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和有线接入PACS无线技术中的综合电信系统结构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供无线和有线接入的综合电信系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提供语音和数据电信的系统,它性能价格比高,可升级并且能够用于无线和有线环境。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高质量无线通信爆炸性的需求,已经研制和开发了各种系统。而且,随着广域网(例如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对于支持数据通信的系统也有迫切的需求。
为了满足上述需求,个人通信系统(PCS)正在研制之中。PACS(个人接入通信系统)就是这样一种为支持室内和微型单元用途的语音、数据和视频图像而研制出来的PCS。PACS利用数字语音编码和数字调制技术,并且设计成支持低速便携式用途。
如图1所示,PACS结构包含四个主要单元:称为用户单元(SUs)的固定收发机4或便携式收发机2;称为无线电端口(RPs)的固定基站单元6;无线电端口控制单元(RPCU)8;以及接入管理器(AM)10。每个固定RP6通过接口A(空中接口)与一定数量的SUs 2和4通信,其方式允许每个SU以多路复用为基础同时访问该端口。
在PACS中,低功率无线电链路在RP与每个相连的SUs之间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分立全双工按需分配的数字信道。每个RP在预定义载波频率上发送比特流。接着,访问RP的每个SU作出响应,在公共的预定义载波频率上发送一个信号序列。80MHz间隔内地大量无线频率(RF)信道,在频分双工方式下由经过许可的PACS使用。在美国,对于1920~1930MHz内非许可的PCS频带,研制出了PACS的变型PACS-UB。PACS-UB利用时分双工而非原先PACS标准内的频分双工。
PACS的一些优点源于它对小型基站(RPs)的依赖性。由于RPs的体积小并且成本相对低廉,所以被广泛配备在公用设备塔杆、建筑物、隧道、室内或室外,从而为无线接入服务提供更广泛的服务。由于RP所需功率较小,所以可以通过线路和电池供电。
PACS和PACS-UB可以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借助扩容有线技术提供有线质量的语音和数据通信服务。这些标准特别适合于在几种环境下的使用,它们包括:(1)无线局域环路环境;(2)低移动率/高密度公共接入PCS环境;以及(3)建筑物内(居民或商务)电话和数据环境。
对于无线局域环路环境和低移动率/高密度公共接入PCS环境,PACS所依赖的系统结构基于高级智能网(AIN)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有线网络的原理。AIN使得用户的无线和有线服务具有单一的号码并且允许其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地方时实现无缝交接。一种AIN结构分为三级:智能级;传输级;以及接入级。智能级包含存储网络用户信息的数据库。运输级处理信息的发送。接入级向每个网络用户提供接入并且包含更新网络中每个用户位置的数据库。
ISDN是一种利用公共信道传信(CCS)(一种数字通信技术)的完整网络框架,该技术在网络内提供了用户数据、传信数据和其它相关业务的同时发送。ISDN所提供的专用传信网是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的补充。它提供的传信业务网可以用于PSTN上的路由语音业务或者在网络节点与终端用户之间提供新的数据服务。
虽然PACS结构适用于上述提供AIN和ISDN能力的环境,但是它可能并不适于无线环路或者移动率PCS应用,因为这些应用场合没有有线AIN或ISDN的底层构造。而且,PACS在应用于建筑物内无线系统时似乎受到极其大的限制,特别是小型商务会议方面。
在小型商务环境中,可以采用小型计算机系统结构(SCSA)。SCSA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电话系统的开放工业标准。SCSA结构由32个卡式节点构成,带有经SCX总线最多与16个节点系统分层连接的本地非块时隙交换SC总线后接线板。在系统配置下,非块SC总线对发送时隙预先分配,因此其动态配置能力限制为16.384Mbps(4048个八位位组/帧)SC总线。
除了动态配置能力受到限制以外,SCSA系统中节点-节点的数据业务可能需要路由选择三条总线:两个节点内的SC总线和互连的SCX总线。控制报文独立的多主控争用总线上选择路由传送。因此显要较高的交换能力来提供硬件连接。
除了SCSA系统以外,其它经常用于小型商务环境的普通结构包括电信设备制造商提供的各种密钥系统和PBX结构。密钥系统提供的服务通常不超过125线;小型PBXs提供的服务介于125-1000线,中型PBXs的介于1000-10000线,而大型PBXs的要超过10000线。每组这样的产品常常采用不同的系统结构。因此随着用户增加,为增加线路而修改现有系统是极其困难的。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这类系统的规模受到相对的限制。
由上可见,需要一种结构,它在“村落电话”环境(即具有高密度、低移动率用户的特征)(对于PACS)和建筑物内电话与数据环境(对于PACS-UB)下发挥PACS和PACS-UB无线接入技术的优势,特别是以低成本模块化的方式提供。为避免在有线底层构造方面作繁琐的假定,需要一种能够提供“独立型”PASC能力的结构,即,该结构可以脱离已有的AIN或ISDN结构而存在。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这些需要,我们提出了一种设计方案,它考虑到了模块化和大范围电信服务的综合支持的重要性。由于村落电话系统或建筑物内语音和数据系统所支持的终端数可能跨越三个数量级,所以就系统成本和系统硬件数量而言,模块化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且由于数据连接需求(很大程度上受互联网接入的推动)的爆炸性增长,系统需要具备支持大范围电信服务的能力。无论是为提供给商用通信系统中的有线语音终端还是为实现明显高于PACS无线技术下可行的数据通信速率,有线和无线接入的综合支持都是极其需要的。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电信系统,它对于小规模应用(例如不超过80线)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同时也具有现场升级扩充能力以满足增加较多线路的需要(例如30000线)。本发明进一步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综合语音/数据电信系统,它的灵活性保证其能够处理窄带(例如64 kbps μ-律)语音和宽带多媒体数据交换。本发明还有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用于“村落电话”或“PACS-on-POTS”的低成本独立型PACS系统,当没有合适的无线网络设施可用时它可以满足PACS底层构造的需要。
正如下面将要详细描述的那样,本发明提供了高出许多的动态分配总线带宽(1.0486 Gbps),从而使系统能够从利用率统计数据中得益。而且在本发明中,所有的数据和控制业务都采用公共32位宽的后连线板。小型系统可采用单卡隔离罩。大型系统采用多卡隔离罩,它们经单条宽带串行光纤链路互连成环路。在提供内隔离罩连接的硬件中转接是不需要的。
与现有技术的密钥系统相反,本发明的应用规模可以轻松地从非常少的线数(例如不超过10线)跨越到30000线的系统。最后,系统的后连线板具有充足的带宽以支持与桌面计算工作站的高速有线连接。
通过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对于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的简要说明
在附图中:
图1为普通PACS结构的框图。
图2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电信系统的框图。
图3为按照本发明的后连线板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按照本发明的控制信道的示意图。
图5为按照本发明的地址字比特分配示意图。
图6为按照本发明的地址数据字的示意图。
图7为按照本发明的多隔离罩系统的框图。
实施发明的较佳实例
以下描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首先描述本发明单隔离罩实施例。如下所述,该系统特别适用于无线局域环路环境、“村落电话”环境和/或建筑物内环境。多隔离罩实例也作了讨论,从中可以看到本发明的扩充能力。
图2为按照本发明的单隔离罩实例的示意图。电信系统50包括向各种通信设备提供语音和数据接入的单元75。如下所述,该系统在不同网络的各种类型终端之间提供了无线和有线语音和数据通信。在该实例中,系统在“单独型”终端之间、PSTN内终端之间、PACS无线网络内终端之间、广域网(WAN)内终端之间和局域网(LAN)内终端之间的访问。
如图所示,干线66通向作为PSTN一部分的中心局(CO)交换机。串行接口64提供了对可以连接至LAN 62的PPP服务器60的访问。该结构同样可以支持与WAN(例如全球互联网)链接的路由器(例如互联网协议(IP)路由器)。
诸如桌面个人电脑58之类的一个或多个独立型终端也可以访问用于数据(或语音)转发器的系统50。同样,诸如有线电话56之类的一个或多个语音终端提供了有线语音访问。
由此可见,系统50支持PACS或PACS-UB结构。一个或多个服务于多个诸如便携式终端52之类终端的RPs 54通过单元75与PSTN以及其它所示网络链接。该结构特别适于分布较为密集的无线低移动率用户。
起互连作用的卡隔离罩75主要包含将控制处理器卡72与若干外设卡70、74、76、78、80和82连接起来的后连线板总线68。后连线板总线68在连接单元75的各种外设和网络之间提供高速通信。利用下面将要详细描述的寻址方案,在控制处理器卡72(以下称为控制单元(CU))的控制下,后连线板总线68在任意两个系统实体之间提供报文流或信息流通信路径。
在本实例中,外设卡包括PSTN接口卡、若干RPCU卡1-N(用卡74和80表示)、有线电话控制单元卡(WSCU)78、集线器控制器卡78、特征卡82以及数据互工外设卡84。以下对这些外设卡作概述。
PSTN接口卡70的作用相当于支持电话服务的主要网络接口外设作用。模拟或数字主干线66提供了来自本地交换中心局的线路接口。除了模拟POTS或ISDN接口以外,PSTN接口卡负责发送编码32kb/s ADPCM(用于空中传送和后连线板)与模拟波形或64kb/s PCM之间的语音。若干引线头可以与PSTN接口70接口。但是如果只提供二引线头,并且二-四引线岔路位于公用通信设施或中心局以外,则该外设可能还需要作回声控制测量。
在一个单卡隔离罩系统中(或者按照下述实施例采用一串卡隔离罩控制单元),初始PSTN接口卡结束于模拟POTS线路并且将其用作语音终端的外部线路。拨号信息从系统控制单元卡72经后连线板虚拟控制信道传送至PSTN接口卡70。呼叫进程音调被数字化和经其中一个可分配后连线板时隙送回客户语音终端。
RPCU卡76和82提供了一种支持图1所述无线电特定功能的中心化结构。按照PACS和PACS-UB的结构原理,每个RPCU服务于若干向数个SUs 52提供无线接入的RPs 54。如在现有技术中所知,为了以低成本高密度覆盖服务区域,RPs 54的功能有限。RPs 54提供了高性能的调制解调器能力、翻译从基带到RF的下链接(RPCU到SU)信息流、以及带纠错的翻译从RF到基带的上链接(SU到RPCU)信息流。如图所述,RPs 54经标准的双芯绞合配送线与RPCU外设(在本实例中为卡76和80)接口。
与远地无线电端口电子线路接口的双绞线提供完整的双工数字链路和DC电源。在大型PACS-UB系统中,远地端口电子线路可以与系统控制器相距较远的距离。为了提高链接的可靠性,需要尽可能减小端与端之间的传信速率。例如,由于384 kb/s的空中接口速率以时分方式共享,所以每个半双工方向可以采用FIFO缓冲器来使链路接口的速率适应为192kb/s。
RPCU外设76和80结束许多无线电特定的PACS协议。每个处理空中接口资源的SU请求,并且经单元64、60和62请求总线和其它外设资源,例如网络接口。此外,由于RPCU保存了它所服务的RPs上所有时隙的链接状态信息,所以它可以向RPs依次提供高电平信息和指令以符合频谱使用规程。在本实例中,诸如卡76或80之类的单个RPCU外设卡可以服务于两个单载波RPs或者一个双载波RP,共计8个全双工语音质量(32kb/s)信道。
除了包括双绞线和后连线板接口以外,RPCU外设比较好的是包含运行小型实时核心程序的专用微控制器。处理器向外设提供与控制单元72通信、管理和与所服务的RPs通信以及终止链接维护中高级协议和调用控制算法所需的智能功能。
一个或多个WSCU卡78支持有线电话(这里是单个有线电话56)的使用。虽然图2只示出了一个这样的有线电话,但是每个WSCU卡78可以类似RPCU外设卡支持8个全双工32kb/s信道的方式支持最多8个电话。
在本实例中,有线站经单根双绞线与WSCU卡78接口,双绞线载带了有线终端的幻路功率和用于带内快速信道(例如64kb/s mu law PCM)与带外慢速控制信道(呼叫处理的按键)的时分双工TDD数字数据。例如WSCU卡78可以采用PACS层3协议报文(INFO型)传送按键和耦合状态报文(上链路方向)并控制电话显示和请求用户传信或小键盘输入(沿下链路方向)。外设可以利用与RPCU卡74和80相同的方案将按键控制报文转换为音频信道DTMF以用于诸如语音邮件系统交互之类的后始发拨号应用。
数据互工外设84也与前述PACS中数据服务的结构定义一致。数据互工外设84在功能上可以视为另一网络接口外设,它类似于线路接口外设70,但是用于非语音服务而不是语音服务。例如,当一个SU向其服务的RPCU传信以建立数据呼叫时,RPCU请求后连线板资源以请求服务并与数据互工外设84沟通信息流。数据互工外设随后经已知的数据专用协议与数据互工功能(IWF)联络。IWF随后处理服务所需的特定网络接口协议。比较好的是,IWF应支持IP互工以访问本地IP企业数据网和全球互联网。控制器卡78:
强大的桌面计算机增值业务和连接需要给计算机网络硬件创造了极大的需求。在现代商务通信系统中,人们为将计算与电话业务硬件集成在一起(主要强调新功能,例如计算/电话集成)而不断努力。特别对于小型商务活动,代之以采用物理上各自分立的网络硬件而在同一系统结构内同时提供语音和数据连接是有好处的。由于系统后连线板具有较大的容量,所以将大量时隙用来支持高速共享介质数据连接并采用后连线板外设来仲裁所连桌面计算机之间资源使用是很方便的。该外设的功能与独立型以太网控制器非常相似。特征卡82:
附加的特征功能可以由系统软件或者作为“特征卡”的硬件提供。例如,可以借助与低速三路和建立的其它多方呼叫接口的后连线板在外设卡上实现一组会议网桥。
全负载卡隔离罩将包含10-16块卡。例如,每块卡可以支持8个有线终端或两个PACS-UB RPs。假定有几个物理卡槽将专用于网络接口功能,则每个隔离罩包含大约8路(同时)线的容量。
服务于终端的外设由上述高速后连线板总线68和提供于每个单元75之内的固定CU 72支持。CU 72在采用用于数据交换的时隙互换的高速数字后连线板总线68上建立语音和数据电路交换连接。在这个特定实例中,具有固定CU和高速后连线板的卡隔离罩内最多可以插入31个从属外设卡。该结构提供了专门用于小型企业(例如不超过80线)的低成本系统。与此同时,该结构允许向利用20000线以上的较大系统平稳过渡。
如图3所示,后连线板为32比特宽并且每帧具有4096个时隙。每32比特的时隙被划分为四个8比特组,每组定义了四个物理信道0、1、2和3(分别对应比特0-7、8-15、16-23和24-31)。帧每隔125微秒重复一次,该速率对应8kHz的语音采样速率。在1.0486 Gbps下,后连线板为数据和语音通信提供了每帧16384(16k)八位位组的时隙,帧内的每个八位位组提供64 kbps单向信道。
在帧的最后256个时隙内,所有4个八位位组(信道0-3)专用于系统控制数据(标号104);在开始的256个时隙(标号102)内,每个低位的八位位组专用于系统控制数据。因此剩下15000个以上的可分配八位位组用作电路交换数据。这支持例如7500个同时简单全双工语音交谈,假定活动因子不大于25%,则支持30000门语音终端。
图4示出了每帧最后256个时隙内提供的控制信道(图3中用标号104表示)。帧N内最后256个时隙的每一个与帧N+2内开始256个时隙其中一个配对并且专用于一个特定的卡隔离罩。高位的八位位组106(数据比特24-31和数据比特16-23)定义为选择特定卡上特定寄存器的地址字节。地址字节的排列示于图5中。
每个时隙内下一八位位组(数据比特8-15)包括从CU写入从属卡的数据字节108。最后的八位位组110(数据比特0-7)作为从次数卡到控制器CU的服务请求保存。在该帧开始的256个时隙内(图3内标号102),只有最低位八位位组(数据比特0-7)专用于控制信道。它包含从从属卡到系统CU的回应数据字节(图4中的112)。总之,有5个八为位组专用于每个与CU双向通信的隔离罩。例如,时隙0的物理信道0(第一八位位组)与时隙3840(最后356个时隙块的时隙0)的物理信道0-3(所有4个八位位组)专用于隔离罩0。同样,物理信道1和3841专用于隔离罩1。
如图4所示,从最后隔离罩N(十六进位制为FF)到隔离罩0的输入(十六进位制为00)最多有一帧的延迟。该延迟用来补偿从所发生的N并行-串行-并行会话的不可预测累积延迟(每级有一个交谈组)。因此配置最大的系统有255个卡隔离罩。
为了定址特定隔离罩内特定卡上的寄存器,采用控制信道时隙位置与16比特地址的组合。例如,对于系统中第一隔离罩(隔离罩0),时隙3840的物理信道2和3被串接以为数据报文通信提供16比特的寻址。比特15(最高位)为读/写比特,而比特10-14被用来定位隔离罩内32个卡位置的其中一个。剩下10个比特(0-9)可用于外设卡寄存器寻址(参见图5)。
每个隔离罩包含最后256个时隙的其中一个,它们专用于从隔离罩内从属卡到系统CU的控制信道。该时隙内低位的八位位组110作为从从属卡到呼叫处理CU的服务请求保存。该八位位组是隔离罩内卡之间的共享资源。提供了线与控制线用于自仲裁。每块卡对应于特定的物理时隙。例如物理隔离罩插槽编号为3的卡通过检查经后连线板连接器相通的5条硬连接地址线知道其位于插槽3内。如果插槽1内的卡需要访问服务请求八位位组,则它必须使服务请求仲裁控制线在该帧64个时隙内的某一时刻处于低电平。如果插槽2内的卡需要服务请求八位位组,则它首先检查控制线以确定卡1是否控制了该八位位组,如果没有,则它使控制线在该帧64个时隙内的某一时刻处于低电平。该过程在第一个32时隙组内持续从而直到控制信道到达才有一块卡被授权访问服务请求八位位组。
在这种结构下,由时隙0的物理信道0提供了从从属卡寄存器到CU的数据路径。由于从隔离罩1到254隔离罩的反向通信中固有的一帧时间延迟,所以如图4所示,隔离罩0内的卡需要延迟应答数据以读取一帧数据。因此隔离罩1采用时隙1和3841,隔离罩2采用时隙2和3841,依此类推。
本发明所用广播信道对于高层PACS协议的功能是重要的。PACS-UB定义了与PACS的公共层2和层3以提高许可与非许可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在各种时刻,固定系统底层构造都必须通过空中向便携式设备传输各种信息流。该信息包括系统信息信道(连同端口ID、系统ID和访问权寄存器区域ID,加密模块,或改变便携式参数的报文之类的条目)以及传送提醒或“振铃”报文以通知注册的非激活便携式设备已接收到到它们的进入呼叫的提醒信道。许多这样的条目可以在系统加电时从系统控制器向RPCU外设一次性下载,并且可以由RPCU在合适的时刻将该信息形成为合适的报文。但是为了处理进入的呼叫请求并创建提醒报文(它们在提醒区域(在这里为整个系统)内广播),控制器必须进行实时干预。如上所述,这里实现系统控制器广播能力的方法采用控制信道时隙(时隙编号为255)用于所有的广播报文(参见图4)。这减少了大型系统能支持的最大隔离罩数量,但是使得单个报文可以到达系统所有隔离罩的所有外设卡。外设后连线板接口的含义是隔离罩254内任意给定的外设必须能够读取后连线板上连续两个时隙,这是因为广播时隙和该隔离罩的控制时隙是相邻的。
本发明的一个特征是系统不局限于单隔离罩结构。例如在图7所示实施例中,系统可以支持由串行高速光纤链路150连接的最多255个隔离罩。这在最大配置系统内提供了超过20000的线路,而与此同时又使最小系统配置无需第二隔离罩和连接硬件就可支持最多80条线路。随着系统容量需求的增长,可以通过高速(1.0486 Gb/s)串行链路串接更多的隔离罩。每个增加的隔离罩依次串联成环形。
在多隔离罩系统的较佳实施例中,隔离罩控制器位于每个隔离罩的卡插槽地址0处。它负责提供后连线板32768MHZ时钟和分立的帧起始脉冲以使从属卡与后连线板时序同步。帧起始线在帧时隙0期间处于高电平,否则为低电平。在时隙0期间,隔离罩控制器必须将隔离罩编号放入信道1从而使从属卡知道其插入了哪个隔离罩和监视了哪个控制信道。同步比特模式位于时隙0的信道2和3之内从而使可以串接卡可以恢复帧时隙。隔离罩控制器卡是隔离罩0内的系统CU或者串接卡。
卡的物理地址由5条具有与每个卡插槽对应电平的后连线板线路进行硬件编码。在这种方式下,卡可以“热”插入并且在两个帧周期(250微秒)内知道它在哪一个隔离罩中和插入了哪一个物理插槽中。在这种方式下,卡知道所监视的控制信道时隙和所响应的地址范围。因此卡可以插入操作系统并且自动确定其在系统内的地址,而且向主控制单元发送服务请求以用于配置。
单工时间/信道分配借助包含在两个数据八位位组内的14个比特传送。两个MSBs定义了物理信道而12个MSBs定义了时隙(参见图4)。包含16块卡(每块卡有8线容量)的255个隔离罩提供了32640线的容量。4096个时隙乘以4个物理信道减去256个时隙乘以5个控制信道便得15104个单工信道或7552个双工呼叫。如上所述,假定25%的占据率则有30208线。
在单个隔离罩系统内,时隙分配全部由呼叫处理完成,所以只允许一个设备写入访问一个给定的时间/信道八位位组。但是在多隔离罩系统中,在连接前一隔离罩的串接卡与位于同一隔离罩内的其它从属卡之间存在竞争。时间/信道八位位组仍然由该隔离罩内的CU分配,但是串接卡盲目地重复在前一隔离罩的后连线板上找到的数据而不知道有呼叫处理。
而且有N个隔离罩的系统使得插入隔离罩N-1的输出与隔离罩0的输入之间插入一条可变的延迟线,当采用了全部数目的隔离罩时它精确地等于返回隔离罩0的一个帧延迟。在环路闭合时这维持了帧时隙结构。这还将卡的一帧延迟插入隔离罩1~N-1以响应数据读取指令的数据。因此,隔离罩0内的卡必须识别其位置并且插入一帧延迟以与系统其余部分对齐。
位于第一帧时隙的两个高位八位位组内的帧sync字提供了帧和时隙同步。每个隔离罩包含以前一隔离罩时序为基准的M个时隙延迟,该延迟由1.0486 Gb/s串行链路中所需并行-串行-并行会话引起。由于对于卡地址解码而言,隔离罩编号显示于每个隔离罩内第一时隙的第二八位位组,所以使得隔离罩N-1内的卡在相对系统隔离罩0的帧时序的本地隔离罩时序内识别(N-1)M个时隙延迟。该相对时序信息将被RPCU卡用来从帧起始时序减去整数个时隙以使所有无线电端口如PACS-UB协议所需的那样在系统范围内超级和特超级帧同步。最终的时序精度在1微秒以内。
帧sync字以非翻转方式送入16个超级帧的第一帧。超级帧结构允许根据pn序列对16帧长作比特扰码。这避免了嵌入用户数据的帧sync字具有一致的形式。
在隔离罩1~N-1中,高速串行接收机产生总线时钟信号并且帧sync从前一隔离罩抽出并复制帧数据。该接收机由于无需保存呼叫处理状态知识,所以相当简单。例如可以采用4条线与控制线来指示接收机卡是否应在帧内写入特定的八位位组或三态并且允许其中一块本地卡插入插槽。在从属卡写入后连线板之前的一个时隙内,从属卡必须使合适的控制线处于低电平以向接收机卡指示在下一时隙内使八位位组处于三态。这解决了同一隔离罩内串接卡与其它从属卡之间的冲突。
上述CU功能可以借助在商用内核程序下的Intel x86系列处理器之上运行的呼叫控制软件实现。当然,按照本发明其它配置也是可以采用的。
由于后连线板交换光纤交流了一个或多个64kbps数据流组,所以系统相对于插入隔离罩内的卡的特性非常灵活。例如数据互工卡可以用来支持PACSs数据结构下的无线数据。也可以利用附加卡作为沟通(例如会议或三方呼叫)语音报文的语音路径。
访问管理卡可以加入大型系统以将主CU从访问验证和链路加密密钥管理之类任务中解脱出来。在这方面,PACS规范描述了对无线电系统提供若干服务的AM功能。原型PACS-UB系统将这部分功能作为呼叫控制软件的整体部分实现。这些功能包括:建立、保存和清除SU注册记录并分配相关的无线电系统;验证和使SU注册请求有效,可能包括SU证书的解密;初始化与呼叫传递有关的SU提醒以响应来自线路接口外设的输入呼叫服务请求;以及经注册记录规定SU呼叫的原始意图。PACS规范借助标准的国家ISDN-1报文经ISDN信道调用RPCU-AM通信。在个人访问电话/数据系统,需要提供本地AM功能来管理私人用户组。
系统的其它修改也是可行的。例如,据信可以对不同空中接口协议的RPCU外设进行定义,给出后连线板结构和呼叫处理软件功能的相对共性。
上面对本发明作了详细描述。但是描述只是示意性的。对于本领域内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对本发明作各种修改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