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折叠装置、织物折叠方法以及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367206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86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017315.X

申请日:

2008.04.24

公开号:

CN101678987A

公开日:

2010.03.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H 45/22申请日:20080424|||公开

IPC分类号:

B65H45/22; A61F13/15; A61F13/49; B65H45/24

主分类号:

B65H45/22

申请人:

株式会社瑞光

发明人:

梅林丰志; 岛田崇博

地址:

日本大阪

优先权:

2007.5.24 JP 137537/200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龙 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织物折叠装置,包括:折叠部(2),其使织物(W)与抵接部件(4)抵接,并按照使织物(W)的两侧边缘(Wa、Wb)相互形成规定的位置关系的方式将织物(W)对折折叠;一对搬送单元(10A、10B),其沿着织物(W)的两侧配置,将织物(W)在长边方向(X)上进行搬送;设置于各搬送单元(10A、10B),并能够在织物(W)的横切方向(D)上变位的多个保持单元(20);用于修正织物(W)和抵接部件(4)的位置关系,在抵接部件(4)的上游使保持单元(20)在横切方向(D)上变位的变位单元(30);输出与织物(W)的横切方向(D)的位置相关的位置信息的检测单元(3);和基于位置信息对变位单元(3)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200)。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织物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折叠部,其使所述织物的横切方向的中间部与在连续的织物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抵接部件抵接,以所述织物的所述中间部的两侧的两侧边缘彼此形成规定的位置关系的方式对折折叠所述织物;
一对搬送单元,其沿着在所述折叠部中被折叠的所述织物的两侧配置,将所述织物在所述长边方向上进行搬送;
多个保持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各搬送单元,将沿着所述织物的长边方向的各侧部至少保持至所述抵接部件的上游端部的同时,与所述织物一起在所述长边方向上移动,并且能够在所述织物的横切方向上变位;
变位单元,其用于修正与所述抵接部件抵接的所述织物和所述抵接部件的位置关系,在所述抵接部件的上游端部或者比该上游端部更上游的位置使所述保持单元在所述横切方向上变位;
检测单元,其对成为所述织物的对折折叠的基准的被检测部进行检测,输出与所述织物的横切方向的位置相关的位置信息;和
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对所述变位单元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
随着向所述织物的搬送方向的下游移动,设置于一侧的搬送单元的保持单元和设置于另一侧的搬送单元的保持单元以相互接近的方式被配置。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物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单元通过所述搬送单元围绕为环状,在与所述织物一起向下游移动的位置中保持所述织物,在到达在与所述织物的流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置之前解除对所述织物的保持。

4.
  一种织物折叠方法,其是将连续的织物沿着在所述织物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线对折折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搬送所述织物的工序;
对成为所述织物的对折折叠的基准的被检测部进行检测,生成与所述被检测部的位置相关的位置信息的工序;
通过在保持有所述织物的状态下能够在所述织物的长边方向上移动、并且能够在所述织物的横切方向上变位的保持单元,对沿着所述织物的长边方向的两侧部进行保持的工序,和
基于所述位置信息使所述保持单元的所述横切方向的位置变位,修正所述织物的通路,使得对折折叠后的所述织物的两侧边缘接近规定的位置关系的工序,和
按照所保持的所述织物的所述两侧边缘彼此形成规定的位置关系的方式将所述织物对折折叠的工序。

5.
  一种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具备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织物对折折叠的工序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织物的表面配置弹性部件的工序;
在所述织物的表面叠层吸收体的工序;
在所述织物上形成成为腿部孔洞的孔的工序。

说明书

织物折叠装置、织物折叠方法以及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物折叠装置、织物折叠方法以及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造工序中,存在将例如织物这样的半成品进行对折折叠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使织物接触压板(抵接部件(sailor)),以该压板为中心将织物进行对折折叠的方法。
这里,如使上述织物的两侧边缘相互一致的状态那样,使上述两侧边缘形成规定的位置关系,对于优化包装和商品的外观是重要的。另外,存在通过形成上述规定的位置关系,能够使穿着物品的规定的功能发挥的情况。
由此,提出了使织物的两侧边缘形成规定的位置关系,基于织物的两侧边缘的位置信息,修正该织物的搬送通路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8566号(摘要)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以下方法:在织物的表面配置弹性部件,层叠吸收体,在织物上形成成为腿部孔洞(leg hole)的孔之后,通过压板将上述织物对折折叠使上述两侧边缘形成规定的位置关系。
发明内容
但是,使用上述专利文献1的制造方法,也存在折叠后的织物彼此的两侧边缘发生偏移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对产生上述偏移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发现如下所述的理由。
(1)在将织物折叠之前,即使通过织物引导部等对织物的搬送通路进行修正,也存在当织物接触压板时,织物向与搬送方向大致正交的横切方向的任一侧移动,发生上述偏移的情况。
(2)构成织物的材料的材质不均匀,存在部分伸缩性不同的情况。另外,存在由于叠层其它的薄片、吸收体等导致织物的厚度不同的情况。因此,即使对织物的搬送通路进行修正,也存在由于上述织物的伸缩性、厚度的不均匀,导致在使织物接触压板进行折叠的过程中织物向上述横切方向的任一侧移动,发生上述偏移的情况。
(3)由于难以左右对称地以良好的精度对压板本身的形状进行加工,存在由于压板的形状导致在对折折叠的工序中发生上述偏移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织物的折叠装置、折叠方法以及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其在将织物进行对折折叠时,能够使上述织物的2个两侧边缘之间形成为规定的位置关系。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织物折叠装置,包括:折叠部,其使上述织物的横切方向的中间部与在连续的织物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抵接部件抵接(押し当てて:推压于),以上述织物的上述中间部的两侧的两侧边缘彼此形成规定的位置关系的方式对折折叠上述织物;一对搬送单元,其沿着在上述折叠部中被折叠的上述织物的两侧配置,将上述织物在上述长边方向上进行搬送;多个保持单元,其设置在上述各搬送单元,将沿着上述织物的长边方向的各侧部至少保持至上述抵接部件的上游端部的同时,与上述织物一起在上述长边方向上移动,并且能够在上述织物的横切方向上变位;变位单元,其用于修正与上述抵接部件抵接的上述织物和上述抵接部件的位置关系,而在上述抵接部件的上游端部或者比该上游端部更上游的位置使上述保持单元在上述横切方向上变位;检测单元,其对成为上述织物的对折折叠的基准的被检测部进行检测,输出与上述织物的横切方向的位置相关的位置信息;和基于上述位置信息对上述变位单元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
依据本发明,各保持单元至少将织物的各侧部保持至抵接部件的上流端部,同时根据织物的横切方向的变位进行移动。因此,能够使织物相对于抵接部件在上述横切方向上不发生偏移地接触。
并且,在两保持单元将织物的两侧部保持至抵接部件的下游端部时,即使抵接部件本身的形状没有以良好的精度左右对称地被加工,也能够通过将该抵接部件和织物的位置关系保持一定,按照上述织物的两侧边缘形成规定的位置关系的方式以良好的精度将织物折叠。
另外,在本发明中,“织物的横切方向的中间部”,是指除织物的横切方向的两侧部以外的部分。织物的侧部,是指与织物的长边方向(流动方向)平行的侧边(边缘)及其附近的部位。
另外“抵接部件”是指推压织物并与该织物接触的同时,将所接触的织物以V字形进行折叠的折叠部件。
另外,在本发明中,一般地,以两侧边缘相互吻合的方式将织物对折折叠,但是,未必一定使上述两侧边缘吻合。即,在本发明中,只要以上述两侧边缘的位置关系形成规定的位置关系的方式将织物对折折叠即可,例如,可以按照使一侧的侧边相对于另一侧的侧边突出规定量的方式将织物对折折叠。
另外,作为“被检测部”,一般地,检测织物的两侧边缘,当在织物中描绘有花纹、图的情况下或形成有孔、凹凸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这些作为被检测部进行检测,通过图像处理生成织物的位置信息。
作为检测被检测部的检测单元,可以使用超声波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等)或者空气传感器等。另外,也可以通过对利用CCD照相机、一维线性传感器(线传感器)得到的图像进行处理,检知织物的偏移。
传感器的种类,可以根据织物的种类进行适当的选择。例如,在空气容易贯通织物的情况下,优选使用超声波传感器或者光学传感器。另外,在织物为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情况下,优选使用超声波传感器、空气传感器。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例子中,随着向上述织物的搬送方向的下游方向前进,设置于一侧的搬送单元的保持单元和设置于另一侧的搬送单元的保持单元以相互接近的方式被配置。像这样,通过两保持单元相互接近,能够在使织物接触抵接部件的同时以良好的精度将织物对折折叠。
在本发明优选的例子中,上述保持单元通过上述搬送单元围绕为环状,在与上述织物一起向下游移动的位置上保持上述织物,在变成向与上述织物的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位置之前解除对上述织物的保持。这时,在保持单元向与织物的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之前对织物的保持被解除,没有对织物作用不合理的力。
另一方面,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织物折叠方法,是将连续的织物沿着在上述织物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线对折折叠的方法,其包括:搬送上述织物的工序;对成为上述织物的对折折叠的基准的被检测部进行检测,生成与上述被检测部的位置相关的位置信息的工序;通过在保持有上述织物的状态下能够在上述织物的长边方向上移动、并且能够在上述织物的横切方向上变位的保持单元,对沿着上述织物的长边方向的两侧部进行保持的工序,和基于上述位置信息使上述保持单元的上述横切方向的位置变位,修正上述织物的通路,使得对折折叠后的上述织物的两侧边缘接近规定的位置关系的工序,和按照所保持的上述织物的上述两侧边缘彼此形成规定的位置关系的方式将上述织物对折折叠的工序。
使用上述织物的折叠方法的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在将所述织物对折折叠的工序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织物的表面配置弹性部件的工序;在所述织物的表面叠层吸收体的工序;在所述织物上形成成为腿部孔洞的孔的工序。
另外,“穿着物品”,是包括一次性尿布、短裤等的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半成品以及成品的概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织物折叠方法的概要立体图。
图2是表示折叠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3中图3A、图3B和图3C分别表示保持单元的概要剖面图。
图4表示折叠装置的概要平面图。
图5表示变形例的织物折叠方法的概要立体图。
符号说明
1:折叠装置
10A、10B:搬送单元
2:折叠部
20:保持单元
200:控制单元
3:检测单元
30:变位单元
C:吸收体
D:横切方向
F:弹性部件
Lh:腿部孔洞
W:织物
W1、W2:侧边缘(被检测部)
Wa、Wb:侧部
Wc:中间部
X:长边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照附图对下述优选的实施例进行的说明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但是,实施例和附图仅用于图示和说明,并不应该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所确定。在附图中,多个附图中的相同的部件编号表示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
实施例1: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所示,对以下情况进行例示说明,以使织物W的两侧边缘W1、W2彼此相互吻合的方式,在该织物W的横切方向D的中心将织物W折叠,使该织物对折重合。
如图1所示,织物W包括连续的外包装片Wo和连续的内包装片Wi,在两个片Wo、Wi之间配置有吸收体C。另外,在织物W上,例如由橡胶线形成的弹性部件F分别被配置于该织物W的两侧部Wa、Wb,在织物W的横切方向D的中间部Wc穿孔而生成成为腿部孔洞的孔Lh。
上述织物W,被搬送到织物的折叠装置1(图2),通过该折叠装置1以上述两侧边缘W1、W2彼此相互吻合的方式,中间部Wc被对折折叠,沿切线CL被切断,切分成单个的尿布(穿着物品的一例)M。
折叠装置1:
如图2所示,折叠装置1,具备将织物W对折折叠的折叠部2,和沿着在上述折叠部2中被折叠的织物W的两侧配置的、并将该织物W沿长边方向(流动方向)X进行搬送的一对搬送单元10A、10B。
各搬送单元10A、10B,分别具备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而被旋转的下游侧的驱动滑轮12和上游侧的从动滑轮11,在上述从动滑轮11和驱动滑轮12之间,架设有无端状的传送带13。上述传送带13上设置有后述的多个保持单元20。
如图4所示,上述上游侧的一对从动滑轮11,以接近未被折叠的织物W的侧部Wa、Wb的方式,相互分离设置,下游侧的一对驱动滑轮12相互接近配置。因此,如图2和图4所示,架设于从动滑轮11和驱动滑轮12的传送带13,按照随着向织物W的搬送方向X的下游移动,设置于图2的一侧的搬送单元10A(10B)的保持单元20,和设置于另一侧的搬送单元10B(10A)的保持单元20相互接近的方式,并且其平面呈略V字形地被配置。
在上述折叠部2中,在上述两搬送单元10A、10B之间,设置有沿连续的织物W的长边方向X延伸的抵接部件(压板)4。织物W通过保持单元20被保持同时被搬送,由此以织物W的上述中间部Wc相对于上述抵接部件4的下端抵接,并且两侧部Wa、Wb相互重叠的方式,将织物W对折。
保持部件20:
如图3B所示,上述保持单元20,具备保持单元主体21和以旋转中心22为中心旋转自如地安装在保持单元主体21的旋转部24。
上述保持单元主体21固定于传送带13。在保持单元主体21固定有夹持台26。织物W的侧部Wa、Wb被导入夹持台26的上表面。
在上述旋转部24,安装有一侧端部被固定于保持单元主体21的板簧27。通过该板簧27的弹力被施力为该旋转部24的下端25朝向夹持台26被挤压的功能停止的状态。
如图3A和图4所示,凸轮(开启工具)5a(5b)被固定于上述各滑轮11(12)的上方。如图3A所示,在上述旋转部24的上端,设置有与上述凸轮5a(5b)接触的滚轮23。通过该滚轮23与凸轮5a(5b)接触,旋转部24以旋转中心22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部24的下端25离开夹持台26,保持单元20从上述关闭状态(保持状态)变化为开启状态(解除状态)。
如图4所示,在从动滑轮11和驱动滑轮12之间,设置有第一引导轨道和第二引导轨道48、49。另一方面,如图3C所示,上述保持单元主体21上,安装有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28、29。该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28、29被上述第一引导轨道和第二引导轨道48、49引导,由此在从动滑轮11和驱动滑轮12之间维持保持单元主体21的姿势。
如图2所示,保持单元20,通过搬送单元10A、10B进行环状旋转,在与织物W一同向下游移动的位置中保持织物W的侧部Wa、Wb,在成为向与织物W的流动方向X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位置之前解除对织物W的侧部Wa、Wb的保持。
即,如图3B所示的保持单元20,当到达图4的从动滑轮11时,如图3A所示,旋转部24的滚轮23与上游侧的凸轮5a接触,以旋转中心22为中心进行旋转,保持单元20成为开启状态。
另一方面,图4中所示的从上游搬送的织物W,如图3A所示,被搬送到保持单元主体21的夹持台26上。
如图3B所示,当上述滚轮23和凸轮5a的接触被解除时,通过板簧27的弹力,旋转部24以旋转中心22为中心向夹持台26旋转成为关闭状态。由此,织物W的两侧部Wa、Wb分别被夹持于旋转部24的下端25和夹持台26之间,织物W的侧部Wa、Wb被保持在保持单元20。
如图3C所示,在保持单元20保持有织物W的状态下,上述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28、29被第一引导轨道和第二引导轨道48、49引导,织物W被向下游搬送。
上述织物W沿长边方向X被搬送,当到达折叠部2时,通过抵接部件4以织物W的两侧部Wa、Wb相互接近的方式,折叠中间部Wc(图1)。
当保持单元20到达驱动滑轮12,则图3B的旋转部24的滚轮23,如图3A所示与下游侧的凸轮5b接触,旋转部24以旋转中心22为中心进行旋转,保持单元20成为开启状态,从而解除对侧部Wa、Wb的保持。
另外,为了防止织物W挂在旋转部24的下端25,优选上述下端25的端部为圆滑的形状。
另外,作为保持单元20,只要是能够将织物W的侧部Wa、Wb保持的部件即可,例如,可以是使用真空装置、针、摩擦力等对织物W的侧部Wa、Wb进行保持的部件。
图2的上述折叠装置1,具备用于修正与抵接部件4抵接的织物W和抵接部件4的位置关系的检测单元3、变位单元30以及控制单元。
变位单元30:
如图2所示,两个从动滑轮11,按照以安装在滑动件32上的支柱133为中心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被设置。在上述滑动件32形成有与沿横切方向D延伸的外螺纹31螺合的内螺纹(无图示)。上述外螺纹31、滑动件32以及发动机33构成变位单元30,上述外螺纹31通过发动机33进行旋转,由此从动滑轮11与滑动件32一起在横切方向D上移动。
检测单元3:
在上述从动滑轮11的上游,设置有用于检测织物W的侧边缘(被检测部)W1、W2的检测单元3。上述检测单元3,例如由光传感器构成,向图2的控制单元200输出与上述侧边缘W1、W2的横切方向D的位置相关的位置信息。
控制单元200:
上述控制单元200,基于来自检测单元3的位置信息,对变位单元30的发动机33进行控制,由此使从动滑轮11的位置和滑动件32一同移动。
即,当控制单元200基于检测单元3的位置信息,判断为织物W相对于抵接部件4(或者中心线)向横切方向D的第一方向D1变位时,上述控制单元200驱动发动机33根据该变位量使滑动件32向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第二方向D2移动。
另一方面,当控制单元200基于检测单元3的位置信息,判断为织物W相对于抵接部件4(或者中心线)向横切方向D的第二方向D2变位时,上述控制单元200驱动发动机33根据该变位量使滑动件32向第一方向D1移动。
这里,由于织物W的横切方向D的宽度大致恒定,两从动滑轮11根据织物W的横切方向D的变位量向相互一致的上述变位方向D1(D2)变位,但是当织物W是具有伸缩性的材料时,也可以使其向不同的变位方向D1(D2)变位。
另一方面,由于两驱动滑轮12的位置(中心的位置)被固定,被保持在保持单元20的织物W的中间部Wc与抵接部件4接触的位置成为一定的,能够以织物W的两侧边缘W1、W2相互一致的方式,以良好的精度将织物W折叠。
通过图3C的旋转部24的下端25和夹持台26被夹持的上述侧部Wa、Wb的保持位置,优选为从织物W的两侧部大致5mm~10mm左右。上述保持位置如果小于5mm则难以维持保持状态,另一方面,如果超过10mm,则当上述下端25变为开启状态时,侧部Wa、Wb容易挂住该下端25,有可能在织物W产生损伤。
尿布M的制造方法:
如图1所示,使外包装片Wo、吸收体C和内包装片Wi叠层之后,例如,由橡胶线形成的弹性部件F分别被配置于该织物W的各侧部Wa、Wb,在织物W的横切方向D的中间部Wc中穿孔形成作为腿部孔洞的孔Lh,形成连续的织物W。
另一方面,固定于图2的上述传送带13的保持单元20,如果到达图4所示的从动滑轮11上方的凸轮5a,则如图3A所示,该凸轮5a与旋转部24的滚轮23接触,上述旋转部24变为开启状态。
在上述开启状态中,上述织物W的侧部Wa、Wb被搬送到保持单元20的夹持台26上之后,保持单元20向下游移动。之后,当凸轮5a(图4)和滚轮23之间的卡合被解除时,则如图3B所示,通过板簧27的弹力,旋转部24被向夹持台26按压,在旋转部24的下端25和夹持台26之间形成夹持有侧部Wa、Wb的保持状态(开启状态)。
图4所示的安装于传送带13的保持单元20,以保持有织物W的侧部Wa、Wb的状态,向驱动滑轮12沿长边方向X移动。当织物W到达折叠部2的抵接部件4时,则通过抵接部件4在该织物W的中间部Wc折叠织物W。
另一方面,对上述织物W进行搬送,如图2所示的各检测单元3、3分别对成为对折折叠的基准的被检测部、即织物W的两侧边缘W1、W2进行检测,生成与该两侧边缘W1、W2的位置相关的位置信息,并发送到控制单元200。
上述控制单元200,基于来自检测单元3的织物W的两侧边缘W1、W2的位置信息,控制变位单元30的发动机33,由此使滑动件32移动,使上游的从动滑轮11的横切方向D的位置变位。此时,下游的驱动滑轮12不发生移动。
因此,即使织物W在横切方向D上发生偏移而被供给到折叠装置1,由于能够对织物W的通路进行修正,所以织物W的中间部Wc的规定部分,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织物W的横切方向D的大致中心部分总是与抵接部件4接触。
因此,即使织物W在横切方向D上发生变位,也能够以该织物W的侧边W1、W2等的规定部位彼此相互吻合的方式,在织物W的横切方向D的中心将织物W对折折叠。
之后,直到当保持单元20到达位于图4所示的驱动滑轮12的上方的凸轮5b时,图3B的旋转部24的滚轮23如图3A所示与下游侧的凸轮5b接触。其结果是,旋转部24以旋转中心22为中心进行旋转,该旋转部24成为开启状态,由此侧部Wa、Wb的保持被解除。之后,保持单元20从驱动滑轮12向从动滑轮11移动。
在上述解除后,织物W在如图4所示的一对夹辊(niproll)6之间通过从而被对折折叠。之后,织物W被向下游搬送,如图1所示,沿切割线CL被切断,切分成单个的尿布M。
另外,为了使图3A的保持单元20和织物W的两侧边缘W1、W2的位置关系以良好的精度保持一定,在保持该两侧部Wa、Wb之前,能够通过变位单元30使保持单元20符合规定的位置。
另外,通过保持单元20保持织物W的侧部Wa、Wb之前,如图5所示,通过切割器7、7将构成织物W的外包装片Wo的两侧部切割切断也可以。由此,外包装片Wo和内包装片Wi的两侧边缘的间隔(E1、E2)形成相互相等的值E。其结果是,通过以织物W的两侧边缘W1、W2彼此相互吻合的方式进行折叠,则内包装片Wi的两侧边缘也吻合。
另外,如图5所示,吸收体C可以在外包装片Wo与内包装片Wi贴合之后,配置在内包装片Wi上,也可以围绕腿部孔洞Lh配置弹性部件。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以使用凸轮5a、5b执行保持单元20的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的状态变化,但是,也可以利用磁力或者促动器(actuator)等进行上述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的改变。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对于以织物W的两侧边缘W1、W2彼此相互吻合的方式,在上述织物W的横切方向D的中心将织物W折叠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通过调整相对抵接部件4的驱动滑轮12的位置,以织物W的中间部Wc的任意两点相互吻合的方式将织物W对折折叠。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织物的折叠装置以及织物的折叠方法,可以在例如使用连续的织物的穿着物品等的制造等中适用。

织物折叠装置、织物折叠方法以及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织物折叠装置、织物折叠方法以及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织物折叠装置、织物折叠方法以及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织物折叠装置、织物折叠方法以及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织物折叠装置、织物折叠方法以及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织物折叠装置,包括:折叠部(2),其使织物(W)与抵接部件(4)抵接,并按照使织物(W)的两侧边缘(Wa、Wb)相互形成规定的位置关系的方式将织物(W)对折折叠;一对搬送单元(10A、10B),其沿着织物(W)的两侧配置,将织物(W)在长边方向(X)上进行搬送;设置于各搬送单元(10A、10B),并能够在织物(W)的横切方向(D)上变位的多个保持单元(20);用于修正织物(W)和抵接部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