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救援探测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煤矿井下救援探测机器人。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耗的第一大国。同时,我国也是发生煤矿安全事故最多的国家,煤矿安全事故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由于矿难原因和矿难现场情况不明,救援人员在抢险中遇难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在救援前采用可替代人的自动化设备深入矿井探测矿难位置和矿难现场情况,就能在确保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实施高效率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因此研制一种具有避障、越障、跨越沟渠、爬坡等能力,可以在爆炸性气体环境的1区工作,具有隔爆、防尘、防水的性能的探测机器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救援探测机器人,可以在爆炸性气体环境的1区工作,具有隔爆、防尘、防水的性能以及避障、越障、跨越沟渠、爬坡等能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箱体、主动轮及光纤收放机构,主动轮对称设置在箱体的两侧,与箱体内的驱动装置相连接;光纤收放机构安装在箱体内,光纤收入机构及驱动装置中的驱动电机分别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有两个、彼此反向安装在箱体内,分别驱动箱体两侧的主动轮;每一个驱动装置均包括第一驱动电机、行星减速机、第一驱动轴、主动链轮、从动链轮、传动滚子链及输出轴,第一驱动轴通过行星减速机与第一驱动电机相连接,在第一驱动轴上套设有主动链轮;输出轴安装在箱体上并由箱体穿出,穿出端设有主动轮,在输出轴上套设有从动链轮,通过传动滚子链与主动链轮相连接;在主动轮与箱体之间设有安装在箱体上的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活动支架、支柱及弹簧,固定支架安装在箱体的外侧面,固定支架上均布有通孔;活动支架包括上、下台板及轴,轴的两端分别固接在上、下台板上,轴上设有隔板,带有隔板的轴由通孔穿过,可在通孔内往复运动;通孔内、隔板的上下两侧均设有抵接在隔板上的弹簧;在活动支架的上、下台板之间安装有与输出轴相连接的支柱;所述光纤收放机构安装在箱体内后部的独立舱体,包括光纤缠绕轮盘、连杆、曲轴、行星减速器、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轴、蜗杆、蜗轮、正齿轮及摆爪,第二驱动轴的一端通过行星减速器与第二驱动电机相连,另一端分别连接有蜗杆及第一正齿轮;蜗轮位于蜗杆的上方、与蜗杆啮合传动,蜗轮上设有曲轴,曲轴通过连杆与摆爪相连;光纤缠绕轮盘安装在独立舱体上,轮盘轴的端部套设有与蜗杆上第一正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二正齿轮;独立舱体上设有导轨,摆爪可往复移动地安装在导轨上;主动轮为四个,对称设置在箱体的两侧;主动轮的直径大于箱体的高度。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结构简单、灵活。本发明自身结构简单,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完成复杂的工作;两个电机分别驱动左右两个主动轮,相同的速度实现前进和后退,差速实现转弯。
2.大直径轮具有良好的爬坡和越障性能。本发明选用直径大于车箱体高度的大直径主动轮,这样的结构更有利于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行走,即使不慎发生倾翻,也不会影响其行走功能。
3.在主动轮与箱体之间安装了减震装置,在不影响机器人工作的同时,延长了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4.由于无线通讯在井下巷道中会受到严重的回波干扰,以及信号的急剧衰减,本发明采用光纤传输替代无线通讯;本发明自带光缆及收放装置,在行进过程中自主铺设光缆;与控制平台实现数据传输的光纤可通过光纤收放机构控制收放,有效地控制了光纤回收时的缠绕位置。
5.车体采取整体隔爆的设计形式,完全按照GB38 36对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器设备的要求进行隔爆设计。本发明可以在煤矿井下矿难现场的含有爆炸性气体环境的1区工作,同时具有防尘、防水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本发明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光纤收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控制系统流程图;
其中:1为箱体,2为主动轮,3为第一驱动电机,4为行星减速机,5为光纤收放机构,6为减震装置,7为输出轴,8为从动链轮,9为传动滚子链,10为第一驱动轴,11为主动链轮,12为固定支架,13为活动支架,14为支柱,15为弹簧,16为光纤缠绕轮盘,17为连杆,18为曲轴,19为行星减速器,20为第二驱动电机,21为第二驱动轴,22为蜗杆,23为蜗轮,24为第一正齿轮,25为摆爪,26为高能量密度锂离子动力电池,27为控制系统,28为轮盘轴,29为第二正齿轮,30为隔板,31为通孔,32为轴,33为上台板,34为下台板,35为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箱体1、主动轮2及光纤收放机构5,主动轮2有四个,与箱体1内的驱动装置相连接,四个主动轮对称设置在箱体1的两侧,每一侧有两个主动轮,主动轮2地直径大于箱体1的高度;在主动轮2与箱体1之间设有安装在箱体1上的减震装置6。光纤收放机构5安装在箱体1内,箱体1内还设有控制系统27,光纤收放机构5和驱动装置分别与控制系统27电连接。
驱动装置有两个、彼此反向安装在箱体1内,分别驱动箱体1两侧的主动轮;每一个驱动装置均包括第一驱动电机3、行星减速机4、第一驱动轴10、主动链轮11、从动链轮8、传动滚子链9及输出轴7,行星减速机4的输入轴与第一驱动电机3相连,行星减速机4的输出轴端开有内孔,与第一驱动轴10键连;在第一驱动轴10上套设有主动链轮11,主动链轮11与第一驱动轴10键连;输出轴7通过轴承与安装在箱体1侧面的减震装置6相连,输出轴7由箱体1穿出,穿出端设有主动轮2,在输出轴7上套设有从动链轮8,从动链轮8与输出轴7键连,主动链轮11通过传动滚子链9与从动链轮8相连接;第一驱动电机3与控制系统27电连接。
如图3所示,减震装置6包括固定支架12、活动支架13、支柱14及弹簧15,固定支架12安装在箱体1的外侧面,固定支架12上均布有两个通孔31;活动支架13包括上、下台板33、34及两个轴32,轴32的两端分别固接在上、下台板33、34上,轴32上设有隔板30,带有隔板30的轴32由通孔31穿过,可在通孔31内往复运动;隔板30将通孔31分成两部分,每一部分均设有抵接在隔板30上的弹簧15,弹簧15共四个;在活动支架13的上、下台板33、34之间安装有支柱14,通过轴承与输出轴7相连接,可带动输出轴相对于箱体1移动。
如图4所示,光纤收放机构5安装在箱体1内后部的独立舱体,包括光纤缠绕轮盘16、连杆17、曲轴18、行星减速器19、第二驱动电机20、第二驱动轴21、蜗杆22、蜗轮23、第一、二正齿轮24、29及摆爪25,行星减速器19的输入轴与第二驱动电机20相连,行星减速器19的输出轴端开有内孔,与第二驱动轴21键连,蜗杆22和第一正齿轮24分别与第二驱动轴21键连;蜗轮23位于蜗杆22的上方、与蜗杆22啮合传动,蜗轮23上设有与其键连的曲轴18,曲轴18通过连杆17与摆爪25相连,连杆17一端与曲轴18铰接,另一端与摆爪25铰接;光纤缠绕轮盘16通过轴承与固定在箱体1上的独立舱体侧壁相连接,轮盘轴28的端部套设有与第二驱动轴21上第一正齿轮24啮合传动的第二正齿轮29;独立舱体上设有导轨35,摆爪25作为滑块可往复移动地安装在导轨35上;第二驱动电机20与控制系统27电连接。
本发明原理及工作过程为:
本发明的控制部分由高能量密度锂离子动力电池26和控制系统27(本发明的控制系统为现有技术)组成,能够对煤矿井下救援探测机器人进行运动控制,以及通过缠绕在光纤缠绕轮盘16上的光纤与控制平台实现数据传输。如图5所示,煤矿井下救援探测机器人工作时,控制系统27启动,系统自检,如果自检发现异常,则电机下电,停止工作;如果自检正常,机器人在原地静止,光端机启动,接收遥控指令,如果停止指令,则电机下电,工作结束;如果不停止指令,根据遥控指令使机器人做前进、后退、转弯等动作,并通过光纤传输视频、车体状态等信息。煤矿井下救援探测机器人具体工作过程为:第一驱动电机3接收到遥控指令后工作,通过行星减速机4带动第一驱动轴10旋转,与第一驱动轴10键连的主动链轮11在第一驱动轴10的带动下一同旋转,进而通过传动滚子链9驱动从动链轮8旋转;输出轴7与从动链轮8键连,在从动链轮8的带动下,输出轴7旋转,驱动主动轮2旋转。当箱体1左右两侧的主动轮旋转速度相同时,机器人向前或向后移动;当箱体1左右两侧的主动轮旋转速度不同时,机器人转弯。第二驱动电机20接收到遥控指令后工作,通过行星减速器19带动第二驱动轴21旋转,与第二驱动轴21键连的蜗杆22及第一正齿轮24在第二驱动轴21的带动下同速旋转,蜗杆22与蜗轮23啮合传动,带动蜗轮23旋转,蜗轮23带动一个曲轴-连杆-滑块机构,摆爪25作为滑块在导轨35上往复运动,用以限制回收光纤时光纤在光纤缠绕轮盘16上的缠绕位置;第一正齿轮24通过与第二正齿轮29的啮合传动,带动光纤缠绕轮盘16旋转,光纤缠绕轮盘16与曲轴18的转速比由蜗轮23蜗杆22的传动比和正齿轮24的传动比预先设定,以便有效地控制光纤回收时光纤在光纤缠绕轮盘16上的缠绕位置。
本发明的四个主动轮的轮胎为市购产品,购置于为焦作市恒成橡胶有限公司生产的矿用防爆轮胎,规格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