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装置上使用的开闭机构 本发明涉及装入电子装置壳体内的开闭机构。本发明特别是涉及一种携带电话机的开闭机构,其具有电路分别装入至少两个壳体内的并在双方的电路间的电连接路径中随着开闭部分而折叠的构造。
图13是日本专利公开平6-152491号公报中所披露的现有技术所涉及的携带电话机的透视图。现有的携带电话机具有上部本体101和下部本体102作为壳体。该携带电话机的上部本体101和下部本体102之间通过设在双方的一端上的铰链部103而转动自如地连接起来。即,在携带电话机中,下部本体102相对于上部本体101以铰链部103为转动中心自由地进行开闭动作。
在上述携带电话机的上部本体101的内部作为电路安装(内置)无线部104,在下部本体102的内部同样作为电路安装(内置)控制部105。无线部104与控制部105之间通过配线电缆106和107而电连接起来。配线电缆106、107两者都相对于上部本体101所对的下部本体102的开闭方向而平行地穿过铰链部103,通过开闭动作设定加在配线电缆106、107上地附加的扭转力。在配线电缆106、107中使用由绝缘被覆材料包覆芯线周围的高频同轴电缆(RF电缆)。
但是,在现有的携带电话机中,没有考虑到下述几点:电连接上述携带电话机的无线部104和控制部105之间的配线电缆106、107都被设定为由铰链部103来产生扭转力。由此,每当进行携带电话机的开闭动作时在配线电缆106、107上都反复施加扭转力,在配线电缆106、107上就具有绝缘被覆材料损伤而发生断线的危险性。配线电缆106、107的断线会使携带电话机发生电接触不良。特别是,当下部本体102相对于上部本体101的开闭角度较大时,由此而加到配线电缆106、107上的扭转力增大,而在携带电话机上增高了电接触不良多发的可能性。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如下所述。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闭机构,能够防止开闭部分电接触不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上述目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一种谋求低成本的开闭机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上述目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装配作业效率的开闭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权利要求1中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使用在电子装置中的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安装电路并分成为两个的主本体和副本体;铰链部件,具有装在上述副本体的一端上的轴、使上述轴连接到转动中心轴上并设定上述副本体的开闭角度的凸轮和装在上述主本体的一端上并能保持上述凸轮的转动角度的角度调整用板簧;配线电缆,在安装在上述主本体中的电路与安装在上述副本体中的电路之间进行电连接并把中间部分卷绕在上述铰链部件的轴上,使上述主本体的一端和副本体的一端为转动中心,通过上述铰链部件而使副本体的另一端能相对于主本体开闭。
在权利要求1所涉及的发明中,由于配线电缆缠绕在铰链部件的轴上,副本体的打开动作使拉伸力作用在配线电缆上,而副本体的闭合动作使压缩力作用在配线电缆上。这样,由于只有拉伸力或压缩力中的一个的应力作用在配线电缆上,给配线电缆的绝缘被覆材料造成损伤的扭转力并没有作用在配线电缆上,因而就能防止配线电缆的断线,能防止电接触不良。而且,通过缠绕在上述轴上的配线电缆的缠绕圈数的增加或存在具有裕量的缠绕力,就能减小作用在上述配线电缆上的应力(拉伸力、压缩力),因而,就能进一步防止配线电缆的断线,能防止电接触不良。
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开闭机构中,在安装在上述主本体中的电路或安装在上述副本体中的电路与配线电缆之间使用具有导电性和伸缩性的配线电缆来进行电连接。
在权利要求2所涉及的发明中,由于在安装在主本体或副本体中的电路与配线电缆之间使用伸缩性配线电缆进行连接,就能通过该伸缩性配线电缆而减小由副本体的打开动作加到配线电缆上的拉伸力。由此,不但能防止上述配线电缆的断线接触不良,而且能扩大副本体的开闭角度。
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安装电路并分成为两个的主本体和副本体;铰链部件,具有联结上述主本体的一端和上述副本体的一端并使副本体的另一端相对上述主本体进行开闭动作的轴;配线电缆,把安装在上述主本体中的电路和安装在上述副本体中的电路之间进行电连接,中间部分缠绕在上述铰链部件的轴上,同时至少在缠绕在上述轴上的部分上具有有助于上述副本体的开闭动作的弹性,以上述主本体的一端和副本体的一端为转动中心,通过上述铰链部件而使副本体的另一端相对于主本体开闭。
在权利要求3所涉及的发明中,与由上述权利要求1所涉及的发明所得到的作用效果一样,能够防止配线电缆的断线,能防止电接触不良。至少在缠绕在铰链部件的轴上的配线电缆上具有弹性,就能省略调整副本体的开闭角度的铰链部件的凸轮、角度调整用板簧等部件,而简化铰链部件的结构,因此而简化开闭机构的构造。这样,通过减少部件和伴随着部件减少而简化了的装配作业,就能减少开闭机构的成本。
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安装电路并分成为两个的主本体和副本体;铰链部件,具有安装在上述副本体的一端上的导电性轴、使上述导电性轴同转动中心轴相联结并设定上述副本体的开闭角度的凸轮和安装在上述主本体的一端上并能保持上述凸轮的转动角度的角度调整用板簧;主本体配线电缆,把安装在上述主本体中的电路和上述铰链部件的导电性轴之间进行电连接;副本体配线电缆,把安装在上述副本体中的电路和上述铰链部件的导电性轴之间进行电连接,以上述主本体的一端和副本体的一端为转动中心,通过上述铰链部件而使副本体的另一端相对于主本体开闭。
在权利要求4所涉及的发明中,在安装在主本体中的电路中形成主本体配线电缆并在安装在副本体中的电路中形成副本体配线电缆作为分别独立的配线电缆,主本体配线电缆和副本体配线电缆通过导电性轴进行电连接,因而,即使进行副本体的开闭动作,也不会使应力实际上作用在各个配线电缆上。这样,由于不会有给配线电缆的绝缘被覆材料造成损伤的扭转力发生作用,就能防止配线电缆的断线,能防止电接触不良。进而,由于主本体配线电缆、副本体配线电缆形成为各自独立的配线电缆,向主本体的主本体配线电缆的配线作业、向副本体的副本体配线电缆的配线作业就能作为各自独立的装配作业来进行。在把铰链部件的导电性轴安装到副本体上的作业中,进行主本体配线电缆与副本体配线电缆之间的电连接。这样,就能简化开闭机构的装配作业。
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安装电路并分成为两个的主本体和副本体;铰链部件,具有安装在上述副本体的一端上的导电性轴、使上述导电性轴同转动中心轴相联结并设定上述副本体的开闭角度的凸轮和安装在上述主本体的一端上并能保持上述凸轮的转动角度的角度调整用板簧;主本体橡胶性导电体,通过一端同安装在上述主本体中的电路电连接并且另一端同上述铰链部件的导电性轴相接触进行电连接;副本体配线电缆,把安装在上述副本体中的电路和上述铰链部件的导电性轴之间进行电连接,以上述主本体的一端和副本体的一端为转动中心,通过上述铰链部件而使副本体的另一端相对于主本体开闭。
在权利要求5所涉及的发明中,主本体橡胶性导电体同安装在主本体中的电路相连接,该主本体橡胶性导电体通过接触同铰链部件的导电性轴电连接。主本体橡胶性导电体同导电性轴之间的电连接与副本体的开闭动作无关而一直得以确保,并且,借助由接触所产生的电连接而使拉伸力和压缩力中的任一个应力实际上都不会作用到主本体橡胶性导电体上。上述铰链部件的导电性轴通过副本体配线电缆而连接到安装在副本体中的电路上。这样,由于根本不会有给在主本体上形成的主本体橡胶性导电体的绝缘被覆材料造成损伤的扭转力发生作用,就能防止配线电缆的断线,能防止电接触不良。进而,由于主本体橡胶性导电体与导电性轴之间的连接仅是以简单地接触(相接触)来进行的,因而就能容易地进行确保双方电连接的装配作业而简化开闭机构的装配作业。
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开闭机构中,由与副本体一体形成的配线图形来形成把安装在上述副本体中的电路同上述铰链部件的导电性轴之间进行电连接的副本体配线电缆。
在权利要求6所涉及的发明中,由于副本体配线电缆是同副本体一体形成的,就能简化开闭机构的构造。这样,通过部件削减及伴随着部件削减而产生的装配作业的简化,就能减少开闭机构的成本。特别是,在权利要求6所涉及的发明中,由MID(Molded Interconnection Device)制法来形成副本体配线电缆。
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安装电路并分成为两个的主本体和副本体;铰链部件,具有安装在上述副本体的一端上的轴、使上述轴同转动中心轴相联结并设定上述副本体的开闭角度的凸轮和安装在上述主本体的一端上并能保持上述凸轮的开闭角度的角度调整用板簧;主本体配线电缆,一端同安装在上述主本体内的电路电连接,另一端形成在主本体的一端并在该另一端上形成接触用图形;副本体配线电缆,一端同安装在上述副本体内的电路电连接,另一端形成在副本体的一端并在该另一端上形成在副本体的开闭动作范围内能够同上述主本体配线电缆的接触图形相接触的被接触用图形,以上述主本体的一端和副本体的一端为转动中心,通过上述铰链部件而使副本体的另一端相对于主本体开闭。
在权利要求7所涉及的发明中,通过主本体配线图形的接触图形与副本体配线图形的被接触图形之间的接触就能确保安装在主本体内的电路与安装在副本体内的电路之间的电连接。即使副本体进行开闭动作,接触图形与被接触图形之间发生滑动而能一直保持接触。这样,由于拉伸力、压缩力中的任一个应力实际上都不会作用在主本体配线图形、副本体配线图形上,就能防止断线,能防止电接触不良。进而,由于在把副本体装配到主本体内的作业中实现了主本体配线电缆的接触图形与副本体电缆的被接触图形的接触(能确保电连接),就能简化开闭机构的装配作业。
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开闭机构中,由与主本体一体形成的配线图形来形成上述主本体配线电缆及主本体配线电缆的另一端的接触图形,由与副本体一体形成的配线图形来形成上述副本体配线电缆及副本体配线电缆的另一端的接触图形。
在权利要求8所涉及的发明中,由于主本体配线电缆及接触图形是同主本体一体形成的,副本体配线电缆及接触图形是同副本体一体形成的,就能简化开闭机构的构造。这样,通过部件削减及伴随着部件削减而产生的装配作业的简化,就能减少开闭机构的成本。特别是,在权利要求8所涉及的发明中,由MID制法来形成副本体配线电缆。
权利要求9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安装电路并分成为两个的主本体和副本体;铰链部件,具有转动自如地使上述主本体的一端和副本体的一端之间进行连接并设定上述副本体的开闭角度同时沿着中心轴形成通孔的凸轮和能保持上述凸轮的转动角度的角度调整用板簧;配线电缆,把安装在上述主本体内的电路和安装在上述副本体内的电路之间进行电连接,中间部分穿过上述铰链部件的凸轮的通孔并缠绕在凸轮的外周上,以上述主本体的一端和副本体的一端为转动中心,通过上述铰链部件而使副本体的另一端相对于主本体开闭。
在权利要求9所涉及的发明中,由于配线电缆穿过上述铰链部件的凸轮的通孔并缠绕在凸轮的外周上,在副本体的张开动作中拉伸力作用到配线电缆上,在副本体的关闭动作中压缩力作用到配线电缆上。这样,由于仅有拉伸力或压缩力中任一个的应力作用在配线电缆上,而没有给配线电缆的绝缘被覆材料造成损伤的扭转力发生,就能防止配线电缆的断线,能防止电接触不良。进而,通过缠绕在上述轴上的配线电缆的缠绕圈数的增加或存在具有裕量的缠绕力,就能减小作用到上述配线电缆上的应力,由此,能进一步防止配线电缆的断线,防止电接触不良。
权利要求10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所记载的任一个开闭机构中,携带电话机的无线电路作为电路安装在上述主本体中,携带电话机的控制电路作为电路安装在上述副本体中,上述主本体和副本体构成折叠构造的携带电话机。
在权利要求10所涉及的发明中,能够提供改善了电接触不良的携带电话机。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携带电话机的开闭机构部分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关闭动作状态下的携带电话机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打开动作状态下的携带电话机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携带电话机的开闭机构部分的上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携带电话机的开闭机构部分的上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携带电话机的开闭机构部分的透视图;
图7是表示携带电话机的副本体与铰链部件的联结部分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所涉及的携带电话机的开闭机构部分的透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6所涉及的携带电话机的开闭机构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7所涉及的携带电话机的开闭机构部分的透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8所涉及的携带电话机的开闭机构部分的透视图;
图12是上述开闭机构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13是现有技术所涉及的携带电话机的透视图。
下面对在装入携带电话机中的开闭机构中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采用在不使用时折叠成小型而适合于携带的折叠构造(反装型构造)的携带电话机具有分为两个的主本体(上部本体)1和副本体(下部本体)2。由铰链部件6来联结携带电话机的主本体1的一端和副本体2的一端,以该铰链部件6作为转动中心,副本体2的另一端相对于主本体1进行开闭动作。
上述铰链部件6具有角度调整用板簧3、凸轮4和轴5。该铰链部件6的角度调整用板簧3安装在主本体的一端上,角度调整用板簧3能够从两侧夹住凸轮4的特定外周面,凸轮4能够保持在特定的转动角度上。在角度调整用板簧3中使用例如金属性材料、树脂性材料等。
上述凸轮4具有至少能够设定副本体2张开的角度和关闭的角度的两个转动角度的外周面。在凸轮4上使用例如树脂材料。
上述轴5的一端安装并固定在上述凸轮4的转轴上,另一端安装并固定在副本体2的一端上。副本体2和轴5的另一端之间用螺钉11进行螺钉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由金属材料形成轴5。轴5基本上在副本体2的开闭动作时至少能确保必要的机械强度,并且如果要确保防水性能高等的耐久性,可以用树脂材料代替金属材料来形成轴5。
电路9安装在上述主本体1中,而电路10另外安装在副本体2中。由例如无线电路来构成安装在主本体1中的电路9。由例如控制电路来构成安装在副本体2中的电路10。
上述电路9和电路10之间通过配线电缆7、8进行电连接。配线电缆7、8使用例如由绝缘被覆材料包覆芯线的RF电缆。该配线电缆7、8的中间部分分别缠绕在构成开闭机构部分的铰链部件6的轴5上。即,通过配线电缆7、8向轴5上的缠绕,在副本体2的开闭动作中,在铰链部件6的部分作用在配线电缆7、8上的应力代替进行扭转的力而设定为拉伸力和压缩力。
如图2所示的那样,在副本体2的关闭动作中,压缩力作用在配线电缆7、8上。如图3所示的那样,在副本体2的打开动作中,拉伸力作用在配线电缆7、8上。若在配线电缆7、8的缠绕力上具有裕量(松的缠绕),就能进一步减小作用在配线电缆7、8上的应力(拉伸力或压缩力)。
在这种结构的携带电话机中,由于配线电缆7、8缠绕在铰链部件6的轴5上,在副本体2的打开动作中拉伸力作用在配线电缆7、8上,在副本体2的关闭动作中压缩力作用在配线电缆7、8上。这样,仅有拉伸力或压缩力作用在配线电缆7、8上,而没有给配线电缆7、8的绝缘被覆材料造成损伤的扭转力发生作用,因此,就能防止配线电缆7、8的断线,能防止电接触不良。通过缠绕在上述轴5上的配线电缆7、8的缠绕圈数的增加或存在具有裕量的缠绕力,就能减小作用在上述配线电缆7、8上的应力,能够进一步防止配线电缆7、8的断线,能防止电接触不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是在由上述实施例1所述的携带电话机中在配线电缆上附加了伸缩功能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如图4所示那样,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携带电话机中,在安装在主本体1中的电路9与配线电缆7之间形成伸缩性配线电缆12a,在电路9与配线电缆8之间形成伸缩性配线电缆12b。伸缩性配线电缆12a、12b基本上具有导电性并且在电缆的配线方向具有伸缩性。在本实施例中,在伸缩性配线电缆12a、12b上使用旋卷簧。根据需要在旋卷簧上包覆绝缘被覆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在安装在副本体2中的电路10(参照图1)与配线电缆7之间形成伸缩性配线电缆12a,在电路10和配线电缆8之间形成伸缩性配线电缆12b。
在这种结构的携带电话机中,通过上述伸缩性配线电缆12a、12b的伸缩就能减小在副本体2打开动作时加到配线电缆7、8上的拉伸力。这样,就能防止上述配线电缆7、8的断线和接触不良,同时,也能扩大副本体2的开闭角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是在由上述实施例1所述的携带电话机中在配线电缆上附加了有助于副本体的开闭动作的弹性力功能。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携带电话机中,基本上以轴5作为主体构成铰链部件6,在该轴5上分别缠绕配线电缆7a、8a。配线电缆7a、8a至少在缠绕在轴5上的部分上都具有能助长副本体2的开闭动作的弹性(弹力性)。例如,在配线电缆7a、8a上使用在能作为弹簧材料使用的金属芯材(具有导电性的)上进行卷缩的结构(成型为螺旋弹簧形状的结构)。在芯材上包覆绝缘被覆层。
在这种结构的携带电话机中,至少在缠绕在铰链部件6的轴5上的配线电缆7a、8a上具有弹性,就能省略调整副本体2的开闭角度的铰链部件6的凸轮4、角度调整用板簧3(任一个部件参照图1)等部件,铰链部件6的构成实际上能简化成只有轴5,由此,就能简化开闭机构的构造。从而,通过部件削减及伴随着部件削减的装配作业的简化,就能减少开闭机构的成本。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是在由上述实施例1所述的携带电话机中在主本体、副本体上分别形成独立的配线电缆的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如图6所示那样,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携带电话机中,在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的配线电缆7、8分别分割成主本体1侧和副本体2侧,并独立地进行装配。
即,把分割并独立形成的配线电缆(主本体配线电缆)7b、8b的一端电连接到安装在主本体1中的电路9上,另一端电连接到铰链部件6的轴5a、5b上。在本实施例中,轴5a、5b至少具有导电性,在轴5a、5b上使用例如金属材料。在轴5a和5b之间通过凸轮4进行电绝缘。在本实施例中,在凸轮4上使用作为绝缘材料的树脂材料。在配线电缆7b、8b与电路9之间用例如软钎料进行电连接,在配线电缆7b和轴5a之间、配线电缆8b和轴5b之间都用例如软钎料进行电连接。
另一方面,把分割并独立形成的配线电缆(副本体配线电缆)7c、8c的一端电连接到安装在副本体2中的电路10上,另一端电连接到铰链部件6的轴5a、5b上。与上述相同,在配线电缆7c、8c与电路10之间用例如软钎料进行电连接。
如图7所示的那样,配线电缆7c被夹在埋设在副本体2的一端上的插入配件接头13a与轴5a的端部(由夹头骨架形状形成)之间,通过把螺钉11旋入插入配件接头13a来把配线电缆7c与轴5a之间进行电连接。同样,配线电缆8c被夹在埋设在副本体2的一端上的插入配件接头13b与轴5b的端部之间,通过把螺栓11旋入插入配件接头13b来把配线电缆8c与轴5b之间进行电连接。
在这种结构的携带电话机中,由于在安装在主本体1中的电路9上形成配线电缆7b、8b,在安装在副本体2中的电路10中形成配线电缆7c、8c,作为独立的配线电缆,即使进行副本体2的开闭动作,应力实际上也不会作用到各个配线电缆7b、8b或7c、8c上。因而,由于给配线电缆7b、8b、7c、8c的各自绝缘被覆材料造成损伤的扭转力不会出现,就能防止配线电缆7b、8b、7c、8c的断线,能防止电接触不良。而且,由于配线电缆7b、8b、7C、8c分别形成为独立的配线电缆,则向主本体1的配线电缆7b、8b的配线作业、向副本体2的配线电缆7c、8c的配线作业就能作为各自独立的装配作业进行。在把铰链部件6的轴(导电性轴)5a、5b安装到副本体2上的作业中,进行配线电缆7b与7c之间、配线电缆8b和8c之间的电连接。这样,就能简化开闭机构的装配作业,能提高装配作业的效率。
实施例5
本实施例5是在由上述实施例4所述的携带电话机中使用橡胶性导电体来代替形成在主本体中的配线电缆的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携带电话机中,使用橡胶性导电体(主本体橡胶性导电体)14a、14b来代替在上述实施例4中所述的在主本体1上形成配线电缆7b、8b。橡胶性导电体14a的一端电连接到电路9上,另一端通过接触同铰链部件6的轴(导电性轴)5a电连接。同样,橡胶性导电体14b的一端电连接到电路9上,另一端通过接触同轴(导电性轴)5b电连接。在橡胶性导电体14a、14b上都至少形成为同轴5a、5b相接触的部分,在此情况下,配线电缆7b、8b同时存在并被使用。在本发明中,橡胶性导电体可以形成在副本体2侧,或主本体1及副本体2侧。
在这种结构的携带电话机中,橡胶性导电体14a、14b连接在安装在主本体1中的电路9上,该橡胶性导电体14a、14b通过接触而同铰链部件6的轴5a、5b电连接。橡胶性导电体14a、14b与轴5a、5b之间的电连接得以一直确保而与副本体2的开闭动作无关,通过由接触产生的电连接,拉伸力和压缩力中任一个应力实际上都不会作用到橡胶性导电体14a、14b上。铰链部件6的轴5a、5b通过配线电缆7c、8c连接到安装在副本体2的电路10上。这样,由于给绝缘被覆材料造成损伤的扭转力根本不会作用在形成在主本体1上的橡胶性导电体14a、14b上,就能防止断线,能防止电接触不良。而且,由于仅通过简单的接触(相接触)来进行橡胶性导电体14a、14b与轴5a、5b之间的连接,而易于进行确保双方电连接的装配作业,就能简化开闭机构的装配作业。而且,简单地实现了橡胶性导电体14a、14b与轴5a、5b之间的拆卸。
实施例6
本实施例6是在上述实施例4或5所述的携带电话机中由与副本体一体形成的配线图形形成为在副本体上所形成的配线电缆的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携带电话机中,安装在副本体2中的电路10与铰链部件6的轴5a、5b之间由与副本体2一体形成的配线图形(相当于配线电缆7c、8c)15a、15b进行电连接。配线图形15a、15b是通过例如MID制法与副本体2的内表面一体形成的。在MID制法中,通过模具成型预先形成副本体2(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然后再次在副本体2中进行具有能形成相当于配线图形15a、15b的导电性材料(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图形的模具成型,而在副本体2中形成配线图形15a、15b。
在这种结构的携带电话机中,由于配线电缆7c、8c是由配线图形15a、15b形成的,就能削减配线电缆7c、8c、插入配件接头13a、13b等部件,能简化开闭机构的结构。这样,通过部件削减以及伴随着部件削减的装配作业的简化,就能降低开闭机构的成本。
实施例7
本实施例7是在上述实施例6所述的携带电话机中在主本体、副本体的大致全部区域中由配线图形形成配线电缆的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携带电话机中,在主本体1中形成相当于配线电缆7b、8b的配线图形16a、16b,在副本体2中形成相当于配线电缆7c、8c的配线图形17a、17b。该主本体1、副本体2的配线图形16a、16b、17a、17b都是通过在上述的实施例6中所述的MID制法形成的。
形成在主本体1中的配线图形16a、16b的一端通过橡胶性导电体14c同电路9电连接。在配线图形16a、16b的另一端上形成接触用图形,该接触用图形以铰链部件6的轴(基本上没有导电性)5为中心在该轴5的周围具有环形。
同样,形成在副本体2中的配线图形17a、17b的一端通过橡胶性导电体14d同电路10电连接。在主本体1和副本体2装配状态下在配线图形17a、17b的另一端上形成被接触用图形,该被接触用图形以轴5为中心在该轴5的周围具有环形。被接触用图形实际上由与上述接触用图形相同的形状形成,该被接触用图形与接触用图形之间通过接触进行电连接。即,通过双方的接触,使安装在主本体1中的电路9与安装在副本体2中的电路10之间实现电连接。
在这种结构的携带电话机中,由于能够通过配线图形16a、16b的接触用图形与配线图形17a、17b的被接触用图形之间的接触来确保安装在主本体1中的电路9与安装在副本体2中的电路10之间的电连接。即使副本体2进行开闭动作,接触图形与被接触图形之间就能一边滑动一边保持接触。这样,由于拉伸力、压缩力中的任一个应力实际上不会作用在在配线图形16a、16b、17a、17b上,就能防止断线,能防止电接触不良。而且,在把副本体2装配到主本体1中的作业过程中,由于进行了配线图形16a、16b的接触用图形与配线图形17a、17b的被接触用图形的接触(能确保电连接),而能简化开闭机构的装配作业。
而且,由于配线图形16a、16b及接触用图形与主本体1一体形成,配线图形17a、17b及被接触用图形与副本体2一体形成,能简化开闭机构的结构。这样,通过部件削减以及伴随着部件削减的装配作业的简化,就能降低开闭机构的成本。
实施例8
本实施例8是在上述实施例1所述的携带电话机中代替铰链部件的结构的本发明的第8实施例。如图11和12所示那样,在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携带电话机中,在右端形成铰链部件6a,在左端形成铰链部件6b。
形成在右端的铰链部件6a具有凸轮4a及角度调整用板簧3a。在凸轮4a上具有基本上设定副本体2的开闭角度的部分,该部分由角度调整用板簧3a夹住。如图所示的那样,在凸轮4a上形成把配线电缆7缠绕在外周上的槽19a,并且形成沿着凸轮4a的中心轴所形成并穿过配线电缆7的通孔18a。电连接在安装在主本体1中的电路9上的配线电缆7从内侧穿过铰链部件6a的凸轮4a的通孔18a,该配线电缆7被引出到凸轮4a的外周同时缠绕在槽19a中,该配线电缆7向外侧再次穿过凸轮4a的通孔18a,而同安装在副本体2的电路10电连接。在该铰链部件6a中,在上述实施例1-7所述的轴5a由凸轮4a兼用。
同样,形成在左端的铰链部件6b具有凸轮4b及角度调整用板簧3b。在凸轮4b上具有基本上设定副本体2的开闭角度的部分,该部分由角度调整用板簧3b夹住。在凸轮4b上形成把配线电缆8缠绕在外周上的槽19b,并且形成沿着凸轮4b的中心轴所形成并使配线电缆8穿过的通孔18b。电连接在安装在主本体1中的电路9上的配线电缆8从内侧穿过铰链部件6b的凸轮4b的通孔18b,该配线电缆8被引出到凸轮4b的外周同时缠绕在槽19b中,该配线电缆8向外侧再次穿过凸轮4b的通孔18b,而同安装在副本体2的电路10电连接。
在这种结构的携带电话机中,由于配线电缆7、8穿过铰链部件6a、6b的凸轮4a、4b的通孔18a、18b并缠绕在凸轮4a、4b的外周的槽19a、19b中,在副本体2的打开动作中,拉伸力作用在配线电缆7、8上,在副本体的关闭动作中,压缩力作用在配线电缆7、8上。这样,仅有拉伸力或压缩力中的一个应力作用在配线电缆7、8上,而没有给配线电缆7、8的绝缘被覆材料造成损伤的扭转力发生作用,由此就能防止配线电缆7、8的断线,能防止电接触不良。而且,通过缠绕在上述4a、4b的外周的槽19a、19b中的配线电缆7、8的缠绕圈数的增加或存在具有裕量的缠绕力,就能减小作用在上述配线电缆7、8上的应力,因而,就能进一步防止配线电缆7、8的断线,能防止电接触不良。
而且,在主本体1、副本体2的各自的一端上,由于在右端形成铰链部件6a而在左端形成铰链部件6b,在铰链部件6a、6b之间的中央部分就能确保进行电子部件等的安装的空间。
如上述那样,在本发明中,在开闭部分中提供能防止电接触不良的开闭机构。在本发明中,在上述效果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提供谋求低成本的开闭机构。进而,在本发明中,在上述效果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提供能提高装配作业效率的开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