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pdf

上传人:li****8 文档编号:4010306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6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20469378.8

申请日:

2011.11.23

公开号:

CN202559493U

公开日:

2012.11.2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3F 3/02申请日:20111123授权公告日:20121128终止日期:20141123|||授权

IPC分类号:

E03F3/02

主分类号:

E03F3/02

申请人:

曹林涛

发明人:

曹林涛; 王前道; 刘克国; 陈红英; 曹亦斌

地址:

441053 湖北省襄樊市隆中路296号襄樊学院建工系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襄阳嘉琛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7

代理人:

严崇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名称为一种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属于地下排水管回填基础技术领域。它主要是解决现有自密式混凝土回填成本高、细砂回填易导致管壁四周脱空和粘土回填工后沉降大的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包括自密层、防渗墙与隔离毡布;自密层采用砂石与粉碎后的膨胀土或粘土颗粒预混后填筑或分层填筑而成,上部形成与排水管外形配合的凹槽面,设置在排水管侧下方;防渗墙是采用胶结料灌注形成的封堵结构,设置在排水管接头处;隔离毡布包裹在排水管接头处;相邻防渗墙及坑道壁形成各自独立的格室。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以简洁实用的方式实现封水,减少渗漏引起的砂土流失与管壁脱空,增强基础稳定性的特点,主要用于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其特征是:主要部件包括自密层(1)、防渗墙(2)与隔离毡布(3);自密层(1)采用砂石与粉碎后的膨胀土或粘土颗粒预混后填筑或分层填筑而成的泥结碎石,上部形成与排水管外形配合的凹槽面,设置在排水管侧下方;防渗墙(2)是采用胶结料灌注形成的封堵结构,设置在排水管接头(4)处;隔离毡布(3)包裹在排水管接头处;相邻防渗墙(2)及坑道壁形成各自独立的格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其特征是:所述的防渗墙(2)是采用可渗透性胶结料灌注形成的等腰梯形密实墙体,高度等于或大于排水管外径(5)的一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其特征是:所述的防渗墙(2)沿排水管纵向间隔3-4根排水管于接头处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其特征是:所述的隔离毡布(3)为宽度不低于10cm的沥青津滞纺织布。

说明书

一种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排水管回填基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自密实、减少渗漏引起的砂土流失与管壁脱空,增强排水管基础周围基础稳定性的特点。 

背景技术

地下排水管回填基础要求密实,尽量小的工后沉降。若全部采用自密式混凝土回填,虽然密实工后沉降小,但成本显著增高;若采用细砂回填,虽工后沉降小,但是细砂因密度小极易因承压水的流动由管内或管外带走,导致管壁四周脱空;若采用粘土会由于侧下方压实受阻导致工后沉降大。踏勘分析表明,排水管网上方市政道路的突发性沉陷多与流水带走细砂导致道面脱空密切相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以简洁实用的方式实现封水,减少渗漏引起的砂土流失与管壁脱空,增强基础稳定性的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其特征是:主要部件包括自密层、防渗墙与隔离毡布;自密层采用砂石与粉碎后的膨胀土或粘土颗粒预混后填筑或分层填筑而成的泥结碎石,上部形成与排水管外形配合的凹槽面,设置在排水管侧下方;防渗墙是采用胶结料灌注形成的封堵结构,设置在排水管接头处;隔离毡布包裹在排水管接头处;相邻防渗墙及坑道壁形成各自独立的格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防渗墙是采用可渗透性胶结料灌注形成的等腰梯形密实墙体,高度等于或大于排水管外径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防渗墙沿排水管纵向间隔3-4根排水管于接头处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隔离毡布为宽度不低于10cm的沥青津滞纺织布。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自密层、防渗墙与隔离毡布构成的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其中,自密层采用砂石与粉碎后的膨胀土或粘土颗粒预混后填筑或分层填筑而成,上部形成与排水管外形配合的凹槽面,设置在排水管侧下方,防渗墙是采用胶结料灌注形成的封堵结构,设置在排水管接头处,隔离毡布包裹在排水管接头处,相邻防渗墙及坑道壁形成各自独立的格室,因而膨胀土与水膨胀或粘土与水粘结可以自然封堵砂石松方空隙,形成自密层,防止向下渗水,沉降也小,价格低廉,相邻防渗墙之间形成储水格室,细砂土等因流速减缓在格室内下沉聚,避免细砂由管内或管外带走而导致管壁四周脱空。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以简洁实用的方式实现封水,减少渗漏引起的砂土流失与管壁脱空,增强基础稳定性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地下排水管的回填基础,由自密层1、防渗墙2与隔离毡布3组成。首先混合自密层材料并于坑道内回填打底儿,其次安放排水管管道,接下来于排水管接头4处包裹隔离毡布3。自密层材料采用砂石与粉碎后的膨胀土或粘土颗粒预混,土颗粒用量以其体积等于砂石松方空隙为准,膨胀土与水膨胀或粘土与水粘结自然封堵空隙形成自密层1。隔离毡布3可用纺织布(可用废旧衣物代替,化纤尤佳)或土工织物涂覆热沥青形成沥青毡布,宽度不低于10cm,用做隔离层。然后继续回填自密层材料至排水管外径5的一半形成自密层2,继而于间隔3-4根排水管管道的接头处采用梯形防渗墙2,防渗墙2是由胶结料灌注自密层1形成的封堵结构,可渗透性胶结料凭借重力渗透形成等腰梯形密实墙体。胶结料或采用粘性微膨胀泥浆、或热沥青、或水泥浆、或石灰浆等渗透性好的粘结材料;灌注时由中下部向表层提升灌嘴,使底儿宽不小于20cm,顶儿宽不小于10cm。相邻防渗墙2及坑道壁形成类似于船舱的格室,减轻流速并沉积砂土。 

一种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559493 U(45)授权公告日 2012.11.28CN202559493U*CN202559493U*(21)申请号 201120469378.8(22)申请日 2011.11.23E03F 3/02(2006.01)(73)专利权人曹林涛地址 441053 湖北省襄樊市隆中路296号襄樊学院建工系(72)发明人曹林涛 王前道 刘克国 陈红英曹亦斌(74)专利代理机构襄阳嘉琛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7代理人严崇姚(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57) 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名称为一种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属于地下排水管回填基础技术领域。它。

2、主要是解决现有自密式混凝土回填成本高、细砂回填易导致管壁四周脱空和粘土回填工后沉降大的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包括自密层、防渗墙与隔离毡布;自密层采用砂石与粉碎后的膨胀土或粘土颗粒预混后填筑或分层填筑而成,上部形成与排水管外形配合的凹槽面,设置在排水管侧下方;防渗墙是采用胶结料灌注形成的封堵结构,设置在排水管接头处;隔离毡布包裹在排水管接头处;相邻防渗墙及坑道壁形成各自独立的格室。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以简洁实用的方式实现封水,减少渗漏引起的砂土流失与管壁脱空,增强基础稳定性的特点,主要用于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3、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1/1页21.一种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其特征是:主要部件包括自密层(1)、防渗墙(2)与隔离毡布(3);自密层(1)采用砂石与粉碎后的膨胀土或粘土颗粒预混后填筑或分层填筑而成的泥结碎石,上部形成与排水管外形配合的凹槽面,设置在排水管侧下方;防渗墙(2)是采用胶结料灌注形成的封堵结构,设置在排水管接头(4)处;隔离毡布(3)包裹在排水管接头处;相邻防渗墙(2)及坑道壁形成各自独立的格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其特征是:所述的防渗墙(2)是采用可渗透性胶结料灌注形成的等腰梯形密实墙体。

4、,高度等于或大于排水管外径(5)的一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其特征是:所述的防渗墙(2)沿排水管纵向间隔3-4根排水管于接头处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其特征是:所述的隔离毡布(3)为宽度不低于10cm的沥青津滞纺织布。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559493 U1/2页3一种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排水管回填基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自密实、减少渗漏引起的砂土流失与管壁脱空,增强排水管基础周围基础稳定性的特点。 背景技术0002 。

5、地下排水管回填基础要求密实,尽量小的工后沉降。若全部采用自密式混凝土回填,虽然密实工后沉降小,但成本显著增高;若采用细砂回填,虽工后沉降小,但是细砂因密度小极易因承压水的流动由管内或管外带走,导致管壁四周脱空;若采用粘土会由于侧下方压实受阻导致工后沉降大。踏勘分析表明,排水管网上方市政道路的突发性沉陷多与流水带走细砂导致道面脱空密切相关。 发明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以简洁实用的方式实现封水,减少渗漏引起的砂土流失与管壁脱空,增强基础稳定性的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其特征是:主要部件。

6、包括自密层、防渗墙与隔离毡布;自密层采用砂石与粉碎后的膨胀土或粘土颗粒预混后填筑或分层填筑而成的泥结碎石,上部形成与排水管外形配合的凹槽面,设置在排水管侧下方;防渗墙是采用胶结料灌注形成的封堵结构,设置在排水管接头处;隔离毡布包裹在排水管接头处;相邻防渗墙及坑道壁形成各自独立的格室。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防渗墙是采用可渗透性胶结料灌注形成的等腰梯形密实墙体,高度等于或大于排水管外径的一半。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防渗墙沿排水管纵向间隔3-4根排水管于接头处设置。 0007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隔离毡布为宽度不低于10cm的沥青津滞纺织布。 。

7、0008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自密层、防渗墙与隔离毡布构成的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其中,自密层采用砂石与粉碎后的膨胀土或粘土颗粒预混后填筑或分层填筑而成,上部形成与排水管外形配合的凹槽面,设置在排水管侧下方,防渗墙是采用胶结料灌注形成的封堵结构,设置在排水管接头处,隔离毡布包裹在排水管接头处,相邻防渗墙及坑道壁形成各自独立的格室,因而膨胀土与水膨胀或粘土与水粘结可以自然封堵砂石松方空隙,形成自密层,防止向下渗水,沉降也小,价格低廉,相邻防渗墙之间形成储水格室,细砂土等因流速减缓在格室内下沉聚,避免细砂由管内或管外带走而导致管壁四周脱空。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以简洁实用的方式实现封水,减少渗漏引起。

8、的砂土流失与管壁脱空,增强基础稳定性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地下排水管的防渗回填基础。 说 明 书CN 202559493 U2/2页4附图说明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001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1 如图1所示地下排水管的回填基础,由自密层1、防渗墙2与隔离毡布3组成。首先混合自密层材料并于坑道内回填打底儿,其次安放排水管管道,接下来于排水管接头4处包裹隔离毡布3。自密层材料采用砂石与粉碎后的膨胀土或粘土颗粒预混,土颗粒用量以其体积等于砂石松方空隙为准,膨胀土与水膨胀或粘土与水粘结自然封堵空隙形成自密层1。隔离毡布3可用纺织布。

9、(可用废旧衣物代替,化纤尤佳)或土工织物涂覆热沥青形成沥青毡布,宽度不低于10cm,用做隔离层。然后继续回填自密层材料至排水管外径5的一半形成自密层2,继而于间隔3-4根排水管管道的接头处采用梯形防渗墙2,防渗墙2是由胶结料灌注自密层1形成的封堵结构,可渗透性胶结料凭借重力渗透形成等腰梯形密实墙体。胶结料或采用粘性微膨胀泥浆、或热沥青、或水泥浆、或石灰浆等渗透性好的粘结材料;灌注时由中下部向表层提升灌嘴,使底儿宽不小于20cm,顶儿宽不小于10cm。相邻防渗墙2及坑道壁形成类似于船舱的格室,减轻流速并沉积砂土。 说 明 书CN 202559493 U1/1页5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559493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