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边缝纫机的右套口器的释放机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边缝纫机的右套口器的释放机构。
传统的锁边缝纫机包括一个可垂向动作的针、一个上侧的右套口器和一个下侧的左套口器,针带有针线,右套口器上有一个线孔,其中穿有右套口器线,右套口器可沿着与被锁边产品(工件)的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动作,左套口器带有左套口器线并可左右摆动,其中的针、右套口器和左套口器可协调动作以完成某种锁边操作。
也就是说,传统的锁边缝纫机包括可垂向动作的针、左套口器和右套口器,针带有针线,左套口器带有左套口器线并可左右往复摆动,右套口器带有右套口器线,其动作方向垂直于工件的移动方向,该锁边缝纫机可完成锁边操作,如一针三线锁边和一针二线锁边,这要取决于工件的厚度。例如,一针三线锁边由三条线完成,即,穿入针孔的针线、穿入右套口器的线孔地右套口器线、以及穿入左套口器的线孔的左套口器线;而一针二线锁边由二条线完成成,即穿入针孔的针线和穿入左套口器的线孔的左套口器线。
当锁边操作变成缝纫操作时,需要释放右套口器。也就是说,如图7所示,当被缝产品的离开边缘50a的部分需要缝纫进行修饰性的锁边时,轨迹L(图中用虚线表示)与被缝产品50相干涉,因此应释放右套口器51的动作。
传统的右套口器释放机构如图5和图6所示。右套口器轴34配合在后驱动杠杆35中,后驱动杠杆35可相对于轴34转动,前驱动杠杆36通过数个螺钉(没有示出)而固定在轴34的端部。紧固螺钉37从前方插入至前驱动杠杆36上的通孔36a中,紧固螺钉37的外螺纹37a如图所示旋入后驱动杠杆35的内螺纹35a中,从而使后驱动杠杆35和前驱动杠杆36相接在一起。其结果是,轴34在预定角度范围内的转动由前驱动杠36杆而传递至后驱动杠杆35,从而后驱动杠杆35可实现摆动。随后,后驱动杠杆35的摆动由右套口器顶杆(没有示出)而传递给右套口器51,从而右套口器51可实现如图1所示的预定的横向运动。
松开紧固螺钉37就可实现右套口器51的释放,从而使前驱动杠杆36与后驱动杠杆35相脱开。然而,有这样一种情况时有发生,就是即使紧固螺钉37的外螺纹37a已从后驱动杠杆35的内螺纹35a中旋出,紧固螺钉37和后驱动杠杆35之间的连接也可能没有完成松开,如图6所示。相应地,除非在紧固螺钉37已被松开后再向前拉一下以确保紧固螺钉37和后驱动杠杆35之间的连接完全脱开,紧固螺钉37和后驱动杠杆35之间的连接就有可能仍然存在着。其结果是,这种遗留的连接会导致误动作的产生。
另一方面,当右套口器51工作时,紧固螺钉37被紧固,以使前驱动杠杆36和后驱动杠杆35之间连接在一。其结果是,当紧固在螺钉37过分紧固时,尤其是后驱动杠杆35会发生变形,使后驱动杠杆35的动作失常。相应地当右套口器51在松开和受驱动之间切换时,必须十分小心地对紧固螺钉37进行操作,从而使可操作性较差。
本发明克服了传统结构的缺点,并具有下述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锁边缝纫机的右套口器释放机构包括可垂向动作的针25、右套口器1、后驱动杠杆3、前驱动杠杆4、紧固螺钉7和弹性元件8,其中的针25带有针线,右套口器1设置在可垂向动作的针25的下方并可沿着与可垂向动作的针25的垂直方向往复动作,后驱动杠3杆3与右套口器1相连,右套口器轴2配合在后驱动杠杆3中以使后驱动杠杆3可绕右套口器轴2而自由转动,前驱动杠杆4固定在右套口器轴2上,紧固螺钉7插入至前驱动杠杆4的通孔14中以便自由转动,所述紧固螺钉7具有外螺纹7c,外螺纹7c旋入后驱动杠杆3的内螺纹3a中,通过前驱动杠杆4和后驱动杠杆,右套口器轴2的动作就传递给了右套口器1,弹性元件8使紧固螺钉7趋于使之释放的方向,也就是从后驱动杠杆3的内螺纹3a中旋出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锁边缝纫机的右套口器的释放机构进一步包括一个定位元件9,该定位元件9设置在紧固螺钉7上,该定位元件9可抵靠在后驱动杠杆3的前表面上,以限制紧固螺钉7的外螺纹7c旋入后驱动杠杆3的内螺纹3a中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当锁边操作切换至缝纫操作时,右套口器1的操作被释放,以使被缝纫的产品和右套口器1之间不发生相互干涉。也就是使紧固螺钉转动,以使外螺纹7c从后驱动杠杆3的内螺纹3a中旋出。此时,紧固螺钉7的外螺纹7c和后驱动杠杆3的内螺纹3a之间的连接就被释放了,在弹性元件8的弹力作用下,紧固螺钉7弹性地向前复位。
其结果是,可以确保前驱动杠杆4的摆动不会错误地由紧固螺钉7传递至后驱动杠杆3。相应地,一旦后驱动杠杆3的摆动停止,右套口器1的动作也随之停止。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当进行正常的锁边操作时,后驱动杠杆3和前驱动杠杆4之间是连接在一起的。紧固螺钉7插入至前驱动杠杆4的通孔14中以便可自由转动,紧固螺钉7的外螺纹7c旋入后驱动杠杆3的内螺纹3a内,以使后驱动杠杆3和前驱动杠杆4相连接在一起。此时,定位元件9与后驱动杠杆3的前表面相接触,从而使紧固螺钉7的紧固力大大增加。其结果是,紧固力足够大,同时后驱动杠杆3和前驱动杠杆4尤其是后驱动杠杆3的变形也得以避免。
在后驱动杠杆3和前驱动杠杆4相互连接在一起的状态下,右套口器轴2在预定角度范围内的转动通过前驱动杠杆4而传递给后驱动杠杆3,从而后驱动杠杆3可进行摆动。当后驱动杠杆3的摆动传递给右套口器1时,右套口器1可进行预定的横向动作。当右套口器1的操作被释放时,紧固螺钉7的外螺纹7c和后驱动杠杆3之间的连接也是释放的,在弹性元件8的弹力作用下,紧固螺钉7被弹性复位至前方。当紧固螺钉7复位至定位元件9与前驱动杠杆4的后表面相接触并保持接触状态时,紧固螺钉7的位置就确定下来了。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推荐的实施例的锁边缝纫机的右套口器的释放机构的前视图,其中进行了局部剖视;
图2是如图1所示的右套口器释放机构的一个视图;
图3是如图1所示的锁边缝纫机的一个分解透视图;
图4是如1所示的右套口器释放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前视图;
图5是锁边缝纫机的传统的右套口器释放机构的前视图,其中进行了局部剖视;
图6是如图5所示的右套口器释放机构的一个视图;和
图7是如图5所示的右套口器释放机构的缝纫操作的一个视图。
现结合图1至图4对本发明的右套口器释放机构的实施例加以说明。
图4中的代码11表示锁边缝纫机的工作台,针25可在工作台的上下垂向动作,针25安装在针杆12上,左套口器13和右套口器1分别设置在工作台11的下方,并设置在可垂向动作的针25的下方。左套口器13和右套口器1的前方设有可拆卸的前盖,该前盖没有示出,而在该前盖的一侧(如图中的右侧)设置了前盖20。同时,当工件(没有示出)在工作台11和压脚15之间绷紧的状态下,左套口器13、右套口器1和可垂向动作的针25可协调动作,以完成各种锁边操作。
现在说明一下右套口器1的附近的机构设置。如图1和图3所示,靠近后驱动杠杆3的支点的凸台3b与右套口器轴2相配合,轴2的端部配合至凸台3b中,该右套口器轴2由锁边缝纫机的机体支撑着以便可以自由转动,前驱动杠杆4由数个螺钉17固定在轴2的端部。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套口器顶杆6通过销18而可摆动地联结在后驱动杠杆3的端部。销18通过紧固螺钉19而固定在后驱动杠杆3的端部。右套口器1通过紧固螺钉21而固定在顶杆6的上端。右套口器1具有线孔1a,没有示出的右套口器线穿入至线孔1a中。
在后驱动杠杆3和前驱动杠杆4之间设置了防释放机构。在前驱动杠杆4的一端具有钻孔14,钻孔14的前段是直径较大的部分14a,而其后段则是直径较小的部分14b,两部分14a和14b通过环形的阶梯面14c得以相连。紧固螺钉7从前方(如图4所示的观察者可看见的一侧)插入钻孔14中。紧固螺钉7具有头部7a、轴部7b和外螺纹7c,外螺纹7c在轴部7b的端部生成,轴部7b可转动地支撑在孔14的小直径部分14b内。在紧固螺钉7的头部7a和支撑面14c之间设置了一个弹性元件,即螺旋弹簧8。弹簧8从外侧配合在紧固螺钉7的轴部7b上,从而使紧固螺钉7弹性地趋于前方,因此,外螺纹7c与后驱动杠杆3的内螺纹3a之间的配合就释放了。
后驱动杠杆3的内螺纹3a与钻孔14相面对,因而紧固螺钉7的外螺纹7c可旋入内螺纹3a中。同时,可转动地支撑在前驱动杠杆4内的紧固螺钉7的外螺纹7c可旋入后驱动杠杆3的内螺纹3a,从而使驱动杠杆3和4相连接在一起。
在紧固螺钉7上设有E形的定位元件9,当紧固螺钉7插入前驱动杠杆4的钻孔14的状态下,定位元件9处于轴部7b和外螺纹7c之间的交界处。定位元件9可抵靠在前驱动杠杆4的后表面上,以防止容纳着弹簧8的紧固螺钉7脱落,同时,该定位元件9还可抵靠在后驱动杠杆的前表面上,以限制紧固螺钉7的外螺纹7c旋入后驱动杠杆3的内螺纹中的长度。当定位元件9与前驱动杠杆4的后表面相接触并保持该状态时,外螺纹7c离开内螺纹3a一段足够的距离并处于杠杆4和3之间的空隙中。当定位元件9与前驱动杠杆4的后表面相接触时,弹簧8略处于压缩状态为好,这样可以防止当紧固螺钉7被释放时不会松动。
右套口器1、左套口器13和针25可协调动作以进行一针三线锁边等操作,右套口器线穿入线孔1a中,左套口器线穿入其上的线孔中,针线也穿入可垂向动作的针的线孔中。在锁边操作过程中,右套口器1以如下方式进行动作,轴2的在预定角度范围内的转动由前驱动杠杆4传递给后驱动杠杆3,轴2把动作传递给顶杆6,从而转动带来了顶杆的垂向动作。由于顶杆6可滑动地支撑于摆动元件26中,摆动元件26可摆动地固定在锁边缝纫机的机体上,如图4所示,该固定位置在机体的中部,顶杆6除了垂向动作外还产生了摆动,从而,产生了右套口器1的与工件的移动方向相垂直的动作。
现在说明右套口器释放机构的操作过程。
在进行正常的锁边操作的情况下,如进行一针三线锁边、一针二线锁边操作时,后驱动杠杆3和前驱动杠杆4是连接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可转动地插入至钻孔14中的紧固螺钉7的外螺纹7c旋入至后驱动杠杆3的内螺纹中,从而使后驱动杠杆3和前驱动杠杆4连接在一起。在该过程中,弹簧8是逐渐压缩的。当定位元件9与后驱动杠杆3的前表面相接触时,紧固螺钉7的张紧力大大增加,从而产生了足够的张紧力,也防止了后驱动杠杆3的松动。在定位元件9与后驱动杠杆3的前表面相接触并保持这种接触时,在紧固螺钉7的头部7a和前驱动杠杆4的前表面之间保持一个预定的小的间隙。
轴2在预定角度范围内的正反向转动通过前驱动杠杆4而传递给后驱动杠杆3,此时驱动杠杆3和4是相连接在一起的,因而后驱动杠杆3可进行摆动的动作。后驱动杠杆3的摆动通过顶杆6而传递至右套口器1,从右套口器1可进行预定的横向动作。
另一方面,当锁边操作转换至缝纫操作时,为了避免被缝产品和右套口器1之间的干扰,右套口器1的操作应该被释放。即把紧固螺钉7反向转动以使外螺纹7c从后驱动杠杆3的内螺纹3a中旋出。此时,紧固螺钉7的外螺纹和后驱动杠杆3的内螺纹3a之间的螺纹连接被释放了,从而在弹簧8的弹性作用下,紧固螺钉7被弹性地向前方复位。当定位元件9与前驱动杠杆4的后表面相接触并保持这种接触时,紧固螺钉7复位的位置就受到了限制。因此,就有可能保证前驱动杠杆4的摆动不会错误地通过紧固螺钉7而传递至后驱动杠杆3。相应地,当后驱动杠杆3的摆动停止时,右套口器1也随之停止。螺旋弹簧8也可以用圆柱形橡胶或圆锥形叠弹簧来代替。
根据上述的说明,紧固螺钉可被弹性元件复位以从后驱动杠杆中旋出。相应地,当右套口器要被释放时,仅通过松开紧固螺钉就可达到此目的。因此,一定要防止误动作产生于紧固螺钉和后驱动杠杆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当驱动右套口器时,尽管紧固螺钉需要紧固以使后驱动杠杆和前驱动杠杆相连接在一起,由于附属在紧固螺钉上的定位元件的限位作用,而有可能使得这种紧固不会过大。相应地,后驱动杠杆不会产生变形,该变形取决于紧固力矩的作用。因此,紧固螺钉的紧固作用大大增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