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测试血液中生化物质的测试条及其生产方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382125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1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39888.7

申请日:

2002.12.30

公开号:

CN1512175A

公开日:

2004.07.1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1N33/50; G01N33/52; G01N27/30; C12Q1/04

主分类号:

G01N33/50; G01N33/52; G01N27/30; C12Q1/04

申请人:

长沙三诺生物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少波; 杨春宝; 黄忆明

地址:

410013湖南省长沙市河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城M0组团北栋三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永星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周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试血液中生化物质的测试条及其生产方法,包括一个绝缘基片、该基片上的酶反应区、一端与酶反映区相通另一端与测试仪相连的工作电极及参考电极,还包括一个与酶反应区相邻的非酶反应区,该非酶反应区通有工作电极及参考电极,酶反应区与非酶反应区的底部由隔离带隔开,二者上部由盖片覆盖,形成一个具有侧通道口的吸血通道。本发明测试条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它的测试高准确性和高重现性以及微量采样的设计。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测试血液中生化物质的测试条,包括一个绝缘基片(1)、 该基片(1)上的酶反应区(2)、一端与酶反映区(2)相通另一端与测 试仪相连的工作电极(3)及参考电极(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与 酶反应区相邻的非酶反应区(5),该非酶反应区(5)通有工作电极(6) 及参考电极(4),酶反应区(2)与非酶反应区(5)的底部由隔离带(7) 隔开,二者上部由盖片(8)覆盖,形成一个具有侧通道口的吸血通道(9)。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血液中生化物质的测试条,其特征在于: 工作电极(3)及工作电极(6)的面积相等,且均小于参考电极(4)的 面积。
3: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条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次序的工艺步 骤和工艺条件: a.选择基片材料,以稳定性好、平整、不吸潮的绝缘材料作基片(1); b.在基片(1)上均匀覆盖导电材料; c.用激光划线机,对基片及其上的电极按设定尺寸进行划分切割下 料; d.采用等离子工艺辉光处理电极; e.用涂胶机对电极的非工作区域进行涂胶覆盖,并隔离出酶反应区和 非酶反应区; f.在非酶反应区加不含酶试剂,并将该试剂添加酶后加入酶反应区, 然后干燥; g.以稳定性好、平整、不吸潮的绝缘材料作盖片(8),覆盖酶反应区 及非酶反应区的顶部。

说明书


一种用于测试血液中生化物质的测试条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试血液中生化物质的测试条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测试血液中生化物质的测试条是由基片、基片上的酶反应区、一端与酶反应区相通,另一端与测试仪相连的工作电极及参考电极组成。采用这种测试条测试时,需要的血样量较大,通常不少于3-4微升,如此必须采取用针刺破指头的方式,才能满足较大样品量的要求,这样常引起验血者较大的痛感,同时由于它只有一个酶反应区,因而测试结果常常受到血液样品中其它还原性物质,红细胞和血液粘度等因素的干扰,使测试结果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测试结果准确性和重现性,此外由于其工作电极面积大于参考电极的面积,因而测试的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需要血样量少,抗干扰性强,测试稳定性好,准确度高的用于测试血液中生化物质的测试条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用于测试血液中生化物质的测试条,包括一个绝缘基片、该基片上的酶反应区、一端与酶反映区相通另一端与测试仪相连的工作电极及参考电极,还包括一个与酶反应区相邻的非酶反应区,该非酶反应区通有工作电极及参考电极,酶反应区与非酶反应区的底部由隔离带隔开,二者上部由盖片覆盖,形成一个具有侧通道口地吸血通道。

    为使测试结果更稳定,两个工作电极面积最好相等且均小于参考电极的面积。

    生产上述测试条方法的工艺步骤及工艺条件依次为:

    a.选择基片材料,以稳定性好、平整、不吸潮的绝缘材料作基片;

    b.在基片上均匀覆盖导电材料;

    c.用激光划线机,对基片及其上的电极按设定尺寸进行划分切割下料;

    d.采用等离子工艺辉光处理电极;

    e.用涂胶机对电极的非工作区域进行涂胶覆盖,并隔离出酶反应区和非酶反应区;

    f.在非酶反应区加不含酶试剂,并将该试剂添加酶后加入酶反应区,然后干燥;

    g.以稳定性好、平整、不吸潮的绝缘材料作盖片(8),覆盖酶反应区及非酶反应区的顶部。

    由于本发明设置了一个酶反应区一个非酶反应区,测试时这两个反应区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信号,用这两种反应信号进行比较,将非酶反应区的信号值在酶反应区信号中剔除,由此排除了其它还原性物质、红细胞和血液粘度等因素的干扰,使得到的测试结果比现有技术准确得多,并且重现性和稳定性都好得多。经多次实验还得出一个结果,就是当参考电极的面积大于工作电极的面积,测试的稳定性比现存技术(工作电极面积大于参考电极面积)更好些。在本发明中,采血样是利用毛细管虹吸原理通过吸血通道接触血样自动加样的,其需要的血量通常在1微升左右,最多不超过2微升,由于使用血量少因此测试取血样不仅仅局限于手指血,也可在胳膊,腿等处取血,这些地方神经分布少,测试者痛感也减少,同时还避免手指取血易感染的现象。

    为达到微量血测试的目的,需要测试条电极面积小,在很小的范围内排列三电极(两个工作电极、一个参考电极),在本发明的生产工艺中采用激光切割的方法实现。为抵消电极面积减少而造成的测试敏感性下降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了等离子辉光工艺处理电极,扩大了电极的比表面积,从而保证测试的灵敏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测试条显著优点在于它的测试高准确性和高重现性以及微量采样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可以看出本发明测试条在基片1上设置了两个反应区,一个为酶反应区2,一个为非酶反应区5,这两个反应区相邻,其底部由隔离带7隔开,并且分别通有工作电极3及工作电极6,二者面积相等,参考电极4是二者的公共电极,其面积大于工作电极(一个),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电极直通测试条的下端,此端为测试条与测试仪的连接端口。

    结合图2可以看出,隔离带7的高度低于上述两个反应区上下边界的高度,在这个高度上覆盖有盖片8,由该盖片与上述两个反应区的上下边界及底部形成了一个吸血通道9,侧边为加样端口,将此端口接触血样,利毛细管虹吸原理,血样自动吸入到吸血通道9中,再通过两个反应区进行反应,发出信号送入测试仪,由测试仪显示测试结果。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工艺步骤及工艺条件依次为:

    a.以聚氯乙烯为基片材料;

    b.在基片材料上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均匀涂覆碳浆,在60-90℃干燥;

    c.用激光划线机,对基片及其上的电极按设定尺寸进行划分切割下料,例如确定每块基片尺寸宽为6毫米,长为38毫米,三个碳电极中,两个工作电极的宽度分别为1.25mm,参考电极的宽度为1.5mm,碳电极厚度不大于0.03毫米,两相邻电极间间距不大于0.5毫米进行划分切割下料;

    d.采用等离子辉光工艺处理电极;

    e.用涂胶机对电极的非工作区域涂以聚胺酯胶,隔离出酶反应区和非酶反应区;

    f.在非酶反应区加入由电子传导媒介和稳定剂混合而成的试剂,在酶反应区加入由酶,电子传媒介和稳定剂混合而成的试剂,然后放入干燥箱中以25-35℃,10-20分钟进行干燥固定试剂;

    g.以氯乙烯作盖片材料,其厚度不大于0.1毫米,将盖片覆盖在酶反应区及非酶反应的顶部,以形成吸血通道。

    本发明制造时采用的基片及盖片材料可为: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乙二醇酯;电极用的材料可为:金、铂、银、碳;电极材料覆盖方法可采用:印刷、电镀、溅射。

一种用于测试血液中生化物质的测试条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用于测试血液中生化物质的测试条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用于测试血液中生化物质的测试条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于测试血液中生化物质的测试条及其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测试血液中生化物质的测试条及其生产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试血液中生化物质的测试条及其生产方法,包括一个绝缘基片、该基片上的酶反应区、一端与酶反映区相通另一端与测试仪相连的工作电极及参考电极,还包括一个与酶反应区相邻的非酶反应区,该非酶反应区通有工作电极及参考电极,酶反应区与非酶反应区的底部由隔离带隔开,二者上部由盖片覆盖,形成一个具有侧通道口的吸血通道。本发明测试条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它的测试高准确性和高重现性以及微量采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测量;测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