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40102 上传时间:2018-01-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8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83886.5

申请日:

2014.06.23

公开号:

CN104043257A

公开日:

2014.09.17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01D 1/00申请公布日:2014091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01D 1/00申请日:20140623|||公开

IPC分类号:

B01D1/00

主分类号:

B01D1/00

申请人:

安徽四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高凤林

地址:

239300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经济开发区天康大道18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代理人:

程笃庆;黄乐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用于利用废热/生蒸汽的热量蒸发待浓缩介质,其包括腔体,腔体内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通的集气室、加热室、上分离室、下分离室,腔体中部设有换热管束,集气室内设有喷射布料结构,保证了经布料的介质在换热管束中成膜均匀,延长热交换时间,避免了堵塞引起的热负荷过大等现象,同时减少了二次蒸汽流动阻力,提高总的有效温差,并且自上而下的布置方式降低凝结水的COD含量,大大提高蒸发效果,提高产品质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用于利用废热/生蒸汽的热量蒸发待浓缩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内包括用于收集废热/生蒸汽的集气室、用于加热待浓缩介质的加热室(8)、用于进行汽液分离的上分离室(5)、用于分离经浓缩介质的下分离室(3),加热室(8)位于集气室下方并与集气室连通,上分离室(5)位于加热室(8)的下方并与加热室(8)连通,下分离室(3)位于上分离室(5)的下方并与上分离室(5)连通;
集气室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集气区和膨胀区(9),所述集气室在所述集气区顶部设有用于使待浓缩介质均匀分布的喷射布料结构(12),所述腔体在膨胀区(9)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10),加热室(8)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排出不凝气的第一出口(14)和用于排出凝结水的第二出口(15),所述腔体在上分离室(5)的侧壁上设有引出所述待浓缩介质的二次蒸汽的第三出口(6),在下分离室(3)的底部设有用于引出经浓缩介质的第四出口(1)并且在下分离室(3)的侧壁上设有排空阀门(2),所述腔体的外壁上设有支座(4);
所述腔体中部设有竖直放置的换热管束(7),换热管束(7)由多根用于容纳待浓缩介质的换热管构成,相邻换热管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所述换热管的顶端与喷射布料结构(12)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在所述集气区的侧壁上设有人孔(11)。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上分离室(5)的侧壁上设有人孔(16)。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下分离室(3)的侧壁上设有观察窗(17)。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腔体的外壁上设有吊耳(13)。

说明书

一种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液蒸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
背景技术
在粮食深加工行业、发酵行业、食品行业、造纸行业、轻化工行业、化工行业等领域中,生产工段所排放浆液(废液)的蒸发浓缩回收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这能够使生产废液达到生产工序所要求的工艺指标,同时完全或部分地替代锅炉蒸汽,从而使得企业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然而,传统的蒸发浓缩设备,分离室是单独分离设计,体积较大,存液量较多,循环泵流量大,蒸发速率低,动力消耗大,物料停留时间长,加之双层孔板结构布料器易堵塞,导致吨蒸发量汽耗量高,存在易结垢、运行成本高、传热效率低、有效运行时间短、产品质量差等缺点,这造成设备效率低、寿命短、成本高,使得这种技术无法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因此,如何制造一种蒸发浓缩设备,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工作高效、耐用、运行成本低廉,这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丞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不易结垢、蒸发效率高、运行成本低、设备寿命长。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用于利用废热/生蒸汽的热量蒸发待浓缩介质,其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内包括用于收集废热/生蒸汽的集气室、用于加热待浓缩介质的加热室、用于进行汽液分离的上分离室、用于 分离经浓缩介质的下分离室,加热室位于集气室下方并与集气室连通,上分离室位于加热室的下方并与加热室连通,下分离室位于上分离室的下方并与上分离室连通;
集气室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集气区和膨胀区,所述集气室在所述集气区顶部设有用于使待浓缩介质均匀分布的喷射布料结构,所述腔体在膨胀区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加热室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排出不凝气的第一出口和用于排出凝结水的第二出口,所述腔体在上分离室的侧壁上设有引出所述待浓缩介质的二次蒸汽的第三出口,在下分离室的底部设有用于引出经浓缩介质的第四出口并且在下分离室的侧壁上设有排空阀门,所述腔体的外壁上设有支座;
所述腔体中部设有竖直放置的换热管束,换热管束由多根用于容纳待浓缩介质的换热管构成,相邻换热管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所述换热管的顶端与喷射布料结构连通。
优选地,所述腔体在所述集气区的侧壁上设有人孔。
优选地,上分离室的侧壁上设有人孔。
优选地,下分离室的侧壁上设有观察窗。
优选地,所述腔体的外壁上设有吊耳。
本发明中,所提出的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用于利用废热/生蒸汽的热量蒸发待浓缩介质,其腔体内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通的集气室、加热室、上分离室、下分离室,腔体中部设有换热管束,集气室内设有喷射布料结构,保证了经布料的介质在换热管束中成膜均匀,延长热交换时间,避免了堵塞引起的热负荷过大等现象,同时减少了二次蒸汽流动阻力,提高总的有效温差,并且自上而下的布置方式降低凝结水的COD含量,大大提高蒸发效果,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包括腔体,腔体内包括集气室、加热室8、上分离室5、和下分离室3,上述腔体的外壁上设有支座4和吊耳13,便于腔体位置固定;
集气室位于上述腔体的顶部,其用于收集废热/生蒸汽,集气室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集气区和膨胀区9,集气室顶部设有喷射布料结构12,喷射布料结构12用于将待浓缩介质均匀分布,腔体在集气区的侧壁上设有人孔11,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检修,腔体在膨胀区9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10,废热/生蒸汽通过进气口10进入集气室;
加热室8位于集气室下方并与集气室连通,其用于加热待浓缩介质,加热室8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排出不凝气的第一出口14和用于排出凝结水的第二出口15;
上分离室5位于加热室8的下方并与加热室8连通,其用于进行汽液分离,上分离室5的侧壁上设有第三出口6,待浓缩介质在换热管中生成的二次蒸汽从第三出口6引出,此外,上分离室5的侧壁上设有人孔16,便于操作人员进入腔体进行检修;
下分离室3位于上分离室5的下方并与上分离室5连通,其用于分离经浓缩的介质,下分离室3的底部设有第四出口1,经浓缩的介质在第四出口1从腔体引出,并且下分离室3的侧壁上设有排空阀门2,此外,下分离室3的侧壁上 还设有观察窗17,便于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观察腔体内情况。
上述腔体中部设有竖直放置的换热管束7,该换热管束7由多根用于容纳待浓缩介质的换热管构成,相邻换热管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换热管的顶端与喷射布料结构12连通。
在本实施例提出的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的具体工作过程中,首先待浓缩介质通过喷射布料装置12均匀喷射,使得待浓缩介质被均匀分布至换热管束7的换热管内,从而在换热管内壁形成液膜,沿着竖直放置的内壁表面成膜状流动,废汽(需经多级处理)或生蒸汽通过进气口10引入集气室,经膨胀区9进入到加热室8中,然后被均匀分配到相邻换热管之间的空隙中,废热/生蒸汽和待浓缩介质通过换热管壁进行换热,在换热过程中,全部换热管的内壁被均匀的液膜所覆盖,这保证了换热表面在任何时间内都完全是湿润的,同时引发了流体再次混合,由此,从根本上消除流体分布不均和加热面易结垢的隐患。待加热介质在流动过程中被不断地加热蒸发,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汽在第三出口6从上分离室5中流出,可作为其他加热热源,最终得到的经浓缩介质从第四出口1引出,同时废气/生蒸汽沿着换热管外壁依次流过加热室6、上分离室5和下分离室3,其中产生的不凝气和冷凝水分别在第一出口14和第二出口15从加热室8排出。浓缩过程结束后,通过下分离室3的排空阀门2将腔体内的气体排空。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用于蒸发待浓缩介质,其包括腔体,腔体内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通的集气室、加热室、上分离室、下分离室,腔体中部设有换热管束,集气室内设有喷射布料结构,保证了经布料的介质在换热管束中成膜均匀,延长热交换时间,避免了堵塞引起的热负荷过大等现象,同时减少了二次蒸汽流动阻力,提高总的有效温差,并且自上而 下的布置方式降低凝结水的COD含量,大大提高蒸发效果,提高产品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43257A43申请公布日20140917CN104043257A21申请号201410283886522申请日20140623B01D1/0020060171申请人安徽四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地址239300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经济开发区天康大道188号72发明人高凤林74专利代理机构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9代理人程笃庆黄乐瑜54发明名称一种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用于利用废热/生蒸汽的热量蒸发待浓缩介质,其包括腔体,腔体内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通的集气室、加热室、上分离室、下分离室,腔体中部设有换热。

2、管束,集气室内设有喷射布料结构,保证了经布料的介质在换热管束中成膜均匀,延长热交换时间,避免了堵塞引起的热负荷过大等现象,同时减少了二次蒸汽流动阻力,提高总的有效温差,并且自上而下的布置方式降低凝结水的COD含量,大大提高蒸发效果,提高产品质量。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43257ACN104043257A1/1页21一种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用于利用废热/生蒸汽的热量蒸发待浓缩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内包括用于收集废热/生蒸汽的集气室、用于加热待浓。

3、缩介质的加热室8、用于进行汽液分离的上分离室5、用于分离经浓缩介质的下分离室3,加热室8位于集气室下方并与集气室连通,上分离室5位于加热室8的下方并与加热室8连通,下分离室3位于上分离室5的下方并与上分离室5连通;集气室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集气区和膨胀区9,所述集气室在所述集气区顶部设有用于使待浓缩介质均匀分布的喷射布料结构12,所述腔体在膨胀区9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10,加热室8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排出不凝气的第一出口14和用于排出凝结水的第二出口15,所述腔体在上分离室5的侧壁上设有引出所述待浓缩介质的二次蒸汽的第三出口6,在下分离室3的底部设有用于引出经浓缩介质的第四出口1并且在下分离室3的侧壁上。

4、设有排空阀门2,所述腔体的外壁上设有支座4;所述腔体中部设有竖直放置的换热管束7,换热管束7由多根用于容纳待浓缩介质的换热管构成,相邻换热管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所述换热管的顶端与喷射布料结构1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在所述集气区的侧壁上设有人孔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上分离室5的侧壁上设有人孔1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下分离室3的侧壁上设有观察窗1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外壁上设有吊耳13。权利要求。

5、书CN104043257A1/3页3一种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液蒸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背景技术0002在粮食深加工行业、发酵行业、食品行业、造纸行业、轻化工行业、化工行业等领域中,生产工段所排放浆液废液的蒸发浓缩回收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这能够使生产废液达到生产工序所要求的工艺指标,同时完全或部分地替代锅炉蒸汽,从而使得企业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0003然而,传统的蒸发浓缩设备,分离室是单独分离设计,体积较大,存液量较多,循环泵流量大,蒸发速率低,动力消耗大,物料停留时间长,加之双层孔板结构布料器易堵塞,导致吨蒸发量汽耗量高,。

6、存在易结垢、运行成本高、传热效率低、有效运行时间短、产品质量差等缺点,这造成设备效率低、寿命短、成本高,使得这种技术无法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因此,如何制造一种蒸发浓缩设备,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工作高效、耐用、运行成本低廉,这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丞待解决的问题。发明内容0004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不易结垢、蒸发效率高、运行成本低、设备寿命长。0005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用于利用废热/生蒸汽的热量蒸发待浓缩介质,其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内包括用于收集废热/生蒸汽的集气室、用于加热待浓缩介质的加热室、用于进。

7、行汽液分离的上分离室、用于分离经浓缩介质的下分离室,加热室位于集气室下方并与集气室连通,上分离室位于加热室的下方并与加热室连通,下分离室位于上分离室的下方并与上分离室连通;0006集气室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集气区和膨胀区,所述集气室在所述集气区顶部设有用于使待浓缩介质均匀分布的喷射布料结构,所述腔体在膨胀区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加热室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排出不凝气的第一出口和用于排出凝结水的第二出口,所述腔体在上分离室的侧壁上设有引出所述待浓缩介质的二次蒸汽的第三出口,在下分离室的底部设有用于引出经浓缩介质的第四出口并且在下分离室的侧壁上设有排空阀门,所述腔体的外壁上设有支座;0007所述腔体中部设有竖。

8、直放置的换热管束,换热管束由多根用于容纳待浓缩介质的换热管构成,相邻换热管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所述换热管的顶端与喷射布料结构连通。0008优选地,所述腔体在所述集气区的侧壁上设有人孔。0009优选地,上分离室的侧壁上设有人孔。0010优选地,下分离室的侧壁上设有观察窗。0011优选地,所述腔体的外壁上设有吊耳。0012本发明中,所提出的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用于利用废热/生蒸汽的热说明书CN104043257A2/3页4量蒸发待浓缩介质,其腔体内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通的集气室、加热室、上分离室、下分离室,腔体中部设有换热管束,集气室内设有喷射布料结构,保证了经布料的介质在换热管束中成膜均匀,。

9、延长热交换时间,避免了堵塞引起的热负荷过大等现象,同时减少了二次蒸汽流动阻力,提高总的有效温差,并且自上而下的布置方式降低凝结水的COD含量,大大提高蒸发效果,提高产品质量。附图说明0013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4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0015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包括腔体,腔体内包括集气室、加热室8、上分离室5、和下分离室3,上述腔体的外壁上设有支座4和吊耳13,便于腔体位置固定;0016集气室位于上述腔体的顶部,其用于收集废热/生蒸汽,集气室自。

10、上而下依次包括集气区和膨胀区9,集气室顶部设有喷射布料结构12,喷射布料结构12用于将待浓缩介质均匀分布,腔体在集气区的侧壁上设有人孔11,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检修,腔体在膨胀区9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10,废热/生蒸汽通过进气口10进入集气室;0017加热室8位于集气室下方并与集气室连通,其用于加热待浓缩介质,加热室8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排出不凝气的第一出口14和用于排出凝结水的第二出口15;0018上分离室5位于加热室8的下方并与加热室8连通,其用于进行汽液分离,上分离室5的侧壁上设有第三出口6,待浓缩介质在换热管中生成的二次蒸汽从第三出口6引出,此外,上分离室5的侧壁上设有人孔16,便于操作人员进入。

11、腔体进行检修;0019下分离室3位于上分离室5的下方并与上分离室5连通,其用于分离经浓缩的介质,下分离室3的底部设有第四出口1,经浓缩的介质在第四出口1从腔体引出,并且下分离室3的侧壁上设有排空阀门2,此外,下分离室3的侧壁上还设有观察窗17,便于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观察腔体内情况。0020上述腔体中部设有竖直放置的换热管束7,该换热管束7由多根用于容纳待浓缩介质的换热管构成,相邻换热管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换热管的顶端与喷射布料结构12连通。0021在本实施例提出的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的具体工作过程中,首先待浓缩介质通过喷射布料装置12均匀喷射,使得待浓缩介质被均匀分布至换热管束7的换热。

12、管内,从而在换热管内壁形成液膜,沿着竖直放置的内壁表面成膜状流动,废汽需经多级处理或生蒸汽通过进气口10引入集气室,经膨胀区9进入到加热室8中,然后被均匀分配到相邻换热管之间的空隙中,废热/生蒸汽和待浓缩介质通过换热管壁进行换热,在换热过程中,全部换热管的内壁被均匀的液膜所覆盖,这保证了换热表面在任何时间内都完全是湿润的,同时引发了流体再次混合,由此,从根本上消除流体分布不均和加热面易结垢的隐患。待加热介质在流动过程中被不断地加热蒸发,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汽在第三出口6从说明书CN104043257A3/3页5上分离室5中流出,可作为其他加热热源,最终得到的经浓缩介质从第四出口1引出,同时废气/生。

13、蒸汽沿着换热管外壁依次流过加热室6、上分离室5和下分离室3,其中产生的不凝气和冷凝水分别在第一出口14和第二出口15从加热室8排出。浓缩过程结束后,通过下分离室3的排空阀门2将腔体内的气体排空。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新型废热/生蒸汽复合式蒸发器用于蒸发待浓缩介质,其包括腔体,腔体内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通的集气室、加热室、上分离室、下分离室,腔体中部设有换热管束,集气室内设有喷射布料结构,保证了经布料的介质在换热管束中成膜均匀,延长热交换时间,避免了堵塞引起的热负荷过大等现象,同时减少了二次蒸汽流动阻力,提高总的有效温差,并且自上而下的布置方式降低凝结水的COD含量,大大提高蒸发效果,提高产品质量。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4043257A1/1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4325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