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360241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99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85242.9

申请日:

2011.07.04

公开号:

CN102329246A

公开日:

2012.01.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C07C 233/80登记生效日:20160127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潍坊博创国际生物医药研究院变更后权利人:济南铂卅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61205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二路36号变更后权利人:250012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44号东村2-1-301|||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C 233/80申请日:20110704|||公开

IPC分类号:

C07C233/80; C07C259/06; C07C259/10; C07C233/65; C07C231/12; C07C231/02; C07K5/093; A61K31/167; A61K31/245; A61K38/06; A61P35/00; A61P35/02

主分类号:

C07C233/80

申请人:

潍坊博创国际生物医药研究院

发明人:

徐文方; 边海勇; 吴敬德; 王学健; 冯金红

地址:

261205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二路3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代理人:

苗峻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提供了结构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中R的定义见说明书,该类衍生物是由RAR激动剂他米巴罗汀与各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各种RXR激动剂或者其他药效基团通过酯键或酰胺键直接连接或通过连接基团间接连接而得到的一类多靶点化合物,适合作为抗肿瘤药物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尤其适用于治疗各种白血病。

权利要求书

1: 通式 (I) 所示的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 : 其中结构通式 (I) 中 R 为下面取代基之一 : 上述取代基中 R1 为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醇残基、 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胺残基、 乙 醇胺残基、 对苯二酚残基或者间苯二酚残基, R2 为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醇残基、 碳原子数 为 2~6 的二元胺残基或者乙醇胺残基。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 R 为下述结 构的取代基之一 : 基中 R1 为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醇残基、 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胺残基、 乙醇胺残基、 对苯二酚残基或者间苯二酚残基。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 R 为下述结 构的取代基 : 其中 R1 为乙二醇残基、 丙二醇残基或者乙二胺残基。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 R 为下述结 构的取代基之一 : 其中 R2 为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醇残基、 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胺残基或者乙醇胺残 2 基。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 R 为下述结 构的取代基 : 其中 R2 为乙二醇残基、 丙二醇残基或者乙二胺残基。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 R 为下列 6 个 取代基之一 : 。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 R 为下列 2 个 取代基之一 : 。
8: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正丁酸 (BA) 或者丙戊酸 (VPA) 于二甲基甲酰胺 (DMF) 催化下与氯化亚砜回流反应得 对应的酰氯, 该酰氯在二氯甲烷中于吡啶 (Py) 催化下与各种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醇、 碳 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胺、 乙醇胺、 对苯二酚或者间苯二酚反应得中间产物, 该中间产物在四 氢呋喃 (THF) 中于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DCC) 和 4- 二甲氨基吡啶 (DMAP) 催化下与他米巴罗 汀 (AM80) 反应得通式 (II) 所示的目标化合物 ; 其具体合成路线如下 : 3 其中 R1 为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醇残基、 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胺残基、 乙醇胺残基、 对苯二酚残基或者间苯二酚残基, R3 为 H 或 CH3, R4 为 H 或 n-Pr。
9: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贝沙罗汀 (LGD1069) 或者 4-[(5, 6, 7, 8- 四氢 -3, 5, 5, 8, 8- 五甲基 -2- 萘基 ) 羰基 ] 苯 甲酸 (LG) 在四氢呋喃 (THF) 中于 1- 乙基 -(3- 二甲基氨基丙基 ) 碳二亚胺盐酸盐 (EDCI) 和 1- 羟基苯并三唑 (HOBt) 催化下与各种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醇、 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 元胺或者乙醇胺反应得各种中间产物, 该中间产物在四氢呋喃 (THF) 中于 EDCI 和 4- 二甲 氨基吡啶 (DMAP) 催化下与他米巴罗汀 (AM80) 反应得通式 (III) 所示的目标化合物 ; 其具体合成路线如下 : 其中 R2 为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醇残基、 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胺残基或者乙醇胺残 基, R5 为 O 或 CH2。
10: 如权利要求 1-6 中任意一项的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各种 恶性肿瘤, 尤其是在作为抗白血病药物中的应用。

说明书


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 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领域, 具体涉及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以及这些化合物的医药用途, 特别是作为抗恶性肿瘤 (尤其是白血病) 药物的用途。
     背景技术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 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 细胞中的蛋白酶家族, 目前已知有 18 个不同的亚型, 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 4 大类 (I~IV) 。HDAC 是参入基因转录调控的关键因子之一, 其通过参入组成转录共抑制复合物并 间接结合至靶基因 DNA 上, 催化相应的核小体组蛋白去乙酰化, 使核小体结构变得紧密, 抑 制转录共抑制复合物结合 DNA, 从而抑制相关基因的转录。研究表明, HDAC 还可对多种非 组蛋白成分进行去乙酰化修饰而影响细胞功能, 主要包括 : 转录因子 P53、 HMG 蛋白、 STAT3、 c-MYC、 NF-κB、 GATA、 E2F/Rb、 AR、 ER、 SHP、 YY1、 HIF-1α、 MyoD、 EKLF、 Smad7 等以及细胞 内蛋白 α-Tubulin、 Importin-α、 HSP90 和 Ku70 等和病毒蛋白 E1A、 HDAg 等 (Gene 363: 15-23, 2005)。HDAC 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 I 类 HDAC 主要参入细胞增殖的调控, HDAC1、 2 结合 mSin3A、 NuRD 和 CoREST 等形成共抑制复合物参入调控细胞周期关键基因如 P21 等的 转录而影响细胞周期, 另外 HDAC2 还在抑制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HDAC3 结合 N-CoR、 SMRT 等形成共抑制复合物参入调控核受体如 RAR 等的转录而调控细胞周期、 有丝分裂及造 血细胞分化等, HDAC8 对于平滑肌细胞的分化具有特别重要的调控作用。II 类 HDAC 在细胞 核与细胞质间穿梭, 参入转录信号传导, HDAC4 主要调节肌肉细胞增殖分化和神经元的凋亡 等, HDAC5 可以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HDAC7 主要调节 T 细胞凋亡、 肌肉和平滑肌细胞的 分化等, HDAC9 主要参入 T 细胞的调控, HDAC6、 10 结构中具有独特的 2 个 Zn2+ 催化中心但 后者只有 1 个锌指催化中心有效, HDAC6 是 α-tubulin 唯一的乙酰化酶, 对于调控细胞有 丝分裂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 HDAC6 还可通过将 HSP90 去乙酰化而促进 HSP90 结合细胞内的 多种蛋白, 使其宿主蛋白避免被蛋白酶体 (proteasomes) 降解。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 HDACI) 按其结 构可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 短链脂肪酸类是最简单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种类较少, 包括丁酸、 丙戊酸和苯丁酸等。HDACI 应用于肿瘤化疗方面的巨大潜力已引起人们的广泛 关注, 研究显示, 其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可以有效抑制多种白血病和实体肿瘤 细胞的增殖, 并可以诱导其分化和凋亡而发挥抗肿瘤效应, 包括各种白血病 ( 如 AML、 ALL、 CML、 CLL 等 )、 各种淋巴瘤、 各种骨髓瘤、 非小细胞肺癌、 头颈癌、 甲状腺癌、 结肠癌、 胰腺癌、 肾细胞癌、 前列腺癌、 膀胱癌、 乳腺癌、 黑色素瘤、 恶性神经胶质瘤等。其中, HDACI 已被证 明对白血病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其抗白血病作用有多种机制, 包括阻滞细胞周期进展、 促 进细胞分化、 诱导细胞凋亡、 抑制血管生成和诱导肿瘤免疫等 (Curr Opin Pharmacol 6: 369-375, 2006)。
     维甲酸受体子家族属于核受体 (nuclear receptors, NR) 超家族的一个分支, 包 括 2 类受体 : 维甲酸受体 (retinoic acid receptors, RAR) 和维甲酸 X 受体 (Retinoid X
     receptors, RXR), 每类受体各包括 α、 β、 γ 三个亚型。RAR 与 RXR 都是配体依赖性核转 录因子, 可以调节几十种重要靶基因的转录, 影响大量功能性蛋白质的表达, 对于机体的生 长、 发育、 生殖以及抗肿瘤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维甲酸类化合物 (Retinoids) 是一组维生素 A 及其衍生物和结构类似化合物的 总称, 其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 在维持机体正常功能、 抗肿瘤、 治疗皮肤病和代谢疾病等 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结合和激活核受体 RAR 或 RXR 而调节靶基因 的转录, 进而调节功能性蛋白的表达来实现其生理作用。维甲酸类化合物对许多恶性肿瘤 细胞均有诱导分化、 促进凋亡和抑制增殖的作用, 包括白血病、 淋巴瘤、 肺癌、 乳腺癌、 皮肤 癌、 头颈癌、 卵巢癌、 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等, 尤其在诱导分化疗法治疗血液肿瘤和皮肤肿瘤 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已经成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如 ATRA 用于治疗 APL 有效缓解率 可达 70~80%, Bexarotene 可有效治疗皮肤 T 细胞淋巴瘤而毒副作用很小和耐受性极佳, Tazarotene 是良好的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局部外用药等。 维甲酸类化合物为代表的诱导分化 疗法成功用于抗白血病治疗是人类恶性肿瘤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与传统的直接杀 伤肿瘤细胞的疗法不同, 诱导分化疗法是采用诱导分化剂促使恶性肿瘤细胞分化成熟转变 为正常机体细胞, 从而重新纳入机体正常调控系统的处置而使患者恢复健康, 其主要优点 是毒副作用小, 通常不影响正常细胞的功能而具有天然的靶向肿瘤细胞特性。 正丁酸 (Butyric acid, BA) 属于短链脂肪酸类 HDAC 抑制剂, 其在体内主要由食 物纤维通过结肠厌氧菌酵解产生, 也可由细胞内的长链脂肪酸氧化代谢生成, BA 作为一种 HDACI 可抑制大部分种类的 HDAC 酶, 其活性水平在毫摩尔级,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BA 具有抑 制细胞增殖、 促进细胞分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效应, 其在生理浓度下即可对包括白 血病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另外, BA 与维甲酸类化合物如 ATRA 等联合 使用具有协同作用, 可提高 ATRA 等对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活性。BA 在体内代谢迅速, 生 物利用度较差, 可采用前药原理对其进行结构修饰以改善其药动学缺点, 如 Pivanex 是 BA 与新戊酸采用拼合原理制成的前药, 其具有更好的脂溶性和抗肿瘤效果, 可用于治疗非小 细胞肺癌 (NSCLC)。
     丙戊酸 (Valproate acid, VPA) 是一个临床应用多年的抗惊厥和抗癫痫药物, 具 有低毒和人体耐受性良好的特点, 后期药理研究发现它也是一种广谱的 HDAC 抑制剂, 其对 HDAC1、 2、 5、 6 的 IC50 分别为 0.4、 0.54、 2.8、 2.4mM (EMBO J 20: 6969-6978, 2001)。 VPA 可 通过提高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 促进 p21 的表达和阻滞细胞周期等, 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 殖、 诱导其分化和促进其凋亡, 另外, VPA 与全反式维甲酸 (ATRA) 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 可明显提高 ATRA 的抗白血病作用 (Leukemia 19: 1161-1168, 2005)。目前, VPA 作为一种 有效的抗白血病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他米巴罗汀 (Tamibarotene, AM80) 是首个上市的维甲酸受体 α(RARα) 亚型选择 性激动剂,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复发或难治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Gan To Kagaku Ryoho 33:397-401, 2006), 与全反式维甲酸 (ATRA) 相比, 其具有更高的疗效、 更 低的耐药性等优点, 但是, 其毒副作用包括高甘油三酯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 皮疹、 骨痛、 维 甲酸综合征和致畸胎作用等限制了它的临床使用 (Drugs Today 43: 563-568, 2007)。 另外 他米巴罗汀原料药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大, 大量制剂生产时的劳动保护条件要求高, 导致生 产成本提高。 因此, 亟需发展他米巴罗汀的衍生物来提高用药安全性, 同时保持或者提高其
     抗白血病活性。
     贝沙罗汀 (Bexarotene, LGD1069), 化学名为 4-[1-(5, 6, 7, 8- 四氢 -3, 5, 5, 8, 8- 五 甲基 -2- 萘基 ) 乙烯基 ] 苯甲酸, 该药是首个上市的 RXR 受体选择性激动剂, 临床上主要用 于治疗顽固性皮肤 T 细胞淋巴瘤 (CTCL)。其可以选择性结合并激活 RXR 受体, 诱导肿瘤细 胞如白血病 HL60 细胞等凋亡、 诱导其分化和抑制其增殖, 发挥抗肿瘤作用, 其也与多种抗 肿瘤药物具有协同作用, 包括 RAR 激动剂 ( 如 ATRA)、 紫杉醇等。4-[(5, 6, 7, 8- 四氢 -3, 5, 5, 8, 8- 五甲基 -2- 萘基 ) 羰基 ] 苯甲酸 (LG) 也是一种与 LGD1069 结构类似的 RXR 受体选 择性激动剂, 其对 RXRα、 RXRβ、 RXRγ 的 EC50 分别为 279±43nM、 213±81nM、 246±29nM (J Med Chem 38: 3146-3155, 1995)。
     正丁酸 (BA) 、 丙戊酸 (VPA) 、 他米巴罗汀 (AM80) 、 贝沙罗汀 (LGD1069) 和 4-[(5, 6, 7, 8- 四氢 -3, 5, 5, 8, 8- 五甲基 -2- 萘基 ) 羰基 ] 苯甲酸 (LG) 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多靶点药物 (Multitarget drugs) 是当今新药研究的重要趋势, 它是指可以同时作用 于同一疾病的多个不同病理靶点而发挥协同治疗作用的药物, 其通过全面调节疾病相关的 多个靶标而产生更佳的治疗效果、 更少的副作用和更低的耐药性, 尤其适用于治疗多病理 机制和多基因相关的各种重大疾病, 包括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 心血管疾病、 中枢神经系 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其中, 采用多靶点药物进行多靶点治疗已经成为包括白血病在内 的各种恶性肿瘤的最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传统多靶点疗法如联合化疗等是多靶点抗白血病药物开发的重要基础, 研究显 示, RAR 配体与 RXR 配体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 可以提高其对肿瘤细胞如白血病 HL60 细 胞、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等的抑制增殖、 诱导凋亡和诱导分化活性等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302: 462-468, 2003) ; RAR 激动剂如 ATRA 等与 HDAC 抑制剂如丁酸、 丙戊酸、 SAHA、 FK228、 MS-275 及 TSA 等联合用药可以提高其对 APL 等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和减少其毒副作 用等, 尤其可以消除白血病患者对 ATRA 的耐药现象 (Br J Haematol 108: 696-702, 2000 ; Onkologie 31: 629-633, 2008 ; J Med Chem 43: 2962-2966, 2000 ; Mol Cancer Res 1: 903-912, 2003)。
     本发明基于多靶点药物理论为指导, 设计和合成了一系列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剂 衍生物, 其在体内可代谢释放出 RARα 激动剂 AM80 和 HDAC 抑制剂 BA、 VPA 等或 RXR 激动 剂 LGD1069、 LG 等, 其中 AM80 作用于 RARα 受体而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分化和抑制其增殖 ; HDAC 抑制剂可抑制 HDAC 的酶活性, 间接促进白血病细胞染色质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 促进 p21 的表达、 激活细胞分化相关靶基因的转录和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等途径, 从而抑制白 血病细胞的增殖、 促进其分化和诱导其凋亡 ; RXR 激动剂可激活各种核受体异源二聚体如 RAR-RXR、 PPAR-RXR 等中的 RXR 部分, 从而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 促进其分化和抑制其增 殖。从而实现 RARα 和 HDAC 或者 RARα 和 RXR 的双靶点协同调节作用, 而提高药物的抗白 血病疗效、 降低毒副作用和减少耐药性。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次公开了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及其制备 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化合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 本发明提供的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是结构通式 (I) 所示的化合物 :
     其中结构通式 (I) 中 R 为下面取代基之一 :上述取代基中 R1 为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醇残基、 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胺残基、 乙 醇胺残基、 对苯二酚残基或者间苯二酚残基, R2 为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醇残基、 碳原子数 为 2~6 的二元胺残基或者乙醇胺残基。
     上文所述的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醇残基是指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醇脱掉 2 个 羟基氢的剩余部分基团, 例如 O(CH2)2O、 O(CH2)3O、 O(CH2)4O、 O(CH2)5O、 O(CH2)6O、 OCH2CCCH2O 等, 其中优选的二元醇残基是乙二醇残基、 丙二醇残基和丁炔二醇残基, 特别优选的二元醇 残基是乙二醇残基和丙二醇残基, 最优选的二元醇残基是乙二醇残基。
     上文所述的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胺残基是指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胺的 2 个胺 基分别脱掉 1 个氢的剩余部分基团, 例如 HN(CH2)2NH、 HN(CH2)3NH、 HN(CH2)4NH、 HN(CH2)5NH、 HN(CH2)6NH 等, 其中优选的二元胺残基是乙二胺残基和己二胺残基, 最优选的二元胺残基是 乙二胺残基。
     上文所述的乙醇胺残基是指乙醇胺的羟基和胺基分别脱掉 1 个活泼氢后的剩余 部分基团, 例如 O(CH2)2NH、 HN(CH2)2O。
     上文所述的对苯二酚残基和间苯二酚残基是指对苯二酚或间苯二酚分别脱掉 2 个酚羟基氢的剩余部分基团, 例如 p -OPhO、 m -OPhO。
     优选的本发明的化合物是其中 R 为下述结构取代基之一的式 (I) 的化合物 ;其中 R1 为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醇残基、 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胺残基、 乙醇胺残基、对苯二酚残基或者间苯二酚残基。
     上文所述的 R1 优选乙二醇残基、 丙二醇残基、 乙二胺残基和对苯二酚残基, 特别优 选乙二醇残基和乙二胺残基, 最优选乙二胺残基。
     特别优选的本发明的化合物是其中 R 为下述结构取代基的式 (I) 的化合物 ;其中 R1 为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醇残基、 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胺残基、 乙醇胺残基、 对苯二酚残基或者间苯二酚残基。
     上文所述的 R1 优选乙二醇残基、 丙二醇残基和乙二胺残基, 最优选乙二胺残基。
     优选的本发明的化合物是其中 R 为下述结构取代基之一的式 (I) 的化合物 ;其中 R2 为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醇残基、 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胺残基或者乙醇胺残 基。
     上文所述的 R2 优选乙二醇残基和乙二胺残基, 最优选乙二醇残基。 特别优选的本发明的化合物是其中 R 为下述结构取代基的式 (I) 的化合物 ;其中 R2 为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醇残基、 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胺残基或者乙醇胺残 基。
     上文所述的 R2 优选乙二醇残基和乙二胺残基, 最优选乙二醇残基。优选的本发明的化合物是其中 R 为下述结构取代基之一的式 (I) 的化合物 ;特别优选的本发明的化合物是其中 R 为下述结构取代基之一的式 (I) 的化合物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结构通式 (I) 所示化合物的一种制备方法 : 正丁酸 (BA) 或者丙戊酸 (VPA) 于 DMF 催化下与氯化亚砜回流反应得酰氯 1, 酰氯 1 在二氯甲烷中于吡啶催化下与各种碳原 子数为 2~6 的二元醇、 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胺、 乙醇胺、 对苯二酚或间苯二酚反应得中间 产物 2, 中间产物 2 在 THF 中于 DCC 和 DMAP 催化下与 AM80 室温反应得目标化合物 (II)。
     其具体合成路线如下 :其中 R1 为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醇残基、 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胺残基、 乙醇胺残基、 对苯二酚残基或者间苯二酚残基, R3 为 H 或 CH3, R4 为 H 或 n-Pr, DMF 为二甲基甲酰胺, Py 为 吡啶, THF 为四氢呋喃, DCC 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DMAP 为 4- 二甲氨基吡啶, 以下含义类同。
     本发明结构通式 (I) 所示化合物的另一种制备方法 : 贝沙罗汀 (LGD1069) 或者 4-[(5, 6, 7, 8- 四氢 -3, 5, 5, 8, 8- 五甲基 -2- 萘基 ) 羰基 ] 苯甲酸 (LG) 在 THF 中于 EDCI 和 HOBt 催化下与各种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醇、 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胺、 乙醇胺室温反应 得中间产物 3, 中间产物 3 在 THF 中于 EDCI 和 DMAP 催化下与 AM80 室温反应得目标化合物 (III)。
     其具体合成路线如下 :其中 R2 为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醇残基、 碳原子数为 2~6 的二元胺残基或者乙醇胺残 基, R5 为 O 或 CH2, EDCI 为 1- 乙基 -(3- 二甲基氨基丙基 ) 碳二亚胺盐酸盐, HOBt 为 1- 羟 基苯并三唑, 以下含义类同。
     本发明也提供了上述结构通式 (I) 所示化合物的应用, 尤其是在医药领域作为抗恶性肿瘤 (尤其是白血病) 药物方面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 1 : 正丁酰氯 (1a) 与 2- 丙基戊酰氯 (1b) 的制备 正丁酸 (88.1g, 1.0mol) 或者丙戊酸 (144.2g, 1.0mol) 加至氯化亚砜 (119.0g, 1.0mol) 中, 然后加入 0.1mL DMF 作为催化剂, 60℃下搅拌反应 1 小时, 蒸馏收集正丁酰氯 ( 常压蒸 馏收集 95~105℃馏分 ) 或者 2- 丙基戊酰氯 ( 减压蒸馏收集 75~85℃ /2.6kPa 馏分 ), 得无 色透明液体 (1a) ( 正丁酰氯, 99.7g, 收率 93.6 % ) 与 (1b) (2- 丙基戊酰氯, 147.8g, 收率 90.9% ), 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实施例 2 : 2- 羟乙基丁酸酯 (2a) 与 2- 羟乙基 -2- 丙基戊酸酯 (2d) 的制备 正丁酰氯 (1a) (10.7g, 0.1mol) 或者 2- 丙基戊酰氯 (1b) (16.3g, 0.1mol) 溶于 50 mL 二氯甲烷中得溶液 1, 乙二醇 (0.1mol) 和三乙胺 (15.2g, 0.15mol) 加至 100mL 二氯甲烷 中得溶液 2。室温搅拌下将溶液 1 缓慢滴加至溶液 2 中, 2h 内滴加完毕, 然后室温搅拌反 应 5h, 减压浓缩蒸除溶剂与过量的三乙胺, 残余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干得 纯品产物 2- 羟乙基丁酸酯 (2a)(产率 48.1%) 和 2- 羟乙基 -2- 丙基戊酸酯 (2d)(产率 54.8%) , 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实施例 3 : N-(2- 氨乙基 ) 丁酰胺 (2g) 与 N-(2- 氨乙基 )-2- 丙基戊酰胺 (2h) 的制备 乙二胺 (0.1mol) 和三乙胺 (15.2g, 0.15mol) 加至 100mL 二氯甲烷中得溶液 1, 正丁酰 氯 (1a) (10.7g, 0.1mol) 或者 2- 丙基戊酰氯 (1b) (16.3g, 0.1mol) 溶于 50 mL 二氯甲烷 中得溶液 2。室温搅拌下将溶液 2 缓慢滴加至溶液 1 中, 2h 内滴加完毕, 然后室温搅拌反应 3h, 减压浓缩蒸除溶剂与过量的三乙胺, 残余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干得纯 品产物 N-(2- 氨乙基 ) 丁酰胺 (2g)(产率 56.7%) 和 N-(2- 氨乙基 )-2- 丙基戊酰胺 (2h) (产率 63.5%) , 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实施例 4 : 2-( 丁酰氧基 ) 乙基 -4-(5,5,8,8- 四甲基 -5,6,7,8- 四氢萘 -2- 基氨 甲酰基 ) 苯甲酸酯 (IIa) 的制备 2- 羟乙基丁酸酯 (2a) (3mmol) 溶于 50mL THF 中得溶液 1, 他米巴罗汀 (AM80)(1.05g, 3mmol) 溶于 50 mL THF 中, 然后加入 DCC(0.62g, 3mmol) 和 DMAP(0.12g, 1mmol), 室温搅拌反 应 1h 得活性中间体溶液 2。室温搅拌下将活性中间体溶液 2 滴加至溶液 1 中, 1h 内滴加完 毕, 然后继续室温搅拌反应 2h, TLC 监测反应完全, 抽滤除去白色絮状副产物, 滤液减压浓 缩得粗产物, 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柱色谱分离条件 : 层析硅胶 ( 固定相, 200~300 目 ), 石油醚 : 乙酸乙酯 =5:1( 洗脱剂 ), 洗脱液过滤, 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白色棉状固体 (IIa), 1 产率 88.3%, mp 127.0~128.0℃ ; HNMR(300MHz, DMSO-d6)δ: 0.839~ 0.888(t, J=7.2Hz, 3H, CH3), 1.238(s, 6H, 2×CH3), 1.250(s, 6H, 2×CH3), 1.481~1.603(sext, J=7.2Hz, 2H, CH2), 1.648(s, 4H, 2×CH2), 2.286~2.334(t, J=7.2Hz, 2H, CO-CH2), 4.391~ 4.535(m, 4H, 2×O-CH2), 7.283~7.312(d, J=8.7Hz, 1H, Ph-H), 7.565~7.600(dd, J 1=8.4Hz, J2=2.1Hz, 1H, Ph-H), 7.672~7.679(d, J=2.1Hz, 1H, Ph-H), 8.075(s, 4H, 4×Ph-H), 10.286(s, 1H, NH); -1 IR(KBr, cm ): 3298.71, 2953.99, 2931.43, 2858.54, 1741.63, 1715.67, 1649.44, 1619.53, 1594.83, 1541.29, 1494.86, 1456.58; HR-MS (ESI-TOF) (m/z ):466.2574[M+H]+ (calcdfor [C28H35NO5+H]+: 466.2588)。 实施例 5 : 2-(2- 丙基戊酰氧基 ) 乙基 -4-(5,5,8,8- 四甲基 -5,6,7,8- 四氢萘 -2- 基 氨甲酰基 ) 苯甲酸酯 (IId) 的制备 2- 羟乙基 -2- 丙基戊酸酯 (2d) (3mmol) 溶于 60mL THF 中得溶液 1, 他米巴罗汀 (AM80) (1.05g, 3mmol) 溶于 60 mL THF 中, 然后加入 DCC(0.62g, 3mmol) 和 DMAP(0.12g, 1mmol), 室温搅拌反应 1h 得活性中间体溶液 2。室温搅拌下将活性中间体溶液 2 滴加至溶液 1 中, 1h 内滴加完毕, 然后继续室温搅拌反应 2h, TLC 监测反应完全, 抽滤除去白色絮状副产物, 滤液减压浓缩得粗产物, 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柱色谱分离条件 : 层析硅胶 ( 固定相, 200~300 目 ), 石油醚 : 乙酸乙酯 =5:1( 洗脱剂 ), 洗脱液过滤, 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白色固 1 体 (IId), 产率 87.1%, mp 131.0~133.0℃ ; HNMR(300MHz, DMSO-d6)δ: 0.751~0.799(t, J=7.2Hz , 6H , 2×CH 3) , 1.140~1.215(m , 4H , 2×CH 2) , 1.238(s , 6H , 2×CH 3) , 1.250(s , 6H , 2×CH3), 1.306~1.544(m, 4H, 2×CH2), 1.647(s, 4H, 2×CH2), 2.312~2.407(m, 1H, CO-CH), 4.420~4.546(m, 4H, 2×O-CH2), 7.282~7.310(d, J=8.4Hz, 1H, Ph-H), 7.563~ 7.599(dd, J1=8.7Hz, J2=2.1Hz, 1H, Ph-H), 7.673~7.681(d, J=2.4Hz, 1H, Ph-H), 8.040~ 8.103(m, -1 4H, 4×Ph-H), 10.282(s, 1H, NH); IR(KBr, cm ): 3314.97, 2958.18, 2931.06, 2871.22, 1730.00, 1650.95, 1612.47, 1589.58, 1531.99, 1502.33, 1457.40; HR-MS (ESI-TOF) (m/z ): 522.3198 [M+H]+ (calcd for [C32H43NO5+H]+: 522.3214)。实施例 6 : N1-(2- 丁酰氨基乙基 )-N4-(5,5,8,8- 四甲基 -5,6,7,8- 四氢萘 -2- 基 ) 对 苯二甲酰胺 (IIg) 的制备 N-(2- 氨乙基 ) 丁酰胺 (2g) (3mmol) 溶于 40mL THF 中得溶液 1, 他米巴罗汀 (AM80) (1.05g, 3mmol) 溶于 40 mL THF 中, 然后加入 DCC(0.62g, 3mmol) 和 DMAP(0.12g, 1mmol), 室温搅拌反应 1h 得活性中间体溶液 2。室温搅拌下将活性中间体溶液 2 滴加至溶液 1 中, 1h 内滴加完毕, 然后继续室温搅拌反应 2h, TLC 监测反应完全, 抽滤除去白色絮状副产物, 滤液减压浓缩得粗产物, 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柱色谱分离条件 : 层析硅胶 ( 固定相, 200~300 目 ), 乙酸乙酯 ( 洗脱剂 ), 洗脱液过滤, 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白色固体粉末 (IIg), 1 产率 82.5%, mp 245.0~246.0℃ ; HNMR(300MHz, DMSO-d6)δ: 0.819~0.868(t, J=7.2Hz, 3H, CH3), 1.238(s, 6H, 2×CH3), 1.252(s, 6H, 2×CH3), 1.452~1.575(sext, J=7.2Hz, 2H, CH2), 1.648(s, 4H, 2×CH 2), 2.028~2.077(t, J=7.2Hz, 2H, CO-CH 2), 3.238~3.337(m, 4H, 2×N-CH2), 7.277~7.306(d, J=8.7Hz, 1H, Ph-H), 7.572~7.608(dd, J 1=8.7Hz, J2=2.1Hz, 1H, Ph-H), 7.680~7.687(d, J=2.1Hz, 1H, Ph-H), 7.924(s, 1H, NH), 7.943~8.047(m, 4H, -1 4×Ph-H), 8.638~8.674(t, J=5.4Hz, 1H, NH), 10.193(s, 1H, NH); IR(KBr, cm ): 3263.70, 2959.24 , 2930.71 , 2860.18 , 1649.04 , 1614.13 , 1594.52 , 1542.21 , 1498.96 , 1458.33; + + HR-MS (ESI-TOF) (m/z ): 464.2895[M+H] (calcd for [C28H37N3O3+H] : 464.2908)。 实施例 7 : N1-(2-(2- 丙 基 戊 酰 氨 基 ) 乙 基 )-N4-(5,5,8,8- 四 甲 基 -5,6,7,8- 四 氢 萘 -2- 基 ) 对苯二甲酰胺 (IIh) 的制备 N-(2- 氨乙基 )-2- 丙基戊酰胺 (2h) (3mmol) 溶于 50mL THF 中得溶液 1, 他米巴罗汀 (AM80) (1.05g, 3mmol) 溶于 40 mL THF 中, 然后加入 DCC(0.62g, 3mmol) 和 DMAP(0.12g, 1mmol), 室温搅拌反应 1h 得活性中间体溶液 2。室温搅拌下将活性中间体溶液 2 滴加至 溶液 1 中, 1h 内滴加完毕, 然后继续室温搅拌反应 2h, TLC 监测反应完全, 抽滤除去白色絮状副产物, 滤液减压浓缩得粗产物, 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柱色谱分离条件 : 层析硅胶 ( 固定相, 200~300 目 ), 乙酸乙酯 ( 洗脱剂 ), 洗脱液过滤, 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白色固体粉 1 末 (IIh), 产率 85.7%, mp 228.0~229.0℃ ; HNMR(300MHz, DMSO-d6)δ: 0.775~0.823(t, J=7.2Hz , 6H , 2×CH 3) , 1.109~1.217(m , 4H , 2×CH 2) , 1.238(s , 6H , 2×CH 3) , 1.252(s , 6H , 2×CH3), 1.282~1.497(m, 4H, 2×CH2), 1.649(s, 4H, 2×CH2), 2.074~2.150(m, 1H, CO-CH), 3.265~3.353(m, 4H, 2×N-CH2), 7.276~7.305(d, J=8.7Hz, 1H, Ph-H), 7.569~7.604(dd, J1=8.4Hz, J2=2.1Hz, 1H, Ph-H), 7.678~7.685(d, J=2.1Hz, 1H, Ph-H), 7.934(s, 1H, NH), 7.962~8.047(m , 4H , 4×Ph-H) , 8.575~8.609(t , J=5.1Hz , 1H , NH) , 10.190(s , 1H , NH); -1 IR(KBr, cm ): 3302.76, 2955.71, 2929.64, 2870.08, 1643.33, 1589.20, 1535.61, 1504.05, + 1455.23; HR-MS (ESI-TOF) (m/z ): 520.3511[M+H] (calcd for [C 32H 45N 3O 3+H] +: 520.3534)。 实施例 8 : 2- 羟乙基 -4-(3,5,5,8,8- 五甲基 -5,6,7,8- 四氢萘 -2- 羰基 ) 苯甲酸酯 (3a) 的制备 4-[(5, 6, 7, 8- 四氢 -3, 5, 5, 8, 8- 五甲基 -2- 萘基 ) 羰基 ] 苯甲酸 (LG) (5.3g, 15mmol) 溶于 100mL THF 中, 然后加入 EDCI(4.8g, 25mmol) 和 HOBt(3.4g, 25mmol), 室温搅拌反应 1h 得活性中间体溶液 1, 乙二醇 (0.5mol) 溶于 200mL THF 中得二醇溶液 2。室温搅拌下将 活性中间体溶液 1 缓慢滴加至二醇溶液 2 中, 2h 内滴加完毕, 然后继续室温搅拌反应 5h, TLC 监测反应完全, 减压浓缩蒸除溶剂, 冷至室温, 搅拌下加入 300 mL 水, 室温静置 5h 析 出固体完全, 抽滤, 水洗, 抽干, 即得粗产物, 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柱色谱分离条件 : 层 析硅胶 ( 固定相, 200~300 目 ), 石油醚 : 乙酸乙酯 =3:1( 洗脱剂 ), 洗脱液减压浓缩得白 1 色固体 (3a), 产率 81.9%, mp 129.0~130.0℃ ; HNMR(300MHz, DMSO-d6)δ: 1.171(s, 6H, 2×CH3), 1.291(s, 6H, 2×CH3), 1.658(s, 4H, 2×CH2), 2.257(s, 3H, Ph-CH3), 3.702~3.754(q, J=5.7Hz, 2H, O-CH2), 4.315~4.347(t, J=4.8Hz, 2H, O-CH2), 4.948~4.986(t, J=5.7Hz, 1H, OH), 7.261 (s, 1H, Ph-H), 7.335(s, 1H, Ph-H), 7.802~7.830(d, J=8.4Hz, 2H, 2×Ph-H), -1 8.128~8.156(d, J=8.4Hz, 2H, 2×Ph-H); IR(KBr, cm ): 3512.21, 2964.32, 2925.97, 2854.74, 1719.26, 1653.41, 1607.30, 1568.48, 1501.70, 1460.78; HR-MS (ESI-TOF) (m/ + + z ): 395.2200 [M+H] (calcd for [C25H30O4+H] : 395.2217)。 实施例 9 : N-(2- 氨乙基 )-4-(1-(3,5,5,8,8- 五甲基 -5,6,7,8- 四氢萘 -2- 基 ) 乙烯 基 ) 苯甲酰胺 (3i) 的制备 贝沙罗汀 (LGD1069) (3.1g, 9mmol)、 N- 甲基吗啉 (2.0g, 20mmol) 溶于 100 mL THF 中, 冷却至 -15℃, 搅拌下加入氯甲酸异丁酯 (1.2g, 9mmol), -15℃下搅拌 10min 得活性中 间体溶液 1, 乙二胺 / 己二胺 / 乙醇胺 (0.3mol) 溶于 100mL THF 中得溶液 2。于剧烈搅拌 条件下将活性中间体溶液 1 与溶液 2 迅速混合, -15℃下搅拌反应 0.5h, 然后升温至室温, 搅拌反应 2~4h, 减压浓缩蒸除溶剂, 冷至室温, 搅拌下加入 300 mL 水, 室温静置 5h 析出固 -1 体完全, 抽滤, 滤饼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水, 1.0mol•L 的 HCl 溶液和水洗涤, 抽干得 粗产物, 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柱色谱分离条件 : 中性氧化铝 ( 固定相, 100~200 目 ), 梯度洗脱 : 乙酸乙酯→甲醇 ( 洗脱剂 ), 洗脱液减压浓缩得白色固体 (3i), 产率 71.3%, mp 1 167.0~169.0℃ ( 分解 ); HNMR(300MHz, DMSO-d6)δ: 1.226(s, 6H, 2×CH3), 1.262(s, 6H, 2×CH3), 1.652(s, 4H, 2×CH2), 1.900(s, 3H, Ph-CH3), 2.664~2.708(t, J=6.6Hz, 2H, N-CH2),3.231~3.293(q, J=6.6Hz, 2H, N-CH2), 5.228(s, 1H, =CH), 5.885(s, 1H, =CH), 7.064(s, 1H, Ph-H), 7.147(s, 1H, Ph-H), 7.277~7.305(d, J=8.4Hz, 2H, 2×Ph-H), 7.785~7.813(d, -1 J=8.4Hz , 2H , 2×Ph-H) , 8.388~8.426(m , 1H , NH); IR(KBr , cm ): 3359.54 , 3017.86 , 2962.09 , 2921.07 , 2855.91 , 1639.55 , 1606.21 , 1552.59 , 1497.40 , 1453.98 , 1387.73; + + HR-MS (ESI-TOF) (m/z ): 391.2733[M+H] (calcd for [C26H34N2O+H] : 391.2744)。 实施例 10 : 2-(4-(3,5,5,8,8- 五甲基 -5,6,7,8- 四氢萘 -2- 羰基 ) 苯甲酰氧基 ) 乙 基 -4-(5,5,8,8- 四甲基 -5,6,7,8- 四氢萘 -2- 基氨甲酰基 ) 苯甲酸酯 (IIIa) 的制备 2- 羟乙基 -4-(3,5,5,8,8- 五甲基 -5,6,7,8- 四氢萘 -2- 羰基 ) 苯甲酸酯 (3a) (3mmol) 溶于 50mL THF 中得溶液 1, 他米巴罗汀 (AM80) (1.05g, 3mmol) 溶于 30mL THF 中, 然后加入 EDCI (0.96g, 5mmol) 和 DMAP (0.12g, 1mmol), 室温搅拌反应 2h 得活性中间体溶液 2,。 室温 搅拌下将活性中间体溶液 2 滴加至溶液 1 中, 0.5h 内滴加完毕, 然后继续室温搅拌反应 4h, TLC 监测反应完全, 减压浓缩蒸除溶剂, 加入 300 mL 水室温静置 5h 析出固体完全, 抽滤, 水 洗, 抽干得粗产物, 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柱色谱分离条件 : 层析硅胶 ( 固定相, 200~300 目 ), 石油醚 : 乙酸乙酯 =3:1( 洗脱剂 ), 洗脱液减压浓缩得白色固体 (IIIa), 产率 85.4%, mp 1 108.0~110.0℃ ; HNMR(300MHz, DMSO-d6)δ: 1.146(s, 6H, 2×CH3), 1.234(s, 6H, 2×CH3), 1.244(s, 6H, 2×CH3), 1.274(s, 6H, 2×CH3), 1.643(s, 8H, 4×CH2), 2.239(s, 3H, Ph-CH3), 4.702(s, 4H, 2×O-CH2), 7.239(s, 1H, Ph-H), 7.276(s, 1H, Ph-H), 7.305~7.319(d, J=4.2Hz, 1H, Ph-H), 7.559~7.594(dd, J1=8.4Hz, J2=2.1Hz, 1H, Ph-H), 7.666~7.673(d, J=2.1Hz, 1H, Ph-H), 7.792~7.820(d, J=8.4Hz, 2H, 2×Ph-H), 8.038~8.133(m, 6H, 6×Ph-H), 10.266(s, -1 1H, NH); IR(KBr, cm ): 3325.93, 2959.08, 2926.01, 2861.47, 1728.49, 1660.35, 1611.64, 1589.19, 1530.52, 1501.68, 1457.43; HR-MS (ESI-TOF) (m/z ): 728.3986[M+H]+ (calcd for [C47H53NO6+H]+: 728.3946)。 实施例 11 : N1-(2-(4-(1-(3,5,5,8,8- 五甲基 -5,6,7,8- 四氢萘 -2- 基 ) 乙烯基 ) 苯 甲酰氨基 ) 乙基 )-N4-(5,5,8,8- 四甲基 -5,6,7,8- 四氢萘 -2- 基 ) 对苯二甲酰胺 (IIIi) 的制备 N-(2- 氨乙基 )-4-(1-(3,5,5,8,8- 五甲基 -5,6,7,8- 四氢萘 -2- 基 ) 乙烯基 ) 苯甲酰 胺 (3i) (3mmol) 溶于 60mL THF 中得溶液 1, 他米巴罗汀 (AM80) (1.05g, 3mmol) 溶于 30mL THF 中, 然后加入 EDCI (0.96g, 5mmol) 和 DMAP (0.12g, 1mmol), 室温搅拌反应 2h 得活性 中间体溶液 2,。室温搅拌下将活性中间体溶液 2 滴加至溶液 1 中, 1.0h 内滴加完毕, 然后 继续室温搅拌反应 6h, TLC 监测反应完全, 减压浓缩蒸除溶剂, 加入 250 mL 水室温静置 6h 析出固体完全, 抽滤, 水洗, 抽干得粗产物, 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柱色谱分离条件 : 层 析硅胶 ( 固定相, 200~300 目 ), 乙酸乙酯 ( 洗脱剂 ), 洗脱液减压浓缩得白色固体 (IIIi), 1 产 率 90.3%, mp 262.0~ 264.0 ℃ ; HNMR(300MHz, DMSO-d6)δ: 1.225(s, 6H, 2×CH3), 1.238(s, 6H, 2×CH3), 1.251(s, 6H, 2×CH3), 1.260(s, 6H, 2×CH3), 1.650(br.s, 8H, 4×CH2), 1.902(s, 3H, Ph-CH3), 3.461(br.s, 4H, 2×N-CH2), 5.232(s, 1H, =CH), 5.892(s, 1H, =CH), 7.065(s, 1H, PhH), 7.146(s, 1H, PhH), 7.276~7.318(dd, J1=8.4Hz, J2=4.2Hz, 3H, 3×PhH), 7.569~7.605(m, 1H, PhH), 7.673~7.680(d, J=2.1Hz, 1H, PhH), 7.799~7.828(d, J=8.7Hz, 2H , 2×PhH) , 7.949~8.040(m , 4H , 4×PhH) , 8.618~8.763(m , 2H , 2×NH) , 10.182(s , 1H , -1 NH); IR(KBr, cm ): 3278.38, 2959.78, 2925.30, 2859.48, 1634.87, 1612.80, 1592.39,1540.96, 1502.41, 1456.99, 1406.10; HR-MS (ESI-TOF) (m/z ): 724.4443[M+H]+ (calcd for [C48H57N3O3+H]+: 724.4473)。 实施例 12 : 体外药效学实验 (MTT 法) 取 人 白 血 病 HL-60、 NB4 和 K562 细 胞 株 以 及 人 卵 巢 癌 ES-2 细 胞 株、 人乳腺癌 MDA-MB-231 细胞株、 人前列腺癌 PC-3 细胞株和大肠癌 HCT116 细胞株转接到细胞培养瓶 中, 加入培养基于 37℃、 5% CO2 和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 1 瓶, 用移液 管吹打均匀, 然后取细胞悬液制备血球计数板涂片, 于倒置显微镜下计数细胞数目, 加入培 5 养基调整细胞数目至 1×10 /mL。取 96 孔细胞培养板进行细胞接种和药物实验, 周边孔不 用 ( 充填无菌 PBS), 设立空白对照组、 阴性对照组、 阳性对照组和药物实验组, 其中空白对 照组只加入细胞培养液 150μL/ 孔, 阴性对照组接种细胞悬液 100μL/ 孔并且加入细胞培 养液 50μL/ 孔, 阳性对照组接种细胞悬液 100μL/ 孔并且加入阳性对照药溶液 50μL/ 孔, 药物实验组接种细胞悬液 100μL/ 孔并且加入待测化合物溶液 50μL/ 孔, 阳性对照组和药 物实验组分别设立 5 个不同的药物终浓度 : 0.01、 0.1、 1、 10、 100μmol·L-1, 每个药物浓度 设 3 个平行复孔。药物加入完毕后, 将 96 孔细胞培养板置于 CO2 培养箱中于 37℃、 5% CO2 和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48h。取上述 96 孔细胞培养板, 每孔加入 20μL 的 MTT 溶液 (浓度 5mg·mL-1) , 继续培养 4h, 取出培养板于 2000rpm 离心 30min, 小心吸弃各孔内的培养液, 每 孔加入 100μL 的 DMSO, 在平板振荡器上振荡 15min, 使 formazan 结晶溶解完全, 然后用酶 标仪于波长 570nm 处测定各孔的 OD 值, 计算各药物在不同浓度下的细胞增殖抑制率, 采用 统计学软件 SPSS16.0 计算半数抑制浓度 (IC50), 其中细胞增殖抑制率按下面公式计算 :本发明所述结构通式 (I) 所示的部分化合物和阳性对照药 AM80、 SAHA 对人白血病 HL-60、 NB4 和 K562 细胞株以及人卵巢癌 ES-2 细胞株、 人乳腺癌 MDA-MB-231 细胞株、 人前 列腺癌 PC-3 细胞株、 大肠癌 HCT116 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见下面表格 :生物活性实验结果显示, 本发明所述结构通式 (I) 所示的化合物中, 化合物 IIa、 IIb、 IIg、 IIIa 对人急性白血病 HL-60 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 AM80, 化合物 IIa、 IIb、 IIg、 IIi 对慢性白血病 K562 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明显优于 AM80, 化合物 IIIa、 IIIg 对 慢性白血病 K562 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与 AM80 相当, 化合物 WJD-C 和 WJD-F 对人前列腺癌 PC-3 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活性明显优于阳性对照药 SAHA。16

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29246A43申请公布日20120125CN102329246ACN102329246A21申请号201110185242922申请日20110704C07C233/80200601C07C259/06200601C07C259/10200601C07C233/65200601C07C231/12200601C07C231/02200601C07K5/093200601A61K31/167200601A61K31/245200601A61K38/06200601A61P35/00200601A61P35/0220060171申请人潍坊博创国际生物医药研究院地址261。

2、205山东省潍坊市高新二路36号72发明人徐文方边海勇吴敬德王学健冯金红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代理人苗峻54发明名称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提供了结构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中R的定义见说明书,该类衍生物是由RAR激动剂他米巴罗汀与各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各种RXR激动剂或者其他药效基团通过酯键或酰胺键直接连接或通过连接基团间接连接而得到的一类多靶点化合物,适合作为抗肿瘤药物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尤其适用于治疗各种白血病。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

3、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12页CN102329256A1/3页21通式I所示的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其中结构通式I中R为下面取代基之一上述取代基中R1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醇残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胺残基、乙醇胺残基、对苯二酚残基或者间苯二酚残基,R2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醇残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胺残基或者乙醇胺残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为下述结构的取代基之一基中R1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醇残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胺残基、乙醇胺残基、对苯二酚残基或者间苯二酚残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

4、述的R为下述结构的取代基其中R1为乙二醇残基、丙二醇残基或者乙二胺残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为下述结构的取代基之一其中R2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醇残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胺残基或者乙醇胺残权利要求书CN102329246ACN102329256A2/3页3基。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为下述结构的取代基其中R2为乙二醇残基、丙二醇残基或者乙二胺残基。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为下列6个取代基之一。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为下列2个取代。

5、基之一。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正丁酸BA或者丙戊酸VPA于二甲基甲酰胺DMF催化下与氯化亚砜回流反应得对应的酰氯,该酰氯在二氯甲烷中于吡啶PY催化下与各种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醇、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胺、乙醇胺、对苯二酚或者间苯二酚反应得中间产物,该中间产物在四氢呋喃THF中于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和4二甲氨基吡啶DMAP催化下与他米巴罗汀(AM80)反应得通式II所示的目标化合物;其具体合成路线如下权利要求书CN102329246ACN102329256A3/3页4其中R1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醇残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胺残基、乙醇胺残基、对苯二酚。

6、残基或者间苯二酚残基,R3为H或CH3,R4为H或NPR。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贝沙罗汀LGD1069或者45,6,7,8四氢3,5,5,8,8五甲基2萘基羰基苯甲酸LG在四氢呋喃THF中于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I和1羟基苯并三唑HOBT催化下与各种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醇、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胺或者乙醇胺反应得各种中间产物,该中间产物在四氢呋喃THF中于EDCI和4二甲氨基吡啶DMAP催化下与他米巴罗汀(AM80)反应得通式III所示的目标化合物;其具体合成路线如下其中R2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醇残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胺残基或。

7、者乙醇胺残基,R5为O或CH2。10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的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尤其是在作为抗白血病药物中的应用。权利要求书CN102329246ACN102329256A1/12页5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这些化合物的医药用途,特别是作为抗恶性肿瘤(尤其是白血病)药物的用途。背景技术0002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DEACETYLASES,HDAC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细胞中的蛋白酶家族,目前已知有18个不同的亚型,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4。

8、大类(IIV)。HDAC是参入基因转录调控的关键因子之一,其通过参入组成转录共抑制复合物并间接结合至靶基因DNA上,催化相应的核小体组蛋白去乙酰化,使核小体结构变得紧密,抑制转录共抑制复合物结合DNA,从而抑制相关基因的转录。研究表明,HDAC还可对多种非组蛋白成分进行去乙酰化修饰而影响细胞功能,主要包括转录因子P53、HMG蛋白、STAT3、CMYC、NFB、GATA、E2F/RB、AR、ER、SHP、YY1、HIF1、MYOD、EKLF、SMAD7等以及细胞内蛋白TUBULIN、IMPORTIN、HSP90和KU70等和病毒蛋白E1A、HDAG等GENE3631523,2005。HDAC具。

9、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I类HDAC主要参入细胞增殖的调控,HDAC1、2结合MSIN3A、NURD和COREST等形成共抑制复合物参入调控细胞周期关键基因如P21等的转录而影响细胞周期,另外HDAC2还在抑制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DAC3结合NCOR、SMRT等形成共抑制复合物参入调控核受体如RAR等的转录而调控细胞周期、有丝分裂及造血细胞分化等,HDAC8对于平滑肌细胞的分化具有特别重要的调控作用。II类HDAC在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穿梭,参入转录信号传导,HDAC4主要调节肌肉细胞增殖分化和神经元的凋亡等,HDAC5可以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HDAC7主要调节T细胞凋亡、肌肉和平滑肌细胞的。

10、分化等,HDAC9主要参入T细胞的调控,HDAC6、10结构中具有独特的2个ZN2催化中心但后者只有1个锌指催化中心有效,HDAC6是TUBULIN唯一的乙酰化酶,对于调控细胞有丝分裂具有重要作用,另外HDAC6还可通过将HSP90去乙酰化而促进HSP90结合细胞内的多种蛋白,使其宿主蛋白避免被蛋白酶体PROTEASOMES降解。000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DEACETYLASEINHIBITORS,HDACI按其结构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短链脂肪酸类是最简单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种类较少,包括丁酸、丙戊酸和苯丁酸等。HDACI应用于肿瘤化疗方面的巨大潜力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

11、注,研究显示,其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可以有效抑制多种白血病和实体肿瘤细胞的增殖,并可以诱导其分化和凋亡而发挥抗肿瘤效应,包括各种白血病如AML、ALL、CML、CLL等、各种淋巴瘤、各种骨髓瘤、非小细胞肺癌、头颈癌、甲状腺癌、结肠癌、胰腺癌、肾细胞癌、前列腺癌、膀胱癌、乳腺癌、黑色素瘤、恶性神经胶质瘤等。其中,HDACI已被证明对白血病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其抗白血病作用有多种机制,包括阻滞细胞周期进展、促进细胞分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和诱导肿瘤免疫等CURROPINPHARMACOL6369375,2006。0004维甲酸受体子家族属于核受体NUCLEARRECEPTORS,NR。

12、超家族的一个分支,包括2类受体维甲酸受体RETINOICACIDRECEPTORS,RAR和维甲酸X受体RETINOIDX说明书CN102329246ACN102329256A2/12页6RECEPTORS,RXR,每类受体各包括、三个亚型。RAR与RXR都是配体依赖性核转录因子,可以调节几十种重要靶基因的转录,影响大量功能性蛋白质的表达,对于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以及抗肿瘤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0005维甲酸类化合物RETINOIDS是一组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和结构类似化合物的总称,其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在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抗肿瘤、治疗皮肤病和代谢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

13、是通过结合和激活核受体RAR或RXR而调节靶基因的转录,进而调节功能性蛋白的表达来实现其生理作用。维甲酸类化合物对许多恶性肿瘤细胞均有诱导分化、促进凋亡和抑制增殖的作用,包括白血病、淋巴瘤、肺癌、乳腺癌、皮肤癌、头颈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等,尤其在诱导分化疗法治疗血液肿瘤和皮肤肿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已经成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如ATRA用于治疗APL有效缓解率可达7080,BEXAROTENE可有效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而毒副作用很小和耐受性极佳,TAZAROTENE是良好的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局部外用药等。维甲酸类化合物为代表的诱导分化疗法成功用于抗白血病治疗是人类恶性肿瘤研究领域的一个。

14、重要里程碑,与传统的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疗法不同,诱导分化疗法是采用诱导分化剂促使恶性肿瘤细胞分化成熟转变为正常机体细胞,从而重新纳入机体正常调控系统的处置而使患者恢复健康,其主要优点是毒副作用小,通常不影响正常细胞的功能而具有天然的靶向肿瘤细胞特性。0006正丁酸BUTYRICACID,BA属于短链脂肪酸类HDAC抑制剂,其在体内主要由食物纤维通过结肠厌氧菌酵解产生,也可由细胞内的长链脂肪酸氧化代谢生成,BA作为一种HDACI可抑制大部分种类的HDAC酶,其活性水平在毫摩尔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BA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效应,其在生理浓度下即可对包括白血病在内的多。

15、种恶性肿瘤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另外,BA与维甲酸类化合物如ATRA等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ATRA等对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活性。BA在体内代谢迅速,生物利用度较差,可采用前药原理对其进行结构修饰以改善其药动学缺点,如PIVANEX是BA与新戊酸采用拼合原理制成的前药,其具有更好的脂溶性和抗肿瘤效果,可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0007丙戊酸VALPROATEACID,VPA是一个临床应用多年的抗惊厥和抗癫痫药物,具有低毒和人体耐受性良好的特点,后期药理研究发现它也是一种广谱的HDAC抑制剂,其对HDAC1、2、5、6的IC50分别为04、054、28、24MMEMBOJ206969。

16、6978,2001。VPA可通过提高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促进P21的表达和阻滞细胞周期等,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分化和促进其凋亡,另外,VPA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提高ATRA的抗白血病作用LEUKEMIA1911611168,2005。目前,VPA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白血病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0008他米巴罗汀(TAMIBAROTENE,AM80)是首个上市的维甲酸受体(RAR)亚型选择性激动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复发或难治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GANTOKAGAKURYOHO33397401,2006,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相比,其具有更高。

17、的疗效、更低的耐药性等优点,但是,其毒副作用包括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皮疹、骨痛、维甲酸综合征和致畸胎作用等限制了它的临床使用DRUGSTODAY43563568,2007。另外他米巴罗汀原料药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大,大量制剂生产时的劳动保护条件要求高,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因此,亟需发展他米巴罗汀的衍生物来提高用药安全性,同时保持或者提高其说明书CN102329246ACN102329256A3/12页7抗白血病活性。0009贝沙罗汀BEXAROTENE,LGD1069,化学名为415,6,7,8四氢3,5,5,8,8五甲基2萘基乙烯基苯甲酸,该药是首个上市的RXR受体选择性激动剂,临床上主。

18、要用于治疗顽固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其可以选择性结合并激活RXR受体,诱导肿瘤细胞如白血病HL60细胞等凋亡、诱导其分化和抑制其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其也与多种抗肿瘤药物具有协同作用,包括RAR激动剂如ATRA、紫杉醇等。45,6,7,8四氢3,5,5,8,8五甲基2萘基羰基苯甲酸LG也是一种与LGD1069结构类似的RXR受体选择性激动剂,其对RXR、RXR、RXR的EC50分别为27943NM、21381NM、24629NMJMEDCHEM3831463155,1995。0010正丁酸(BA)、丙戊酸(VPA)、他米巴罗汀(AM80)、贝沙罗汀LGD1069和45,6,7,8四氢3,。

19、5,5,8,8五甲基2萘基羰基苯甲酸LG的化学结构式如下多靶点药物MULTITARGETDRUGS是当今新药研究的重要趋势,它是指可以同时作用于同一疾病的多个不同病理靶点而发挥协同治疗作用的药物,其通过全面调节疾病相关的多个靶标而产生更佳的治疗效果、更少的副作用和更低的耐药性,尤其适用于治疗多病理机制和多基因相关的各种重大疾病,包括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其中,采用多靶点药物进行多靶点治疗已经成为包括白血病在内的各种恶性肿瘤的最有效治疗方法之一。0011传统多靶点疗法如联合化疗等是多靶点抗白血病药物开发的重要基础,研究显示,RAR配体与RXR配体联合使。

20、用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提高其对肿瘤细胞如白血病HL60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等的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和诱导分化活性等BIOCHEMBIOPHYSRESCOMMUN302462468,2003;RAR激动剂如ATRA等与HDAC抑制剂如丁酸、丙戊酸、SAHA、FK228、MS275及TSA等联合用药可以提高其对APL等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和减少其毒副作用等,尤其可以消除白血病患者对ATRA的耐药现象BRJHAEMATOL108696702,2000;ONKOLOGIE31629633,2008;JMEDCHEM4329622966,2000;MOLCANCERRES1903912,2003。0012本发。

21、明基于多靶点药物理论为指导,设计和合成了一系列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剂衍生物,其在体内可代谢释放出RAR激动剂AM80和HDAC抑制剂BA、VPA等或RXR激动剂LGD1069、LG等,其中AM80作用于RAR受体而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分化和抑制其增殖;HDAC抑制剂可抑制HDAC的酶活性,间接促进白血病细胞染色质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促进P21的表达、激活细胞分化相关靶基因的转录和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等途径,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分化和诱导其凋亡;RXR激动剂可激活各种核受体异源二聚体如RARRXR、PPARRXR等中的RXR部分,从而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促进其分化和抑制其增殖。从而实现RA。

22、R和HDAC或者RAR和RXR的双靶点协同调节作用,而提高药物的抗白血病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和减少耐药性。说明书CN102329246ACN102329256A4/12页8发明内容0013本发明首次公开了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化合物的用途。001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提供的多靶点型他米巴罗汀衍生物是结构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中结构通式I中R为下面取代基之一上述取代基中R1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醇残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胺残基、乙醇胺残基、对苯二酚残基或者间苯二酚残基,R2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醇残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胺残基或者乙醇胺残。

23、基。0015上文所述的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醇残基是指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醇脱掉2个羟基氢的剩余部分基团,例如OCH22O、OCH23O、OCH24O、OCH25O、OCH26O、OCH2CCCH2O等,其中优选的二元醇残基是乙二醇残基、丙二醇残基和丁炔二醇残基,特别优选的二元醇残基是乙二醇残基和丙二醇残基,最优选的二元醇残基是乙二醇残基。0016上文所述的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胺残基是指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胺的2个胺基分别脱掉1个氢的剩余部分基团,例如HNCH22NH、HNCH23NH、HNCH24NH、HNCH25NH、HNCH26NH等,其中优选的二元胺残基是乙二胺残基和己二胺残基,最优选的。

24、二元胺残基是乙二胺残基。0017上文所述的乙醇胺残基是指乙醇胺的羟基和胺基分别脱掉1个活泼氢后的剩余部分基团,例如OCH22NH、HNCH22O。0018上文所述的对苯二酚残基和间苯二酚残基是指对苯二酚或间苯二酚分别脱掉2个酚羟基氢的剩余部分基团,例如POPHO、MOPHO。0019优选的本发明的化合物是其中R为下述结构取代基之一的式(I)的化合物;其中R1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醇残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胺残基、乙醇胺残基、说明书CN102329246ACN102329256A5/12页9对苯二酚残基或者间苯二酚残基。0020上文所述的R1优选乙二醇残基、丙二醇残基、乙二胺残基和对苯二酚残基。

25、,特别优选乙二醇残基和乙二胺残基,最优选乙二胺残基。0021特别优选的本发明的化合物是其中R为下述结构取代基的式(I)的化合物;其中R1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醇残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胺残基、乙醇胺残基、对苯二酚残基或者间苯二酚残基。0022上文所述的R1优选乙二醇残基、丙二醇残基和乙二胺残基,最优选乙二胺残基。0023优选的本发明的化合物是其中R为下述结构取代基之一的式(I)的化合物;其中R2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醇残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胺残基或者乙醇胺残基。0024上文所述的R2优选乙二醇残基和乙二胺残基,最优选乙二醇残基。0025特别优选的本发明的化合物是其中R为下述结构取代基的式。

26、(I)的化合物;其中R2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醇残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胺残基或者乙醇胺残基。0026上文所述的R2优选乙二醇残基和乙二胺残基,最优选乙二醇残基。0027优选的本发明的化合物是其中R为下述结构取代基之一的式(I)的化合物;特别优选的本发明的化合物是其中R为下述结构取代基之一的式(I)的化合物;说明书CN102329246ACN102329256A6/12页10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0028本发明结构通式I所示化合物的一种制备方法正丁酸BA或者丙戊酸VPA于DMF催化下与氯化亚砜回流反应得酰氯1,酰氯1在二氯甲烷中于吡啶催化下与各种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醇、碳。

27、原子数为26的二元胺、乙醇胺、对苯二酚或间苯二酚反应得中间产物2,中间产物2在THF中于DCC和DMAP催化下与AM80室温反应得目标化合物II。0029其具体合成路线如下其中R1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醇残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胺残基、乙醇胺残基、对苯二酚残基或者间苯二酚残基,R3为H或CH3,R4为H或NPR,DMF为二甲基甲酰胺,PY为吡啶,THF为四氢呋喃,DCC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MAP为4二甲氨基吡啶,以下含义类同。0030本发明结构通式I所示化合物的另一种制备方法贝沙罗汀LGD1069或者45,6,7,8四氢3,5,5,8,8五甲基2萘基羰基苯甲酸LG在THF中于EDCI和HO。

28、BT催化下与各种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醇、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胺、乙醇胺室温反应得中间产物3,中间产物3在THF中于EDCI和DMAP催化下与AM80室温反应得目标化合物III。0031其具体合成路线如下其中R2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醇残基、碳原子数为26的二元胺残基或者乙醇胺残基,R5为O或CH2,EDCI为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HOBT为1羟基苯并三唑,以下含义类同。0032本发明也提供了上述结构通式I所示化合物的应用,尤其是在医药领域作为抗说明书CN102329246ACN102329256A7/12页11恶性肿瘤(尤其是白血病)药物方面的应用。003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

29、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0034实施例1正丁酰氯1A与2丙基戊酰氯1B的制备正丁酸881G,10MOL或者丙戊酸1442G,10MOL加至氯化亚砜1190G,10MOL中,然后加入01MLDMF作为催化剂,60下搅拌反应1小时,蒸馏收集正丁酰氯常压蒸馏收集95105馏分或者2丙基戊酰氯减压蒸馏收集7585/26KPA馏分,得无色透明液体(1A)正丁酰氯,997G,收率936与(1B)2丙基戊酰氯,1478G,收率909,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0035实施例22羟乙基丁酸酯2A与2羟乙基2丙基戊酸酯2D的制备正丁酰氯1A107G,01MOL或者2丙基戊酰氯1B163G,01MOL溶。

30、于50ML二氯甲烷中得溶液1,乙二醇01MOL和三乙胺152G,015MOL加至100ML二氯甲烷中得溶液2。室温搅拌下将溶液1缓慢滴加至溶液2中,2H内滴加完毕,然后室温搅拌反应5H,减压浓缩蒸除溶剂与过量的三乙胺,残余物进行柱色谱分离,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干得纯品产物2羟乙基丁酸酯2A(产率481)和2羟乙基2丙基戊酸酯2D(产率548),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0036实施例3N2氨乙基丁酰胺2G与N2氨乙基2丙基戊酰胺2H的制备乙二胺01MOL和三乙胺152G,015MOL加至100ML二氯甲烷中得溶液1,正丁酰氯1A107G,01MOL或者2丙基戊酰氯1B163G,01MOL溶于50ML二氯。

31、甲烷中得溶液2。室温搅拌下将溶液2缓慢滴加至溶液1中,2H内滴加完毕,然后室温搅拌反应3H,减压浓缩蒸除溶剂与过量的三乙胺,残余物进行柱色谱分离,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干得纯品产物N2氨乙基丁酰胺2G(产率567)和N2氨乙基2丙基戊酰胺2H(产率635),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0037实施例42丁酰氧基乙基45,5,8,8四甲基5,6,7,8四氢萘2基氨甲酰基苯甲酸酯IIA的制备2羟乙基丁酸酯2A3MMOL溶于50MLTHF中得溶液1,他米巴罗汀(AM80)105G,3MMOL溶于50MLTHF中,然后加入DCC062G,3MMOL和DMAP012G,1MMOL,室温搅拌反应1H得活性中间体溶液2。。

32、室温搅拌下将活性中间体溶液2滴加至溶液1中,1H内滴加完毕,然后继续室温搅拌反应2H,TLC监测反应完全,抽滤除去白色絮状副产物,滤液减压浓缩得粗产物,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柱色谱分离条件层析硅胶固定相,200300目,石油醚乙酸乙酯51洗脱剂,洗脱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白色棉状固体IIA,产率883,MP127012801HNMR300MHZ,DMSOD608390888T,J72HZ,3H,CH3,1238S,6H,2CH3,1250S,6H,2CH3,14811603SEXT,J72HZ,2H,CH2,1648S,4H,2CH2,22862334T,J72HZ,2H,COCH2,43。

33、914535M,4H,2OCH2,72837312D,J87HZ,1H,PHH,75657600DD,J184HZ,J221HZ,1H,PHH,76727679D,J21HZ,1H,PHH,8075S,4H,4PHH,10286S,1H,NHIRKBR,CM1329871,295399,293143,285854,174163,171567,164944,161953,159483,154129,149486,145658HRMSESITOFM/Z4662574MHCALCD说明书CN102329246ACN102329256A8/12页12FORC28H35NO5H4662588实施例522。

34、丙基戊酰氧基乙基45,5,8,8四甲基5,6,7,8四氢萘2基氨甲酰基苯甲酸酯IID的制备2羟乙基2丙基戊酸酯2D3MMOL溶于60MLTHF中得溶液1,他米巴罗汀(AM80)105G,3MMOL溶于60MLTHF中,然后加入DCC062G,3MMOL和DMAP012G,1MMOL,室温搅拌反应1H得活性中间体溶液2。室温搅拌下将活性中间体溶液2滴加至溶液1中,1H内滴加完毕,然后继续室温搅拌反应2H,TLC监测反应完全,抽滤除去白色絮状副产物,滤液减压浓缩得粗产物,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柱色谱分离条件层析硅胶固定相,200300目,石油醚乙酸乙酯51洗脱剂,洗脱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白色。

35、固体IID,产率871,MP131013301HNMR300MHZ,DMSOD607510799T,J72HZ,6H,2CH3,11401215M,4H,2CH2,1238S,6H,2CH3,1250S,6H,2CH3,13061544M,4H,2CH2,1647S,4H,2CH2,23122407M,1H,COCH,44204546M,4H,2OCH2,72827310D,J84HZ,1H,PHH,75637599DD,J187HZ,J221HZ,1H,PHH,76737681D,J24HZ,1H,PHH,80408103M,4H,4PHH,10282S,1H,NHIRKBR,CM13314。

36、97,295818,293106,287122,173000,165095,161247,158958,153199,150233,145740HRMSESITOFM/Z5223198MHCALCDFORC32H43NO5H5223214实施例6N12丁酰氨基乙基N45,5,8,8四甲基5,6,7,8四氢萘2基对苯二甲酰胺IIG的制备N2氨乙基丁酰胺2G3MMOL溶于40MLTHF中得溶液1,他米巴罗汀(AM80)105G,3MMOL溶于40MLTHF中,然后加入DCC062G,3MMOL和DMAP012G,1MMOL,室温搅拌反应1H得活性中间体溶液2。室温搅拌下将活性中间体溶液2滴加至溶液。

37、1中,1H内滴加完毕,然后继续室温搅拌反应2H,TLC监测反应完全,抽滤除去白色絮状副产物,滤液减压浓缩得粗产物,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柱色谱分离条件层析硅胶固定相,200300目,乙酸乙酯洗脱剂,洗脱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白色固体粉末IIG,产率825,MP245024601HNMR300MHZ,DMSOD608190868T,J72HZ,3H,CH3,1238S,6H,2CH3,1252S,6H,2CH3,14521575SEXT,J72HZ,2H,CH2,1648S,4H,2CH2,20282077T,J72HZ,2H,COCH2,32383337M,4H,2NCH2,7277730。

38、6D,J87HZ,1H,PHH,75727608DD,J187HZ,J221HZ,1H,PHH,76807687D,J21HZ,1H,PHH,7924S,1H,NH,79438047M,4H,4PHH,86388674T,J54HZ,1H,NH,10193S,1H,NHIRKBR,CM1326370,295924,293071,286018,164904,161413,159452,154221,149896,145833HRMSESITOFM/Z4642895MHCALCDFORC28H37N3O3H4642908实施例7N122丙基戊酰氨基乙基N45,5,8,8四甲基5,6,7,8四氢萘2。

39、基对苯二甲酰胺IIH的制备N2氨乙基2丙基戊酰胺2H3MMOL溶于50MLTHF中得溶液1,他米巴罗汀(AM80)105G,3MMOL溶于40MLTHF中,然后加入DCC062G,3MMOL和DMAP012G,1MMOL,室温搅拌反应1H得活性中间体溶液2。室温搅拌下将活性中间体溶液2滴加至溶液1中,1H内滴加完毕,然后继续室温搅拌反应2H,TLC监测反应完全,抽滤除去白色絮说明书CN102329246ACN102329256A9/12页13状副产物,滤液减压浓缩得粗产物,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柱色谱分离条件层析硅胶固定相,200300目,乙酸乙酯洗脱剂,洗脱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白色固体。

40、粉末IIH,产率857,MP228022901HNMR300MHZ,DMSOD607750823T,J72HZ,6H,2CH3,11091217M,4H,2CH2,1238S,6H,2CH3,1252S,6H,2CH3,12821497M,4H,2CH2,1649S,4H,2CH2,20742150M,1H,COCH,32653353M,4H,2NCH2,72767305D,J87HZ,1H,PHH,75697604DD,J184HZ,J221HZ,1H,PHH,76787685D,J21HZ,1H,PHH,7934S,1H,NH,79628047M,4H,4PHH,85758609T,J51。

41、HZ,1H,NH,10190S,1H,NHIRKBR,CM1330276,295571,292964,287008,164333,158920,153561,150405,145523HRMSESITOFM/Z5203511MHCALCDFORC32H45N3O3H5203534实施例82羟乙基43,5,5,8,8五甲基5,6,7,8四氢萘2羰基苯甲酸酯3A的制备45,6,7,8四氢3,5,5,8,8五甲基2萘基羰基苯甲酸LG53G,15MMOL溶于100MLTHF中,然后加入EDCI48G,25MMOL和HOBT34G,25MMOL,室温搅拌反应1H得活性中间体溶液1,乙二醇05MOL溶于2。

42、00MLTHF中得二醇溶液2。室温搅拌下将活性中间体溶液1缓慢滴加至二醇溶液2中,2H内滴加完毕,然后继续室温搅拌反应5H,TLC监测反应完全,减压浓缩蒸除溶剂,冷至室温,搅拌下加入300ML水,室温静置5H析出固体完全,抽滤,水洗,抽干,即得粗产物,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柱色谱分离条件层析硅胶固定相,200300目,石油醚乙酸乙酯31洗脱剂,洗脱液减压浓缩得白色固体3A,产率819,MP129013001HNMR300MHZ,DMSOD61171S,6H,2CH3,1291S,6H,2CH3,1658S,4H,2CH2,2257S,3H,PHCH3,37023754Q,J57HZ,2H,OC。

43、H2,43154347T,J48HZ,2H,OCH2,49484986T,J57HZ,1H,OH,7261S,1H,PHH,7335S,1H,PHH,78027830D,J84HZ,2H,2PHH,81288156D,J84HZ,2H,2PHHIRKBR,CM1351221,296432,292597,285474,171926,165341,160730,156848,150170,146078HRMSESITOFM/Z3952200MHCALCDFORC25H30O4H3952217实施例9N2氨乙基413,5,5,8,8五甲基5,6,7,8四氢萘2基乙烯基苯甲酰胺3I的制备贝沙罗汀LGD。

44、106931G,9MMOL、N甲基吗啉20G,20MMOL溶于100MLTHF中,冷却至15,搅拌下加入氯甲酸异丁酯12G,9MMOL,15下搅拌10MIN得活性中间体溶液1,乙二胺/己二胺/乙醇胺03MOL溶于100MLTHF中得溶液2。于剧烈搅拌条件下将活性中间体溶液1与溶液2迅速混合,15下搅拌反应05H,然后升温至室温,搅拌反应24H,减压浓缩蒸除溶剂,冷至室温,搅拌下加入300ML水,室温静置5H析出固体完全,抽滤,滤饼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水,10MOLL1的HCL溶液和水洗涤,抽干得粗产物,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柱色谱分离条件中性氧化铝固定相,100200目,梯度洗脱乙酸乙酯甲。

45、醇洗脱剂,洗脱液减压浓缩得白色固体3I,产率713,MP16701690分解1HNMR300MHZ,DMSOD61226S,6H,2CH3,1262S,6H,2CH3,1652S,4H,2CH2,1900S,3H,PHCH3,26642708T,J66HZ,2H,NCH2,说明书CN102329246ACN102329256A10/12页1432313293Q,J66HZ,2H,NCH2,5228S,1H,CH,5885S,1H,CH,7064S,1H,PHH,7147S,1H,PHH,72777305D,J84HZ,2H,2PHH,77857813D,J84HZ,2H,2PHH,838884。

46、26M,1H,NHIRKBR,CM1335954,301786,296209,292107,285591,163955,160621,155259,149740,145398,138773HRMSESITOFM/Z3912733MHCALCDFORC26H34N2OH3912744实施例10243,5,5,8,8五甲基5,6,7,8四氢萘2羰基苯甲酰氧基乙基45,5,8,8四甲基5,6,7,8四氢萘2基氨甲酰基苯甲酸酯IIIA的制备2羟乙基43,5,5,8,8五甲基5,6,7,8四氢萘2羰基苯甲酸酯3A3MMOL溶于50MLTHF中得溶液1,他米巴罗汀(AM80)105G,3MMOL溶于30M。

47、LTHF中,然后加入EDCI096G,5MMOL和DMAP012G,1MMOL,室温搅拌反应2H得活性中间体溶液2,。室温搅拌下将活性中间体溶液2滴加至溶液1中,05H内滴加完毕,然后继续室温搅拌反应4H,TLC监测反应完全,减压浓缩蒸除溶剂,加入300ML水室温静置5H析出固体完全,抽滤,水洗,抽干得粗产物,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柱色谱分离条件层析硅胶固定相,200300目,石油醚乙酸乙酯31洗脱剂,洗脱液减压浓缩得白色固体IIIA,产率854,MP108011001HNMR300MHZ,DMSOD61146S,6H,2CH3,1234S,6H,2CH3,1244S,6H,2CH3,1274。

48、S,6H,2CH3,1643S,8H,4CH2,2239S,3H,PHCH3,4702S,4H,2OCH2,7239S,1H,PHH,7276S,1H,PHH,73057319D,J42HZ,1H,PHH,75597594DD,J184HZ,J221HZ,1H,PHH,76667673D,J21HZ,1H,PHH,77927820D,J84HZ,2H,2PHH,80388133M,6H,6PHH,10266S,1H,NHIRKBR,CM1332593,295908,292601,286147,172849,166035,161164,158919,153052,150168,145743HRM。

49、SESITOFM/Z7283986MHCALCDFORC47H53NO6H7283946实施例11N12413,5,5,8,8五甲基5,6,7,8四氢萘2基乙烯基苯甲酰氨基乙基N45,5,8,8四甲基5,6,7,8四氢萘2基对苯二甲酰胺IIII的制备N2氨乙基413,5,5,8,8五甲基5,6,7,8四氢萘2基乙烯基苯甲酰胺3I3MMOL溶于60MLTHF中得溶液1,他米巴罗汀(AM80)105G,3MMOL溶于30MLTHF中,然后加入EDCI096G,5MMOL和DMAP012G,1MMOL,室温搅拌反应2H得活性中间体溶液2,。室温搅拌下将活性中间体溶液2滴加至溶液1中,10H内滴加完毕,然后继续室温搅拌反应6H,TLC监测反应完全,减压浓缩蒸除溶剂,加入250ML水室温静置6H析出固体完全,抽滤,水洗,抽干得粗产物,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柱色谱分离条件层析硅胶固定相,200300目,乙酸乙酯洗脱剂,洗脱液减压浓缩得白色固体IIII,产率903,MP262026401HNMR300MHZ,DMSOD61225S,6H,2CH3,1238S,6H,2CH3,1251S,6H,2CH3,1260S,6H,2CH3,1650BRS,8H,4CH2,1902S,3H,P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