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塞雨水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堵塞雨水管.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767395 U(45)授权公告日 2013.03.06CN202767395U*CN202767395U*(21)申请号 201220365311.4(22)申请日 2012.07.26E04D 13/08(2006.01)(73)专利权人郑鹏龙地址 362800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凤山村坑边1号(72)发明人侯德珠(54) 实用新型名称防堵塞雨水管(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堵塞雨水管,包括管体,该管体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管体在靠近进水口的一端设有膨胀段,该膨胀段内设有上小下大的空心圆台状的过滤网,该过滤网的下底面边缘连接在所述膨胀段。
2、的中部,所述膨胀段的两端与过滤网侧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厘米。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当有杂物进入雨水管时,首先会在过滤网的阻挡下避免进入雨水管内部,避免引起堵塞,其次杂物会在自身重力以及水的冲力下进入到膨胀段与过滤网侧壁之间,不影响雨水管的水流通道,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防止杂物对雨水管的堵塞。(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1/1页21.一种防堵塞雨水管,包括管体(1),该管体(1)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2)和出水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在靠近进水口。
3、(2)的一端设有膨胀段(4),该膨胀段(4)内设有上小下大的空心圆台状的过滤网(5),该过滤网(5)的下底面边缘连接在所述膨胀段(4)的中部,所述膨胀段(4)的两端与过滤网(5)侧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厘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雨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段(4)呈圆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雨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5)侧壁的倾斜角度在30度至60度之间。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767395 U1/2页3防堵塞雨水管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堵塞雨水管。背景技术0002 建筑物外墙用的雨水管,其管体截面为圆形,一般采用PVC。
4、材料一体成型,安装时需用管箍固定在墙面檩条上。下雨时,房顶上的水被引至雨水管内,并经由雨水管进入地下排水系统。但是在水进入雨水管时,其它杂物,如树叶、塑料口袋等极易进入雨水管内,从而导致雨水管的堵塞,不能起到很好的排水效果,如果单纯地在雨水管内设置过滤网,被其过滤的杂物则会堆积在过滤网上,长时间使用后也会造成雨水管的堵塞。发明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堵塞雨水管,它能够有效避免杂物对雨水管造成堵塞的现象发生。0004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堵塞雨水管,包括管体,该管体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管体在靠近进水口的一端设有膨。
5、胀段,该膨胀段内设有上小下大的空心圆台状的过滤网,该过滤网的下底面边缘连接在所述膨胀段的中部,所述膨胀段的两端与过滤网侧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厘米。0005 作为优选,所述膨胀段呈圆弧形。0006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网侧壁的倾斜角度在30度至60度之间。000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当有杂物进入雨水管时,首先会在过滤网的阻挡下避免进入雨水管内部,避免引起堵塞,其次杂物会在自身重力以及水的冲力下进入到膨胀段与过滤网侧壁之间,不影响雨水管的水流通道,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防止杂物对雨水管的堵塞。附图说明000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0009 图中:1、管体;。
6、2、进水口;3、出水口;4、膨胀段;5、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0010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11 如图1所示,一种防堵塞雨水管,包括管体1,该管体1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2和出水口3,所述管体1在靠近进水口2的一端设有膨胀段4,所述膨胀段4呈圆弧形,该膨胀段4内设有上小下大的空心圆台状的过滤网5,该过滤网5的下底面边缘连接在所述膨胀段4的中部,所述膨胀段4的两端与过滤网5侧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厘米,保证杂物能够顺利通过。所述过滤网5侧壁的倾斜角度在30度至60度之间。0012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当有杂物进入雨水管时,首先会在过滤网5的阻说 明 书CN 202767395 U2/2页4挡下避免进入雨水管内部,避免引起堵塞,其次杂物会在自身重力以及水的冲力下进入到膨胀段4与过滤网5侧壁之间,不影响雨水管的水流通道,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防止杂物对雨水管的堵塞。001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说 明 书CN 202767395 U1/1页5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767395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