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湿病的中药 ( 一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治疗风湿病的中药。 ( 二 ) 背景技术
风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以关节变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是一种蕴藏血质性的疾 病, 其主要病理变化有关节渗出、 淋巴细胞浸润和关节滑膜增生, 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炎 症过程, 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能与感染、 遗传和免疫机制紊乱、 人们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 有关。风湿病的患者关节疼痛难忍, 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影响生活和劳动, 风湿病严 重的可能引发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危及生命。 目前, 风湿病病人的治疗, 有中药治疗的, 也有 用西药治疗的, 还有用针灸、 牵引、 手术等方法的, 但是以上方法虽然能起到一定的疗效, 却 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易反复发作, 且治疗费昂贵。 ( 三 )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了一种制备简单、 疗效显著的治疗风湿病 的中药。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
一种治疗风湿病的中药, 其特殊之处在于 : 其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 成:
鸡血藤 10-15 份、 川牛膝 6-10 份、 三七 3-9 份
红花 3-10 份、 透骨草 9-15 份、 独活 3-10 份
陈皮 3-10 份、 羌活 3-10 份、 川芎 3-10 份
薏苡仁 10-30 份、 甘草 2-6 份、 细辛 2-9 份
枸杞子 5-15 份、 防风 5-10 份、 黄连 1.5-3 份
威灵仙 6-9 份、 杜仲 6-15 份、 乳香 3-10 份。
其优选的各活性成分的重量配比为 :
鸡血藤 12 份、 川牛膝 8 份、 三七 6 份
红花 6 份、 透骨草 12 份、 独活 6 份
陈皮 7 份、 羌活 7 份、 川芎 6 份
薏苡仁 20 份、 甘草 4 份、 细辛 5 份
枸杞子 10 份、 防风 7 份、 黄连 2 份
威灵仙 8 份、 杜仲 10 份、 乳香 6 份。
将上述原料用冷水浸泡 10 分钟后, 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煮 30 分钟, 取药液 150 毫升左右, 再加水二煎, 将两次药液混合后过滤, 分两次服用。
用法用量 : 每天两次, 饭后服用。
本发明所采用的各活性成分的药用性能如下所示 :
鸡血藤 : 活血舒筋, 养血调经。主治手足麻木, 肢体瘫痪, 风湿痹痛, 贫血, 月经不调, 痛经, 闭经 ;
川牛膝 : 活血祛瘀, 祛风利湿。主治血瘀经闭, 难产, 胞衣不下, 产后瘀血腹痛, 热 淋, 石淋, 痛经, 风湿腰膝疼痛, 跌打损伤 ;
三七 : 止血散瘀, 消肿定痛。主治吐血, 咳血, 尿血, 便血, 血痢, 崩漏, 产后出血, 外 伤出血, 跌扑损伤, 胸痹心痛, 脘胁久痛, 癥瘕积块, 血瘀经闭, 痛经, 产后瘀滞腹痛, 疮痈肿 痛;
红花 : 活血通经, 祛瘀止痛。 主治血瘀经闭, 痛经, 产后瘀阻腹痛, 胸痹心痛, 癥瘕积 聚, 跌打损伤, 关节疼痛, 中风偏瘫, 斑疹 ;
透骨草 : 祛风除湿, 舒筋活血, 散瘀消肿, 解毒止痛。 主治风湿痹痛, 筋骨挛缩, 寒湿 脚气, 腰部扭伤, 瘫痪, 闭经, 阴囊湿疹, 疮疖肿毒 ;
独活 : 祛风胜湿, 散寒止痛。主治风寒湿痹, 腰膝疼痛, 头痛齿痛 ;
陈皮 : 理气调中, 降逆止呕, 燥湿化痰。主治胸膈满闷, 脘腹胀痛, 不思饮食, 呕吐, 哕逆 ; 咳嗽痰多 ;
羌活 : 解表寒, 祛风湿, 利关节, 止痛。主治外感风寒, 头痛无汗, 风寒湿痹, 风水浮 肿, 疮疡肿毒 ; 川芎 : 活血祛瘀, 行气开郁, 祛风止痛。 主治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 产后瘀滞腹痛, 癥 瘕肿块, 胸胁疼痛, 头痛眩晕, 风寒湿痹, 跌打损伤, 痈疽疮疡 ;
薏苡仁 : 利湿健脾, 舒筋除痹, 清热排脓。 主治水肿, 脚气, 小便淋沥, 湿温病, 泄泻, 带下, 风湿痹痛, 筋脉拘挛, 肺痈, 肠痈, 扁平疣 ;
甘草 : 和中缓急, 润肺, 解毒, 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 倦怠食少, 腹痛便溏, 四 肢挛急疼痛, 心悸, 脏躁, 肺痿咳嗽 ; 生用治咽喉肿痛, 痈疮肿毒, 小儿胎毒, 及药物、 食物中 毒;
细辛 : 散寒祛风, 止痛, 温肺化饮, 通窍。 主治风寒表证, 头痛, 牙痛, 风湿痹痛, 痰饮 咳喘, 鼻塞, 鼻渊, 口疮 ;
枸杞子 : 养肝, 滋肾, 润肺。主治肝肾亏虚, 头晕目眩, 目视不清, 腰膝酸软, 阳痿遗 精, 虚劳咳嗽, 消渴引饮 ;
防风 : 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止痉, 止痒。主治外感风寒, 偏正头痛, 风湿痹痛, 腹痛 泄泻, 肠风下血, 破伤风, 小儿惊风, 风疹瘙痒, 疮疡初起 ;
黄连 : 清热泻火, 燥湿, 解毒。主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 烦躁, 谵妄或热盛破血妄 行之吐衄, 湿热胸痞, 泄泻, 痢疾, 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 胃热呕吐, 消谷善饥, 肝火目赤肿痛 以及热度疮疡, 疔毒走黄, 牙龈肿痛, 口舌生疮, 聤耳, 痔血, 湿疹, 烫伤 ;
威灵仙 : 祛风除湿, 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痹痛, 肢体麻木, 筋脉拘挛, 屈伸不利, 脚气 肿痛, 疟疾, 骨哽咽喉, 并治痰饮积聚 ;
杜仲 : 补肝肾, 强筋骨, 安胎。 主治腰膝酸痛, 阳痿, 尿频, 小便余沥, 风湿痹痛, 胎动 不安, 习惯性流产 ;
乳香 : 活血, 行气, 止痛。 主治心腹疼痛, 经闭, 通经, 产后瘀滞腹痛, 跌打瘀痛, 痈疽 肿痛, 疮溃不敛。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 “风湿” 即为 “郁” 证, 属于 “痛痹” 症范畴。即风湿病的产生主要 由四种病毒 “湿气、 湿水、 毒血、 毒菌” 所致, 故 “风寒湿” 邪久甾不散, 侵袭体内直入脏腑 “脾
肾” , 外而关节肿胀疼痛, 内而生化功能下降以致诸症的发生。风湿病症主要表现为 : 头痛、 肩痛、 腰痛、 关节痛等且剧痛难忍, 甚者还有痒感, 严重者会引起骨痛。 故本发明针对发病机 理与症状, 诸药合用, 攻补兼施, 祛邪不忘扶正, 具有祛风除湿, 活血化瘀, 补益肝肾的功效。
本发明的中药专门用于治疗风湿病, 将多种药物适当配合, 利用其相互间的协同 或抵抗作用, 提高疗效, 以适应复杂病情的治疗要求, 减少不良反应, 疗效显著, 安全可靠, 服用简单, 对风湿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共治疗 640 例, 总有效率达 96%。 ( 四 )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
取鸡血藤 12 克、 川牛膝 8 克、 三七 6 克、 红花 6 克、 透骨草 12 克、 独活 6 克、 陈皮 7 克、 羌活 7 克、 川芎 6 克、 薏苡仁 20 克、 甘草 4 克、 细辛 5 克、 枸杞子 10 克、 防风 7 克、 黄连 2 克、 威灵仙 8 克、 杜仲 10 克、 乳香 6 克, 将上述原料用冷水浸泡 10 分钟后, 用武火煮沸后再 用文火煮 30 分钟, 取药液 150 毫升左右, 再加水二煎, 将两次药液混合后过滤, 分两次服用。
用法用量 : 每天两次, 饭后服用。
实施例 2 :
取鸡血藤 10 克、 川牛膝 6 克、 三七 3 克、 红花 3 克、 透骨草 9 克、 独活 3 克、 陈皮 3 克、 羌活 3 克、 川芎 3 克、 薏苡仁 10 克、 甘草 2 克、 细辛 2 克、 枸杞子 5 克、 防风 5 克、 黄连 1.5 克、 威灵仙 6 克、 杜仲 6 克、 乳香 3 克, 将上述原料用冷水浸泡 10 分钟后, 用武火煮沸后再用 文火煮 30 分钟, 取药液 150 毫升左右, 再加水二煎, 将两次药液混合后过滤, 分两次服用。
用法用量 : 每天两次, 饭后服用。
实施例 3 :
取鸡血藤 15 克、 川牛膝 10 克、 三七 9 克、 红花 10 克、 透骨草 15 克、 独活 10 克、 陈 皮 10 克、 羌活 10 克、 川芎 10 克、 薏苡仁 30 克、 甘草 6 克、 细辛 9 克、 枸杞子 15 克、 防风 10 克、 黄连 3 克、 威灵仙 9 克、 杜仲 15 克、 乳香 10 克, 将上述原料用冷水浸泡 10 分钟后, 用武 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煮 30 分钟, 取药液 150 毫升左右, 再加水二煎, 将两次药液混合后过滤, 分两次服用。
用法用量 : 每天两次, 饭后服用。
实施例 4 : 临床观察 :
(1) 临床资料
本发明人于 2004 年至今, 对 640 例风湿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 其中, 男 350 例, 女 290 例。
(2) 治疗方法
每天两次, 饭后服用。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计算治疗时间, 轻度患者服用 3 个月左 右, 重病患者连服 6 个月即可痊愈。
(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 :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恢复正常。
“显效” : 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或大部分消失。
“有效” : 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无效” : 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4) 治疗效果 :
临床治愈 467 例, 占 73% ; 显效 77 例, 占 12% ; 有效 70 例, 占 11% ; 无效 26 例, 总 有效率 96%。
本发明配制简单, 吸收效果好, 疗效显著, 无副作用, 安全性高, 有利于患者及时减 轻病状。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