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360926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8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87616.5

申请日:

2010.12.15

公开号:

CN102002857A

公开日:

2011.04.06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D06M 15/333申请公布日:2011040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6M 15/333申请日:20101215|||公开

IPC分类号:

D06M15/333; D06M15/11; D06M13/203; D06M101/32(2006.01)N

主分类号:

D06M15/333

申请人:

宏太(中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清雄; 邱志强; 蔡鸿杯; 李胜

地址:

362700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鸿山镇伍保科技园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代理人:

方传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按照质量组份比包括:聚乙烯醇35-40份、马铃薯淀粉35-40份、磷酸酯淀粉45-55份、丙烯酸10-20份、蜡片0.5-1.5份、抗静电剂1-2份、柔软剂1-2份。该新型浆料具有退浆容易、粘度稳定、无污染的优点,同时原料成本较低,利于大规模生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组份比包括:聚乙烯醇35-40份、马铃薯淀粉35-40份、磷酸酯淀粉45-55份、丙烯酸10-20份、蜡片0.5-1.5份、抗静电剂1-2份、柔软剂1-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采用聚乙烯醇1799,所述马铃薯淀粉采用马铃薯淀粉K5200,所述磷酸酯淀粉采用磷酸酯淀粉SL910,所述丙烯酸采用丙烯酸LB6801,所述蜡片采用蜡片96,所述抗静电剂采用抗静电剂963、所述柔软剂采用柔软剂CF10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为37.5份、马铃薯淀粉为37.5份、磷酸酯淀粉为50份、丙烯酸为15份、蜡片为1份、抗静电剂为1.5份、柔软剂为1.5份。

说明书

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上浆所使用的浆料,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

背景技术

采用化纤为原料的经纱一般都要进行上浆,即将一种特别的粘着剂涂在经纱表面,产生不使纱线表面发毛的薄膜,使纱线四周伸出的毛羽粘附于纱的条干上,增加经纱的光洁度,从而减少经纱在织造过程中的断头,进而减少织机停台次数和时间。但经纱增强过强反会使断头率增加,因为过多的浆液透到纱线内部,当纱线受到外力作用时,纤维间粘着过牢会使纱线失去延伸性和弹性,变得脆硬易断,降低了工艺性能,所以经纱上浆时要控制上浆率、含浆率和伸长率,以保证织造顺利进行。为保证经纱工艺性能,要求浆料不仅能覆满经纱表面,同时应部分渗透到纱线内部,因此要具有充分的粘附性和胶着力,而且在烘干后能在经纱表面形成一层浆膜;浆料要稳定,不易脱落,不应使经纱变脆和减小其弹性;具有充分的吸湿性,使上浆后能够吸入纱线周围空气中的水分,保持一定的回潮率,满足织造要求;浆料应不致损坏经纱,并且在对有色经纱施行上浆时应不改变色泽,同时易干,并能从织物上被涤除;具有防腐性,防止经纱上浆后腐烂或高湿度气候下发霉;在保证经纱质量条件下,采用价廉物美的原料做浆料,以降低成本。

目前涤纶及涤纶短纤品种上浆所使用的浆料,因含有酯基,不易上浆,而完全醇解的PVA1799浆料属于亲水性浆料,不能完全满足涤纶品种上浆的要求,而PVA205分布醇解的PVA,能满足涤纶品种的上浆要求,且性能稳定,粘度低,干区分绞容易,但使用量偏大会产生一定量的泡沫而产生上浆不良,同时价格较高,不利于节约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所使用的浆料价格高且容易产生上浆不良的缺点。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按照质量组份比包括:聚乙烯醇35-40份、马铃薯淀粉35-40份、磷酸酯淀粉45-55份、丙烯酸10-20份、蜡片0.5-1.5份、抗静电剂1-2份、柔软剂1-2份。

所述聚乙烯醇采用聚乙烯醇1799,所述马铃薯淀粉采用马铃薯淀粉K5200,所述磷酸酯淀粉采用磷酸酯淀粉SL910,所述丙烯酸采用丙烯酸LB6801,所述蜡片采用蜡片96,所述抗静电剂采用抗静电剂963、所述柔软剂采用柔软剂CF100。

所述聚乙烯醇为37.5份、马铃薯淀粉为37.5份、磷酸酯淀粉为50份、丙烯酸为15份、蜡片为1份、抗静电剂为1.5份、柔软剂为1.5份。

通过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和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于采用马铃薯淀粉K5200代替PVA205制作浆料,退浆容易,同时该浆料粘附力较强,粘度稳定,耐弯曲度好,而K5200形成的浆料生产成本较低,便于规模化生产,且该浆料为无污染的环保浆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按照质量组份比包括:聚乙烯醇35份、马铃薯淀粉35份、磷酸酯淀粉45份、丙烯酸10份、蜡片0.5份、抗静电剂1份、柔软剂1份。

上述聚乙烯醇采用聚乙烯醇1799,马铃薯淀粉采用马铃薯淀粉K5200,所述磷酸酯淀粉采用磷酸酯淀粉SL910,丙烯酸采用丙烯酸LB6801,蜡片采用蜡片96,抗静电剂采用抗静电剂963、柔软剂采用柔软剂CF100,上述聚乙烯醇1799为福建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磷酸酯淀粉SL910为江西顺昌隆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马铃薯淀粉K5200、丙烯酸LB6801、蜡片96、抗静电剂963、柔软剂CF100均为上海立明助剂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

该浆料与以往的浆料相比,具有退浆容易、粘度稳定、无污染的优点,同时原料成本较低,利于大规模生产。

实施例二

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组份比包括:聚乙烯醇37.5份、马铃薯淀粉37.5份、磷酸酯淀粉50份、丙烯酸15份、蜡片1份、抗静电剂1.5份、柔软剂1.5份。

上述聚乙烯醇采用聚乙烯醇1799,马铃薯淀粉采用马铃薯淀粉K5200,所述磷酸酯淀粉采用磷酸酯淀粉SL910,丙烯酸采用丙烯酸LB6801,蜡片采用蜡片96,抗静电剂采用抗静电剂963、柔软剂采用柔软剂CF100,上述聚乙烯醇1799为福建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磷酸酯淀粉SL910为江西顺昌隆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马铃薯淀粉K5200、丙烯酸LB6801、蜡片96、抗静电剂963、柔软剂CF100均为上海立明助剂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

该浆料与以往的浆料相比,具有退浆容易、粘度稳定、无污染的优点,同时原料成本较低,利于大规模生产。

实施例三

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按照质量组份比包括:聚乙烯醇40份、马铃薯淀粉40份、磷酸酯淀粉55份、丙烯酸20份、蜡片1.5份、抗静电剂2份、柔软剂2份。

上述聚乙烯醇采用聚乙烯醇1799,马铃薯淀粉采用马铃薯淀粉K5200,所述磷酸酯淀粉采用磷酸酯淀粉SL910,丙烯酸采用丙烯酸LB6801,蜡片采用蜡片96,抗静电剂采用抗静电剂963、柔软剂采用柔软剂CF100,上述聚乙烯醇1799为福建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磷酸酯淀粉SL910为江西顺昌隆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马铃薯淀粉K5200、丙烯酸LB6801、蜡片96、抗静电剂963、柔软剂CF100均为上海立明助剂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

该浆料与以往的浆料相比,具有退浆容易、粘度稳定、无污染的优点,同时原料成本较低,利于大规模生产。

上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02857A43申请公布日20110406CN102002857ACN102002857A21申请号201010587616522申请日20101215D06M15/333200601D06M15/11200601D06M13/203200601D06M101/3220060171申请人宏太(中国)有限公司地址362700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鸿山镇伍保科技园区72发明人林清雄邱志强蔡鸿杯李胜74专利代理机构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35213代理人方传榜54发明名称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57摘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按照质量组份比包括聚乙烯醇。

2、3540份、马铃薯淀粉3540份、磷酸酯淀粉4555份、丙烯酸1020份、蜡片0515份、抗静电剂12份、柔软剂12份。该新型浆料具有退浆容易、粘度稳定、无污染的优点,同时原料成本较低,利于大规模生产。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CN102002869A1/1页21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组份比包括聚乙烯醇3540份、马铃薯淀粉3540份、磷酸酯淀粉4555份、丙烯酸1020份、蜡片0515份、抗静电剂12份、柔软剂1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采用。

3、聚乙烯醇1799,所述马铃薯淀粉采用马铃薯淀粉K5200,所述磷酸酯淀粉采用磷酸酯淀粉SL910,所述丙烯酸采用丙烯酸LB6801,所述蜡片采用蜡片96,所述抗静电剂采用抗静电剂963、所述柔软剂采用柔软剂CF10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为375份、马铃薯淀粉为375份、磷酸酯淀粉为50份、丙烯酸为15份、蜡片为1份、抗静电剂为15份、柔软剂为15份。权利要求书CN102002857ACN102002869A1/3页3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纺织品上浆所使用的浆料,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涤纶或涤纶短。

4、纤上浆的新型浆料。背景技术0002采用化纤为原料的经纱一般都要进行上浆,即将一种特别的粘着剂涂在经纱表面,产生不使纱线表面发毛的薄膜,使纱线四周伸出的毛羽粘附于纱的条干上,增加经纱的光洁度,从而减少经纱在织造过程中的断头,进而减少织机停台次数和时间。但经纱增强过强反会使断头率增加,因为过多的浆液透到纱线内部,当纱线受到外力作用时,纤维间粘着过牢会使纱线失去延伸性和弹性,变得脆硬易断,降低了工艺性能,所以经纱上浆时要控制上浆率、含浆率和伸长率,以保证织造顺利进行。为保证经纱工艺性能,要求浆料不仅能覆满经纱表面,同时应部分渗透到纱线内部,因此要具有充分的粘附性和胶着力,而且在烘干后能在经纱表面形成。

5、一层浆膜;浆料要稳定,不易脱落,不应使经纱变脆和减小其弹性;具有充分的吸湿性,使上浆后能够吸入纱线周围空气中的水分,保持一定的回潮率,满足织造要求;浆料应不致损坏经纱,并且在对有色经纱施行上浆时应不改变色泽,同时易干,并能从织物上被涤除;具有防腐性,防止经纱上浆后腐烂或高湿度气候下发霉;在保证经纱质量条件下,采用价廉物美的原料做浆料,以降低成本。0003目前涤纶及涤纶短纤品种上浆所使用的浆料,因含有酯基,不易上浆,而完全醇解的PVA1799浆料属于亲水性浆料,不能完全满足涤纶品种上浆的要求,而PVA205分布醇解的PVA,能满足涤纶品种的上浆要求,且性能稳定,粘度低,干区分绞容易,但使用量偏大。

6、会产生一定量的泡沫而产生上浆不良,同时价格较高,不利于节约成本。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所使用的浆料价格高且容易产生上浆不良的缺点。0005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按照质量组份比包括聚乙烯醇3540份、马铃薯淀粉3540份、磷酸酯淀粉4555份、丙烯酸1020份、蜡片0515份、抗静电剂12份、柔软剂12份。0006所述聚乙烯醇采用聚乙烯醇1799,所述马铃薯淀粉采用马铃薯淀粉K5200,所述磷酸酯淀粉采用磷酸酯淀粉SL910,所述丙烯酸采用丙烯酸LB6801,所述蜡片采用蜡片96,所。

7、述抗静电剂采用抗静电剂963、所述柔软剂采用柔软剂CF100。0007所述聚乙烯醇为375份、马铃薯淀粉为375份、磷酸酯淀粉为50份、丙烯酸为15份、蜡片为1份、抗静电剂为15份、柔软剂为15份。0008通过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和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于采用马铃薯淀粉K5200代替PVA205制作浆料,退浆容易,同时该浆料粘附力较强,粘度稳定,耐说明书CN102002857ACN102002869A2/3页4弯曲度好,而K5200形成的浆料生产成本较低,便于规模化生产,且该浆料为无污染的环保浆料。具体实施方式0009实施例一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按照质量组份比包括。

8、聚乙烯醇35份、马铃薯淀粉35份、磷酸酯淀粉45份、丙烯酸10份、蜡片05份、抗静电剂1份、柔软剂1份。0010上述聚乙烯醇采用聚乙烯醇1799,马铃薯淀粉采用马铃薯淀粉K5200,所述磷酸酯淀粉采用磷酸酯淀粉SL910,丙烯酸采用丙烯酸LB6801,蜡片采用蜡片96,抗静电剂采用抗静电剂963、柔软剂采用柔软剂CF100,上述聚乙烯醇1799为福建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磷酸酯淀粉SL910为江西顺昌隆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马铃薯淀粉K5200、丙烯酸LB6801、蜡片96、抗静电剂963、柔软剂CF100均为上海立明助剂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0011该浆料与以往的浆料相比,具有退浆。

9、容易、粘度稳定、无污染的优点,同时原料成本较低,利于大规模生产。0012实施例二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组份比包括聚乙烯醇375份、马铃薯淀粉375份、磷酸酯淀粉50份、丙烯酸15份、蜡片1份、抗静电剂15份、柔软剂15份。0013上述聚乙烯醇采用聚乙烯醇1799,马铃薯淀粉采用马铃薯淀粉K5200,所述磷酸酯淀粉采用磷酸酯淀粉SL910,丙烯酸采用丙烯酸LB6801,蜡片采用蜡片96,抗静电剂采用抗静电剂963、柔软剂采用柔软剂CF100,上述聚乙烯醇1799为福建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磷酸酯淀粉SL910为江西顺昌隆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马铃薯淀粉K。

10、5200、丙烯酸LB6801、蜡片96、抗静电剂963、柔软剂CF100均为上海立明助剂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0014该浆料与以往的浆料相比,具有退浆容易、粘度稳定、无污染的优点,同时原料成本较低,利于大规模生产。0015实施例三一种涤纶或涤纶短纤上浆的新型浆料,按照质量组份比包括聚乙烯醇40份、马铃薯淀粉40份、磷酸酯淀粉55份、丙烯酸20份、蜡片15份、抗静电剂2份、柔软剂2份。0016上述聚乙烯醇采用聚乙烯醇1799,马铃薯淀粉采用马铃薯淀粉K5200,所述磷酸酯淀粉采用磷酸酯淀粉SL910,丙烯酸采用丙烯酸LB6801,蜡片采用蜡片96,抗静电剂采用抗静电剂963、柔软剂采用柔软剂CF100,上述聚乙烯醇1799为福建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磷酸酯淀粉SL910为江西顺昌隆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马铃薯淀粉K5200、丙烯酸LB6801、蜡片96、抗静电剂963、柔软剂CF100均为上海立明助剂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0017该浆料与以往的浆料相比,具有退浆容易、粘度稳定、无污染的优点,同时原料成本较低,利于大规模生产。0018上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说明书CN102002857ACN102002869A3/3页5对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说明书CN10200285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物等的处理;洗涤;其他类不包括的柔性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