收缩或膨胀时,能 够防止光学片560的变形。因此,能够提高该背光单元的光均匀性。
图30示出了直下式背光单元。参考图30,背光单元600可以包 括底板610、反射板620、光源630、扩散板640、以及光学片650。反 射板620可以位于底板610的整个内表面上并且可用于向上反射从光 源630发射的光。光源630可以是CCFL(冷阴极荧光灯)、HCFL(热 阴极荧光灯)、EEFL(延长电极荧光灯)、或其它适当的光源。多个光 源可以定位成以规定的间隔相互隔开。扩散板640可用于扩散从光源 630发射的线性光并可以将该线性光变成表面型光(surface-type light)。 光学片650可位于扩散板640的上侧。
如图30所示的直下式背光单元600可以使用具有大直径的多个灯 作为光源,并且可导致底板610中的、其内布置有光源630的空间的 厚度增大。这可能导致背光单元600的厚度增大。因此,由于在光源 630和光学片650之间存在相对大的空间,所以能够防止光源630产生 的热量传递到光学片650。因此,能够保护光学片650以免其因为光源 630发出的热量而变形。
同时,根据该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背光单元可构造成具有光源组 件,该光源组件包括非常小的LED光源。例如,在根据如图3所示的 第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中,第二层230可以定位成覆盖光源217,扩散 板240可连续形成在第二层230上,且光学片250可位于扩散板240 上。此外,在根据如图28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背光单元中,可先形成 光源542和导光板543,然后,可将光学片560布置在导光板543上。
例如,由于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背光单元可以使用非常小的 LED光源,所以,它们可具有相对薄的结构。因此,LED光源和光学 片之间的空间可以非常狭窄。因此,从光源放出的热量可直接传递到 光学片。特别地,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情形中,可能不存 在足够的、用于释放这些LED光源产生的热量的空间。这可能导致由 树脂材料形成的光学片变形,因为该光学片会由于光源产生的热量而 收缩或膨胀。
因此,为了克服此问题,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孔可 以形成在光学片上并联接到可形成于底板上的多个固定部。因此,在 这些孔和固定部之间可产生一定的余量以允许光学片由于光源产生的 热量而热膨胀,从而防止光学片中的可能变皱。而且,当光学片收缩 时,所述固定部可用于将张力施加于光学片,以防止光学片收缩。由 此,能够防止该光学片的变形。
图3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LED。如图31所示,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LCD 700可以包括底板710、光学组件740、光学片 760、以及液晶显示面板780。底板710可以将光学组件740和光学片 760容纳在其内。底板710可以是后盖构件。
容纳在底板710中的光学组件740可包括第一层741和光源742。 该第一层741可以是电路板(或基板),其上可安装多个光源742。为 了将光源542与可以供应电力的适配器连接,可以在第一层741上形 成电极图案。第一层741可以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玻 璃、聚碳酸酯(PC)、硅或其它适当材料形成的PCB,其上可安装多个 光源742。第一层741可以形成为薄膜。
光源742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芯片或是包括至少一个LED 芯片的LED封装。在本实施例中,仅为了便于说明,将把光源742描 述为LED封装。根据发光表面的方向,构成光源742的LED封装可以 分为顶发光式LED封装和侧发光式LED封装。可以通过使用顶发光式 LED封装和侧发光式LED封装中的至少一种来构成根据本实施例的光 源742,在顶发光式LED封装中,发光表面可以形成为朝着上侧,而 在侧发光式LED封装中,发光表面可以形成为朝着横向侧。
导光板743可布置在从光源742可以发射光的方向上,并且可用 于大范围地扩散从光源742入射而形成的光。反射板744可以布置在 导光板743的下部处,以向上反射可能从导光板743向下反射的光。 包括第一层741和光源742的光学组件740可以位于底板710的侧面, 以作为以边缘发光的方式来实现光的背光单元。
光学片760可以位于导光板743上。光学片760可以是可使光扩 散的扩散片或可使光会聚的棱镜片。可以形成有多个光学片。光学片 760可安装在导光板760上并可联接到形成于底板710的侧壁上的固定 部720。在此,如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图4至14所示,光学片760 可以包括多个孔765。而且,如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图15至图17所 示,底板710可以包括多个固定部720。因此,由于光学片760的孔 765可联接到形成于底板710的侧壁上的固定部720,所以,光学片760 可固定到底板710。因此,当光学片760由于从光学组件740的光源 742产生的热量而收缩或膨胀时,能够防止光学片760的变形。因此, 能够提高该背光单元的光均匀性。
图32示出了边缘式背光单元。参考图32,背光单元800可以包 括底板810、反射板820、光源830、导光板840、以及光学片850。反 射板820可以位于底板810的整个内表面上,以用于向上反射从光源 830发射的光。光源830可以是CCFL(冷阴极荧光灯)、HCFL(热阴 极荧光灯)、EEFL(延长电极荧光灯)或其它适当的光源。光源830 可以布置在底板810的一侧。
导光板840可以位于光源830的侧部以及底板810的整个表面上。 导光板840还可用于反射从光源830发射的光,以将该光变成表面型 光。光学片850可位于导光板840的上侧。
图32所示的边缘式背光单元800可使用多个灯作为具有大直径的 光源,从而增大了底板810中的、其内布置有光源830的空间的相对 厚度。这可能导致背光单元800的总厚度增大。因此,由于在光源830 和光学片850之间存在相对大的空间,所以能够防止光源830产生的 热量传递到光学片850。由此,能够保护该光学片850,以免其由于光 源830产生的热量而变形。
同时,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背光单元可以构造为具有光源组件,该 光源组件包括非常小的LED光源。例如,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背 光单元可具有如下的较薄结构:在该结构中,可使用非常小的LED光 源。因此,LED光源和该光学片之间的空间可能非常狭窄。因此,从 光源发出的热量可直接传递到该光学片。
而且,为了发出与荧光灯光源的亮度具有相同亮度的光,LED光 源需要大量电流。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所施加的电流增大,LED产生 的热量也可能增大。由此,由于从这些光源发出的热量,由树脂材料 形成的光学片可能变形并可能收缩或膨胀。
因此,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边缘式背光单元中,可以在光学片处 形成多个孔,并可以在底板处形成多个固定部,其中,该光学片的多 个孔和底板的多个固定部可彼此联接。因此,在这些孔和固定部之间 可形成一定的余量以允许光学片由于光源产生的热量而热膨胀,从而 防止光学片中的可能变皱。而且,当光学片收缩时,所述固定部可用 于将张力施加于光学片,以防止光学片收缩。由此,能够防止该光学 片的变形。
如本文所宽泛地描述和体现的,显示装置可包括:显示面板,该 显示面板具有多个电极和多个像素;背光,该背光被设置成与所述显 示面板相邻,该背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导光板、至少一个光源和反射 器,该至少一个导光板具有用于从第一方向接收光的至少一个光入射 区域以及用于在第二方向上发射经由所述光入射区域接收到的光的发 光区域,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是不同方向,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个 入射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相邻以接收光输出,所述反射器与导光 板相邻以朝着第二方向反射光;至少一个光学片,所述至少一个光学 片设置在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之间,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包括第一光 学片;以及盖,该盖被设置成与显示面板或所述背光相邻,其中,该 盖包括位于该盖的第一侧附近的第一凸轨和位于该盖的第二侧附近的 第二凸轨,该第一侧和第二侧是彼此相反的侧,所述第一光学片具有 位于其第一侧附近的第一狭槽和位于其第二侧附近的第二狭槽,该第 一侧和第二侧是第一光学片的、彼此相反的侧,并且,该第一狭槽被 套在所述第一凸轨上,而该第二狭槽被套在所述第二凸轨上。
公开了所述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狭槽比所述第二狭槽小; 其中,所述第一凸轨和第二凸轨具有相同尺寸;其中,当显示装置被 竖直定位而使得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重力方向时,第一光学片的第一 狭槽悬挂到第一凸轨上,而第二狭槽被宽松地设在第二凸轨上。
公开了所述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光学片包括多个突片部, 第一突片部从所述光学片的第一侧延伸且所述第一狭槽被设置在该第 一突片部上,并且,第二突片部从所述光学片的第二侧延伸且所述第 二狭槽布置在该第二突片部上;其中,所述背光被设置在所述盖的第 一区域内,并且,所述第一突片部和第二突片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 该第一区域的外部;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导光板设置在所述盖的 第一区域内,并且,所述第一突片部和第二突片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 在该第一区域的外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导光板设置在所述盖的第 一区域内,并且,所述第一突片部和第二突片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 该第一区域的外部。
公开了所述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盖还包括在位于其第一侧和第 二侧之间的第三侧附近的第三凸轨,并且,所述第一光学片还包括在 位于第一光学片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的第三侧附近的第三狭槽,该 第三狭槽被套在第三凸轨上,且该第三狭槽比第一狭槽大;并且其中, 所述第一光学片包括多个突片部,第一突片部从所述光学片的第一侧 延伸且所述第一狭槽设置在该第一突片部上,第二突片部从所述光学 片的第二侧延伸且所述第二狭槽设置在该第二突片部上,并且,第三 突片部从所述光学片的第三侧延伸且所述第三狭槽设置在该第三突片 部上。
公开了所述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凸轨具有第一宽度和第一 长度且所述第三狭槽具有第一宽度和第一长度,所述第三狭槽的第一 宽度比所述第三凸轨的第一宽度大2mm至10mm,并且所述第三狭槽 的第一长度比所述第三凸轨的第一长度大0.15mm至1.3mm;其中,所 述第一凸轨具有第一宽度和第一长度且所述第一狭槽具有第一宽度和 第一长度,所述第一狭槽的第一宽度比所述第一凸轨的第一宽度大0.2 mm至2mm,并且所述第一狭槽的第一长度比所述第一凸轨的第一长 度大0.15mm至1.3mm;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凸轨具有第一宽度和第 一长度且所述第二狭槽具有第一宽度和第一长度,所述第二狭槽的第 一宽度比所述第二凸轨的第一宽度大2mm至10mm,并且所述第二狭 槽的第一长度比所述第二凸轨的第一长度大0.2mm至2mm。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具有多个电极和多个 像素;背光,该背光被设置成与所述显示面板相邻;至少一个光学片, 该至少一个光学片被设置在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之间,该至少一个光 学片包括第一光学片;以及盖,该盖被设置成与显示面板或所述背光 相邻,其中,该盖包括位于该盖的第一侧附近的第一凸轨和位于该盖 的第二侧附近的第二凸轨,该第一侧和第二侧是彼此相反的侧,第一 光学片具有位于其第一侧附近的第一狭槽和位于其第二侧附近的第二 狭槽,该第一侧和第二侧是第一光学片的、彼此相反的侧,所述第一 狭槽被套在所述第一凸轨上且所述第二狭槽被套在所述第二凸轨上, 并且,所述第一狭槽比第二狭槽小。
公开了所述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凸轨和第二凸轨具有相同 尺寸;其中,所述第一光学片包括多个突片部,第一突片部从光学片 的第一侧延伸且所述第一狭槽设置在该第一突片部上,并且,第二突 片部从光学片的第二侧延伸且所述第二狭槽设置在该第二突片部上; 其中,所述背光被设置在所述盖的第一区域内,并且,所述第一突片 部和第二突片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该第一区域的外部;并且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导光板设置在所述盖的第一区域内,并且所述第一突片 部和第二突片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该第一区域的外部。
公开了所述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凸轨具有第一宽度和第一 长度且所述第一狭槽具有第一宽度和第一长度,所述第一狭槽的第一 宽度比所述第一凸轨的第一宽度大0.2mm至2mm,并且,所述第一 狭槽的第一长度比所述第一凸轨的第一长度大0.15mm至1.3mm;并 且其中,所述第二凸轨具有第一宽度和第一长度且所述第二狭槽具有 第一宽度和第一长度,所述第二狭槽的第一宽度比所述第二凸轨的第 一宽度大2mm至10mm,并且,所述第二狭槽的第一长度比所述第二 凸轨的第一长度大0.2mm至2mm。
在本说明书中对于“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实施例” 等的任何引用都表示: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 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本说明书的各个位置上出现的 这种短语并非必然均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当结合任一实施例来描述 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认为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 构或特性也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认知范围内。

显示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显示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显示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显示装置.pdf(3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壁上方的多个第一固定部和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壁上方的多个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是彼此相反的侧;多个光源装置;布置在所述多个光源装置上的至少一个光学片;和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上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多个电极和像素;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包括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片的第一侧上的多个第一孔和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