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鹤芋人工选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杂交种技术领域的一种人工选育方法, 尤其涉及一种白鹤芋人工 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白鹤芋又名白掌, 为天南星科 (Araceae) 白鹤芋属 (Spathiphyllum) 植物, 原产南 美。 白鹤芋叶色清秀, 佛焰苞洁白, 是重要的观花观叶盆栽植物, 也适合室内外景观绿化, 尤 其是水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开始引种, 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迅速在全国发展。
白鹤芋新品种的来源一是自然变异株, 其缺点是不稳定, 获得的机率仅万分之几, 很难以产业化化生产 ; 二是现代育种技术, 尤其分子育种在领域未有成功的报告。 国外获得 新品种的仍要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 从事白鹤芋的新品种选育国外相对较早, 如荷兰 的 KP Holland、 比利时 Droose, 美国 Oglesby, Milestone 等公司, 均有专门从事白鹤芋新品 种选育及产业化生产种苗来供应市场需求。
由于白鹤芋在自然条件下, 开花习性不一, 雌雄花不同时开放, 自然结授粉率低, 导致结实率低, 种子发芽率低, 并且经种子播种的苗整齐度差。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鹤芋人工选育方法, 利用来源于不同区域的品种, 其 株型及形态特征不同, 利用双亲本的杂交优势, 选育出超越双亲形态特点的品种。
本发明一种白鹤芋人工选育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步骤 1、 亲本来源与选择
亲本组合为 : ♀耶稣 2#, 编码 SPAT12× ♂星光白掌, 编码 SPAT14 ;
其中, 耶稣 2# 成株高 25.0-30.0cm, 叶色深绿色, 宽椭圆状, 渐尖, 叶缘细波浪状, 叶面皱缩较明显, 叶长 17.5cm, 宽 8.5cm, 花梗长 35.0cm, 花苞片白色, 椭圆状披针形, 长 11.0cm, 宽 5.6cm, 肉穗花序长 3.4cm, 平均着花数 4-5 朵 ;
星光白掌成株高约 15cm, 叶狭披针形, 叶长 18cm, 叶宽 3.5cm, 叶缘波浪状, 叶片青 绿色, 佛焰苞白色, 椭圆状披针形, 苞片长约 9-10cm, 宽 3.6-4cm, 花序长约 2.2cm, 花梗长 29-40cm, 成株花数 5 朵 ;
步骤 2、 杂交、 播种及选择
选择成熟的母株于温室内进行常规种植养护, 对所选母株进行人工喷施催花处 理, 两天后重复一次, 待 8 至 9 周后亲本开始开花时, 选择健康的花朵收集花粉, 将所收集的 花粉经低温处理 1-2 天后用于授粉, 授粉后待种子成熟获得 F1 代种子 ;
将 F1 代 种 子 消 毒、 无 菌 水 清 洗 后 播 种 到 第 一 培 养 基 中, 培养条件为 : 温度 26±1℃, 光强 1300-1500lx ; 待芽长到 1.0-2.0cm 时, 将其移栽到经灭菌处理后的无土栽培 基质中, 置于温室常规种植后获得种子苗, 该种子苗高度 1-10cm, 2-7 叶片, 无小侧芽 ;
对该种子苗进行优选, 优选标准为 : 单株种苗高度 4.5cm 以上 ; 展叶数 4 片以上,叶形完整, 无花叶, 皱叶, 卷叶 ; 叶色深绿或浓绿, 宽度适中 ; 根系完好, 整株健壮 ; 无病虫 害;
将初选合格的种子苗定植塑料软杯中, 采用无土栽培基质置于温室, 按常规养护 待植株自然开花, 培养条件为 : 温度 12-30℃, 自然光照, 湿度 60-85% ;
对该开花植株进行优选, 优选标准为 : 植株自然开花≥ 2 朵, 株高≥ 15cm, 冠幅 ≥ 20cm ; 植株总芽数≥ 5 个 ; 叶形椭圆披针形, 长宽比例适中, 叶色绿色, 具光泽 ; 花苞片 10cm 以上, 宽 4.0cm, 花梗 20cm ; 肉穗花序长 3.0cm, 粗 1.0 以上 ; 花苞高出叶面 6-20cm ; 无 病虫害感染 ;
将经过第二次筛选的苗换大盆养殖, 采用无土栽培基质置于温室, 待植株自然开 花, 对其进行干旱和低温处理后进行优选, 优选标准为 : 植株自然开花≥ 4 朵, 株高≥ 15cm, 冠幅≥ 45cm ; 植株总芽数 8 个以上 ; 叶形椭圆披针形, 长宽比例适中, 叶色绿色, 具光泽 ; 花苞片 10cm 以上, 宽 4.0cm, 花梗 20cm ; 肉穗花序长 3.0cm, 粗 1.0 以上 ; 花苞高出叶面 8-25cm ; 无病虫害感染, 轻度失水不萎蔫 ; 在低温自然过冬时无损害 ;
步骤 3、 优选株组培快繁
从优选株采集侧芽为外植体, 经常规消毒及无菌水清洗后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中, 待侧芽诱导成功获得增殖芽, 培养条件为 : 温度 26±1 ℃, 光强 1300-1500lx, 光照时间 12-14 小时 / 天 ;
将该增殖芽转至第二培养基中培养获得生长芽, 培养条件为 : 温度为 26±2℃, 光 强 1500-2000lx, 光照 12-14 小时 / 天 ;
将该生长芽移入第三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 获得组培苗进行快繁, 培养条件为 : 温度 26±1℃, 光强 1500-2000lx, 12-14 小时 / 天。
步骤 2 中选用浓度为 150ppm 的赤霉素 GA3 对所选母株进行人工喷施催花处理。
该第一培养基为 : MS+GA30.1mg·L-1+ 蔗糖 30g·L-1, 琼脂 4.5g·L-1, pH6.0。 -1 -1
所述的诱导培养基为 MS+BA1-4mg·L +NAA0.01-0.02mg·L + 蔗糖 30g·L-1+ 琼脂 粉 5.0g·L-1, pH6.0。
所述的第二培养基为 : MS+BA0.5-4.0mg·L-1+IBA0.1-3mg·L-1+ 蔗糖 30g·L-1+ 琼 脂粉 5.0g·L-1, pH6.0。
所述的第三培养基为 : MS+NAA0.1-0.3mg·L-1+ 蔗糖 30g·L-1+ 琼脂粉 5.0g·L-1, pH6.0。
本发明通过将不同引种地、 不同品种的亲本杂交后获得 F1 代种子, 将 F1 代种子播 种后, 对其产生的种苗进行整个生长过程的比较、 淘汰, 从中筛选出适合市场前景的优良单 株, 该单株具备双亲的杂交优势, 再经过对所选优良单株进行组培快繁, 最后获得性状一致 的种苗, 经批量试种后获得与优选单株性状一致性, 即与优选的 F1 代母株相同, 从而确认 所选的品种将形成新的品种, 该单株通过无性繁殖后能保证各株系一致性和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白鹤芋人工选育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1、 亲本来源与选择
组 合 : ♀ 耶 稣 2#(Spathiphyllum“Chris2#” )× ♂5星光白掌102326510 A CN 102326512说明书3/5 页(Spathiphyllum“Starlite” )。
其中, 耶稣 2#(Spathiphyllum“Chris2#” , 编码 SPAT12) 引自美国北方, 属中小型 花盆栽, 成株高 25.0-30.0cm, 叶色深绿色, 宽椭圆状, 渐尖, 叶缘细波浪状, 叶面皱缩较明 显, 叶长 17.5cm, 宽 8.5cm, 花梗长 35.0cm, 花苞片白色, 椭圆状披针形, 长 11.0cm, 宽 5.6cm, 肉穗花序长 3.4cm, 平均着花数 4-5 朵 ;
星光白掌 (Spathiphyllum “Starlite” , 编码 SPAT14) 从美国引进, 属小型花盆栽, 成株高约 15cm, 叶狭披针形, 叶长 18cm, 叶宽 3.5cm, 叶缘波浪状, 叶片青绿色, 佛焰苞白色, 椭圆状披针形, 苞片长约 9-10cm, 宽 3.6-4cm, 花序长约 2.2cm, 花梗长 29-40cm, 成株花数 5 朵。
2、 杂交、 播种及选择
选择成熟的母株于温室内进行常规种植养护。用浓度为 150ppm 的赤霉素 GA3 对 所选母株进行人工喷施催花处理, 两天后重复一次, 待 8 至 9 周后亲本开始开花时, 选择健 康的花朵收集花粉, 将所收集的花粉经 8℃低温处理 1-2 天后用于授粉。
授粉后待果夹自然变黄, 需 110-130 天种子成熟采获 F1 代种子。将该 F1 代种子 用 0.1% HgCl2 消毒 10-15 分钟, 无菌水清洗 2-3 次后播种到第一培养基中, 该第一培养基 -1 -1 -1 为: MS+GA3 0.1mg·L + 蔗糖 30g·L , 琼脂 4.5g·L , pH6.0, 培养条件为 : 温度 26±1℃, 光强 1300-1500lx。
3-4 周后, 种子开始陆续萌芽, 培养 8-10 周待芽长到 1.0-2.0cm 时, 将其移栽到经 灭菌 ( 本发明采用 EO 环氧乙烷 ) 处理的无土栽培基质中 ( 本发明采用丹麦品氏泥炭, 纤维 粗度 0-10mm), 置于温室常规种植。采用水溶性氮磷钾 (30 ∶ 10 ∶ 10) 及氮磷钾钙镁比例 (20 ∶ 10 ∶ 20 ∶ 2 ∶ 3)1000-1500 倍, 每周一次施肥, 两周一次常规叶面肥, 2 个月后获得 种子苗, 该种子苗高度 1-10cm, 2-7 叶片, 无小侧芽。
针对该种子苗进行优选, 优选标准如下 :
1, 单株种苗高度 4.5cm 以上 ;
2, 展叶数 4 片以上, 叶形完整, 无花叶, 皱叶, 卷叶 ;
3、 叶色深绿或浓绿, 宽度适中 ;
4、 根系完好, 整株健壮 ;
5、 无病虫害。
将初选合格的种子苗定植塑料软杯 ( 直径 9 公分杯 ) 中, 采用无土栽培基质 ( 本 发明采用丹麦品氏泥炭, 纤维粗度 10-30mm), 置于温室按常规养护, 温度 12-30℃, 利用自 然光照 ( 光强 5000-20000LX), 湿度 60-85%, 采用水溶性氮磷钾 (30 ∶ 10 ∶ 10) 及氮磷钾 钙镁比例 (20 ∶ 10 ∶ 20 ∶ 2 ∶ 3)800-1000 倍, 每周一次施肥, 两周一次常规叶面肥, 养护 约一年待植株自然开花。
对开花植株进行优选, 优选标准如下 :
A、 植株自然开花≥ 2 朵, 株高≥ 15cm, 冠幅≥ 20cm ;
B、 植株总芽数≥ 5 个 ;
C、 叶形椭圆披针形, 长宽比例适中, 叶色绿色, 具光泽 ;
D、 花苞片 10cm 以上, 宽 4.0cm, 花梗 20cm ;
E、 肉穗花序长 3.0cm, 粗 1.0 以上 ;F、 花苞高出叶面 6-20cm ;
G、 无病虫害感染。
将经过第二次筛选的苗换大盆 ( 本发明用直茎 15 公分盆 ) 养殖, 采用无土栽培基 质 ( 本发明用丹麦品氏泥炭, 纤维粗度 0-35mm), 采用水溶性氮磷钾 (30 ∶ 10 ∶ 10) 及氮磷 钾钙镁比例 (20 ∶ 10 ∶ 20 ∶ 2 ∶ 3)800 倍, 每周一次施肥, 两周一次常规叶面肥, 养护约 一年待植株自然开花, 对其进行干旱 ( 连续 10 天不浇水 ) 和低温 (0-5 度自然过冬 ) 处理 后进行优选, 优选标准如下 :
(1)、 植株自然开花≥ 4 朵, 株高≥ 15cm, 冠幅≥ 45cm ;
(2)、 植株总芽数 8 个以上 ;
(3)、 叶形椭圆披针形, 长宽比例适中, 叶色绿色, 具光泽 ;
(4)、 花苞片 10cm 以上, 宽 4.0cm, 花梗 20cm ;
(5)、 肉穗花序长 3.0cm, 粗 1.0 以上, 花苞高出叶面 8-25cm ;
(6)、 无病虫害感染, 轻度失水不萎蔫 ;
(7)、 在低温 (0-5 度 ) 自然过冬时无损害。
综合比较原优选株最佳, 其综合指标如下 : 1、 株高 25cm( 含盆 ), 冠幅 56cm, 叶绿色, 叶缘波浪明显, 株形丰满紧凑 ;
2、 叶长 16.9cm, 宽 5.5cm, 叶柄长 13.5cm ;
3、 着花 9 朵, 花梗粗壮直立 ;
4、 花苞高出叶面 9-13cm, 佛焰苞长 9.0cm, 宽 3.7cm, 肉穗花序长 3.0cm、 粗 1.1cm, 花梗长 22.1cm ;
5、 花苞白色, 不完全展开, 花小 ;
6、 抗病强, 无病虫害感染。
本单株主要特征为小型品种, 株形紧凑, 叶色深绿, 叶缘波浪明显, 花小, 花梗直 立, 花苞高度适中, 结合了二亲本的优良性状, 自然开花 9 朵以上, 较二亲本更有优势。
3、 优选株组培快繁
从优选株采集 3 侧芽为外植体, 先用 0.1%的升汞常规消毒 15min, 无菌水清洗 3 -1 次后, 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中, 所述的诱导培养基为 MS+BA1-4mg·L +NAA0.01-0.02mg·L-1+ 蔗糖 30g·L-1+ 琼脂粉 5.0g·L-1, pH6.0 ; 培养条件为 : 温度 26±1℃, 光强 1300-1500lx, 光 照时间 12-14 小时 / 天, 4-5 周后侧芽诱导成功获得增殖芽。
将诱导成功的增殖芽转至第二培养基中培养, 培养条件为 : 温度为 26±2℃, 光强 1500-2000lx, 光照 12-14 小时 / 天, 培养 5-6 周后获得生长芽, 叶色较浓绿, 植株总体细小, 每代增殖率 3.80-4.50, 达到产业化生产需求 ; 所述的第二培养基为 : MS+BA0.5-4.0mg· L-1+ IBA0.1-3mg·L-1+ 蔗糖 30g·L-1+ 琼脂粉 5.0g·L-1, pH6.0。
将该生长芽移入第三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 获得组培苗后进行组培快繁, 经过 5-6 周后, 每个团块可收获植株达到 8 个芽以上, 培养条件为 : 温度 26±1 ℃, 光强 -1 1500-2000lx, 12-14 小时 / 天, 所述的第三培养基为 : MS+NAA0.1-0.3mg· L + 蔗糖 30g· L-1+ 琼脂粉 5.0g·L-1, pH6.0。在这一培养过程中, 分生苗组培苗性状表现基本一致, 短期内可 获得大量的优良单株的种苗。
将该无性系优良单株的组培苗种植在 128 目的穴盘筛苗, 按白鹤芋类筛苗栽培方
法, 其植物性状在各阶段均表现高度一致、 性状未出现任何分离现象, 叶形披针形、 叶色浓 绿、 叶缘平滑、 叶面轻微皱缩。
本发明从组培苗种植到成品阶段, 筛苗的成活率 99.50%。 筛苗至成品开花的佛焰 苞卵圆形尾尖微卷曲、 花色乳白色。自然花朵数在 8-10 朵, 自然开花率达到 100% ; 如采用 人工催花着花数 10-18 朵 ( 小芽催花成功 ), 开花率 100%。上述性状表现完全达到商业化 生产的对品种特性需求。
本发明利用 GA3 催花技术处理亲本, 保证亲本开花一致性, 获得足量一致的花粉, 花粉预冷处理后, 保证授粉成功, 从而获得足够的种子。
本发明采用无菌播种技术, 在人工提供的无菌培养基中培养种子, 尽可能让种子 ( 含败育 ) 萌芽可能性, 最大限度提升种子的成活率, 为优选单株提供了更大的可行性。并 且在播种苗前期, 对无土栽培基质进行灭菌处理, 排除基质本身带来的病苗对播种苗的影 响, 保证了种苗健康。
本发明通过温室设施控制培养条件, 防止过高、 低温湿度及光强度对播种 F1 播种 苗的不利影响, 因此整个培养过程减少病虫害影响, 有利于 F1 单株优选, 让优选的单株向 有利于现代种苗产业化、 集约化种植方向进行。 本发明还利用组培快繁技术大大加快了繁育速度, 且植株整齐度高, 所获得的大 量原优良单株或团块的无性系后代其分生苗性状表现一致。
以上所述, 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 故 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 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仍属 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