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4022129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20212280.9

申请日:

2012.05.11

公开号:

CN202595591U

公开日:

2012.12.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1C3/04; E02D5/22

主分类号:

E01C3/04

申请人: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爱云; 刘坡拉; 顾湘生; 曾强运; 徐红星; 刘洋; 何剑宏; 姚建伟

地址:

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杨园和平大道745号铁四院技术中心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代理人:

黄行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包括隧道结构下部设置有混凝土层,混凝土层下部设置有碎石垫层,该设置有碎石垫层中间还设有土工格栅;该碎石垫层下层为溶腔处理段和基岩,溶腔处理段底部与基岩结合处进行岩溶注浆,其特征在于,在岩溶注浆基础上从碎石垫层下层的溶腔处理段设置有微型钢管桩,该每根微型钢管桩内还设有钢筋并填充有混凝土。本实用新型有效满足建筑物荷载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满足桩、桩间土变形协调的要求、满足环境条件对地基处理的要求,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技术、环境与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包括隧道结构下部设置有混凝土层,混凝土层下部设置有碎石垫层,该设置有碎石垫层中间还设有土工格栅;该碎石垫层下层为溶腔处理段和基岩,溶腔处理段底部与基岩结合处进行岩溶注浆,其特征在于,在岩溶注浆基础上从碎石垫层下层的溶腔处理段设置有微型钢管桩,该每根微型钢管桩内还设有钢筋并填充有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直径为10~16mm,该钢筋伸入碎石垫层0.2~0.4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钢管桩伸入深入基岩1.0~2m,所述岩溶注浆孔深入基岩5~8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钢管桩桩径为100~12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钢管桩沿线路纵向间距1~2m,微型钢管桩沿线路横向间距1~2m,所述岩溶注浆孔沿线路纵向间距4~7m,岩溶注浆孔横向间距4~7m进行岩溶注浆。 

说明书

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设计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
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

技术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蓬勃发展,铁路客运货运需求进入快速增长
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铁路运输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
提高。我国幅员辽阔,在我国漫长的铁路线的建设的过程会遇到很多
复杂的地质结构,运用科学的手段解决铁路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是保
证铁路运行安全的重要手段。

铁路施工时,铁路隧道穿越空溶腔岩溶路基的处理方式有跨越(梁、
板、桩基承台)、回填等方式。铁路隧道遭遇的空溶腔一般规模较大
,桩基承台的处理方式可行,但一般造价较高,梁、板结构通过溶腔
,技术难以实现。大的空腔上部开挖一般会对底部溶腔采用弃碴(块
石、碎块石)进行回填处理,往往加大了处理难度。尤其是当铁路隧
道≥3km时,需采用无砟轨道,沉降需控制在2cm以下,对基底溶腔处
理技术要求相当之高,常规的钢管桩的地基处理方法,桩和桩间土变
形协调性差,无法满足无砟轨道的沉降控制要求,更难以保证基床在
长期运行作用下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
桩桩网结构,解决了常规的地基处理方法难以满足桩、桩间土变形协
调的和沉降控制要求,保证路基的稳定和行车安全、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
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包括隧道结构下部设置有混凝土层,混凝土
层下部设置有碎石垫层,该设置有碎石垫层中间还设有土工格栅。该
碎石垫层下层为溶腔处理段和基岩,溶腔处理段底部与基岩结合处进
行岩溶注浆,
其特征在于,在岩溶注浆基础上从碎石垫层下层的溶腔基底设置有微
型钢管桩,该每根微型钢管桩内还设有钢筋并填充有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钢筋直径为10~16mm,该钢筋伸入碎石垫层0.2~0.4m。

优选地,所述微型钢管桩伸入深入基岩1.0~2m,所述岩溶注浆孔深入
基岩5~8m。

优选地,所述微型钢管桩桩径为100~120mm。

优选地,所述微型钢管桩沿线路纵向间距1~2m,微型钢管桩沿线路横
向间距1~2m,所述岩溶注浆孔沿线路纵向间距4~7m,岩溶注浆孔横向
间距4~7m进行岩溶注浆。

本实用新型有益之处:本实用新型提出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
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利用岩溶注浆和钢管桩共同深入基岩中,并在
钢管桩内安装钢筋并填充混凝土,该钢筋伸入碎石垫层中。可以提高
桩和桩间土变形协调性,并且工后沉降≤2cm,满足溶岩中无砟轨道的
要求,可有效满足建筑物荷载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变形满足规
范对建筑物地基变形的要求或满足设计对建筑物变形的特殊要求、满
足环境条件对地基处理的要求。可在岩溶隧道溶腔岩溶路基中广泛应
用,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技术、环境与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溶腔处理段微型钢管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溶腔处理段注浆加固的平面示意图示意图;

图中,隧道结构1、混凝土层2、碎石垫层3、土工格栅4、

岩溶注浆孔5、微型钢管桩6、钢筋7、溶腔处理段8、基岩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封闭岩溶洼地铁路路基排水
系统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
型钢管桩桩网结构,包括隧道结构1,隧道结构1下方的地质结构为溶
腔处理段8,溶腔处理段8下方为基岩9。

本实施例为了解决隧道结构1在该地质条件下的沉降,采用如下方案:
设置于隧道结构1下部的混凝土层2,设置于混凝土层2下部的碎石垫层
3,所述碎石垫层3位于溶腔处理段8上面,所述碎石垫层3中间还设有
两层土工格栅4。向溶腔处理段8底部与基岩9结合处进行岩溶注浆,在
岩溶注浆时,岩溶注浆孔5沿路基纵向间距4~7m和横向间距4~7m进行布
设,并且岩溶注浆孔5深入基岩9 5~8m,岩溶注浆5可以隔断地表水渗
入,保持基床的长期稳定性。在岩溶注浆5基础上从碎石垫层3下层的
溶腔处理段8设置有微型钢管桩6,该每根微型钢管桩6内还设有钢筋7
并填充有混凝土,该钢筋7伸入碎石垫层0.2~0.4m。所述钢筋7直径为
10~16mm,微型钢管桩6内设有钢筋7和混凝土可以更有效保证基床稳定
,有效防止工后的沉降。所述微型钢管桩6伸入深入基岩9 1.0~2m。
所述微型钢管桩6桩径为100~120mm,该桩径保证微型钢管桩的承载能
力。所述微型钢管桩6沿线路纵向间距1~2.0m,微型钢管桩6沿线路横
向间距1~2.0m,该间距保证了基床在列车动荷载长期作用下的动力响
应能够满足要求。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时,路基上部采用明洞通过,路基填筑部分考虑
与整个隧道一致采用无碴轨道。为满足规范要求,溶腔下部路基填筑
材料为隧道开挖的硬质岩碴,填筑时应分层碾压密实,依据《铁路路
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采用与基床底层一致的压实系数。岩溶
注浆间距、微型钢管桩桩6网桩径、桩长、桩间距和钢筋直径根据承载
力和沉降计算确定。 

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595591 U(45)授权公告日 2012.12.12CN202595591U*CN202595591U*(21)申请号 201220212280.9(22)申请日 2012.05.11E01C 3/04(2006.01)E02D 5/22(2006.01)(73)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杨园和平大道745号铁四院技术中心(72)发明人陈爱云 刘坡拉 顾湘生 曾强运徐红星 刘洋 何剑宏 姚建伟(74)专利代理机构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代理人黄行军(54) 实用新型名称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

2、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包括隧道结构下部设置有混凝土层,混凝土层下部设置有碎石垫层,该设置有碎石垫层中间还设有土工格栅;该碎石垫层下层为溶腔处理段和基岩,溶腔处理段底部与基岩结合处进行岩溶注浆,其特征在于,在岩溶注浆基础上从碎石垫层下层的溶腔处理段设置有微型钢管桩,该每根微型钢管桩内还设有钢筋并填充有混凝土。本实用新型有效满足建筑物荷载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满足桩、桩间土变形协调的要求、满足环境条件对地基处理的要求,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技术、环境与社会效益。(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1/1页21.一种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包括隧道结构下部设置有混凝土层,混凝土层下部设置有碎石垫层,该设置有碎石垫层中间还设有土工格栅;该碎石垫层下层为溶腔处理段和基岩,溶腔处理段底部与基岩结合处进行岩溶注浆,其特征在于,在岩溶注浆基础上从碎石垫层下层的溶腔处理段设置有微型钢管桩,该每根微型钢管桩内还设有钢筋并填充有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直径为1016mm,该钢筋伸入碎石垫层0.20.4m。3.根。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钢管桩伸入深入基岩1.02m,所述岩溶注浆孔深入基岩58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钢管桩桩径为10012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钢管桩沿线路纵向间距12m,微型钢管桩沿线路横向间距12m,所述岩溶注浆孔沿线路纵向间距47m,岩溶注浆孔横向间距47m进行岩溶注浆。 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595591 U1/2页3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技术领域0。

5、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设计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技术背景0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蓬勃发展,铁路客运货运需求进入快速增长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铁路运输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幅员辽阔,在我国漫长的铁路线的建设的过程会遇到很多复杂的地质结构,运用科学的手段解决铁路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是保证铁路运行安全的重要手段。0003 铁路施工时,铁路隧道穿越空溶腔岩溶路基的处理方式有跨越(梁、板、桩基承台)、回填等方式。铁路隧道遭遇的空溶腔一般规模较大,桩基承台的处理方式可行,但一般造价较高,梁、板结构通过溶腔,技术难以实。

6、现。大的空腔上部开挖一般会对底部溶腔采用弃碴(块石、碎块石)进行回填处理,往往加大了处理难度。尤其是当铁路隧道3km时,需采用无砟轨道,沉降需控制在2cm以下,对基底溶腔处理技术要求相当之高,常规的钢管桩的地基处理方法,桩和桩间土变形协调性差,无法满足无砟轨道的沉降控制要求,更难以保证基床在长期运行作用下的稳定性。发明内容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解决了常规的地基处理方法难以满足桩、桩间土变形协调的和沉降控制要求,保证路基的稳定和行车安全、舒适性。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

7、包括隧道结构下部设置有混凝土层,混凝土层下部设置有碎石垫层,该设置有碎石垫层中间还设有土工格栅。该碎石垫层下层为溶腔处理段和基岩,溶腔处理段底部与基岩结合处进行岩溶注浆,其特征在于,在岩溶注浆基础上从碎石垫层下层的溶腔基底设置有微型钢管桩,该每根微型钢管桩内还设有钢筋并填充有混凝土。0006 优选地,所述钢筋直径为1016mm,该钢筋伸入碎石垫层0.20.4m。0007 优选地,所述微型钢管桩伸入深入基岩1.02m,所述岩溶注浆孔深入基岩58m。0008 优选地,所述微型钢管桩桩径为100120mm。0009 优选地,所述微型钢管桩沿线路纵向间距12m,微型钢管桩沿线路横向间距12m,所述岩溶。

8、注浆孔沿线路纵向间距47m,岩溶注浆孔横向间距47m进行岩溶注浆。0010 本实用新型有益之处:本实用新型提出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利用岩溶注浆和钢管桩共同深入基岩中,并在钢管桩内安装钢筋并填充混凝土,该钢筋伸入碎石垫层中。可以提高桩和桩间土变形协调性,并且工后沉降2cm,满足溶岩中无砟轨道的要求,可有效满足建筑物荷载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变形满足规范对建筑物地基变形的要求或满足设计对建筑物变形的特殊要求、满足环境条件对地基处理的要说 明 书CN 202595591 U2/2页4求。可在岩溶隧道溶腔岩溶路基中广泛应用,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技术、环境与社会效益。附图说明0。

9、011 图1为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示意图;0012 图2为溶腔处理段微型钢管桩的结构示意图;0013 图3为溶腔处理段注浆加固的平面示意图示意图;0014 图中,隧道结构1、混凝土层2、碎石垫层3、土工格栅4、0015 岩溶注浆孔5、微型钢管桩6、钢筋7、溶腔处理段8、基岩9。具体实施方式0016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封闭岩溶洼地铁路路基排水系统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0017 实施例10018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溶腔路基的微型钢管桩桩网结构,包括隧道结构1,隧道结构1下方的地质结构为溶腔处理段8,溶腔处理段8下方为基岩9。0019。

10、 本实施例为了解决隧道结构1在该地质条件下的沉降,采用如下方案:设置于隧道结构1下部的混凝土层2,设置于混凝土层2下部的碎石垫层3,所述碎石垫层3位于溶腔处理段8上面,所述碎石垫层3中间还设有两层土工格栅4。向溶腔处理段8底部与基岩9结合处进行岩溶注浆,在岩溶注浆时,岩溶注浆孔5沿路基纵向间距47m和横向间距47m进行布设,并且岩溶注浆孔5深入基岩9 58m,岩溶注浆5可以隔断地表水渗入,保持基床的长期稳定性。在岩溶注浆5基础上从碎石垫层3下层的溶腔处理段8设置有微型钢管桩6,该每根微型钢管桩6内还设有钢筋7并填充有混凝土,该钢筋7伸入碎石垫层0.20.4m。所述钢筋7直径为1016mm,微型。

11、钢管桩6内设有钢筋7和混凝土可以更有效保证基床稳定,有效防止工后的沉降。所述微型钢管桩6伸入深入基岩9 1.02m。所述微型钢管桩6桩径为100120mm,该桩径保证微型钢管桩的承载能力。所述微型钢管桩6沿线路纵向间距12.0m,微型钢管桩6沿线路横向间距12.0m,该间距保证了基床在列车动荷载长期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能够满足要求。0020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时,路基上部采用明洞通过,路基填筑部分考虑与整个隧道一致采用无碴轨道。为满足规范要求,溶腔下部路基填筑材料为隧道开挖的硬质岩碴,填筑时应分层碾压密实,依据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采用与基床底层一致的压实系数。岩溶注浆间距、微型钢管桩桩6网桩径、桩长、桩间距和钢筋直径根据承载力和沉降计算确定。 说 明 书CN 202595591 U1/2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595591 U2/2页6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595591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