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视差补正机构.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372101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3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34129.4

申请日:

2000.12.05

公开号:

CN1357789A

公开日:

2002.07.1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G03B 13/14申请日:20001205授权公告日:20040922终止日期:20111205|||授权|||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2000.12.5

IPC分类号:

G03B13/02

主分类号:

G03B13/02

申请人: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顺雄

地址:

台湾省台北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隆天国际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潘培坤;陈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相机视差补正机构,可以近拍被摄物时,调校被摄物在观景窗的观察位置与相机镜头的实际拍摄位置间的视差现象,确保摄得的影像即通过观景窗所观察到的影像;其包括有:一观景窗、一从动单元与一调整单元,观景窗可旋转地枢接于相机本体,借由控制调整单元可带动从动单元运动,再带动观景窗运动,因此,观景窗的观测光轴可以正确地与相机镜头的光轴相交于被摄物处,以调校视差现象。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相机视差补正机构,用于近拍被摄物时,以改善被摄物在 观景窗的观察位置与相机镜头的实际拍摄位置间的视差现象,其包括: 一观景窗,可旋转地枢接于该相机的本体,以供使用者锁定被摄物 的实际拍摄位置; 一从动杆,可旋转地枢接于该相机的本体,其一端连接于该观景窗, 用以带动该观景窗旋转;以及 一调整杆,其一端连接于该从动杆的另一端,借由移动该调整杆以 带动该从动杆旋转,使该观景窗的观察光轴可与该相机镜头的光轴正确 地相交于该被摄物的实际拍摄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视差补正机构,还包括有一调节杆, 系可旋转地枢接于该相机本体,其一端与该从动杆连接,而另一端与该 调整杆连接,用以使该调整杆的运动方向与该观景窗的运动方向相同。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视差补正机构,其中该调节杆系借由 中点枢接于该相机的本体。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视差补正机构,其中该从动杆与该调 整杆系以一体成型的方式构成。
5: 一种相机视差补正机构,用于近拍被摄物时,以调校被摄物在 观景窗的观察位置与相机镜头的实际拍摄位置间的视差现象,其包括: 一观景窗,可旋转地枢接于该相机的本体,以供使用者锁定观看该 被摄物的实际拍摄位置; 一调整轮,可旋转地枢接于该相机本体,且具有一调整部;以及 一从动杆,可旋转地枢接于该调整轮,其一端连接于该观景窗,使 用者借由旋转该调整轮的调整部以带动该从动杆运动,使该观景窗的观 察光轴可与该相机镜头的光轴正确地相交于该被摄物的实际拍摄位置。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机视差补正机构,其中该从动杆位于该 调整轮中心与该调整部之间,使该调整轮的调整方向与该观景窗的运动 方向相同。

说明书


相机视差补正机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机视差补正机构,特别是用于手动调焦(Manualfocus)相机近拍被摄物时,用以调校被摄物在观景窗的观察位置与相机镜头的实际拍摄位置间的视差(Parallax)现象。

    参考图1所示,为使用公知的相机10近拍被摄物20时,产生视差现象的示意图。目前市面上所销售的观景式(View Finder)双眼相机及数位相机,由于镜头12取像与观景窗11所看到的景物范围不一致,所以会产生画面结构上有所偏差,此称为视差(Parallax)现象,且被摄物20距离相机10越近时,产生的角度偏差越大,则视差现象越严重。

    当拍照时,若是所拍摄的景像是一个偏离一般水平视角的高角度或是低角度时,除非拍照者随着做高低位置的变化,让眼睛30能够正视显示面板,否则将会因视角的偏差而导致取景的正确性;另外,当所摄取的景像必须要将相机10提高或降低至眼睛30所不能视及的位置,在取景时纯粹只能凭靠着经验加以判断,不过可想而知,所摄取到的景像绝对是不尽理想的。

    本发明主要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相机视差补正机构,系用于近拍被摄物时,以调校被摄物在观景窗地观察位置与相机镜头的实际拍摄位置,借以达到调校视差现象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所公开的相机视差补正机构,为了达到调校视差的目的,其包括:

    一观景窗(View Finder),系可旋转地枢接于相机的本体,可供使用者锁定被摄物的实际拍摄位置;

    一从动单元,系可旋转地枢接于相机本体,其一端连接于观景窗,用以带动观景窗旋转;以及

    一调整单元,其一端连接于从动单元的另一端,借由移动调整单元以带动从动单元旋转,借此,使观景窗的观察光轴可与相机镜头的光轴正确地相交于被摄物的实际拍摄位置。

    还可多加入一调节单元,使得使用者旋转或移动调整单元时,可将方向转换,使得调整单元的运动方向与观景窗的运动方向相同,以方便使用者做调整。

    此外,还可以利用调整轮与从动杆间的连动关系,借由调整轮的旋转,可带动观景窗的移动,同样可以达到调校视差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其中:

    图1为公知的相机产生视差现象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结构补正视差现象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视差补正机构与被摄物间的几何关系图;

    图4为本发明视差补正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视差补正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为本发明视差补正机构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根据本发明所公开的相机视差补正机构,系使用于近拍被摄物时,以调校被摄物在观景窗的观察位置与相机镜头的实际拍摄位置,借以达到调校视差现象的目的。

    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结构补正视差现象的示意图,其与图1不同处为相机10a的观景窗11a系于近拍被摄物20时,可向下调整使得使用者借由观景窗11a观察被摄物20时,其眼睛30的观察光轴可与相机镜头12的光轴正确地相交于被摄物的实际拍摄位置。

    本发明根据此一构想,提出若手动调焦的相机10a当要拍摄近拍模式,如特写镜头(Close up)或巨像摄影(Macro mode)时,可手动调整镜头12,例如借由一近拍调整杆,使镜头12往外移动,顺便带动连杆,使观景窗11a中心光轴往下移,与镜头12中心光轴相交于被摄物20上,以降低视差现象。

    请参考图3为本发明视差补正机构与被摄物间的几何关系图,其工作原理为:

    相机40与被摄物的距离为Y,而相机镜头420光轴与观景窗41的观察光轴距离为X,当相机40要做近距离拍摄时,用手拨动近拍调整杆421,此时,近拍调整杆421带动从连杆43(Follower link)(参考图4),使得观景窗41中心观察光轴向镜头420光轴移动一角度θ,当近拍调整杆421推到定位时,观景窗41光轴刚好与镜头420光轴相交于内定近拍距离处,使得视差现象大幅降低,而一般判定的较近拍摄距离为10~20cm,而其关系式为tanθ=X/Y,而X值为固定值,因此借由距离Y即可得到θ值(反正切函数)。

    而图4所示为本发明视差补正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包括:

    一观景窗41(View Finder),借由枢轴422以可旋转地枢接于相机40的本体42,可供使用者锁定被摄物的实际拍摄位置;

    一从动杆43,以可旋转地枢轴430接于相机40的本体42,其一端以可旋转地连接轴431连接于观景窗41,用以带动观景窗41旋转;

    一调整杆421(参考图3),其一端连接于调节杆44的另一端连接部442,借由移动调整杆421于相机本体42的沟槽423内,以带动从动杆43旋转,借此,使观景窗41的观察光轴可与相机镜头420的光轴正确地相交于被摄物的实际拍摄位置;以及

    一调节杆44,借由中点以可旋转的枢轴440接于相机40的本体42,且其一端为沟槽441与从动杆43的凸点432连接,而另一端与调整杆421连接,用以使调整杆421的运动方向与观景窗41的运动方向相同。

    其中,如图所示,从动杆43于枢轴430两侧的尺寸分别为b与c,调节杆44于枢轴440两侧的尺寸均为a,而观景窗41与枢轴422的距离为P,观景窗41的观察主轴于调整後其下降距离为S,当近拍调整杆421向下移动距离为T时(参考图3),则调节杆44带动从动杆43上升距离亦为T,借由从动杆43的尺寸与几何学上的关系,可以得到观景窗41的移动量与近拍调整杆421的几何尺寸关系式为sinθ=S/c=T/b,因此,可以借由不同的被摄物距离来调整调整杆421的移动距离,进而达到控制观景窗41的上升或下降距离,使得观景窗41的观测光轴可以正确地与相机镜头420的光轴相交于被摄物处。

    又如图5为本发明视差补正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中,与第一实施例中不同之处为少了调节杆,而直接以调整杆43a与从动杆(图中未示)做连接,其中,从动杆43a系借由枢轴430a枢设于相机本体42a上,而从动杆43a与调整杆系以一体成型的方式构成,但在作动原理上,调整调整杆时,所得到的观景窗41的移动方向与调整方向恰好相反。

    接着,如图6为本发明视差补正机构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包括:

    一观景窗41(View Finder),系可旋转地以枢轴422枢接于相机40b的本体42b,可供使用者锁定观看被摄物的实际拍摄位置;

    一调整轮45,系可旋转地枢接于相机本体42b,且具有一调整部450;以及

    一从动杆43b,系以连接部434连接于调整轮45中心与调整部450之间,其一端以连接轴431b连接于观景窗41,使用者借由旋转调整轮45的调整部450以带动从动杆43b运动,借此,使观景窗41的观察光轴可与相机镜头420b的光轴正确地相交于被摄物的实际拍摄位置,且调整轮45的调整方向与观景窗51的运动方向相同,使用上相当方便,而所必须旋转的调整轮量,可借由在调整轮45上方的刻度来做度量。

    因此,上述的三种实施例,均可达到调校被摄物在观景窗的观察位置与相机镜头的实际拍摄位置所产生的视差现象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所公开的相机视差补正机构,其效果为:

    1、借由连接于相机上的从动单元与调整单元,可以使得观景窗的观测光轴可以正确地与相机镜头的光轴相交于被摄物处,以达到调校视差现象的目的。

    2、还可以外加一调节单元,使得使用者旋转或移动调整单元时,可将方向转换,使得调整单元的运动方向与观景窗的运动方向相同。

    虽然本发明以所述的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相机视差补正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相机视差补正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相机视差补正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相机视差补正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机视差补正机构.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相机视差补正机构,可以近拍被摄物时,调校被摄物在观景窗的观察位置与相机镜头的实际拍摄位置间的视差现象,确保摄得的影像即通过观景窗所观察到的影像;其包括有:一观景窗、一从动单元与一调整单元,观景窗可旋转地枢接于相机本体,借由控制调整单元可带动从动单元运动,再带动观景窗运动,因此,观景窗的观测光轴可以正确地与相机镜头的光轴相交于被摄物处,以调校视差现象。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摄影术;电影术;利用了光波以外其他波的类似技术;电记录术;全息摄影术〔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