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驱风力发电机导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风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直驱风力发电机导风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直驱风力发电机,散热问题十分关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飞速发展,风力发电机组的单机功率越来越大,散热问题成为制约风力发电机组功率增大地瓶颈。
现有发电机外侧(对于外转子发电机来说指的是发电机转子,对于内转子发电机来说指的是发电机定子)加工有散热筋,风力发电机组内部装有冷却装置,一般为冷却风机,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的共同作用来给风力发电机组散热。当机组的功率增大时,与未加工有散热筋的发电机相比,加工有散热筋的发电机的热损耗增加更大,为了把损耗热带走,就必须在机组内部增加复杂的通风冷却系统,这样,不仅增加了风机制造成本,而且增加了风机的故障点,从而降低了风机的工作可靠性。
有人曾提出完全利用自然风对风力发电机组进行冷却的设想,但是,如果只简单的将自然风引入风机进行冷却,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改善整个风机冷却性能的直驱风力发电机导风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其包括导风罩Ⅰ、导风罩Ⅱ、导风罩Ⅲ、导风罩Ⅳ;沿风向渐缩的导风罩Ⅰ设于发电机的定子右端,凸形导风罩Ⅳ、由一渐缩段和一曲线段构成的导风罩Ⅱ分别对称设于发电机的定子支撑左右两端,由两曲线段和一支撑段构成且与导风罩Ⅱ配合形成曲线形流道的导风罩Ⅲ设于发电机的转子支撑Ⅰ上。
本发明通过导风罩改变风的流动状态,对自然风进行二次分配,根据各冷却风道的实际需求分配风量,简化了机组内部的通风冷却系统,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的冷却效率,增加了风电发电机的可靠性,降低了风电发电机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冷却风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本实施例包括导风罩Ⅰ4、导风罩Ⅱ7、导风罩Ⅲ8、导风罩Ⅳ35;沿风向渐缩的导风罩Ⅰ4设于发电机的定子1右端,凸形导风罩Ⅳ35、由一渐缩段和一曲线段构成的导风罩Ⅱ7分别对称设于发电机的定子支撑29左右两端,由两曲线段和一支撑段构成且与导风罩Ⅱ7配合形成曲线形流道的导风罩Ⅲ8设于发电机的转子支撑Ⅰ31上。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
参照图2,自然风在导风罩Ⅰ4的引导下,进入发电机定子1上的冷却通道Ⅰ33,对定子1外侧进行冷却;由于导风罩Ⅰ4沿风向是渐缩的,从而有利于增大进入冷却通道Ⅰ33(冷却通道Ⅰ33由定子1和蒙皮Ⅰ2与定子支撑29之间的空腔形成)的风的流速;自然风在导风罩Ⅱ7和导风罩Ⅲ8配合构成的曲线形流道的引导下,进入发电机内部,形成风路Ⅲ23和风路Ⅳ27,风路Ⅲ23经过转子30上的冷却通道Ⅱ32(冷却通道Ⅱ32由转子30的内壁和设于转子30内侧的蒙皮Ⅱ17之间的空腔形成)将转子铁芯16产生的热量带走,再经过导风罩Ⅳ35的表面,最后通过设于定子支撑29上的通孔Ⅰ18排入大气中;风路Ⅳ27通过设于转子支撑Ⅰ31上的通孔Ⅲ15对锥形支撑13进行冷却,将轮毂21中产生的热量带走,然后通过设于制动环12上的通孔Ⅱ14形成风路Ⅵ28对锥形支撑13进一步冷却,再通过通孔Ⅰ18排入大气中;自然风在导风罩Ⅲ8的引导下,进入由导风罩Ⅲ8与轮毂21外壁构成的渐缩通道,对主轴承外圈Ⅰ9和主轴承外圈Ⅱ10进行冷却。
以上只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一个优选示范例。本发明专利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只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凡与本实施例等效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