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于坐式与卧式之间的自行车.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69529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53905.7

申请日:

2002.12.05

公开号:

CN1504380A

公开日:

2004.06.1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B62K3/00; B62K3/02; B62J1/00

主分类号:

B62K3/00; B62K3/02; B62J1/00

申请人:

刘文敏

发明人:

刘文敏

地址:

300452天津市河西区曲江路建港里8-302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德赛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卢枫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介于坐式与卧式之间的自行车,包括车架、前叉、后叉、前轮、后轮与车座,其特征在于在前叉与后叉间的车架是由车架斜梁、小斜梁、车架横梁、车座平移横梁所构成。本发明的优越性在于:1.降低车座高度,达到停车时两脚可触地踏平,既实现了停车方便又增加了安全性;2.加大中轴与车轴之间的距离,以保证蹬车时腿的曲度最小,此时最省力,即效率最高;3.采用了上述两项措施后,蹬车的方向由传统向下蹬变成了向前下方蹬,轻松省力,减轻了常骑车人的由三角形车座引起的疲劳感。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介于坐式与卧式之间的自行车,包括车架、前叉、后叉、 前轮、后轮与车座,其特征在于在前叉与后叉间的车架是由车架斜 梁、小斜梁、车架横梁、车座平移横梁所构成,所说的后叉轴与中 轴间的距离长于常规自行车的距离,车架斜梁的近中下点处水平安 装车架横梁,车架横梁与中轴间有小斜梁与车架斜梁构成一三角形 架,车架横梁的端头处与后叉间有避震弹簧,后叉与车架依绞接点 相连接,避震弹簧与小斜梁间的车架横梁上安装有车座平移横梁, 车座平移横梁由车座横梁与车座连接柱所构成,车座横梁与车座连 接柱为一有角度的支架体,车座安装在车座横梁上,车座连接柱与 小斜梁不在一条直线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一种介于坐式与卧式之间的自行车, 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不在一条直线上的车座连接柱与小斜梁可呈平行 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一种介于坐式与卧式之间的自行车, 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安装在车座横梁上的车座可呈可拆卸连接,包括 滑动式的可移动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一种介于坐式与卧式之间的自行车, 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车座可以是方形座、矩形座,也可以采用其它舒 适的座位形式。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说的一种介于坐式与卧式之间的自行车, 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座位可以包括带靠背的车座。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一种介于坐式与卧式之间的自行车, 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车筐可安装在前叉与车把的交界中点处位置。

说明书


一种介于坐式与卧式之间的自行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是一种介于坐式与卧式之间的自行车。

    (二)背景技术:

    自行车自发明以来约有200年的历史,至今方兴未艾。按用途,自行车有多种,最普通的就是在城市马路上骑行的自行车。这种自行车在性能上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如:1、效率:如果有意识地把赛车的车座高度降低(比如10cm)那必然赛不出好成绩来,这说明降低自行车车座高度必然影响骑行效率,而在城市马路上人流、车流拥挤,红灯频繁的情况下,又必需降低车座高度,以方便随时停车,即需处于低效率状态下骑行;2、舒适:自行车车座呈三角形,这种车座坐时间长了是很痛苦的,而且会损害身体健康,再者,车座座面早期是牛皮的,后来改为由多条拉簧支撑的厚毡垫层、革面,现在又改为硬塑壳加海绵垫层外包革面,此类车座“技术进步”的结果是愈来愈让人骑坐不舒服。曾有两项有关自行车的在先专利申请(01279635.2和01279635.0),其内容是通过附加装置来实现“骑行效率”和“停车方便”之间的相互转换,因为在传统的自行车上,效率和方便两者是不能相容的。因此,如何改变车体布局来实现骑行效率、舒适度和停车方便的三者并存,这是自行车设计人员的课题。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介于坐式与卧式之间的自行车,它从改变骑行者坐姿入手,解决自行车地骑行安全与舒适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介于坐式与卧式之间的自行车,包括车架、前叉、后叉、前轮、后轮与车座,其特征在于在前叉与后叉间的车架是由车架斜梁、小斜梁、车架横梁、车座平移横梁所构成,所说的后叉轴与中轴间的距离长于常规自行车的距离,车架斜梁的近中下点处水平安装车架横梁,车架横梁与中轴间有小斜梁与车架斜梁构成一三角形架,车架横梁的端头处与后叉间有避震弹簧,后叉与车架依绞接点相连接,避震弹簧与小斜梁间的车架横梁上安装有车座平移横梁,车座平移横梁由车座横梁与车座连接柱所构成,车座横梁与车座连接柱为一有角度的支架体,车座安装在车座横梁上,车座连接柱与小斜梁不在一条直线上。

    上述所说的不在一条直线上的车座连接柱与小斜梁可呈平行状。

    上述所说的安装在车座横梁上的车座可呈可拆卸连接,包括滑动式的可移动连接。

    上述所说的车座可以是方形座、矩形座,也可以采用其它舒适的座位形式。

    上述所说的座位可以包括带靠背的车座。

    上述所说的车筐可安装在前叉与车把的交界中点处位置。

    本发明的设计原理与工作过程为:通过车架的改进来体现新概念自行车,其设计原则有两条:1、降低了车座高度,以满足中等身高能够在停车时两脚触地踏平,解决了安全性问题,故其高度不必可调,但车座位置的前后可为可调的;2、中轴与车座的距离应根据中等身高能够在蹬车时腿的曲度最小为原则,身高的不同由车座前后调整来补偿;3、后叉与车架通过绞接相联接,且其两者之间装避震弹簧,解决了骑行者的舒适与防颠簸问题。骑行者骑行该自行车可取坐式与卧式之间的姿势,即完全放松的姿势,停车时两脚可触地踏平,骑行时两腿的曲度最小,轻松随意。

    本发明的优越性在于:1、降低车座高度,达到停车时两脚可触地踏平。既实现了停车方便又增加了安全性;2、加大中轴与车轴之间的距离,以保证蹬车时腿的曲度最小,此时最省力,即效率最高;3、采用了上述两项措施后,蹬车的方向由传统向下蹬变成了向前下方蹬,轻松省力;4、蹬车姿势与方向的改变为淘汰三角形车座创造了必要条件,减轻了常骑车人的由三角形车座引起的疲劳感;5、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布局,提高了自行车的骑行效率、舒适度、停车方便、安全等四项性能指标;6、车筐的位置在于装载重物时不再影响车把的操纵灵活性;7、介于坐式和卧式之间的自行车骑行速度远高于座式自行车(即前面所说的普通自行车);8、适用于在城市马路骑行,也适于长途骑行,更适于中老年人骑行,实用性强。

    (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所涉一种介于坐式与卧式之间的自行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前轮,2为前叉,3a为车架斜梁,3b为小斜梁,3c为车架横梁,3d为车座横梁,3e为车座连接柱,4为中轴,5为后叉与车架绞接点,6为避震弹簧,7为后叉,8为后轮,9为车座,10为车筐,11为车把。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介于坐式与卧式之间的自行车(见图1),包括车架、前叉2、后叉7、前轮1、后轮8与车座9,其特征在于在前叉2与后叉7间的车架是由车架斜梁3a、小斜梁3b、车架横梁3c、车座平移横梁所构成,所说的后叉轴与中轴4间的距离长于常规自行车的距离,车架斜梁3a的近中下点处水平安装车架横梁3c,车架横梁3c与中轴4间有小斜梁3b与车架斜梁3a构成一三角形架,车架横梁3c的端头处与后叉7间有避震弹簧6,后叉7与车架依绞接点5相连接,避震弹簧6与小斜梁3b间的车架横梁3c上安装有车座平移横梁,车座平移横梁由车座横梁3d与车座连接柱3e所构成,车座横梁3d与车座连接柱3e为一有角度的支架体,车座9安装在车座横梁3d上,车座连接柱3e与小斜梁3b不在一条直线上。

    上述所说的不在一条直线上的车座连接柱3e与小斜梁3b可呈平行状。

    上述所说的安装在车座横梁3d上的车座9可呈可拆卸连接,也可呈固定连接。

    上述所说的车座9可以是矩形座。

    上述所说的座位可以包括带靠背的车座9。

    上述所说的车筐10可安装在前叉2与车把11的交界中点处位置。

一种介于坐式与卧式之间的自行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介于坐式与卧式之间的自行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介于坐式与卧式之间的自行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介于坐式与卧式之间的自行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介于坐式与卧式之间的自行车.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介于坐式与卧式之间的自行车,包括车架、前叉、后叉、前轮、后轮与车座,其特征在于在前叉与后叉间的车架是由车架斜梁、小斜梁、车架横梁、车座平移横梁所构成。本发明的优越性在于:1.降低车座高度,达到停车时两脚可触地踏平,既实现了停车方便又增加了安全性;2.加大中轴与车轴之间的距离,以保证蹬车时腿的曲度最小,此时最省力,即效率最高;3.采用了上述两项措施后,蹬车的方向由传统向下蹬变成了向前下方蹬,轻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