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电力隧道.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4016817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7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20079791.8

申请日:

2012.03.06

公开号:

CN202510127U

公开日:

2012.10.3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21D11/00; E21D11/38; H02G9/08

主分类号:

E21D11/00

申请人:

四川省岷源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发明人:

乐成军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浣花北路一号B4020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李世喆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电力隧道,包括:多个串连的箱涵,在两个相邻的箱涵中,一个箱涵的相邻端设有榫头,另一个箱涵的相邻端设有与所述榫头相配合的榫槽,且所述榫头上设有阶梯状凸起,所述榫槽上设有与所述阶梯状凸起相配合的阶梯状凹槽;其中,榫头与榫槽相嵌合,通过在施工现场施加预应力张拉,使相邻两个箱涵搭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现场施工前直接预制生产电力隧道。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预制电力隧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串连的箱涵(1),在两个相邻的箱涵(1)中,一个箱涵(1)的相邻端设有榫头(2),另一个箱涵(1)的相邻端设有与所述榫头(2)相配合的榫槽(3),且所述榫头(2)上设有阶梯状凸起(201),所述榫槽(3)上设有与所述阶梯状凸起(201)相配合的阶梯状凹槽(301);其中,榫头(2)与榫槽(3)相嵌合,使相邻两个箱涵搭接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电力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2)的端部以及所述榫槽(3)的端部分别卡套式安装加强角钢(5);和/或,所述阶梯状凸起(201)的阶梯数为1个以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电力隧道,其特征在于,当榫头(2)与榫槽(3)相嵌合时,在所述阶梯状凸起(201)与阶梯状凹槽(301)之间设置有止水圈(6)。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电力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圈(6)为楔形橡胶止水圈;和/或,所述止水圈(6)的个数与所述阶梯状凸起(201)的阶梯数相等,所述止水圈(6)的设置方式为:所述阶梯状凸起(201)与阶梯状凹槽(301)之间在每一个阶梯均设置所述止水圈(6)。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电力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2)内壁处设有灌浆孔(4),且所述灌浆孔(4)由榫头(2)内壁处延伸至止水圈(6)所在位置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电力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孔(4)为不少于2个。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电力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孔(4)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箱涵(1)顶板及底板上的榫头(2)处,且两个所 述灌浆孔(4)位于箱涵(1)纵向的轴线上。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电力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涵(1)内的配筋采用将顶板底板还有侧壁的内外侧钢筋合并为箍筋形式,并在箍筋交叉的地方采用双面焊接的形式连接。 

说明书

预制电力隧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电力隧道。

背景技术

在现有电力隧道的施工中,多采用开槽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方式进行
施工,而这种施工方式,现浇工期长,基坑迟迟不能回填,施工对城市影响
大。

另一方面,开槽现浇还具有以下缺点:止水带的敷设随意性大,不易确
保工程防水效果;模板及绑扎钢筋对现场工人熟练程度要求高,由于现阶段
熟练工人减少,工程质量越发不易得到保障;现浇仍有采取木模板,对木材、
人工浪费大,同时隐形增加森林砍伐量,与国家政策相悖;对劳动力需求大,
且结构养护的时间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电力隧道,能够在现场施工前直接预制生产电
力隧道。

一种预制电力隧道,包括:多个串连的箱涵,在两个相邻的箱涵中,一
个箱涵的相邻端设有榫头,另一个箱涵的相邻端设有与所述榫头相配合的榫
槽,且所述榫头上设有阶梯状凸起,所述榫槽上设有与所述阶梯状凸起相配
合的阶梯状凹槽;

其中,榫头与榫槽相嵌合,使相邻两个箱涵搭接在一起。

所述榫头的端部以及所述榫槽的端部优选为分别卡套式安装加强角钢;

和/或,

所述阶梯状凸起的阶梯数优选为1个以上。

当榫头与榫槽相嵌合时,在所述阶梯状凸起与阶梯状凹槽之间优选为
设置有止水圈。

所述止水圈优选为楔形橡胶止水圈;

和/或,

所述止水圈的个数与所述阶梯状凸起的阶梯数优选为相等,所述止水圈
的设置方式优选为:所述阶梯状凸起与阶梯状凹槽之间在每一个阶梯均设置
所述止水圈。

所述榫头内壁处优选为设有灌浆孔,且所述灌浆孔由榫头内壁处延伸至
止水圈所在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灌浆孔优选为不少于2个;

和/或

所述灌浆孔优选为2个,优选为分别设置在所述箱涵顶板及底板上的榫
头处,且所述两灌浆孔位于轴线上。

所述箱涵内的配筋优选为采用将顶板底板还有侧壁的内外侧钢筋合并
为箍筋形式,并在箍筋交叉的地方采用双面焊接的形式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产生以下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革新了电力隧道的施工工艺,电力隧道的箱涵提前在工
厂制造,各种电气埋件也同时预埋至结构主体上,箱涵的两端分别设有榫头
或榫槽,利用榫头和榫槽的连接方式将多个箱涵相互连接,同时在榫头上设
置阶梯状凸台,榫槽上设置对应阶梯状凸台的阶梯状凹槽,采用这种结构,
当榫头插入榫槽后,相邻两个箱涵连接更加紧密,在施工过程中,免去了现
场浇铸的时间,直接将预制箱涵移入预制电力隧道施工基坑(即施工现场),
将多个预制箱涵串联,通过预应力张拉将箱涵紧密连接,然后将串联后的多
个箱涵埋于基坑内即完成电力隧道的施工,因此,缩短施工周期,预制电力
隧道安装简单,易操作。

2、使本实用新型采用预制件的形式进行安装,无需采取木模板,减少
了木材的使用以及对劳动力的需求。

3、本实用新型通过双楔形橡胶止水圈与预留灌浆孔结合的方式,解决
了电力隧道的防水问题,并对今后的修补,提供了有利条件。

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箱涵内钢筋采用箍筋形式焊接的方式,使其适用
于工厂化生产的配筋方式,减少了钢筋种类,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其满足工
厂化生产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
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
地,以下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
实施例得到其它的实施例及其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电力隧道在安装完毕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电力隧道第一箱涵与第二箱涵连接处的剖视
图;

图3为现有箱涵的配筋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第二箱涵的配筋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法中箱涵进行预应力施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主体预应力施工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榫头预应力施工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箱涵,2榫头,201凸起,3榫槽,301凹槽,4灌浆孔,5加
强角钢,6止水圈,7预留张拉孔,8预留张拉间,101、102、103、104、
105和106分别为不同种类的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
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
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
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案解决了在城市施工现浇电力隧道的种种不利因素,并通过
优化设计,进一步在加强主体防水效果、降低工程投资等方面,起到了很
好的社会效益。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预制电力隧道,
包括:一种预制电力隧道,包括:多个串连的箱涵1,在两个相邻的箱涵1
中,一个箱涵1的相邻端设有榫头2,另一个箱涵1的相邻端设有与榫头2
相配合的榫槽3,且榫头2上设有阶梯状凸起201,榫槽3上设有与阶梯状
凸起201相配合的阶梯状凹槽301;其中,榫头2与榫槽3相嵌合,使相邻
两个箱涵1搭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改进革新了电力隧道的施工工艺,电力隧道的箱涵
提前在工厂制造,各种电气埋件也同时预埋至结构主体上,箱涵的两端分别
设有榫头或榫槽,利用榫头和榫槽的连接方式将多个箱涵相互连接,同时在
榫头上设置阶梯状凸台,榫槽上设置对应阶梯状凸台的阶梯状凹槽,采用这
种结构,当榫头插入榫槽后,相邻两个箱涵连接更加紧密,在施工过程中,
免去了现场浇铸的时间,直接将预制箱涵移入预制电力隧道施工基坑(即施
工现场),将多个预制箱涵串联,通过预应力张拉将箱涵紧密连接,然后将
串联后的多个箱涵埋于基坑内即完成电力隧道的施工,因此,缩短施工周期,
预制电力隧道安装简单,易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结构降低了其壁的
厚度,榫头2和榫槽3的厚度又只有其厚度的一半不到,为了使其能在运
输安装过程中,不易损坏,同时又能承受安装阶段的张拉应力,分别在榫
头2的端部以及榫槽3的端部分别卡套式安装加强角钢5;(在图2中榫槽
的左上侧及榫头的右下侧),进行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为了达到更佳的防水效果,当榫头2与榫
槽3相嵌合时,在阶梯状凸起201与阶梯状凹槽301之间设置有止水圈6(见
图2),且阶梯状凸起201的阶梯数为1个、2个或多个,止水圈6优选为
双层楔形橡胶止水圈;且止水圈6的个数与阶梯状凸起201的阶梯数相等,
止水圈6优选的设置方式为:阶梯状凸起201与阶梯状凹槽301之间在每一
个阶梯均设置止水圈6,使榫头2与榫槽3之间完全密封;进一步的,为了
确保在止水圈6失效的情况下(如震后),本实用新型仍能有效的防水,在
榫头2内壁处设有灌浆孔4,且灌浆孔4由榫头2内壁处延伸至止水圈6所
在位置处,当止水圈6为双层楔形橡胶止水圈时,优选将灌浆孔4延伸至两
止水圈6之间;灌浆孔4优选设置为不少于2个,且至少有2个灌浆孔4设
置在箱涵1顶板及底板上的榫头2处,且两灌浆孔4位于箱涵1纵向的轴线
上;当止水圈6失效时,仍可采用灌注止水材料的方式补救(见图2),灌
浆孔4设置为不少于2个,可在灌注止水材料时,一个灌浆孔4用来进行放
气,另一个灌浆孔4用来灌注止水材料,使止水材料能够进入榫头2与榫槽
3之间的空隙,代替止水圈6防水。

本实用新型通过双楔形橡胶止水圈与预留灌浆孔结合的方式,解决了电
力隧道的防水问题,并对今后的修补,提供了有利条件。

由于预制电力隧道(箱涵)属于工厂生产,对钢筋的种类及型式要求尽
量简洁统一,而普通箱涵的配筋方式,如图3所示,至少有4种以上的主要
钢筋(顶板底板的内外侧两种,侧壁内外侧两种,见图3中101、102、103
和104),其原因是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受拉钢筋
(外侧横筋)的锚固必须达到规范规定的锚固长度,钢筋为弯头向下锚固;
受压钢筋(内侧横筋)的锚固长度相对要小一下,钢筋为弯头向上锚固;在
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针对预制构件的特殊性,我们将箱
涵1内的主要钢筋采用箍筋形式焊接而成,即将顶板底板还有侧壁的内外侧
钢筋合并为箍筋型式,并在箍筋交叉的地方采用工厂现场焊接双面焊接的型
式,这样钢筋锚固长度也满足规范要求,主要钢筋型式只剩顶底板和侧壁两
种箍筋(见图4中105和106),在减少工人的工作量,提高了生产率的同
时,也节约了10%左右的用钢量(主要是钢筋锚固长度节约),将正方形
箱涵结构主要钢筋减少为1种,长方形箱涵结构主要钢筋也不超过2种,使
工厂加工质量能得到比较好的保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箱涵内钢筋采用箍筋形式焊接的方式,使其适用于工
厂化生产的配筋方式,减少了钢筋种类,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其满足工厂化
生产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电力隧道的安装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电力隧道安装基坑内浇筑砼垫层,并在砼垫层上预铺砂垫层;

B.将多个所述箱涵1移入基坑内;

C.按照榫头2、榫槽3的连接方式将多个所述箱涵1串连,进行预应力
施工;

D.将预应力施工完成后的多个所述箱涵1串连,埋入基坑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在多个箱涵1埋入基坑前,步骤C进一步
包括,在串联后的多个所述箱涵的所述榫头2的端部处以及所述榫槽3的端
部处埋置加强角钢5;并且在步骤C中,优选的安装方法是将3-5个箱涵1
串连后,进行预应力施工,如图5,6,7所示,具体为通过箱涵1上的预留
张拉孔7,利用钢筋和螺杆进行张拉,其中螺杆应在预留张拉间8进行张拉
操作,每跟预应力筋张拉力大小为50kn,在进行预应力张拉时,首次张拉
时张拉力不宜过大,宜采用两次张拉到位,张拉顺序对称进行;在工程中,
可根据具体情况将3至5节箱涵连接后,进行一次张拉。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在步骤B中,按照榫头2、榫槽3的连接
方式将多个箱涵1进行串连前,在阶梯状凸起201与阶梯状凹槽301之间设
置止水圈6,并在张拉前再次检查确认。

另外,本实用新型在运输时注意成品保护,箱涵1底部应支垫垫木,箱
涵1与箱涵1之间宜用柔性材料间隔;现场安装时,根据现场情况,选择相
应吨位的汽车吊或龙门吊进行安装,应验算汽车吊站立位置及或龙门吊轨道
位置土的承载能力,避免对基坑造成影响;安装前,在C15混凝土垫层上应
铺上30mm厚沙垫层,检查止水圈6位置及数量,安装时宜用箱涵1的榫头、
榫槽的连接方式,初步对位后,进行预应力施工。

通过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产生以下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革新了电力隧道的施工工艺,电力隧道的箱涵提前在工
厂制造,各种电气埋件也同时预埋至结构主体上,箱涵的两端分别设有榫头
或榫槽,利用榫头和榫槽的连接方式将多个箱涵相互连接,同时在榫头上设
置阶梯状凸台,榫槽上设置对应阶梯状凸台的阶梯状凹槽,采用这种结构,
当榫头插入榫槽后,相邻两个箱涵连接更加紧密,在施工过程中,免去了现
场浇铸的时间,直接将预制箱涵移入预制电力隧道施工基坑(即施工现场),
将多个预制箱涵串联,通过预应力张拉将箱涵紧密连接,然后将串联后的多
个箱涵埋于基坑内即完成电力隧道的施工,因此,缩短施工周期,预制电力
隧道安装简单,易操作。

2、使本实用新型采用预制件的形式进行安装,无需采取木模板,减少
了木材的使用以及对劳动力的需求。

3、本实用新型通过双楔形橡胶止水圈与预留灌浆孔结合的方式,解决
了电力隧道的防水问题,并对今后的修补,提供了有利条件。

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箱涵内钢筋采用箍筋形式焊接的方式,使其适用
于工厂化生产的配筋方式,减少了钢筋种类,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其满足工
厂化生产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内容的
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等同替代方案,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预制电力隧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预制电力隧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预制电力隧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制电力隧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制电力隧道.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510127 U(45)授权公告日 2012.10.31CN202510127U*CN202510127U*(21)申请号 201220079791.8(22)申请日 2012.03.06E21D 11/00(2006.01)E21D 11/38(2006.01)H02G 9/08(2006.01)(73)专利权人四川省岷源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浣花北路一号B4020(72)发明人乐成军(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代理人李世喆(54) 实用新型名称预制电力隧道(57) 摘要本实。

2、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电力隧道,包括:多个串连的箱涵,在两个相邻的箱涵中,一个箱涵的相邻端设有榫头,另一个箱涵的相邻端设有与所述榫头相配合的榫槽,且所述榫头上设有阶梯状凸起,所述榫槽上设有与所述阶梯状凸起相配合的阶梯状凹槽;其中,榫头与榫槽相嵌合,通过在施工现场施加预应力张拉,使相邻两个箱涵搭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现场施工前直接预制生产电力隧道。(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3 页1/1页21.一种预制电力隧道,其特征在于,包。

3、括:多个串连的箱涵(1),在两个相邻的箱涵(1)中,一个箱涵(1)的相邻端设有榫头(2),另一个箱涵(1)的相邻端设有与所述榫头(2)相配合的榫槽(3),且所述榫头(2)上设有阶梯状凸起(201),所述榫槽(3)上设有与所述阶梯状凸起(201)相配合的阶梯状凹槽(301);其中,榫头(2)与榫槽(3)相嵌合,使相邻两个箱涵搭接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电力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2)的端部以及所述榫槽(3)的端部分别卡套式安装加强角钢(5);和/或,所述阶梯状凸起(201)的阶梯数为1个以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电力隧道,其特征在于,当榫头(2)与榫槽(3)相嵌合时,在所述阶。

4、梯状凸起(201)与阶梯状凹槽(301)之间设置有止水圈(6)。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电力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圈(6)为楔形橡胶止水圈;和/或,所述止水圈(6)的个数与所述阶梯状凸起(201)的阶梯数相等,所述止水圈(6)的设置方式为:所述阶梯状凸起(201)与阶梯状凹槽(301)之间在每一个阶梯均设置所述止水圈(6)。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电力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2)内壁处设有灌浆孔(4),且所述灌浆孔(4)由榫头(2)内壁处延伸至止水圈(6)所在位置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电力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孔(4)为不少于2个。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电力隧道,其。

5、特征在于,所述灌浆孔(4)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箱涵(1)顶板及底板上的榫头(2)处,且两个所 述灌浆孔(4)位于箱涵(1)纵向的轴线上。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电力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涵(1)内的配筋采用将顶板底板还有侧壁的内外侧钢筋合并为箍筋形式,并在箍筋交叉的地方采用双面焊接的形式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510127 U1/5页3预制电力隧道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电力隧道。背景技术0002 在现有电力隧道的施工中,多采用开槽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方式进行施工,而这种施工方式,现浇工期长,基坑迟迟不能回填,施工对城市影响大。0003 另。

6、一方面,开槽现浇还具有以下缺点:止水带的敷设随意性大,不易确保工程防水效果;模板及绑扎钢筋对现场工人熟练程度要求高,由于现阶段熟练工人减少,工程质量越发不易得到保障;现浇仍有采取木模板,对木材、人工浪费大,同时隐形增加森林砍伐量,与国家政策相悖;对劳动力需求大,且结构养护的时间长。实用新型内容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电力隧道,能够在现场施工前直接预制生产电力隧道。0005 一种预制电力隧道,包括:多个串连的箱涵,在两个相邻的箱涵中,一个箱涵的相邻端设有榫头,另一个箱涵的相邻端设有与所述榫头相配合的榫槽,且所述榫头上设有阶梯状凸起,所述榫槽上设有与所述阶梯状凸起相配合的阶梯状凹槽;000。

7、6 其中,榫头与榫槽相嵌合,使相邻两个箱涵搭接在一起。0007 所述榫头的端部以及所述榫槽的端部优选为分别卡套式安装加强角钢;0008 和/或,0009 所述阶梯状凸起的阶梯数优选为1个以上。0010 当榫头与榫槽相嵌合时,在所述阶梯状凸起与阶梯状凹槽之间优选为设置有止水圈。0011 所述止水圈优选为楔形橡胶止水圈;0012 和/或,0013 所述止水圈的个数与所述阶梯状凸起的阶梯数优选为相等,所述止水圈的设置方式优选为:所述阶梯状凸起与阶梯状凹槽之间在每一个阶梯均设置所述止水圈。0014 所述榫头内壁处优选为设有灌浆孔,且所述灌浆孔由榫头内壁处延伸至止水圈所在位置处。0015 进一步的,所述。

8、灌浆孔优选为不少于2个;0016 和/或0017 所述灌浆孔优选为2个,优选为分别设置在所述箱涵顶板及底板上的榫头处,且所述两灌浆孔位于轴线上。0018 所述箱涵内的配筋优选为采用将顶板底板还有侧壁的内外侧钢筋合并为箍筋形式,并在箍筋交叉的地方采用双面焊接的形式连接。0019 通过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产生以下积极效果:0020 1、本实用新型革新了电力隧道的施工工艺,电力隧道的箱涵提前在工厂制造,各说 明 书CN 202510127 U2/5页4种电气埋件也同时预埋至结构主体上,箱涵的两端分别设有榫头或榫槽,利用榫头和榫槽的连接方式将多个箱涵相互连接,同时在榫头上设置阶梯状凸台,榫槽。

9、上设置对应阶梯状凸台的阶梯状凹槽,采用这种结构,当榫头插入榫槽后,相邻两个箱涵连接更加紧密,在施工过程中,免去了现场浇铸的时间,直接将预制箱涵移入预制电力隧道施工基坑(即施工现场),将多个预制箱涵串联,通过预应力张拉将箱涵紧密连接,然后将串联后的多个箱涵埋于基坑内即完成电力隧道的施工,因此,缩短施工周期,预制电力隧道安装简单,易操作。0021 2、使本实用新型采用预制件的形式进行安装,无需采取木模板,减少了木材的使用以及对劳动力的需求。0022 3、本实用新型通过双楔形橡胶止水圈与预留灌浆孔结合的方式,解决了电力隧道的防水问题,并对今后的修补,提供了有利条件。0023 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箱涵。

10、内钢筋采用箍筋形式焊接的方式,使其适用于工厂化生产的配筋方式,减少了钢筋种类,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其满足工厂化生产的要求。附图说明002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以下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它的实施例及其附图。002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电力隧道在安装完毕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0026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电力隧道第一箱涵与第二箱涵连接处的剖视图;0027 图3为现有箱涵的配筋方式。

11、示意图;0028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第二箱涵的配筋方式示意图;0029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法中箱涵进行预应力施工的结构示意图;0030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主体预应力施工的结构示意图;0031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榫头预应力施工的结构示意图;0032 其中,1箱涵,2榫头,201凸起,3榫槽,301凹槽,4灌浆孔,5加强角钢,6止水圈,7预留张拉孔,8预留张拉间,101、102、103、104、105和106分别为不同种类的钢筋。具体实施方式0033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

12、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0034 本申请提案解决了在城市施工现浇电力隧道的种种不利因素,并通过优化设计,进一步在加强主体防水效果、降低工程投资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0035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预制电力隧道,包括:一种预制电力隧道,包括:多个串连的箱涵1,在两个相邻的箱涵1中,一个箱涵1的相邻端设有榫头2,另一个箱涵1的相邻端设有与榫头2相配合的榫槽3,且榫头2上设有阶梯状凸起201,榫槽3上设有与阶梯状凸起201相配合的阶梯状凹槽301;其中,榫头2。

13、与榫槽3相嵌说 明 书CN 202510127 U3/5页5合,使相邻两个箱涵1搭接在一起。0036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改进革新了电力隧道的施工工艺,电力隧道的箱涵提前在工厂制造,各种电气埋件也同时预埋至结构主体上,箱涵的两端分别设有榫头或榫槽,利用榫头和榫槽的连接方式将多个箱涵相互连接,同时在榫头上设置阶梯状凸台,榫槽上设置对应阶梯状凸台的阶梯状凹槽,采用这种结构,当榫头插入榫槽后,相邻两个箱涵连接更加紧密,在施工过程中,免去了现场浇铸的时间,直接将预制箱涵移入预制电力隧道施工基坑(即施工现场),将多个预制箱涵串联,通过预应力张拉将箱涵紧密连接,然后将串联后的多个箱涵埋于基坑内即完成电力隧道。

14、的施工,因此,缩短施工周期,预制电力隧道安装简单,易操作。0037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结构降低了其壁的厚度,榫头2和榫槽3的厚度又只有其厚度的一半不到,为了使其能在运输安装过程中,不易损坏,同时又能承受安装阶段的张拉应力,分别在榫头2的端部以及榫槽3的端部分别卡套式安装加强角钢5;(在图2中榫槽的左上侧及榫头的右下侧),进行保护。0038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为了达到更佳的防水效果,当榫头2与榫槽3相嵌合时,在阶梯状凸起201与阶梯状凹槽301之间设置有止水圈6(见图2),且阶梯状凸起201的阶梯数为1个、2个或多个,止水圈6优选为双层楔形橡胶止水圈;且止水圈。

15、6的个数与阶梯状凸起201的阶梯数相等,止水圈6优选的设置方式为:阶梯状凸起201与阶梯状凹槽301之间在每一个阶梯均设置止水圈6,使榫头2与榫槽3之间完全密封;进一步的,为了确保在止水圈6失效的情况下(如震后),本实用新型仍能有效的防水,在榫头2内壁处设有灌浆孔4,且灌浆孔4由榫头2内壁处延伸至止水圈6所在位置处,当止水圈6为双层楔形橡胶止水圈时,优选将灌浆孔4延伸至两止水圈6之间;灌浆孔4优选设置为不少于2个,且至少有2个灌浆孔4设置在箱涵1顶板及底板上的榫头2处,且两灌浆孔4位于箱涵1纵向的轴线上;当止水圈6失效时,仍可采用灌注止水材料的方式补救(见图2),灌浆孔4设置为不少于2个,可在。

16、灌注止水材料时,一个灌浆孔4用来进行放气,另一个灌浆孔4用来灌注止水材料,使止水材料能够进入榫头2与榫槽3之间的空隙,代替止水圈6防水。0039 本实用新型通过双楔形橡胶止水圈与预留灌浆孔结合的方式,解决了电力隧道的防水问题,并对今后的修补,提供了有利条件。0040 由于预制电力隧道(箱涵)属于工厂生产,对钢筋的种类及型式要求尽量简洁统一,而普通箱涵的配筋方式,如图3所示,至少有4种以上的主要钢筋(顶板底板的内外侧两种,侧壁内外侧两种,见图3中101、102、103和104),其原因是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受拉钢筋(外侧横筋)的锚固必须达到规范规定的锚固长度,钢筋为弯。

17、头向下锚固;受压钢筋(内侧横筋)的锚固长度相对要小一下,钢筋为弯头向上锚固;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针对预制构件的特殊性,我们将箱涵1内的主要钢筋采用箍筋形式焊接而成,即将顶板底板还有侧壁的内外侧钢筋合并为箍筋型式,并在箍筋交叉的地方采用工厂现场焊接双面焊接的型式,这样钢筋锚固长度也满足规范要求,主要钢筋型式只剩顶底板和侧壁两种箍筋(见图4中105和106),在减少工人的工作量,提高了生产率的同时,也节约了10左右的用钢量(主要是钢筋锚固长度节约),将正方形箱涵结构主要钢筋减少为1种,长方形箱涵结构主要钢筋也不超过2种,使工厂加工质量能得到比较好的保障。说 明 书CN 20251。

18、0127 U4/5页60041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箱涵内钢筋采用箍筋形式焊接的方式,使其适用于工厂化生产的配筋方式,减少了钢筋种类,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其满足工厂化生产的要求。0042 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电力隧道的安装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43 A.在电力隧道安装基坑内浇筑砼垫层,并在砼垫层上预铺砂垫层;0044 B.将多个所述箱涵1移入基坑内;0045 C.按照榫头2、榫槽3的连接方式将多个所述箱涵1串连,进行预应力施工;0046 D.将预应力施工完成后的多个所述箱涵1串连,埋入基坑中。0047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在多个箱涵1埋入基坑前,步骤C进一步包括,在串联后的多个所述箱涵的。

19、所述榫头2的端部处以及所述榫槽3的端部处埋置加强角钢5;并且在步骤C中,优选的安装方法是将3-5个箱涵1串连后,进行预应力施工,如图5,6,7所示,具体为通过箱涵1上的预留张拉孔7,利用钢筋和螺杆进行张拉,其中螺杆应在预留张拉间8进行张拉操作,每跟预应力筋张拉力大小为50kn,在进行预应力张拉时,首次张拉时张拉力不宜过大,宜采用两次张拉到位,张拉顺序对称进行;在工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将3至5节箱涵连接后,进行一次张拉。0048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在步骤B中,按照榫头2、榫槽3的连接方式将多个箱涵1进行串连前,在阶梯状凸起201与阶梯状凹槽301之间设置止水圈6,并在张拉前再次检查确认。。

20、0049 另外,本实用新型在运输时注意成品保护,箱涵1底部应支垫垫木,箱涵1与箱涵1之间宜用柔性材料间隔;现场安装时,根据现场情况,选择相应吨位的汽车吊或龙门吊进行安装,应验算汽车吊站立位置及或龙门吊轨道位置土的承载能力,避免对基坑造成影响;安装前,在C15混凝土垫层上应铺上30mm厚沙垫层,检查止水圈6位置及数量,安装时宜用箱涵1的榫头、榫槽的连接方式,初步对位后,进行预应力施工。0050 通过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产生以下积极效果:0051 1、本实用新型革新了电力隧道的施工工艺,电力隧道的箱涵提前在工厂制造,各种电气埋件也同时预埋至结构主体上,箱涵的两端分别设有榫头或榫槽,利用榫。

21、头和榫槽的连接方式将多个箱涵相互连接,同时在榫头上设置阶梯状凸台,榫槽上设置对应阶梯状凸台的阶梯状凹槽,采用这种结构,当榫头插入榫槽后,相邻两个箱涵连接更加紧密,在施工过程中,免去了现场浇铸的时间,直接将预制箱涵移入预制电力隧道施工基坑(即施工现场),将多个预制箱涵串联,通过预应力张拉将箱涵紧密连接,然后将串联后的多个箱涵埋于基坑内即完成电力隧道的施工,因此,缩短施工周期,预制电力隧道安装简单,易操作。0052 2、使本实用新型采用预制件的形式进行安装,无需采取木模板,减少了木材的使用以及对劳动力的需求。0053 3、本实用新型通过双楔形橡胶止水圈与预留灌浆孔结合的方式,解决了电力隧道的防水问。

22、题,并对今后的修补,提供了有利条件。0054 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箱涵内钢筋采用箍筋形式焊接的方式,使其适用于工厂化生产的配筋方式,减少了钢筋种类,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其满足工厂化生产的要求。005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内容的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等同替代方案,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说 明 书CN 202510127 U5/5页7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说 明 书CN 202510127 U1/3页8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510127 U2/3页9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510127 U3/3页10图5图6图7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510127 U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