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红色素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376264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6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27123.5

申请日:

2003.08.29

公开号:

CN1590466A

公开日:

2005.03.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C09B61/00

主分类号:

C09B61/00

申请人:

吉林市新星天然植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金在元

地址:

132011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南京街187号1单元20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吉林市达利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杨天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红米红色素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红米红色素是以吉林黑香米(龙井一号)为原料,经清洗后用食用乙醇浸提,对浸提后所得滤液进行初步处理,再经树脂处理,超滤、纳滤,浓缩后得液体红米红色素,将液体红米红色素浓缩后喷雾干燥,得粉状红米红色素。本发明制取的红米红色素纯度高,色价高,液状产品E1%1CM535nm≥15.00,粉状产品E1%1CM535nm≥25.0,色价可高达150以上,红米红色素溶于水后无沉淀,色素稳定性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红米红色素,其特征在于是以吉林黑香米为原料,经清洗后用食用 乙醇浸提,再经树脂处理,超滤、纳滤,浓缩后得液体红米红色素,将液体红米 红色素浓缩后喷雾干燥,得粉状红米红色素。
2: 权利要求1的红米红色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1)萃取:首先将吉林黑香米清洗,然后用95%的食用乙醇加纯净水稀释 至乙醇含量为50%,加VC调PH值3.8-4.0后,用此溶液在60℃恒温下浸泡吉 林黑香米2-8小时,使红米红色素溶于乙醇溶液中,经2-3次浸泡、过滤、取液 后将滤液升温至80℃,入沉淀罐迅速冷却至常温,将沉淀物排出,经减压浓缩得 红米红色素滤液; (2)树脂处理:将红米红色素滤液过树脂,使红米红色素吸附在树脂上, 用70-95%的食用乙醇作解吸溶剂进行解吸树脂上的红米红色素,得红米红色素 乙醇溶液,吸附时间为2-6小时,解吸时间1-4小时; (3)精滤:将经树脂处理精制而得的红米红色素乙醇溶液经超滤、纳滤过 滤; (4)浓缩:将精滤所得溶液减压浓缩,浓缩温度60℃-80℃并回收乙醇,浓 缩到波美度10-30,得液状红米红色素; (5)灭菌处理:对液状红米红色素进行灭菌处理,便于长期保存; (6)干燥处理:将浓缩至10-30波美度的液状红米红色素进行喷雾干燥, 得粉状红米红色素。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米红色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 所采用的树脂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一种或几种。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米红色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 使用UF.0B9型外压式超滤膜,进口压力为0.1-0.3MPa,在常温下超滤,用2000A 超滤膜处理。

说明书


红米红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米红色素及其制取方法,属食品添加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以东北产黑香米为原料生产的红米红色素具有原料无毒无害、溶解性、稳定性好的特点,故作为主要的红色素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酒类、饮料、冰淇淋、果冻、果酱、菜肴的着色。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食品领域包括红米红色素在内的天然食用色素将不断取代合成色素,食用红米红色素的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

    目前采用的制取红米红色素的常规方法,是以黑米的糙米用碾米机加工制精米时的米皮为原料(约占全糙米的10%),用植物油浸提,用轻汽油溶剂进行脱脂,经脱溶后用含水乙醇或温水、弱酸性水溶液提取色素,再过滤、浓缩等工艺制得。

    采用目前方法制取的红米红色素杂质多,糊精含量大,色价低,E1%1CM535nm≥15.0(QB1228-91),尤其是用轻汽油溶剂进行脱脂,对产品的品质有极大的影响,成品中的异味使客户和消费者难以接受,从而限制了红米红色素的使用范围,影响了市场销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得率高、色价高、无异味、整个加工过程完全使用食品级溶剂的红米红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红米红色素是以吉林黑香米(龙井一号)为原料,经清洗后用食用乙醇浸提,对浸提后所得滤液进行初步处理,再经树脂处理,超滤、纳滤、浓缩得液体红米红色素,将液体红米红色素浓缩后喷雾干燥,得粉状红米红色素。

    本发明的红米红色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萃取:首先将吉林黑香米清洗,然后用95%地食用乙醇加纯净水稀释至乙醇含量为50%,加VC调PH值3.8-4.0后,用此溶液在60℃恒温下浸泡吉林黑香米2-8小时,使红米红色素溶于乙醇溶液中,经2-3次浸泡、过滤、取液后将滤液升温至80℃,入沉淀罐迅速冷却至常温,将沉淀物排出,经减压浓缩得红米红色素滤液;

    (2)树脂处理:将红米红色素滤液过树脂,使红米红色素吸附在树脂上,用70-95%的食用乙醇作解吸溶剂进行解吸树脂上的红米红色素,得红米红色素乙醇溶液,吸附时间为2-6小时,解吸时间1-4小时;

    (3)精滤:将经树脂处理精制而得的红米红色素乙醇溶液经超滤、纳滤过滤;

    (4)浓缩:将精滤所得溶液减压浓缩,浓缩温度60℃-80℃并回收乙醇,浓缩到波美度10-30,得液状红米红色素;

    (5)灭菌处理:对液状红米红色素进行灭菌处理,便于长期保存;

    (6)干燥处理:将浓缩至10-30波美度的液状红米红色素进行喷雾干燥,得粉状红米红色素。

    本发明所采用的树脂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精滤中使用UF.OB9型外压式超滤膜,进口压力为0.1-0.3MPa,在常温下超滤,用2000A超滤膜处理。通过精滤,对红米红色素溶液形成了可分离简单离子,提高了主要成分矢车菊-3-葡萄糖苷(红色)的纯度,从而得到含量更高的红米红色素乙醇溶液。

    本发明制取的红米红色素,由于大量杂质在制取过程中被分离提除,故产品纯度高,色价高,液状产品E1%1CM535nm≥15.00,粉状产品E1%1CM535nm≥25.0,色价可高达150以上,红米红色素溶于水后无沉淀,色素稳定性好。粉状产品易于运输和保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以10公斤吉林黑香米为原料,经清洗后用95%食用乙醇20公斤加纯净水23公斤浸泡,加VC调PH3.9,恒温60℃5小时,浸提3次,硅藻土过滤、取液。将滤液升温至80℃,入沉淀罐迅速冷却至常温,透过视镜观察沉淀状况,5小时后,将沉淀物排出,将无沉淀液体减压浓缩得滤液23公斤。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色素,再用85%食用乙醇解吸后,经超滤、纳滤、浓缩,得液状红米红色素0.25公斤。经喷雾干燥,得粉状红米红色素0.05公斤。检测其色价为155。

    实施例2:

    以30公斤吉林黑香米为原料,经清洗后用95%食用乙醇60公斤加纯净水70公斤浸泡,加VC调PH4.0,恒温60℃5小时,浸提3次,硅藻土过滤、取液。将滤液升温至80℃,入沉淀罐迅速冷却至常温,透过视镜观察沉淀状况,5小时后,将沉淀物排出,将无沉淀液体减压浓缩得滤液70公斤。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色素,再用85%食用乙醇解吸后,经超滤、纳滤、浓滤,得液状红米红色素0.75公斤。经喷雾干燥,得粉状红米红色素0.15公斤。检测其色价为160。

    实施例3:

    以50公斤吉林黑香米为原料,经清洗后用95%食用乙醇100公斤加纯净水120公斤浸泡,用VC调PH4.0,恒温60℃5小时,浸提3次,硅藻土过滤、取液。将滤液升温至80℃,入沉淀罐迅速冷却至常温,透过视镜观察沉淀状况,5小时后,将沉淀物排出,将无沉淀液体减压浓缩得滤液120公斤。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色素,再用85%食用乙醇解吸后,经超滤、纳滤、浓缩,得液体红米红色素1.25公斤。经喷雾干燥,得粉状红米红色素0.25公斤。检测其色价为157。

红米红色素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红米红色素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红米红色素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米红色素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米红色素及其制备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红米红色素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红米红色素是以吉林黑香米(龙井一号)为原料,经清洗后用食用乙醇浸提,对浸提后所得滤液进行初步处理,再经树脂处理,超滤、纳滤,浓缩后得液体红米红色素,将液体红米红色素浓缩后喷雾干燥,得粉状红米红色素。本发明制取的红米红色素纯度高,色价高,液状产品E11CM535nm15.00,粉状产品E11CM535nm25.0,色价可高达150以上,红米红色素溶于水后无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染料;涂料;抛光剂;天然树脂;黏合剂;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组合物;其他类目不包含的材料的应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