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拉锚墙大变位的锚固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止拉锚墙大变位的锚固结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991004 U(45)授权公告日 2011.09.28CN201991004U*CN201991004U*(21)申请号 201120054601.2(22)申请日 2011.03.04E02D 5/74(2006.01)E02D 5/76(2006.01)E02D 17/02(2006.01)(73)专利权人长江航运规划设计院地址 430030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利北一村44号(72)发明人张卫星 李维(74)专利代理机构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代理人潘杰(54) 实用新型名称防止拉锚墙大变位的锚固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拉。
2、锚墙大变位的锚固结构。它包括由锚碇墙、拉杆组成的原锚碇体,所述原锚碇体通过固定在背面的连接件连接有锚拉件的一端,所述锚拉件的另一端连接有新增锚固体。本实用新型在不破坏原整体结构基础上,给原锚碇体增加新锚固结构件以增加抵抗作用,阻止变位进一步发展。本实用新型具有施工简单易行,施工速度快,费用增加少的优点,而且不会对周边结构造成影响。(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CN 201991005 U 1/1页21.一种防止拉锚墙大变位的锚固结构,包括由锚碇墙(5)、拉杆(9)组成的原锚碇体(1),其特征在于:所。
3、述原锚碇体(1)通过固定在背面的连接件(2)连接有锚拉件(6)的一端,所述锚拉件(6)的另一端连接有新增锚固体(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拉锚墙大变位的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包括锚筋组(8)和钢筋混凝土导梁(4),所述锚筋组(8)通过螺母(10)固定在原锚碇体(1)上,所述钢筋混凝土导梁(4)的前端与原锚碇体(1)连接,后端与锚拉件(6)一端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拉锚墙大变位的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锚固体(3)由桩帽(11)和桩基(12)组成,所述桩帽(11)固定在桩基(12)之上,并与锚拉件(6)的另一端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防。
4、止拉锚墙大变位的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拉件(6)的一端通过锚板(7)与连接件(2)的钢筋混凝土导梁(4)相连接,锚拉件(6)的另一端通过锚板(7)与新增锚固体(3)的桩帽(11)相连接;所述锚拉件(6)为钢管或钢棒。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止拉锚墙大变位的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的锚筋组(8)还设置有加强件(13)。权 利 要 求 书CN 201991004 UCN 201991005 U 1/2页3防止拉锚墙大变位的锚固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锚固结构,具体地指一种防止拉锚墙大变位的锚固结构。背景技术0002 近年来,锚拉板桩、地下连续墙等拉锚墙结构因占。
5、地少、对地基适应性强、土石方开挖量小、施工工期短、工程造价低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码头、干船坞、护岸、边坡支护的深基坑支护。这种拉锚墙结构由前面的板桩墙、拉杆和后面的锚碇体共同作用维持整个结构体系的稳定。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常常因施工工序不当、场地土层变化、恶劣天气(如连续下雨使锚碇体下土层力学指标降低)等原因导致拉锚墙发生较大变位,超出规范允许(大于50mm),影响正常使用,甚至危及安全,发生工程事故。0003 目前,在工程中出现拉锚墙结构大变位问题时,采用的方法是破坏原结构,从地基处理开始进行返工。这样做不仅使工期延长,费用增加较多,而且对周边结构造成一定影响。发明内容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
6、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原结构不作返工的防止拉锚墙大变位的锚固结构。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防止拉锚墙大变位的锚固结构,包括由锚碇墙、拉杆组成的原锚碇体,所述原锚碇体通过固定在背面的连接件连接有锚拉件的一端,所述锚拉件的另一端连接有新增锚固体。0006 具体地,所述连接件包括锚筋组和钢筋混凝土导梁,所述锚筋组通过螺母固定在原锚碇体上,所述钢筋混凝土导梁的前端与原锚碇体连接,后端与锚拉件一端相连接。0007 具体地,所述新增锚固体由桩帽和桩基组成,所述桩帽固定在桩基之上,并与锚拉件的另一端相连接。0008 具体地,所述锚拉件的一端通过锚板与连接件的钢筋混凝土导梁。
7、相连接,锚拉件的另一端通过锚板与新增锚固体的桩帽相连接。所述锚拉件为钢管或钢棒。0009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的锚筋组还设置有加强件。这样,可以增强原锚碇体与连接件的牢固性。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不破坏原整体结构基础上,给原锚碇体增加新锚固结构件以增加抵抗作用,阻止变位进一步发展。本实用新型不需从地基处理返工,工期短,费用增加少,而且不会对周边结构造成影响。本实用新型具有施工简单易行,施工速度快,费用增加少、结构牢固、可有效防止拉锚墙大变位的优点。附图说明0011 图1为防止拉锚墙大变位的锚固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12 图2为防止拉锚墙大变位的锚固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8、说 明 书CN 201991004 UCN 201991005 U 2/2页40013 图3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0014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0015 图中所示的防止拉锚墙大变位的锚固结构,包括由锚碇墙5、拉杆9组成的原锚碇体1,原锚碇体1通过后面的连接件2连接有锚拉件6,锚拉件6的后端连接有新增锚固体3。连接件2包括锚筋组8和钢筋混凝土导梁4,锚筋组8通过螺母10固定在原锚碇体1上,所述钢筋混凝土导梁4的前端与原锚碇体1连接,后端与锚拉件6相连接。连接件2的锚筋组8还设置有加强件13。新增锚固体3由桩帽11和桩基12组成,桩帽11固定在桩基。
9、12之上,并与锚拉件6的后端相连接。锚拉件6通过锚板7其前端与连接件2的钢筋混凝土导梁4相连接,后端与新增锚固体3的桩帽11相连接。锚拉件6为钢管或钢棒。001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原锚碇体1的前面通过拉杆9与板桩连接,在原锚碇体1的后面通过连接件2连接锚拉件6,锚拉件6的后端连接新增锚固体3。连接件2用于将原锚碇体1与后面锚拉件6形成可靠的连接,保证原锚碇体1受到的拉力作用有效传递到后面锚拉件6;最终形成由原锚碇体1和新的加固体系共同承担锚拉力作用。锚拉件6将原锚碇体1部分锚拉力作用传递到新增锚固体3。新增锚固体3与原锚碇体1共同承担锚拉力作用。说 明 书CN 201991004 UCN 201991005 U 1/2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1991004 UCN 201991005 U 2/2页6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1991004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