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绢纺牵切制绵方法.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360336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2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51721.4

申请日:

2009.05.21

公开号:

CN101580981A

公开日:

2009.11.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1H5/02; D01H5/12; D01G19/00

主分类号:

D01H5/02

申请人:

东华大学

发明人:

徐亚军; 郁崇文; 杨建平; 郭建生; 张元明

地址:

201620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北路29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翁若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绢纺牵切制绵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精干绵进行牵切,再依次进行皮圈牵伸、第一次针梳、直型精梳和第二次针梳制得精绵。本发明由于取代了现有精梳制绵中的开绵和罗拉梳绵两道工序,避免了锯齿对纤维剧烈作用所引起的纤维损伤,有效地减少了绵结,从而为提高精绵和绢丝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与开绵和罗拉梳绵相比,牵切设备机构简单、占地面积小,缩短了整个绢纺制绵流程。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绢纺牵切制绵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精干绵进行牵切,再依次进行皮圈牵伸、第一次针梳、直型精梳和第二次针梳制得精绵。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绢纺牵切制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切步骤包括将精干绵制成带状或束状喂入牵切机,使其先后进入位于第三皮辊与第四皮辊之间的牵伸区、位于第二皮辊与第三皮辊之间的预牵切区以及位于第一皮辊与第二皮辊之间的牵切区。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绢纺牵切制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切步骤中采用的第三皮辊的直径D3以及第四皮辊的直径D4均为100-150mm,第一皮辊的直径D1以及第二皮辊的直径D2均为100-200mm;与第一皮辊相配合的第一对罗拉的直径、与第二皮辊相配合的第二对罗拉的直径、与第三皮辊相配合的第三罗拉的直径、与第四皮辊相配合的第四罗拉的直径均为50-70mm;第一对罗拉的间距s1和第二对罗拉的间距s2均为80-160mm。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绢纺牵切制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切步骤中牵切区中的牵切隔距L1为70-110mm,预牵切区中的预牵切隔距L2为100-160mm,牵伸区的牵伸隔距L3为250-400mm。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绢纺牵切制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切步骤中牵切区的牵伸倍数E1为2-6倍,预牵切区的牵伸倍数E2为1.5-4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E3为1.2-3倍。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绢纺牵切制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切步骤中采用气压或液压对各皮辊加压,第一皮辊的加压值P1、第二皮辊的加压值P2、第三皮辊的加压值P3和第四皮辊的加压值P4均为500-1500kg。

说明书

一种绢纺牵切制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绢纺牵切制绵方法,属于纺织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绢纺是把天然丝纤维加工成为绢丝的纺纱加工过程,其主要将蚕丝和缫丝的废料或下脚整理切断后进行纺纱。绢纺的纺纱加工流程为:绢纺原料(蚕丝和缫丝的废料或下脚)→初步加工(精练)→制绵→纺纱→绢丝。绢纺系统的工艺流程很长,其中,制绵是其工艺过程中较为繁杂和关键的工序之一。目前,制绵有圆梳制绵和精梳制绵两种加工系统。
绢纺圆梳制绵中,先将呈块状或束状的各种精干绵经开绵机进行开松处理,使精干绵得到必要的开松、并使丝纤维具有一定的平行伸直度,同时清除精干绵中的部分蛹屑和其他杂质,混合精干绵,制成一定规格和厚薄均匀的绵张。经切绵工序,切断绵张和前道圆梳落绵中过长的纤维,使纤维进一步松解、伸直和平行,并清除一定的杂质,制成供圆梳梳理的棒绵。再经圆梳工序的精细梳理,使受梳纤维成为平行伸直的单纤维,去除杂质、短纤维和绵粒数。接下来,由排绵工序剔除精绵中残留的杂质、绵结、束丝和其他不适合纺制绢丝的纤维,如油污丝。并将精绵扯成一定重量(6-10g)的小块,再折成一定宽度(12-14cm)的绵片。最后经过两道延展机制成符合要求的精绵。如图2所示,为绢纺圆梳制绵工艺流程图。
绢纺精梳制绵中,借鉴了毛纺精梳工艺和设备,先将呈块状或束状的各种精干绵经开绵机进行开松处理,使精干绵得到必要的开松、并使丝纤维具有一定的平行伸直度,同时清除精干绵中的部分蛹屑和其他杂质,混合精干绵,制成一定规格和厚薄均匀的绵张。然后用罗拉梳绵机将开绵绵张中的纤维适当扯断、梳理成单纤维状态,制成绵条。这种绵条由于平行伸直度差,故需要通过理条工序(皮圈牵伸、针梳),由牵伸和并合作用改善绵条的结构和均匀度,来满足直型精梳的要求。最后再经针梳工序制成符合要求的精绵。具体的工艺流程为:精干绵→开绵→罗拉梳绵→皮圈牵伸→第一次针梳→直型精梳→第二次针梳→精绵。
现有的绢纺制绵工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绢纺原料长度整齐度差、卷曲、纠缠严重,影响了各道工序的加工。
绢纺圆梳制绵工艺,从其工艺流程图可以看出,从精干绵到精绵总共要12道工序,可见其制绵工艺流程之长。且目前每道工序都是手工或半手工半机械操作,不仅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极低,而且在切绵、圆梳等工序中,还很容易产生安全事故。由于工艺流程长,圆梳机的产量、梳折(制成率)和精棉质量逐道明显降低,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低。
绢纺精梳制绵工艺,相对于圆梳制绵工艺,虽然其流程较短,劳动强度低。但是,精梳工艺采用罗拉梳绵机进行粗梳,细、长、易缠结的丝纤维在自由状态下梳理,容易产生大量绵结,从而影响了绢丝的洁净度。由于丝纤维强力好、长度长,梳绵时易绕滚筒,在精梳过程中容易产生抽拔不清,因而精梳的梳折(制成率)不高。
因此,现有的绢纺制绵工艺,工艺流程长、劳动强度大、对丝纤维的损伤比较大。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降低了绢纺的效率和效益,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绢纺工艺和设备的变革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绢纺牵切制绵方法,使得工艺流程缩短,纤维的整齐度和平行伸直度提高,同时也为制绵的后道工序提供质量较高的半成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绢纺牵切制绵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精干绵进行牵切,再依次进行皮圈牵伸、第一次针梳、直型精梳和第二次针梳制得精绵。
所述的牵切步骤包括将精干绵制成带状或束状喂入牵切机,使其先后进入位于第三皮辊与第四皮辊之间的牵伸区、位于第二皮辊与第三皮辊之间的预牵切区以及位于第一皮辊与第二皮辊之间的牵切区。
所述的牵切步骤中采用的第三皮辊的直径D3以及第四皮辊的直径D4均为100-150mm,第一皮辊的直径D1以及第二皮辊的直径D2均为100-200mm;与第一皮辊相配合的第一对罗拉的直径、与第二皮辊相配合的第二对罗拉的直径、与第三皮辊相配合的第三罗拉的直径、与第四皮辊相配合的第四罗拉的直径均为50-70mm;第一对罗拉的间距s1和第二对罗拉的间距s2均为80-160mm。
所述的牵切步骤中牵切区中的牵切隔距L1为70-110mm,预牵切区中的预牵切隔距L2为100-160mm,牵伸区的牵伸隔距L3为250-400mm。
所述的牵切步骤中牵切区的牵伸倍数E1为2-6倍,预牵切区的牵伸倍数E2为1.5-4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E3为1.2-3倍。
所述的牵切步骤中采用气压或液压对各皮辊加压,第一皮辊的加压值P1、第二皮辊的加压值P2、第三皮辊的加压值P3和第四皮辊的加压值P4均为500-1500kg。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是:精干绵→牵切→皮圈牵伸→第一次针梳→直型精梳→第二次针梳→精绵;以一道牵切步骤替代开绵和罗拉梳绵两个步骤,其优点如下:
本发明所采用的绢纺牵切制绵的牵切工艺是根据丝纤维的特点而设计的。采用新的牵切工艺后,不仅能够完成原来由开绵和罗拉梳绵所完成的分离纤维的任务,而且进一步缩短了工艺流程,提高了效率。
牵切工艺中采用罗拉牵伸拉断制条,避免了纤维受到机件的剧烈打击所受到的损伤;减少了因丝纤维的互相纠缠而产生的大量绵结,从而提高了绢丝的洁净度;改善了丝纤维的长度整齐度,进而提升了精梳质量。
可见绢丝由于细、长、软,在梳理过程中更容易产生绵结,故采用牵切更有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牵切装置示意图;
图2为绢纺圆梳制绵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下面的实施例均采用如图1所示的牵切装置。其中,I区为牵切区,II区为预牵切区,III为牵伸区,A-经过精炼后的精干绵绵条,P1-第一皮辊的压力,P2-第二皮辊的压力,P3-第三皮辊的压力,P4-第四皮辊的直径,D1-第一皮辊的直径,D2-第二皮辊的直径,D3-第三皮辊的直径,D4-第四皮辊的直径,d1、d1’-第一对罗拉的直径,d2、d2’-第二对罗拉的直径,d3-第三罗拉的直径,d4-第四罗拉的直径,L1-牵切隔距,L2-预牵切隔距,L3-牵伸隔距,s1-第一对罗拉的间距,s2-第二对罗拉的间距,E1-牵切区的牵伸倍数,E2-预牵切区的牵伸倍数,E3-牵伸区的牵伸倍数。除牵切步骤外,其他各步骤所采用的机械设备与现有绢纺精梳制绵的机械设备相同。
实施例1
采用的精干绵,其成分及配比如表1。
表1  精干绵成分及配此

配绵成分  长吐  滞头  短吐  切茧  茧绵  茧衣重量(g)    120    40    20    160    50    90配比(%)    25    8.33    4.17    33.33    10.42    18.75

注:长吐为桑蚕茧缫丝理丝时产生的废丝,经人工逐根展开、理直等加工整理后制得。滞头为由蛹衬加工而成,含有一些蛹屑、蚕嘴、蜕皮等。短吐为将整理长吐时落下的短丝头再整理而成。切茧为将茧切开,去除蛹体。茧绵、茧衣为蚕茧外围的乱丝。
绢纺牵切制绵方法为:先将精干绵进行牵切,再依次进行皮圈牵伸、第一次针梳、直型精梳和第二次针梳后制得精绵。
所述的牵切步骤包括将精干绵制成带状或束状喂入牵切机,使其先后进入位于第三皮辊与第四皮辊之间的牵伸区III、位于第二皮辊与第三皮辊之间的预牵切区II以及位于第一皮辊与第二皮辊之间的牵切区I。在牵伸区III和预牵切区II,绵条A经较小的牵伸倍数牵伸,纤维得到一定的平行伸直。当绵条进入牵切区I后,由于该区的前后罗拉线速度差异大,在罗拉钳口对纤维的很大握持力作用下,将纤维拉断成所需要的长度并成条。所述的牵切步骤中采用的第三皮辊的直径D3以及第四皮辊的直径D4均为100mm,第一皮辊的直径D1以及第二皮辊的直径D2均为100mm;与第一皮辊相配合的第一对罗拉的直径d1、d1’、与第二皮辊相配合的第二对罗拉的直径d2、d2’、与第三皮辊相配合的第三罗拉的直径d3、与第四皮辊相配合的第四罗拉的直径d4均为50mm;第一对罗拉的间距s1和第二对罗拉的间距s2均为80mm;牵切隔距L1为70mm,预牵切隔距L2为100mm,牵伸隔距L3为250mm。牵伸倍数E1为2倍,牵伸倍数E2为1.5倍,牵伸倍数E3为1.2倍。采用气压或液压对各皮辊加压,第一皮辊的加压值P1、第二皮辊的加压值P2、第三皮辊的加压值P3和第四皮辊的加压值P4均为500kg。
所述的皮圈牵伸和第一次针梳工序,通过对精干绵牵切条的梳理、并合和牵伸作用,进一步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和条干均匀度,改善喂入精梳机的绵条结构,同时,使喂入精梳机的绵条细度符合要求。皮圈牵伸工序具有两个牵伸区,其总隔距应大于最长纤维长度,前隔距要有利于防止短纤维扩散,一般在40-72,其牵伸倍数为4.75-10.75倍。第一次针梳工序的针密为5枚/25.4mm,梳针针号为16#×20#×28.7mm,针板打击次数为600-800次/分,牵伸倍数为5-10倍。
所述的直型精梳工序,通过顶梳和锡林的梳理作用,清除喂入绵条中的绵结、杂质和短纤维;使组成精梳绵条的纤维都呈单纤维状态,并具有良好的伸直度;通过对喂入绵条的并合作用,使原料均匀混合作用更趋完善。精梳工序喂入根数为18-20根,喂绵齿轮齿数为23-26,拔取隔距为28-32mm,精梳锡林转速为92r/min左右。
所述的第二次针梳工序,进一步提高绵条中的纤维顺直度,改善绵条的条干均匀度,从而,制得较高质量的精绵。第二次针梳工序的针密为7-16枚/25.4mm,梳针针号为16#×20#-17#×23#扁针,针板打击次数为800-1000次/分,牵伸倍数为5-11倍。
以前的相关专利有:专利号为200310108414.8的一种新的苎麻纺纱加工方法的发明专利,其主要对苎麻梳麻条进行牵切,以改善其纤维长度整齐度;专利号为200410016663.9的苎麻牵切纺纱加工方法的发明专利,其对苎麻精干麻直接牵切制条,并以牵切工序代替开松和梳麻工序,节约成本、缩短流程。本发明与以前的相关专利相比,在借鉴牵切原理和机构的基础上,主要是结合绢纺加工对绢纤维长度要求的特点,即,绢纤维的长度一般在70-80mm左右,因此,在牵切罗拉和胶辊的直径、牵切隔距等参数的设计上也作了相应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牵切的质量和效果。
实施例2
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的牵切步骤中采用的第三皮辊的直径D3以及第四皮辊的直径D4均为150mm,第一皮辊的直径D1以及第二皮辊的直径D2均为200mm;与第一皮辊相配合的第一对罗拉的直径d1、d1’、与第二皮辊相配合的第二对罗拉的直径d2、d2’、与第三皮辊相配合的第三罗拉的直径d3、与第四皮辊相配合的第四罗拉的直径d4均为70mm;第一对罗拉的间距s1和第二对罗拉的间距s2均为160mm;牵切隔距L1为110mm,预牵切隔距L2为160mm,牵伸隔距L3为400mm。牵伸倍数E1为6倍,牵伸倍数E2为4倍,牵伸倍数E3为3倍。采用气压或液压对各皮辊加压,第一皮辊的加压值P1、第二皮辊的加压值P2、第三皮辊的加压值P3和第四皮辊的加压值P4均为1500kg。
实施例3
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的牵切步骤中采用的第三皮辊的直径D3以及第四皮辊的直径D4均为125mm,第一皮辊的直径D1以及第二皮辊的直径D2均为150mm;与第一皮辊相配合的第一对罗拉的直径d1、d1’、与第二皮辊相配合的第二对罗拉的直径d2、d2’、与第三皮辊相配合的第三罗拉的直径d3、与第四皮辊相配合的第四罗拉的直径d4均为60mm;第一对罗拉的间距s1和第二对罗拉的间距s2均为100mm;牵切隔距L1为100mm,预牵切隔距L2为130mm,牵伸隔距L3为300mm。牵伸倍数E1为4倍,牵伸倍数E2为2倍,牵伸倍数E3为2倍。采用气压或液压对各皮辊加压,第一皮辊的加压值P1、第二皮辊的加压值P2、第三皮辊的加压值P3和第四皮辊的加压值P4均为1000kg。
对上述精干绵原料采用本发明的绢纺牵切制绵工艺进行加工后,其半制品和成品的质量性能指标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不同工艺精绵质量指标对比(牵切隔距为100mm)
纤维平均长度(mm)清洁度(分)含油率(%)30mm以下短纤维率(%)绵结[个/(0.1g)]

  圆梳工艺  60  94  <0.45  18  25  精梳工艺  64  88  <0.45  25  35  牵切工艺  80  90  <0.45  15  20

从表2中可以看出,牵切制绵与圆梳和精梳制绵相比,其精绵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在精绵的纤维平均长度、30mm以下短纤率和绵结方面,改善得较为明显。采用牵切工序,设置了牵切隔距后,牵出的条子中的纤维长度基本上在隔距范围左右波动,整齐度得到大大提高,短纤率也得以一定的降低。由于牵切工序避免了针齿对丝纤维的剧烈作用,减少了纤维的相互缠绕,进而精绵中绵结数降低。
表3  不同工艺120Nm/2绢丝质量指标对比
  断裂长度(Km)  强力不匀  (CV%)  条干均匀度  (分)  洁净度(分)  千米疵点数  (个)  圆梳工  艺  32.1  6.0  82.5  90  0.63  精梳工  艺  29.4  8.1  80  85  0.91  牵切工  艺  32.8  6.5  85  88  0.61

从表3中可以看出,牵切工艺与圆梳和精梳工艺相比,其绢丝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经牵切工艺后,绢丝的断裂长度、条干均匀度和千米疵点数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因为精干绵经牵切后,纤维损伤少,纤维的长度整齐度高,绵结少。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的绢纺牵切制绵工艺进行制绵加工后,纤维长度整齐度得到大大的改善,绵结也明显的降低,从而提高了精绵和绢丝的质量。并且缩短了流程、提升了效率,为绢纺制绵工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种绢纺牵切制绵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绢纺牵切制绵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绢纺牵切制绵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绢纺牵切制绵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绢纺牵切制绵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绢纺牵切制绵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精干绵进行牵切,再依次进行皮圈牵伸、第一次针梳、直型精梳和第二次针梳制得精绵。本发明由于取代了现有精梳制绵中的开绵和罗拉梳绵两道工序,避免了锯齿对纤维剧烈作用所引起的纤维损伤,有效地减少了绵结,从而为提高精绵和绢丝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与开绵和罗拉梳绵相比,牵切设备机构简单、占地面积小,缩短了整个绢纺制绵流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天然或人造的线或纤维;纺纱或纺丝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