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0-50岁妇女发病率高,经尸检资料发现35岁以上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病率约为20%。本病之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确切,临床可见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并可引起贫血,痛经,带下增多,不孕或流产等病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育健康和生活质量。传统中医药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结合妇女的周期性规律,多途径、多角度治疗子宫肌瘤取得了较好的治疗经验和研究成果。
本病的主要病机是气血运行不畅,局部气血阻滞壅塞。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日久而结聚成瘾。其主要致病因素有气滞、血瘀、痰湿及湿热。夏晨等四认为子宫肌瘤属痰滞下焦络脉,系由脾虚、肾虚、肝郁导致水湿痰饮结聚,随经脉流注于下焦络脉,交阻于子宫,凝结成瘤。曾菲英引认为子宫肌瘤由于气虚运血无力,瘀血内阻;气虚无以运化水湿,水聚成痰,痰瘀互结形成瘕瘕所致。徐全香发现情志因素在子宫肌瘤的发病中占有重要位置。齐南等指出《内经》所载石瘕多因寒凝、血瘀留止于宫内形成结块所致,石瘕即包括以子宫肌瘤为主的妇科瘕瘕病。
子宫肌瘤是由增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与少量纤维结缔组织掺杂形成的一种实质性良性肿瘤,其标准名称应为子宫平滑肌瘤,简称子宫肌瘤。属中医学的“瘕疾”、“石瘕”或“月经过多”、“崩漏”等范畴,是女性生殖器常见良性肿瘤,多发生于中年妇女,最多发生在41-50岁,占50%,其次在31-40岁;21-30岁和50-60岁少有发生,20岁以下及60岁以上极少发生。近年来不少医者探讨治疗本病的方法,尤其是中医药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改善该类病的用药环境,以求减轻女性患者的病痛。
本发明的目地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地原料制成的:
蒲公英70-140份 夏枯草30-100份 桂枝50-90份
益母草50-90份 鸡血藤30-100份 山药40-70份
延胡索50-90份 红花50-90份 木香40-70份
连翘70-140份 赤芍30-100份
2、本发明配方的最佳各原料重量配比是:
蒲公英120份 夏枯草95份 桂枝65份
益母草65份 鸡血藤95份 山药50份
延胡索65份 红花65份 木香50份
连翘120份 赤芍95份
3、制备方法:
(1)取红花、木香,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和药渣备用;
(2)取桂枝、延胡索,粉碎成粗粉,混和,用6~10倍药材量的75%乙醇,水浴加热回流提取2~4次,每次1~2小时,收集醇提取液,分次过滤,合并滤液并50℃减压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为1.16~1.22的清膏,备用;
(3)取(1)蒸馏后的水溶液和药渣,加入其余蒲公英、夏枯草等共七味,混和,再加适量的水,煎煮3次,分别煎煮2、1、1小时,合并水煎液,滤过。滤液水浴挥发溶剂至适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60%(V/V),冷藏静置过液。取上清夜,减压回收至无醇味后,水浴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3-1.29(60℃)的清膏,备用;
(4)将上述两清膏混合搅匀,70℃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经工艺成型后,喷入挥发油,制成胶囊或压制成片,包衣即得。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蒲公英、夏枯草等共十一味中药材组成,根据每味中药的不同特性,按比例、分别提取、浓缩后混合制成胶囊和片剂。本发明药物具有活血通经、补气养血、行瘀通络的功效,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例基于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但不限于以下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采用以下处方:
蒲公英70g 夏枯草30g 桂枝50g
益母草50g 鸡血藤30g 山药40g
延胡索50g 红花50g 木香40g
连翘70g 赤芍30g
制备方法:
(1)取红花50g、木香40g,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和药渣备用;
(2)取桂枝、延胡索各50g,粉碎成粗粉,混和,用8倍药材量的75%乙醇,水浴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收集醇提取液,分次过滤,合并滤液并50℃减压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为1.21的清膏,备用;
(3)取(1)蒸馏后的水溶液和药渣,加入其余蒲公英、夏枯草等共七味,混和,再加适量的水,煎煮3次,分别煎煮2、1、1小时,合并水煎液,滤过。滤液水浴挥发溶剂至适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V/V),冷藏静置过液。取上清夜,减压回收至无醇味后,水浴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7(60℃)的清膏,备用;
(4)将上述两清膏混合搅匀,70℃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淀粉约90g,喷入挥发油,混匀,直接装胶囊,即得。
实施例2:
采用以下处方:
蒲公英120g 夏枯草95g 桂枝65g
益母草65g 鸡血藤95g 山药50g
延胡索65g 红花65g 木香50g
连翘120g 赤芍95g
制备方法:
(1)取红花65g、木香50g,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和药渣备用;
(2)取桂枝、延胡索各65g,粉碎成粗粉,混和,用10倍药材量的75%乙醇,水浴加热回流提取4次,每次1小时,收集醇提取液,分次过滤,合并滤液并50℃减压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为1.18的清膏,备用;
(3)取(1)蒸馏后的水溶液和药渣,加入其余蒲公英、夏枯草等共七味,混和,再加适量的水,煎煮3次,分别煎煮2、1、1小时,合并水煎液,滤过。滤液水浴挥发溶剂至适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V/V),冷藏静置过液。取上清夜,减压回收至无醇味后,水浴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0℃)的清膏,备用;
(4)将上述两清膏混合搅匀,70℃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淀粉约150g,糊精约60g,用90%乙醇制粒,干燥防凉后喷入挥发油,压制成片,包糖衣,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