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365672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2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36388.9

申请日:

2011.10.31

公开号:

CN102362821A

公开日:

2012.02.2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61F 5/042申请日:20111031授权公告日:20121226终止日期:20141031|||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F 5/042申请日:20111031|||公开

IPC分类号:

A61F5/042; A61H1/02

主分类号:

A61F5/042

申请人:

佛山市乙太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肖亮星

发明人:

肖亮星; 丁自海; 李友余; 胡晓岳; 余斌; 李鉴铁; 江泽平; 唐华锋; 吴聚

地址: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宝石路夏北综合楼2号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6

代理人:

杨启成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包括下颌托、肩托、顶杆构件,两顶杆构件分别连接在下颌托两侧与位于下颌托两侧的肩托之间,其特征在于顶杆构件包括可伸缩的顶杆构件、设置在伸缩的顶杆构件上端的叉形支杆,叉形支杆的两根叉的端头连接在下颌托侧面的两边。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牵引力均匀的、肩托能很好地靠在使用者的肩膀上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 包括下颌托、 肩托、 顶杆 构件, 两顶杆构件分别连接在下颌托两侧与位于下颌托两侧的肩托之间, 其特征在于顶杆 构件包括可伸缩的顶杆构件、 设置在伸缩的顶杆构件上端的叉形支杆, 叉形支杆的两根叉 的端头连接在下颌托侧面的两边。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 其特 征在于可伸缩的顶杆构件包括固定在肩托的竖向的托板的导槽、 设置在导槽内的齿条、 带 动齿条上下移动的旋钮构成, 导槽外面设有盖, 旋钮转动设置在盖上, 在旋钮上对应于齿条 上的相邻的两齿设有两柱子, 齿条的上端头与叉形支杆的下端连接在一起。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 其特征在于在与叉形支杆的其中一根叉对应的下颌托两侧的一边设置有弧形槽, 叉形支杆 的其中一根叉连接在弧形槽上, 叉形支杆的另一根叉转动连接在下颌托两侧的另一边上, 弧形槽的圆心是叉形支杆的另一根叉的转动点。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 其特 征在于弧形槽内其中一边设置有齿条, 其中一根叉上转动连接有旋钮, 在旋钮上设置有与 齿条啮合的齿轮, 齿轮的下端设置有圆盘, 圆盘位于齿条的下面。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 其特 征在于在弧形槽内另一边设置有限位缘, 圆盘位于限位缘的下面。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4 或 5 所述的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 进结构, 其特征在于肩托肩托有两个, 肩托包括横靠在人体肩膀上面的且与人体肩膀上面 相配的弧面形肩托体, 设置在弧面形肩托体内侧的竖向的托板, 可伸缩的顶杆构件固定在 竖向的托板外侧。
7: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 其特 征在于肩托肩托有两个, 肩托包括横靠在人体肩膀上面的且与人体肩膀上面相配的弧面形 肩托体, 设置在弧面形肩托体内侧的竖向的托板, 可伸缩的顶杆构件固定在竖向的托板外 侧。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构, 其 特征在于可伸缩的顶杆构件的导槽通过块状扣固定在肩托的竖向的托板的扣口内。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构, 其 特征在于可伸缩的顶杆构件的导槽通过块状扣固定在肩托的竖向的托板的扣口内。
10: 根据权利要求 7 或 8 或 9 所述的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 结构构, 其特征在于在肩托的弧面形肩托体的下面设置有密封气囊, 气囊内设置有压力传 感器, 还设置有压力显示装置, 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与压力显示装置的信号输入相连。

说明书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背景技术 颈椎病指因颈椎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而引起的 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如头晕颈痛、 肢麻手胀等。 治疗方面, 手术作为一种有创手段, 有严格的 适应证, 不做首选, 更多的是选择非手术疗法, 如针灸、 理疗、 按摩、 牵引等, 这些方法都有较 宽适应范围, 在不同程度上均可缓解症状。颈椎牵引作为一种颈椎疾患主要的非手术治疗 手段之一, 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 1929 年 Taylor 率先应用控制性颈椎牵引装置对损伤颈椎进 行制动以减轻病情的加重以来, 这种控制性轴向牵引的方法成为了现代脊柱牵引技术的基 石。颈椎牵引可以改善颈椎曲度, 增宽椎间隙, 扩大椎间孔, 减少椎间盘压力, 解除嵌压, 使 神经根所受刺激和压迫得到缓和, 使扭曲的椎动脉得到伸张, 但是这种牵引同时也缺乏对 个体差异的选择方案, 也就是说人的个体差异非常大, 包括个体颈肌的发达程度、 肌肉痉挛 程度、 病变部位、 颈椎生理弧度的改变等, 牵引力及牵引角度均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治 疗中应因人施治, 根据颈椎关节部位的病灶, 对照 X 光片采用不同的牵引力度和角度, 目前 的医疗条件基本上做不到这一点。 目前牵引方法多用枕颌布带牵引法, 采用机械的杠杆、 滑 轮装置或机械电子多功能微机牵引床作牵引, 但由于治疗的长期性, 患者需长期往返于医 院, 使治疗费用增加、 耗费时间增多, 导致许多需要作牵引治疗的颈椎病人难以坚持、 治疗 效果明显降低。
     针对这个缺陷, 专利 200510033048.3 可无需牵引床及外带机械装置, 可由病人自 行牵引, 达到牵引治疗目的 : 即采用即采用下颌托、 肩托和顶杆的技术, 牵引时将下颌托托在患者的下颌下面, 肩托 放在患者的肩膀上, 在下颌托、 肩托间放置一适当长度的顶杆, 这样, 通过对下颌施加支撑 力, 就能通过下颌给颈椎牵引力, 以达到治疗的效果治疗颈椎增生、 颈椎劳损、 颈椎间盘突 出的物理治疗方式, 其顶杆作用在下颌托的作用力只有一个作用点, 这样, 就容易造成牵引 力的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引力均匀的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 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包括下颌托、 肩托、 顶杆构件, 两顶杆构件分别连接在下颌 托两侧与位于下颌托两侧的肩托之间, 其特别之处在于顶杆构件包括可伸缩的顶杆构件、 设置在伸缩的顶杆构件上端的叉形支杆, 叉形支杆的两根叉的端头连接在下颌托侧面的两 边。工作时, 通过顶杆构件使下颌托上顶, 来实现牵引治疗颈椎病变的功能, 采用叉形支杆 有效地将顶力分散到下颌托两边上缘的各个顶力作用点, 有效地提升了牵引的效果。
     这里, 可伸缩的顶杆构件包括固定在肩托的竖向的托板的导槽、 设置在导槽内的齿条、 带动齿条上下移动的旋钮构成, 导槽外面设有盖, 旋钮转动设置在盖上, 在旋钮上对 应于齿条上的相邻的两齿设有两柱子, 齿条的上端头与叉形支杆的下端连接在一起。
     为了方便调节顶杆构件对下颌托的作用力方向, 在与叉形支杆的其中一根叉对应 的下颌托两侧的一边设置有弧形槽, 叉形支杆的其中一根叉连接在弧形槽上, 叉形支杆的 另一根叉转动连接在下颌托两侧的另一边上, 弧形槽的圆心是叉形支杆的另一根叉的转动 点。 这样, 通过调节叉形支杆的其中一根叉在槽上的位置, 就能调节顶杆构件对下颌托的作 用力方向。 为了方便调节与定位, 弧形槽内其中一边设置有齿条, 其中一根叉上转动连接有 旋钮, 在旋钮上设置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 齿轮的下端设置有圆盘, 圆盘位于齿条的下面。 这样, 通过转动旋钮, 就能使齿轮沿弧形槽移动, 圆盘的作用是使齿轮定位在弧形槽内, 通 过齿条、 齿轮, 既能使齿轮沿弧形槽转动移动, 同时, 向齿轮转轴施加支撑牵引力时, 又能利 用齿条、 齿轮在牵引力方向的锁止作用来起到将顶杆构件对下颌托的作用力方向固定的作 用。
     这里, 肩托肩托有两个, 肩托包括横靠在人体肩膀上面的且与人体肩膀上面相配 的弧面形肩托体, 设置在弧面形肩托体内侧的竖向的托板, 可伸缩的顶杆构件固定在竖向 的托板外侧。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 具有牵引力均匀的、 肩托能很好地靠在使用者的肩膀上的优点。 附图说明 : 图 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为图 1A 部分 (穿槽部分) 的结构示意图 ; 图 3 为图 1B 部分 (顶杆构件部分) 的结构示意图 ; 图 4 为图 1C 部分 (弧形槽部分) 的结构示意图 ; 图 5 为图 1 的 A-A 剖视图 ; 图 6 为图 1 的 D 向视图 ; 图 7 为图 1 的 E 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 如图 1 所示, 本发明包括下颌托 1、 肩托 2、 顶杆构件 3, 其特别之处在于下颌托 1 包括整 体注塑而成的下颌托主体 4、 将下颌托主体 4 固定的整体注塑而成的背托 5, 肩托 2 有两个, 肩托 2 包括横靠在人体肩膀上面的且与人体肩膀上面相配的弧面形肩托体 2a, 设置在弧面 形肩托体 2a 内侧的竖向的托板 2b, 弧面形肩托体 2a, 竖向的托板 2b 一起整体注塑而成, 下 颌托主体 4 呈弯折的弧形, 下颌托主体 4 的两边的上缘 4a 与人体的两边的下颌相配且带有 软垫 4a1, 两顶杆构件 3 分别连接在下颌托主体 4 两侧与位于下颌托主体 4 两侧的两肩托 2 的竖向的托板 2b 之间, 顶杆构件 3 包括可伸缩的顶杆构件 3a、 设置在伸缩的顶杆构件 3a 上 端的叉形支杆 3b, 叉形支杆 3b 的两根叉 3b1、 3b2 的端头连接在下颌托主体 4 上 (即下颌托 1 侧面的两边) 。
     如图 1 所示, 背托 5 包括窄且平的背托部分 5a、 与人头背面相配的弧形头托部分 5b、 位于下面的窄且平的背托部分 5a 和上面与人头背面相配的弧形头托部分 5b 间的固定 部分 5c, 下面的窄且平的背托部分 5a 的上端两侧 5d、 上面与人头背面相配的弧形头托部分
     5b 的下端两侧 5e 弧形过渡到固定部分 5c。与人头背面相配的弧形头托部分 5b 的内侧设 置有软垫 5b1。
     如图 3、 5 所示, 可伸缩的顶杆构件 3a 包括通过块状扣 13 固定在肩托 2 的竖向的 托板 2b 的扣口 14 内的导槽 3a1、 设置在导槽 3a1 内的齿条 3a2、 带动齿条 3a2 上下移动的 旋钮 3a3 构成, 导槽 3a1 外面设有盖 3a4, 旋钮 3a3 转动设置在盖 3a4 上, 在旋钮 3a3 上对应 于齿条 3a2 上的相邻的两齿 3a21 设有两柱子 3a5, 齿条 3a2 的上端头与叉形支杆 3b 的下端 连接在一起。在导槽 3a1 上设置有齿条导向槽 3a6, 对应齿条导向槽 3a6 的齿条 3a2 上设有 导向凸块。
     在与叉形支杆 3b 的其中一根叉 3b1 对应的下颌托主体 4 的一侧 (即下颌托 1 两侧 的一边) 设置有弧形槽 6, 叉形支杆 3b 的其中一根叉 3b1 连接在弧形槽 6 上, 叉形支杆 3b 的 另一根叉 3b2 转动连接在下颌托主体 4 另一侧 (即下颌托 1 两侧的另一边) 上, 弧形槽 6 的 圆心是叉形支杆 3b 的另一根叉 3b2 的转动点。
     弧形槽 6 内其中一边设置有齿条 7, 其中一根叉 3b1 上转动连接有旋钮 8, 在旋钮 8 上设置有与齿条 7 啮合的齿轮 9, 齿轮 9 的下端设置有圆盘 10, 圆盘 10 位于齿条 7 的下面。 在弧形槽 6 内另一边设置有限位缘 11, 以限制圆盘 10 在弧形槽 6 内移动。
     在下颌托主体 4 的前面设置有胸托 12, 胸托 12 的左右两端连接在下颌托主体 4 两 侧的顶杆构件 3 的叉形支杆 3b 的两根叉 3b1、 3b2 端。胸托 12 呈向下倾斜的弯折状。
     如图 1、 2 所示, 在下颌托主体 4 的两侧对应背托 5 的两边 5a 设置有穿槽 15, 背托 5 的两边 5a 分别穿过下颌托主体 4 的两侧的穿槽 15, 在背托 5 的两边 5a 设置有齿条 16, 对 应背托 5 的两边 5a 的齿条 16 的相邻两齿的穿槽 15 内设置有两柱子 17, 穿槽 15 上面设置 有带有传动轴 18 的旋钮 19, 传动轴 18 穿进穿槽 15 内与两柱子 17 连接在一起。
     在背托 5 的两边 5a 下面的下颌托主体 4 上设置有支撑平台 20。
     在下颌托主体 4 前面通过穿进下颌托主体 4 前面的钩扣 21a 固定有带有软垫 21b 的下巴托 21。
     这里, 下颌托主体 4 由左下颌托 4b、 右下颌托 4c 构成, 左下颌托 4b、 右下颌托 4c 通过下巴托 21 连接起来。下巴托 21 上间隔设置有数个左右对称的穿孔 21c, 钩扣 21a 是带 有倒钩的钉子, 通过贯穿下巴托 21、 左下颌托 4b、 右下颌托 4c 的两带有倒钩的钉子 21a 将 下巴托 21 连接在右下颌托 4c, 左下颌托 4b 间, 这样, 选择不同位置的穿孔 21c 就能调节下 颌托主体 4 的大小, 以适应不同人的需要。
     背托 5 的固定部分 5c 上设置有带有阴尼龙搭扣 22 的固定带 23, 对应固定带 23 上 的尼龙搭扣 22 的下颌托主体 4 上设置有阳尼龙搭扣 24, 以方便将背托 5 进一步牢固地固定 在下颌托主体 4 上。
     如图 1 所示, 在肩托 2 的弧面形肩托体 2a 的下面设置有密封气囊 24, 气囊 24 内 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25, 还设置有压力显示装置 26, 压力传感器 25 的信号输出与压力显示装 置 26 的信号输入相连。这样, 使用者就能根据压力显示来调节牵引力的大小, 方便了使用 者的使用。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62821A43申请公布日20120229CN102362821ACN102362821A21申请号201110336388922申请日20111031A61F5/042200601A61H1/0220060171申请人佛山市乙太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地址528200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宝石路夏北综合楼2号楼申请人肖亮星72发明人肖亮星丁自海李友余胡晓岳余斌李鉴铁江泽平唐华锋吴聚74专利代理机构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06代理人杨启成54发明名称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57摘要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包括下颌托、。

2、肩托、顶杆构件,两顶杆构件分别连接在下颌托两侧与位于下颌托两侧的肩托之间,其特征在于顶杆构件包括可伸缩的顶杆构件、设置在伸缩的顶杆构件上端的叉形支杆,叉形支杆的两根叉的端头连接在下颌托侧面的两边。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牵引力均匀的、肩托能很好地靠在使用者的肩膀上的优点。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7页CN102362839A1/1页21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包括下颌托、肩托、顶杆构件,两顶杆构件分别连接在下颌托两侧与位于下颌托两侧的肩托之间,其特征在于顶杆构件包括可伸缩的顶杆构件、设置在伸缩的顶杆构。

3、件上端的叉形支杆,叉形支杆的两根叉的端头连接在下颌托侧面的两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可伸缩的顶杆构件包括固定在肩托的竖向的托板的导槽、设置在导槽内的齿条、带动齿条上下移动的旋钮构成,导槽外面设有盖,旋钮转动设置在盖上,在旋钮上对应于齿条上的相邻的两齿设有两柱子,齿条的上端头与叉形支杆的下端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与叉形支杆的其中一根叉对应的下颌托两侧的一边设置有弧形槽,叉形支杆的其中一根叉连接在弧形槽上,叉形支杆的另一根叉转动连接在下颌托两侧的另一边上,弧形槽的。

4、圆心是叉形支杆的另一根叉的转动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弧形槽内其中一边设置有齿条,其中一根叉上转动连接有旋钮,在旋钮上设置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齿轮的下端设置有圆盘,圆盘位于齿条的下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弧形槽内另一边设置有限位缘,圆盘位于限位缘的下面。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所述的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肩托肩托有两个,肩托包括横靠在人体肩膀上面的且与人体肩膀上面相配的弧面形肩托体,设置在弧面形肩托体内侧的竖向的托板,可伸缩的顶杆构件。

5、固定在竖向的托板外侧。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肩托肩托有两个,肩托包括横靠在人体肩膀上面的且与人体肩膀上面相配的弧面形肩托体,设置在弧面形肩托体内侧的竖向的托板,可伸缩的顶杆构件固定在竖向的托板外侧。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构,其特征在于可伸缩的顶杆构件的导槽通过块状扣固定在肩托的竖向的托板的扣口内。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构,其特征在于可伸缩的顶杆构件的导槽通过块状扣固定在肩托的竖向的托板的扣口内。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

6、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构,其特征在于在肩托的弧面形肩托体的下面设置有密封气囊,气囊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还设置有压力显示装置,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与压力显示装置的信号输入相连。权利要求书CN102362821ACN102362839A1/3页3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背景技术0002颈椎病指因颈椎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如头晕颈痛、肢麻手胀等。治疗方面,手术作为一种有创手段,有严格的适应证,不做首选,更多的是选择非手术疗法,如针灸、理疗、按摩、牵引等,这些方法都有较宽适应范围,在。

7、不同程度上均可缓解症状。颈椎牵引作为一种颈椎疾患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手段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自1929年TAYLOR率先应用控制性颈椎牵引装置对损伤颈椎进行制动以减轻病情的加重以来,这种控制性轴向牵引的方法成为了现代脊柱牵引技术的基石。颈椎牵引可以改善颈椎曲度,增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减少椎间盘压力,解除嵌压,使神经根所受刺激和压迫得到缓和,使扭曲的椎动脉得到伸张,但是这种牵引同时也缺乏对个体差异的选择方案,也就是说人的个体差异非常大,包括个体颈肌的发达程度、肌肉痉挛程度、病变部位、颈椎生理弧度的改变等,牵引力及牵引角度均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治疗中应因人施治,根据颈椎关节部位的病灶,对照X光片。

8、采用不同的牵引力度和角度,目前的医疗条件基本上做不到这一点。目前牵引方法多用枕颌布带牵引法,采用机械的杠杆、滑轮装置或机械电子多功能微机牵引床作牵引,但由于治疗的长期性,患者需长期往返于医院,使治疗费用增加、耗费时间增多,导致许多需要作牵引治疗的颈椎病人难以坚持、治疗效果明显降低。0003针对这个缺陷,专利2005100330483可无需牵引床及外带机械装置,可由病人自行牵引,达到牵引治疗目的即采用即采用下颌托、肩托和顶杆的技术,牵引时将下颌托托在患者的下颌下面,肩托放在患者的肩膀上,在下颌托、肩托间放置一适当长度的顶杆,这样,通过对下颌施加支撑力,就能通过下颌给颈椎牵引力,以达到治疗的效果治。

9、疗颈椎增生、颈椎劳损、颈椎间盘突出的物理治疗方式,其顶杆作用在下颌托的作用力只有一个作用点,这样,就容易造成牵引力的不均匀。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引力均匀的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0005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下颌托、肩托、顶杆构件,两顶杆构件分别连接在下颌托两侧与位于下颌托两侧的肩托之间,其特别之处在于顶杆构件包括可伸缩的顶杆构件、设置在伸缩的顶杆构件上端的叉形支杆,叉形支杆的两根叉的端头连接在下颌托侧面的两边。工作时,通过顶杆构件使下颌托上顶,来实现牵引治疗颈椎病变的功能,采用叉形支杆有效地将顶力分散到下颌托两边上缘的各个顶力作用点,有效地。

10、提升了牵引的效果。0006这里,可伸缩的顶杆构件包括固定在肩托的竖向的托板的导槽、设置在导槽内的说明书CN102362821ACN102362839A2/3页4齿条、带动齿条上下移动的旋钮构成,导槽外面设有盖,旋钮转动设置在盖上,在旋钮上对应于齿条上的相邻的两齿设有两柱子,齿条的上端头与叉形支杆的下端连接在一起。0007为了方便调节顶杆构件对下颌托的作用力方向,在与叉形支杆的其中一根叉对应的下颌托两侧的一边设置有弧形槽,叉形支杆的其中一根叉连接在弧形槽上,叉形支杆的另一根叉转动连接在下颌托两侧的另一边上,弧形槽的圆心是叉形支杆的另一根叉的转动点。这样,通过调节叉形支杆的其中一根叉在槽上的位置,。

11、就能调节顶杆构件对下颌托的作用力方向。为了方便调节与定位,弧形槽内其中一边设置有齿条,其中一根叉上转动连接有旋钮,在旋钮上设置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齿轮的下端设置有圆盘,圆盘位于齿条的下面。这样,通过转动旋钮,就能使齿轮沿弧形槽移动,圆盘的作用是使齿轮定位在弧形槽内,通过齿条、齿轮,既能使齿轮沿弧形槽转动移动,同时,向齿轮转轴施加支撑牵引力时,又能利用齿条、齿轮在牵引力方向的锁止作用来起到将顶杆构件对下颌托的作用力方向固定的作用。0008这里,肩托肩托有两个,肩托包括横靠在人体肩膀上面的且与人体肩膀上面相配的弧面形肩托体,设置在弧面形肩托体内侧的竖向的托板,可伸缩的顶杆构件固定在竖向的托板外侧。。

12、0009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牵引力均匀的、肩托能很好地靠在使用者的肩膀上的优点。0010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部分(穿槽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B部分(顶杆构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C部分(弧形槽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的AA剖视图;图6为图1的D向视图;图7为图1的E向视图。0011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下颌托1、肩托2、顶杆构件3,其特别之处在于下颌托1包括整体注塑而成的下颌托主体4、将下颌托主体4固定的整体注塑而成的背托5,肩托2有两个,肩托2包括横靠在人体肩膀上面的且与人体肩膀上面相。

13、配的弧面形肩托体2A,设置在弧面形肩托体2A内侧的竖向的托板2B,弧面形肩托体2A,竖向的托板2B一起整体注塑而成,下颌托主体4呈弯折的弧形,下颌托主体4的两边的上缘4A与人体的两边的下颌相配且带有软垫4A1,两顶杆构件3分别连接在下颌托主体4两侧与位于下颌托主体4两侧的两肩托2的竖向的托板2B之间,顶杆构件3包括可伸缩的顶杆构件3A、设置在伸缩的顶杆构件3A上端的叉形支杆3B,叉形支杆3B的两根叉3B1、3B2的端头连接在下颌托主体4上(即下颌托1侧面的两边)。0012如图1所示,背托5包括窄且平的背托部分5A、与人头背面相配的弧形头托部分5B、位于下面的窄且平的背托部分5A和上面与人头背面。

14、相配的弧形头托部分5B间的固定部分5C,下面的窄且平的背托部分5A的上端两侧5D、上面与人头背面相配的弧形头托部分说明书CN102362821ACN102362839A3/3页55B的下端两侧5E弧形过渡到固定部分5C。与人头背面相配的弧形头托部分5B的内侧设置有软垫5B1。0013如图3、5所示,可伸缩的顶杆构件3A包括通过块状扣13固定在肩托2的竖向的托板2B的扣口14内的导槽3A1、设置在导槽3A1内的齿条3A2、带动齿条3A2上下移动的旋钮3A3构成,导槽3A1外面设有盖3A4,旋钮3A3转动设置在盖3A4上,在旋钮3A3上对应于齿条3A2上的相邻的两齿3A21设有两柱子3A5,齿条3。

15、A2的上端头与叉形支杆3B的下端连接在一起。在导槽3A1上设置有齿条导向槽3A6,对应齿条导向槽3A6的齿条3A2上设有导向凸块。0014在与叉形支杆3B的其中一根叉3B1对应的下颌托主体4的一侧(即下颌托1两侧的一边)设置有弧形槽6,叉形支杆3B的其中一根叉3B1连接在弧形槽6上,叉形支杆3B的另一根叉3B2转动连接在下颌托主体4另一侧(即下颌托1两侧的另一边)上,弧形槽6的圆心是叉形支杆3B的另一根叉3B2的转动点。0015弧形槽6内其中一边设置有齿条7,其中一根叉3B1上转动连接有旋钮8,在旋钮8上设置有与齿条7啮合的齿轮9,齿轮9的下端设置有圆盘10,圆盘10位于齿条7的下面。在弧形槽。

16、6内另一边设置有限位缘11,以限制圆盘10在弧形槽6内移动。0016在下颌托主体4的前面设置有胸托12,胸托12的左右两端连接在下颌托主体4两侧的顶杆构件3的叉形支杆3B的两根叉3B1、3B2端。胸托12呈向下倾斜的弯折状。0017如图1、2所示,在下颌托主体4的两侧对应背托5的两边5A设置有穿槽15,背托5的两边5A分别穿过下颌托主体4的两侧的穿槽15,在背托5的两边5A设置有齿条16,对应背托5的两边5A的齿条16的相邻两齿的穿槽15内设置有两柱子17,穿槽15上面设置有带有传动轴18的旋钮19,传动轴18穿进穿槽15内与两柱子17连接在一起。0018在背托5的两边5A下面的下颌托主体4上。

17、设置有支撑平台20。0019在下颌托主体4前面通过穿进下颌托主体4前面的钩扣21A固定有带有软垫21B的下巴托21。0020这里,下颌托主体4由左下颌托4B、右下颌托4C构成,左下颌托4B、右下颌托4C通过下巴托21连接起来。下巴托21上间隔设置有数个左右对称的穿孔21C,钩扣21A是带有倒钩的钉子,通过贯穿下巴托21、左下颌托4B、右下颌托4C的两带有倒钩的钉子21A将下巴托21连接在右下颌托4C,左下颌托4B间,这样,选择不同位置的穿孔21C就能调节下颌托主体4的大小,以适应不同人的需要。0021背托5的固定部分5C上设置有带有阴尼龙搭扣22的固定带23,对应固定带23上的尼龙搭扣22的下。

18、颌托主体4上设置有阳尼龙搭扣24,以方便将背托5进一步牢固地固定在下颌托主体4上。0022如图1所示,在肩托2的弧面形肩托体2A的下面设置有密封气囊24,气囊24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5,还设置有压力显示装置26,压力传感器25的信号输出与压力显示装置26的信号输入相连。这样,使用者就能根据压力显示来调节牵引力的大小,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说明书CN102362821ACN102362839A1/7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62821ACN102362839A2/7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62821ACN102362839A3/7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2362821ACN102362839A4/7页9图4说明书附图CN102362821ACN102362839A5/7页10图5说明书附图CN102362821ACN102362839A6/7页11图6说明书附图CN102362821ACN102362839A7/7页12图7说明书附图CN10236282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