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以及自行车运动服.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362040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50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55317.1

申请日:

2010.08.17

公开号:

CN102370283A

公开日:

2012.03.1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41H 43/00申请日:20100817|||公开

IPC分类号:

A41H43/00; A41D13/00

主分类号:

A41H43/00

申请人:

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

发明人:

李翼; 胡军岩; 姚磊; 罗洁; 曹旭勇; 巢晃; 郭月萍; 周金云; 孙舒; 王永进; 焦姣; 刘家伟

地址:

中国香港九龙红磡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代理人:

郭伟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备的自行车运动服,该方法包括S1.收集运动员的热生理变化、肌肉活动状况、风阻、对面料的手感以及防紫外线辐射程度,得到运动员身体各部位的需求统计结果;S2.基于统计结果,确定所述自行车运动服的每个部位使用的材料;S3.基于所述运动员的身体尺寸,使用材料制备自行车运动服。自行车运动服包括紧身内层以及轻质外层。紧身内层根据运动员的热生理变化、肌肉活动状况、风阻、手感以及紫外线辐射程度的不同要求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使用满足运动员需求的不同功能材料。本发明适合自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S1. 收集运动员运动前后身体每个部位的热生理变化、 肌肉活动状况、 风阻、 面料的手 感以及紫外线辐射程度, 得到运动员身体各部位的需求的统计结果 ; S
2: 基于所述统计结果, 确定所述自行车运动服的每个部位使用的材料 ; S
3: 基于所述运动员的身体尺寸, 使用所述材料制备所述自行车运动服。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自行车运动服, 其特征在 于, 包括贴近皮肤的紧身内层以及提供保暖效果和柔软手感的轻质外层。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行车运动服使用的材 料要求 : 水气渗透率大于每天 800g/m2, 综合水分管理能力大于 0.7, 紫外线防护系数大于 600, 饱满和柔软度高于 9 级, 刺痒不超过 3 级。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轻质外层为具有防水 / 油和 / 或促进红外辐射和 / 或温度调节功能的套头外套。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 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身内层根据运动员的热 生理变化、 肌肉活动状况、 风阻、 手感以及紫外线辐射程度划分为多个区域, 每个所述区域 使用满足运动员需求的不同功能材料和 / 或不同的组织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 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身内层划分为 14 个区域, 区域 1 为肩部,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90-180g/m2, 厚度小于 1.2mm, 隔热度 0.4-0.65Clo, 刚度在 3.5 以内, 弹性模量正向经为 0.4-0.7, 弹性模量返回经为 0.4-0.7, 弹性模量正向纬为 0.4-0.7,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 0.4-0.7, 延滞经为 0.1-0.3, 延滞纬为 0.1-0.3 ; 区域 2 为胸部,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95-180g/m2, 厚度 0.8-1.2mm, 隔热度大 于 0.45Clo, 刚度在 4 以内, 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 0.3, 弹性模量正 向纬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纬小于 0.3, 延滞经小于 0.3, 延滞纬小于 0.3 ; 区域 3 为腰向前腹,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120-210g/m2, 厚度 0.6-1.05mm, 隔 热度 0.6-0.8Clo, 刚度在 4 以内, 弹性模量正向经为 0.5-0.8, 弹性模量返回经为 0.5-0.8, 弹性模量正向纬为 0.5-0.8,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 0.5-0.8, 延滞经为 0.1-0.3, 延滞纬为 0.1-0.3 ; 区域 4 为后背,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90-180g/m2, 厚度 0.6-1.1mm, 隔热 度 0.4-0.6Clo, 刚度在 4 以内, 弹性模量正向经为 0.4-0.6, 弹性模量返回经为 0.4-0.6, 弹性模量正向纬为 0.4-0.6,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 0.4-0.6, 延滞经为 0.2-0.4, 延滞纬为 0.2-0.4 ; 区域 5 为腋下,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60-150g/m2, 厚度小于 0.75mm, 隔热度 小于 0.3Clo, 刚度在 4 以内, 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 0.2, 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 0.2, 弹性模 量正向纬为小于 0.2,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 0.2, 延滞经小于 0.2, 延滞纬小于 0.2 ; 2 区域 6 为手臂,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90-180g/m , 厚度 0.4-1mm, 隔热度 0.4-0.5Clo, 刚度在 4 以内, 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 0.3, 弹性模量 正向纬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 0.3, 延滞经小于 0.3, 延滞纬小于 0.3 ; 区域 7 为会阴,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160-240g/m2, 厚度大于 1.2mm, 隔热度 小于 0.3Clo, 刚度为 4 以内, 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 0.4, 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 0.4, 弹性模量 2 正向纬小于 0.4, 弹性模量返回纬小于 0.4, 延滞经小于 0.3, 延滞纬小于 0.3 ; 区域 8 为臀部,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180-240g/m2, 厚度大于 0.9mm, 隔热度 小于 0.3Clo, 刚度为 1 至 3, 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 0.3, 弹性模 量正向纬为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 0.3, 延滞经为小于 0.3, 延滞纬为小于 0.3 ; 2 区域 9 为大腿前部,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小于 60g/m , 厚度小于 0.5mm, 隔热 度 0.3-0.5Clo, 刚度为 4 以内, 弹性模量正向经为 0.5-0.8, 弹性模量返回经为 0.5-0.8, 弹 性模量正向纬为 0.5-0.8,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 0.5-0.8, 延滞经为 0.3 以内, 延滞纬为小于 0.3 ; 区域 10 为大腿后部,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120-210g/m2, 厚度 1.05-1.3mm, 隔 热 度 大 于 0.40Clo, 刚 度 为 7 以 内, 弹 性 模 量 正 向 经 为 0.6-0.8, 弹性模量返回经为 0.6-0.8, 弹性模量正向纬为 0.6-0.8,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 0.6-0.8, 延滞经为 0.3-0.5, 延滞 纬为 0.3-0.5 ; 区域 11 为膝部,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30-90g/m2, 厚度 0.2-0.4mm, 隔热度小 于 0.2Clo, 刚度小于 5, 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 0.3, 弹性模量正 向纬为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 0.3, 延滞经为小于 0.3, 延滞纬为小于 0.3 ; 区域 12 为膝后部,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30-90g/m2, 厚度 0.2-0.4mm, 隔热度 小于 0.2Clo, 刚度小于 5, 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 0.3, 弹性模量 正向纬为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 0.3, 延滞经为小于 0.3, 延滞纬为小于 0.3 ; 区域 13 为小腿前部,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30-90g/m2, 厚度 0.2-0.4mm, 隔热 度小于 0.3Clo, 刚度小于 5, 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 0.2, 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 0.2, 弹性模量 正向纬小于 0.2, 弹性模量返回纬小于 0.2, 延滞经小于 0.2, 延滞纬小于 0.2 ; 区域 14 为小腿后部,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30-90g/m2, 厚度 0.2-0.4mm, 隔热 度小于 0.3Clo, 刚度小于 5, 弹性模量正向经大于 0.7, 弹性模量返回经大于 0.7, 弹性模量 正向纬大于 0.7, 弹性模量返回纬大于 0.7, 延滞经小于 0.3, 延滞纬小于 0.3。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区域 7 包括具有至少三层结 构的衬垫。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 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垫包括上表层、 中间层和 底层, 所述上表层的材料特性为表面光滑、 提供湿度缓冲能力、 单向导水功能、 透气 ; 所述中 间层的材料特性为提供液体储存功能、 抗菌功能、 弹性缓冲性能、 透气 ; 所述底层的材料特 性为提供摩擦力使骑车过程中不会打滑、 单向导水功能、 透气。
9: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 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身内层为连体装或两件 装, 所述紧身内层为长袖或短袖。

说明书


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以及自行车运动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运动服的制备方法, 特别涉及一种有关自行车运动员的比 赛运动服的制备方法以及相应的自行车运动服。
     背景技术 在许多国家自行车是一种非常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普遍受欢迎的运动项 目。埃德蒙荷伯克 (Edmund R.Burke) 在 “锻炼和运动的科学” (“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 ) 一书中指出, 自行车竞赛无论是场地或是公路比赛都是对运动员的生理状况有 很高的要求。 典型的 200 米的竞速大约在 10 秒时间内完成, 而环法自行车赛大约要经历 23 天, 行程达到 5000 公里。因此公路自行车比赛对选手的体能要求更高, 要求有稳定的有氧 代谢能力, 尽可能延缓疲劳的产生和在终点时产生最大的冲刺能力。
     为了对自行车选手提供进一步的保护或提高比赛成绩, 许多现有技术已经从纺织 领域对自行车运动服或自行车坐垫进行了广泛研究。 有报道了利用无缝技术生产自行车运 动服 ; 还有报道公开了一种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 选手穿上这种运动服后可以不除衣服就 能小便, 并且声称穿着舒适。有文章报导了一种声称可以降低风阻的运动服的制备。还有 通过对自行车运动服不同部位进行一系列可拆卸的组合制备, 使得运动员可以根据不同的 环境与运动状态自由增减以达到最佳的保暖效果。 更进一步有文章更报道了利用不同面料 进行自行车运动服制备以达到更佳的视觉效果。
     为了改善骑车过程中的舒适程度, 许多现有技术也涉及到自行车的坐垫制备技 术。有报道了一种根据解剖结构在自行车运动服中加装了一个垫子 ; 有报道了利用羚羊皮 来制作坐垫 ; 也有报道从不同的生理与解剖角度介绍了在自行车运动服中加装衬垫的制备 方法 ; 有文章报道一种自行车短裤的制备方法带有分叉的衬垫和使用了弹性面料, 并在衬 垫上提到了使用能吸收水分的材料 ; 也有文章提到了使用无纺布进行衬垫的制备。另一个 改进骑行过程中的舒适感的方法是改变自行车本身坐垫的制备。 这些现有技术通常都声称 能改进舒适感与提供更多的保护。由于此领域与本发明非紧密关联, 所以在此不进行详细 介绍。
     综上所述, 现有技术都没有具体对结合公路自行车比赛的条件与生理需求, 对其 热生理与生理力学要求进行统计, 在此基础上进行自行车运动服系统的制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没有将自行车比赛条件、 运 动员的生理需求和自行车运动服制备相结合, 使自行车运动服在热生理和生理力学上的设 计不合理的缺陷, 提供一种适合自行车比赛条件和运动员的生理需求, 符合热生理和生理 力学设计的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以及相应的自行车运动服。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构造一种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 法, 其中,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S1. 收集运动员运动前后身体每个部位的热生理变化、
     肌肉活动状况、 风阻、 面料的手感以及紫外线辐射程度, 得到运动员身体各部位的需求的统 计结果 ; S2. 基于所述统计结果, 确定所述自行车运动服的每个部位使用的材料 ; S3. 基于 所述运动员的身体尺寸, 使用所述材料制备所述自行车运动服。
     构造一种由上述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自行车运动服, 其中, 包括贴近 皮肤的紧身内层以及提供保暖效果和柔软手感的轻质外层。
     在本发明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中, 所述自行车运动服使用的材料要求 : 水气渗透 率大于每天 800g/m2, 综合水分管理能力大于 0.7, 紫外线防护系数大于 600, 饱满和柔软度 高于 9 级, 刺痒不超过 3 级。
     在本发明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中, 所述轻质外层为具有防水 / 油和 / 或促进红外 辐射和 / 或温度调节功能的套头外套。
     在本发明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中, 所述紧身内层根据运动员的湿热生理变化、 肌 肉活动状况、 风阻、 手感以及紫外线辐射程度划分为多个区域, 每个所述区域使用满足运动 员需求的不同功能材料。
     在本发明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中, 所述紧身内层划分为 14 个区域,
     区域 1 为肩部,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90-180g/m2, 厚度小于 1.2mm, 隔热 度 0.4-0.65Clo, 刚度在 3.5 以内, 弹性模量正向经为 0.4-0.7, 弹性模量返回经为 0.4-0.7, 弹性模量正向纬为 0.4-0.7,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 0.4-0.7, 延滞经为 0.1-0.3, 延滞纬为 0.1-0.3 ;
     区域 2 为胸部,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95-180g/m2, 厚度 0.8-1.2mm, 隔热 度大于 0.45Clo, 刚度在 4 以内, 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 0.3, 弹性模 量正向纬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纬小于 0.3, 延滞经小于 0.3, 延滞纬小于 0.3 ;
     区 域 3 为 腰 向 前 腹,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单 位 重 量 为 120-210g/m2, 厚度 0.6-1.05mm, 隔热度 0.6-0.8Clo, 刚度在 4 以内, 弹性模量正向经为 0.5-0.8, 弹性模量返回 经为 0.5-0.8, 弹性模量正向纬为 0.5-0.8,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 0.5-0.8, 延滞经为 0.1-0.3, 延滞纬为 0.1-0.3 ;
     区域 4 为后背,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90-180g/m2, 厚度 0.6-1.1mm, 隔 热度 0.4-0.6Clo, 刚度在 4 以内, 弹性模量正向经为 0.4-0.6, 弹性模量返回经为 0.4-0.6, 弹性模量正向纬为 0.4-0.6,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 0.4-0.6, 延滞经为 0.2-0.4, 延滞纬为 0.2-0.4 ;
     区域 5 为腋下,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60-150g/m2, 厚度小于 0.75mm, 隔 热度小于 0.3Clo, 刚度在 4 以内, 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 0.2, 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 0.2, 弹 性模量正向纬为小于 0.2,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 0.2, 延滞经小于 0.2, 延滞纬小于 0.2 ; 2
     区域 6 为手臂,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90-180g/m , 厚度 0.4-1mm, 隔热度 0.4-0.5Clo, 刚度在 4 以内, 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 0.3, 弹性模量 正向纬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 0.3, 延滞经小于 0.3, 延滞纬小于 0.3 ;
     区域 7 为会阴,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160-240g/m2, 厚度大于 1.2mm, 隔 热度小于 0.3Clo, 刚度为 4 以内, 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 0.4, 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 0.4, 弹性 模量正向纬小于 0.4, 弹性模量返回纬小于 0.4, 延滞经小于 0.3, 延滞纬小于 0.3 ;
     区域 8 为臀部,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180-240g/m2, 厚度大于 0.9mm, 隔热度小于 0.3Clo, 刚度为 1 至 3, 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 0.3, 弹 性模量正向纬为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 0.3, 延滞经为小于 0.3, 延滞纬为小于 0.3 ;
     区域 9 为大腿前部,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小于 60g/m2, 厚度小于 0.5mm, 隔 热度 0.3-0.5Clo, 刚度为 4 以内, 弹性模量正向经为 0.5-0.8, 弹性模量返回经为 0.5-0.8, 弹性模量正向纬为 0.5-0.8,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 0.5-0.8, 延滞经为 0.3 以内, 延滞纬为小于 0.3 ;
     区 域 10 为 大 腿 后 部,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单 位 重 量 为 120-210g/m2, 厚度 1.05-1.3mm, 隔热度大于 0.40Clo, 刚度为 7 以内, 弹性模量正向经为 0.6-0.8, 弹性模量 返回经为 0.6-0.8, 弹性模量正向纬为 0.6-0.8,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 0.6-0.8, 延滞经为 0.3-0.5, 延滞纬为 0.3-0.5 ;
     区域 11 为膝部,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30-90g/m2, 厚度 0.2-0.4mm, 隔热 度小于 0.2Clo, 刚度小于 5, 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 0.3, 弹性模 量正向纬为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 0.3, 延滞经为小于 0.3, 延滞纬为小于 0.3 ;
     区域 12 为膝后部,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30-90g/m2, 厚度 0.2-0.4mm, 隔热度小于 0.2Clo, 刚度小于 5, 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 0.3, 弹 性模量正向纬为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 0.3, 延滞经为小于 0.3, 延滞纬为小于 0.3 ; 区域 13 为小腿前部,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30-90g/m2, 厚度 0.2-0.4mm, 隔热度小于 0.3Clo, 刚度小于 5, 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 0.2, 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 0.2, 弹性 模量正向纬小于 0.2, 弹性模量返回纬小于 0.2, 延滞经小于 0.2, 延滞纬小于 0.2 ;
     区域 14 为小腿后部,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30-90g/m2, 厚度 0.2-0.4mm, 隔热度小于 0.3Clo, 刚度小于 5, 弹性模量正向经大于 0.7, 弹性模量返回经大于 0.7, 弹性 模量正向纬大于 0.7, 弹性模量返回纬大于 0.7, 延滞经小于 0.3, 延滞纬小于 0.3。
     在本发明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中, 所述区域 7 包括具有至少三层结构的衬垫。
     在本发明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中, 所述衬垫包括上表层、 中间层和底层, 所述上表 层的材料特性为表面光滑、 提供湿度缓冲能力、 单向导水功能、 透气 ; 所述中间层的材料特 性为提供液体储存功能、 抗菌功能、 弹性缓冲性能、 透气 ; 所述底层的材料特性为提供摩擦 力使汽车过程中不会打滑、 单向导水功能、 透气。
     在本发明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中, 所述紧身内层为连体装或两件装, 所述紧身内 层为长袖或短袖。
     实施本发明的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利用收集运动员的 运动状态和生理需要确定运动员运动时使用的运动服的材料和结构, 适合自行车比赛条件 和运动员的生理需求, 符合热生理和生理力学制备, 因此制备出来的运动服穿着更舒适, 保 护更全面。
     收集的要素包括热生理变化、 肌肉活动状况、 风阻、 手感以及紫外线辐射程度等, 符合热生理和生理力学制备。 紧身内层和轻质外层的制备可提供额外的保暖效果以及轻量 感觉和柔软手感。自行车运动服的整体材料要求使得穿着更舒适, 保护性能更好。套头外 套具有防水 / 油、 以及温度调节等功能。所述紧身内层的分区域制备, 使得不同的运动部位
     使用不同的功能材料进行保护, 满足运动员在运动时身体各个部位的不同需求。紧身内层 可根据需要连体装或两件装, 长袖或短袖。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中 :
     图 1 是本发明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 ;
     图 2 是本发明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 ;
     图 3 是本发明自行车运动服的优选实施例的正面制备功能定义图 ;
     图 4 是本发明自行车运动服的优选实施例的背面制备功能定义图 ;
     图 5A 是运动员在自行车上的双腿运动第一周期图 ;
     图 5B 是运动员在自行车上的双腿运动第二周期图 ;
     图 5C 是运动员在自行车上的双腿运动第三周期图 ;
     图 5D 是运动员在自行车上的双腿运动第四周期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 1 所示为本发明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 所述 方法步骤开始于步骤 101 ; 随后进行到步骤 102, 收集运动员运动前后的身体运动状态和生 理需求得到统计结果 ; 步骤 102 结束后进行到步骤 103, 基于统计结果确定所述运动服的每 个部位使用的材料 ; 步骤 103 结束后进行到步骤 104, 基于所述运动员的身体尺寸使用所述 材料制备自行车运动服 ; 方法结束于步骤 105。
     如图 2 所示为本发明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 所述 方法步骤开始于步骤 201 ; 随后进行到步骤 202, 收集运动员的热湿生理变化、 肌肉活动状 况、 风阻、 面料的手感以及紫外线辐射程度, 得到运动员每个部位的需求的统计结果 ; 步骤 202 结束后进行到步骤 203, 基于统计结果确定所述运动服的每个部位使用的材料 ; 步骤 203 结束后进行到步骤 204, 基于所述运动员的身体尺寸使用所述材料制备自行车运动服 ; 方法结束于步骤 205。
     下面详细描述如何对运动员运动前后的身体运动状态和生理需求进行收集统 计:
     典型的运动员在进行长途公路比赛过程中, 人与环境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从自行 车选手的生理机械力学的角度来考虑, 选手在自行车骑行过程双腿包括脚部是对自行车脚 踏板中轴进行着重复的机械运动 ; 而上肢以及身体与头部相对保持静止。 在运动的过程中, 运动员将根据不同的运动量, 消耗不同的体能, 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比赛过程中, 运动员的 新陈代谢率将会是相当地高, 不但是产生动力使自行车向前行, 也会产生出汗的生理需求 以降低体温。这些生理反应产生的热量都会与环境以多种形式进行热交换以达到热平衡。 整个身体受到地面及环境的热辐射, 特别是背部, 如果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也将会受到大 量的紫外线的辐射。
     在以前的研究中已经发现风阻对自行车骑行过程中影响非常大, 它基本上与运动 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 也与自行车选手的正面迎风面积近似有正比例的关系。因此这些影 响因素都是在将来的自行车比赛运动服的制备中需要考量的。
     同时大量的文献也对选手在骑行过程中的臀部状态, 膝关节与踝关节的弯曲与延 伸做了详细的研究报道。 选手在自行车上双腿运动一个周期时的各种主要肌肉拉伸或压缩 的情况。当选手的左腿在水平位置向下发力时 ( 如图 5A), 左腿臀大肌, 股外肌, 股内肌为 主要活动肌肉。当运动至 90-180°时 ( 如图 5B), 股二头肌, 腓肠肌, 半膜肌为主要活动肌 肉。当运动至 180-270°时 ( 如图 5C), 大部分肌肉处于中等及低强度运动状态。到运动至 270-360°时 ( 图 5D), 股直肌及胫骨前肌处于最强活动状态, 其它肌肉处于中等或低强度 运动状态。 在自行车运动中, 上肢及躯体肌肉二头肌, 三头肌, 背阔肌, 脊髓竖立肌, 大胸肌, 胸小肌, 腹直肌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另根据文献统计自行车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翻车, 撞车等事故。出现 运动伤害的概率最高的是在腰部 (17.8% ), 肩部 (13% ) 都超过 10%的概率 ; 接下来是头 部 (8.9% ), 膝关节 (7.5% ), 大腿 (7.1% ) 和小腿 (6.2% ) 在 5%概率以上。因此在服装 制备相应的部位需要加以考虑。由此可以看到在比赛过程中对运动员腰部, 头部以及肩部 的保护就显得非常地重要。
     为了进一步了解运动员在高速骑行过程中热生理的需要, 我们在实验室进行了一 系列实验, 通过运动员在单车上的红外图象以解释其热生理的变化过程, 实验结果为, 运动 前体表 ( 无论是前胸与双腿 ) 正面温度正常, 显示温度的颜色为红色。当开始运动后, 新陈 代谢率的升高造成了体表温度的升高, 此时颜色由红色转成了黄色, 当运动员完成 30 分钟 骑行后, 当时体表的温度颜色却是绿色为主, 这代表着体表的温度比开始运动前还要低, 这 表示经过 30 分钟的运动, 高强度的运动, 生产的生理反应导致出汗。汁液在皮肤的积聚与 挥发带走了大量的热量, 也造成了体表温度的降低。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 随着汁液挥发的 完成与运动强度恢复正常, 体表温度也逐渐回复了正常。 同一时间点运动员后背体表温度变化的情况。类似的情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 实。同时, 运动员前面和后背, 运动员前胸的温度变化比后背要明显, 并且裤子在前面的温 度颜色为绿色而在后背中已经开始显示蓝色了, 这表示在骑行运动中, 对比小腹部臀部更 容易出汗。
     通过上述分析, 也进一步表明在自行车骑行过程中, 运动员身体各部位的热生理 要求并不是一致的。保暖, 导湿, 保持干爽的要求也不一样。
     由于自行车运动是高速运动, 风阻对运动员的成绩有很大影响 . 由此在自行车运 动服的后背部位, 如图 4 的区域 4 所示, 采用中空三维面料, 经过抗紫外线, 热反射及吸湿快 干功能性整理, 减少风阻, 有效减低紫外线及热辐射, 吸湿, 快干。
     为了适应多变的环境温度, 本自行车运动服由贴近皮肤的是紧身的自行车运动服 与提供额外可调节保暖效果以及轻量感觉和柔软手感的外层衣物 ( 外套 ) 组成。在款式制 备方面 : 外层衣物可以是套头外套, 并且可以选择不同的功能如 : 防水 / 油, 促进红外辐射, 温度调节等。
     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 本发明总结在实验中的相关发现, 结合自行车比赛用服装 制备的要求将人体定义成了 14 个特别功能区, 具体分区情况如图 3、 4 所示。图 3 表示人体 正面分区情况, 图 4 表示人体后面分区情况。
     结合图 3、 4 所示各功能区, 从纺织材料学的角度进一步提出了面料的具体要求, 这包括了基本要求, 单位重量与厚度 ; 为达到满足热生理要求而对透气性, 透湿性与保暖性
     的要求 ; 如前所述防紫外功能在此作为一项特殊强调的面料特性指标提出来 ; 由于自行车 运动服在穿着过程中将与皮肤紧密接触并有相对运动, 因此面料的机械特性也进行了说明 与要求。
     其中 :
     弹性模量正向经为织物经向在进行拉伸过程中的弹性模量 ;
     弹性模量返回经 : 织物经向在完成拉伸后恢复过程中的弹性模量 ;
     弹性模量正向纬 : 织物纬向在进行拉伸过程中的弹性模量 ;
     弹性模量返回纬 : 织物纬向在完成拉伸后恢复过程中的弹性模量 ;
     延滞经 : 织物经向拉伸与恢复过程中的延滞 ;
     延滞纬 : 织物纬向拉伸与恢复过程中的延滞。
     自行车运动服的使用材料的共同物理要求为 : 水气渗透率大于每天 800g/m2, 全水 分管理能力大于 0.7, 紫外线防护系数大于 600, 饱满和柔软度高于 9 级, 刺痒不超过 3 级。
     如图 3、 4 所示, 区域 1 为肩部, 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 : 轻、 散热能力强、 单向 2, 2 导水能力强、 力学保护 ;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90-180g/m 优选 140g/m , 厚度小 于 1.2mm, 隔热度 0.4-0.65Clo, 刚度在 3.5 以内, 弹性模量正向经为 0.4-0.7, 弹性模量返回 经为 0.4-0.7, 弹性模量正向纬为 0.4-0.7,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 0.4-0.7, 延滞经为 0.1-0.3, 延滞纬为 0.1-0.3。此区域特殊的高压力结构以保护肩部。
     区域 2 为胸部, 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 : 轻、 散热能力强、 单向导水能力强 ; 2 2,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95-180g/m , 优选 95g/m 厚度 0.8-1.2mm, 隔热度大于 0.45Clo, 刚度在 4 以内, 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 0.3, 弹性模量正向 纬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纬小于 0.3, 延滞经小于 0.3, 延滞纬小于 0.3。此区域为高压力 低弹性区域。
     区域 3 为腰向前腹, 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 : 轻、 散热能力强、 单向导水能 2 力强、 力学保护 ;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120-210g/m , 厚度 0.6-1.05mm, 隔热度 0.6-0.8Clo, 刚度在 4 以内, 弹性模量正向经为 0.5-0.8, 弹性模量返回经为 0.5-0.8, 弹性 模量正向纬为 0.5-0.8,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 0.5-0.8, 延滞经为 0.1-0.3, 延滞纬为 0.1-0.3。 此区域柔软及采用强力的水分管理。
     区域 4 为后背, 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 : 轻、 散热能力强、 单向导水能力强、 力 2 学保护、 阻紫外线能力强 ;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90-180g/m , 厚度 0.6-1.1mm, 隔 热度 0.4-0.6Clo, 刚度在 4 以内, 弹性模量正向经为 0.4-0.6, 弹性模量返回经为 0.4-0.6, 弹性模量正向纬为 0.4-0.6,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 0.4-0.6, 延滞经为 0.2-0.4, 延滞纬为 0.2-0.4。此区域采用紫外线红外线保护。
     区域 5 为腋下, 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 : 轻、 薄、 透风、 导热强、 单向导水能力 2 强;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60-150g/m , 厚度小于 0.75mm, 隔热度小于 0.3Clo, 刚 度在 4 以内, 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 0.2, 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 0.2, 弹性模量正向纬为小于 0.2,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 0.2, 延滞经小于 0.2, 延滞纬小于 0.2。 此区域采用柔软轻薄且 具有强力水分管理的大网眼结构。
     区域 6 为手臂, 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 : 轻、 薄、 透风、 导热强、 单向导水能力 2 强;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90-180g/m , 厚度 0.4-1mm, 隔热度 0.4-0.5Clo, 刚度在4 以内, 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 0.3, 弹性模量正向纬小于 0.3, 弹性 模量返回纬为小于 0.3, 延滞经小于 0.3, 延滞纬小于 0.3。 此区域柔软及采用强力的水分管 理。
     区域 7 为会阴, 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 : 力学保护、 单向导水能力强、 除臭、 面 2 料贴皮肤面光滑、 面料背皮肤面粗糙 ;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160-240g/m , 厚度大 于 1.2mm, 隔热度小于 0.3Clo, 刚度为 4 以内, 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 0.4, 弹性模量返回经小 于 0.4, 弹性模量正向纬小于 0.4, 弹性模量返回纬小于 0.4, 延滞经小于 0.3, 延滞纬小于 0.3。此区域为适当的压力及良好的弹性区域。
     区域 8 为臀部, 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 : 单向导水能力强、 除臭、 面料贴皮 2 肤面光滑、 面料背皮肤面粗糙 ;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180-240g/m , 厚度大于 0.9mm, 隔热度小于 0.3Clo, 刚度为 1 至 3, 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 0.3, 弹性模量正向纬为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 0.3, 延滞经为小于 0.3, 延滞纬为 小于 0.3。此区域为柔软及采用强力的水分管理。
     区域 9 为大腿前部, 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 : 强弹性、 单向导水能力强、 2 薄、 轻、 抗紫外线 ;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 位 重 量 小 于 60g/m , 厚 度 小 于 0.5mm, 隔热度 0.3-0.5Clo, 刚度为 4 以内, 弹性模量正向经为 0.5-0.8, 弹性模量返回经为 0.5-0.8, 弹性 模量正向纬为 0.5-0.8,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 0.5-0.8, 延滞经为小于 0.3, 延滞纬为 0.3 以内 ; 此区域为密度高且柔软的中弹性面料, 增强肌肉力量。 区域 10 为大腿后部, 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 : 强弹性、 单向导水能力强、 薄、 2 轻;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重量为 120-210g/m , 厚度 1.05-1.3mm, 隔热度大于 0.40Clo, 刚度为 7 以内, 弹性模量正向经为 0.6-0.8, 弹性模量返回经为 0.6-0.8, 弹性模量正向纬为 0.6-0.8,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 0.6-0.8, 延滞经为 0.3-0.5, 延滞纬为 0.3-0.5。 此区域为密度 高且柔软的中弹性面料, 增强肌肉力量。
     区域 11 为膝部, 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 : 薄、 轻、 易拉伸 ;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2 单位重量为 30-90g/m , 厚度 0.2-0.4mm, 隔热度小于 0.2Clo, 刚度小于 5, 弹性模量正向经 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 0.3, 弹性模量正向纬为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 0.3, 延滞经为小于 0.3, 延滞纬为小于 0.3。此区域为柔软轻薄并具有强力水分管理的小网 眼结构。
     区域 12 为膝后部, 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 : 薄、 轻;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位 2 重量为 30-90g/m , 厚度 0.2-0.4mm, 隔热度小于 0.2Clo, 刚度小于 5, 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 0.3, 弹性模量正向纬为小于 0.3, 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 0.3, 延滞经为小于 0.3, 延滞纬为小于 0.3。此区域为柔软轻薄并具有强力水分管理的小网眼结 构。
     区域 13 为小腿前部, 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 : 薄、 轻; 使用的材料特性为 : 单 2 位重量为 30-90g/m , 厚度 0.2-0.4mm, 隔热度小于 0.3Clo, 刚度小于 5, 弹性模量正向经小 于 0.2, 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 0.2, 弹性模量正向纬小于 0.2, 弹性模量返回纬小于 0.2, 延滞 经小于 0.2, 延滞纬小于 0.2。此区域为适当的压力及良好的弹性区域。
     区域 14 为小腿后部, 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 : 薄、 轻、 强弹性 ; 使用的材料特 性为 : 单位重量为 30-90g/m2, 厚度 0.2-0.4mm, 隔热度小于 0.3Clo, 刚度小于 5, 弹性模量
     正向经大于 0.7, 弹性模量返回经大于 0.7, 弹性模量正向纬大于 0.7, 弹性模量返回纬大于 0.7, 延滞经小于 0.3, 延滞纬小于 0.3。此区域为适当的压力及良好的弹性区域。
     根据身体不同部份的需要, 我们可以应用最新的科技去制作自行车运动服, 包 括:
     纱线材料的选择 :
     聚丙烯在单位重量及隔热效能有更好的表现 ;
     功能聚酯, 像 Coolmax 具有快速干燥的特性 ;
     聚烯烃弹性纤维 (XLA), 氨纶有极好的弹性 ;
     纱线材料功能治疗 ;
     纱线物料的功能处理 :
     纱线物料可以进行疏水及防紫外线的处理 ;
     涤纶纤维可进行抗菌及亲水处理 ;
     布料 / 衣服的结构制备 :
     连身自行车服装 ;
     两件装自行车服装 ; 紧身样式 ;
     长袖样式 ;
     短袖样式 ;
     布料结构 :
     无缝接合 ;
     针织 ;
     梳织 ;
     中空三维面料 ;
     织物功能处理 :
     尼龙、 聚酯等物料的亲水性、 抗菌和防紫外线处理 ;
     服装制备与制造 :
     亲水性、 抗菌和防紫外线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区域 7 会阴处的自行车运动服还包括具有至少三层结 构的衬垫。
     人体坐于自行车鞍座上时, 其姿势是直接跨坐的, 这样一来, 坐骨生殖区由于缺少 了大腿及其脂肪的保护, 直接面对车座的前端, 此时除坐骨结节外, 耻骨联合部也分担一部 分上肢的重量。 而耻骨的构造与坐骨结节不同, 它是由片状的隔膜构成的, 传递刺激比坐骨 结节要敏感得多。同时还会压迫到坐骨生殖区的软组织和脂肪, 而正是这个部位有通向生 殖区域的神经和动脉。 研究表明, 当坐在一个车座上的时候, 软组织和脂肪特别是软组织受 到压迫, 那么软组织中血管的血液流动会减少 66%, 即使坐在一个比较宽的车座上, 血液流 动也会减少 25%。 受压后, 动脉并不会马上恢复弹性。 这样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各种不适, 譬 如: 会阴部麻木、 疼痛或性机能不良等症状这表明普通车座对人体的坐骨生殖区的血液循 环和性能力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激烈的自行车比赛, 特别是长时间比赛过程中腹部与臀部 是非常容易造成汗液累积的区域。 除此因素外, 还有下列因素在自行车运动服, 特别是坐垫
     部位需要加以考虑 :
     长时间的骑车过程中人体的自重主要还是作用在自行车的座鞍上。
     因此臀部需要承受到来自与自身重量的压力 ;
     还有一种可能情况的出现就是在激烈比赛过程中, 特别是在爆发型用力过程中造 成的局部尿液失控的可能 ;
     在运动过程中, 臀部与座鞍并不是没有相对运动, 而是有频繁的位移与磨擦。
     因此, 结合人体的生理特征, 当骑车过程中并不是臀部所有部位都可以承受相同 的压力。先前的研究已经揭示 :
     会阴部无论是男女运动员都不能受到压力, 特别是男性运动员, 由于有阴茎与睾 丸的承在, 在此区域必需保留相当的空间, 使得这些器官免于压迫, 同时还能提供适当的保 护;
     人体的臀部也非是一个平面, 在肛门区域需要有较好的空气流通 ;
     人体的自重在骑行中基本上由坐骨区承担。
     因此根据上述分析, 自行车衬垫的制备从纺织学的角度就功能加以不同的定义 :
     在坐骨骨节区, 这是一个制备的重点区域 : 由于与皮肤紧密接触, 因此需要能对在非显性出汗阶段, 对人体散发出来的汗气 能有一定的调节能节而不使它在皮肤表面积聚 ;
     在显性出汗阶段, 需要将汗液快速有效地导离皮肤表面, 降低皮肤 - 服装微环境 中的温度 ;
     提供高强的弹力以缓冲人体的压力与骑行中的震动造成的冲击。
     衬垫会阴区 :
     提供适当的碰撞防护 ;
     提供较大的自由活动空间 ;
     对于液体提供单向导湿功能。
     护耳 :
     对于在运动过程中与大腿内侧持续发生摩擦的部位, 既衬垫的两侧以光滑弹性面 料制成衬垫护耳 ;
     单向导水。
     为实现上述功能要求, 从材料学的角度对衬垫的制备进一步加以说明, 所制备的 衬垫是具有多层织物组成的器械, 其特征是该衬垫至少有三个特征功能层, 并具有不同的 材料特性要求。
     上表层的材料特性 : 表面光滑、 提供一定的湿度缓冲能力、 具有单向导水功能、 透 气, 如水气渗透率大于每天 800g/m2, 综合水分管理能力大于 0.7, 饱满和柔软度高于 9 级, 刺痒不超过 3 级。因此, 此类功能面料可以用多种纤维实现, 例如化纤涤纶等, 天然纤维如 棉, 羊毛等。优选的是高支纱羊毛经过液态水管理功能整理。
     中间层的材料特性 : 提供一定的液体储存功能、 提供抗菌功能、 提供较强的弹性缓 冲性能、 透气, 如水气渗透率大于每天 800g/m2, 厚度 3mm 至 8mm, 耐压性变形范围 100kPa 至 300kPa, 抗菌性大于 95%。因此此功能面料以具有 3D 结构的防护材料为主。可以根据需要 与人体臀部生理曲面特性利用模压技术制得, 也可以利用多层织物的尺寸的变化以叠加的
     形式获得不同的 3 维立体结构。
     底层的材料特性 : 提供适当的摩擦力, 使骑车过程中不会打滑、 同时提供液态水单 向传递的功能、 透气。如水气渗透率大于每天 800g/m2, 综合水分管理能力大于 0.7。因此 此部分材料可以选用市场上广泛使用的亲水性针织布, 优选地, 可以在此亲水面料上进一 部进行单向导水功能整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发 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 均 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以及自行车运动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以及自行车运动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以及自行车运动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以及自行车运动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以及自行车运动服.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70283A43申请公布日20120314CN102370283ACN102370283A21申请号201010255317122申请日20100817A41H43/00200601A41D13/0020060171申请人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地址中国香港九龙红磡72发明人李翼胡军岩姚磊罗洁曹旭勇巢晃郭月萍周金云孙舒王永进焦姣刘家伟74专利代理机构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17代理人郭伟刚54发明名称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以及自行车运动服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备的自行车运动服,该方法包括S1收集运动员的热生理变化、肌肉活。

2、动状况、风阻、对面料的手感以及防紫外线辐射程度,得到运动员身体各部位的需求统计结果;S2基于统计结果,确定所述自行车运动服的每个部位使用的材料;S3基于所述运动员的身体尺寸,使用材料制备自行车运动服。自行车运动服包括紧身内层以及轻质外层。紧身内层根据运动员的热生理变化、肌肉活动状况、风阻、手感以及紫外线辐射程度的不同要求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使用满足运动员需求的不同功能材料。本发明适合自行车比赛条件和运动员的生理需求,符合热生理和生理力学制备,因此穿着更舒适,保护更全面。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0页附图5页CN102370283A1。

3、/2页21一种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运动员运动前后身体每个部位的热生理变化、肌肉活动状况、风阻、面料的手感以及紫外线辐射程度,得到运动员身体各部位的需求的统计结果;S2基于所述统计结果,确定所述自行车运动服的每个部位使用的材料;S3基于所述运动员的身体尺寸,使用所述材料制备所述自行车运动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自行车运动服,其特征在于,包括贴近皮肤的紧身内层以及提供保暖效果和柔软手感的轻质外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运动服使用的材料要求水气渗透率大于每天800G/M2,综合水分管理能力大。

4、于07,紫外线防护系数大于600,饱满和柔软度高于9级,刺痒不超过3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外层为具有防水/油和/或促进红外辐射和/或温度调节功能的套头外套。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紧身内层根据运动员的热生理变化、肌肉活动状况、风阻、手感以及紫外线辐射程度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所述区域使用满足运动员需求的不同功能材料和/或不同的组织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紧身内层划分为14个区域,区域1为肩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90180G/M2,厚度小于12MM,隔热度04065CLO,刚度在35以内,弹。

5、性模量正向经为0407,弹性模量返回经为0407,弹性模量正向纬为0407,弹性模量返回纬为0407,延滞经为0103,延滞纬为0103;区域2为胸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95180G/M2,厚度0812MM,隔热度大于045CLO,刚度在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03,弹性模量正向纬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纬小于03,延滞经小于03,延滞纬小于03;区域3为腰向前腹,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120210G/M2,厚度06105MM,隔热度0608CLO,刚度在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为0508,弹性模量返回经为0508,弹性模量正向纬为0508,弹性模量返回纬为0。

6、508,延滞经为0103,延滞纬为0103;区域4为后背,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90180G/M2,厚度0611MM,隔热度0406CLO,刚度在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为0406,弹性模量返回经为0406,弹性模量正向纬为0406,弹性模量返回纬为0406,延滞经为0204,延滞纬为0204;区域5为腋下,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60150G/M2,厚度小于075MM,隔热度小于03CLO,刚度在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2,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02,弹性模量正向纬为小于02,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02,延滞经小于02,延滞纬小于02;区域6为手臂,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90180G。

7、/M2,厚度041MM,隔热度0405CLO,刚度在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03,弹性模量正向纬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03,延滞经小于03,延滞纬小于03;区域7为会阴,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160240G/M2,厚度大于12MM,隔热度小于03CLO,刚度为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4,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04,弹性模量权利要求书CN102370283A2/2页3正向纬小于04,弹性模量返回纬小于04,延滞经小于03,延滞纬小于03;区域8为臀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180240G/M2,厚度大于09MM,隔热度小于03CLO,刚度为1至3,弹性模。

8、量正向经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03,弹性模量正向纬为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03,延滞经为小于03,延滞纬为小于03;区域9为大腿前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小于60G/M2,厚度小于05MM,隔热度0305CLO,刚度为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为0508,弹性模量返回经为0508,弹性模量正向纬为0508,弹性模量返回纬为0508,延滞经为03以内,延滞纬为小于03;区域10为大腿后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120210G/M2,厚度10513MM,隔热度大于040CLO,刚度为7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为0608,弹性模量返回经为0608,弹性模量正向纬为0608,弹性模量返。

9、回纬为0608,延滞经为0305,延滞纬为0305;区域11为膝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3090G/M2,厚度0204MM,隔热度小于02CLO,刚度小于5,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03,弹性模量正向纬为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03,延滞经为小于03,延滞纬为小于03;区域12为膝后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3090G/M2,厚度0204MM,隔热度小于02CLO,刚度小于5,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03,弹性模量正向纬为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03,延滞经为小于03,延滞纬为小于03;区域13为小腿前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

10、3090G/M2,厚度0204MM,隔热度小于03CLO,刚度小于5,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2,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02,弹性模量正向纬小于02,弹性模量返回纬小于02,延滞经小于02,延滞纬小于02;区域14为小腿后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3090G/M2,厚度0204MM,隔热度小于03CLO,刚度小于5,弹性模量正向经大于07,弹性模量返回经大于07,弹性模量正向纬大于07,弹性模量返回纬大于07,延滞经小于03,延滞纬小于0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7包括具有至少三层结构的衬垫。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包括上表层、中间。

11、层和底层,所述上表层的材料特性为表面光滑、提供湿度缓冲能力、单向导水功能、透气;所述中间层的材料特性为提供液体储存功能、抗菌功能、弹性缓冲性能、透气;所述底层的材料特性为提供摩擦力使骑车过程中不会打滑、单向导水功能、透气。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紧身内层为连体装或两件装,所述紧身内层为长袖或短袖。权利要求书CN102370283A1/10页4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以及自行车运动服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运动服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有关自行车运动员的比赛运动服的制备方法以及相应的自行车运动服。背景技术0002在许多国家自行车是一种非常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同时。

12、也是普遍受欢迎的运动项目。埃德蒙荷伯克EDMUNDRBURKE在“锻炼和运动的科学”“EXERCISEANDSPORTSCIENCE”一书中指出,自行车竞赛无论是场地或是公路比赛都是对运动员的生理状况有很高的要求。典型的200米的竞速大约在10秒时间内完成,而环法自行车赛大约要经历23天,行程达到5000公里。因此公路自行车比赛对选手的体能要求更高,要求有稳定的有氧代谢能力,尽可能延缓疲劳的产生和在终点时产生最大的冲刺能力。0003为了对自行车选手提供进一步的保护或提高比赛成绩,许多现有技术已经从纺织领域对自行车运动服或自行车坐垫进行了广泛研究。有报道了利用无缝技术生产自行车运动服;还有报道公。

13、开了一种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选手穿上这种运动服后可以不除衣服就能小便,并且声称穿着舒适。有文章报导了一种声称可以降低风阻的运动服的制备。还有通过对自行车运动服不同部位进行一系列可拆卸的组合制备,使得运动员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与运动状态自由增减以达到最佳的保暖效果。更进一步有文章更报道了利用不同面料进行自行车运动服制备以达到更佳的视觉效果。0004为了改善骑车过程中的舒适程度,许多现有技术也涉及到自行车的坐垫制备技术。有报道了一种根据解剖结构在自行车运动服中加装了一个垫子;有报道了利用羚羊皮来制作坐垫;也有报道从不同的生理与解剖角度介绍了在自行车运动服中加装衬垫的制备方法;有文章报道一种自行车短裤。

14、的制备方法带有分叉的衬垫和使用了弹性面料,并在衬垫上提到了使用能吸收水分的材料;也有文章提到了使用无纺布进行衬垫的制备。另一个改进骑行过程中的舒适感的方法是改变自行车本身坐垫的制备。这些现有技术通常都声称能改进舒适感与提供更多的保护。由于此领域与本发明非紧密关联,所以在此不进行详细介绍。0005综上所述,现有技术都没有具体对结合公路自行车比赛的条件与生理需求,对其热生理与生理力学要求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进行自行车运动服系统的制备的方法。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没有将自行车比赛条件、运动员的生理需求和自行车运动服制备相结合,使自行车运动服在热生理和生理力学上。

15、的设计不合理的缺陷,提供一种适合自行车比赛条件和运动员的生理需求,符合热生理和生理力学设计的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以及相应的自行车运动服。0007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运动员运动前后身体每个部位的热生理变化、说明书CN102370283A2/10页5肌肉活动状况、风阻、面料的手感以及紫外线辐射程度,得到运动员身体各部位的需求的统计结果;S2基于所述统计结果,确定所述自行车运动服的每个部位使用的材料;S3基于所述运动员的身体尺寸,使用所述材料制备所述自行车运动服。0008构造一种由上述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自。

16、行车运动服,其中,包括贴近皮肤的紧身内层以及提供保暖效果和柔软手感的轻质外层。0009在本发明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中,所述自行车运动服使用的材料要求水气渗透率大于每天800G/M2,综合水分管理能力大于07,紫外线防护系数大于600,饱满和柔软度高于9级,刺痒不超过3级。0010在本发明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中,所述轻质外层为具有防水/油和/或促进红外辐射和/或温度调节功能的套头外套。0011在本发明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中,所述紧身内层根据运动员的湿热生理变化、肌肉活动状况、风阻、手感以及紫外线辐射程度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所述区域使用满足运动员需求的不同功能材料。0012在本发明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中,。

17、所述紧身内层划分为14个区域,0013区域1为肩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90180G/M2,厚度小于12MM,隔热度04065CLO,刚度在35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为0407,弹性模量返回经为0407,弹性模量正向纬为0407,弹性模量返回纬为0407,延滞经为0103,延滞纬为0103;0014区域2为胸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95180G/M2,厚度0812MM,隔热度大于045CLO,刚度在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03,弹性模量正向纬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纬小于03,延滞经小于03,延滞纬小于03;0015区域3为腰向前腹,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

18、120210G/M2,厚度06105MM,隔热度0608CLO,刚度在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为0508,弹性模量返回经为0508,弹性模量正向纬为0508,弹性模量返回纬为0508,延滞经为0103,延滞纬为0103;0016区域4为后背,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90180G/M2,厚度0611MM,隔热度0406CLO,刚度在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为0406,弹性模量返回经为0406,弹性模量正向纬为0406,弹性模量返回纬为0406,延滞经为0204,延滞纬为0204;0017区域5为腋下,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60150G/M2,厚度小于075MM,隔热度小于03CLO,刚度在4以。

19、内,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2,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02,弹性模量正向纬为小于02,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02,延滞经小于02,延滞纬小于02;0018区域6为手臂,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90180G/M2,厚度041MM,隔热度0405CLO,刚度在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03,弹性模量正向纬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03,延滞经小于03,延滞纬小于03;0019区域7为会阴,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160240G/M2,厚度大于12MM,隔热度小于03CLO,刚度为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4,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04,弹性模量正向纬小于04,弹性模量返回纬小。

20、于04,延滞经小于03,延滞纬小于03;0020区域8为臀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180240G/M2,厚度大于09MM,隔说明书CN102370283A3/10页6热度小于03CLO,刚度为1至3,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03,弹性模量正向纬为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03,延滞经为小于03,延滞纬为小于03;0021区域9为大腿前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小于60G/M2,厚度小于05MM,隔热度0305CLO,刚度为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为0508,弹性模量返回经为0508,弹性模量正向纬为0508,弹性模量返回纬为0508,延滞经为03以内,延滞纬为小于。

21、03;0022区域10为大腿后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120210G/M2,厚度10513MM,隔热度大于040CLO,刚度为7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为0608,弹性模量返回经为0608,弹性模量正向纬为0608,弹性模量返回纬为0608,延滞经为0305,延滞纬为0305;0023区域11为膝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3090G/M2,厚度0204MM,隔热度小于02CLO,刚度小于5,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03,弹性模量正向纬为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03,延滞经为小于03,延滞纬为小于03;0024区域12为膝后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3090G。

22、/M2,厚度0204MM,隔热度小于02CLO,刚度小于5,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03,弹性模量正向纬为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03,延滞经为小于03,延滞纬为小于03;0025区域13为小腿前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3090G/M2,厚度0204MM,隔热度小于03CLO,刚度小于5,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2,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02,弹性模量正向纬小于02,弹性模量返回纬小于02,延滞经小于02,延滞纬小于02;0026区域14为小腿后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3090G/M2,厚度0204MM,隔热度小于03CLO,刚度小于5,弹性模量正向经大于07,弹。

23、性模量返回经大于07,弹性模量正向纬大于07,弹性模量返回纬大于07,延滞经小于03,延滞纬小于03。0027在本发明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中,所述区域7包括具有至少三层结构的衬垫。0028在本发明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中,所述衬垫包括上表层、中间层和底层,所述上表层的材料特性为表面光滑、提供湿度缓冲能力、单向导水功能、透气;所述中间层的材料特性为提供液体储存功能、抗菌功能、弹性缓冲性能、透气;所述底层的材料特性为提供摩擦力使汽车过程中不会打滑、单向导水功能、透气。0029在本发明所述的自行车运动服中,所述紧身内层为连体装或两件装,所述紧身内层为长袖或短袖。0030实施本发明的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

24、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收集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和生理需要确定运动员运动时使用的运动服的材料和结构,适合自行车比赛条件和运动员的生理需求,符合热生理和生理力学制备,因此制备出来的运动服穿着更舒适,保护更全面。0031收集的要素包括热生理变化、肌肉活动状况、风阻、手感以及紫外线辐射程度等,符合热生理和生理力学制备。紧身内层和轻质外层的制备可提供额外的保暖效果以及轻量感觉和柔软手感。自行车运动服的整体材料要求使得穿着更舒适,保护性能更好。套头外套具有防水/油、以及温度调节等功能。所述紧身内层的分区域制备,使得不同的运动部位说明书CN102370283A4/10页7使用不同的功能材料进行保护,满足运动员在运。

25、动时身体各个部位的不同需求。紧身内层可根据需要连体装或两件装,长袖或短袖。附图说明0032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0033图1是本发明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0034图2是本发明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0035图3是本发明自行车运动服的优选实施例的正面制备功能定义图;0036图4是本发明自行车运动服的优选实施例的背面制备功能定义图;0037图5A是运动员在自行车上的双腿运动第一周期图;0038图5B是运动员在自行车上的双腿运动第二周期图;0039图5C是运动员在自行车上的双腿运动第三周期图;0040图5D是运动员在自行车。

26、上的双腿运动第四周期图。具体实施方式0041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所述方法步骤开始于步骤101;随后进行到步骤102,收集运动员运动前后的身体运动状态和生理需求得到统计结果;步骤102结束后进行到步骤103,基于统计结果确定所述运动服的每个部位使用的材料;步骤103结束后进行到步骤104,基于所述运动员的身体尺寸使用所述材料制备自行车运动服;方法结束于步骤105。0042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所述方法步骤开始于步骤201;随后进行到步骤202,收集运动员的热湿生理变化、肌肉活动状况、风阻、面料的手感以及紫外。

27、线辐射程度,得到运动员每个部位的需求的统计结果;步骤202结束后进行到步骤203,基于统计结果确定所述运动服的每个部位使用的材料;步骤203结束后进行到步骤204,基于所述运动员的身体尺寸使用所述材料制备自行车运动服;方法结束于步骤205。0043下面详细描述如何对运动员运动前后的身体运动状态和生理需求进行收集统计0044典型的运动员在进行长途公路比赛过程中,人与环境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从自行车选手的生理机械力学的角度来考虑,选手在自行车骑行过程双腿包括脚部是对自行车脚踏板中轴进行着重复的机械运动;而上肢以及身体与头部相对保持静止。在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将根据不同的运动量,消耗不同的体能,特别是。

28、在竞争激烈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新陈代谢率将会是相当地高,不但是产生动力使自行车向前行,也会产生出汗的生理需求以降低体温。这些生理反应产生的热量都会与环境以多种形式进行热交换以达到热平衡。整个身体受到地面及环境的热辐射,特别是背部,如果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也将会受到大量的紫外线的辐射。0045在以前的研究中已经发现风阻对自行车骑行过程中影响非常大,它基本上与运动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也与自行车选手的正面迎风面积近似有正比例的关系。因此这些影响因素都是在将来的自行车比赛运动服的制备中需要考量的。说明书CN102370283A5/10页80046同时大量的文献也对选手在骑行过程中的臀部状态,膝关节与踝。

29、关节的弯曲与延伸做了详细的研究报道。选手在自行车上双腿运动一个周期时的各种主要肌肉拉伸或压缩的情况。当选手的左腿在水平位置向下发力时如图5A,左腿臀大肌,股外肌,股内肌为主要活动肌肉。当运动至90180时如图5B,股二头肌,腓肠肌,半膜肌为主要活动肌肉。当运动至180270时如图5C,大部分肌肉处于中等及低强度运动状态。到运动至270360时图5D,股直肌及胫骨前肌处于最强活动状态,其它肌肉处于中等或低强度运动状态。在自行车运动中,上肢及躯体肌肉二头肌,三头肌,背阔肌,脊髓竖立肌,大胸肌,胸小肌,腹直肌一直处于紧张状态。0047另根据文献统计自行车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翻车,撞车等事故。。

30、出现运动伤害的概率最高的是在腰部178,肩部13都超过10的概率;接下来是头部89,膝关节75,大腿71和小腿62在5概率以上。因此在服装制备相应的部位需要加以考虑。由此可以看到在比赛过程中对运动员腰部,头部以及肩部的保护就显得非常地重要。0048为了进一步了解运动员在高速骑行过程中热生理的需要,我们在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通过运动员在单车上的红外图象以解释其热生理的变化过程,实验结果为,运动前体表无论是前胸与双腿正面温度正常,显示温度的颜色为红色。当开始运动后,新陈代谢率的升高造成了体表温度的升高,此时颜色由红色转成了黄色,当运动员完成30分钟骑行后,当时体表的温度颜色却是绿色为主,这代表。

31、着体表的温度比开始运动前还要低,这表示经过30分钟的运动,高强度的运动,生产的生理反应导致出汗。汁液在皮肤的积聚与挥发带走了大量的热量,也造成了体表温度的降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随着汁液挥发的完成与运动强度恢复正常,体表温度也逐渐回复了正常。0049同一时间点运动员后背体表温度变化的情况。类似的情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同时,运动员前面和后背,运动员前胸的温度变化比后背要明显,并且裤子在前面的温度颜色为绿色而在后背中已经开始显示蓝色了,这表示在骑行运动中,对比小腹部臀部更容易出汗。0050通过上述分析,也进一步表明在自行车骑行过程中,运动员身体各部位的热生理要求并不是一致的。保暖,导湿,保持。

32、干爽的要求也不一样。0051由于自行车运动是高速运动,风阻对运动员的成绩有很大影响由此在自行车运动服的后背部位,如图4的区域4所示,采用中空三维面料,经过抗紫外线,热反射及吸湿快干功能性整理,减少风阻,有效减低紫外线及热辐射,吸湿,快干。0052为了适应多变的环境温度,本自行车运动服由贴近皮肤的是紧身的自行车运动服与提供额外可调节保暖效果以及轻量感觉和柔软手感的外层衣物外套组成。在款式制备方面外层衣物可以是套头外套,并且可以选择不同的功能如防水/油,促进红外辐射,温度调节等。0053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本发明总结在实验中的相关发现,结合自行车比赛用服装制备的要求将人体定义成了14个特别功能区,。

33、具体分区情况如图3、4所示。图3表示人体正面分区情况,图4表示人体后面分区情况。0054结合图3、4所示各功能区,从纺织材料学的角度进一步提出了面料的具体要求,这包括了基本要求,单位重量与厚度;为达到满足热生理要求而对透气性,透湿性与保暖性说明书CN102370283A6/10页9的要求;如前所述防紫外功能在此作为一项特殊强调的面料特性指标提出来;由于自行车运动服在穿着过程中将与皮肤紧密接触并有相对运动,因此面料的机械特性也进行了说明与要求。0055其中0056弹性模量正向经为织物经向在进行拉伸过程中的弹性模量;0057弹性模量返回经织物经向在完成拉伸后恢复过程中的弹性模量;0058弹性模量正。

34、向纬织物纬向在进行拉伸过程中的弹性模量;0059弹性模量返回纬织物纬向在完成拉伸后恢复过程中的弹性模量;0060延滞经织物经向拉伸与恢复过程中的延滞;0061延滞纬织物纬向拉伸与恢复过程中的延滞。0062自行车运动服的使用材料的共同物理要求为水气渗透率大于每天800G/M2,全水分管理能力大于07,紫外线防护系数大于600,饱满和柔软度高于9级,刺痒不超过3级。0063如图3、4所示,区域1为肩部,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轻、散热能力强、单向导水能力强、力学保护;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90180G/M2,优选140G/M2,厚度小于12MM,隔热度04065CLO,刚度在35以内,弹性模量。

35、正向经为0407,弹性模量返回经为0407,弹性模量正向纬为0407,弹性模量返回纬为0407,延滞经为0103,延滞纬为0103。此区域特殊的高压力结构以保护肩部。0064区域2为胸部,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轻、散热能力强、单向导水能力强;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95180G/M2,优选95G/M2,厚度0812MM,隔热度大于045CLO,刚度在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03,弹性模量正向纬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纬小于03,延滞经小于03,延滞纬小于03。此区域为高压力低弹性区域。0065区域3为腰向前腹,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轻、散热能力强、单向导水能力强、。

36、力学保护;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120210G/M2,厚度06105MM,隔热度0608CLO,刚度在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为0508,弹性模量返回经为0508,弹性模量正向纬为0508,弹性模量返回纬为0508,延滞经为0103,延滞纬为0103。此区域柔软及采用强力的水分管理。0066区域4为后背,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轻、散热能力强、单向导水能力强、力学保护、阻紫外线能力强;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90180G/M2,厚度0611MM,隔热度0406CLO,刚度在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为0406,弹性模量返回经为0406,弹性模量正向纬为0406,弹性模量返回纬为0406,延滞经。

37、为0204,延滞纬为0204。此区域采用紫外线红外线保护。0067区域5为腋下,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轻、薄、透风、导热强、单向导水能力强;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60150G/M2,厚度小于075MM,隔热度小于03CLO,刚度在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2,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02,弹性模量正向纬为小于02,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02,延滞经小于02,延滞纬小于02。此区域采用柔软轻薄且具有强力水分管理的大网眼结构。0068区域6为手臂,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轻、薄、透风、导热强、单向导水能力强;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90180G/M2,厚度041MM,隔热度0405CLO,刚度。

38、在说明书CN102370283A7/10页10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03,弹性模量正向纬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03,延滞经小于03,延滞纬小于03。此区域柔软及采用强力的水分管理。0069区域7为会阴,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力学保护、单向导水能力强、除臭、面料贴皮肤面光滑、面料背皮肤面粗糙;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160240G/M2,厚度大于12MM,隔热度小于03CLO,刚度为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4,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04,弹性模量正向纬小于04,弹性模量返回纬小于04,延滞经小于03,延滞纬小于03。此区域为适当的压力及良好的弹性区域。00。

39、70区域8为臀部,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单向导水能力强、除臭、面料贴皮肤面光滑、面料背皮肤面粗糙;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180240G/M2,厚度大于09MM,隔热度小于03CLO,刚度为1至3,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03,弹性模量正向纬为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03,延滞经为小于03,延滞纬为小于03。此区域为柔软及采用强力的水分管理。0071区域9为大腿前部,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强弹性、单向导水能力强、薄、轻、抗紫外线;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小于60G/M2,厚度小于05MM,隔热度0305CLO,刚度为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为0508,弹性模量返回。

40、经为0508,弹性模量正向纬为0508,弹性模量返回纬为0508,延滞经为小于03,延滞纬为03以内;此区域为密度高且柔软的中弹性面料,增强肌肉力量。0072区域10为大腿后部,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强弹性、单向导水能力强、薄、轻;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120210G/M2,厚度10513MM,隔热度大于040CLO,刚度为7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为0608,弹性模量返回经为0608,弹性模量正向纬为0608,弹性模量返回纬为0608,延滞经为0305,延滞纬为0305。此区域为密度高且柔软的中弹性面料,增强肌肉力量。0073区域11为膝部,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薄、轻、易拉伸;使用的材。

41、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3090G/M2,厚度0204MM,隔热度小于02CLO,刚度小于5,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03,弹性模量正向纬为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03,延滞经为小于03,延滞纬为小于03。此区域为柔软轻薄并具有强力水分管理的小网眼结构。0074区域12为膝后部,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薄、轻;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3090G/M2,厚度0204MM,隔热度小于02CLO,刚度小于5,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03,弹性模量正向纬为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03,延滞经为小于03,延滞纬为小于03。此区域为柔软轻薄并具有强力水分管理。

42、的小网眼结构。0075区域13为小腿前部,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薄、轻;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3090G/M2,厚度0204MM,隔热度小于03CLO,刚度小于5,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2,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02,弹性模量正向纬小于02,弹性模量返回纬小于02,延滞经小于02,延滞纬小于02。此区域为适当的压力及良好的弹性区域。0076区域14为小腿后部,使用的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薄、轻、强弹性;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3090G/M2,厚度0204MM,隔热度小于03CLO,刚度小于5,弹性模量说明书CN102370283A8/10页11正向经大于07,弹性模量返回经大于07,弹性模量正。

43、向纬大于07,弹性模量返回纬大于07,延滞经小于03,延滞纬小于03。此区域为适当的压力及良好的弹性区域。0077根据身体不同部份的需要,我们可以应用最新的科技去制作自行车运动服,包括0078纱线材料的选择0079聚丙烯在单位重量及隔热效能有更好的表现;0080功能聚酯,像COOLMAX具有快速干燥的特性;0081聚烯烃弹性纤维XLA,氨纶有极好的弹性;0082纱线材料功能治疗;0083纱线物料的功能处理0084纱线物料可以进行疏水及防紫外线的处理;0085涤纶纤维可进行抗菌及亲水处理;0086布料/衣服的结构制备0087连身自行车服装;0088两件装自行车服装;0089紧身样式;0090长袖。

44、样式;0091短袖样式;0092布料结构0093无缝接合;0094针织;0095梳织;0096中空三维面料;0097织物功能处理0098尼龙、聚酯等物料的亲水性、抗菌和防紫外线处理;0099服装制备与制造0100亲水性、抗菌和防紫外线处理。0101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区域7会阴处的自行车运动服还包括具有至少三层结构的衬垫。0102人体坐于自行车鞍座上时,其姿势是直接跨坐的,这样一来,坐骨生殖区由于缺少了大腿及其脂肪的保护,直接面对车座的前端,此时除坐骨结节外,耻骨联合部也分担一部分上肢的重量。而耻骨的构造与坐骨结节不同,它是由片状的隔膜构成的,传递刺激比坐骨结节要敏感得多。同时还会压迫到坐。

45、骨生殖区的软组织和脂肪,而正是这个部位有通向生殖区域的神经和动脉。研究表明,当坐在一个车座上的时候,软组织和脂肪特别是软组织受到压迫,那么软组织中血管的血液流动会减少66,即使坐在一个比较宽的车座上,血液流动也会减少25。受压后,动脉并不会马上恢复弹性。这样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各种不适,譬如会阴部麻木、疼痛或性机能不良等症状这表明普通车座对人体的坐骨生殖区的血液循环和性能力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激烈的自行车比赛,特别是长时间比赛过程中腹部与臀部是非常容易造成汗液累积的区域。除此因素外,还有下列因素在自行车运动服,特别是坐垫说明书CN102370283A9/10页12部位需要加以考虑0103长时间的骑车。

46、过程中人体的自重主要还是作用在自行车的座鞍上。0104因此臀部需要承受到来自与自身重量的压力;0105还有一种可能情况的出现就是在激烈比赛过程中,特别是在爆发型用力过程中造成的局部尿液失控的可能;0106在运动过程中,臀部与座鞍并不是没有相对运动,而是有频繁的位移与磨擦。0107因此,结合人体的生理特征,当骑车过程中并不是臀部所有部位都可以承受相同的压力。先前的研究已经揭示0108会阴部无论是男女运动员都不能受到压力,特别是男性运动员,由于有阴茎与睾丸的承在,在此区域必需保留相当的空间,使得这些器官免于压迫,同时还能提供适当的保护;0109人体的臀部也非是一个平面,在肛门区域需要有较好的空气流。

47、通;0110人体的自重在骑行中基本上由坐骨区承担。0111因此根据上述分析,自行车衬垫的制备从纺织学的角度就功能加以不同的定义0112在坐骨骨节区,这是一个制备的重点区域0113由于与皮肤紧密接触,因此需要能对在非显性出汗阶段,对人体散发出来的汗气能有一定的调节能节而不使它在皮肤表面积聚;0114在显性出汗阶段,需要将汗液快速有效地导离皮肤表面,降低皮肤服装微环境中的温度;0115提供高强的弹力以缓冲人体的压力与骑行中的震动造成的冲击。0116衬垫会阴区0117提供适当的碰撞防护;0118提供较大的自由活动空间;0119对于液体提供单向导湿功能。0120护耳0121对于在运动过程中与大腿内侧持。

48、续发生摩擦的部位,既衬垫的两侧以光滑弹性面料制成衬垫护耳;0122单向导水。0123为实现上述功能要求,从材料学的角度对衬垫的制备进一步加以说明,所制备的衬垫是具有多层织物组成的器械,其特征是该衬垫至少有三个特征功能层,并具有不同的材料特性要求。0124上表层的材料特性表面光滑、提供一定的湿度缓冲能力、具有单向导水功能、透气,如水气渗透率大于每天800G/M2,综合水分管理能力大于07,饱满和柔软度高于9级,刺痒不超过3级。因此,此类功能面料可以用多种纤维实现,例如化纤涤纶等,天然纤维如棉,羊毛等。优选的是高支纱羊毛经过液态水管理功能整理。0125中间层的材料特性提供一定的液体储存功能、提供抗。

49、菌功能、提供较强的弹性缓冲性能、透气,如水气渗透率大于每天800G/M2,厚度3MM至8MM,耐压性变形范围100KPA至300KPA,抗菌性大于95。因此此功能面料以具有3D结构的防护材料为主。可以根据需要与人体臀部生理曲面特性利用模压技术制得,也可以利用多层织物的尺寸的变化以叠加的说明书CN102370283A10/10页13形式获得不同的3维立体结构。0126底层的材料特性提供适当的摩擦力,使骑车过程中不会打滑、同时提供液态水单向传递的功能、透气。如水气渗透率大于每天800G/M2,综合水分管理能力大于07。因此此部分材料可以选用市场上广泛使用的亲水性针织布,优选地,可以在此亲水面料上进一部进行单向导水功能整理。012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2370283A1/5页14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70283A2/5页15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70283A3/5页16图3说明书附图CN102370283A4/5页17图4图5A图5B图5C说明书附图CN102370283A5/5页18图5D说明书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服装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