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冒中药组合物.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363925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4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91511.X

申请日:

2011.09.30

公开号:

CN102357176A

公开日:

2012.02.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64申请日:20110930|||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64; A61P11/00; A61P31/00; A61P31/16

主分类号:

A61K36/8964

申请人:

新疆华世丹药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武嘉林; 于富生; 吉路明; 马芹; 范晓雯; 戴秀勇; 范文玺; 郭新霞

地址:

8300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河南东路4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感冒及流感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组合物,含有该组合物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生石膏、一枝蒿、金银花、贯叶金丝桃、知母、薄荷、大青叶和甘草制备而成。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稳定,质量可控,并经系统药理毒理学研究证实,有明显的镇咳、镇痛作用,并有降温、抑制急性炎症、祛痰、抑菌和抗病毒等作用;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用药安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主要由生石膏、 一枝蒿、 金银花、 知母、 薄 荷、 大青叶和甘草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主要由生石膏、 一枝蒿、 金银 花、 贯叶金丝桃、 知母、 薄荷、 大青叶和甘草制成。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组成是 : 生石膏 6-24 克, 金银 花 3-18 克, 知母 3-16 克, 大青叶 3-16 克, 一枝蒿 3-18 克, 薄荷 3-16 克, 甘草 1-6 克。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组成是 : 生石膏 8-12 克, 金银 花 3-7 克, 知母 3-6 克, 大青叶 2-6 克, 一枝蒿 3-7 克, 薄荷 3-16 克, 甘草 1-6 克。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组成是 : 生石膏 6-24 克, 金银 花 3-7 克, 知母 3-6 克, 大青叶 2-6 克, 一枝蒿 3-7 克, 贯叶金丝桃 3-6 克, 薄荷 3-6 克, 甘草 1-3 克。
6: 一种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 1-5 中任一所述的组合物。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是胶囊、 颗粒、 片剂、 分 散片剂、 滴丸、 缓释片剂或口服液的形式。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是胶囊、 片剂或颗粒。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是颗粒。
10: 一种权利要求 6 所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水蒸气蒸馏提取一枝蒿、 金银花、 薄荷或贯叶金丝桃的挥发油, 挥发油制备包合物 ; 药 渣与生石膏、 知母、 大青叶、 甘草加水煎煮合并煎液, 过滤, 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浓 缩, 醇沉, 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干膏, 粉碎, 与前得包合物混匀, 加入药用辅料, 制成中药制 剂。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1> 加处方量 6-10 倍水, 经 5-12 小时利用水蒸气蒸馏提取一枝蒿、 金银花、 薄荷水或 贯叶金丝桃挥发油, 按挥发油与 β-CD 1 ∶ 4-9 在 30-70℃制备包合物, 搅拌 30-90 分钟, 滤 过, 于 30-60℃将包合物干燥, 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 <2> 将药渣与生石膏、 知母、 大青叶、 甘草加水煎煮 2-4 次, 每次 1-3 小时, 第一次 16-20 倍水, 第二次 12-18 倍水, 合并煎液, 过滤, 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浓缩, 60 % -70 % (V/V) 乙醇沉, 放置 18-26 小时, 取上清液回收醇, 减压浓缩至于膏 ; <3> 将 制 得 的 干 浸 膏 粉 碎 过 80 目 铁 筛, 与 前 得 包 合 物 混 匀, 加入乳糖或蔗糖及 75% -95% (V/V) 乙醇制得。
12: 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抗感冒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药物中的用途。
13: 权利要求 6-9 所述的中药制剂在制备抗感冒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药物中的用途

说明书


抗感冒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 特别是一种抗感冒的中药制剂, 用于治疗感冒及流 感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发明背景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具有起病急、 患病率高、 传播迅速等特点, 常引起爆发性流行。由于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红细胞凝集素 HA 及神经氨 酸酶 NA 能经常不断的发生变异, 给采用疫苗防治流感带来了一定困难, 因此流感仍是迄今 为止未被人类有效控制的病毒性传染病, 而有效的抗流感药物的研制则是世界各国的一个 科研开发重点。感冒是一种全球最常见的多发性疾病, 常表现为以鼻炎为主的轻度上呼吸 道感染。 流感与感冒患者易并发急性支气管炎、 肺炎等症, 因而这两种疾病的防治不仅可以 缓解疾病本身所造成的不适与危害, 同时也可以防治其并发症的发生及其损伤。 在我国, 每 年约有 8.4 亿人需服用感冒药物。目前用于防治流感的药物如金刚烷胺、 金刚乙胺等均有 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而临床治疗感冒的中成药虽多, 但常为中西药合用的复方制剂, 纯中药 者较少。在我国生产感冒药的厂家有 1000 多家, 而主要集中在 20 几个品种, 并且多以化学 药为主, 如感康、 泰诺、 新康泰克、 白加黑、 快克、 康必得及三九感冒灵等。 以上药物反复使用 又显示出毒副作用较大的缺点, 而中药治疗感冒具有标本兼治、 毒副作用小的特点。 自 2000 年 11 月 6 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含苯丙醇胺 (PPA) 类感冒药宣布禁止以来, 不仅造成 50%的感冒药市场份额空白, 而且使人们对纯中药制剂倍加青睐。
     目前国内对于抗感冒的中药制剂应用主要有传统的板蓝根、 大青叶以及感冒清等 制剂, 近年来对于一支蒿、 贯叶金丝桃、 金银花等中药、 植物药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贯叶金丝 桃性平、 味辛、 微苦, 有清热解毒、 收涩止血、 利湿之功。 金银花性甘、 寒, 具有清热解毒、 凉散 风热的功效, 用于治疗痈肿疔疮、 喉痹、 丹毒、 热毒血痢、 风热感冒、 温病发热。一枝蒿性辛、 平, 具有清热解毒, 健胃消食, 祛风凉血的功效, 用于治疗感冒、 过敏、 食积、 蛇伤、 疮疖。 石膏 性甘、 辛、 大寒, 具有
     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外感热病, 高热烦渴, 肺热喘咳, 胃火亢 盛, 头痛, 牙痛。 知母性苦、 甘、 寒, 具有清热泻火, 生津润燥的功效, 可用治疗于外感热病、 高 热烦渴、 肺热燥咳、 骨蒸潮热、 内热消渴、 肠燥便秘。 薄荷性辛、 凉, 具有宣散风热, 清头目, 透 疹的功效, 用于治疗风热感冒, 风温初起, 头痛, 目赤, 喉痹, 口疮, 风疹, 麻疹, 胸胁胀闷。大 青叶性苦、 寒, 具有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温邪入营, 高热神昏, 发斑发疹, 黄疸, 热痢, 痄腮, 喉痹, 丹毒, 痈肿。 甘草性甘、 平, 具有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 止痛, 调和诸药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 倦怠乏力, 心悸气短, 咳嗽痰多, 脘腹、 四肢挛 急疼痛, 痈肿疮毒, 缓解药物毒性、 烈性。上述的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单独使用效果 并不明显, 但是对于抗感冒中药制剂的复方制剂制剂, 目前研究的比较少, 少数的复方制剂 也都是配方简单、 剂型单一, 难以实现中药复方制剂的复方效果优势。因此, 研究抗感冒中 药的合用, 生产有效的抗感冒的复方中药制剂具有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感冒及流感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 它主要由 生石膏、 一枝蒿、 金银花、 贯叶金丝桃、 知母、 薄荷、 大青叶和甘草组成。
     本方中生石膏辛、 甘、 大寒, 入肺、 胃经, 专清肺、 胃气分无形邪热 ; 一枝蒿辛、 平, 有 清热解毒、 祛风凉血, 镇静止呕之功 ; 金银花甘、 寒, 入肺、 心、 胃经, 甘寒质地轻浮, 既芳香疏 散, 散肺经热邪, 以达泻卫透表之功, 又清热解毒, 清气分热毒。 生石膏、 一枝蒿、 金银花三药 合用, 一方面清气热邪, 清热解毒, 另方面疏散卫分表邪, 故并为方中君药。
     贯叶金丝桃性平、 味辛、 微苦, 有清热解毒、 收涩止血、 利湿之功 ; 知母苦、 甘、 寒, 入 肺、 胃、 肾经, 甘寒质润, 善清肺胃气分实热。 薄荷辛、 凉, 入肺、 肝经, 清轻凉散, 轻扬升浮, 芳 香通窍, 为疏散肺卫表热, 清头目、 利咽喉之上品。贯叶金丝桃、 知母助生石膏、 一枝蒿清解 气分热邪, 清热解毒, 薄荷助金银花泻卫透表, 共为方中臣药。
     大青叶苦、 咸、 大寒, 入心、 肺、 胃经, 苦寒, 既清心、 胃二经实火, 又善解瘟疫时毒, 又清热解毒之功, 助一枝蒿、 贯叶金丝桃、 金银花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故为方中佐助之品。
     甘草甘、 平, 入心、 肺、 脾、 胃经, 甘缓, 调和诸药, 故为方中使药。
     本方中, 君臣佐使配伍有序, 组方遣药有两大特点, 其一卫分药与气分药并施, 方 中金银花、 薄荷轻宣入卫, 石膏、 一枝蒿、 贯叶金丝桃、 知母、 大青叶专入气分, 卫气同治, 以 愈上呼吸道感染而属温病邪在卫气者 ; 其二民族药与传统药配伍使用, 方中一枝蒿、 贯叶金 丝桃为民族药品, 与石膏、 金银花等传统中药联合使用, 体现了自然疗法的完美融合。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生石膏、 一枝蒿、 金银花、 贯叶金丝桃、 知母、 薄荷、 大 青叶和甘草组成。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组成是 :
     生石膏 6-24 克, 金银花 3-18 克, 知母 3-16 克, 大青叶 3-16 克, 一枝蒿 3-18 克, 薄 荷 3-16 克, 甘草 1-6 克。
     优选地, 生石膏 8-12 克, 金银花 3-7 克, 知母 3-6 克, 大青叶 2-6 克, 一枝蒿 3-7 克, 薄荷 3-6 克, 甘草 1-3 克。
     优选地, 生石膏 8-12 克, 金银花 3-7 克, 知母 3-6 克, 大青叶 2-6 克, 一枝蒿 3-7 克, 贯叶金丝桃 3-6 克, 薄荷 3-6 克, 甘草 1-3 克。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主要由生石膏、 一枝蒿、 金银花、 贯叶金丝桃、 知母、 薄荷、 大青 叶和甘草加入药用辅料制成各种剂型。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可以是胶囊、 颗粒、 片剂、 分散片剂、 滴丸、 缓释片剂和口服液, 优选胶囊、 片剂和颗粒, 更优选颗粒。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各种剂型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见的剂型制备方法制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制备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制剂采用以下工艺制备 : 一枝蒿、 金银花、 贯叶金丝桃、 薄荷水蒸气蒸馏 提取挥发油, 挥发油制备包合物 ; 药渣与生石膏、 知母、 大青叶、 甘草加水煎煮合并煎液, 静 置过滤, 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浓缩, 醇沉, 放置, 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干膏, 粉碎, 与 前得包合物混匀, 加入药用辅料, 制成中药制剂。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由如下工艺制备 :
     <1> 使用 6-10 倍水, 经 5-12 小时利用水蒸气蒸馏提取一枝蒿、 金银花、 薄荷水或贯
     叶金丝桃挥发油, 按挥发油与 β-CD 1 ∶ 4-9 在 30-70℃制备包合物, 搅拌 30-90 分钟, 滤 过, 于 30-60℃将包合物干燥, 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
     <2> 将药渣与生石膏、 知母、 大青叶、 甘草加水煎煮 2-4 次, 每次 1-3 小时, 第一 次 16-20 倍水, 第二次 12-18 倍水, 合并煎液, 过滤, 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浓缩, 60% -70% (V/V) 乙醇沉, 放置 18-26 小时, 取上清液回收醇, 减压浓缩制得干浸膏 ;
     <3> 干浸膏粉碎过 80 目铁筛或尼龙筛成干浸膏粉, 将干浸膏粉与前制得的包合物 混匀, 加入乳糖或蔗糖及 75% -95% (V/V) 乙醇制得。
     优选地, 使用如下工艺制备 :
     <1> 加需提取药材量 8 倍的水, 经 7 小时利用水蒸气提取一枝蒿、 金银花、 贯叶金丝 桃、 薄荷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 按挥发油与 β-CD 1 ∶ 7 在 60℃制备包合物, 搅拌 60 分 钟, 滤过, 于 40℃将包合物干燥, 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
     <2> 将药渣与生石膏、 知母、 大青叶、 甘草加水煎煮 2 次每次 1.5 小时, 第一次 19 倍 水, 第二次 16 倍水, 合并煎液, 静置过滤, 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浓缩, 60% (V/V) 醇 沉, 放置 24 小时, 取上清液回收乙醇, 减压浓缩至干膏 ;
     <3> 将干膏粉碎过 80 目筛, 与前得包合物混匀, 加入蔗糖及 75% (V/V) 乙醇适量 制成湿颗粒后在 65℃下干燥制成干颗粒。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更优选如下的工艺 :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尤其优选如下的胶囊剂和片剂的制备工艺 :
     A: 胶囊剂制备 :
     制备方法 :
     (1) 包合物制备 : 以上八味, 一枝蒿、 金银花、 贯叶金丝桃、 薄荷加处方量 8 倍量水, 水蒸气蒸馏 7 小时提取挥发油, 按挥发油与 β- 环糊精之比 1 ∶ 7 的比例在 60℃条件下投 入 β- 环糊精, 搅拌 60 分钟, 滤过, 于 40℃将包合物干燥, 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
     (2) 干浸膏制备 : 药渣与生石膏、 知母、 大青叶、 甘草加水煎煮两次, 第一次加处方 量的 19 倍水 ( 含药材吸水率 ), 第二次加处方量的 16 倍水, 每次 1.5 小时, 合并煎液, 静 置过滤, 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将合并液减压浓缩 (90℃, -0.08Mpa) 至相对密度为 1.10 ~ 1.20(85±5℃ ), 冷却至 40℃, 加乙醇使醇含量达 60% (V/V), 搅匀, 放置 24 小时, 取 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减压浓缩 (70-80℃, -0.08Mpa) 至相对密度为 1.30-1.35 清膏, 真空干燥 (60-70℃, -0.08Mpa) 至干浸膏 ;
     (3) 粉碎过筛 : 将干浸膏粉碎过 80 目筛, 包合物过 80 目筛, 乳糖粉碎过 80 目筛, 羧甲基淀粉钠过 80 目筛 ;
     (4) 制软材, 湿颗粒 : 将干浸膏粉、 包合物粉、 乳糖粉、 低取代 - 羟丙基纤维素混合 均匀, 加 75% (V/V) 乙醇适量, 制成软材, 过 14 目筛制成湿颗粒 ;
     (5) 干燥 : 65℃烘干, 过 20 目筛整粒得干颗粒 ;
     (6) 混合 : 将整粒后的干颗粒, 加羧甲基淀粉钠、 硬脂酸镁混合均匀 ;
     (7) 半成品含量测定 ;
     (8) 充填胶囊 : 内容物重 0.45g 每粒 ;
     (9) 成品含量测定 ;
     (10) 包装。
     B: 片剂制备 :
     制备方法 :
     (1) 包合物制备 : 以上八味, 一枝蒿、 金银花、 贯叶金丝桃、 薄荷加处方量 8 倍量水, 水蒸气蒸馏 7 小时提取挥发油, 按挥发油与 β- 环糊精之比 1 ∶ 7 的比例在 60℃条件下投 入 β- 环糊精, 搅拌 60 分钟, 滤过, 于 40℃将包合物干燥, 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
     (2) 干浸膏制备 : 药渣与生石膏、 知母、 大青叶、 甘草加水煎煮两次, 第一次加处方 量的 19 倍水 ( 含药材吸水率 ), 第二次加处方量的 16 倍水, 每次 1.5 小时, 合并煎液, 静 置过滤, 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将合并液减压浓缩 (90℃, -0.08Mpa) 至相对密度为 1.10 ~ 1.20(85±5℃ ), 冷却至 40℃, 加乙醇使醇含量达 60% (V/V), 搅匀, 放置 24 小时, 取 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减压浓缩 (70-80℃, -0.08Mpa) 至相对密度为 1.30-1.35 清膏, 真空干燥 (60-70℃, -0.08Mpa) 至干浸膏 ;
     (3) 粉碎过筛 : 将干浸膏粉碎过 80 目筛, 包合物过 80 目筛, 乳糖粉碎过 80 目筛, 羧甲基淀粉钠过 80 目筛 ;
     (4) 制软材, 湿颗粒 : 将干浸膏粉、 包合物粉、 乳糖粉、 低取代 - 羟丙基纤维素混合 均匀, 加 75% (V/V) 乙醇适量, 制成软材, 过 14 目筛制成湿颗粒 ;
     (5) 干燥 : 65℃烘干, 过 20 目筛整粒得干颗粒 ;
     (6) 混合 : 将整粒后的干颗粒, 加羧甲基淀粉钠、 硬脂酸镁混合均匀 ;
     (7) 半成品含量测定 ;
     (8) 压片 : 片重 0.45g 每片 ;
     (9) 成品含量测定 ;
     (10) 包装。
     本品生产工艺经优化筛选, 工艺科学稳定, 质量可控。 并经系统药理毒理学研究证 实,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有明显的镇咳、 镇痛作用, 并有降温、 抑制急性炎症、 祛痰、 抑菌和抗 病毒等作用 ; 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用药安全。是一种有效的抗感冒中药复方制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的是,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实质对本发明进行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 要求保护的范围。另外, 在本发明中, (v/v) 表示体积比浓度或者体积比。
     实施例 1 : 胶囊剂的制备
     制备方法 :
     (1) 包合物制备 : 以上八味, 一枝蒿、 金银花、 贯叶金丝桃、 薄荷加处方量 8 倍量水, 水蒸气蒸馏 7 小时提取挥发油, 按挥发油与 β- 环糊精之比 1 ∶ 7 的比例在 60℃条件下投 入 β- 环糊精, 搅拌 60 分钟, 滤过, 于 40℃将包合物干燥, 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
     (2) 干浸膏制备 : 药渣与生石膏、 知母、 大青叶、 甘草加水煎煮两次, 第一次加处方 量的 19 倍水 ( 含药材吸水率 ), 第二次加处方量的 16 倍水, 每次 1.5 小时, 合并煎液, 静 置过滤, 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将合并液减压浓缩 (90℃, -0.08Mpa) 至相对密度为 1.10 ~ 1.20(85±5℃ ), 冷却至 40℃, 加乙醇使醇含量达 60% (V/V), 搅匀, 放置 24 小时, 取 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减压浓缩 (70-80℃, -0.08Mpa) 至相对密度为 1.30-1.35 清膏, 真空干燥 (60-70℃, -0.08Mpa) 至干浸膏 ;
     (3) 粉碎过筛 : 将干浸膏粉碎过 80 目筛, 包合物过 80 目筛, 乳糖粉碎过 80 目筛, 羧甲基淀粉钠过 80 目筛 ;
     (4) 制软材, 湿颗粒 : 将干浸膏粉、 包合物粉、 乳糖粉、 低取代 - 羟丙基纤维素混合 均匀, 加 75% (V/V) 乙醇适量, 制成软材, 过 14 目筛制成湿颗粒 ;
     (5) 干燥 : 65℃烘干, 过 20 目筛整粒得干颗粒 ;
     (6) 混合 : 将整粒后的干颗粒, 加羧甲基淀粉钠、 硬脂酸镁混合均匀 ;
     (7) 半成品含量测定 ;
     (8) 充填胶囊 : 内容物重 0.45g-0.49g-0.53g-0.57g 每粒 ;
     (9) 成品含量测定 ;
     (10) 包装。 实施例 2 : 胶囊剂的制备制备方法
     (1) 包合物制备 : 以上八味, 一枝蒿、 金银花、 贯叶金丝桃、 薄荷加处方量 8 倍量水, 水蒸气蒸馏 7 小时提取挥发油, 按挥发油与 β- 环糊精之比 1 ∶ 7 的比例在 60℃条件下投 入 β- 环糊精, 搅拌 60 分钟, 滤过, 于 40℃将包合物干燥, 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
     (2) 干浸膏制备 : 药渣与生石膏、 知母、 大青叶、 甘草加水煎煮两次, 第一次加处方 量的 19 倍水 ( 含药材吸水率 ), 第二次加处方量的 16 倍水, 每次 1.5 小时, 合并煎液, 静 置过滤, 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将合并液减压浓缩 (90℃, -0.08Mpa) 至相对密度为 1.10 ~ 1.20(85±5℃ ), 冷却至 40℃, 加乙醇使醇含量达 60% (V/V), 搅匀, 放置 24 小时, 取 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减压浓缩 (70-80℃, -0.08Mpa) 至相对密度为 1.30-1.35 清膏, 真空干燥 (60-70℃, -0.08Mpa) 至干浸膏 ;
     (3) 粉碎过筛 : 将干浸膏粉碎过 80 目筛, 包合物过 80 目筛, 甘露醇粉碎过 80 目筛, 羧甲基淀粉钠过 80 目筛 ;
     (4) 制软材, 湿颗粒 : 将干浸膏粉、 包合物粉、 甘露醇、 低取代 - 羟丙基纤维素混合 均匀, 加 75% (V/V) 乙醇适量, 制成软材, 过 14 目筛制成湿颗粒 ;
     (5) 干燥 : 65℃烘干, 过 20 目筛整粒得干颗粒 ;
     (6) 混合 : 将整粒后的干颗粒, 加羧甲基淀粉钠、 硬脂酸镁混合均匀 ;
     (7) 半成品含量测定 ;
     (8) 充填胶囊 : 内容物重 0.45g 每粒 ;
     (9) 成品含量测定 ;
     (10) 包装。
     实施例 3 : 胶囊剂的制备
     制备方法
     (1) 包合物制备 : 以上八味, 一枝蒿、 金银花、 贯叶金丝桃、 薄荷加处方量 8 倍量水, 水蒸气蒸馏 7 小时提取挥发油, 按挥发油与 β- 环糊精之比 1 ∶ 7 的比例在 60℃条件下投 入 β- 环糊精, 搅拌 60 分钟, 滤过, 于 40℃将包合物干燥, 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
     (2) 干浸膏制备 : 药渣与生石膏、 知母、 大青叶、 甘草加水煎煮两次, 第一次加处方 量的 19 倍水 ( 含药材吸水率 ), 第二次加处方量的 16 倍水, 每次 1.5 小时, 合并煎液, 静 置过滤, 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将合并液减压浓缩 (90℃, -0.08Mpa) 至相对密度为 1.10 ~ 1.20(85±5℃ ), 冷却至 40℃, 加乙醇使醇含量达 60% (V/V), 搅匀, 放置 24 小时, 取 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减压浓缩 (70-80℃, -0.08Mpa) 至相对密度为 1.30-1.35 清膏, 真空干燥 (60-70℃, -0.08Mpa) 至干浸膏 ;
     (3) 粉碎过筛 : 将干浸膏粉碎过 80 目筛, 包合物过 80 目筛, 糊精粉碎过 80 目筛, 羧甲基淀粉钠过 80 目筛 ;
     (4) 制软材, 湿颗粒 : 将干浸膏粉、 包合物粉、 糊精、 低取代 - 羟丙基纤维素混合均 匀, 加 75% (V/V) 乙醇适量, 制成软材, 过 14 目筛制成湿颗粒 ;
     (5) 干燥 : 65℃烘干, 过 20 目筛整粒得干颗粒 ;
     (6) 混合 : 将整粒后的干颗粒, 加羧甲基淀粉钠、 硬脂酸镁混合均匀 ;
     (7) 半成品含量测定 ;
     (8) 充填胶囊 : 内容物重 0.45g 每粒 ;
     (9) 成品含量测定 ;
     (10) 包装。
     实施例 4 : 片剂的制备
     制备方法
     (1) 包合物制备 : 以上八味, 一枝蒿、 金银花、 贯叶金丝桃、 薄荷加处方量 8 倍量水, 水蒸气蒸馏 7 小时提取挥发油, 按挥发油与 β- 环糊精之比 1 ∶ 7 的比例在 60℃条件下投 入 β- 环糊精, 搅拌 60 分钟, 滤过, 于 40℃将包合物干燥, 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
     (2) 干浸膏制备 : 药渣与生石膏、 知母、 大青叶、 甘草加水煎煮两次, 第一次加处方 量的 19 倍水 ( 含药材吸水率 ), 第二次加处方量的 16 倍水, 每次 1.5 小时, 合并煎液, 静 置过滤, 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将合并液减压浓缩 (90℃, -0.08Mpa) 至相对密度为 1.10 ~ 1.20(85±5℃ ), 冷却至 40℃, 加乙醇使醇含量达 60% (V/V), 搅匀, 放置 24 小时, 取 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减压浓缩 (70-80℃, -0.08Mpa) 至相对密度为 1.30-1.35 清膏, 真空干燥 (60-70℃, -0.08Mpa) 至干浸膏 ;
     (3) 粉碎过筛 : 将干浸膏粉碎过 80 目筛, 包合物过 80 目筛, 乳糖粉碎过 80 目筛, 羧甲基淀粉钠过 80 目筛 ;
     (4) 制软材, 湿颗粒 : 将干浸膏粉、 包合物粉、 乳糖粉、 低取代 - 羟丙基纤维素混合 均匀, 加 75% (V/V) 乙醇适量, 制成软材, 过 14 目筛制成湿颗粒 ;
     (5) 干燥 : 65℃烘干, 过 20 目筛整粒得干颗粒 ;
     (6) 混合 : 将整粒后的干颗粒, 加羧甲基淀粉钠、 硬脂酸镁混合均匀 ;
     (7) 半成品含量测定 ;
     (8) 压片 : 片重 0.45g-0.49g-0.53g-0.57g 每片 ;
     (9) 成品含量测定 ;
     (10) 包装。
     实施例 5 : 片剂的制备
     制备方法 :
     (1) 包合物制备 : 以上八味, 一枝蒿、 金银花、 贯叶金丝桃、 薄荷加处方量 8 倍量水, 水蒸气蒸馏 7 小时提取挥发油, 按挥发油与 β- 环糊精之比 1 ∶ 7 的比例在 60℃条件下投 入 β- 环糊精, 搅拌 60 分钟, 滤过, 于 40℃将包合物干燥, 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
     (2) 干浸膏制备 : 药渣与生石膏、 知母、 大青叶、 甘草加水煎煮两次, 第一次加处方 量的 19 倍水 ( 含药材吸水率 ), 第二次加处方量的 16 倍水, 每次 1.5 小时, 合并煎液, 静 置过滤, 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将合并液减压浓缩 (90℃, -0.08Mpa) 至相对密度为 1.10 ~ 1.20(85±5℃ ), 冷却至 40℃, 加乙醇使醇含量达 60% (V/V), 搅匀, 放置 24 小时, 取 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减压浓缩 (70-80℃, -0.08Mpa) 至相对密度为 1.30-1.35 清膏, 真空干燥 (60-70℃, -0.08Mpa) 至干浸膏 ;
     (3) 粉碎过筛 : 将干浸膏粉碎过 80 目筛, 包合物过 80 目筛, 甘露醇粉碎过 80 目筛, 羧甲基淀粉钠过 80 目筛 ;
     (4) 制软材, 湿颗粒 : 将干浸膏粉、 包合物粉、 甘露醇、 低取代 - 羟丙基纤维素混合 均匀, 加 75% (V/V) 乙醇适量, 制成软材, 过 14 目筛制成湿颗粒 ;
     (5) 干燥 : 65℃烘干, 过 20 目筛整粒得干颗粒 ;
     (6) 混合 : 将整粒后的干颗粒, 加羧甲基淀粉钠、 硬脂酸镁混合均匀 ;
     (7) 半成品含量测定 ;
     (8) 压片 : 片重 0.45g 每片 ;
     (9) 成品含量测定 ;
     (10) 包装。
     实施例 6 : 片剂的制备
     制备方法
     (1) 包合物制备 : 以上八味, 一枝蒿、 金银花、 贯叶金丝桃、 薄荷加处方量 8 倍量水, 水蒸气蒸馏 7 小时提取挥发油, 按挥发油与 β- 环糊精之比 1 ∶ 7 的比例在 60℃条件下投 入 β- 环糊精, 搅拌 60 分钟, 滤过, 于 40℃将包合物干燥, 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
     (2) 干浸膏制备 : 药渣与生石膏、 知母、 大青叶、 甘草加水煎煮两次, 第一次加处方 量的 19 倍水 ( 含药材吸水率 ), 第二次加处方量的 16 倍水, 每次 1.5 小时, 合并煎液, 静 置过滤, 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将合并液减压浓缩 (90℃, -0.08Mpa) 至相对密度为 1.10 ~ 1.20(85±5℃ ), 冷却至 40℃, 加乙醇使醇含量达 60% (V/V), 搅匀, 放置 24 小时, 取 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减压浓缩 (70-80℃, -0.08Mpa) 至相对密度为 1.30-1.35 清膏, 真空干燥 (60-70℃, -0.08Mpa) 至干浸膏 ;
     (3) 粉碎过筛 : 将干浸膏粉碎过 80 目筛, 包合物过 80 目筛, 糊精粉碎过 80 目筛, 羧甲基淀粉钠过 80 目筛 ;
     (4) 制软材, 湿颗粒 : 将干浸膏粉、 包合物粉、 糊精、 低取代 - 羟丙基纤维素混合均 匀, 加 75% (V/V) 乙醇适量, 制成软材, 过 14 目筛制成湿颗粒 ;
     (5) 干燥 : 65℃烘干, 过 20 目筛整粒得干颗粒 ;
     (6) 混合 : 将整粒后的干颗粒, 加羧甲基淀粉钠、 硬脂酸镁混合均匀 ;
     (7) 半成品含量测定 ;
     (8) 压片 : 片重 0.45g 每片 ;
     (9) 成品含量测定 ;
     (10) 包装。
     实施例 7 : 颗粒剂的制备
     制备方法
     (1) 包合物制备 : 以上八味, 一枝蒿、 金银花、 贯叶金丝桃、 薄荷加处方量 8 倍量水, 水蒸气蒸馏 7 小时提取挥发油, 按挥发油与 β- 环糊精之比 1 ∶ 7 的比例在 60℃条件下投 入 β- 环糊精, 搅拌 60 分钟, 滤过, 于 40℃将包合物干燥, 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
     (2) 干浸膏制备 : 药渣与生石膏、 知母、 大青叶、 甘草加水煎煮两次, 第一次加处方 量的 19 倍水 ( 含药材吸水率 ), 第二次加处方量的 16 倍水, 每次 1.5 小时, 合并煎液, 静 置过滤, 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将合并液减压浓缩 (90℃, -0.08Mpa) 至相对密度为 1.10 ~ 1.20(85±5℃ ), 冷却至 40℃, 加乙醇使醇含量达 60% (V/V), 搅匀, 放置 24 小时, 取 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减压浓缩 (70-80℃, -0.08Mpa) 至相对密度为 1.30-1.35 清膏, 真空干燥 (60-70℃, -0.08Mpa) 至干浸膏 ;
     (3) 粉碎过筛 : 将干浸膏粉碎过 80 目筛, 包合物过 80 目筛, 乳糖粉碎过 80 目筛 ;
     (4) 制软材, 湿颗粒 : 将干浸膏粉、 包合物粉、 乳糖粉混合均匀, 加 75% (V/V) 乙醇 适量, 制成软材, 过 14 目筛制成湿颗粒 ;
     (5) 干燥 : 65℃烘干, 过 20 目筛整粒得干颗粒 ;
     (6) 成品含量测定 ;
     (7) 分袋包装。
     实施例 8 : 颗粒剂的制备制备方法
     (1) 包合物制备 : 以上八味, 一枝蒿、 金银花、 贯叶金丝桃、 薄荷加处方量 8 倍量水, 水蒸气蒸馏 7 小时提取挥发油, 按挥发油与 β- 环糊精之比 1 ∶ 7 的比例在 60℃条件下投 入 β- 环糊精, 搅拌 60 分钟, 滤过, 于 40℃将包合物干燥, 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
     (2) 干浸膏制备 : 药渣与生石膏、 知母、 大青叶、 甘草加水煎煮两次, 第一次加处方 量的 19 倍水 ( 含药材吸水率 ), 第二次加处方量的 16 倍水, 每次 1.5 小时, 合并煎液, 静 置过滤, 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将合并液减压浓缩 (90℃, -0.08Mpa) 至相对密度为 1.10 ~ 1.20(85±5℃ ), 冷却至 40℃, 加乙醇使醇含量达 60% (V/V), 搅匀, 放置 24 小时, 取 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减压浓缩 (70-80℃, -0.08Mpa) 至相对密度为 1.30-1.35 清膏, 真空干燥 (60-70℃, -0.08Mpa) 至干浸膏 ;
     (3) 粉碎过筛 : 将干浸膏粉碎过 80 目筛, 包合物过 80 目筛, 蔗糖粉碎过 80 目筛 ;
     (4) 制软材, 湿颗粒 : 将干浸膏粉、 包合物粉、 蔗糖混合均匀, 加 75% (V/V) 乙醇适 量, 制成软材, 过 14 目筛制成湿颗粒 ;
     (5) 干燥 : 65℃烘干, 过 20 目筛整粒得干颗粒 ;
     (6) 成品含量测定 ;
     (7) 分袋包装。
     实施例 9 : 颗粒剂的制备
     制备方法(1) 包合物制备 : 以上八味, 一枝蒿、 金银花、 贯叶金丝桃、 薄荷加处方量 8 倍量水, 水蒸气蒸馏 7 小时提取挥发油, 按挥发油与 3- 环糊精之比 1 ∶ 7 的比例在 60℃条件下投入 β- 环糊精, 搅拌 60 分钟, 滤过, 于 40℃将包合物干燥, 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
     (2) 干浸膏制备 : 药渣与生石膏、 知母、 大青叶、 甘草加水煎煮两次, 第一次加处方 量的 19 倍水 ( 含药材吸水率 ), 第二次加处方量的 16 倍水, 每次 1.5 小时, 合并煎液, 静 置过滤, 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将合并液减压浓缩 (90℃, -0.08Mpa) 至相对密度为 1.10 ~ 1.20(85±5℃ ), 冷却至 40℃, 加乙醇使醇含量达 60% (V/V), 搅匀, 放置 24 小时, 取 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减压浓缩 (70-80℃, -0.08Mpa) 至相对密度为 1.30-1.35 清膏, 真空干燥 (60-70℃, -0.08Mpa) 至干浸膏 ;
     (3) 粉碎过筛 : 将干浸膏粉碎过 80 目筛, 包合物过 80 目筛, 糊精粉碎过 80 目筛 ;
     (4) 制软材, 湿颗粒 : 将干浸膏粉、 包合物粉、 糊精混合均匀, 加 75% (V/V) 乙醇适 量, 制成软材, 过 14 目筛制成湿颗粒 ;
     (5) 干燥 : 65℃烘干, 过 20 目筛整粒得干颗粒 ;
     (6) 成品含量测定 ;
     (7) 分袋包装。
     药理毒理学实施例
     ( 一 ) 药效学研究
     以下药效学研究所用金蒿颗粒剂为实施例 7 所制备。
     金蒿颗粒剂 ig 0.7、 1.4、 2.8g/kg( 家兔 ) ; 1.35、 2.7、 5.4g/kg( 大鼠 ) ; 1.9、 3.8、 7.6g/kg( 小鼠 ) 具有以下作用 :
     1. 对伤寒 iv 多糖菌苗引起的家兔发热具有明显降温作用, 作用可持续 3h 以上, 提 示有解热作用。
     2. 对酵母菌引起的大鼠发热具有显著降温作用, 作用持续 7 小时以上
     3. 对急性炎症模型——角叉菜胶引起大鼠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
     4. 对慢性炎症模型——大鼠棉球肉芽肿无明显抑制作用。5. 对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炎性渗出无明显抑制作用。
     6. 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 提示有祛痰作用。
     7. 能明显减少氨水引发小鼠咳嗽的次数, 减少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强, 提示有镇 咳作用。
     8. 能明显减少冰醋酸致小鼠扭体的次数, 减少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强, 提示有镇 痛作用。
     9. 体外对流感病毒甲型、 流感病毒乙型、 副流感 -1、 RSV、 HSV-I、 HSV-II、 Ad7 病毒 的致细胞病变作用有明显抑制作用, 其 IC50 分别为 0.1、 0.112、 0.126、 0.056、 0.112、 0.112 和 0.126mg 颗粒 /ml, TI 分别为 4、 3.5、 4.4、 8、 4、 4 和 3.5。对 CoxB4、 CoxB5、 Ad3 有一定的抑 制作用 ; 体内对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肺炎有明显抑制作用, 对流感病毒感染致小鼠死亡有 显著保护作用, 三个剂量组的死亡保护率分别为 47.37%、 42.11%、 26.32%, 生命延长率分 别为 21.21%、 18.18%和 13.63%, 说明本颗粒剂体内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10. 体内、 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均有一定抑制 作用, 体内抑菌的 ED50 分别为 1053.5mg/kg、 498.4mg/kg、 682.3mg/kg。
     上述结果提示, 金蒿颗粒有明显的镇咳、 镇痛作用, 并有降温、 抑制急性炎症、 祛 痰、 抑菌和抗病毒等作用。这些作用为本颗粒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 属中医温病卫气同病 者 ) 提供了药理依据。
     ( 二 ) 毒理研究
     1.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由于 ig 最高浓度最大容量 (0.4ml/10g) 未发现任何毒性反应, 亦未发生死亡, 故 作最大耐受量 (MTD) 试验, MTD 为 29.3g/kg( 颗粒剂 ), 为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用量的 75.5 倍, 提示用药安全。
     2. 大鼠长期毒性试验
     金蒿颗粒大鼠 ig2.7、 5.4、 10.8(g/kg)( 相当于临床用药的 7.3、 14.6、 29.2 倍。), 每天一次, 连续 60 天 (2 个月 ), 大鼠体重系数、 脏器系数、 血常规、 血生化检测指标与 NS 组 比较均无异常。主要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亦无病理改变。
     上述结果表明, 该颗粒剂无明显毒副作用, 用药安全。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是一种工艺稳定、 质量可控、 可应用于大工业生产的现代中药 复方制剂。复方具有清解气热、 清热解毒、 泻卫透表的功效, 对上呼吸道感染 ( 属中医温病 卫气同病者 ) 有肯定疗效。药理学证实, 该药对多种因素引起的实验动物发热均有明显的 降温效果, 且作用均可维持在三小时以上, 对急性炎症有抑制作用, 同时具有止咳祛痰、 镇 痛和对上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及病毒的抑制作用。 本品经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均未 见毒性和明显不良反应, 表明用药安全。17

抗感冒中药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抗感冒中药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抗感冒中药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感冒中药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感冒中药组合物.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57176A43申请公布日20120222CN102357176ACN102357176A21申请号201110291511X22申请日20110930A61K36/8964200601A61P11/00200601A61P31/00200601A61P31/1620060171申请人新疆华世丹药业有限公司地址8300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河南东路45号72发明人武嘉林于富生吉路明马芹范晓雯戴秀勇范文玺郭新霞54发明名称抗感冒中药组合物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感冒及流感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组合物,含有该组合物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生石膏、一枝蒿、。

2、金银花、贯叶金丝桃、知母、薄荷、大青叶和甘草制备而成。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稳定,质量可控,并经系统药理毒理学研究证实,有明显的镇咳、镇痛作用,并有降温、抑制急性炎症、祛痰、抑菌和抗病毒等作用;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用药安全。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5页CN102357185A1/1页21一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主要由生石膏、一枝蒿、金银花、知母、薄荷、大青叶和甘草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主要由生石膏、一枝蒿、金银花、贯叶金丝桃、知母、薄荷、大青叶和甘草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

3、组分的组成是生石膏624克,金银花318克,知母316克,大青叶316克,一枝蒿318克,薄荷316克,甘草16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组成是生石膏812克,金银花37克,知母36克,大青叶26克,一枝蒿37克,薄荷316克,甘草16克。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组成是生石膏624克,金银花37克,知母36克,大青叶26克,一枝蒿37克,贯叶金丝桃36克,薄荷36克,甘草13克。6一种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组合物。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是胶囊、颗粒、片剂、分散片剂、滴丸、缓释片剂或口服液。

4、的形式。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是胶囊、片剂或颗粒。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是颗粒。10一种权利要求6所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水蒸气蒸馏提取一枝蒿、金银花、薄荷或贯叶金丝桃的挥发油,挥发油制备包合物;药渣与生石膏、知母、大青叶、甘草加水煎煮合并煎液,过滤,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醇沉,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干膏,粉碎,与前得包合物混匀,加入药用辅料,制成中药制剂。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加处方量610倍水,经512小时利用水蒸气蒸馏提取一枝蒿、金银花、薄荷水或贯叶金丝桃挥发油,按挥发油。

5、与CD149在3070制备包合物,搅拌3090分钟,滤过,于3060将包合物干燥,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将药渣与生石膏、知母、大青叶、甘草加水煎煮24次,每次13小时,第一次1620倍水,第二次1218倍水,合并煎液,过滤,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6070V/V乙醇沉,放置1826小时,取上清液回收醇,减压浓缩至于膏;将制得的干浸膏粉碎过80目铁筛,与前得包合物混匀,加入乳糖或蔗糖及7595V/V乙醇制得。12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抗感冒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药物中的用途。13权利要求69所述的中药制剂在制备抗感冒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药物中的用途权利要求书CN102357176AC。

6、N102357185A1/15页3抗感冒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特别是一种抗感冒的中药制剂,用于治疗感冒及流感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0002发明背景0003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起病急、患病率高、传播迅速等特点,常引起爆发性流行。由于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红细胞凝集素HA及神经氨酸酶NA能经常不断的发生变异,给采用疫苗防治流感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流感仍是迄今为止未被人类有效控制的病毒性传染病,而有效的抗流感药物的研制则是世界各国的一个科研开发重点。感冒是一种全球最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常表现为以鼻炎为主的轻度上呼吸道感染。流感与感冒患者易并发急。

7、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症,因而这两种疾病的防治不仅可以缓解疾病本身所造成的不适与危害,同时也可以防治其并发症的发生及其损伤。在我国,每年约有84亿人需服用感冒药物。目前用于防治流感的药物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而临床治疗感冒的中成药虽多,但常为中西药合用的复方制剂,纯中药者较少。在我国生产感冒药的厂家有1000多家,而主要集中在20几个品种,并且多以化学药为主,如感康、泰诺、新康泰克、白加黑、快克、康必得及三九感冒灵等。以上药物反复使用又显示出毒副作用较大的缺点,而中药治疗感冒具有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小的特点。自2000年11月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含苯丙醇胺PPA类感冒药宣布。

8、禁止以来,不仅造成50的感冒药市场份额空白,而且使人们对纯中药制剂倍加青睐。0004目前国内对于抗感冒的中药制剂应用主要有传统的板蓝根、大青叶以及感冒清等制剂,近年来对于一支蒿、贯叶金丝桃、金银花等中药、植物药的研究也日益增多。贯叶金丝桃性平、味辛、微苦,有清热解毒、收涩止血、利湿之功。金银花性甘、寒,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用于治疗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一枝蒿性辛、平,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祛风凉血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冒、过敏、食积、蛇伤、疮疖。石膏性甘、辛、大寒,具有0005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

9、,牙痛。知母性苦、甘、寒,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的功效,可用治疗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薄荷性辛、凉,具有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大青叶性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温邪入营,高热神昏,发斑发疹,黄疸,热痢,痄腮,喉痹,丹毒,痈肿。甘草性甘、平,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上述的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单独使用效果并不明显,但是。

10、对于抗感冒中药制剂的复方制剂制剂,目前研究的比较少,少数的复方制剂也都是配方简单、剂型单一,难以实现中药复方制剂的复方效果优势。因此,研究抗感冒中药的合用,生产有效的抗感冒的复方中药制剂具有重大的意义。说明书CN102357176ACN102357185A2/15页4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感冒及流感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它主要由生石膏、一枝蒿、金银花、贯叶金丝桃、知母、薄荷、大青叶和甘草组成。0007本方中生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经,专清肺、胃气分无形邪热;一枝蒿辛、平,有清热解毒、祛风凉血,镇静止呕之功;金银花甘、寒,入肺、心、胃经,甘寒质地轻浮,既芳香疏散,散肺。

11、经热邪,以达泻卫透表之功,又清热解毒,清气分热毒。生石膏、一枝蒿、金银花三药合用,一方面清气热邪,清热解毒,另方面疏散卫分表邪,故并为方中君药。0008贯叶金丝桃性平、味辛、微苦,有清热解毒、收涩止血、利湿之功;知母苦、甘、寒,入肺、胃、肾经,甘寒质润,善清肺胃气分实热。薄荷辛、凉,入肺、肝经,清轻凉散,轻扬升浮,芳香通窍,为疏散肺卫表热,清头目、利咽喉之上品。贯叶金丝桃、知母助生石膏、一枝蒿清解气分热邪,清热解毒,薄荷助金银花泻卫透表,共为方中臣药。0009大青叶苦、咸、大寒,入心、肺、胃经,苦寒,既清心、胃二经实火,又善解瘟疫时毒,又清热解毒之功,助一枝蒿、贯叶金丝桃、金银花增强清热解毒之。

12、力,故为方中佐助之品。0010甘草甘、平,入心、肺、脾、胃经,甘缓,调和诸药,故为方中使药。0011本方中,君臣佐使配伍有序,组方遣药有两大特点,其一卫分药与气分药并施,方中金银花、薄荷轻宣入卫,石膏、一枝蒿、贯叶金丝桃、知母、大青叶专入气分,卫气同治,以愈上呼吸道感染而属温病邪在卫气者;其二民族药与传统药配伍使用,方中一枝蒿、贯叶金丝桃为民族药品,与石膏、金银花等传统中药联合使用,体现了自然疗法的完美融合。0012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生石膏、一枝蒿、金银花、贯叶金丝桃、知母、薄荷、大青叶和甘草组成。0013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组成是0014生石膏624克,金银花318克,知母316克,大。

13、青叶316克,一枝蒿318克,薄荷316克,甘草16克。0015优选地,生石膏812克,金银花37克,知母36克,大青叶26克,一枝蒿37克,薄荷36克,甘草13克。0016优选地,生石膏812克,金银花37克,知母36克,大青叶26克,一枝蒿37克,贯叶金丝桃36克,薄荷36克,甘草13克。0017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主要由生石膏、一枝蒿、金银花、贯叶金丝桃、知母、薄荷、大青叶和甘草加入药用辅料制成各种剂型。0018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可以是胶囊、颗粒、片剂、分散片剂、滴丸、缓释片剂和口服液,优选胶囊、片剂和颗粒,更优选颗粒。0019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各种剂型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见的剂型制备方法制备。0。

14、020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制备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0021本发明的制剂采用以下工艺制备一枝蒿、金银花、贯叶金丝桃、薄荷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制备包合物;药渣与生石膏、知母、大青叶、甘草加水煎煮合并煎液,静置过滤,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醇沉,放置,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干膏,粉碎,与前得包合物混匀,加入药用辅料,制成中药制剂。0022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由如下工艺制备0023使用610倍水,经512小时利用水蒸气蒸馏提取一枝蒿、金银花、薄荷水或贯说明书CN102357176ACN102357185A3/15页5叶金丝桃挥发油,按挥发油与CD149在3070制备包合物,搅拌309。

15、0分钟,滤过,于3060将包合物干燥,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0024将药渣与生石膏、知母、大青叶、甘草加水煎煮24次,每次13小时,第一次1620倍水,第二次1218倍水,合并煎液,过滤,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6070V/V乙醇沉,放置1826小时,取上清液回收醇,减压浓缩制得干浸膏;0025干浸膏粉碎过80目铁筛或尼龙筛成干浸膏粉,将干浸膏粉与前制得的包合物混匀,加入乳糖或蔗糖及7595V/V乙醇制得。0026优选地,使用如下工艺制备0027加需提取药材量8倍的水,经7小时利用水蒸气提取一枝蒿、金银花、贯叶金丝桃、薄荷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按挥发油与CD17在60制备包合物,搅拌。

16、60分钟,滤过,于40将包合物干燥,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0028将药渣与生石膏、知母、大青叶、甘草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第一次19倍水,第二次16倍水,合并煎液,静置过滤,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60V/V醇沉,放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干膏;0029将干膏粉碎过80目筛,与前得包合物混匀,加入蔗糖及75V/V乙醇适量制成湿颗粒后在65下干燥制成干颗粒。0030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更优选如下的工艺0031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尤其优选如下的胶囊剂和片剂的制备工艺0032A胶囊剂制备00330034说明书CN102357176ACN102357185A4/15页60035制。

17、备方法00361包合物制备以上八味,一枝蒿、金银花、贯叶金丝桃、薄荷加处方量8倍量水,水蒸气蒸馏7小时提取挥发油,按挥发油与环糊精之比17的比例在60条件下投入环糊精,搅拌60分钟,滤过,于40将包合物干燥,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00372干浸膏制备药渣与生石膏、知母、大青叶、甘草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处方量的19倍水含药材吸水率,第二次加处方量的16倍水,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过滤,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将合并液减压浓缩90,008MPA至相对密度为110120855,冷却至40,加乙醇使醇含量达60V/V,搅匀,放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7080,008M。

18、PA至相对密度为130135清膏,真空干燥6070,008MPA至干浸膏;00383粉碎过筛将干浸膏粉碎过80目筛,包合物过80目筛,乳糖粉碎过80目筛,羧甲基淀粉钠过80目筛;00394制软材,湿颗粒将干浸膏粉、包合物粉、乳糖粉、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加75V/V乙醇适量,制成软材,过14目筛制成湿颗粒;00405干燥65烘干,过20目筛整粒得干颗粒;00416混合将整粒后的干颗粒,加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混合均匀;00427半成品含量测定;00438充填胶囊内容物重045G每粒;00449成品含量测定;004510包装。0046B片剂制备00470048说明书CN102357176A。

19、CN102357185A5/15页70049制备方法00501包合物制备以上八味,一枝蒿、金银花、贯叶金丝桃、薄荷加处方量8倍量水,水蒸气蒸馏7小时提取挥发油,按挥发油与环糊精之比17的比例在60条件下投入环糊精,搅拌60分钟,滤过,于40将包合物干燥,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00512干浸膏制备药渣与生石膏、知母、大青叶、甘草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处方量的19倍水含药材吸水率,第二次加处方量的16倍水,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过滤,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将合并液减压浓缩90,008MPA至相对密度为110120855,冷却至40,加乙醇使醇含量达60V/V,搅匀,放置24小时,取上清。

20、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7080,008MPA至相对密度为130135清膏,真空干燥6070,008MPA至干浸膏;00523粉碎过筛将干浸膏粉碎过80目筛,包合物过80目筛,乳糖粉碎过80目筛,羧甲基淀粉钠过80目筛;00534制软材,湿颗粒将干浸膏粉、包合物粉、乳糖粉、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加75V/V乙醇适量,制成软材,过14目筛制成湿颗粒;00545干燥65烘干,过20目筛整粒得干颗粒;00556混合将整粒后的干颗粒,加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混合均匀;00567半成品含量测定;00578压片片重045G每片;00589成品含量测定;005910包装。0060本品生产工艺经优化。

21、筛选,工艺科学稳定,质量可控。并经系统药理毒理学研究证实,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有明显的镇咳、镇痛作用,并有降温、抑制急性炎症、祛痰、抑菌和抗病毒等作用;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用药安全。是一种有效的抗感冒中药复方制剂。具体实施方式0061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是用于说明说明书CN102357176ACN102357185A6/15页8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质对本发明进行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另外,在本发明中,V/V表示体积比浓度或者体积比。0062实施例1胶囊剂的制备00630064制备方法00651包合物制备以上八味,一枝蒿、金。

22、银花、贯叶金丝桃、薄荷加处方量8倍量水,水蒸气蒸馏7小时提取挥发油,按挥发油与环糊精之比17的比例在60条件下投入环糊精,搅拌60分钟,滤过,于40将包合物干燥,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00662干浸膏制备药渣与生石膏、知母、大青叶、甘草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处方量的19倍水含药材吸水率,第二次加处方量的16倍水,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过滤,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将合并液减压浓缩90,008MPA至相对密度为110120855,冷却至40,加乙醇使醇含量达60V/V,搅匀,放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7080,008MPA至相对密度为130135清膏,真空干燥60。

23、70,008MPA至干浸膏;00673粉碎过筛将干浸膏粉碎过80目筛,包合物过80目筛,乳糖粉碎过80目筛,羧甲基淀粉钠过80目筛;00684制软材,湿颗粒将干浸膏粉、包合物粉、乳糖粉、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加75V/V乙醇适量,制成软材,过14目筛制成湿颗粒;00695干燥65烘干,过20目筛整粒得干颗粒;00706混合将整粒后的干颗粒,加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混合均匀;00717半成品含量测定;00728充填胶囊内容物重045G049G053G057G每粒;00739成品含量测定;说明书CN102357176ACN102357185A7/15页9007410包装。0075实施例2胶囊。

24、剂的制备00760077制备方法00781包合物制备以上八味,一枝蒿、金银花、贯叶金丝桃、薄荷加处方量8倍量水,水蒸气蒸馏7小时提取挥发油,按挥发油与环糊精之比17的比例在60条件下投入环糊精,搅拌60分钟,滤过,于40将包合物干燥,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00792干浸膏制备药渣与生石膏、知母、大青叶、甘草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处方量的19倍水含药材吸水率,第二次加处方量的16倍水,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过滤,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将合并液减压浓缩90,008MPA至相对密度为110120855,冷却至40,加乙醇使醇含量达60V/V,搅匀,放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25、减压浓缩7080,008MPA至相对密度为130135清膏,真空干燥6070,008MPA至干浸膏;00803粉碎过筛将干浸膏粉碎过80目筛,包合物过80目筛,甘露醇粉碎过80目筛,羧甲基淀粉钠过80目筛;00814制软材,湿颗粒将干浸膏粉、包合物粉、甘露醇、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加75V/V乙醇适量,制成软材,过14目筛制成湿颗粒;00825干燥65烘干,过20目筛整粒得干颗粒;00836混合将整粒后的干颗粒,加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混合均匀;00847半成品含量测定;00858充填胶囊内容物重045G每粒;00869成品含量测定;008710包装。说明书CN102357176ACN1。

26、02357185A8/15页100088实施例3胶囊剂的制备008900900091制备方法00921包合物制备以上八味,一枝蒿、金银花、贯叶金丝桃、薄荷加处方量8倍量水,水蒸气蒸馏7小时提取挥发油,按挥发油与环糊精之比17的比例在60条件下投入环糊精,搅拌60分钟,滤过,于40将包合物干燥,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00932干浸膏制备药渣与生石膏、知母、大青叶、甘草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处方量的19倍水含药材吸水率,第二次加处方量的16倍水,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过滤,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将合并液减压浓缩90,008MPA至相对密度为110120855,冷却至40,加乙醇使醇含量。

27、达60V/V,搅匀,放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7080,008MPA至相对密度为130135清膏,真空干燥6070,008MPA至干浸膏;00943粉碎过筛将干浸膏粉碎过80目筛,包合物过80目筛,糊精粉碎过80目筛,羧甲基淀粉钠过80目筛;00954制软材,湿颗粒将干浸膏粉、包合物粉、糊精、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加75V/V乙醇适量,制成软材,过14目筛制成湿颗粒;00965干燥65烘干,过20目筛整粒得干颗粒;00976混合将整粒后的干颗粒,加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混合均匀;00987半成品含量测定;00998充填胶囊内容物重045G每粒;01009成品含量测定。

28、;010110包装。0102实施例4片剂的制备说明书CN102357176ACN102357185A9/15页11010301040105制备方法01061包合物制备以上八味,一枝蒿、金银花、贯叶金丝桃、薄荷加处方量8倍量水,水蒸气蒸馏7小时提取挥发油,按挥发油与环糊精之比17的比例在60条件下投入环糊精,搅拌60分钟,滤过,于40将包合物干燥,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01072干浸膏制备药渣与生石膏、知母、大青叶、甘草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处方量的19倍水含药材吸水率,第二次加处方量的16倍水,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过滤,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将合并液减压浓缩90,008MPA至相。

29、对密度为110120855,冷却至40,加乙醇使醇含量达60V/V,搅匀,放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7080,008MPA至相对密度为130135清膏,真空干燥6070,008MPA至干浸膏;01083粉碎过筛将干浸膏粉碎过80目筛,包合物过80目筛,乳糖粉碎过80目筛,羧甲基淀粉钠过80目筛;01094制软材,湿颗粒将干浸膏粉、包合物粉、乳糖粉、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加75V/V乙醇适量,制成软材,过14目筛制成湿颗粒;01105干燥65烘干,过20目筛整粒得干颗粒;01116混合将整粒后的干颗粒,加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混合均匀;01127半成品含量测定;011。

30、38压片片重045G049G053G057G每片;01149成品含量测定;011510包装。0116实施例5片剂的制备0117说明书CN102357176ACN102357185A10/15页1201180119制备方法01201包合物制备以上八味,一枝蒿、金银花、贯叶金丝桃、薄荷加处方量8倍量水,水蒸气蒸馏7小时提取挥发油,按挥发油与环糊精之比17的比例在60条件下投入环糊精,搅拌60分钟,滤过,于40将包合物干燥,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01212干浸膏制备药渣与生石膏、知母、大青叶、甘草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处方量的19倍水含药材吸水率,第二次加处方量的16倍水,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

31、静置过滤,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将合并液减压浓缩90,008MPA至相对密度为110120855,冷却至40,加乙醇使醇含量达60V/V,搅匀,放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7080,008MPA至相对密度为130135清膏,真空干燥6070,008MPA至干浸膏;01223粉碎过筛将干浸膏粉碎过80目筛,包合物过80目筛,甘露醇粉碎过80目筛,羧甲基淀粉钠过80目筛;01234制软材,湿颗粒将干浸膏粉、包合物粉、甘露醇、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加75V/V乙醇适量,制成软材,过14目筛制成湿颗粒;01245干燥65烘干,过20目筛整粒得干颗粒;01256混合将整粒后。

32、的干颗粒,加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混合均匀;01267半成品含量测定;01278压片片重045G每片;01289成品含量测定;012910包装。0130实施例6片剂的制备0131说明书CN102357176ACN102357185A11/15页130132制备方法01331包合物制备以上八味,一枝蒿、金银花、贯叶金丝桃、薄荷加处方量8倍量水,水蒸气蒸馏7小时提取挥发油,按挥发油与环糊精之比17的比例在60条件下投入环糊精,搅拌60分钟,滤过,于40将包合物干燥,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01342干浸膏制备药渣与生石膏、知母、大青叶、甘草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处方量的19倍水含药材吸水率,第二次。

33、加处方量的16倍水,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过滤,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将合并液减压浓缩90,008MPA至相对密度为110120855,冷却至40,加乙醇使醇含量达60V/V,搅匀,放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7080,008MPA至相对密度为130135清膏,真空干燥6070,008MPA至干浸膏;01353粉碎过筛将干浸膏粉碎过80目筛,包合物过80目筛,糊精粉碎过80目筛,羧甲基淀粉钠过80目筛;01364制软材,湿颗粒将干浸膏粉、包合物粉、糊精、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加75V/V乙醇适量,制成软材,过14目筛制成湿颗粒;01375干燥65烘干,过20。

34、目筛整粒得干颗粒;01386混合将整粒后的干颗粒,加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混合均匀;01397半成品含量测定;01408压片片重045G每片;01419成品含量测定;014210包装。0143实施例7颗粒剂的制备0144说明书CN102357176ACN102357185A12/15页140145制备方法01461包合物制备以上八味,一枝蒿、金银花、贯叶金丝桃、薄荷加处方量8倍量水,水蒸气蒸馏7小时提取挥发油,按挥发油与环糊精之比17的比例在60条件下投入环糊精,搅拌60分钟,滤过,于40将包合物干燥,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01472干浸膏制备药渣与生石膏、知母、大青叶、甘草加水煎煮两次,第。

35、一次加处方量的19倍水含药材吸水率,第二次加处方量的16倍水,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过滤,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将合并液减压浓缩90,008MPA至相对密度为110120855,冷却至40,加乙醇使醇含量达60V/V,搅匀,放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7080,008MPA至相对密度为130135清膏,真空干燥6070,008MPA至干浸膏;01483粉碎过筛将干浸膏粉碎过80目筛,包合物过80目筛,乳糖粉碎过80目筛;01494制软材,湿颗粒将干浸膏粉、包合物粉、乳糖粉混合均匀,加75V/V乙醇适量,制成软材,过14目筛制成湿颗粒;01505干燥65烘干,过20。

36、目筛整粒得干颗粒;01516成品含量测定;01527分袋包装。0153实施例8颗粒剂的制备0154说明书CN102357176ACN102357185A13/15页150155制备方法01561包合物制备以上八味,一枝蒿、金银花、贯叶金丝桃、薄荷加处方量8倍量水,水蒸气蒸馏7小时提取挥发油,按挥发油与环糊精之比17的比例在60条件下投入环糊精,搅拌60分钟,滤过,于40将包合物干燥,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01572干浸膏制备药渣与生石膏、知母、大青叶、甘草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处方量的19倍水含药材吸水率,第二次加处方量的16倍水,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过滤,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37、将合并液减压浓缩90,008MPA至相对密度为110120855,冷却至40,加乙醇使醇含量达60V/V,搅匀,放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7080,008MPA至相对密度为130135清膏,真空干燥6070,008MPA至干浸膏;01583粉碎过筛将干浸膏粉碎过80目筛,包合物过80目筛,蔗糖粉碎过80目筛;01594制软材,湿颗粒将干浸膏粉、包合物粉、蔗糖混合均匀,加75V/V乙醇适量,制成软材,过14目筛制成湿颗粒;01605干燥65烘干,过20目筛整粒得干颗粒;01616成品含量测定;01627分袋包装。0163实施例9颗粒剂的制备0164说明书CN10235717。

38、6ACN102357185A14/15页1601650166制备方法01671包合物制备以上八味,一枝蒿、金银花、贯叶金丝桃、薄荷加处方量8倍量水,水蒸气蒸馏7小时提取挥发油,按挥发油与3环糊精之比17的比例在60条件下投入环糊精,搅拌60分钟,滤过,于40将包合物干燥,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01682干浸膏制备药渣与生石膏、知母、大青叶、甘草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处方量的19倍水含药材吸水率,第二次加处方量的16倍水,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过滤,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将合并液减压浓缩90,008MPA至相对密度为110120855,冷却至40,加乙醇使醇含量达60V/V,搅匀,放。

39、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7080,008MPA至相对密度为130135清膏,真空干燥6070,008MPA至干浸膏;01693粉碎过筛将干浸膏粉碎过80目筛,包合物过80目筛,糊精粉碎过80目筛;01704制软材,湿颗粒将干浸膏粉、包合物粉、糊精混合均匀,加75V/V乙醇适量,制成软材,过14目筛制成湿颗粒;01715干燥65烘干,过20目筛整粒得干颗粒;01726成品含量测定;01737分袋包装。0174药理毒理学实施例0175一药效学研究0176以下药效学研究所用金蒿颗粒剂为实施例7所制备。0177金蒿颗粒剂IG07、14、28G/KG家兔;135、27、54G/KG。

40、大鼠;19、38、76G/KG小鼠具有以下作用01781对伤寒IV多糖菌苗引起的家兔发热具有明显降温作用,作用可持续3H以上,提示有解热作用。01792对酵母菌引起的大鼠发热具有显著降温作用,作用持续7小时以上01803对急性炎症模型角叉菜胶引起大鼠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01814对慢性炎症模型大鼠棉球肉芽肿无明显抑制作用。说明书CN102357176ACN102357185A15/15页1701825对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炎性渗出无明显抑制作用。01836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提示有祛痰作用。01847能明显减少氨水引发小鼠咳嗽的次数,减少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强,提示有镇咳作用。0185。

41、8能明显减少冰醋酸致小鼠扭体的次数,减少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强,提示有镇痛作用。01869体外对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副流感1、RSV、HSVI、HSVII、AD7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有明显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01、0112、0126、0056、0112、0112和0126MG颗粒/ML,TI分别为4、35、44、8、4、4和35。对COXB4、COXB5、AD3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体内对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肺炎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感染致小鼠死亡有显著保护作用,三个剂量组的死亡保护率分别为4737、4211、2632,生命延长率分别为2121、1818和1363,说明本颗粒剂体内有。

42、抗流感病毒的作用。018710体内、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体内抑菌的ED50分别为10535MG/KG、4984MG/KG、6823MG/KG。0188上述结果提示,金蒿颗粒有明显的镇咳、镇痛作用,并有降温、抑制急性炎症、祛痰、抑菌和抗病毒等作用。这些作用为本颗粒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温病卫气同病者提供了药理依据。0189二毒理研究01901小鼠急性毒性试验0191由于IG最高浓度最大容量04ML/10G未发现任何毒性反应,亦未发生死亡,故作最大耐受量MTD试验,MTD为293G/KG颗粒剂,为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用量的755倍,提示用药安全。01。

43、922大鼠长期毒性试验0193金蒿颗粒大鼠IG27、54、108G/KG相当于临床用药的73、146、292倍。,每天一次,连续60天2个月,大鼠体重系数、脏器系数、血常规、血生化检测指标与NS组比较均无异常。主要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亦无病理改变。0194上述结果表明,该颗粒剂无明显毒副作用,用药安全。0195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是一种工艺稳定、质量可控、可应用于大工业生产的现代中药复方制剂。复方具有清解气热、清热解毒、泻卫透表的功效,对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温病卫气同病者有肯定疗效。药理学证实,该药对多种因素引起的实验动物发热均有明显的降温效果,且作用均可维持在三小时以上,对急性炎症有抑制作用,同时具有止咳祛痰、镇痛和对上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及病毒的抑制作用。本品经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均未见毒性和明显不良反应,表明用药安全。说明书CN10235717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