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静压桩预加压力封桩装置.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4010751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20134601.8

申请日:

2012.04.01

公开号:

CN202644531U

公开日:

2013.01.0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2D7/20

主分类号:

E02D7/20

申请人:

江苏东南特种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今保

地址: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丹凤街19号恒基中心公寓四楼40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柏尚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锚杆静压桩预加压力封桩装置,左侧预埋螺杆(8.1)和右侧预埋螺杆(8.2)的下部预埋在压桩承台(7)中,上部通过左侧连接螺母(6.1)、右侧连接螺母(6.2)对应与左侧高强钢筋(4.1)、右侧高强钢筋(4.2)的下部连接,左侧高强钢筋(4.1)、右侧高强钢筋(4.2)的上部穿过压桩孔左侧次梁(2.1)由第一高强钢筋锚固端(1.1)、第二高强钢筋锚固端(1.2)固定在压桩孔左侧次梁(2.1)上;在静压桩(9)的上部设有压桩千斤顶(10),在压桩千斤顶(10)上设有主梁(3),压桩孔左侧次梁(2.1)和压桩孔右侧次梁(2.2)压在主梁(3)上。该结构克服了传统封桩施工方法引起的桩体回弹、建筑物附加沉降等问题,并且具有设备轻便、易于操作、造价经济等特点。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锚杆静压桩预加压力封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第一高强钢筋锚固端(1.1)、第二高强钢筋锚固端(1.2)、第三高强钢筋锚固端(1.3)、第四高强钢筋锚固端(1.4)、压桩孔左侧次梁(2.1)、压桩孔右侧次梁(2.2)、主梁(3)、左侧高强钢筋(4.1)、右侧高强钢筋(4.2)、压力读数表(5)、左侧连接螺母(6.1)、右侧连接螺母(6.2)、压桩承台(7)、左侧预埋螺杆(8.1)、右侧预埋螺杆(8.2)、静压桩(9)、压桩千斤顶(10)、钢板封头(11);其中,左侧预埋螺杆(8.1)和右侧预埋螺杆(8.2)的下部预埋在压桩承台(7)中,上部通过左侧连接螺母(6.1)、右侧连接螺母(6.2)对应与左侧高强钢筋(4.1)、右侧高强钢筋(4.2)的下部连接,左侧高强钢筋(4.1)、右侧高强钢筋(4.2)的上部穿过压桩孔左侧次梁(2.1)由第一高强钢筋锚固端(1.1)、第二高强钢筋锚固端(1.2)固定在压桩孔左侧次梁(2.1)上;在静压桩(9)的上部设有压桩千斤顶(10),在压桩千斤顶(10)上设有主梁(3),压桩孔左侧次梁(2.1)和压桩孔右侧次梁(2.2)压在主梁(3)上。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静压桩预加压力封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静压桩(9的)最上面一节的端部设置一钢板封头(11),在钢板封头(11)与封桩桩架之间设置带压力读数表(5)的压桩千斤顶(10),通过调节压桩千斤顶(10)的压力对静压桩(9)进行施压,达到设计预加压力后在不撤出封桩装置的情况下进行封桩从而达到预加压力封桩的效果。

说明书

说明书锚杆静压桩预加压力封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锚杆静压桩封桩施工的便于施工、有利于减小桩体回弹、降低建筑物附加沉降的预加压力封桩装置。
背景技术
锚杆静压桩施工因其传力方式直接,加固效果明显,并且设备轻便、施工便捷、造价经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既有建筑物的托换、加固和新建建筑物的桩基逆作法工程中。但因其与传统的压桩施工方法施工顺序不同,既它是利用已有建筑物上部荷载作用进行沉桩的,因此压桩施工时会使被加固地基产生附加沉降,特别是压桩时终止压桩力卸除后桩端土回弹,可以使桩端有10~30mm的上抬,若采用一般施工方法进行封桩后,上部荷载会使锚杆静压桩桩尖不同程度地再次下沉,从而引起建筑物附加沉降,无法保证加固效果。
    为确保加固效果,当压桩力和桩顶标高达到设计要求后,在不卸载的情况下,立即在压桩孔内将桩与基础用早强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在一起,并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方可卸载,而要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要求最少需要七天时间。压桩架和工作千斤顶必须在保证以上要求后才能撤去进而投入到下一处的压桩工作。这样会严重的影响压桩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施工速度。为保证施工速度和加固效果,当锚杆静压桩的压桩力和桩顶标高达到设计要求后,将压桩架撤去投入到下一处的压桩工作,重新安装预加压力封桩装置进行封桩,采用该种装置有效的保证了施工速度和加固效果。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为了克服传统封桩施工方法引起的桩体回弹、建筑物附加沉降
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锚杆静压桩预加压力封桩装置。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锚杆静压桩预加压力封桩结构,该结构包括第一高强钢筋锚固端、第二高强钢筋锚固端、第三高强钢筋锚固端、第四高强钢筋锚固端、压桩孔左侧次梁、压桩孔右侧次梁、主梁、左侧高强钢筋、右侧高强钢筋、压力读数表、左侧连接螺母、右侧连接螺母、压桩承台、左侧预埋螺杆、右侧预埋螺杆、静压桩、压桩千斤顶、钢板封头;其中,左侧预埋螺杆和右侧预埋螺杆的下部预埋在压桩承台中,上部通过左侧连接螺母、右侧连接螺母对应与左侧高强钢筋、右侧高强钢筋的下部连接,左侧高强钢筋、右侧高强钢筋的上部穿过压桩孔左侧次梁由第一高强钢筋锚固端、第二高强钢筋锚固端固定在压桩孔左侧次梁上;在静压桩的上部设有压桩千斤顶,在压桩千斤顶上设有主梁,压桩孔左侧次梁和压桩孔右侧次梁压在主梁上。
在静压桩的最上面一节的端部设置一钢板封头,在钢板封头与封桩桩架之间设置带压力读数表的压桩千斤顶,通过调节压桩千斤顶的压力对静压桩(9)进行施压,达到设计预加压力后在不撤出封桩装置的情况下进行封桩从而达到预加压力封桩的效果。
当锚杆静压桩的压桩力和桩顶标高达到设计要求后,将压桩架撤去投入到下一处的压桩工作,通过该装置可以进行预加压力封桩,即在桩端部设置一节短钢管,并将预加压力封桩装置连接到压桩孔旁边的反力螺栓上,在短钢管和封桩反力架之间设置带压力表的千斤顶,将桩施压至设计要求的封桩压桩力,同时进行封桩,将短钢管封在承台内,待封桩的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再撤去预加压力封桩装置,截取多余的钢管,这时锚杆静压桩就直接承受上部建筑物的既有荷载,从而避免了桩体发生回弹变形和压缩变形,使桩周与桩端下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建立起预加压力的反力。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很好地控制由于桩体回弹所引起的附加沉降。这样不但可以避免了桩回弹引起的建筑物的沉降,同时阻止了桩对土体的扰动引起的建筑物的沉降。
附图说明
图1:表示锚杆静压桩预加压力封桩正立面示意图,
图2:表示锚杆静压桩预加压力封桩侧立面示意图,
图3:表示锚杆静压桩预加压力封桩平面图。
其中有:第一高强钢筋锚固端1.1、第二高强钢筋锚固端1.2、第三高强钢筋锚固端1.3、第四高强钢筋锚固端1.4、压桩孔左侧次梁2.1、压桩孔右侧次梁2.2、主梁3、左侧高强钢筋4.1、右侧高强钢筋4.2、压力读数表5、左侧连接螺母6.1、右侧连接螺母6.2、压桩承台7、左侧预埋螺杆8.1、右侧预埋螺杆8.2、静压桩9、压桩千斤顶10、钢板封头11。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高强钢筋锚固端1.1为压桩孔左前侧15.2 OVM单孔锚具与直径14mm高强钢筋锚固,
第二高强钢筋锚固端1.2为压桩孔右前侧15.2 OVM单孔锚具与直径14mm高强钢筋锚固,
第三高强钢筋锚固端1.3为压桩孔左后侧15.2 OVM单孔锚具与直径14mm高强钢筋锚固,
第四高强钢筋锚固端1.4为压桩孔右后侧15.2 OVM单孔锚具与直径14mm高强钢筋锚固,
压桩孔左侧次梁2.1为压桩孔左侧次梁(采用10mm厚钢板焊接成工字型,高150mm,长500mm,在两端开设直径16mm孔洞)。
压桩孔右侧次梁2.2为压桩孔右侧次梁(采用10mm厚钢板焊接成工字型,高150mm,长500mm,在两端开设直径16mm孔洞)。
主梁3为HW300×200×8×12主梁,
左侧高强钢筋4.1为压桩孔左侧直径14mm高强钢筋,顶部焊接直径24mm双螺母与承台预埋螺杆连接,端部与锚具连接。
右侧高强钢筋4.2为压桩孔左侧直径14mm高强钢筋,顶部焊接直径24mm双螺母与承台预埋螺杆连接,端部与锚具连接。
压力读数表5为千斤顶压力读数表,
左侧连接螺母6.1为压桩孔左侧螺杆顶部焊接直径24mm双螺母,
右侧连接螺母6.2为压桩孔右侧螺杆顶部焊接直径24mm双螺母,
压桩承台7为混凝土结构,
左侧预埋螺杆8.1为压桩孔左侧承台内预埋或后植入直径24mm螺杆,
右侧预埋螺杆8.2为压桩孔右侧承台内预埋或后植入直径24mm螺杆,
静压桩9为钢管或混凝土静压桩,
压桩千斤顶10为带压力读数表的压桩千斤顶,
钢板封头为108×10.0短钢管,长300mm,内部灌注混凝土填实,端部采用10mm钢板封头。
左侧预埋螺杆8.1和右侧预埋螺杆8.2的下部预埋在压桩承台7中,上部通过左侧连接螺母6.1、右侧连接螺母6.2对应与左侧高强钢筋4.1、右侧高强钢筋4.2的下部连接,左侧高强钢筋4.1、右侧高强钢筋4.2的上部穿过压桩孔左侧次梁2.1由第一高强钢筋锚固端1.1、第二高强钢筋锚固端1.2固定在压桩孔左侧次梁2.1上;在静压桩9的上部设有压桩千斤顶10,在压桩千斤顶10上设有主梁3,压桩孔左侧次梁2.1和压桩孔右侧次梁2.2压在主梁3上。
1、 锚杆静压桩压桩施工至最后一节时,在桩顶设置一节长度及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短钢管‑钢板封头(直径不宜大于150mm),并通过锚杆静压桩的压桩架将其压入承台,同时将桩送入设计标高。
2、 撤除压桩架,按图示要求将预加压力封桩架安置在桩顶部,预加压力封桩架通过4根直径14mm高强钢筋与原承台顶部预埋螺杆连接。
3、 紧固连接螺栓及上部锚具,调整反力主梁和次梁位置,在桩短钢管和反力主梁间安放带压力表的千斤顶。
4、 对千斤顶进行逐步施压,直至压力表读数至设计封桩时的预加压力值。
5、 焊接封桩钢筋,对桩头进行清理并浇水湿润后,浇注高强微膨胀混凝土进行封桩。
6、 待封桩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松开上部锚具及下部连接螺栓,卸除预加压力封桩装置。并将露出承台面多余钢管切除。

锚杆静压桩预加压力封桩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锚杆静压桩预加压力封桩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锚杆静压桩预加压力封桩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锚杆静压桩预加压力封桩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锚杆静压桩预加压力封桩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644531 U(45)授权公告日 2013.01.02CN202644531U*CN202644531U*(21)申请号 201220134601.8(22)申请日 2012.04.01E02D 7/20(2006.01)(73)专利权人江苏东南特种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地址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丹凤街19号恒基中心公寓四楼401室(72)发明人李今保(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代理人柏尚春(54) 实用新型名称锚杆静压桩预加压力封桩装置(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锚杆静压桩预加压力封桩装置,左侧预埋螺杆(8.1)和右侧。

2、预埋螺杆(8.2)的下部预埋在压桩承台(7)中,上部通过左侧连接螺母(6.1)、右侧连接螺母(6.2)对应与左侧高强钢筋(4.1)、右侧高强钢筋(4.2)的下部连接,左侧高强钢筋(4.1)、右侧高强钢筋(4.2)的上部穿过压桩孔左侧次梁(2.1)由第一高强钢筋锚固端(1.1)、第二高强钢筋锚固端(1.2)固定在压桩孔左侧次梁(2.1)上;在静压桩(9)的上部设有压桩千斤顶(10),在压桩千斤顶(10)上设有主梁(3),压桩孔左侧次梁(2.1)和压桩孔右侧次梁(2.2)压在主梁(3)上。该结构克服了传统封桩施工方法引起的桩体回弹、建筑物附加沉降等问题,并且具有设备轻便、易于操作、造价经济等特点。。

3、(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1/1页21.一种锚杆静压桩预加压力封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第一高强钢筋锚固端(1.1)、第二高强钢筋锚固端(1.2)、第三高强钢筋锚固端(1.3)、第四高强钢筋锚固端(1.4)、压桩孔左侧次梁(2.1)、压桩孔右侧次梁(2.2)、主梁(3)、左侧高强钢筋(4.1)、右侧高强钢筋(4.2)、压力读数表(5)、左侧连接螺母(6.1)、右侧连接螺母(6.2)、压桩承台(7)、左侧预埋螺杆(。

4、8.1)、右侧预埋螺杆(8.2)、静压桩(9)、压桩千斤顶(10)、钢板封头(11);其中,左侧预埋螺杆(8.1)和右侧预埋螺杆(8.2)的下部预埋在压桩承台(7)中,上部通过左侧连接螺母(6.1)、右侧连接螺母(6.2)对应与左侧高强钢筋(4.1)、右侧高强钢筋(4.2)的下部连接,左侧高强钢筋(4.1)、右侧高强钢筋(4.2)的上部穿过压桩孔左侧次梁(2.1)由第一高强钢筋锚固端(1.1)、第二高强钢筋锚固端(1.2)固定在压桩孔左侧次梁(2.1)上;在静压桩(9)的上部设有压桩千斤顶(10),在压桩千斤顶(10)上设有主梁(3),压桩孔左侧次梁(2.1)和压桩孔右侧次梁(2.2)压在主梁。

5、(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静压桩预加压力封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静压桩(9的)最上面一节的端部设置一钢板封头(11),在钢板封头(11)与封桩桩架之间设置带压力读数表(5)的压桩千斤顶(10),通过调节压桩千斤顶(10)的压力对静压桩(9)进行施压,达到设计预加压力后在不撤出封桩装置的情况下进行封桩从而达到预加压力封桩的效果。 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644531 U1/3页3锚杆静压桩预加压力封桩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锚杆静压桩封桩施工的便于施工、有利于减小桩体回弹、降低建筑物附加沉降的预加压力封桩装置。背景技术0002 锚杆静压。

6、桩施工因其传力方式直接,加固效果明显,并且设备轻便、施工便捷、造价经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既有建筑物的托换、加固和新建建筑物的桩基逆作法工程中。但因其与传统的压桩施工方法施工顺序不同,既它是利用已有建筑物上部荷载作用进行沉桩的,因此压桩施工时会使被加固地基产生附加沉降,特别是压桩时终止压桩力卸除后桩端土回弹,可以使桩端有1030mm的上抬,若采用一般施工方法进行封桩后,上部荷载会使锚杆静压桩桩尖不同程度地再次下沉,从而引起建筑物附加沉降,无法保证加固效果。0003 为确保加固效果,当压桩力和桩顶标高达到设计要求后,在不卸载的情况下,立即在压桩孔内将桩与基础用早强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在一起,并在。

7、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方可卸载,而要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要求最少需要七天时间。压桩架和工作千斤顶必须在保证以上要求后才能撤去进而投入到下一处的压桩工作。这样会严重的影响压桩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施工速度。为保证施工速度和加固效果,当锚杆静压桩的压桩力和桩顶标高达到设计要求后,将压桩架撤去投入到下一处的压桩工作,重新安装预加压力封桩装置进行封桩,采用该种装置有效的保证了施工速度和加固效果。发明内容0004 技术问题:为了克服传统封桩施工方法引起的桩体回弹、建筑物附加沉降0005 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锚杆静压桩预加压力封桩装置。0006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锚杆静压桩预加压力封桩。

8、结构,该结构包括第一高强钢筋锚固端、第二高强钢筋锚固端、第三高强钢筋锚固端、第四高强钢筋锚固端、压桩孔左侧次梁、压桩孔右侧次梁、主梁、左侧高强钢筋、右侧高强钢筋、压力读数表、左侧连接螺母、右侧连接螺母、压桩承台、左侧预埋螺杆、右侧预埋螺杆、静压桩、压桩千斤顶、钢板封头;其中,左侧预埋螺杆和右侧预埋螺杆的下部预埋在压桩承台中,上部通过左侧连接螺母、右侧连接螺母对应与左侧高强钢筋、右侧高强钢筋的下部连接,左侧高强钢筋、右侧高强钢筋的上部穿过压桩孔左侧次梁由第一高强钢筋锚固端、第二高强钢筋锚固端固定在压桩孔左侧次梁上;在静压桩的上部设有压桩千斤顶,在压桩千斤顶上设有主梁,压桩孔左侧次梁和压桩孔右侧次。

9、梁压在主梁上。0007 在静压桩的最上面一节的端部设置一钢板封头,在钢板封头与封桩桩架之间设置带压力读数表的压桩千斤顶,通过调节压桩千斤顶的压力对静压桩(9)进行施压,达到设计预加压力后在不撤出封桩装置的情况下进行封桩从而达到预加压力封桩的效果。0008 当锚杆静压桩的压桩力和桩顶标高达到设计要求后,将压桩架撤去投入到下一处的压桩工作,通过该装置可以进行预加压力封桩,即在桩端部设置一节短钢管,并将预加压说 明 书CN 202644531 U2/3页4力封桩装置连接到压桩孔旁边的反力螺栓上,在短钢管和封桩反力架之间设置带压力表的千斤顶,将桩施压至设计要求的封桩压桩力,同时进行封桩,将短钢管封在承。

10、台内,待封桩的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再撤去预加压力封桩装置,截取多余的钢管,这时锚杆静压桩就直接承受上部建筑物的既有荷载,从而避免了桩体发生回弹变形和压缩变形,使桩周与桩端下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建立起预加压力的反力。0009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很好地控制由于桩体回弹所引起的附加沉降。这样不但可以避免了桩回弹引起的建筑物的沉降,同时阻止了桩对土体的扰动引起的建筑物的沉降。附图说明0010 图1:表示锚杆静压桩预加压力封桩正立面示意图,0011 图2:表示锚杆静压桩预加压力封桩侧立面示意图,0012 图3:表示锚杆静压桩预加压力封桩平面图。0013 其中有:第一高强钢筋锚固端1.1、第二高。

11、强钢筋锚固端1.2、第三高强钢筋锚固端1.3、第四高强钢筋锚固端1.4、压桩孔左侧次梁2.1、压桩孔右侧次梁2.2、主梁3、左侧高强钢筋4.1、右侧高强钢筋4.2、压力读数表5、左侧连接螺母6.1、右侧连接螺母6.2、压桩承台7、左侧预埋螺杆8.1、右侧预埋螺杆8.2、静压桩9、压桩千斤顶10、钢板封头11。具体实施方式0014 第一高强钢筋锚固端1.1为压桩孔左前侧15.2 OVM单孔锚具与直径14mm高强钢筋锚固,0015 第二高强钢筋锚固端1.2为压桩孔右前侧15.2 OVM单孔锚具与直径14mm高强钢筋锚固,0016 第三高强钢筋锚固端1.3为压桩孔左后侧15.2 OVM单孔锚具与直径。

12、14mm高强钢筋锚固,0017 第四高强钢筋锚固端1.4为压桩孔右后侧15.2 OVM单孔锚具与直径14mm高强钢筋锚固,0018 压桩孔左侧次梁2.1为压桩孔左侧次梁(采用10mm厚钢板焊接成工字型,高150mm,长500mm,在两端开设直径16mm孔洞)。0019 压桩孔右侧次梁2.2为压桩孔右侧次梁(采用10mm厚钢板焊接成工字型,高150mm,长500mm,在两端开设直径16mm孔洞)。0020 主梁3为HW300200812主梁,0021 左侧高强钢筋4.1为压桩孔左侧直径14mm高强钢筋,顶部焊接直径24mm双螺母与承台预埋螺杆连接,端部与锚具连接。0022 右侧高强钢筋4.2为压。

13、桩孔左侧直径14mm高强钢筋,顶部焊接直径24mm双螺母与承台预埋螺杆连接,端部与锚具连接。0023 压力读数表5为千斤顶压力读数表,0024 左侧连接螺母6.1为压桩孔左侧螺杆顶部焊接直径24mm双螺母,0025 右侧连接螺母6.2为压桩孔右侧螺杆顶部焊接直径24mm双螺母,说 明 书CN 202644531 U3/3页50026 压桩承台7为混凝土结构,0027 左侧预埋螺杆8.1为压桩孔左侧承台内预埋或后植入直径24mm螺杆,0028 右侧预埋螺杆8.2为压桩孔右侧承台内预埋或后植入直径24mm螺杆,0029 静压桩9为钢管或混凝土静压桩,0030 压桩千斤顶10为带压力读数表的压桩千斤。

14、顶,0031 钢板封头为10810.0短钢管,长300mm,内部灌注混凝土填实,端部采用10mm钢板封头。0032 左侧预埋螺杆8.1和右侧预埋螺杆8.2的下部预埋在压桩承台7中,上部通过左侧连接螺母6.1、右侧连接螺母6.2对应与左侧高强钢筋4.1、右侧高强钢筋4.2的下部连接,左侧高强钢筋4.1、右侧高强钢筋4.2的上部穿过压桩孔左侧次梁2.1由第一高强钢筋锚固端1.1、第二高强钢筋锚固端1.2固定在压桩孔左侧次梁2.1上;在静压桩9的上部设有压桩千斤顶10,在压桩千斤顶10上设有主梁3,压桩孔左侧次梁2.1和压桩孔右侧次梁2.2压在主梁3上。0033 1、 锚杆静压桩压桩施工至最后一节时。

15、,在桩顶设置一节长度及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短钢管-钢板封头(直径不宜大于150mm),并通过锚杆静压桩的压桩架将其压入承台,同时将桩送入设计标高。0034 2、 撤除压桩架,按图示要求将预加压力封桩架安置在桩顶部,预加压力封桩架通过4根直径14mm高强钢筋与原承台顶部预埋螺杆连接。0035 3、 紧固连接螺栓及上部锚具,调整反力主梁和次梁位置,在桩短钢管和反力主梁间安放带压力表的千斤顶。0036 4、 对千斤顶进行逐步施压,直至压力表读数至设计封桩时的预加压力值。0037 5、 焊接封桩钢筋,对桩头进行清理并浇水湿润后,浇注高强微膨胀混凝土进行封桩。0038 6、 待封桩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松开上部锚具及下部连接螺栓,卸除预加压力封桩装置。并将露出承台面多余钢管切除。说 明 书CN 202644531 U1/3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644531 U2/3页7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644531 U3/3页8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644531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