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机的接头方法及其装置.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85010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0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136174.3

申请日:

2001.11.15

公开号:

CN1353218A

公开日:

2002.06.1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D01H15/00

主分类号:

D01H15/00

申请人: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中山升

地址:

日本京都府

优先权:

2000.11.15 JP 348620/2000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黄剑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一种能够在接头时使纱条高效地飞起,同时能够控制接头的粗细的纺纱机的接头方法及其装置。在为了将反向通过加捻装置17的种纱Y与来自拉伸装置10的纱条S接头,向上述纱条S喷射压缩空气,将其吸引并导引到设置于加捻装置17与拉伸设置10之间的吸引管内的方法中,上述压缩空气从上述加捻装置17的纺纱喷嘴22的周部朝向纱条S以对面状态喷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纺纱机的接头方法,为了将反向通过加捻装置的种纱与 来自拉伸装置的纱条接头,向所述纱条喷射压缩空气,将其导引并 吸引到设置于加捻装置与拉伸装置之间的吸引管内,其特征为,所 述压缩空气从所述加捻装置的纺纱喷咀的周边朝向纱条以面对状态 喷射。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的接头方法,其特征为,将所 述压缩空气设定的比接头时加捻装置的纺纱喷咀的吸引力弱,选择 此压缩空气的喷射时间,将接头的粗细控制为所希望的值。
3: 一种纺纱机的接头装置,为了将反向通过加捻装置的种纱与 来自拉伸装置的纱条接头,向所述纱条喷射压缩空气,将其导引并 吸引到设置于加捻装置与拉伸设置之间的吸引管内,其特征为,在 所述加捻装置的纺纱喷咀的周围,设置有面对从拉伸装置送出的纱 条喷射所述压缩空气的空气喷咀。

说明书


纺纱机的接头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纱条拉伸后通过空气式等加捻装置纺纱,卷取成卷装的纺纱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将卷装一侧的切断了的细纱和纱条接头的接头方法及其装置。背景技术

    首先,由图8对纺纱机的主要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中,10为拉伸装置,由从其上游侧开始顺序布置的后罗拉11,侧罗拉12,架装有输送带14的中罗拉13及前罗拉15构成,从位于后罗拉11上游侧的第1纱条导向件16来的纱条S在各罗拉间以特定的延伸比延伸,并供给加捻装置17。在侧罗拉12与中罗拉13之间设有第2纱条导向件16a。

    加捻装置17形成导引孔(纤维导入孔)20,以将由拉伸装置10延伸的纤维束F导引入与后述的中空导引轴体25的前端相对设置地导向部件18内,同时,加捻装置17还由贯通地设有在后述的中空导向轴体25的前端(纺纱点)上产生旋转空气流的喷咀孔21的纺纱喷咀22,保持该纺纱喷咀22并形成空气室23用的喷咀部件24,前端接近于纱纺喷咀22设置的中空导向轴体25,嵌合于喷咀部件24而封闭空气室23并保持中空轴体25、在断纱时将中空导向轴体25相对于纺纱喷咀22分开的保持部件26构成。

    由拉伸装置10延伸的纤维束F在由导引孔20沿导向部件18导引后,进入中空导引轴体25内,其间由前罗拉15解除夹持的纤维后端由从喷咀孔21喷射的旋转气流旋转,在中空导向轴体25的前端部反转卷绕,在卷绕于进入中空导向轴体25中的纤维上的同时穿经(综),大部分成为卷绕纤维的实捻状的细纱Y。通过位于加捻装置17下游侧的构成送纱装置的输出罗拉28和与其接触驱动的夹持罗拉29之间,卷绕于卷装(图中未示出)上。

    在拉抻装置10与加捻装置17之间,设置有在接头时向纱条S吹射加压空气用的空气淋洗管32,在接头时将卷装侧的细纱保持并吸引来自空气淋洗管32的加压空气而造成飞起的纤维用的吸引管34。

    以下参照图9-图10对以往的断纱后的接头动作进行说明。

    断纱时,作为构成拉伸装置一部分的接头罗拉的后罗拉11与侧罗拉12停止,而位于下游侧的中罗拉13及前罗拉15保持驱动状态。此时,通过输出罗拉28与夹持罗拉29送纱仍在暂时进行之中,保持驱动状态。结果为,如图9所示的纱条S由于驱动中的中罗拉13而撕断,其前端部分Sa在位于侧罗拉12与中罗拉13之间状态下停止。此时,纱条S前端部分Sa支持于第2纱条导向件16a上。

    拉伸装置10内的一部分的拉伸罗拉停止稍后,加捻装置17的驱动(从喷咀孔21的压缩空气喷射)被停止,同时中空导向轴体25移动到与喷咀部件分离的状态。此状态下,在接头动作之前,夹紧罗拉29离开输出罗拉28,送纱停止。接着,卷装侧的细纱Y保持于构成纱输送部件的送纱罗拉30上,在从夹紧罗拉29与输出罗拉28之间通过的状态下逆送至加捻装置17的纱排出侧。然后通过送纱罗拉30的回转朝向拉伸装置10输送,在朝向导引孔20的纤维束导入口的图中未示出的空气流的协同运动下,作为种纱在与纺纱方向相反方向上贯通于中空导向轴体25内。

    再者,通过回转送纱罗拉30,种纱的纱端与上述朝向纤维导入口的空气流协同运动,从纺纱喷咀22的导引孔20突出,其纱端被吸引到设置于喷咀22与前罗拉15之间的吸引管14中并保持。此后,如图10所示,保持部件26再度嵌合于喷咀部件24上。

    此后,已停止的拉伸罗拉(后罗拉11与侧罗拉12)再次驱动,纱条S通过中罗拉13及前罗拉15向下游侧送出。此时,纱条10的前端部分由于来自空气淋洗管32的压缩空气而飞起,由吸引管34吸引除去,使其不会堵塞于纺纱喷咀22的导引孔20内。

    这样在保持种纱(细纱)Y的状态下,送纱罗拉30从送纱通道上开放的同时,种纱Y由于夹持罗拉29与输出罗拉28向卷取方向开始行进,再次驱动来自喷咀孔21的旋转空气流后,通过停止来自空气淋洗管32的压缩空气的喷射,在种纱Y的外周卷绕构成纱条S的纤维来进行接头,再度开始纺纱。

    但是,上述的以往的纺纱机的接头方法及装置具有以下问题。

    即,从空气淋洗管32到纱条S的距离远,由于压缩空气与拉伸装置10的前罗拉15碰撞使得效率降低,不能完全除去长度长的纤维等难飞起的纤维,使接头成为团状。

    此外,来自空气淋洗管32的加压空气的喷射停止后,由于为了接头而进入纺纱喷咀22的导引孔20中的纱条S的纤维量为通常的纤维量,即与种纱Y相同的纤维量,接头的粗细在理论上为相对于种纱断面积的2倍,在直径上为1.4倍。

    这些成为纱的缺陷,存在作为细纱产品的质量降低的问题。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在接头时使纱条高效地飞起,同时能够控制接头的粗细的纺纱机的接头方法及其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纺纱机的接头方法,为了将反向通过加捻装置的种纱与来自拉伸装置的纱条接头,向所述纱条喷射压缩空气,将其导引并吸引到设置于加捻装置与拉伸装置之间的吸引管内,其特征为,所述压缩空气从所述加捻装置的纺纱喷咀的周边朝向纱条以面对状态喷射。

    这样,能够使压缩空气从近距离向纱条喷射,同时由于没有阻碍喷射的障碍物,能够使纱条有效地飞起。

    此外,将所述压缩空气设定的比接头时加捻装置的纺纱喷咀的吸引力弱,选择此压缩空气的喷射时间,将接头的粗细控制为所希望的值。

    这样,能够将进入纺纱喷咀的导引孔内的纱条纤维的一部分吹走除去,以控制接头的粗细。

    此外,本发明的装置为,为了将反向通过加捻装置的种纱与来自拉伸装置的纱条接头,向所述纱条喷射压缩空气,将其导引并吸引到设置于加捻装置与拉伸设置之间的吸引管内,其特征为,在所述加捻装置的纺纱喷咀的周围,设置有面对从拉伸装置送出的纱条喷射所述压缩空气的空气喷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头装置的纺纱喷咀及空气喷咀的放大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头装置的纺纱喷咀及空气喷咀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纺纱机的全图。

    图4为接头时各装置的驱动时间的时间图。

    图5为喷咀的停止时间与接头粗细度关系的示图。

    图6为从阀到喷咀的配管长度及阀的喷口数和空气喷咀停止后的空气压力下降关系的示图。

    图7为空气喷咀其他实施例的示图。

    图8为以往纺纱机的全图

    图9为以往的接头装置及方法的示图。

    图10为以往的接头装置及方法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头装置的纺纱喷咀及空气喷咀的放大剖视图,图2为接头装置的纺纱喷咀及空气喷咀的正视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纺纱机的全图。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纺纱机由于其全体结构与上述的图8所示的纺纱机相同,相同部件注以相同符号,省略对其说明。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在加捻装置17的纺纱喷咀22的前端部的周围,设置在接头时向纱条S喷射压缩空气、从吸引管34中吸引去除的空气喷咀40。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喷咀40沿纺纱喷咀22的周缘部在全周上形成圆形。并且,在空气喷咀40上连接有与图中未示出的压缩空气供给装置相连的空气通路41、和暂时储存供给空气通路41的压缩空气用的空气贮存部42。空气贮存部42与空气喷咀40相同,沿纺纱喷咀22的周缘部在全周上形成圆状。

    从压缩空气供给装置向空气通路41内供给的压缩空气,在暂时贮存于空气贮存部42内后,从空气喷咀40朝向由拉伸装置10的前罗拉15送出的纱条S喷射。

    由图中可知,在空气喷咀40和从拉伸装置10送出的纱条S之间没有障碍,来自空气喷咀10的压缩空气可靠地向纱条S喷射。此外,空气喷咀40与图8所示的以往的空气淋洗管32相比,能够从更接近纱条S的位置喷射压缩空气。

    以下对具有这样的空气喷咀40的本实施例的纺纱机断纱后的接头动作进行说明。

    基本的接头动作与以往相同,断纱时,首先,作为构成拉伸装置10一部分的拉伸罗拉的后罗拉11与侧罗拉12停止,由此使位于其下游侧的中罗拉13及前罗拉15保持驱动状态。此时,由输出罗拉28与夹持罗拉29进行的送纱还在短暂进行中,保持驱动状态。其结果,纱条S由驱动着的中罗拉13截断,其前端部分停止在位于侧罗拉12与中罗拉13之间的状态。此时,纱条S的前端部分由第2纱条导向件16a支持。

    在拉伸装置10内一部分的拉伸罗拉停止的稍后,加捻装置17的驱动(来自喷咀孔21的压缩空气喷射)停止,同时中空导向轴体25移动到离开喷咀体24的状态。此状态下,在接头动作前,夹持罗拉29离开输出罗拉28,送纱停止。接着,卷装侧的细纱Y保持于构成纱输送部件的送纱罗拉30上,以通过夹持罗拉29和输出罗拉28之间的状态反送至加捻装置17的纱排出侧。此后通过送纱罗拉30的回转向拉伸装置10继续输送,与图中未示出的朝向导引孔20的纤维导入口的空气流相协动,作为种纱,从与纺纱方向相反的方向贯通于中空导向轴体25内。

    再者,通过送纱罗拉30回转,种纱的纱端与上述的朝向纤维束导入口的空气流协动,从纺纱喷咀22的导引孔20突出,其纱端被吸引至设置于喷咀22与前罗拉15之间的吸引管34中并保持。其后,将保持部件26再次嵌合于喷咀体24上,完成接头的准备。

    然后,再次驱动停止了的拉伸罗拉(后罗拉11与侧罗拉12),纱条S通过中罗拉13及前罗拉15向下游侧送出。此时,来自设置于纺纱喷咀22周围的空气喷咀40的压缩空气朝向从拉伸装置10送出的纱条S,与之相对地喷射,使纱条S的前端部分飞起,吸引到吸引管34中予以除去,防止纤维堵塞在纺纱喷咀22的导引孔20内。

    在这种保持种纱(细纱)Y的状态下,送纱罗拉30在从纱道上开放的同时通过夹紧罗拉29与输出罗拉28向种纱Y的卷取方向开始行进,再次驱动从喷咀孔21的回转空气流的喷射后,通过停止从空气喷咀40的压缩空气的喷射,种纱Y的外周上被卷绕上构成纱条S的纤维,进行接头,再度开始纺纱。

    这里,图4为示出种纱的纱端保持于吸引管34中,在接头准备结束后,拉伸罗拉(后罗拉11与侧罗拉12)、加捻装置17(来自喷咀孔21的压缩空气喷射)、空气喷咀40及夹持罗拉的驱动时间的时间图,使用图4,对各装置的驱动时间进行说明。

    首先,在种纱的纱端保持于吸引管34中时,空气喷咀40为开启(ON),向纱条S喷射压缩空气使之飞起,防止纺纱喷咀20中堵塞纤维。此时,拉伸罗拉、加捻装置17及夹持罗拉29为关闭(OFF)并停止。

    此后,在时间Ta中拉伸罗拉为ON,纱条S通过中罗拉13及前罗拉15向下游侧送出。此时,空气喷咀40依然一直为ON。

    此后,拉伸罗拉从成为ON的时间Ta开始到稍后的时间Tb中,夹紧罗拉29变为ON,通过夹紧罗拉29与输出罗拉28开始向种纱Y的卷取方向行进。

    此后,在时间Tc中,加捻装置17变为ON,进行接头。

    最后,在时间Td中,空气喷咀40变为OFF,空气贮存部42内的空气从空气喷咀40徐徐喷出,在时间Te中,从空气喷咀40的压缩空气的喷射完全停止。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压缩空气从纺纱喷咀22的周部与由拉伸装置10送出的纱条S相对地喷射,没有成为障碍的部件,效率很高。

    此外,与以往相比,由于从离纱条S更近的位置喷射压缩空气,能够有效地使纱条S飞起,可以可靠地吹走长度长的纤维等不易飞起的纤维。

    在本发明中还由于将来自空气喷咀40的压缩空气,设定为比接头时的加捻装置17的纺纱喷咀22的吸引力弱,通过选择该压缩空气的喷射时间,能够将接头的粗细控制在所希望的值内。

    即,通过向从拉伸装置10进入纺纱喷咀22的导引孔20内的纱条S,喷射来自空气喷咀40的压缩空气,将构成纱条S的纤维的一部分吹走,能够控制接头的粗细度。

    在此,将来自空气喷咀40的压缩空气设定为比纺纱喷咀22的吸引力弱,是由于在压缩空气比纺纱喷咀22的吸引力大的场合,从拉伸装置10送来的纱条S的纤维会飞起而不能全部进入导引孔20中。

    在此,使用图5对空气喷咀的停止时间与接头的粗细度的关系进行说明。

    图中横轴示出了空气喷咀停止的时间,越向右表示停止时间越晚,喷射时间越长。纵轴示出了接头的粗细度,1表示与种纱的粗细度相同。

    首先,点a~点b中,由于空气喷咀40的停止时间早,在纱条S到达纺纱喷咀22前,压缩空气的喷射已停止,所以纱条S的纤维完全没有飞起。从而进入纺纱喷咀22内的纱条S的纤维量与以往相同,为通常的纤维量(与种纱Y相同的纤维量),接头的粗细度在理论上直径为种纱Y的1.4倍。

    由于空气喷咀40的停止时间比点b晚,纱条S的前端部的纤维的一部分由于压缩空气而飞起,纤维量减少,接头的粗细度逐渐变细。

    点d示出了接头的粗细度与种纱Y的粗细度大致相等的理想粗细度。在此d点的空气喷咀40的停止时间与种纱Y的前端部进入纺纱喷咀22的导引孔20的时间为同时。

    从点d到点c,空气喷咀40的停止时间晚,从种纱Y的端部往后的部分的接头粗细度比种纱Y的粗细度细。

    再者,当空气喷咀40的停止时间晚,超过e点时,无法接头。

    通过考虑种纱Y及纱条S的移动速度等各种条件,将空气喷咀40的停止时间设定在d点,能够不限制接头的粗细而接近种纱的粗细,防止纱的缺陷,提高细纱制品的质量。

    在此,通过使从空气喷咀40停止到压缩空气的喷射完全停止为止的时间较长,即使空气的压力平缓下降,能够使图5中的点b~点c的倾斜减缓。点b~点c的倾斜减缓的效果是使空气喷咀40的停止时间的设定变得的容易。

    为了使压缩空气的压力平缓下降,可以考虑加长从空气压缩装置的阀(图中未示出)到空气喷咀40的配管的长度,减少阀的喷口数量。

    在此,使用图6对从空气压缩装置的阀(图中未示出)到空气喷咀40的配管的长度及阀的喷口数与空气喷咀40停止后的空气的压力下降的关系进行说明。

    图中,点P表示空气喷咀40的停止时间,线1为配管长度为20cm而阀的喷口数为3时的状态,线2为配管长度为20cm而阀的喷口数为2时的状态,线3为配管长度为220cm而阀的喷口数为3时的状态,线4为配管长度为220cm而阀的喷口数为2时的状态。

    由图可知,如果配管长度长,压缩空气的压力下降就平缓。这是由于配管具有罐体的作用而抑制了压力下降。此外,如果阀中的喷口数少,压缩空气的压力下降就平缓。这是由于如果阀的喷口数多,压缩空气从喷口漏出而使压力下降剧烈,通过减少阀的喷口数可以消除从喷口的漏出。

    图1及图2所示的空气贮存部42也是为了压缩空气的压力下降平缓而设置的。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图示的形式,不是必须要设置空气贮存部42。

    此外在图1及图2中,说明了空气喷咀40沿纺纱喷咀22的周缘部在全周上形成圆状设置,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如图7所示,在纺纱喷咀22的周围设置多个空气喷咀40’。

    发明的效果

    根据以上所述的本发明,能够发挥以下的优良效果。

    (1)由于将压缩空气有效可靠地向纱条喷射,能够使纱条完全地飞起,防止纺的缺陷。

    (2)能够控制接头的粗细度,不限制接头的粗细而接近种纱的粗细。

    (3)由于从空气喷咀到纱条的距离近,容易控制喷射的压缩空气的压力。

纺纱机的接头方法及其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纺纱机的接头方法及其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纺纱机的接头方法及其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纺纱机的接头方法及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纱机的接头方法及其装置.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提供一种能够在接头时使纱条高效地飞起,同时能够控制接头的粗细的纺纱机的接头方法及其装置。在为了将反向通过加捻装置17的种纱Y与来自拉伸装置10的纱条S接头,向上述纱条S喷射压缩空气,将其吸引并导引到设置于加捻装置17与拉伸设置10之间的吸引管内的方法中,上述压缩空气从上述加捻装置17的纺纱喷嘴22的周部朝向纱条S以对面状态喷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天然或人造的线或纤维;纺纱或纺丝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