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365991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8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27189.1

申请日:

2011.10.18

公开号:

CN102357214A

公开日:

2012.02.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61K 36/8994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刘运波变更后权利人: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64400 山东省文登市米山路140号文登市口腔医院变更后权利人:264209 山东省威海市世昌大道312号登记生效日:20140911|||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61K 36/8994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刘运波 丁永刚变更后:宋修山 赵志军 刘运波 丁永刚|||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94申请日:20111018|||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61K 36/8994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文登市口腔医院变更后权利人:刘运波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64400 山东省文登市米山路140号变更后权利人:264400 山东省文登市米山路140号文登市口腔医院登记生效日:20120615|||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94; A61P29/00; A61K35/64(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8994

申请人:

文登市口腔医院

发明人:

刘运波; 丁永刚

地址:

264400 山东省文登市米山路14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黄芪20-30g、桂枝10-15g、丹参20-30g、红花15-20g、赤芍15-20g、川芎10-15g、牛膝10-15g、仙灵脾15-20g、独活10-15g、附子9-12g、栀子10-15g、苡米20-30g、木瓜10-15g、僵蚕15-20g、伸筋草15-20g。有效率85%,治愈率72.5%。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 : 黄 芪 20-30g、 桂枝 10-15g、 丹参 20-30g、 红花 15-20g、 赤芍 15-20g、 川芎 10-15g、 牛膝 10-15g、 仙 灵 脾 15-20g、 独 活 10-15g、 附 子 9-12g、 栀 子 10-15g、 苡 米 20-30g、 木 瓜 10-15g、 僵蚕 15-20g、 伸筋草 15-20g。

说明书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 属于中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以疼痛为主的综合症, 可由多种病因 引起。坐骨神经痛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即坐骨神经炎, 临床上少 见;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多见, 主要是因坐骨神经通路遭受邻近组织病变影响。 原发性坐骨神 经炎, 起病常为急性或亚急性, 可有受寒着凉史 ;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病因较多, 以腰椎间盘 突出最多见, 其临床表现为疼痛主要限于坐骨神经分布区, 如大腿后部、 小腿后外侧和足外 侧, 疼痛剧烈的病人可呈特有姿势 : 腰部屈曲、 疼痛侧屈髋、 屈膝、 足尖着地。如病变位于神 经根时, 常因咳嗽, 打喷嚏、 用力大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使椎管内压力增加而疼痛加剧。部 分患者可有患肢肌力减退。本病属于祖国医学 “痹证” “腰腿痛” 、 “筋痹” 、 之范畴。本病的发 生, 可因肾气不足, 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或跌扑闪挫等多种因素造成。正虚邪实, 本虚标实是 本病的病理特征。临床辨证常分为风寒侵袭、 湿热下注、 血瘀阻络、 肾气不足四个证型。而 以风寒侵袭型最常见。
     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多采用抗炎镇痛、 镇静法, 药物多用消炎痛、 地塞米松、 地西泮 等, 这类药物副作用都较大, 而且远期疗效欠佳。
     发明内容 :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 提供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它是由 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 : 黄芪 20-30g、 桂枝 10-15g、 丹参 20-30g、 红花 15-20g、 赤芍 15-20g、 川芎 10-15g、 牛膝 10-15g、 仙灵脾 15-20g、 独活 10-15g、 附子 9-12g、 栀子 10-15g、 苡米 20-30g、 木瓜 10-15g、 僵蚕 15-20g、 伸筋草 15-20g。
     药理分析 : 本发明方药中, 黄芪甘, 温, 补气升阳, 益卫固表, 托毒生肌, 利水消肿 ; 桂枝辛, 温, 温经通阳 ; 丹参、 红花活血化瘀 ; 赤芍清热凉血, 祛瘀止痛 ; 川芎辛散善行, 活血 行气, 祛风止痛 ; 牛膝活血化瘀, 补肝肾, 利关节, 并引瘀血下行 ; 仙灵脾补肾壮阳, 强筋健 骨, 祛风除湿 ; 独活、 伸筋草祛风湿, 止痹痛 ; 附子辛热, 温经散寒, 通络止痛 ; 栀子苦寒, 泻 火燥湿。苡米利水除湿, 缓和拘挛, 清热排脓, 健脾 ; 木瓜舒筋活络, 和胃化浊 ; 僵蚕息风止 痉, 解毒散结, 通络止痛 ; 诸药合用, 益气活血, 除湿通络, 解毒散结, 诸症自除。
     剂型及用法 : 本发明方药剂型为汤药, 水煎服, 一日一剂, 煎煮两遍。先用 600ml 凉水将上述药物浸泡 2 小时, 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煮 30 分钟, 取汁 150ml ; 第二遍加热水 400ml, 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煮 40-50 分钟, 取汁 150ml, 两遍药汁混合后, 早晚饭后两小时 各服 150ml, 温开水送服。
     本方药适用于坐骨神经痛急性发作、 属风寒侵袭型。
     有益效果 : 服药 10 天为一疗程, 轻者一个疗程治愈, 重者两疗程治愈。总有效率 85%, 治愈率 72.5%, 好转率 12.5%, 无效 15%。
     具体实施方式 :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
     实施例 1 :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 其中各种原料药物的优选重量配比为 : 黄 芪 30g、 桂枝 15g、 丹参 30g、 红花 15g、 赤芍 15g、 川芎 15g、 牛膝 15g、 仙灵脾 15g、 独活 10g、 附 子 9g、 栀子 10g、 苡米 30g、 木瓜 12g、 僵蚕 15g、 伸筋草 15g。
     临床疗效总结
     ( 一 ) 一般资料 :
     3 年共收治病人 84 例, 其中男性 54 例, 女性 30 例 ; 年龄 25-35 岁 34 例, 35-45 岁 40 例, 55 岁以上 10 例 ; 病程最长者 8 年, 最短者 1 年。
     ( 二 ) 诊断标准 :
     急性发作, 以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为主, 拘挛难伸, 喜热畏寒, 昼轻夜重。 舌 苔薄白, 脉浮紧。
     ( 三 ) 疗效评定标准 :
     治愈 : 自觉症状消失, 恢复原工作。
     好转 : 自觉症状减轻, 能从事轻体力活。 无效 : 服药后病情无明显变化。
     典型病例 :
     1、 孙 XX, 男, 35 岁, 农民。2006 年 3 月就诊。自述近日因受寒凉致右下肢疼痛, 自 臀部至足跟部, 呈放射疼痛, 遇寒加重, 得温热可缓解。经服 “消炎痛” , “尼美舒利” 等药不 见好转。查体 : 舌淡红, 苔薄白, 脉弦紧。辩证属风寒侵袭经络, 气血瘀滞不通。给予本发明 中药服用一疗程疼痛消失, 继服一疗程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2、 孔 XX, 女, 45 岁, 工人。2008 年 4 月就诊。自述患坐骨神经痛 5 年, 每年发作数 次, 每因劳累或受寒凉即加重。 近日因受风寒而疼痛加重, 左下肢疼痛不能屈伸, 喜热怕凉, 昼轻夜重。服用 “腰腿痛丸” 效果不显。要求服中草药治疗。给予本发明中药服用一疗程 症状大减, 继服一疗程, 诸症消失。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4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57214A43申请公布日20120222CN102357214ACN102357214A21申请号201110327189122申请日20111018A61K36/8994200601A61P29/00200601A61K35/6420060171申请人文登市口腔医院地址264400山东省文登市米山路140号72发明人刘运波丁永刚54发明名称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黄芪2030G、桂枝1015G、丹参2030G、红花1520G、赤芍1520G、川芎1015G、牛膝1015G、仙灵脾。

2、1520G、独活1015G、附子912G、栀子1015G、苡米2030G、木瓜1015G、僵蚕1520G、伸筋草1520G。有效率85,治愈率725。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CN102357223A1/1页21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黄芪2030G、桂枝1015G、丹参2030G、红花1520G、赤芍1520G、川芎1015G、牛膝1015G、仙灵脾1520G、独活1015G、附子912G、栀子1015G、苡米2030G、木瓜1015G、僵蚕1520G、伸筋草1520G。权利要求书CN10。

3、2357214ACN102357223A1/2页3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以疼痛为主的综合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坐骨神经痛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即坐骨神经炎,临床上少见;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多见,主要是因坐骨神经通路遭受邻近组织病变影响。原发性坐骨神经炎,起病常为急性或亚急性,可有受寒着凉史;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病因较多,以腰椎间盘突出最多见,其临床表现为疼痛主要限于坐骨神经分布区,如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疼痛剧烈的病人可呈特有姿势腰部屈曲、疼痛侧屈髋、。

4、屈膝、足尖着地。如病变位于神经根时,常因咳嗽,打喷嚏、用力大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使椎管内压力增加而疼痛加剧。部分患者可有患肢肌力减退。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腰腿痛”、“筋痹”之范畴。本病的发生,可因肾气不足,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或跌扑闪挫等多种因素造成。正虚邪实,本虚标实是本病的病理特征。临床辨证常分为风寒侵袭、湿热下注、血瘀阻络、肾气不足四个证型。而以风寒侵袭型最常见。0003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多采用抗炎镇痛、镇静法,药物多用消炎痛、地塞米松、地西泮等,这类药物副作用都较大,而且远期疗效欠佳。0004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

5、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黄芪2030G、桂枝1015G、丹参2030G、红花1520G、赤芍1520G、川芎1015G、牛膝1015G、仙灵脾1520G、独活1015G、附子912G、栀子1015G、苡米2030G、木瓜1015G、僵蚕1520G、伸筋草1520G。0006药理分析本发明方药中,黄芪甘,温,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桂枝辛,温,温经通阳;丹参、红花活血化瘀;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川芎辛散善行,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牛膝活血化瘀,补肝肾,利关节,并引瘀血下行;仙灵脾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独活、伸筋草祛风湿,止痹痛;附子辛热,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栀子苦寒,泻火燥湿。。

6、苡米利水除湿,缓和拘挛,清热排脓,健脾;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浊;僵蚕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诸药合用,益气活血,除湿通络,解毒散结,诸症自除。0007剂型及用法本发明方药剂型为汤药,水煎服,一日一剂,煎煮两遍。先用600ML凉水将上述药物浸泡2小时,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煮30分钟,取汁150ML;第二遍加热水400ML,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煮4050分钟,取汁150ML,两遍药汁混合后,早晚饭后两小时各服150ML,温开水送服。0008本方药适用于坐骨神经痛急性发作、属风寒侵袭型。0009有益效果服药10天为一疗程,轻者一个疗程治愈,重者两疗程治愈。总有效率85,治愈率725,好转率125,。

7、无效15。说明书CN102357214ACN102357223A2/2页4具体实施方式001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11实施例1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其中各种原料药物的优选重量配比为黄芪30G、桂枝15G、丹参30G、红花15G、赤芍15G、川芎15G、牛膝15G、仙灵脾15G、独活10G、附子9G、栀子10G、苡米30G、木瓜12G、僵蚕15G、伸筋草15G。0012临床疗效总结0013一一般资料00143年共收治病人84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30例;年龄2535岁34例,3545岁40例,55岁以上10例;病程最长者8年,最短者1年。0015二诊断标准0016急。

8、性发作,以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为主,拘挛难伸,喜热畏寒,昼轻夜重。舌苔薄白,脉浮紧。0017三疗效评定标准0018治愈自觉症状消失,恢复原工作。0019好转自觉症状减轻,能从事轻体力活。0020无效服药后病情无明显变化。0021典型病例00221、孙XX,男,35岁,农民。2006年3月就诊。自述近日因受寒凉致右下肢疼痛,自臀部至足跟部,呈放射疼痛,遇寒加重,得温热可缓解。经服“消炎痛”,“尼美舒利”等药不见好转。查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辩证属风寒侵袭经络,气血瘀滞不通。给予本发明中药服用一疗程疼痛消失,继服一疗程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再复发。00232、孔XX,女,45岁,工人。2008年4月就诊。自述患坐骨神经痛5年,每年发作数次,每因劳累或受寒凉即加重。近日因受风寒而疼痛加重,左下肢疼痛不能屈伸,喜热怕凉,昼轻夜重。服用“腰腿痛丸”效果不显。要求服中草药治疗。给予本发明中药服用一疗程症状大减,继服一疗程,诸症消失。随访至今未再复发。说明书CN10235721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