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浇筑ABR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4022246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3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20150698.1

申请日:

2012.04.11

公开号:

CN202596168U

公开日:

2012.12.1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G 13/00申请日:20120411授权公告日:20121212终止日期:20150411|||授权

IPC分类号:

E04G13/00

主分类号:

E04G13/00

申请人: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柴占全; 何俨

地址:

400050 重庆市九龙坡区石坪桥正街特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代理人:

钟继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浇筑ABR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包括梁体支撑模板、腋处支撑模板和由背支撑杆支撑的板体支撑模板;所述板体支撑模板位于梁体支撑模板的下方、且与梁体支撑模板成45度夹角,所述腋处支撑模板设在梁体支撑模板与板体支撑模板之间、且位于板体倾斜的一侧;所述梁体两侧的梁体支撑模板和板体两侧的板体支撑模板分别采用对拉丝杆固定,腋处支撑模板通过单头丝杆固定在腋处支撑模板内侧的钢筋和腋处支撑杆之间;板体支撑模板的底部固定支撑在脚手架的钢管上;采用本实用新型浇筑模板可将折流板上部梁体和下部板体一体浇筑,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分开施工容易产生施工冷缝的弊端。

权利要求书

1.用于浇筑ABR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梁体支撑模板、腋处支撑模板和由背支撑杆支撑的板体支撑模板;所述板体支撑模板位于梁体支撑模板的下方、且与梁体支撑模板成45度夹角,所述腋处支撑模板设在梁体支撑模板与板体支撑模板之间、且位于板体向内弯折的一侧;所述梁体两侧的梁体支撑模板和板体两侧的板体支撑模板分别采用对拉丝杆固定,腋处支撑模板通过单头丝杆固定在腋处支撑模板内侧的钢筋和腋处支撑杆之间;板体支撑模板的底部固定支撑在脚手架的钢管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浇筑ABR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头丝杆的一端伸入腋处支撑模板内并与内侧的钢筋焊接,另一端与腋处支撑杆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浇筑ABR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腋处支撑模板与梁体支撑模板之间设有木方a,木方a沿水平方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浇筑ABR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腋处支撑模板与板体支撑模板之间设有木方b,并且木方b的两端分别与腋处支撑模板和板体支撑模板固定。

说明书

用于浇筑ABR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浇筑ABR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

背景技术

ABR反应池即厌氧折流板反应池,是一种高效厌氧反应器,其不仅生物固体截留能力强,而且水力混合条件好,常用于各种工业废水处理中,在进行好氧处理工艺前将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转化成易降解的脂肪酸,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方便后续的生化处理。

折流板竖向设置在ABR反应池内,将反应池分隔成串联的几个反应室,废水通过特定的流速进入反应池后沿折流板上下折流前进,依次通过每个反应池的污泥床,由于折流板的阻挡和污泥自身的沉降性能,污泥在水平方向的流速极其缓慢,从而大量的厌氧污泥被截留在反应室中,污泥不易流失,提高了反应器内部的污泥浓度,且各反应室中的微生物种群分布不同,从而保证了废水处理效果。

折流板包括上部的梁体和下部的板体,由于梁体高达2.6米,而板体为一斜面,与梁体成45度夹角,在浇筑时,通常将上部梁体和下部的板体分开施工,从而导致在梁体和板体的结合处产生施工冷缝,流过折流板的腐蚀性废水通过施工冷缝会对钢筋产生侵蚀,影响折流板结构,从而影响废水处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浇筑ABR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利用该支撑模板可以将折流板上部梁体和下部板体一体浇筑,折流板成型质量好,梁体和板体结合处不会形成施工冷缝。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浇筑ABR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包括梁体支撑模板、腋处支撑模板和由背支撑杆支撑的板体支撑模板;所述板体支撑模板位于梁体支撑模板的下方、且与梁体支撑模板成45度夹角,所述腋处支撑模板设在梁体支撑模板与板体支撑模板之间、且位于板体向内弯折的一侧;所述梁体两侧的梁体支撑模板和板体两侧的板体支撑模板分别采用对拉丝杆固定,腋处支撑模板通过单头丝杆固定在腋处支撑模板内侧的钢筋和腋处支撑杆之间;板体支撑模板的底部固定支撑在脚手架的钢管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单头丝杆的一端伸入腋处支撑模板内并与内侧的钢筋焊接,另一端与腋处支撑杆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腋处支撑模板与梁体支撑模板之间设有木方a,木方a沿水平方向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腋处支撑模板与板体支撑模板之间设有木方b,并且木方b的两端分别与腋处支撑模板和板体支撑模板固定。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腋处支撑模板通过单头丝杆固定在腋处支撑模板内侧的钢筋和腋处支撑杆之间,防止腋处支撑模板变形,同时板体支撑模板的底部固定支撑在脚手架的钢管上,避免折流板因自重或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冲击而产生滑移,影响成型质量;采用本实用新型浇筑模板可将折流板上部梁体和下部板体一体浇筑,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分开施工容易产生施工冷缝的弊端。

2、腋处支撑模板和梁体支撑模板之间的木方a沿水平方向设置,可有效防止腋处支撑模板和梁体支撑模板的结合处因模板刚度不够而产生变形、错台。

3、腋处支撑模板与板体支撑模板之间设置木方b,并且木方b的两端分别与腋处支撑模板和板体支撑模板固定,增大与板体支撑模板的接触面积,避免腋处支撑模板和板体支撑模板的结合处因刚度不够而产生变形、错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用于浇筑ABR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包括梁体支撑模板1、腋处支撑模板3和由背支撑杆5支撑的板体支撑模板2。梁体支撑模板1、腋处支撑模板3和板体支撑模板2都采用无变形、无毛边、表面平整的模板,并涂刷脱模剂,以避免折流板产生蜂窝、麻面等缺陷。板体支撑模板2位于梁体支撑模板1的下方、且与梁体支撑模板1成45度夹角,腋处支撑模板3设在梁体支撑模板1与板体支撑模板2之间、且位于板体向内弯折的一侧。梁体两侧的梁体支撑模板1和板体两侧的板体支撑模板2分别采用对拉丝杆4固定,相邻两对拉丝杆4之间的间距为550mm。背支撑杆5从下方支撑板体支撑模板2,防止在浇筑过程中板体支撑模板产生变形,相邻背支撑杆5之间的间距为2000mm。折流板梁体与板体之间成45度夹角,梁体与板体之间的转角处为腋处。腋处支撑模板3通过单头丝杆6固定在腋处支撑模板3内侧的钢筋和腋处支撑杆7之间,腋处支撑杆7与腋处支撑模板3之间采用单头丝杆6固定,单头丝杆6的一端伸入腋处支撑模板3内并与内侧的钢筋焊接,另一端与腋处支撑杆7固定,防止腋处支撑模板3变形,相邻单头丝杆6之间的间距为400mm。板体支撑模板2的底部固定支撑在脚手架的钢管上,避免折流板因自重或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冲击产生滑移,以保证折流板成型质量。

为了进一步增强模板的刚度,防止产生错台,在腋处支撑模板3与梁体支撑模板1之间设有木方a8,木方a8沿水平方向设置;腋处支撑模板3与板体支撑模板2之间设有木方b9,木方b9的两端分别与腋处支撑模板3和板体支撑模板2固定。

使用该支撑模板进行浇筑时,周围需架设支架抵住模板的相关部位,以避免在浇筑时产生移位及变形,等折流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即可进行拆模。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用于浇筑ABR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用于浇筑ABR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用于浇筑ABR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浇筑ABR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浇筑ABR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596168 U(45)授权公告日 2012.12.12CN202596168U*CN202596168U*(21)申请号 201220150698.1(22)申请日 2012.04.11E04G 13/00(2006.01)(73)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400050 重庆市九龙坡区石坪桥正街特1号(72)发明人柴占全 何俨(74)专利代理机构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代理人钟继莲(54) 实用新型名称用于浇筑ABR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浇筑ABR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包括梁体支撑模板、腋处支撑模。

2、板和由背支撑杆支撑的板体支撑模板;所述板体支撑模板位于梁体支撑模板的下方、且与梁体支撑模板成45度夹角,所述腋处支撑模板设在梁体支撑模板与板体支撑模板之间、且位于板体倾斜的一侧;所述梁体两侧的梁体支撑模板和板体两侧的板体支撑模板分别采用对拉丝杆固定,腋处支撑模板通过单头丝杆固定在腋处支撑模板内侧的钢筋和腋处支撑杆之间;板体支撑模板的底部固定支撑在脚手架的钢管上;采用本实用新型浇筑模板可将折流板上部梁体和下部板体一体浇筑,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分开施工容易产生施工冷缝的弊端。(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3、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1/1页21.用于浇筑ABR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梁体支撑模板、腋处支撑模板和由背支撑杆支撑的板体支撑模板;所述板体支撑模板位于梁体支撑模板的下方、且与梁体支撑模板成45度夹角,所述腋处支撑模板设在梁体支撑模板与板体支撑模板之间、且位于板体向内弯折的一侧;所述梁体两侧的梁体支撑模板和板体两侧的板体支撑模板分别采用对拉丝杆固定,腋处支撑模板通过单头丝杆固定在腋处支撑模板内侧的钢筋和腋处支撑杆之间;板体支撑模板的底部固定支撑在脚手架的钢管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浇筑ABR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头丝杆的一端伸入腋处支撑模。

4、板内并与内侧的钢筋焊接,另一端与腋处支撑杆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浇筑ABR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腋处支撑模板与梁体支撑模板之间设有木方a,木方a沿水平方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浇筑ABR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腋处支撑模板与板体支撑模板之间设有木方b,并且木方b的两端分别与腋处支撑模板和板体支撑模板固定。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596168 U1/3页3用于浇筑 ABR 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浇筑ABR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背景技术0002 ABR反应池即厌氧折流。

5、板反应池,是一种高效厌氧反应器,其不仅生物固体截留能力强,而且水力混合条件好,常用于各种工业废水处理中,在进行好氧处理工艺前将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转化成易降解的脂肪酸,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方便后续的生化处理。0003 折流板竖向设置在ABR反应池内,将反应池分隔成串联的几个反应室,废水通过特定的流速进入反应池后沿折流板上下折流前进,依次通过每个反应池的污泥床,由于折流板的阻挡和污泥自身的沉降性能,污泥在水平方向的流速极其缓慢,从而大量的厌氧污泥被截留在反应室中,污泥不易流失,提高了反应器内部的污泥浓度,且各反应室中的微生物种群分布不同,从而保证了废水处理效果。0004 折流板包括上部的梁体和。

6、下部的板体,由于梁体高达2.6米,而板体为一斜面,与梁体成45度夹角,在浇筑时,通常将上部梁体和下部的板体分开施工,从而导致在梁体和板体的结合处产生施工冷缝,流过折流板的腐蚀性废水通过施工冷缝会对钢筋产生侵蚀,影响折流板结构,从而影响废水处理效果。实用新型内容0005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浇筑ABR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利用该支撑模板可以将折流板上部梁体和下部板体一体浇筑,折流板成型质量好,梁体和板体结合处不会形成施工冷缝。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0007 用于浇筑ABR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包括梁体支撑模板、腋处支撑模板。

7、和由背支撑杆支撑的板体支撑模板;所述板体支撑模板位于梁体支撑模板的下方、且与梁体支撑模板成45度夹角,所述腋处支撑模板设在梁体支撑模板与板体支撑模板之间、且位于板体向内弯折的一侧;所述梁体两侧的梁体支撑模板和板体两侧的板体支撑模板分别采用对拉丝杆固定,腋处支撑模板通过单头丝杆固定在腋处支撑模板内侧的钢筋和腋处支撑杆之间;板体支撑模板的底部固定支撑在脚手架的钢管上。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单头丝杆的一端伸入腋处支撑模板内并与内侧的钢筋焊接,另一端与腋处支撑杆固定。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腋处支撑模板与梁体支撑模板之间设有木方a,木方a沿水平方向设置。00。

8、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腋处支撑模板与板体支撑模板之间设有木方b,并且木方b的两端分别与腋处支撑模板和板体支撑模板固定。0011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说 明 书CN 202596168 U2/3页40012 1、腋处支撑模板通过单头丝杆固定在腋处支撑模板内侧的钢筋和腋处支撑杆之间,防止腋处支撑模板变形,同时板体支撑模板的底部固定支撑在脚手架的钢管上,避免折流板因自重或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冲击而产生滑移,影响成型质量;采用本实用新型浇筑模板可将折流板上部梁体和下部板体一体浇筑,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分开施工容易产生施工冷缝的弊端。0013 2、腋处支撑模板和梁体支。

9、撑模板之间的木方a沿水平方向设置,可有效防止腋处支撑模板和梁体支撑模板的结合处因模板刚度不够而产生变形、错台。0014 3、腋处支撑模板与板体支撑模板之间设置木方b,并且木方b的两端分别与腋处支撑模板和板体支撑模板固定,增大与板体支撑模板的接触面积,避免腋处支撑模板和板体支撑模板的结合处因刚度不够而产生变形、错台。附图说明0015 图1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6 图2为图1A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0017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18 参见图1图2:用于浇筑ABR反应池折流板的支撑模板,包括梁体支撑模板1、腋处支撑模板3和由背支撑杆5支撑的板体支撑模板2。梁体支。

10、撑模板1、腋处支撑模板3和板体支撑模板2都采用无变形、无毛边、表面平整的模板,并涂刷脱模剂,以避免折流板产生蜂窝、麻面等缺陷。板体支撑模板2位于梁体支撑模板1的下方、且与梁体支撑模板1成45度夹角,腋处支撑模板3设在梁体支撑模板1与板体支撑模板2之间、且位于板体向内弯折的一侧。梁体两侧的梁体支撑模板1和板体两侧的板体支撑模板2分别采用对拉丝杆4固定,相邻两对拉丝杆4之间的间距为550mm。背支撑杆5从下方支撑板体支撑模板2,防止在浇筑过程中板体支撑模板产生变形,相邻背支撑杆5之间的间距为2000mm。折流板梁体与板体之间成45度夹角,梁体与板体之间的转角处为腋处。腋处支撑模板3通过单头丝杆6固。

11、定在腋处支撑模板3内侧的钢筋和腋处支撑杆7之间,腋处支撑杆7与腋处支撑模板3之间采用单头丝杆6固定,单头丝杆6的一端伸入腋处支撑模板3内并与内侧的钢筋焊接,另一端与腋处支撑杆7固定,防止腋处支撑模板3变形,相邻单头丝杆6之间的间距为400mm。板体支撑模板2的底部固定支撑在脚手架的钢管上,避免折流板因自重或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冲击产生滑移,以保证折流板成型质量。0019 为了进一步增强模板的刚度,防止产生错台,在腋处支撑模板3与梁体支撑模板1之间设有木方a8,木方a8沿水平方向设置;腋处支撑模板3与板体支撑模板2之间设有木方b9,木方b9的两端分别与腋处支撑模板3和板体支撑模板2固定。0020 。

12、使用该支撑模板进行浇筑时,周围需架设支架抵住模板的相关部位,以避免在浇筑时产生移位及变形,等折流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即可进行拆模。0021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说 明 书CN 202596168 U3/3页5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说 明 书CN 202596168 U1/2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596168 U2/2页7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596168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