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梁顶推用导梁结合部构造.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4016101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2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20559998.0

申请日:

2011.12.28

公开号:

CN202509406U

公开日:

2012.10.3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1D21/06

主分类号:

E01D21/06

申请人: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升桥; 刘永锋; 李国强; 焦亚萌; 金令; 张华

地址:

100055 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15号中铁咨询大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代理人:

韩国胜;王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混凝土梁顶推用导梁结合部构造,包括混凝土主梁端部和连接钢导梁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埋设在混凝土主梁端部中,所述混凝土主梁端部中设有预应力筋。本实用新型将混凝土主梁本身的纵向预应力筋直接锚固到与钢导梁相连接的连接件上,增强了钢导梁与混凝土主梁结构的整体连接,有效的改善超宽混凝土主梁与钢导梁结合段的受力状态,保证了整个顶推过程中结合部的安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混凝土梁顶推用导梁结合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混
凝土主梁端部和连接钢导梁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埋设在混凝土主梁
端部中,所述混凝土主梁端部中设有预应力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钢导
梁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钢导
梁焊接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
混凝土主梁端部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位于底板的上部,在所述
顶板和底板中设有横向预应力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由钢板
组成,所述钢板埋设在顶板和底板中,所述横向预应力筋穿过顶板和
底板上埋设的钢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主梁端
部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填充有混凝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和底板之
间填充的混凝土厚度为混凝土主梁高度的1/3~1/2。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
连接件通过剪力钉固定连接在混凝土主梁端部上。

说明书

一种混凝土梁顶推用导梁结合部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梁顶推
用导梁结合部构造。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梁顶推施工中,一般在主梁顶推前进方向的前部设置钢
结构导梁来减小顶推跨度,以减小混凝土主梁顶推过程中的最大正负
弯矩,改善主梁的受力状况。有时也在混凝土主梁尾部设置后导梁。
混凝土梁与钢导梁结合部一般的做法是在顶、底板内预埋厚钢板或者
型钢伸出主梁,再与拼装成型后的导梁连接。

在顶推过程中,混凝土主梁与导梁结合部位将交替出现正负弯
矩,顶板和底板交替出现纵向的拉压应力,当主梁截面很宽时,主梁
截面顶底板的横向也伴随有拉压应力的出现,空间受力情况非常复
杂,加之主梁与导梁两者使用材料性能的差异,使得导梁结合部的构
造在顶推施工设计中非常重要,成为控制顶推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实际工程中,由于设计及细节处理上的不完善,使得混凝土导梁
结合段在顶推过程中经常出现开裂的情况。“十顶九裂”成为顶推施
工中常见的现象。主梁的开裂,严重影响了顶推施工的顺利进行,损
害了主梁耐久性,甚至危及到了将来主桥结构的安全,也大大制约了
顶推施工方法的推广和应用。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混凝土导梁结合段在顶
推过程中经常出现开裂的情况,严重影响了顶推施工的顺利进行,损
害了主梁耐久性。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梁顶推用导
梁结合部构造。

其中,所述构造包括混凝土主梁端部和连接钢导梁的连接件,所
述连接件埋设在混凝土主梁端部中,所述混凝土主梁端部中设有预应
力筋。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与钢导梁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与钢导梁焊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主梁端部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位于底
板的上部,在所述顶板和底板中设有横向预应力筋。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由钢板组成,所述钢板埋设在顶板和底板中,
所述横向预应力筋穿过顶板和底板上埋设的钢板。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主梁端部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填充有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填充的混凝土厚度为混凝土主梁高
度的1/3~1/2。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通过剪力钉固定连接在混凝土主梁端部上。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将混凝土主梁本身的纵
向预应力筋直接锚固到与钢导梁相连接的连接件上,增强了钢导梁与
混凝土主梁结构的整体连接,有效的改善超宽混凝土主梁与钢导梁结
合段的受力状态,保证了整个顶推过程中结合部的安全。该混凝土梁
顶推用构造还在钢导梁与混凝土主梁接触面上密布焊接剪力钉、增设
顶底板横向预应力筋,充分利用结构自身的材料,大大改善了顶推施
工过程中混凝土主梁与钢导梁结合段的受力状况,保证了顶推过程混
凝土主梁与钢导梁结合部的抗裂性,提高了顶推施工混凝土主梁的安
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俯视剖面图。

其中,1:混凝土主梁端部;2:钢导梁;3:混凝土层;4:预应
力筋;5:顶板预应力筋;6:底板预应力筋;7:剪力钉;8:连接件;
9: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
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混凝土主梁由顶板、
底板和腹板构成,顶板位于底板的上部,腹板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
在混凝土主梁前端或者后端的顶板、底板和腹板9中埋设有连接件8。
该混凝土梁顶推用导梁结合部构造包括混凝土主梁端部1和连接钢导
梁2的连接件8,所述连接件8埋设在混凝土主梁端部1中,所述混凝土
主梁端部1的顶板、底板和腹板9中设有预应力筋4,连接件8通过焊接
或者螺栓连接到钢导梁2上。连接件8可以为各种适合的材质,优选地
为钢板,钢板埋设在混凝土主梁端部1的顶板、底板和腹板9中。本实
用新型的构造将混凝土主梁端部1本身的纵向预应力筋4直接锚固到
与钢导梁2相连接的连接件8上,增强了钢导梁2与混凝土主梁结构的
整体连接,有效的改善超宽混凝土主梁与钢导梁结合段的受力状态,
保证了整个顶推过程中结合部的安全。

为了进一步加强混凝土主梁端部1和钢导梁2的结合,优选地,所
述连接件8通过剪力钉7固定连接在混凝土主梁端部1上,连接件8与混
凝土主梁端部1接触面侧密布焊接剪力钉7,加强了混凝土主梁1与钢
导梁2在接触面上的结合,增强了钢板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连接强度。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主梁端部1的顶板上设有横向顶板预应力筋5,所
述底板上设有横向底板预应力筋6。在混凝土主梁端部1和钢导梁2结
合部范围内增设横向预应力筋,使该范围内的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
态,使混凝土性能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在顶板和底板中设有
横向的预应力筋,当预应力筋碰到混凝土主梁端部1的顶板和底板中
埋设的钢板时,横向预应力筋从钢板中穿洞通过,从而牢固设置在顶
板和底板上。

再次参阅图1,为了进一步降低该构造的应力值,所述混凝土主
梁端部1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填充有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3。更优地,
所述混凝土层3的厚度为混凝土主梁高度的1/3~1/2。本实用新型的
构造在结合段增设混凝土层3,使混凝土主梁端部1和钢导梁2结合
段受力最复杂区域的体积加大,从而加强了结合部的强度。也可以加
大腹板9的宽度,从而包裹住连接件8,增大的范围可以根据现场需
要来设定,一般大于标准的腹板9的宽度,例如为标准腹板宽度的
1.1~1.5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在高速立交上的应用:依照上述描述设
计而成的混凝土梁顶推用导梁结合部构造,由该构造形成的桥顶推梁
段长212m,顶推距离213m,顶推最大跨度63m,主梁截面宽35.5m,
顶推重量25000吨,圆曲线轨迹,其大跨度、大吨位、长顶程、复杂
曲线上单点施工工艺位居目前国内首位。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主梁1
与钢导梁2的结合部采用上述改进措施,使得结合部经受住了实际施
工过程的考验,整个顶推过程中结构安全可靠,未出现裂缝,证明了
该结合部构造措施的安全可行。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通过将混凝土主梁
端部1本身的纵向预应力筋直接锚固到与钢导梁2相连接的连接件8
上,增强了钢导梁2与混凝土主梁结构的整体连接,有效的改善超宽
混凝土主梁与钢导梁结合段的受力状态,保证了整个顶推过程中结合
部的安全。该构造还在钢导梁与混凝土主梁接触面上密布焊接剪力
钉、增设顶底板横向预应力筋等改进措施,充分利用结构自身的材料,
大大改善了顶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主梁与钢导梁结合段的受力状况,
保证了顶推过程混凝土主梁与钢导梁结合部的抗裂性,提高了顶推施
工混凝土主梁的安全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
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
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混凝土梁顶推用导梁结合部构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混凝土梁顶推用导梁结合部构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混凝土梁顶推用导梁结合部构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混凝土梁顶推用导梁结合部构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混凝土梁顶推用导梁结合部构造.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509406 U(45)授权公告日 2012.10.31CN202509406U*CN202509406U*(21)申请号 201120559998.0(22)申请日 2011.12.28E01D 21/06(2006.01)(73)专利权人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100055 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15号中铁咨询大厦(72)发明人徐升桥 刘永锋 李国强 焦亚萌金令 张华(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代理人韩国胜 王莹(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混凝土梁顶推用导梁结合部构造(57) 摘要一种混凝土梁顶推用导梁结合部构造,包括混凝。

2、土主梁端部和连接钢导梁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埋设在混凝土主梁端部中,所述混凝土主梁端部中设有预应力筋。本实用新型将混凝土主梁本身的纵向预应力筋直接锚固到与钢导梁相连接的连接件上,增强了钢导梁与混凝土主梁结构的整体连接,有效的改善超宽混凝土主梁与钢导梁结合段的受力状态,保证了整个顶推过程中结合部的安全。(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1/1页21.一种混凝土梁顶推用导梁结合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主梁端部和连接钢导梁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埋设在混凝土主梁端部中,所述。

3、混凝土主梁端部中设有预应力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钢导梁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钢导梁焊接在一起。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主梁端部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位于底板的上部,在所述顶板和底板中设有横向预应力筋。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由钢板组成,所述钢板埋设在顶板和底板中,所述横向预应力筋穿过顶板和底板上埋设的钢板。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主梁端部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填充有混凝土。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和底。

4、板之间填充的混凝土厚度为混凝土主梁高度的1/31/2。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通过剪力钉固定连接在混凝土主梁端部上。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509406 U1/3页3一种混凝土梁顶推用导梁结合部构造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梁顶推用导梁结合部构造。背景技术0002 在混凝土梁顶推施工中,一般在主梁顶推前进方向的前部设置钢结构导梁来减小顶推跨度,以减小混凝土主梁顶推过程中的最大正负弯矩,改善主梁的受力状况。有时也在混凝土主梁尾部设置后导梁。混凝土梁与钢导梁结合部一般的做法是在顶、底板内预埋厚钢板或者型钢伸出主。

5、梁,再与拼装成型后的导梁连接。0003 在顶推过程中,混凝土主梁与导梁结合部位将交替出现正负弯矩,顶板和底板交替出现纵向的拉压应力,当主梁截面很宽时,主梁截面顶底板的横向也伴随有拉压应力的出现,空间受力情况非常复杂,加之主梁与导梁两者使用材料性能的差异,使得导梁结合部的构造在顶推施工设计中非常重要,成为控制顶推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0004 实际工程中,由于设计及细节处理上的不完善,使得混凝土导梁结合段在顶推过程中经常出现开裂的情况。“十顶九裂”成为顶推施工中常见的现象。主梁的开裂,严重影响了顶推施工的顺利进行,损害了主梁耐久性,甚至危及到了将来主桥结构的安全,也大大制约了顶推施工方法的推广和应。

6、用。发明内容0005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0006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混凝土导梁结合段在顶推过程中经常出现开裂的情况,严重影响了顶推施工的顺利进行,损害了主梁耐久性。0007 (二)技术方案0008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梁顶推用导梁结合部构造。0009 其中,所述构造包括混凝土主梁端部和连接钢导梁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埋设在混凝土主梁端部中,所述混凝土主梁端部中设有预应力筋。0010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与钢导梁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0011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与钢导梁焊接在一起。0012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主梁端部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位于底板的上部。

7、,在所述顶板和底板中设有横向预应力筋。0013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由钢板组成,所述钢板埋设在顶板和底板中,所述横向预应力筋穿过顶板和底板上埋设的钢板。0014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主梁端部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填充有混凝土。0015 优选地,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填充的混凝土厚度为混凝土主梁高度的1/31/2。0016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通过剪力钉固定连接在混凝土主梁端部上。0017 (三)有益效果说 明 书CN 202509406 U2/3页40018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将混凝土主梁本身的纵向预应力筋直接锚固到与钢导梁相连接的连接件上,增强了钢导梁与混凝土主梁结构的整体连接,有效的改善。

8、超宽混凝土主梁与钢导梁结合段的受力状态,保证了整个顶推过程中结合部的安全。该混凝土梁顶推用构造还在钢导梁与混凝土主梁接触面上密布焊接剪力钉、增设顶底板横向预应力筋,充分利用结构自身的材料,大大改善了顶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主梁与钢导梁结合段的受力状况,保证了顶推过程混凝土主梁与钢导梁结合部的抗裂性,提高了顶推施工混凝土主梁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0019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截面图;0020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0021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俯视剖面图。0022 其中,1:混凝土主梁端部;2:钢导梁;3:混凝土层;4:预应力筋;5:顶板预应力筋;6:底板预应力筋;7:。

9、剪力钉;8:连接件;9:腹板。具体实施方式002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0024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混凝土主梁由顶板、底板和腹板构成,顶板位于底板的上部,腹板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在混凝土主梁前端或者后端的顶板、底板和腹板9中埋设有连接件8。该混凝土梁顶推用导梁结合部构造包括混凝土主梁端部1和连接钢导梁2的连接件8,所述连接件8埋设在混凝土主梁端部1中,所述混凝土主梁端部1的顶板、底板和腹板9中设有预应力筋4,连接件8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到钢导梁2上。连接件8可以为各种。

10、适合的材质,优选地为钢板,钢板埋设在混凝土主梁端部1的顶板、底板和腹板9中。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将混凝土主梁端部1本身的纵向预应力筋4直接锚固到与钢导梁2相连接的连接件8上,增强了钢导梁2与混凝土主梁结构的整体连接,有效的改善超宽混凝土主梁与钢导梁结合段的受力状态,保证了整个顶推过程中结合部的安全。0025 为了进一步加强混凝土主梁端部1和钢导梁2的结合,优选地,所述连接件8通过剪力钉7固定连接在混凝土主梁端部1上,连接件8与混凝土主梁端部1接触面侧密布焊接剪力钉7,加强了混凝土主梁1与钢导梁2在接触面上的结合,增强了钢板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连接强度。优选地,所述混凝土主梁端部1的顶板上设有横向顶板。

11、预应力筋5,所述底板上设有横向底板预应力筋6。在混凝土主梁端部1和钢导梁2结合部范围内增设横向预应力筋,使该范围内的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使混凝土性能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在顶板和底板中设有横向的预应力筋,当预应力筋碰到混凝土主梁端部1的顶板和底板中埋设的钢板时,横向预应力筋从钢板中穿洞通过,从而牢固设置在顶板和底板上。0026 再次参阅图1,为了进一步降低该构造的应力值,所述混凝土主梁端部1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填充有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3。更优地,所述混凝土层3的厚度为混凝土主梁高度的1/31/2。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在结合段增设混凝土层3,使混凝土主梁端部1和钢导梁2结合段受力最复杂区域的体。

12、积加大,从而加强了结合部的强度。也可以加大腹板9的说 明 书CN 202509406 U3/3页5宽度,从而包裹住连接件8,增大的范围可以根据现场需要来设定,一般大于标准的腹板9的宽度,例如为标准腹板宽度的1.11.5倍。0027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在高速立交上的应用:依照上述描述设计而成的混凝土梁顶推用导梁结合部构造,由该构造形成的桥顶推梁段长212m,顶推距离213m,顶推最大跨度63m,主梁截面宽35.5m,顶推重量25000吨,圆曲线轨迹,其大跨度、大吨位、长顶程、复杂曲线上单点施工工艺位居目前国内首位。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主梁1与钢导梁2的结合部采用上述改进措施,使得结合部经受住了。

13、实际施工过程的考验,整个顶推过程中结构安全可靠,未出现裂缝,证明了该结合部构造措施的安全可行。0028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通过将混凝土主梁端部1本身的纵向预应力筋直接锚固到与钢导梁2相连接的连接件8上,增强了钢导梁2与混凝土主梁结构的整体连接,有效的改善超宽混凝土主梁与钢导梁结合段的受力状态,保证了整个顶推过程中结合部的安全。该构造还在钢导梁与混凝土主梁接触面上密布焊接剪力钉、增设顶底板横向预应力筋等改进措施,充分利用结构自身的材料,大大改善了顶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主梁与钢导梁结合段的受力状况,保证了顶推过程混凝土主梁与钢导梁结合部的抗裂性,提高了顶推施工混凝土主梁的安全性能。0029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说 明 书CN 202509406 U1/1页6图1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509406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