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4022121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86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20473382.1

申请日:

2011.11.24

公开号:

CN202391181U

公开日:

2012.08.2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H 5/10申请日:20111124授权公告日:20120822终止日期:20161124|||授权

IPC分类号:

E04H5/10; F25B41/00

主分类号:

E04H5/10

申请人: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平村泰章; 田中启一郎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10.11.29 JP 2010-26447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代理人:

高培培;车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物具有:划分房间的壁;与所述壁一体配置且具备第一管状结构物和第二管状结构物的内壁;及配置在所述房间中的空调装置。所述第一管状结构物在配置于所述房间中的预定的第一收纳用具的配置预定位置上具备第一通气孔,使从所述空调装置吹入所述第一管状结构物的气体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从所述第一通气孔吹出。所述第二管状结构物在配置于所述房间中的预定的第二收纳用具的配置预定位置上具备第二通气孔,使从所述空调装置吹入所述第二管状结构物的气体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从所述第二通气孔吹出。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建筑物,具有:
划分房间的壁;
与所述壁一体配置且具备第一管状结构物和第二管状结构物的内
壁;及
配置在所述房间中的空调装置,
所述第一管状结构物在配置于所述房间中的预定的第一收纳用具
的配置预定位置上具备第一通气孔,使从所述空调装置吹入所述第一
管状结构物的气体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从所述第一通气孔吹出,
所述第二管状结构物在配置于所述房间中的预定的第二收纳用具
的配置预定位置上具备第二通气孔,使从所述空调装置吹入所述第二
管状结构物的气体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从所述第二通气孔吹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其中,
所述内壁还具备第三管状结构物和第四管状结构物,
所述第三管状结构物在所述第一收纳用具的配置预定位置上具备
第三通气孔,
所述第四管状结构物配置在所述第一收纳用具的配置预定位置的
外部,
使从所述空调装置吹入所述第四管状结构物的气体实质上中途不
泄漏地从所述第三通气孔吹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其中,
所述第一管状结构物与所述第二管状结构物层叠配置,
所述第一管状结构物还具备:在所述第二收纳用具的配置预定位
置上形成的第四通气孔;及将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第四通气孔之间
闭塞的封口材料,
使从所述空调装置吹入所述第二管状结构物的气体实质上中途不
泄漏地经由所述第二通气孔而从所述第四通气孔吹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物,其中,
所述空调装置进行制冷或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物,其中,
所述内壁配置于所述壁中的地板部分的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其中,
所述第一管状结构物和所述第二管状结构物利用多个地板轨道而
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物,其中,
所述建筑物是船舶、航空器、火车、仓库、集装箱、汽车的车箱
中的任一种。

说明书

建筑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进行内部的温度管理的建筑物。

背景技术

因使用而发热的电子设备等、在常温下劣化的食品等的内容物通
常收纳于收纳用具(例如,橱柜、架子)而配置在具有制冷的建筑物
(例如,仓库、集装箱等)中(有时降低制冷的设定温度而进行冷冻)。
并且,为了有效地进行冷却/冷冻等的温度调节,到目前为止一直致力
于该建筑物的内壁的结构。

例如,开发有如下的一种结构,在配置内容物的建筑物的全部的
壁面(包括地板、顶棚)上铺满隔热材料,并且利用T字轨道使该内
容物从该建筑物的底面浮起而配置,由此极力减少该建筑物的来自外
界的热传导,进而通过该轨道,使来自在该建筑物的内部配置的制冷
装置的冷气的流动良好(参照专利文献1及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906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53492号公报

专利文献1及2所公开的结构虽然也能够将冷气送入到上述内容
物的下部,但由于上述制冷装置朝向建筑物的底面整体或建筑物这一
广阔空间的整体送入冷气,因此冷气分散,在集中冷却该内容物的方
面不充分。

因此,考虑有在该制冷装置的吹出口连接例如橡胶管而直接向上
述内容物送入冷气的情况。然而,特意配置与该建筑物分体的橡胶管
的情况不仅操作烦杂,而且可能会成为向该建筑物搬入/搬出内容物等
的使用者等的活动线的障碍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内壁
结构的建筑物,该内壁结构是与建筑物一体的壁面,且能够对上述内
容物集中地进行温度管理。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物具有:划分房间的壁;与所述壁一体配置且
具备第一管状结构物和第二管状结构物的内壁;及配置在所述房间中
的空调装置。所述第一管状结构物在配置于所述房间中的预定的第一
收纳用具的配置预定位置上具备第一通气孔,使从所述空调装置吹入
所述第一管状结构物的气体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从所述第一通气孔吹
出。所述第二管状结构物在配置于所述房间中的预定的第二收纳用具
的配置预定位置上具备第二通气孔,使从所述空调装置吹入所述第二
管状结构物的气体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从所述第二通气孔吹出。

由此,能够使空调装置的吹出气体通过与壁成为一体的多个管状
结构物,而适当地将空调装置的吹出气体集中地向该多个管状结构物
分别对应的收纳用具的配置预定位置引导。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具备内壁结构的建筑物,其中该
内壁结构是与建筑物为一体的壁面,且能够集中地对所收纳的内容物
进行温度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示意图(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建筑物的内壁结构的示意图。即,图2的(a)
是沿-Z方向观察地板的XY平面而得到的俯视图,图2的(b)是A
-A′线的建筑物的XZ剖视图,图2的(c)是B-B′线的建筑物的
YZ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建筑物的变形例的内壁结构的示意图。即,图
3的(a)是沿-Z方向观察该变形例的地板的XY平面而得到的俯视
图,图3的(b)是该变形例的C-C′线的建筑物的XZ剖视图,图3
的(c)是该变形例的D-D′线的建筑物的YZ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内壁结构的示意图。即,图
4的(a)是沿-Z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地板的XY平面而
得到的俯视图,图4的(b)是本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E-E′线的建筑
物的XZ剖视图,图4的(c)是本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F-F′线的建
筑物的YZ剖视图。

标号说明:

1…建筑物、2…壁、3…内壁、4…空调装置、5…内容物、6
(6a~6f)…收纳用具、7(7a~7o)…管状结构物、8(8a、8b、8c、
8d、8i、8j、8k、8l、8m、8n、8o)…收纳用具用通气孔、9(9a~9o)
…空调装置用通气孔、10(10a~10o)…封口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物中,在将该建筑物密闭的壁的至少一面设
置内壁,该内壁配置有多个后述的管状结构物,多个管状结构物分别
将配置在建筑物的房间中的空调装置的吹出气体集中且选择性地向预
定的位置引导吹出,该预定的位置为配置在建筑物内的多个收纳用具
中的对应的收纳用具所配置的位置。

以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建筑物1的结构的示意图。另外,图
2是表示图1的建筑物的内壁结构的示意图(使用图1所示的正交坐标
系时,图2(a)是沿-Z方向观察地板的XY平面而得到的俯视图,
图2(b)是A-A′线的建筑物的XZ剖视图,图2(c)是B-B′线的
建筑物的YZ剖视图)。以下,在图中记载有坐标系时,均为相同的正
交坐标系。

本实施方式的建筑物1具备:形成建筑物且对建筑物的内部(以
下,称为房间)进行划分并且与门(未图示)一起将该房间密闭的壁2
(在此,作为一例而示出大致长方体的建筑物,因此在形成该长方体
的全部六个面上形成壁2。即,形成具有XY平面的两个面、具有XZ
平面的两个面及具有YZ平面的两个面这总计六个面的壁2。但是,配
置该门的部分除外);以及在壁2的至少一面上与壁2一体地配置的
内壁3。内壁3设置在壁2的房间侧。在此,在六个面的壁2中的将内
容物配置在房间中时该内容物的重力所作用的壁2(以下,将该壁称为
地板部分的壁)上配置内壁3。因此,使用者进入房间时,对于使用者
而言,内壁3事实上为地板。壁2的材质可以是金属制、木制、树脂
制等任一种材质,但为了容易进行房间的温度管理,优选使用了隔热
材料等的隔热壁。

为了将房间的温度保持为规定温度,在房间中设置制冷装置或加
热装置等(也包括除湿装置、干燥装置)空调装置4。空调装置4具备
吸入口和吹出口,构成为吸入口将充满在房间中的气体(例如空气)
吸入,在调节成适当温度的基础上,从吹出口将该进行了温度调节后
的气体向房间吹出。若为该结构,则不局限于放置在房间中的情况,
也可以埋入到房间的壁2中、配置在房间的外部。

在图1及图2中,空调装置4以如下的方式放置,即,与具有上
述YZ平面的两个壁2中的-X侧的壁2从房间中相接,且与具有XY
平面的两个壁2中的-Z侧的壁2上所配置的内壁3相接。在此,说明
空调装置4的吹出口配置在空调装置4的配置位置的下方整个面上且
从该处吹出的气体沿着-Y方向吹出的结构。当然,若是上述气体在
后述的管状结构物中流动的结构,则空调装置4的配置、吹出口的方
向等可以适当变更。进而,可以对配置在上述整个面上的吹出口的朝
向进行适当调节等,以使从吹出口吹出的气体的全部向形成在作为内
壁3的管状结构物(后述)上的通风孔9集中而高效地吹入。

另外,在房间配置有多段的收纳用具6,该收纳用具6收纳多个
保管在房间内或在房间内动作的内容物5。

在图1及图2中,将与具有上述XZ平面的两个壁2中的+Y侧
的壁2从房间中相接且与内壁3相接而放置的三个收纳用具6(6a、6b、
6c)、与具有上述XZ平面的两个壁2中的-Y侧的壁2从房间中相接
且与内壁3相接而放置的三个收纳用具6(6d、6e、6f)总计六个收纳
用具6配置在房间内。

多段的收纳用具6只要在其最下段附近形成有能够使从收纳用具
6的外部进入的空气等气体流动到其最上段且从该最上段附近向收纳
用具6的外部流出的流路或其逆流路即可,怎么样的形状或结构都可
以。通过该结构,容易将在收纳用具6的内部收纳的多个内容物5的
全部实质上调整成均一的温度。

在内容物5中可能有发热的电子设备等、在常温下劣化的食品等
那样希望配置在制冷环境(或冷冻环境)中的内容物、或者需要维持
高温或干燥状态的木工制品、干燥食品等那样希望配置在加热环境中
的内容物。因此,在内容物5为希望制冷环境(或冷冻环境)的内容
物时,配置制冷装置(或冷冻装置)作为空调装置4,在内容物5为希
望加热环境(或干燥环境)的内容物时,配置加热装置(或干燥装置)
作为空调装置4。这些制冷环境、加热环境下的温度希望保持成适于内
容物5的一定的温度即恒温的状态。

在频繁地将内容物5从希望制冷环境向希望加热环境或从希望加
热环境向希望制冷环境更换的建筑物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既能够进
行制冷也能够进行加热的制冷加热装置作为空调装置4。

以下,作为一例,以因动作而发热的电子设备例如由电池组构成
的电池模块作为内容物5进行说明,因此也以制冷装置作为空调装置4
进行说明。

使用图2,详细地说明建筑物1的内壁3的结构。图2(a)是沿
-Z方向观察形成有内壁3的地板的XY平面而得到的俯视图,图2(b)
是A-A′线的建筑物的XZ剖视图,图2(c)是B-B′线的建筑物的
YZ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的任一个图中,为了容易说明内壁
3,而未图示空调装置4和收纳用具6,但利用点划线来表示配置该空
调装置4和收纳用具6的预定的位置(配置预定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图中的箭头表示从空调装置4吹出的气体
的流动。

内壁3将多个管状结构物(后述)配置于壁2而构成。管状结构
物是无间隙地描绘大致矩形的四周且在其内侧具备空间的YZ平面的
截面形状,并将该截面形状沿着长度方向(X方向)拉伸那样的管状
的形状的结构物。在此,如图2(a)及图2(c)所示,实质上为相同
形状的12根管状结构物7(7a~7l)铺满地板部分的壁2。如上所述,
该管状结构物7对于使用者而言事实上成为地板。

在一个管状结构物7上配置的收纳用具6的数量为N(N为1以
上的整数)时,若在收纳用具6的宽度(Y方向的尺寸)上收纳的管
状结构物7的数量(换言之,横切收纳用具6的宽度而支承收纳用具6
的管状结构物7的数量)为n(n为1以上的整数),则N≤n。因此,
此处作为一例,以收纳用具6的宽度为管状结构物7的宽度(Y方向
的尺寸)的四倍(N=3,n=4)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将与具有上述XZ平面的两个壁2中的+Y侧的壁2
从房间中相接且与内壁3相接而放置的作为第一组的三个收纳用具6
(6a、6b、6c)、与具有上述XZ平面的两个壁2中的-Y侧的壁2从
房间中相接且与内壁3相接而放置的作为第二组的三个收纳用具6(6d、
6e、6f)配置在房间中。

作为第一组的三个收纳用具6a、6b、6c放置在作为内壁3的四个
管状结构物7a、7b、7c、7d上。在其中的三个即管状结构物7a、7b、
7c分别形成有从空调装置4吹入气体的通气孔9(9a、9b、9c)。另外,
在与第一组的收纳用具6分别对应的管状结构物7a、7b、7c上分别形
成有通气孔8(8a、8b、8c),该通气孔8(8a、8b、8c)用于将从通
气孔9吹入且通过了管状结构物7a、7b、7c的内部之后的气体向作为
第一组的三个收纳用具6a、6b、6c吹出。在此,在哪一个管状结构物
7中都构成为从通气孔9到通气孔8的内部实质上不会泄漏上述气体。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第一组的收纳用具6的冷却的效果,而在各
个通气孔8a、8b、8c的端部中的距通气孔9更远的端部的附近配置有
由粘土、树脂等构成的封口材料10(10a、10b、10c),并对管状结构
物7a、7b、7c的各自的内部即管状结构进行闭塞。封口材料10也可以
是板状的形状。

换言之,在管状结构物7a形成有:用于从空调装置4的吹出口吹
入气体的通气孔9a;用于使该吹入的气体实质上不泄漏地通过了管状
结构物7a的内部之后从收纳用具6a的紧下方吹出的通气孔8a。需要
说明的是,由于向比通气孔8a更靠前方(+X方向)引导该气体的情
况对于收纳用具6a的冷却不是有效的,因此利用封口材料10a将通气
孔8a的+X方向侧的端部附近的管状结构物7a的内部闭塞。由此,通
过了管状结构物7a后的来自空调装置4的气体全部集中地吹入到收纳
用具6a。同样地,在管状结构物7b形成有通气孔9b、通气孔8b及封
口材料10b,另外,在管状结构物7c形成有通气孔9c、通气孔8c及封
口材料10c。

另外,作为第二组的三个收纳用具6d、6e、6f放置在作为内壁3
的管状结构物7i、7j、7k、7l这四个上。并且,这四个管状结构物7
中的三个与在第一组中叙述的情况同样地构成内壁3。即,在管状结构
物7j形成有通气孔9j、通气孔8j及封口材料10j而能够集中地对收纳
用具6f进行冷却,另外,在管状结构物7k形成有通气孔9k、通气孔
8k及封口材料10k而能够集中地对收纳用具6e进行冷却,进而,在管
状结构物7l形成有通气孔9l、通气孔8l及封口材料10l而能够集中地
对收纳用具6d进行冷却。

通过构成具有由以上那样的管状结构物7形成的内壁3的建筑物,
从使用者来观察,是与建筑物一体的壁面,且能够集中地对配置的收
纳用具6进行冷却,因此结果是能够集中地对收纳于收纳用具6的内
容物进行冷却。管状结构物7在其内部具有管状的空间且能够支承收
纳用具6等,因此能够极力抑制来自壁2的热传导,能够使其冷却效
果更有效。

如上所述,在支承收纳用具6等时,管状结构物7需要为对于该
支承具有充分的强度的材质。然而,只要能确保充分的强度即可,可
以是金属、树脂等中的任一种。根据用途,在需要进一步减少来自壁2
的热传导时,与金属相比,希望利用强化塑料等树脂来构成管状结构
物7。

管状结构物7也可以是其自身成为1根管的形状。另外,也可以
设置与多个管状结构物7相当的根数的管而利用模具进行树脂形成,
将多个管状结构物7形成作为一体的形状。进而,还可以将其自身成
为1根管的结构和将多个管状结构物7一体形成的结构混杂来形成内
壁3。另外,各管状结构物7的宽度的尺寸在上述说明中实质上均相同,
但也可以适当使用宽度尺寸不同的管状结构物7。

此外,只要在形成内壁3时形成管状结构物7即可,因此也可以
像专利文献1及2记载那样的在以规定宽度排列且配置于壁2的多个
地板轨道(T字形轨道,帽形轨道等)上载置金属板、树脂制板或木制
板等,由此来构成管状结构物7。

需要说明的是,由管状结构物7构成的内壁3在上述的说明中配
置在地板部分的壁2上,但并未限定于此,也可以根据空调装置4、收
纳用具6的形状、配置,而适当地配置在其他的壁2上。另外,为了
容易变更规格,也可以在多面的壁2上预先形成由管状结构物7构成
的内壁3。进而,配置预定位置只不过是预定的位置,也能有在某配置
预定位置上实际未配置收纳用具6的情况。

另外,作为形成有由管状结构物7构成的内壁3的建筑物,可以
适用于需要房间的温度管理(例如空调装置4以成为规定的温度的方
式进行温度管理)的仓库、船舶、航空器、火车、集装箱、汽车的车
箱等建筑物的任一者。

在以上的建筑物的结构中,仅从横切一个收纳用具6的配置位置
的多个管状结构物7中的一个管状结构物7导入对一个收纳用具6进
行冷却的气体,但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也考虑有不是仅从该多
个管状结构物7中的一个而是从两个以上的管状结构物7导入冷气等
气体的情况。因此,第一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变形例如图3所示。

在图3中,相对于一个收纳用具6而从多个管状结构物7导入气
体。此外,构成为分别向多个收纳用具6导入气体的管状结构物7的
数量相同,各收纳用具6的冷却实质上相互均等。但是,在一个管状
结构物7形成朝向多个收纳用具6的多个通气孔的情况会导致冷却效
率下降,因此仍然构成为从一个管状结构物7的一个通气孔9吹入的
气体在中途实质上不会泄漏地仅从一个通气孔8吹出。

需要说明的是,不仅第一实施方式,而且在本变形例中,在空调
装置4的吹出能力或冷却能力高时,也可以构成为在一个管状结构物7
形成朝向两个左右的收纳用具6的多个通气孔,将从空调装置4向该
管状结构物7吹入的气体分别向该多个通气孔分配而从该多个通气孔
吹出。但是,该通气孔的数量越增加,从一个管状结构物7的该多个
通气孔分别吹出的气体的流量及吹出速度越会变化,而难以实质均等
地对各收纳用具6进行冷却,因此不能形成将吹入的该气体分散排出
的多个该通气孔。

以下,使用图3详细地叙述该变形例。使用图1所示的正交坐标
系时,图3(a)是沿-Z方向观察地板的XY平面而得到的俯视图,
图3(b)是C-C′线的建筑物的XZ剖视图,图3(c)是D-D′线的
建筑物的YZ剖视图。在图3中,对与图1及图2相同的结构,标注相
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另外,在图3(a)中,为了促进理解,而未记
载图2(a)的收纳用具6a、6b、6e的点划线,但仍然作为适当配置有
这些收纳用具6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图3中,在一个管状结构物7配置的收纳用具6的数量为N(N
为1以上的整数)时,若设处于收纳用具6的宽度内的管状结构物7
的数量(换言之,横切收纳用具6的宽度而支承收纳用具6的管状结
构物7的数量)为n(n为1以上的整数),则N≤n,且需要比支承
该收纳用具6的管状结构物7的数量追加(2×N-n)的数量的管状结
构物7。

因此,为了对第一组的三个收纳用具6a、6b、6c进行冷却,而使
用六个管状结构物7a~7f。关于管状结构物7a~7c,与图2为同样的
结构。

与第一组中较大不同的一点在于与管状结构物7a~7c同样地支承
收纳用具6a、6b、6c的管状结构物7d也是为了向这些收纳用具6吹入
气体而使用的点,此外,还有在该管状结构物7d设有用于向三个收纳
用具6a、6b、6c分别吹入气体的通气孔8d-1、8d-2、8d-3的点。

首先,与管状结构物7c同样地,在管状结构物7d形成有通气孔
9d、通气孔8d-1及封口材料10d-1。由此,在收纳用具6c中,通过
从管状结构物7c的通气孔9c吹入而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流动且从通气
孔8c吹出的气体、从管状结构物7d的通气孔9d吹入而实质上中途不
泄漏地流动且从通气孔8d-1吹出的气体来进行冷却。

另外,在管状结构物7d的配置收纳用具6b的位置上还形成有与
管状结构物7b的通气孔8b及封口材料10b同样的配置及结构的通气
孔8d-2及封口材料10d-3。并且,为了从配置在管状结构物7d的附
近的管状结构物7e向通气孔8d-2引导空调装置4的吹出气体,因而
在管状结构物7e形成与管状结构物7d的通气孔9d及封口材料10d-3
同样的配置及结构的通气孔9e及封口材料10e-1,进而在通气孔8d
-2的附近,形成管状结构物7d与管状结构物7e的边界的管壁沿着Y
方向相互贯通。由此,在收纳用具6b中,通过从管状结构物7b的通
气孔9b吹入而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流动且从通气孔8b吹出的气体、
从管状结构物7e的通气孔9e吹入而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流动且从管状
结构物7d的通气孔8d-2吹出的气体来进行冷却。需要说明的是,此
时,在管状结构物7d中,从通气孔8d-2到封口材料10d-1的距离
较大时,为了提高冷却效果可以配置封口材料10d-2,将管状结构物
7d的内部堵塞,所述封口材料10d-2配置在与封口材料10d-3一起
将通气孔8d-2夹入的接近通气孔8d-2的位置。

此外,在管状结构物7d的配置有收纳用具6a的位置还形成有与
管状结构物7a的通气孔8a及封口材料10a同样的配置及结构的通气孔
8d-3及封口材料10d-5。并且,为了从管状结构物7d的两个相邻配
置的管状结构物7f向通气孔8d-3引导空调装置4的吹出气体,而在
管状结构物7f形成与管状结构物7d的通气孔9d同样的配置及结构的
通气孔9f,还在通气孔8d-3的附近,形成管状结构物7d与管状结构
物7f及夹设在它们之间的管状结构物7e的边界的管壁沿着Y方向相
互贯通。在该贯通的部分的端部中的最靠+X侧的端部的附近,在管
状结构物7e的内部配置有与目前为止的封口材料同样的结构的封口材
料10e-3,另外,在管状结构物7f的内部配置有与封口材料10e-3
同样的配置及结构的封口材料10f,并将它们的内部闭塞。由此,在收
纳用具6a中,通过从管状结构物7a的通气孔9a吹入而实质上中途不
泄漏地流动且从通气孔8a吹出的气体、从管状结构物7f的通气孔9f
吹入而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流动且从管状结构物7d的通气孔8d-3吹
出的气体来进行冷却。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在管状结构物7d中,从
通气孔8d-3到封口材料10d-3的距离较大时,为了提高冷却效果,
可以配置封口材料10d-4,将管状结构物7d的内部堵塞,封口材料
10d-4配置在与封口材料10d-5一起将通气孔8d-3夹入的接近通气
孔8d-3的位置,且在管状结构物7e的内部配置与封口材料10d-4
同样的配置及结构的封口材料10e-2而将管状结构物7e的内部堵塞。

另外,作为第二组的三个收纳用具6d、6e、6f放置在作为内壁3
的管状结构物7i、7j、7k、7l这四个上。并且,这四个管状结构物7
中的三个与在第一组中叙述的情况同样地构成内壁3。即,在图3(a)
中,图3所示的各部分(也包括贯通管壁的部分)以形成管状结构物
7f与管状结构物7g的边界的管壁为中心成为线对称的结构。

因此,该各部分的配置及结构中,管状结构物7f的通气孔9f及封
口材料10f分别与管状结构物7g的通气孔9g及封口材料10g对应,管
状结构物7e的通气孔9e及封口材料10e-1~10e-3分别与管状结构
物7h的通气孔9h及封口材料10h-1~10h-3对应,管状结构物7d
的通气孔9d和通气孔8d-1~8d-3及封口材料10d-1~10d-5分别
与管状结构物7i的通气孔9i和通气孔8i-1~8i-3及封口材料10i-
1~10i-5对应。

因此,在收纳用具6f中,通过从管状结构物7j的通气孔9j吹入
而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流动且从通气孔8j吹出的气体、从管状结构物
7i的通气孔9i吹入而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流动且从通气孔8i-1吹出
的气体来进行冷却。

另外,在收纳用具6e中,通过从管状结构物7k的通气孔9k吹入
而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流动且从通气孔8k吹出的气体、从管状结构物
7h的通气孔9h吹入而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流动且从管状结构物7i的
通气孔8i-2吹出的气体来进行冷却。

此外,在收纳用具6d中,通过从管状结构物7l的通气孔9l吹入
而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流动且从通气孔8l吹出的气体、从管状结构物
7g的通气孔9g吹入而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流动且从管状结构物7i的
通气孔8i-3吹出的气体来进行冷却。

[第二实施方式]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内壁结构的示意图。图4(a)
是沿-Z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地板的XY平面而得到的俯视
图,图4(b)是本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E-E′线的建筑物的XZ剖视
图,图4(c)是本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F-F′线的建筑物的YZ剖视图。
该建筑物的示意图与图1相同,因此使用同一坐标系进行说明。另外,
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标号而省略说明。
此外,在图4的结构中使用的封口材料可以为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
用的封口材料同样的材质。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较大的不同点之一在于将构成内壁3
的管状结构物7沿着Z方向层叠的点。第一组与第二组为同样的结构,
因此此处代表性地对放置作为第二组的三个收纳用具6d、6e、6f的内
壁3的结构进行说明。

作为第二组的三个收纳用具6d、6e、6f放置在作为内壁3的三个
管状结构物7m、7n、7o上。更详细而言,在地板部分的壁2上配置管
状结构物7o,在管状结构物7o上配置管状结构物7n,在管状结构物
7n上配置管状结构物7m,在管状结构物7m上配置三个收纳用具6d、
6e、6f。

如此,虽然为层叠有三个管状结构物7m、7n、7o的层叠型,但
在将从空调装置4向一个管状结构物7吹入的气体中途不泄漏地向一
个收纳用具6引导的方面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建筑物相同。
另外,在设一个管状结构物7上配置的收纳用具6的数量为N(N为1
以上的整数)时,若设处于收纳用具6的宽度内的管状结构物7的数
量(换言之,横切收纳用具6的宽度而支承收纳用具6的管状结构物7
的数量)为n(n为1以上的整数),则N≤n,在这一点上也相同。
因此,在图4中,为了满足该不等式,作为一例,相对于三个收纳用
具6d、6e、6f配置三个管状结构物7m、7n、7o。

然后,对层叠有三个管状结构物7m、7n、7o的层叠型的内壁3
的结构进行详细叙述。首先,设置有:为了将空调装置4的吹出的气
体也向这三个中的哪一个管状结构物7吹入而形成在管状结构物7m上
的通气孔9m;与通气孔9m在XY平面上配置及形状相同且形成管状
结构物7m与管状结构物7n的边界的管壁沿着Z方向相互贯通而形成
的通气孔9n;与通气孔9n在XY平面上配置及形状相同且形成管状结
构物7n与管状结构物7o的边界的管壁沿着Z方向相互贯通而形成的
通气孔9o。

并且,在管状结构物7m还形成有通气孔8m-1,该通气孔8m-
1用于使从通气孔9m吹入的气体在管状结构物7m的内部实质上不泄
漏地通过后从收纳用具6f的紧下方吹出。需要说明的是,向比通气孔
8m-1靠前方(+X方向)引导该气体的情况对于收纳用具6f的冷却
不是有效的,因此利用封口材料10m将通气孔8m-1的+X方向侧的
端部附近的管状结构物7m的内部闭塞。由此,通过了管状结构物7m
后的来自空调装置4的气体全部集中地向收纳用具6f吹入。

另外,在管状结构物7m形成有通气孔8m-2,该通气孔8m-2
用于使从通气孔9n吹入的气体在管状结构物7n的内部实质上不泄漏
地通过后从收纳用具6e的紧下方吹出。并且,还设有与通气孔8m-2
在XY平面上配置及形状相同且形成管状结构物7m与管状结构物7n
的边界的管壁沿着Z方向相互贯通而形成的通气孔8n-1。需要说明的
是,向比通气孔8n-1靠前方(+X方向)引导该气体的情况对于收
纳用具6e的冷却不是有效的,因此利用封口材料10n将通气孔8n-1
的+X方向侧的端部附近的管状结构物7m及7n的内部闭塞。由此,
通过了管状结构物7n后的来自空调装置4的气体全部集中地向收纳用
具6e吹入。

此外,在管状结构物7m形成有通气孔8m-3,该通气孔8m-3
用于使从通气孔9o吹入的气体在管状结构物7o的内部实质上不泄漏
地通过后从收纳用具6d的紧下方吹出。并且,还设有通气孔8n-2及
通气孔8o,该通气孔8n-2与通气孔8m-3在XY平面上配置及形状
相同且形成管状结构物7m与管状结构物7n的边界的管壁沿着Z方向
相互贯通而形成,该通气孔8o与通气孔8n-2在XY平面上配置及形
状相同,且形成管状结构物7n与管状结构物7o的边界的管壁沿着Z
方向相互贯通而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向比通气孔8o靠前方(+X方
向)引导该气体的情况对于收纳用具6d的冷却不是有效的,因此利用
封口材料10o将通气孔8o的+X方向侧的端部附近的管状结构物7m~
7o的各自的内部闭塞。由此,通过了管状结构物7o的来自空调装置4
的气体全部集中地向收纳用具6d吹入。

此时,在管状结构物7m中,从通气孔8m-2到封口材料10m的
距离较大时,为了提高冷却效果,可以配置封口材料10m-1,将管状
结构物7m的内部闭塞,所述封口材料10m-1配置在与封口材料10n
一起将通气孔8m-2夹入的接近通气孔8m-2的位置。另外,同样地,
在管状结构物7m中从通气孔8m-3到封口材料10n的距离较大时,
为了提高冷却效果,可以配置封口材料10n-1,将管状结构物7m及
7n的各自的内部闭塞,所述封口材料10n-1配置在与封口材料10o一
起将通气孔8m-3夹入的接近通气孔8m-2的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建筑物,由
于建筑物的内壁结构是配置有多个管状结构物的结构,因此是与建筑
物一体的壁面,且能够将从空调装置4吹出的气体有效地向收纳于收
纳用具6中的内容物5引导而集中地进行冷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未限定为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
例,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就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说明了从空调装置4吹出的气体为冷气的情况,但根据内
容物5也可以是暖气。另外,该气体也不局限于空气,而根据内容物
也可以是惰性气体等。在空调装置4附加有未图示的灭火装置,在内
容物5着火等时从该灭火装置喷出灭火气体,从该空调装置4向管状
结构物吹出该灭火气体,若为该结构,则能够向收纳用具6集中地引
导该灭火气体,因此能够有效地灭火。

此外,内壁配置于地板部分的壁2,但根据空调装置4的配置位
置、收纳用具6的配置位置也可以在其他的壁2的面上适当配置内壁。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未限
定为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
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及其他的变更。本实用新型并未限定为上
述的说明,而仅由附加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

建筑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建筑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建筑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物.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391181 U(45)授权公告日 2012.08.22CN202391181U*CN202391181U*(21)申请号 201120473382.1(22)申请日 2011.11.242010-264477 2010.11.29 JPE04H 5/10(2006.01)F25B 41/00(2006.01)(73)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平村泰章 田中启一郎(74)专利代理机构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代理人高培培 车文(54) 实用新型名称建筑物(57) 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物具有:划分房间的壁;与所述壁一体。

2、配置且具备第一管状结构物和第二管状结构物的内壁;及配置在所述房间中的空调装置。所述第一管状结构物在配置于所述房间中的预定的第一收纳用具的配置预定位置上具备第一通气孔,使从所述空调装置吹入所述第一管状结构物的气体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从所述第一通气孔吹出。所述第二管状结构物在配置于所述房间中的预定的第二收纳用具的配置预定位置上具备第二通气孔,使从所述空调装置吹入所述第二管状结构物的气体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从所述第二通气孔吹出。(30)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 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9 页 附图 4 。

3、页1/1页21.一种建筑物,具有:划分房间的壁;与所述壁一体配置且具备第一管状结构物和第二管状结构物的内壁;及配置在所述房间中的空调装置,所述第一管状结构物在配置于所述房间中的预定的第一收纳用具的配置预定位置上具备第一通气孔,使从所述空调装置吹入所述第一管状结构物的气体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从所述第一通气孔吹出,所述第二管状结构物在配置于所述房间中的预定的第二收纳用具的配置预定位置上具备第二通气孔,使从所述空调装置吹入所述第二管状结构物的气体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从所述第二通气孔吹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其中,所述内壁还具备第三管状结构物和第四管状结构物,所述第三管状结构物在所述第一收纳用。

4、具的配置预定位置上具备第三通气孔,所述第四管状结构物配置在所述第一收纳用具的配置预定位置的外部,使从所述空调装置吹入所述第四管状结构物的气体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从所述第三通气孔吹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其中,所述第一管状结构物与所述第二管状结构物层叠配置,所述第一管状结构物还具备:在所述第二收纳用具的配置预定位置上形成的第四通气孔;及将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第四通气孔之间闭塞的封口材料,使从所述空调装置吹入所述第二管状结构物的气体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经由所述第二通气孔而从所述第四通气孔吹出。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物,其中,所述空调装置进行制冷或加热。5.根据权利要求4所。

5、述的建筑物,其中,所述内壁配置于所述壁中的地板部分的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其中,所述第一管状结构物和所述第二管状结构物利用多个地板轨道而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物,其中,所述建筑物是船舶、航空器、火车、仓库、集装箱、汽车的车箱中的任一种。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391181 U1/9页3建筑物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进行内部的温度管理的建筑物。背景技术0002 因使用而发热的电子设备等、在常温下劣化的食品等的内容物通常收纳于收纳用具(例如,橱柜、架子)而配置在具有制冷的建筑物(例如,仓库、集装箱等)中(有时降低制冷的设定温度而进行冷冻)。并且,为了有效地进。

6、行冷却/冷冻等的温度调节,到目前为止一直致力于该建筑物的内壁的结构。0003 例如,开发有如下的一种结构,在配置内容物的建筑物的全部的壁面(包括地板、顶棚)上铺满隔热材料,并且利用T字轨道使该内容物从该建筑物的底面浮起而配置,由此极力减少该建筑物的来自外界的热传导,进而通过该轨道,使来自在该建筑物的内部配置的制冷装置的冷气的流动良好(参照专利文献1及2)。000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90660号公报0005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53492号公报0006 专利文献1及2所公开的结构虽然也能够将冷气送入到上述内容物的下部,但由于上述制冷装置朝向建筑物的底面整体或建筑物这一广。

7、阔空间的整体送入冷气,因此冷气分散,在集中冷却该内容物的方面不充分。0007 因此,考虑有在该制冷装置的吹出口连接例如橡胶管而直接向上述内容物送入冷气的情况。然而,特意配置与该建筑物分体的橡胶管的情况不仅操作烦杂,而且可能会成为向该建筑物搬入/搬出内容物等的使用者等的活动线的障碍物。发明内容0008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内壁结构的建筑物,该内壁结构是与建筑物一体的壁面,且能够对上述内容物集中地进行温度管理。0009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物具有:划分房间的壁;与所述壁一体配置且具备第一管状结构物和第二管状结构物的内壁;及配置在所述房间中的空调装置。所述第一管状结构物在。

8、配置于所述房间中的预定的第一收纳用具的配置预定位置上具备第一通气孔,使从所述空调装置吹入所述第一管状结构物的气体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从所述第一通气孔吹出。所述第二管状结构物在配置于所述房间中的预定的第二收纳用具的配置预定位置上具备第二通气孔,使从所述空调装置吹入所述第二管状结构物的气体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从所述第二通气孔吹出。0010 由此,能够使空调装置的吹出气体通过与壁成为一体的多个管状结构物,而适当地将空调装置的吹出气体集中地向该多个管状结构物分别对应的收纳用具的配置预定位置引导。0011 【实用新型效果】0012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具备内壁结构的建筑物,其中该内壁结构是与建说 明。

9、 书CN 202391181 U2/9页4筑物为一体的壁面,且能够集中地对所收纳的内容物进行温度管理。附图说明0013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示意图(立体图)。0014 图2是表示图1的建筑物的内壁结构的示意图。即,图2的(a)是沿-Z方向观察地板的XY平面而得到的俯视图,图2的(b)是A-A线的建筑物的XZ剖视图,图2的(c)是B-B线的建筑物的YZ剖视图。0015 图3是表示图1的建筑物的变形例的内壁结构的示意图。即,图3的(a)是沿-Z方向观察该变形例的地板的XY平面而得到的俯视图,图3的(b)是该变形例的C-C线的建筑物的XZ剖视图,图3的(c)是该变形例的D-D线的建筑物的YZ。

10、剖视图。0016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内壁结构的示意图。即,图4的(a)是沿-Z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地板的XY平面而得到的俯视图,图4的(b)是本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E-E线的建筑物的XZ剖视图,图4的(c)是本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F-F线的建筑物的YZ剖视图。0017 标号说明:0018 1建筑物、2壁、3内壁、4空调装置、5内容物、6(6a6f)收纳用具、7(7a7o)管状结构物、8(8a、8b、8c、8d、8i、8j、8k、8l、8m、8n、8o)收纳用具用通气孔、9(9a9o)空调装置用通气孔、10(10a10o)封口材料、具体实施方式0019 在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物中,。

11、在将该建筑物密闭的壁的至少一面设置内壁,该内壁配置有多个后述的管状结构物,多个管状结构物分别将配置在建筑物的房间中的空调装置的吹出气体集中且选择性地向预定的位置引导吹出,该预定的位置为配置在建筑物内的多个收纳用具中的对应的收纳用具所配置的位置。0020 以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0021 第一实施方式0022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建筑物1的结构的示意图。另外,图2是表示图1的建筑物的内壁结构的示意图(使用图1所示的正交坐标系时,图2(a)是沿-Z方向观察地板的XY平面而得到的俯视图,图2(b)是A-A线的建筑物的XZ剖视图,图2(c)是B-B线的建筑物的YZ剖视图)。以下,在图中记载有坐。

12、标系时,均为相同的正交坐标系。0023 本实施方式的建筑物1具备:形成建筑物且对建筑物的内部(以下,称为房间)进行划分并且与门(未图示)一起将该房间密闭的壁2(在此,作为一例而示出大致长方体的建筑物,因此在形成该长方体的全部六个面上形成壁2。即,形成具有XY平面的两个面、具有XZ平面的两个面及具有YZ平面的两个面这总计六个面的壁2。但是,配置该门的部分除外);以及在壁2的至少一面上与壁2一体地配置的内壁3。内壁3设置在壁2的房间侧。在此,在六个面的壁2中的将内容物配置在房间中时该内容物的重力所作用的壁2(以下,将该壁称为地板部分的壁)上配置内壁3。因此,使用者进入房间时,对于使用者而言,内壁3。

13、事实上为地板。壁2的材质可以是金属制、木制、树脂制等任一种材质,但为了容易进行房间的温度管理,优选使用了隔热材料等的隔热壁。说 明 书CN 202391181 U3/9页50024 为了将房间的温度保持为规定温度,在房间中设置制冷装置或加热装置等(也包括除湿装置、干燥装置)空调装置4。空调装置4具备吸入口和吹出口,构成为吸入口将充满在房间中的气体(例如空气)吸入,在调节成适当温度的基础上,从吹出口将该进行了温度调节后的气体向房间吹出。若为该结构,则不局限于放置在房间中的情况,也可以埋入到房间的壁2中、配置在房间的外部。0025 在图1及图2中,空调装置4以如下的方式放置,即,与具有上述YZ平面。

14、的两个壁2中的-X侧的壁2从房间中相接,且与具有XY平面的两个壁2中的-Z侧的壁2上所配置的内壁3相接。在此,说明空调装置4的吹出口配置在空调装置4的配置位置的下方整个面上且从该处吹出的气体沿着-Y方向吹出的结构。当然,若是上述气体在后述的管状结构物中流动的结构,则空调装置4的配置、吹出口的方向等可以适当变更。进而,可以对配置在上述整个面上的吹出口的朝向进行适当调节等,以使从吹出口吹出的气体的全部向形成在作为内壁3的管状结构物(后述)上的通风孔9集中而高效地吹入。0026 另外,在房间配置有多段的收纳用具6,该收纳用具6收纳多个保管在房间内或在房间内动作的内容物5。0027 在图1及图2中,将。

15、与具有上述XZ平面的两个壁2中的+Y侧的壁2从房间中相接且与内壁3相接而放置的三个收纳用具6(6a、6b、6c)、与具有上述XZ平面的两个壁2中的-Y侧的壁2从房间中相接且与内壁3相接而放置的三个收纳用具6(6d、6e、6f)总计六个收纳用具6配置在房间内。0028 多段的收纳用具6只要在其最下段附近形成有能够使从收纳用具6的外部进入的空气等气体流动到其最上段且从该最上段附近向收纳用具6的外部流出的流路或其逆流路即可,怎么样的形状或结构都可以。通过该结构,容易将在收纳用具6的内部收纳的多个内容物5的全部实质上调整成均一的温度。0029 在内容物5中可能有发热的电子设备等、在常温下劣化的食品等那。

16、样希望配置在制冷环境(或冷冻环境)中的内容物、或者需要维持高温或干燥状态的木工制品、干燥食品等那样希望配置在加热环境中的内容物。因此,在内容物5为希望制冷环境(或冷冻环境)的内容物时,配置制冷装置(或冷冻装置)作为空调装置4,在内容物5为希望加热环境(或干燥环境)的内容物时,配置加热装置(或干燥装置)作为空调装置4。这些制冷环境、加热环境下的温度希望保持成适于内容物5的一定的温度即恒温的状态。0030 在频繁地将内容物5从希望制冷环境向希望加热环境或从希望加热环境向希望制冷环境更换的建筑物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既能够进行制冷也能够进行加热的制冷加热装置作为空调装置4。0031 以下,作为一例,以。

17、因动作而发热的电子设备例如由电池组构成的电池模块作为内容物5进行说明,因此也以制冷装置作为空调装置4进行说明。0032 使用图2,详细地说明建筑物1的内壁3的结构。图2(a)是沿-Z方向观察形成有内壁3的地板的XY平面而得到的俯视图,图2(b)是A-A线的建筑物的XZ剖视图,图2(c)是B-B线的建筑物的YZ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的任一个图中,为了容易说明内壁3,而未图示空调装置4和收纳用具6,但利用点划线来表示配置该空调装置4和收纳用具6的预定的位置(配置预定位置)。0033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图中的箭头表示从空调装置4吹出的气体的流动。说 明 书CN 202391181 U4/9页。

18、60034 内壁3将多个管状结构物(后述)配置于壁2而构成。管状结构物是无间隙地描绘大致矩形的四周且在其内侧具备空间的YZ平面的截面形状,并将该截面形状沿着长度方向(X方向)拉伸那样的管状的形状的结构物。在此,如图2(a)及图2(c)所示,实质上为相同形状的12根管状结构物7(7a7l)铺满地板部分的壁2。如上所述,该管状结构物7对于使用者而言事实上成为地板。0035 在一个管状结构物7上配置的收纳用具6的数量为N(N为1以上的整数)时,若在收纳用具6的宽度(Y方向的尺寸)上收纳的管状结构物7的数量(换言之,横切收纳用具6的宽度而支承收纳用具6的管状结构物7的数量)为n(n为1以上的整数),则。

19、Nn。因此,此处作为一例,以收纳用具6的宽度为管状结构物7的宽度(Y方向的尺寸)的四倍(N3,n4)进行说明。0036 如上所述,将与具有上述XZ平面的两个壁2中的+Y侧的壁2从房间中相接且与内壁3相接而放置的作为第一组的三个收纳用具6(6a、6b、6c)、与具有上述XZ平面的两个壁2中的-Y侧的壁2从房间中相接且与内壁3相接而放置的作为第二组的三个收纳用具6(6d、6e、6f)配置在房间中。0037 作为第一组的三个收纳用具6a、6b、6c放置在作为内壁3的四个管状结构物7a、7b、7c、7d上。在其中的三个即管状结构物7a、7b、7c分别形成有从空调装置4吹入气体的通气孔9(9a、9b、9。

20、c)。另外,在与第一组的收纳用具6分别对应的管状结构物7a、7b、7c上分别形成有通气孔8(8a、8b、8c),该通气孔8(8a、8b、8c)用于将从通气孔9吹入且通过了管状结构物7a、7b、7c的内部之后的气体向作为第一组的三个收纳用具6a、6b、6c吹出。在此,在哪一个管状结构物7中都构成为从通气孔9到通气孔8的内部实质上不会泄漏上述气体。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第一组的收纳用具6的冷却的效果,而在各个通气孔8a、8b、8c的端部中的距通气孔9更远的端部的附近配置有由粘土、树脂等构成的封口材料10(10a、10b、10c),并对管状结构物7a、7b、7c的各自的内部即管状结构进行闭塞。封口材。

21、料10也可以是板状的形状。0038 换言之,在管状结构物7a形成有:用于从空调装置4的吹出口吹入气体的通气孔9a;用于使该吹入的气体实质上不泄漏地通过了管状结构物7a的内部之后从收纳用具6a的紧下方吹出的通气孔8a。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向比通气孔8a更靠前方(+X方向)引导该气体的情况对于收纳用具6a的冷却不是有效的,因此利用封口材料10a将通气孔8a的+X方向侧的端部附近的管状结构物7a的内部闭塞。由此,通过了管状结构物7a后的来自空调装置4的气体全部集中地吹入到收纳用具6a。同样地,在管状结构物7b形成有通气孔9b、通气孔8b及封口材料10b,另外,在管状结构物7c形成有通气孔9c、通气孔8。

22、c及封口材料10c。0039 另外,作为第二组的三个收纳用具6d、6e、6f放置在作为内壁3的管状结构物7i、7j、7k、7l这四个上。并且,这四个管状结构物7中的三个与在第一组中叙述的情况同样地构成内壁3。即,在管状结构物7j形成有通气孔9j、通气孔8j及封口材料10j而能够集中地对收纳用具6f进行冷却,另外,在管状结构物7k形成有通气孔9k、通气孔8k及封口材料10k而能够集中地对收纳用具6e进行冷却,进而,在管状结构物7l形成有通气孔9l、通气孔8l及封口材料10l而能够集中地对收纳用具6d进行冷却。0040 通过构成具有由以上那样的管状结构物7形成的内壁3的建筑物,从使用者来观说 明 。

23、书CN 202391181 U5/9页7察,是与建筑物一体的壁面,且能够集中地对配置的收纳用具6进行冷却,因此结果是能够集中地对收纳于收纳用具6的内容物进行冷却。管状结构物7在其内部具有管状的空间且能够支承收纳用具6等,因此能够极力抑制来自壁2的热传导,能够使其冷却效果更有效。0041 如上所述,在支承收纳用具6等时,管状结构物7需要为对于该支承具有充分的强度的材质。然而,只要能确保充分的强度即可,可以是金属、树脂等中的任一种。根据用途,在需要进一步减少来自壁2的热传导时,与金属相比,希望利用强化塑料等树脂来构成管状结构物7。0042 管状结构物7也可以是其自身成为1根管的形状。另外,也可以设。

24、置与多个管状结构物7相当的根数的管而利用模具进行树脂形成,将多个管状结构物7形成作为一体的形状。进而,还可以将其自身成为1根管的结构和将多个管状结构物7一体形成的结构混杂来形成内壁3。另外,各管状结构物7的宽度的尺寸在上述说明中实质上均相同,但也可以适当使用宽度尺寸不同的管状结构物7。0043 此外,只要在形成内壁3时形成管状结构物7即可,因此也可以像专利文献1及2记载那样的在以规定宽度排列且配置于壁2的多个地板轨道(T字形轨道,帽形轨道等)上载置金属板、树脂制板或木制板等,由此来构成管状结构物7。0044 需要说明的是,由管状结构物7构成的内壁3在上述的说明中配置在地板部分的壁2上,但并未限。

25、定于此,也可以根据空调装置4、收纳用具6的形状、配置,而适当地配置在其他的壁2上。另外,为了容易变更规格,也可以在多面的壁2上预先形成由管状结构物7构成的内壁3。进而,配置预定位置只不过是预定的位置,也能有在某配置预定位置上实际未配置收纳用具6的情况。0045 另外,作为形成有由管状结构物7构成的内壁3的建筑物,可以适用于需要房间的温度管理(例如空调装置4以成为规定的温度的方式进行温度管理)的仓库、船舶、航空器、火车、集装箱、汽车的车箱等建筑物的任一者。0046 在以上的建筑物的结构中,仅从横切一个收纳用具6的配置位置的多个管状结构物7中的一个管状结构物7导入对一个收纳用具6进行冷却的气体,但。

26、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也考虑有不是仅从该多个管状结构物7中的一个而是从两个以上的管状结构物7导入冷气等气体的情况。因此,第一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变形例如图3所示。0047 在图3中,相对于一个收纳用具6而从多个管状结构物7导入气体。此外,构成为分别向多个收纳用具6导入气体的管状结构物7的数量相同,各收纳用具6的冷却实质上相互均等。但是,在一个管状结构物7形成朝向多个收纳用具6的多个通气孔的情况会导致冷却效率下降,因此仍然构成为从一个管状结构物7的一个通气孔9吹入的气体在中途实质上不会泄漏地仅从一个通气孔8吹出。0048 需要说明的是,不仅第一实施方式,而且在本变形例中,在空调装置4的吹出能力或。

27、冷却能力高时,也可以构成为在一个管状结构物7形成朝向两个左右的收纳用具6的多个通气孔,将从空调装置4向该管状结构物7吹入的气体分别向该多个通气孔分配而从该多个通气孔吹出。但是,该通气孔的数量越增加,从一个管状结构物7的该多个通气孔分别吹出的气体的流量及吹出速度越会变化,而难以实质均等地对各收纳用具6进行冷却,因此不能形成将吹入的该气体分散排出的多个该通气孔。0049 以下,使用图3详细地叙述该变形例。使用图1所示的正交坐标系时,图3(a)是说 明 书CN 202391181 U6/9页8沿-Z方向观察地板的XY平面而得到的俯视图,图3(b)是C-C线的建筑物的XZ剖视图,图3(c)是D-D线的。

28、建筑物的YZ剖视图。在图3中,对与图1及图2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另外,在图3(a)中,为了促进理解,而未记载图2(a)的收纳用具6a、6b、6e的点划线,但仍然作为适当配置有这些收纳用具6的情况进行说明。0050 在图3中,在一个管状结构物7配置的收纳用具6的数量为N(N为1以上的整数)时,若设处于收纳用具6的宽度内的管状结构物7的数量(换言之,横切收纳用具6的宽度而支承收纳用具6的管状结构物7的数量)为n(n为1以上的整数),则Nn,且需要比支承该收纳用具6的管状结构物7的数量追加(2N-n)的数量的管状结构物7。0051 因此,为了对第一组的三个收纳用具6a、6b、6c进。

29、行冷却,而使用六个管状结构物7a7f。关于管状结构物7a7c,与图2为同样的结构。0052 与第一组中较大不同的一点在于与管状结构物7a7c同样地支承收纳用具6a、6b、6c的管状结构物7d也是为了向这些收纳用具6吹入气体而使用的点,此外,还有在该管状结构物7d设有用于向三个收纳用具6a、6b、6c分别吹入气体的通气孔8d-1、8d-2、8d-3的点。0053 首先,与管状结构物7c同样地,在管状结构物7d形成有通气孔9d、通气孔8d-1及封口材料10d-1。由此,在收纳用具6c中,通过从管状结构物7c的通气孔9c吹入而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流动且从通气孔8c吹出的气体、从管状结构物7d的通气孔9。

30、d吹入而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流动且从通气孔8d-1吹出的气体来进行冷却。0054 另外,在管状结构物7d的配置收纳用具6b的位置上还形成有与管状结构物7b的通气孔8b及封口材料10b同样的配置及结构的通气孔8d-2及封口材料10d-3。并且,为了从配置在管状结构物7d的附近的管状结构物7e向通气孔8d-2引导空调装置4的吹出气体,因而在管状结构物7e形成与管状结构物7d的通气孔9d及封口材料10d-3同样的配置及结构的通气孔9e及封口材料10e-1,进而在通气孔8d-2的附近,形成管状结构物7d与管状结构物7e的边界的管壁沿着Y方向相互贯通。由此,在收纳用具6b中,通过从管状结构物7b的通气孔9。

31、b吹入而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流动且从通气孔8b吹出的气体、从管状结构物7e的通气孔9e吹入而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流动且从管状结构物7d的通气孔8d-2吹出的气体来进行冷却。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在管状结构物7d中,从通气孔8d-2到封口材料10d-1的距离较大时,为了提高冷却效果可以配置封口材料10d-2,将管状结构物7d的内部堵塞,所述封口材料10d-2配置在与封口材料10d-3一起将通气孔8d-2夹入的接近通气孔8d-2的位置。0055 此外,在管状结构物7d的配置有收纳用具6a的位置还形成有与管状结构物7a的通气孔8a及封口材料10a同样的配置及结构的通气孔8d-3及封口材料10d-5。并且,。

32、为了从管状结构物7d的两个相邻配置的管状结构物7f向通气孔8d-3引导空调装置4的吹出气体,而在管状结构物7f形成与管状结构物7d的通气孔9d同样的配置及结构的通气孔9f,还在通气孔8d-3的附近,形成管状结构物7d与管状结构物7f及夹设在它们之间的管状结构物7e的边界的管壁沿着Y方向相互贯通。在该贯通的部分的端部中的最靠+X侧的端部的附近,在管状结构物7e的内部配置有与目前为止的封口材料同样的结构的封口材料10e-3,另外,在管状结构物7f的内部配置有与封口材料10e-3同样的配置及结构的封口材料10f,并将它们的内部闭塞。由此,在收纳用具6a中,通过从管状结构物7a的通气孔说 明 书CN 。

33、202391181 U7/9页99a吹入而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流动且从通气孔8a吹出的气体、从管状结构物7f的通气孔9f吹入而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流动且从管状结构物7d的通气孔8d-3吹出的气体来进行冷却。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在管状结构物7d中,从通气孔8d-3到封口材料10d-3的距离较大时,为了提高冷却效果,可以配置封口材料10d-4,将管状结构物7d的内部堵塞,封口材料10d-4配置在与封口材料10d-5一起将通气孔8d-3夹入的接近通气孔8d-3的位置,且在管状结构物7e的内部配置与封口材料10d-4同样的配置及结构的封口材料10e-2而将管状结构物7e的内部堵塞。0056 另外,作为第二。

34、组的三个收纳用具6d、6e、6f放置在作为内壁3的管状结构物7i、7j、7k、7l这四个上。并且,这四个管状结构物7中的三个与在第一组中叙述的情况同样地构成内壁3。即,在图3(a)中,图3所示的各部分(也包括贯通管壁的部分)以形成管状结构物7f与管状结构物7g的边界的管壁为中心成为线对称的结构。0057 因此,该各部分的配置及结构中,管状结构物7f的通气孔9f及封口材料10f分别与管状结构物7g的通气孔9g及封口材料10g对应,管状结构物7e的通气孔9e及封口材料10e-110e-3分别与管状结构物7h的通气孔9h及封口材料10h-110h-3对应,管状结构物7d的通气孔9d和通气孔8d-18。

35、d-3及封口材料10d-110d-5分别与管状结构物7i的通气孔9i和通气孔8i-18i-3及封口材料10i-110i-5对应。0058 因此,在收纳用具6f中,通过从管状结构物7j的通气孔9j吹入而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流动且从通气孔8j吹出的气体、从管状结构物7i的通气孔9i吹入而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流动且从通气孔8i-1吹出的气体来进行冷却。0059 另外,在收纳用具6e中,通过从管状结构物7k的通气孔9k吹入而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流动且从通气孔8k吹出的气体、从管状结构物7h的通气孔9h吹入而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流动且从管状结构物7i的通气孔8i-2吹出的气体来进行冷却。0060 此外,在收纳用。

36、具6d中,通过从管状结构物7l的通气孔9l吹入而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流动且从通气孔8l吹出的气体、从管状结构物7g的通气孔9g吹入而实质上中途不泄漏地流动且从管状结构物7i的通气孔8i-3吹出的气体来进行冷却。0061 第二实施方式0062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内壁结构的示意图。图4(a)是沿-Z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地板的XY平面而得到的俯视图,图4(b)是本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E-E线的建筑物的XZ剖视图,图4(c)是本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F-F线的建筑物的YZ剖视图。该建筑物的示意图与图1相同,因此使用同一坐标系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标。

37、号而省略说明。此外,在图4的结构中使用的封口材料可以为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封口材料同样的材质。0063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较大的不同点之一在于将构成内壁3的管状结构物7沿着Z方向层叠的点。第一组与第二组为同样的结构,因此此处代表性地对放置作为第二组的三个收纳用具6d、6e、6f的内壁3的结构进行说明。0064 作为第二组的三个收纳用具6d、6e、6f放置在作为内壁3的三个管状结构物7m、7n、7o上。更详细而言,在地板部分的壁2上配置管状结构物7o,在管状结构物7o上配置管状结构物7n,在管状结构物7n上配置管状结构物7m,在管状结构物7m上配置三个收纳用具6d、6e、6f。说 明 。

38、书CN 202391181 U8/9页100065 如此,虽然为层叠有三个管状结构物7m、7n、7o的层叠型,但在将从空调装置4向一个管状结构物7吹入的气体中途不泄漏地向一个收纳用具6引导的方面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建筑物相同。另外,在设一个管状结构物7上配置的收纳用具6的数量为N(N为1以上的整数)时,若设处于收纳用具6的宽度内的管状结构物7的数量(换言之,横切收纳用具6的宽度而支承收纳用具6的管状结构物7的数量)为n(n为1以上的整数),则Nn,在这一点上也相同。因此,在图4中,为了满足该不等式,作为一例,相对于三个收纳用具6d、6e、6f配置三个管状结构物7m、7n、7o。0066。

39、 然后,对层叠有三个管状结构物7m、7n、7o的层叠型的内壁3的结构进行详细叙述。首先,设置有:为了将空调装置4的吹出的气体也向这三个中的哪一个管状结构物7吹入而形成在管状结构物7m上的通气孔9m;与通气孔9m在XY平面上配置及形状相同且形成管状结构物7m与管状结构物7n的边界的管壁沿着Z方向相互贯通而形成的通气孔9n;与通气孔9n在XY平面上配置及形状相同且形成管状结构物7n与管状结构物7o的边界的管壁沿着Z方向相互贯通而形成的通气孔9o。0067 并且,在管状结构物7m还形成有通气孔8m-1,该通气孔8m-1用于使从通气孔9m吹入的气体在管状结构物7m的内部实质上不泄漏地通过后从收纳用具6。

40、f的紧下方吹出。需要说明的是,向比通气孔8m-1靠前方(+X方向)引导该气体的情况对于收纳用具6f的冷却不是有效的,因此利用封口材料10m将通气孔8m-1的+X方向侧的端部附近的管状结构物7m的内部闭塞。由此,通过了管状结构物7m后的来自空调装置4的气体全部集中地向收纳用具6f吹入。0068 另外,在管状结构物7m形成有通气孔8m-2,该通气孔8m-2用于使从通气孔9n吹入的气体在管状结构物7n的内部实质上不泄漏地通过后从收纳用具6e的紧下方吹出。并且,还设有与通气孔8m-2在XY平面上配置及形状相同且形成管状结构物7m与管状结构物7n的边界的管壁沿着Z方向相互贯通而形成的通气孔8n-1。需要。

41、说明的是,向比通气孔8n-1靠前方(+X方向)引导该气体的情况对于收纳用具6e的冷却不是有效的,因此利用封口材料10n将通气孔8n-1的+X方向侧的端部附近的管状结构物7m及7n的内部闭塞。由此,通过了管状结构物7n后的来自空调装置4的气体全部集中地向收纳用具6e吹入。0069 此外,在管状结构物7m形成有通气孔8m-3,该通气孔8m-3用于使从通气孔9o吹入的气体在管状结构物7o的内部实质上不泄漏地通过后从收纳用具6d的紧下方吹出。并且,还设有通气孔8n-2及通气孔8o,该通气孔8n-2与通气孔8m-3在XY平面上配置及形状相同且形成管状结构物7m与管状结构物7n的边界的管壁沿着Z方向相互贯。

42、通而形成,该通气孔8o与通气孔8n-2在XY平面上配置及形状相同,且形成管状结构物7n与管状结构物7o的边界的管壁沿着Z方向相互贯通而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向比通气孔8o靠前方(+X方向)引导该气体的情况对于收纳用具6d的冷却不是有效的,因此利用封口材料10o将通气孔8o的+X方向侧的端部附近的管状结构物7m7o的各自的内部闭塞。由此,通过了管状结构物7o的来自空调装置4的气体全部集中地向收纳用具6d吹入。0070 此时,在管状结构物7m中,从通气孔8m-2到封口材料10m的距离较大时,为了提高冷却效果,可以配置封口材料10m-1,将管状结构物7m的内部闭塞,所述封口材料10m-1配置在与封口材料10n一起将通气孔8m-2夹入的接近通气孔8m-2的位置。另外,同样地,在管状结构物7m中从通气孔8m-3到封口材料10n的距离较大时,为了提高冷却效果,可以说 明 书CN 202391181 U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