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396987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68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70661.6

申请日:

2008.02.21

公开号:

CN101513950A

公开日:

2009.08.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65D 81/02登记生效日:20170728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厦门厦华投资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厦门厦华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嘉禾路618号五楼505室变更后权利人: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嘉禾路618号|||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IPC(主分类):B65D 81/02合同备案号:2015350000036让与人:厦门厦华投资有限公司受让人:厦门厦华科技有限公司发明名称:一种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申请日:20080221申请公布日:20090826授权公告日:20110316许可种类:独占许可备案日期:20150514|||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65D 81/0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厦门厦华投资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361006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大道22号变更后权利人: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嘉禾路618号五楼505室登记生效日:20140618|||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D 81/02申请日:20080221|||公开

IPC分类号:

B65D81/02; B65D85/30; B65D5/50

主分类号:

B65D81/02

申请人:

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 宁; 武建埭; 杨文辉; 寇泉泉; 杨 风; 张挺燕

地址:

361006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大道2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松亭;连耀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包括一具有矩形形状的瓦楞单纸板本体,通过在单瓦楞纸板上设置折痕将其分为底纸板和两侧侧纸板,然后利用两侧侧纸板的折痕卷向底纸板从而构成截面高低不相同的两相并排的中空矩形柱,并且利用侧纸板的卡舌与底纸板的第一卡孔之间的相配合、侧翼纸板的第二卡孔与侧纸板的卡壁之间的相配合以及侧翼纸板的第一卡口与侧纸板的第二卡口之间的相配合使两中空矩形柱固定在底纸板上,而且利用了侧翼纸板对两中空矩形柱内壁的支撑。该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既环保又节省成本,且具有操作简易,成型方便又牢靠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具有矩形形状的瓦楞单纸板本体;瓦楞单纸板本体沿纵向设有相平行的第一内折线和第二内折线,瓦楞单纸板本体由第一内折线、第二内折线分为处于中部的底纸板和处于底纸板两侧的第一侧纸板、第二侧纸板;底纸板设有第一卡孔,第一侧纸板、第二侧纸板的纵向边边缘对应于底纸板的第一卡孔分别设有卡舌;第一侧纸板、第二侧纸板分别由两侧向底纸板卷折而形成相抵靠的第一中空矩形柱和第二中空矩形柱,第一侧纸板、第二侧纸板的卡舌相互贴靠并一同插在底纸板的第一卡孔中;
由底纸板的二相对的横向边一体向外延伸设有与瓦楞单纸板本体连成一体的侧翼纸板,两侧翼纸板与底纸板之间分别设有第三内折线,两侧翼纸板分别沿第三内折线折成直立状并撑在相并排的第一中空矩形柱和第二中空矩形柱的端部,侧翼纸板上设有第二卡孔,第一侧纸板、第二侧纸板的横向边分别设有卡壁,侧翼纸板的第二卡孔与第一侧纸板、第二侧纸板的卡壁相卡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侧纸板由与底纸板的相接处向外依次设有第四内折线和第五内折线,第一侧纸板沿第一内折线、第四内折线、第五内折线向内折向底纸板而构成第一中空矩形柱;第一侧纸板沿横向设有复数条穿过第四内折线的第一切线,相间隔的每二条第一切线之间设为护翼,护翼的里端设成第六内折线,护翼的外端延伸到第五内折线,在每一护翼的中部的与第四内折线相重合的部分设为第一外折线;护翼沿两端的内折线和中部的外折线折成第一中空矩形柱的凹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侧纸板由与底纸板的相接处向外依次设有第四内折线和第五内折线,第一侧纸板沿第一内折线、第四内折线、第五内折线向内折向底纸板而构成第一中空矩形柱;第一侧纸板沿横向设有复数条穿过第五内折线的第三切线,相间隔的每二条第三切线之间设为护翼,第一侧纸板上对应于每一护翼各设有一切孔,该切孔贯穿于第四内折线并包容于护翼的三边而使护翼的里端呈自由状,护翼的外端设成第十一内折线,在切孔中内折后的护翼构成第二中空矩形柱的凹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并排的第一中空矩形柱和第二中空矩形柱的截面的高低不相同。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翼纸板包括由底纸板一体向外延伸的侧壁板以及由侧壁板的三边一体向外延伸的中侧翼、左侧翼、右侧翼,侧翼纸板上的第二卡孔设在侧壁板上,侧壁板与三侧翼之间的相接处分别设为第二外折线,侧壁板沿第三内折线折成直立状,中侧翼、左侧翼、右侧翼分别沿第二外折线向外折叠而支撑在相并排的第一中空矩形柱和第二中空矩形柱的端部的壁内。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侧翼设有由侧壁板的第二卡孔延伸形成的第一卡口,在第一侧纸板、第二侧纸板的卡壁处分别设有第一切口,第一侧纸板、第二侧纸板卷成相并排的第一中空矩形柱和第二中空矩形柱后两相重合的第一切口形成与侧翼纸板的中侧翼的第一卡口相配合的第二卡口。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侧翼设有第七内折线,中侧翼沿第七内折线对折成重叠状,中侧翼的外沿设有第二切口,中侧翼对折重叠后其第二切口与第一卡口相重合。

8.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侧纸板由与底纸板的相接处向外依次设有第八内折线和第九内折线,第二侧纸板沿第二内折线、第八内折线、第九内折线向内折向底纸板而构成第二中空矩形柱,第二侧纸板的卡舌设在其纵向边的外沿。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侧纸板的纵向边沿的内侧还设有第十内折线,在第十内折线的中部设有可构成第二侧纸板卡舌的第二切线。

说明书

一种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衬于包装箱的缓冲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内衬于包装箱的由单瓦楞纸板折成的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具备有不同功能的各种电器产品也不断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中,由于电器产品、精密仪器等对于冲击、振动等极为敏感,因此,在电器产品的流通过程中,通常要将电器产品装在包装箱中,以便于运输、存储,为了保证电器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免招冲击、振动等机械载荷损坏,特别是在装卸作业中,避免电器产品因为抛掷、堆垛倒塌、起吊脱落、装载机械的突然启动和过急的升降等动作而造成对产品的冲击、振动,通常要在包装箱内衬垫缓冲结构,以保护电器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免招冲击、振动等机械载荷损坏。传统的缓冲结构一般是采用发泡材料制作而成,比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Expanded Polystyrene)或聚乙烯泡沫塑料(EPE-ExpandedPolyethylene)或发泡聚乙烯共聚物(EPC-Expanded Polyethylene Copolymer)等缓冲材料来制作,这些材料由于不环保且回收困难,将逐步被环保缓冲材料所取代。纸材就是一种近来被应用于包装箱内衬的环保型缓冲材料,现有技术中采用纸材来制作缓冲结构通常是采用两张或两张以上的纸板组立而成,这样,不但制造纸板的成本高,而且组立成缓冲结构时更是耗时复杂,因此一种以单纸板来制作缓冲结构的技术便应运而生,采用单纸板可节约包装周转运输空间和费用,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836985A的“瓦楞级缓冲结构”就是一种单纸板缓冲结构,该缓冲结构包含一矩形中纸板和由矩形中纸板的四边向外延伸的侧纸板,四侧的侧纸板分别向内卷向矩形中纸板并通过耳朵型折片相固定,其结构复杂,而且也较费板材,组合操作起来费时费力,不适合用作小件产品及部件的包装,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作为包装箱的内衬,当承受外来的冲击力时,能产生缓冲以保护包装箱中的容置物,同时其以单纸板折叠的方式来形成缓冲结构,既环保又节省成本,且具有操作简易,成型方便又牢靠的特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包括一具有矩形形状的瓦楞单纸板本体;瓦楞单纸板本体沿纵向设有相平行的第一内折线和第二内折线,瓦楞单纸板本体由第一内折线、第二内折线分为处于中部的底纸板和处于底纸板两侧的第一侧纸板、第二侧纸板;底纸板设有第一卡孔,第一侧纸板、第二侧纸板的纵向边边缘对应于底纸板的第一卡孔分别设有卡舌;第一侧纸板、第二侧纸板分别由两侧向底纸板卷折而形成相抵靠的第一中空矩形柱和第二中空矩形柱,第一侧纸板、第二侧纸板的卡舌相互贴靠并一同插在底纸板的第一卡孔中;由底纸板的二相对的横向边一体向外延伸设有与瓦楞单纸板本体连成一体的侧翼纸板,两侧翼纸板与底纸板之间分别设有第三内折线,两侧翼纸板分别沿第三内折线折成直立状并撑在相并排的第一中空矩形柱和第二中空矩形柱的端部,侧翼纸板上设有第二卡孔,第一侧纸板、第二侧纸板的横向边分别设有卡壁,侧翼纸板的第二卡孔与第一侧纸板、第二侧纸板的卡壁相卡置。
所述相并排的第一中空矩形柱和第二中空矩形柱的截面的高低不相同。
所述的第一侧纸板由与底纸板的相接处向外依次设有第四内折线和第五内折线,第一侧纸板沿第一内折线、第四内折线、第五内折线向内折向底纸板而构成第一中空矩形柱;第一侧纸板沿横向设有复数条穿过第四内折线的第一切线,相间隔的每二条第一切线之间设为护翼,护翼的里端设成第六内折线,护翼的外端延伸到第五内折线,在每一护翼的中部的与第四内折线相重合的部分设为第一外折线;护翼沿两端的内折线和中部的外折线折成第一中空矩形柱的凹部。
所述的第一侧纸板由与底纸板的相接处向外依次设有第四内折线和第五内折线,第一侧纸板沿第一内折线、第四内折线、第五内折线向内折向底纸板而构成第一中空矩形柱;第一侧纸板沿横向设有复数条穿过第五内折线的第三切线,相间隔的每二条第三切线之间设为护翼,第一侧纸板上对应于每一护翼各设有一切孔,该切孔贯穿于第四内折线并包容于护翼的三边而使护翼的里端呈自由状,护翼的外端设成第十一内折线,在切孔中内折后的护翼构成第二中空矩形柱的凹部。
所述的侧翼纸板包括由底纸板一体向外延伸的侧壁板以及由侧壁板的三边一体向外延伸的中侧翼、左侧翼、右侧翼,侧翼纸板上的第二卡孔设在侧壁板上,侧壁板与三侧翼之间的相接处分别设为第二外折线,侧壁板沿第三内折线折成直立状,中侧翼、左侧翼、右侧翼分别沿第二外折线向外折叠而支撑在相并排的第一中空矩形柱和第二中空矩形柱的端部的壁内。
所述的中侧翼设有由侧壁板的第二卡孔延伸形成的第一卡口,在第一侧纸板、第二侧纸板的卡壁处分别设有第一切口,第一侧纸板、第二侧纸板卷成相并排的第一中空矩形柱和第二中空矩形柱后两相重合的第一切口形成与侧翼纸板的中侧翼的第一卡口相配合的第二卡口。
所述的中侧翼设有第七内折线,中侧翼沿第七内折线对折成重叠状,中侧翼的外沿设有第二切口,中侧翼对折重叠后其第二切口与第一卡口相重合。
所述的第二侧纸板由与底纸板的相接处向外依次设有第八内折线和第九内折线,第二侧纸板沿第二内折线、第八内折线、第九内折线向内折向底纸板而构成第二中空矩形柱,第二侧纸板的卡舌设在其纵向边的外沿。
所述的第二侧纸板的纵向边沿的内侧还设有第十内折线,在第十内折线的中部设有可构成第二侧纸板卡舌的第二切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一矩形形状的单瓦楞纸板,通过在单瓦楞纸板上设置折痕将其分为底纸板和两侧侧纸板,然后利用两侧侧纸板的折痕卷向底纸板从而构成截面高低不相同的两相并排的中空矩形柱,并且利用侧纸板的卡舌与底纸板的第一卡孔之间的相配合、侧翼纸板的第二卡孔与侧纸板的卡壁之间的相配合以及侧翼纸板的第一卡口与侧纸板的第二卡口之间的相配合使两中空矩形柱固定在底纸板上,而且利用了侧翼纸板对两中空矩形柱内壁的支撑,这样,就可以利用两中空矩形柱来实现对外来冲击的缓冲,以保护包装箱中的容置物;由于其所采用的单瓦楞纸板主要为矩形形状,侧翼纸板仅占一小部分,因此,可以大大节省单瓦楞纸板的使用量;而采用侧翼纸板对两中空矩形柱进行支撑,增加了中空矩形柱的稳定性;所采用的卡接方式,既带来了折叠成型的方便性,同时也增加了两中空矩形柱与底纸板连接的牢固性;该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既环保又节省成本,且具有操作简易,成型方便又牢靠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种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本发明的单瓦楞纸板的展开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本发明的构造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本发明构造的截面剖切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本发明的单瓦楞纸板的展开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本发明的构造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本发明构造的截面剖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该缓冲结构200是由一单瓦楞纸板100折叠而成,单瓦楞纸板100包括具有矩形形状的瓦楞单纸板本体和与瓦楞单纸板本体连成一体的两侧翼纸板14;瓦楞单纸板本体沿纵向设有相平行的第一内折线101和第二内折线102,瓦楞单纸板本体由第一内折线101、第二内折线102分为处于中部的底纸板11和处于底纸板两侧的第一侧纸板12、第二侧纸板13;底纸板11设有第一卡孔21,第一卡孔21是在底纸板11上裁切后形成,第一卡孔21为长条形孔,第一侧纸板12的纵向边边缘对应于底纸板的第一卡孔21设有卡舌311,第二侧纸板13的纵向边边缘对应于底纸板的第一卡孔21设有卡舌321;第一侧纸板12、第二侧纸板13分别由两侧向底纸板11卷折而形成相抵靠的第一中空矩形柱2和第二中空矩形柱3,第一侧纸板12的卡舌311、第二侧纸板的卡舌321相互贴靠并一同插在底纸板的第一卡孔21中;由底纸板11的二相对的横向边一体向外延伸设有与瓦楞单纸板本体连成一体的侧翼纸板14,两侧翼纸板14与底纸板11之间分别设有第三内折线103,两侧翼纸板14分别沿第三内折线103折成直立状并撑在相并排的第一中空矩形柱2和第二中空矩形柱3的端部,侧翼纸板14上设有第二卡孔22,第二卡孔22是在侧翼纸板14上裁切后形成,第二卡孔22为长条形孔,第一侧纸板12的横向边设有卡壁312,第二侧纸板13的横向边设有卡壁322,侧翼纸板的第二卡孔22与第一侧纸板的卡壁312、第二侧纸板的卡壁322相卡置。
其中,相并排的第一中空矩形柱2和第二中空矩形柱3的截面的高低不相同;第一侧纸板12由与底纸板的相接处向外依次设有第四内折线104和第五内折线105,第一侧纸板12沿第一内折线101、第四内折线104、第五内折线105向内折向底纸板而构成第一中空矩形柱2;第一侧纸板12沿横向设有复数条穿过第四内折线104的第一切线41,相间隔的每二条第一切线41之间设为护翼51,护翼51的里端设成第六内折线106,护翼的外端延伸到第五内折线105,在每一护翼51的中部的与第四内折线相重合的部分设为第一外折线61,这样,第一侧纸板12的第四内折线104就呈间断式,在护翼51的区域内被间断,同样,第一外折线61也为间断式,在护翼51外的区域也被间断,实际上,第四内折线104所形成的直线与第一外折线61所形成的直线是相重合的,只不过第四内折线104与第一外折线61相间隔设置而已;护翼51沿两端的内折线即第五内折线105、第六内折线106和中部的外折线即第一外折线61折成第一中空矩形柱的凹部71,第一切线41可以分为两段直线型裁切线,即从第六内折线106到第一外折线61为一段,从第一外折线61到第五内折线105为另一段,这样,便于护翼51的折叠成型;侧翼纸板14包括由底纸板11一体向外延伸的侧壁板141以及由侧壁板141的三边一体向外延伸的中侧翼142、左侧翼143、右侧翼144,侧翼纸板上的第二卡孔22设在侧壁板141上,侧壁板141与三侧翼之间的相接处分别设为第二外折线62,侧壁板141沿第三内折线103折成直立状,中侧翼142、左侧翼143、右侧翼144分别沿第二外折线62向外折叠而支撑在相并排的第一中空矩形柱2和第二中空矩形柱3的端部的壁内;中侧翼142设有由侧壁板的第二卡孔延伸形成的第一卡口81,在第一侧纸板12的卡壁处设有第一切口313、第二侧纸板13的卡壁处设有第一切口323,第一侧纸板12、第二侧纸板13卷成相并排的第一中空矩形柱2和第二中空矩形柱3后两相重合的第一切口313、第一切口323形成与侧翼纸板的中侧翼的第一卡口81相配合的第二卡口;中侧翼142设有第七内折线107,中侧翼142沿第七内折线107对折成重叠状,中侧翼的外沿设有第二切口82,中侧翼对折重叠后其第二切口82与第一卡口81相重合;第二侧纸板13由与底纸板的相接处向外依次设有第八内折线108和第九内折线109,第二侧纸板13沿第二内折线102、第八内折线108、第九内折线109向内折向底纸板而构成第二中空矩形柱3,在第二侧纸板的纵向边沿的内侧还设有第十内折线110,在第十内折线110的中部设有可构成第二侧纸板卡舌321的第二切线42。
将单瓦楞纸板100折叠成缓冲结构200时,是分别将第一侧纸板12、第二侧纸板13卷向底纸板11;第一侧纸板12卷折时,是利用第一内折线101、第四内折线104、第五内折线105进行卷折;第二侧纸板13卷折时,是利用第二内折线102、第八内折线108、第九内折线109进行卷折。第一侧纸板12卷折成第一中空矩形柱2时,第一侧纸板12的卡舌311插在底纸板的第一卡孔21中;第二侧纸板13卷折成第二中空矩形柱3时,第二侧纸板13的卡舌321也插在底纸板的第一卡孔21中;第一侧纸板12的卡舌311与第二侧纸板13的卡舌321是相靠在一起而插在底纸板的第一卡孔21中。侧翼纸板14的三侧翼即中侧翼142、左侧翼143、右侧翼144分别通过三条第二外折线62向外折,中侧翼142再通过第七内折线107对折成重叠状,使中侧翼142的第二切口82与其第一卡口81相重合而形成共同的卡口而与第一侧纸板12、第二侧纸板13所共同形成的第二卡口相互卡置,第一侧纸板12设有第一切口313,第一侧纸板12的第一切口313形成后,第一侧纸板12横向边的外侧部分就形成了第一侧纸板12的卡壁312,第二侧纸板13设有第一切口323,第二侧纸板13的第一切口323形成后,第二侧纸板13横向边的外侧部分就形成了第二侧纸板13的卡壁322,当第一侧纸板12、第二侧纸板13分别卷向底纸板11而形成相并排的第一中空矩形柱2、第二中空矩形柱3时,第一侧纸板12的卡壁312和第二侧纸板13的卡壁322相贴在一起形成共同的卡壁而插在侧翼纸板14的第二卡孔22中,同时,第一侧纸板12的第一切口313和第二侧纸板13的第一切口323也重合在一起形成共同的卡口即第二卡口,第一侧纸板12、第二侧纸板13所形成的第二卡口与侧翼纸板14的卡口相卡置,侧翼纸板14的卡口则是由中侧翼142的第二切口82与中侧翼142的第一卡口81相重合构成,从而形成卡紧机构,折叠组装时,只需要将侧翼纸板14的卡口卡入第一侧纸板12、第二侧纸板13所形成的第二卡口,将侧翼纸板14的第二卡孔22插入第一侧纸板12、第二侧纸板13的卡壁即可,侧翼纸板14一方面作为与第一中空矩形柱2、第二中空矩形柱3的卡紧机构,同时,侧翼纸板14也形成对第一中空矩形柱2、第二中空矩形柱3的支撑,为了使侧翼纸板14能够支撑在第一中空矩形柱2、第二中空矩形柱3的端部壁内,第三内折线103设在第一侧纸板12、第二侧纸板13的横向边缘裁切线之内,同时,第一侧纸板12与右侧翼144之间以及第二侧纸板13与左侧翼143之间均采用弧形切线分开,这样,就能够使侧翼纸板14折起后在第一中空矩形柱2、第二中空矩形柱3的端部内侧。由于,在第一侧纸板12上设有护翼51,护翼51的两端为第五内折线105和第六内折线106,护翼51的中部为第一外折线61,因此,当护翼51通过第五内折线105、第一外折线61、第六内折线106进行对应的内折和外折后,就在缓冲结构200中形成了凹部71。
实施例二,参见图5至图7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该缓冲结构200也是由一单瓦楞纸板100折叠而成,单瓦楞纸板100同样包括具有矩形形状的瓦楞单纸板本体和与瓦楞单纸板本体连成一体的两侧翼纸板14;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侧纸板12中护翼52的设置方式不同。
第一侧纸板12由与底纸板11的相接处向外依次设有第四内折线104和第五内折线105,第一侧纸板12沿第一内折线101、第四内折线104、第五内折线105向内折向底纸板11而构成第一中空矩形柱2;第一侧纸板12沿横向设有复数条穿过第五内折线105的第三切线43,相间隔的每二条第三切线43之间设为护翼52,第一侧纸板12上对应于每一护翼52各设有一切孔53,该切孔53贯穿于第四内折线104并包容于护翼的三边而使护翼52的里端呈自由状,护翼的外端设成第十一内折线111,在切孔中内折后的护翼52构成第二中空矩形柱的凹部72。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一种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一种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包括一具有矩形形状的瓦楞单纸板本体,通过在单瓦楞纸板上设置折痕将其分为底纸板和两侧侧纸板,然后利用两侧侧纸板的折痕卷向底纸板从而构成截面高低不相同的两相并排的中空矩形柱,并且利用侧纸板的卡舌与底纸板的第一卡孔之间的相配合、侧翼纸板的第二卡孔与侧纸板的卡壁之间的相配合以及侧翼纸板的第一卡口与侧纸板的第二卡口之间的相配合使两中空矩形柱固定在底纸板上,而且利用了侧翼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