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地下停车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地下停车场.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007554 U(45)授权公告日 2011.10.12CN202007554U*CN202007554U*(21)申请号 201120055645.7(22)申请日 2011.03.04E04H 6/18(2006.01)E04H 6/28(2006.01)E02D 29/05(2006.01)(73)专利权人裘苗全地址 312400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北直街369号嵊州信息港(72)发明人裘苗全(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代理人滑春生(54) 实用新型名称智能地下停车场(57) 摘要一种智能地下停车场,在地下升降井的。
2、周围设有多层停车位,分流车厢由升降机构驱动能够在该地下升降井内升降,在该下升降井的顶端的旁边设有用于控制管理整个停车场的工作的智能调控管理中心。每层所述的停车位由两排多个泊车位组成,两排泊车位设在一条主通道的两侧,该主通道及其两侧的泊车位为一个泊车单元;在该泊车位内装有泊车轨道,在该主通道上装有通道轨道,在该通道轨道上装有能够旋转的驰车装置;在所述的地下升降井的顶端上方设有岗亭。本实用新型利用主通道与多个泊车位的连接,大大扩展了一个升降井所覆盖的停车位数量,节约了投资,平面布置更加合理,有效利用了单位面积,进一步节约了土地资源。(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5 页CN 202007555 U 1/1页21.一种智能地下停车场,包括智能调控管理中心、分流车厢、升降机构和停车位,在地下升降井的周围设有多层停车位,分流车厢由升降机构驱动能够在该地下升降井内升降,在该下升降井的顶端的旁边设有用于控制管理整个停车场的工作的智能调控管理中心,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的停车位由两排多个泊车位组成,两排泊车位设在一条主通道的两侧,该主通道及其两侧的泊车位为一个泊车单元;在该泊车位内装有泊车轨道,在该主通道上装有通道轨道,在该通道轨道上装有能够旋转的驰车装置;在所述的地下。
4、升降井的顶端上方设有岗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地下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分流车厢的底板上面设有两个相对的叉式车厢托车排,用于放置小轿车的车轮,在两个相对的车厢托车排之间装有车厢轨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地下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分流车厢的底板上装有车厢转盘和车厢转盘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的车厢托车排和车厢轨道安装在该车厢转盘上面;该泊车单元设置多个,每一主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的地下升降井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地下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泊车位的底板上面设有两个相对的叉式泊车位托车排,用于放置小轿车的车轮,在两个相对的泊车位托车排之间装有泊车位轨道。5.根据权。
5、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地下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驰车装置包括底架、转盘、转盘轨道、转送小车、升降缸、升降架、叉式轮撬和行走驱动装置,在底架的下面两侧装有底架车轮,转盘通过轴承安装在底架上面,在转盘上面设有转盘轨道;转送小车的车轮设在转盘轨道上面,在转送小车的上面通过数个树立安装的升降缸与上方的升降架连接,在该升降架的两侧设有四个与车轮对应的叉式轮撬,在转送小车的车轮上装有行走驱动装置。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007554 UCN 202007555 U 1/3页3智能地下停车场 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置于花篮中的绿色智能立体自动停车场,尤其是一种花篮智能地下停车场(库)。 。
6、背景技术0002 公知的在当前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城市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土地资源高度紧缺和汽车拥有量快速增长背景下,由于停车设施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和停车管理不到位而导致了严重的停车难、交通拥堵等问题,而用于小型汽车车辆停放的立体停车场和停车库,都要占用土地,破坏绿化环境,而且,大都是由驾驶员开车绕道进入停车场进行停车泊位,存在过道长,占地面积多,进出车库麻烦。又如北京国际机场地下三层立体停车场都要驾驶员开车绕道进出停车库,过道很长,就是进出库寻找泊位都比较困难,这种车库进出泊位既要开车用燃油,又有噪音污染,油烟排放,安全防范不佳。这种停车场,呈方块型排。
7、列,还要前后设置进出车道,占地面积也大,停泊车辆少,停泊存取车辆不便,自动化程度低,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人们要求的低碳生活绿色工程的需求。有的小区车辆乱停乱放,有的市场人车为患,医院进入无法停车,商场购物根本停不下车,消防车救护车无法施救。由于停车困难要跑多趟空车,增加了车流量。 发明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轿车停放的智能地下停车场,不用驾驶员开车进出车库,可节约燃油,节约能源,减少排放,附合低碳生活要求,以解决现有立体停车场和停车库要人为开车进出车库,过道太长,占地面积大,有噪音污染,油烟排放多,停泊车辆少,车辆进出库不便,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真正把原有的停车地面用于绿化环境。
8、,绿色建设,绿色停车一举二得,真正把车辆停放在花篮之中,美化环境,低碳生活,附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地下停车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地下停车场,包括智能调控管理中心、分流车厢、升降机构和停车位,在地下升降井的周围设有多层停车位,分流车厢由升降机构驱动能够在该地下升降井内升降,在该下升降井的顶端的旁边设有用于控制管理整个停车场的工作的智能调控管理中心,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的停车位由两排多个泊车位组成,两排泊车位设在一条主通道的两侧,该主通道及其两侧的泊车位为一个泊车单元;在该泊车位内装有泊车轨道,在该主通道上装有通道轨道,在该通道轨道上装有能够旋转的驰车装置;。
9、在所述的地下升降井的顶端上方设有岗亭。 0005 在所述的分流车厢的底板上面设有两个相对的叉式车厢托车排,用于放置小轿车的车轮,在两个相对的车厢托车排之间装有车厢轨道。 0006 在所述的分流车厢的底板上装有车厢转盘和车厢转盘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的车厢托车排和车厢轨道安装在该车厢转盘上面;该泊车单元设置多个,每一主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的地下升降井相通。 说 明 书CN 202007554 UCN 202007555 U 2/3页40007 在所述的泊车位的底板上面设有两个相对的叉式泊车位托车排,用于放置小轿车的车轮,在两个相对的泊车位托车排之间装有泊车位轨道。 0008 所述的驰车装置包括底架、转盘。
10、、转盘轨道、转送小车、升降缸、升降架、叉式轮撬和行走驱动装置,在底架的下面两侧装有底架车轮,转盘通过轴承安装在底架上面,在转盘上面设有转盘轨道;转送小车的车轮设在转盘轨道上面,在转送小车的上面通过数个树立安装的升降缸与上方的升降架连接,在该升降架的两侧设有四个与车轮对应的叉式轮撬,在转送小车的车轮上装有行走驱动装置。 0009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式和技术特点与普通地下停车场不同点在于,地上面是绿色建筑广场置有一只绿色的花篮(可以作为交通岗亭),是一改现有普通的立体停车场要破坏地面绿化的缺点,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工程,和城市停车设施的低碳经济产业,在绿色地面下,只须建造四个车辆进出库平台,采用。
11、智能驰车装置,旋转升降车厢及置于井内的升降车厢装置,进行着上下运动并圆环周辐射式分流泊车技术工作原理,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容易维护;采用智能地下立体自动停车场,可免燃油,减排放,不用驾驶员开车进出车库,低碳环保,确保地上绿化面积,交通花篮美化环境,增加城市地面绿色,节省占地,一卡灵自动停车,不用驾驶员开车绕道进出车库,车辆进出车库十分简便快捷;利用主通道与多个泊车位的连接,大大扩展了一个升降井所覆盖的停车位数量,节约了投资,平面布置更加合理,有效利用了单位面积,进一步节约了土地资源。 附图说明001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0011 图2是图1的C-C剖视图0012 图。
12、3是图2中的分流车厢的放大图;0013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0014 图5是图2中的驰车装置的放大图;0015 图6是图5的仰视图;0016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泊车位的俯视图;0017 图8是图7的B-B剖视图;0018 图9是图8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9 参见图1图9,包括智能调控管理中心(含刷卡机)5、分流车厢3、升降机构和停车位,在地下升降井1的周围设有多层停车位,分流车厢3由升降机构驱动能够在该地下升降井1内升降,在该下升降井1的顶端的旁边设有用于控制管理整个停车场的工作的智能调控管理中心5。每层所述的停车位由两排多个泊车位7组成,两排泊车位7设在一条主通道8的两侧,该主通。
13、道8及其两侧的泊车位7为一个泊车单元。在该泊车位7的底板71上装有泊车轨道73,在该主通道8上装有通道轨道9,在该通道轨道9上装有能够旋转的驰车装置6。在所述的地下升降井1的顶端上方设有岗亭2。 0020 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卷扬机12、钢丝绳11和滑轮13,卷扬机12固定在升降井1的底部,在升降井1的上下端分别装有至少两对上下对应的滑轮13,卷扬机12转动轴与钢说 明 书CN 202007554 UCN 202007555 U 3/3页5丝绳11的一端连接,钢丝绳11的另一端先后绕过下面和上面的滑轮13后与分流车厢3连接。分流车厢3通过安装在井壁上的至少两根导向轨10导向。所述的升降机构也可采。
14、用其他的任何现有技术。 0021 参见图3和图4,在所述的分流车厢3的底板上通过轴承35安装车厢转盘31,并安装车厢转盘旋转驱动装置36。在该车厢转盘31上面安装两个相对的车厢托车排32,在两个相对的车厢托车排32之间安装车厢轨道33。该泊车单元设置多个(如两个一字形布置,或四个十字形布置),每一主通道8的一端与所述的地下升降井1相通。分流车厢3的底板边缘设有导向凹槽34,与设在地下升降井1井壁上的导向轨10(参见图2)滑动配合,为分流车厢3的升降导向。 0022 在只有一个泊车单元的情况下,可以省去分流车厢3的转动机构(轴承35、车厢转盘31和车厢转盘旋转驱动装置36),在分流车厢3的底板上。
15、面直接设有车厢托车排32和车厢轨道33。 0023 参见图5和图6,所述的驰车装置6包括底架66、转盘61、转盘轨道62、转送小车63、升降缸70、升降架64、叉式轮撬65和行走驱动装置60,在底架66的下面两侧装有至少两对底架车轮67;转盘61通过轴承68安装在底架66上面,在转盘61上面设有转盘轨道62;转送小车63的车轮69设在转盘轨道62上面,在转送小车63的上面通过数个树立安装的升降缸70与上方的升降架64连接。在该升降架64的两侧设有四个与车轮对应的叉式轮撬65。在转送小车63的车轮69上安装行走驱动装置60,用于驱动转送小车63的行走。转盘61也装有转动驱动装置(未图示)。 00。
16、24 参见图7图9,在所述的泊车位7的底板71上面设有两个相对的叉式泊车位托车排72,用于放置小轿车的车轮,在两个相对的泊车位托车排72之间装有泊车位轨道73。泊车位轨道73、车厢轨道33与转送小车63的车轮69相互配合。 0025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需要泊车时,驾驶员将轿车停在岗亭2下面的分流车厢3内的车厢托车排32上,分流车厢3在升降机构的驱动下升降到一层的主通道8的端口停下;主通道8内的驰车装置6的底架车轮67沿着通道轨道9行驶抵达分流车厢3,转送小车63沿着转盘轨道62行驶到车厢轨道33上;升降缸70上升,带动叉式轮撬65上升并穿过分流车厢3内的车厢托车排32,顶起车轮;然后转送。
17、小车63回到驰车装置6的底架66上,并沿着主通道8行驶到一个空的泊车位7的门口;驰车装置6上面的转盘61转动90度,使转盘轨道62与泊车位轨道73相对应;转送小车63行驶到泊车位轨道73上,升降缸70下降,带动叉式轮撬65下降,将车轮放置在泊车位托车排72上;转送小车63返回驰车装置6上面,驰车装置6或返回到主通道8端口,或按照指令行驶到需要取车的一个泊车位7的门口,将轿车取出返回到主通道8端口;分流车厢3与其对接,驰车装置6将取出的轿车转送到分流车厢3内待命;分流车厢3将取出的轿车送到地面。完成一个工作过程。 说 明 书CN 202007554 UCN 202007555 U 1/5页6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007554 UCN 202007555 U 2/5页7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007554 UCN 202007555 U 3/5页8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007554 UCN 202007555 U 4/5页9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007554 UCN 202007555 U 5/5页10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007554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