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780045254.3
2007.11.23
CN101563568A
2009.10.21
授权
有权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F24D19/10
格伦德福斯管理联合股份公司
皮埃尔·瓦德斯特鲁普; 卡斯滕·斯科乌莫塞·卡勒瑟
丹麦比耶灵布罗
2006.12.7 EP 06025273.1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郑小军;黄 艳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在供暖设备中的转速可调的供暖循环泵的方法,该设备的通流阻力根据室温进行变化,在所述方法中检测泵的输送量的时间变化(1)或与该输送量相关的值的时间变化,并根据所检测的值确定,该泵是否使供暖设备供给充足、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其中,当确定为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时泵自行进行校正调节。
1. 用于控制在供暖设备中的转速可调的供暖循环泵的方法,该供暖设备的通流阻力根据室温变化,在所述方法中,检测所述泵的输送量或与所述输送量相关的值的时间变化(1,3);以及根据所检测的值确定所述泵是否使所述供暖设备的供给充足或者供给不足或者供给过多,其中,当确定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时,所述泵将自行进行校正调节。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所述输送量相关的值是所述供暖设备的Kv值。3.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相同的输送量(2,4)或在预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相同的Kv值被用作判断所述供暖设备的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的特征。4.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相同的最大输送量(2)或在预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相同的最大Kv值被用作判断所述供暖设备的供给不足的特征。5.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相同的最小输送量(4)或在预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相同的最小Kv值被用作判断所述供暖设备的供给过多的特征。6.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输送量或Kv值的时间变化(1,3)与预定的变化特性进行比较,并根据可能存在的偏差来确定是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7.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的变化特性是一周期性曲线。8. 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性曲线在24小时的时间间隔内经历一个360°周期。9.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的变化特性是正弦曲线。10.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输送量的变化(1,3)与周期性的尤其呈正弦形式的曲线之间在所述曲线具有最小值的区域内的偏差评估为供给过多。11.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输送量的变化(1,3)与周期性的尤其呈正弦形式的曲线之间在所述曲线具有最大值的区域内的偏差评估为供给不足。12.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在一个周期内的输送量变化或与所述输送量变化相关的值;以及将具有最大输送量的时间区段内的曲线形状与具有最小输送量的时间区段内的曲线形状进行比较,并且通过所述曲线形状之间超过预定量值的偏差来确定所述供暖设备的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13.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输送量变化或与所述输送量变化相关的值在每个时间单位的输送量频率分布(5,7),并由此确定所述供暖设备的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14.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每个时间单位输送量最大的区域中的输送量频率K1的值与每个时间单位输送量最小的区域中的输送量频率K2的值进行比较,两者的偏差被用作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的程度的量值。15. 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随后,当每个时间单位输送量最大的区域中的输送量频率K1的值大于每个时间单位输送量最小的区域中的输送量频率K2的值时,确定所述供暖设备的供给不足(图1)。16. 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随后,当输送量最大的区域中的输送量频率K1的值小于输送量最小的区域中的输送量频率K2的值时,确定所述供暖设备的供给过多(图2)。17.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并评估在至少24小时的时间间隔或优选前后相连的多个时间间隔内所述泵的输送量的时间变化或与所述输送量相关的值的时间变化。18.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所述泵的输送量的时间变化或与所述输送量相关的值的时间变化,确定并比较在两个部分周期内的已确定频率分布的曲线下的面积(A、B),其中,部分周期的面积(A、B)间的偏差被用作所述供暖设备的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的量值。19. 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分布的部分周期通过输送量QT来确定,所述输送量QT将一个周期的频率分布划分成两个部分周期,其中QT=α(Qmax-Qmin)+Qmin,其中:Qmax为一个周期内的最大输送量,Qmin为一个周期内的最小输送量,以及α为系数,优选为1/2。20.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在一个周期内输送的输送量的数学平均值(8),将所述平均值(8)与所述输送量的时间变化(3)的中间值(9)之间的偏差用作所述供暖设备的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的量值。21. 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随后,当所述输送量的平均值(8)位于所述中间值(9)之下时,确定为供给不足。22. 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随后,当所述输送量的平均值(8)位于所述中间值(9)之上时,确定为供给过多。23.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输送量的时间变化(1,3)或与所述输送量相关的值的时间变化(1,3)进行频率分析,并且根据所述频率分析确定,是否存在所述供暖设备的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24. 按照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如下方式确定供给过多或供给不足:除了所确定的基准振动(10)之外还确定第一和/或其它的超谐振动(11、12)。25. 按照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随后,当所述第一超谐振动(11)与所述基准振动(10)的相位之间偏置预定角度,优选约为180°时,确定所述供暖设备的供给不足。26. 按照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随后,当所述第一超谐振动(11)与所述基准振动(10)的相位之间偏置预定角度,优选约为360°时,确定所述供暖设备的供给过多。
用于控制转速可调的供暖循环泵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特征的用于控制在供暖设备中的转速可调的供暖循环泵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现有技术中目前常见的供暖设备,始流温度(Vorlauftemperatur)受室外温度的控制(auβentemperaturgesteuert),并且室内温度通过恒温器阀调节,在必要时具有旁路的情况下,恒温器阀根据恒温器的位置或大或小地开启、完全打开或完全关闭管道截面。为了实现这类系统,需要供暖循环泵在足够的压力下以各种必需的输送量进行输送,从而克服管道系统内的摩擦阻力,并确保对采暖设施或其它消耗器始终供给足够的循环热载体(通常为水)。现代的供暖设备配置有转速调节装置,所述转速调节装置能使泵机组在宽范围内相应地进行调节,从而一方面确保足够的输送功率,而另一方面实现尽可能大的能量使用效率。由此,这种转速可调的供暖循环泵能大范围地自动适应供暖设备的各种需求情况(Anforderungsprofile),属于现有技术中适合的方法。然而,其总是不能可靠避免供暖循环泵的输送功率至少有时会出现的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在第一种情况中,供暖系统内会不期望地产生噪声,另外会发生用于驱动泵的电能的不必要的浪费。而在后一种情况中,只是在有时存在供暖设备的供给不足,因为尽管恒温器阀打开仍无法输送所需的热载体流。 发明内容 鉴于此背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在供暖设备中的转速可调的供暖循环泵的方法,由此可以借助简单方式确定,只是在有时发生的,带有热载体介质的供暖设备是否存在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随后在必要时进行校正。 按照本发明,所述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得以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式通过从属权利要求、后续描述以及附图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设置为用于控制在供暖设备中的转速可调的供暖循环泵,所述供暖设备例如配置有多个控制室温的恒温器阀,所述恒温器阀根据室温改变供暖设备的通流阻力,也可对应于热量需求改变设备的管网特性(Rohrnetzkennlinie)。在按照本发明的方法中,检测泵的输送量的时间变化或与输送量相关的值的时间变化;以及根据所检测的值(输送量或与输送量相关的值)确定,该泵是否使供暖设备的供给充足或者供给不足或者供给过多,随后,当确定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时,泵自行进行校正调节(ansteuern),以此方式确保,当所有恒温器阀都打开时泵对于供暖设备的供给始终是充足的。另一方面,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还确保了,例如当所有的恒温器阀都关闭时,不会发生供给过多的情况。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或者检测输送量或者检测与输送量相关的值,例如流速或Kv值(其为供暖设备的标准流量特征(Durchflusskennzahl))。 泵的校正调节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例如通过调节特性曲线(Regelkennlinie)的相应变化和/或通过泵曲线(Pumpenkurve)的变化来实现,与此相似的是,变频器控制的转速可调的供暖循环泵可以自行通过控制/调节来实现。 为了确定泵对供暖设备是否存在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形式,在预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相同的输送量或在预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相同的Kv值被用作判断供暖设备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的特征。所述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对于理想泵供给的(pumpenversorgt)供暖设备而言,其管网特性可通过受室温影响的恒温器而发生变化,由于日/夜循环、与日/夜循环相关的室外温度变化以及可能的太阳热辐射,使得输送量通常总是在发生变化。根据本发明的精神保持基本相同的输送量应理解为,在一个普通的日循环(24小时)为基础的情况下所保持的基本相同的输送量是可识别的。还可以确定公差范围,根据本发明的精神,所述公差范围可以视为保持不变,对此的预定时间也同样视为保持不变。所述预定时间可以例如是30分钟或60分钟。当在所述时间内输送基本恒定的输送量或Kv值保持基本不变时,由此可见输送量不是按照理想的方式适应于供暖设备的需要。 因此按照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形式,当在预定时间内以保持基本相同的最大输送量输送或确定在预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相同的最大Kv值时,其将用作判断供暖设备的供给过低的特征。所述假设是基于以下认识,当全部的恒温器阀都打开时,却始终输送基本恒定的最大输送量。但是在此设备理想运行时,这种状态一般只在短时间出现,因为否则的话恒温器阀的调节特性将不存在并且室温仅取决于输送介质的输送量和输送介质的温度。因此,当在预定时间内输送保持相同的最大输送量或在预定时间内确定出保持基本相同的最大Kv值时,供暖设备存在供给不足。 相反,当确定出在预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相同的最小输送量(还包括零输送量)或确定出在预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相同的最小Kv值时,其可用作判断供暖设备的供给过多的特征。这也适用于相反的情况,随后,当恒温器阀最大程度关闭时,泵的输送功率应一直下降,直到恒温器阀重新调节到打开,只有在那时保证供暖设备的理想供给。 按照本发明所述,有多种可行的方法来确定这种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除了之前所述的确定在预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相同的最大或最小输送量或确定在预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相同的最大或最小Kv值来作为判断供给过多或供给不足的特征之外,可选地,也可将输送量的时间变化或Kv值的时间变化与预定的变化特性进行比较,并根据可能存在的偏差来确定是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在配备有数字控制和调节电气元件的所述泵中通常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输送量的时间变化或Kv值的时间变化与所述预定变化特性之间的比较。 周期曲线通常用作预定的变化特性,其中,除了曲线变化之外,曲线在表示输送量或Kv值的纵轴上的偏移至关重要。由此,周期曲线通常是沿水平时间轴以24小时间隔经历一个360°周期进行延续。这对应于与季节无关的白天和黑夜的持续时间。其起因于,待确定的输送量的时间变化以24小时重复。惊喜地发现,供暖设备的理想输送流在24小时内呈近似正弦的形式,因此适用于与具有正弦形式的特性曲线变化进行比较,从而确定通过泵是否实现了供暖设备的理想供给或者供给不足或者供给过多。 由此,输送量变化与周期性(例如正弦形式的)曲线之间在该曲线具有最小值的区域中的偏差被评估为供给过多,相反,输送量变化与该曲线在该曲线具有最大值的区域中的偏差被评估为供给不足。在两种情况中实施的转速校正控制作用(Steuereingriff)可以直接实现或通过调节特性的修正来实现。由此,在确定供给不足时可通过提高转速来进行控制,在确定供给过多时可通过降低转速来进行控制。 代替前述的评估方法,根据本发明有利地还可使用另外一种评估方法,其中,检测在一个周期内的输送量变化或与输送量变化相关的值,即相关值的时间变化,并且将具有最大输送量的时间区段内的曲线形状与具有最小输送量的同样长时间区段内的曲线形状进行比较。随后,当上述曲线形状以预定的量值(Maβ)彼此偏离时,这就可以作为判断供暖设备的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的特征。因为其仅取决于曲线形状并且曲线通常是周期性的,例如对于正弦曲线而言,可将曲线最大值区域和曲线最小值区域进行比较,其中,为了比较在所述区域中的曲线形状,该特征并不取决于绝对值,而是取决于基于虚拟的基准线(Nulllinie)所获得的与最大值和/或最小值的相对值。对于在0°、180°和360°时与基准线相交的理想正弦曲线,在0°-180°的曲线形状和180°-360°的曲线形状相同,同样地,曲线区段自身偏置180°后相对于基准线彼此呈镜向对称。 按照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形式,提供一种用于确定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的特别简单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输送量变化的输送量频率分布或与该输送量相关的值的频率分布并由此确定供暖设备的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输送量频率分布可以理解为,确定或平均在例如5秒的时间区段内的输送量,随后确定在每个时间区段内的输送量频率分布情况。在供暖设备理想供给时表现出,特别在输送量最大和最小的区域中的频率分布基本相同。相反,假如这种对称性被破坏,则存在泵输送量不足或过多。由此,在输送量最大区域内的输送量频率分布与在输送量最小区域内的输送量频率分布之间的偏差用作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的程度的量值。 当在输送量最大区域中每个时间区段的输送量频率值大于在输送量最小区域中每个时间区段的输送量频率值时,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就确定供暖设备的供给不足,并相应地进行校正。与此相反,如果在输送量最大区域中每个时间单位的输送量频率值小于输送量最小区域中每个时间单位的输送量频率值,则其将作为判断供暖设备的供给不足的特征,并通过泵控制(Pumpensteuerung)进行相应校正。 有利地,这样应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即确定在24小时的时间区段内泵的输送量的时间变化,并在必要时依据所述输送量的变化确定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随后通过泵控制进行校正调节。必要时所述方法可以自行重复多次,以尽可能实现设备的任选泵供给。但是,也可以对多个这样的24小时间隔的输送量变化进行确定和评估,其中,优选在前后相连的时间区段内确定这种变化,以检测系统的变化情况。 代替对输送量最大区域和最小区域的频率分布进行数值比较,按照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形式也可确定并比较两个“部分周期(Teilperiod)”的频率分布曲线下的面积,其中,在频率分布曲线下的部分周期的面积偏差用作为供暖设备的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的量值。 由此,按照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形式,通过输送量QT确定部分周期的频率分布的形状,将一个通常为24小时的周期的频率分布划分为两个部分周期。由此,输送量QT计算如下: QT=α(Qmax-Qmin)+Qmin 其中,Qmax是在一个周期内的最大输送量,Qmin是在一个周期内的最小输送量,α是优选为1/2的系数。借助QT确定输送量或与输送量相关的值的时间变化曲线的所谓的一种基准线。 根据本发明也可以如下方式确定泵是否使供暖设备的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即对一个周期内输送的输送量取数学平均值,确定所述数学平均值是否与输送量的时间曲线变化的中间值有偏差。随后,将可能存在的偏差的大小用作为泵使得供暖设备的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的量值。此外,所述中间值示出为输送量或与输送量相关的值的变化曲线的虚拟基准线。当输送量的数学平均值位于中间值以下,则确定泵使得供暖设备的供给不足,相反,当输送量的该数学平均值位于中间值以上,则确定供给过多。 此外,按照本发明,还可选择以如下方式确定通过泵和/或规定输送使得供暖设备的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即检测输送量的时间变化或与输送量相关的值的时间变化,以及进行频率分析(Frequenzanalyse),随后根据频率分析确定是否存在供暖设备的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由此,通过确定除了已确定的基准振动(Grundschwingung)(通常每天一次)之外的第一和/或其它超谐(überharmonische)振动,可以在对输送量的时间变化或与输送量相关的值的时间变化进行频率分析时确定供暖设备是供给不足或是供给过多。 按照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形式,如果确定这种第一和第二超谐振动,则可以由此进一步确定是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当第一超谐振动与基准振动的相位差约为180°,则确定供暖设备的供给不足。当第一超谐振动与基准振动的相位差约为360°时,则确定供暖设备的供给过多。 用于根据输送量或与输送量相关的值的时间变化来确定供暖设备的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和/或正确供给的前述方法,仅应理解为示例,并非限制性的细节描述。此外本发明的方法具有特别的优点,因为它可以借助总是位于变频器侧的数字模块以相对较少的软件费用即可实现。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图1、图2和图3示出的是曲线变化,图中的纵坐标表示输送量,横坐标表示时间,各曲线都坐落在所示出的坐标系的右上象限。在左上象限中,纵坐标显示的是每个时间区段的输送量,横坐标显示的是每个时间区段各个输送量的频率分布值。图4至图6示出的是在供暖设备中输送量的时间变化的频率分析的三种不同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供暖设备存在典型供给不足(图1)和供给过多(图2)的情况。在图1和图2的右上象限所示出的曲线表示24小时的时间间隔。图1中的曲线1近似为正弦曲线,如其以虚线在曲线左侧部分补充所示,其在输送量高度最大的区域内变得平坦。曲线1的所述变平区域用标记2表示。在此区域中的曲线1与右边的半波(Halbwelle)不是镜向对称的,其曲线形状和另外的半波有所偏离。在最大输送量处出现平坦走向表示,在该区域中与理想的输送量变化(正弦曲线)不同,无法以需要的方式提高输送量。由此可以得出,在泵已经以基本相同的最大输送量输送期间,供暖设备的恒温器阀已全部或更多地打开也不能全部满足热需求。为了能够确定这种情况,如上所述,可选地,使曲线1与预定的变化特性即正弦曲线进行比较,由此确定在最大输送量区域中曲线1与正弦曲线的偏离,并且此偏离随后作为判断供暖设备供给不足的特征,然后对供暖循环泵进行相应的校正调节。所述方法可以自行完成,并通过对配置在转速可调的供暖循环泵中的现有的数字控制和调节电气元件的相应的编程来实现。 在该附图右象限所示出的曲线示出了输送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除了输送量Q,也可使用与输送量Q相关的值(如Kv值),所述值在此处所关注的区域具有基本相同的曲线变化。 为了确定是否存在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需要对输送量最大区域中的输送量变化的曲线形状与输送量最小区域中的输送量变化的曲线形状进行比较。如果相对于虚拟的基准线偏置180°的曲线部分能映射到所述虚拟的基准线上,就可以直接比较曲线形状。对于一致的曲线示出为一条共同曲线,相反,对于不一致的曲线形状则示出为两条彼此偏离的曲线,如在图1的区域2中以实线示出的曲线区段和以虚线示出的曲线区段一样,所述曲线区段是偏置180°并映射到虚拟基准线的曲线区段。如根据图1和图2示出的实施例所描述的那样,可以根据曲线形状彼此之间的偏差容易地确定出供暖设备是否存在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 替代将输送量变化和预定的特性曲线进行比较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确定在输送量最大或输送量最小的区域中是否以基本相同的输送量输送预定的时间,如在曲线区段2中的情况,从而如前所述确定供暖设备存在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以及进行相应的校正调节,所述调节同样可以自行通过泵的数字控制和调节电气元件来实现。这里首先必须确定出适当的误差值和时间值,以此准确地确定实际上是否存在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而不会造成对设备的其它干扰。所述值可以简单的通过实验确定。 图2示出了在供暖设备供给过多时输送量的时间变化的情况。此处示出的曲线3具有区域4,在区域4中的曲线和正弦变化(参照虚线)存有偏差。在该区域4中泵不进行输送,因为供暖设备的恒温器阀处于关闭状态,和/或泵在最小输送量时以基本相同的小输送量输送。这表示设备供给过多,如根据图1所述同样的方式通过和特性曲线变化(如正弦曲线)进行比较,或通过确定出在输送量最小区域中基本恒定的输送量,来确定设备供给过多。 另一确定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的方法是通过观察输送量的频率分布。对此,泵的输送量的时间变化,如同通过例如图1中的曲线1或图2中的曲线3所示出的一样,可以分隔成多个相同的时间区段并确定在某时间区段内的可能的平均输送量。随后,确定对于24小时间隔的每个时间区段的输送量,同样在24小时间隔内对每个时间单位内的输送量的频率分布也要进行确定。所述频率分布曲线在图1和图2的左上象限中示出。由此,曲线5示出了在按照曲线1的输送量变化中,每个时间单位的输送量的频率分布。曲线6相应示出了在按照曲线3的输送量变化中,每个时间单位输送量的频率分布。 如两个频率分布曲线5和6所示出的,在泵对设备供给过多或供给不足的区域中,即在区域2和区域4中,频率K高于其它区域的频率。这说明泵在区域2或区域4中实际上是以恒定的输送量进行输送的,并且输送量的时间变化不是优选的正弦形状。因此,在输送量最小或输送量最大的区域中,频率分布曲线的频率K高,所述频率可以相当简单并可靠地确定。能在控制和调节电气元件中通过执行软件来实现的相应的算法是比较简单的。 当在输送量最小区域中输送量变化的每个时间区段的输送量频率分布与在输送量最大区域中输送量变化的每个时间区段的输送量频率分布之差特别大时(图2),其作为判断该设备供给过多的特征,在相反的情况下(图1),则作为判断该设备供给不足的特征。在图1中仅示范性地以虚线表示的曲线变化7示出了,当理想供给(即在时间变化中具有以正弦形状变化的输送量)时输送量频率分布的情况。 供暖设备是否存在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也可以根据图2所示一样,以如下方式确定,即首先在一个周期内确定输送量的时间变化,由此将检测到按照附图2的曲线3。随后,确定在所述周期内的输送量的数学平均值。在图2中,所述平均值由虚线8示出。另外,确定曲线3的中间值9,随后通过比较来确定数学平均值8和中间值9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曲线3的曲线变化是对称的,即供暖设备既不存在供给不足也不存在供给过多,而是通过泵对供暖设备进行常规供给。反之,如果数学平均值8偏离中间值9,尚需确定数学平均值8是大于中间值9还是小于中间值9。如在图2所示的数学平均值8的情况下,如果数学平均值8位于中间值9上,即数学平均值8大于中间值9,则供暖设备存在供给过多。相反,当数学平均值8位于中间值9下,即数学平均值8小于中间值9时,则供暖设备存在供给不足。 根据图3,其示出的曲线1、5和图1示出的曲线一致,其示出了另一种用于确定供暖设备是否存在供给过多或供给不足的方法。如通过按照曲线1的时间变化来确定以及通过曲线5所示出的一样,此处也确定输送量的频率分布。这里,还要检测一个周期内的输送量的时间变化,其中,要确定频率分布曲线5并且要进一步确定出值QT,例如以如下等式来确定该值QT: QT=α(Qmax-Qmin)+Qmin 其中,Qmax是在一个周期内的最大输送量,Qmin是在一个周期内的最小输送量,α是优选为1/2的系数。以此方式确定值QT,该值不仅将一个周期内按照曲线1的输送量的时间变化划分成两个部分周期,而且根据频率分布曲线5进行这种划分。随后,确定频率分布曲线5在由此形成的部分周期中的面积并彼此进行比较。所述面积在图3中以A(密的阴影面积)和B(疏的阴影面积)表示。当面积A和面积B同样大时,通过泵对供暖设备实现了理想供给。如果面积B大于面积A,则存在供给不足,在相反的情况中,则确定为供给过多。 上述评估方法基本可以通过确定一个通常为24小时的周期内的输送量的时间变化来实现。但是也可以在多个这样的周期内实现评估。在另一评估方法中,必须在至少三个周期内进行评估。其涉及到频率分析的方法。 图4示出了这种频率分析的评估曲线图,所述评估曲线图为供暖设备处于理想供给的状态。如曲线图所示仅确定出基准振动10。 在按照图5和图6所示的曲线图中,除了基准振动10以外,还确定第一超谐振动11和第二超谐振动12。当在频率分析中确定所述第一或其它超谐振动时,其是确定泵并未使供暖设备处于理想供给而是使供暖设备处于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的特征。为了最后进行确定,计算超谐振动和基准振动10之间的相位差。当输送量不足时,第一超谐振动和基准振动10之间偏置180°。相反,如在图6中示出的,当供给过多时,第一超谐振动11和基准振动10间的相位差大约为360°,而当供给不足时,相位差仅约为180°。这样还可以根据相位差来确定是否存在供给过多或供给不足。
《用于控制转速可调的供暖循环泵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控制转速可调的供暖循环泵的方法.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在供暖设备中的转速可调的供暖循环泵的方法,该设备的通流阻力根据室温进行变化,在所述方法中检测泵的输送量的时间变化(1)或与该输送量相关的值的时间变化,并根据所检测的值确定,该泵是否使供暖设备供给充足、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其中,当确定为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多时泵自行进行校正调节。。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