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桂枝茯苓微丸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357234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306710.1

申请日:

2008.12.31

公开号:

CN101491606A

公开日:

2009.07.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73; A61K9/16; A61P29/00; A61P43/00

主分类号:

A61K36/73

申请人:

四川禾邦阳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文旭; 肖 华; 张 悦; 宋 波; 伍江蓉

地址:

642350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工业园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刘明芳;刘雪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桂枝茯苓微丸,它是一种具有包衣的微丸,包括丸芯和丸芯外包裹的薄膜衣,其中:丸芯由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五种原料药以重量比为1∶1∶1∶1∶1制成,丸芯直径为1.5mm~2.0mm;薄膜衣采用的包衣材料采用醇溶性的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薄膜衣层的重量为丸芯重量的1.8~2.2%。该桂枝茯苓微丸具有活血化瘀、消症止痛、调理气血之功效;且药物质量稳定,药物在胃肠道表面分布面积增大、刺激性小、生物利用度高,疗效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桂枝茯苓微丸的制备方法,通过特定的工艺制成微丸后再包衣,灭菌效果好,成型工艺稳定,制得的药物质量可靠。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桂枝茯苓微丸,它是一种具有包衣的微丸,包括丸芯和丸芯外包裹的薄膜衣,其中:
丸芯由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五种原料药以重量比为1∶1∶1∶1∶1制成,丸芯直径为1.5mm~2.0mm;
薄膜衣采用的包衣材料采用醇溶性的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薄膜衣层的重量为丸芯重量的1.8~2.2%。

2.
  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桂枝茯苓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主要步骤:
(1)、制备桂枝、茯苓、牡丹皮和赤芍的粗粉及灭菌干燥:
取所述配比的桂枝、茯苓、牡丹皮和赤芍,粉碎成20~40目的粗粉;按药材总重量∶乙醇重量为5∶1.8~2.2加入体积浓度为90%以上的乙醇,拌润,密闭放置1.5~3小时,达到灭菌目的;然后置50~70℃烘箱中干燥,控制水分低于5%;
(2)、桃仁干燥灭菌:
取所述配比的桃仁,清洗,用微波干燥灭菌10~20分钟;
(3)、制备混合物细粉:
将上述(2)步微波干燥灭菌后的桃仁加入到上述(1)步烘箱干燥后的桂枝、茯苓、牡丹皮和赤芍粗粉中,粉碎成80~100目的细粉,混匀,得混合物细粉;
(4)、制备丸芯:
取上述(3)步制得的混合物细粉,按100g药粉加水15ml-20ml计算加水量;先取药粉总量的25%-35%,加入计算量的水作为粘合剂,混匀,起模,在糖衣锅内滚动,逐层加混合物细粉,制成丸芯,分级过筛,以直径为1.5mm~2.0mm的作为合格的丸芯,在40~60℃低温烘干,控制水分低于9%;
(5)、包衣:
将上述(4)步低温烘干后的丸芯置于包衣锅或包衣机内进行包衣,即得。

说明书

一种桂枝茯苓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桂枝茯苓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桂枝,为樟科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性味:辛、甘、温;化学成分含有挥发油0.2~0.9%,油中主要成分是桂皮醛占70~80%,为镇静、镇痛、解热作用的有效成分,还有反式桂皮酸、香豆精、β-谷甾醇、原儿茶酸、葡萄糖苷等。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临床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现代药理实践证明,它具有镇静、镇痛、解热、抗惊厥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有止咳、抗炎、抗菌的作用,并有对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影响。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性味:甘、淡、平;化学成分含有茯苓糖,占多糖类的84.2%,硬烷0.68%,维生素2.84%,含有茯苓酸、脂肪酸类有辛酸、十一酸、月桂酸等。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临床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药理实验证明,有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有利尿、镇静、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还有抗肿瘤等作用。
微丸剂又称小丸剂,是指药物和辅料组成的直径小于2.5mm的圆球状实体,外包缓释衣或者使用脂腊类物质如脂肪酸、脂肪醇及酯类、腊类等包衣(通常为薄膜衣),可根据不同需要制成快速、慢速或控制释放药物的微丸,一般填充于硬胶囊中,或袋装或压制成片剂后服用。
微丸通常由为丸芯和外包裹的薄膜衣组成,用于丸芯的辅料主要有稀释剂和粘合剂等,用于薄膜衣的辅料主要有用成膜材料、增塑剂等,有时还可根据需要加入一定量的致孔剂、润滑剂和表面活性剂等。
虽然微丸剂具有药物在胃肠道表面分布面积增大、可减少刺激性、提高生物利用度等优点,但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宜制成微丸。中国古代就有中药微丸制剂,如“六神丸”、“喉炎丸”、“牛黄消炎丸”等,多限于处方剂量小、治疗喉部炎症药物的应用,且制备工艺落后,存在工作强度大、效率低等缺点。
随着近现代药剂学的发展,微丸剂型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对提升中药制剂水平,实现中药制剂现代化也有重要意义。但针对不同的原料药物,在制成微丸时所能选择的辅料(包括其配比)和制备工艺等也是有所差异的,以及适宜的包衣材料及包衣工艺等,均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尤其对中药复方制剂的微丸研究,这不仅可影响到制剂成型工艺及药物质量的稳定性,也可影响到临床应用时复方中药君臣佐使等用药特点的正常发挥。因此,没有任何一种可称之为万能的辅料配方和/或制备工艺等可以通用于所有药物的微丸制剂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桂枝茯苓微丸,将含有桂枝、茯苓等原料的药物制成微丸,具有活血化瘀、消癓止痛、调理气血之功效;且药物质量稳定,药物在胃肠道表面分布面积增大、刺激性小、生物利用度高,疗效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公开一种上述桂枝茯苓微丸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桂枝茯苓微丸,它是一种具有包衣的微丸,包括丸芯和丸芯外包裹的薄膜衣,其中:
丸芯由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五种原料药以重量比为1∶1∶1∶1∶1制成,丸芯直径为1.5mm~2.0mm;
薄膜衣采用的包衣材料采用醇溶性的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薄膜衣层的重量为丸芯重量的1.8~2.2%。
由于丸芯药物容易吸收水分,薄膜包衣后可有效改善微丸的吸湿性,以保证药物质量,可延长保护期。
本发明桂枝茯苓微丸可通过包括下述主要步骤的方法制备:
(1)、制备桂枝、茯苓、牡丹皮和赤芍的粗粉及灭菌干燥:
取所述配比的桂枝、茯苓、牡丹皮和赤芍,粉碎成20~40目的粗粉;按药材总重量∶乙醇重量为5∶1.8~2.2加入浓度为90%以上的乙醇(体积浓度,下同),拌润,密闭放置1.5~3小时,达到灭菌目的;然后置50~70℃烘箱中干燥,控制水分低于5%;
(2)、桃仁干燥灭菌:
取所述配比的桃仁,清洗,用微波干燥灭菌10~20分钟;
(3)、制备混合物细粉:
将上述(2)步微波干燥灭菌后的桃仁加入到上述(1)步烘箱干燥后的桂枝、茯苓、牡丹皮和赤芍粗粉中,粉碎成80~100目的细粉,混匀,得混合物细粉;
桃仁是种子类药材,富含脂肪油,单独粉碎易粘连;此外用传统的灭菌方法不太适宜,改用现代先进的灭菌方法枛微波干燥灭菌,效果理想,而且耗时短。
(4)、制备丸芯:
取上述(3)步制得的混合物细粉,按100g药粉(以混合物细粉总量计算)加水15ml-20ml计算加水量;先取药粉总量的25%-35%,加入计算量的水作为粘合剂,混匀,起模,在糖衣锅内滚动,逐层加混合物细粉,制成丸芯,用1.5mm~2.0mm圆孔筛分级过筛,去掉直径大于2.0mm和小于1.5mm的,以直径为1.5mm~2.0mm的作为合格的丸芯,在40~60℃低温烘干,控制水分低于9%;
(5)、包衣:
按照薄膜包衣预混剂的使用说明等配制包衣液,将上述(4)步低温烘干后的丸芯置于包衣锅或包衣机内进行包衣,即制得上述桂枝茯苓微丸。
本发明桂枝茯苓微丸的配方中,除桂枝和茯苓外,其余各原料分别为:
牡丹皮,性味:苦、辛、微寒,化学成分含有多种酚类,牡丹酚、牡丹酚苷、牡丹酚原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没食子酸等。功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临床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衂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等症。实践证明,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有抗炎、抗病态反应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还有抗病原微生物以及对中枢神经的作用。
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化学成分含有芍药苷、牡丹酚、芍药花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酸、β-谷甾醇以及没食子鞣质,还含挥发油、脂肪油、蛋白质和三萜类化合物。功效: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临床用于头疼眩晕、肋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药理实验证明,有对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有镇痛、降温、解痉作用,对血液系统和保肝作用。
桃仁,性味:苦、甘、平,化学成分含有脂质体、磷脂等,其中磷脂酰胆碱43.7~44.7%,磷脂酰乙醇胺35.5~37.4%等,有甾体及其糖苷,还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等17种氨基酸和蛋白质、黄酮及其糖苷等。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临床用于经闭、痛经、癓瘕痞块、跌朴损伤、肠燥便秘。实验证明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活血化瘀、润肠通便、利尿、镇咳、抗炎、抗菌、镇通、抗过敏作用,有解热、保肝、抗氧化、抗癌作用,还有免疫调节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全方中桂枝既能温通经脉而行瘀滞,是为君药。桃仁为化瘀消癓之要药;丹皮既能散血行瘀,又能清退瘀久所化之热;芍药能和血养血,与诸祛瘀药合用,有活血养血之功,共为臣药。茯苓清痰利水,渗湿健脾,以助消癓之力,为佐药。五药共腠活血化瘀,消癓止痛,调理气血之功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桂枝茯苓微丸,将含有桂枝、茯苓等原料的药物制成微丸,具有活血化瘀、消癓止痛、调理气血之功效;且药物质量稳定,药物在胃肠道表面分布面积增大、刺激性小、生物利用度高,疗效好。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桂枝茯苓微丸的制备方法中,通过特定的制备工艺制成微丸后再包衣,灭菌效果好,成型工艺稳定,制得的药物质量可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
本实施例桂枝茯苓(包衣)微丸包括丸芯和丸芯外包裹的薄膜衣,其中:
丸芯由原料药桂枝(1000g)、茯苓(1000g)、牡丹皮(1000g)、赤芍(1000g)、桃仁(1000g)制成,丸芯直径为1.5mm~2.0mm;
薄膜衣采用的包衣材料采用醇溶性的欧巴代OY-P薄膜包衣预混剂;薄膜衣层的重量为丸芯重量的约2%。
本发明桂枝茯苓微丸可通过包括下述主要步骤的方法制备:
(1)、制备桂枝、茯苓、牡丹皮和赤芍的粗粉及灭菌干燥:
取所述重量的桂枝、茯苓、牡丹皮和赤芍,粉碎成20~40目的粗粉;加入浓度为95%的乙醇2Kg,拌润,密闭放置2小时,达到灭菌目的;然后置60℃左右烘箱中干燥,控制水分低于5%;
(2)、桃仁干燥灭菌:
取所述配比的桃仁,清洗,用微波干燥灭菌15分钟;
(3)、制备混合物细粉:
将上述(2)步微波干燥灭菌后的桃仁加入到上述(1)步烘箱干燥后的桂枝、茯苓、牡丹皮和赤芍粗粉中,粉碎成80~100目的细粉,混匀,得混合物细粉;得细粉量4.78kg,收粉率为95.6%;
(4)、制备丸芯:
取上述(3)步制得的混合物细粉少量(1.434kg)用水(80L)为粘合剂起模,在糖衣锅内滚动,逐层加混合物细粉,制成丸芯,用1.5mm~2.0mm圆孔筛分级过筛,去掉直径大于2.0mm和小于1.5mm的,以直径为1.5mm~2.0mm的丸芯作为合格品,在低于60℃条件下烘干,控制水分低于9%;
(5)、包衣:
采用包衣材料:欧巴代OY-P;
包衣设备:BY300A包衣机,Y21515-BT00-1150M蠕动泵,压缩机、喷枪等;
制备包衣液:按照欧巴代OY-P薄膜包衣预混剂的使用说明,取OY-P 8g,加入88%乙醇100ml,溶解,搅拌30~40分钟,
将上述(4)步低温烘干后的丸芯置于包衣机内进行包衣,转速30~50转/分钟,包衣温度40℃,至包衣增重2%,即得。
取本实施例包衣前后的微丸,置相对湿度75.28%、温度25℃、恒温恒湿条件下,放置72小时,取出,观察外观,测定水分(按中国药典规定的甲苯法测定)与溶散时限,测定多次平均结果如下:
包衣微丸:水分9.96%       溶散时限15分钟    外观光洁,圆整;
未包衣微丸:水分12.00%    溶散时限12分钟    外观光洁,圆整。
通过试验可知包衣后微丸的吸湿性有较大程度的改善,更有利于药物保存。
研究过程中,发明人还对相关工艺条件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考察,方法及结果分别如下:
1、对桃仁进行微波干燥灭菌时间的考察:
根据经验选择时间为5、10、15分钟,以灭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如下:
0分钟灭菌(未灭菌生药粉):细菌数    3000个/g
霉菌数、酵母菌数                   350个/g
大肠埃希菌                         未检出
活螨                               未检出
5分钟灭菌:细菌数                  1100个/g
霉菌数、酵母菌数                   100个/g
大肠埃希菌                         未检出
活螨                               未检出
10分钟灭菌:细菌数                 200个/g
霉菌数、酵母菌数                   <10个/g
大肠埃希菌                         未检出
活螨                               未检出
15分钟灭菌:细菌数                 <10个/g
霉菌数、酵母菌数    <10个/g
大肠埃希菌          未检出
活螨                未检出
以上结果表明,桃仁采用微波灭菌10分钟以上,灭菌效果比较理想,且耗时短。
2、对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药材粗粉的灭菌效果考察:
取同一批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药材的粗粉,对乙醇灭菌前后进行比较,以灭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如下述表1:
表1乙醇灭菌效果

 乙醇灭菌1 乙醇灭菌2 乙醇灭菌3  未灭菌生药粉  细菌数(个/g) 300 150 250  17×103  霉菌数、酵母菌数(个/g) <10 <10 <10  180  大肠埃希菌 <10 <10 <10  <10  活螨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由上述表1结果可知,对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药材粗粉采用乙醇灭菌的效果较好。
3、包衣药材的选择:
分别采用水溶性包衣粉和醇溶性包衣粉进行试包衣,结果见下述表2:
表2不同包衣材料考察结果
  包衣粉  浓度  包衣时间  包衣结果  醇溶性  8%  3小时  不易粘结,表面光洁、圆整。  水溶性  8%  4.5小时  易粘结,光洁度差,不圆整

根据包衣试验结果可知:水溶性包衣粉其溶媒挥发慢,包衣时间较长,易粘结,光洁度差,故不宜选用;而醇溶性包衣粉溶媒挥发快,包衣时间相对较短,不易粘结,表面光洁、圆整,包衣效果好。

一种桂枝茯苓微丸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桂枝茯苓微丸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桂枝茯苓微丸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桂枝茯苓微丸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桂枝茯苓微丸及其制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桂枝茯苓微丸,它是一种具有包衣的微丸,包括丸芯和丸芯外包裹的薄膜衣,其中:丸芯由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五种原料药以重量比为11111制成,丸芯直径为1.5mm2.0mm;薄膜衣采用的包衣材料采用醇溶性的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薄膜衣层的重量为丸芯重量的1.82.2。该桂枝茯苓微丸具有活血化瘀、消症止痛、调理气血之功效;且药物质量稳定,药物在胃肠道表面分布面积增大、刺激性小、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