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利用芦笋根茎叶制作袋泡茶的工艺.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355648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15088.0

申请日:

2009.03.18

公开号:

CN101507461A

公开日:

2009.08.1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23F 3/34申请日:20090318授权公告日:20111005终止日期:20130318|||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23F3/34; A23L1/29; A23L1/212

主分类号:

A23F3/34

申请人:

江西省博邦综合农业产业化有限公司

发明人:

邬宇龙; 徐 刚; 叶家渭; 徐 峰; 余福鑫; 顾 震; 张森旺; 徐建国

地址:

330000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绿茵路500号丰和都会3号楼8A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黄新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综合利用芦笋根茎叶制作袋泡茶的工艺,其工艺流程是:原料采集、清洗、预处理、干燥、粉碎、造粒、低温干燥、包装。本发明的综合利用芦笋根茎叶制作袋泡茶的工艺,能保留物料中的有效成分或营养成分,通过结合微粉细化技术、造粒技术,营养损失少,原料利用率高,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芦笋原料的有效成分和清香风味,活性物质溶出率高,该工艺制作的袋泡茶经冲泡后,汤色清亮透明、清雅纯正,茶味醇爽甘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综合利用芦笋根茎叶制作袋泡茶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采集:
a、采收整理后被切除的芦笋根部;
b、芦笋留母茎生长40-45天后或芦笋田间管理结合整枝期间,人工采摘芦笋嫩枝,嫩枝直径<2mm,长度15-20cm,原料采摘后,置阴凉处;
c、清园后的母茎,按根、茎、叶分开整理;
d、不符合采摘等级标准的芦笋嫩茎,留田长成50cm高的母茎后,带根采集,按根、茎、叶分开整理;
(2)、清洗:将采集的原料用水冲洗,沥干水分;
(3)、预处理:清洗后将芦笋叶切割成约9-11cm左右的短枝,芦笋茎、根切割成2-4cm的短样,并进行拍、压处理;
(4)、将处理好的原料按类分别均匀装盘干燥:
a、芦笋叶干燥:先采用热泵干燥,温度40-45℃、干燥风速2-3m/s,空气相对湿度20—40%,在水分比达到0.7—1.5时,再采用风温为65—75℃、风速为2—5m/s的热风干燥;
b、芦笋茎、根的干燥:先采用热泵干燥,温度40℃、干燥风速3m/s,其空气相对湿度20—40%,在水分比达到0.7-1.5时,再采用风温为75-85℃、风速为2-5m/s的热风干燥;
(5)、粉碎:用锤式粉碎机将脱水干制芦笋原料粗粉碎到50-80目,再用超微粉碎机将粗粉粉碎成120-150目;
(6)、造粒:将充分混合的原料微粉用纯净水拌和,使含水率20-30%,用造粒机制成0.3-0.8mm的微粒;
(7)、低温干燥:采用热风烘房干燥,烘温为40-50℃,烘干时间为8-10小时,达到含水量为6—8%;
(8)、包装:将干燥后的芦笋茶,经袋泡茶包装机制成茶叶滤纸包后装入铝塑复合袋,即为成品芦笋茶。

说明书

一种综合利用芦笋根茎叶制作袋泡茶的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综合利用芦笋根茎叶制作袋泡茶的工艺。
背景技术
芦笋为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石刁柏、龙须菜。芦笋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多种氨基酸,它具有低糖、低脂、高维生素和高纤维素的特点,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要求的保健食品,并且具有抗疲劳、抗应激和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我国许多地区的人们历来有利用各种可食用的植物的叶、花、果、根茎等,通过泡煮等方式来饮用,达到解渴、保健的目的。研制与开发芦笋根、茎、叶综合利用制作袋泡茶既适合国内外消费者的生活需求,又有利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综合利用芦笋根茎叶制作袋泡茶的工艺,通过该工艺制作的芦笋袋泡茶保持了芦笋的营养价值,汤色清亮透明,茶香清雅纯正、茶味醇爽甘甜。
本发明的综合利用芦笋根茎叶制作袋泡茶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采集:
a、采收整理后被切除的芦笋根部;
b、芦笋留母茎生长40-45天后或芦笋田间管理结合整枝期间,人工采摘芦笋嫩枝,嫩枝直径<2mm,长度15-20cm,原料采摘后,置阴凉处;
c、清园后的母茎,按根、茎、叶分开整理;
d、不符合采摘等级标准的芦笋嫩茎,留田长成50cm高的母茎后,带根采集,按根、茎、叶分开整理;
2、清洗:将采集的原料用水冲洗,沥干水分;
3、预处理:清洗后将芦笋叶切割成约9-11cm左右的短枝,芦笋茎、根切割成2-4cm的短样,并进行拍、压处理;
4、将处理好的原料按类分别均匀装盘干燥:
a、芦笋叶干燥:先采用热泵干燥,温度40-45℃、干燥风速2-3m/s,空气相对湿度20—40%,在水分比达到0.7—1.5时,再采用风温为65—75℃、风速为2—5m/s的热风干燥;
b、芦笋茎、根的干燥:先采用热泵干燥,温度40℃、干燥风速3m/s,其空气相对湿度20—40%,在水分比达到0.7-1.5时,再采用风温为75-85℃、风速为2-5m/s的热风干燥;
5、粉碎:用锤式粉碎机将脱水干制芦笋原料粗粉碎到50-80目,再用超微粉碎机将粗粉粉碎成120-150目;
6、造粒:将充分混合的原料微粉用纯净水拌和,使含水率20-30%,用造粒机制成0.3-0.8mm的微粒;
7、低温干燥:采用热风烘房干燥,烘温为40-50℃,烘干时间为8-10小时,达到含水量为6—8%;
8、包装:将干燥后的芦笋茶,经袋泡茶包装机制成茶叶滤纸包后装入铝塑复合袋,即为成品芦笋茶。
本发明的综合利用芦笋根茎叶制作袋泡茶的工艺,能保留物料中的有效成分或营养成分,通过结合微粉细化技术、造粒技术,营养损失少,原料利用率高,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芦笋原料的有效成分和清香风味,活性物质溶出率高,该工艺制作的袋泡茶经冲泡后,汤色清亮透明、清雅纯正,茶味醇爽甘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综合利用芦笋根茎叶制作袋泡茶的工艺是:
1、原料采集:
a、将采来的芦笋嫩茎,用刀切除白色的纤维化的根部,将被切除的根部收集储存在0-4℃的冷藏库内;
b、春季芦笋母茎生长40-45天后或芦笋田间管理结合整枝期间,人工采摘芦笋嫩枝,嫩枝直径<2mm,长度15-20cm,原料采摘后,集中储存在0-4℃的冷藏库内;
c、夏、冬季清园后的母茎,按根、茎、叶分开整理,清除其中干枯枝、虫斑枝和病斑枝等不合格的芦笋枝条,分类储存在0-4℃的冷藏库内;
d、芦笋生长季节收采芦笋时,将不符合采摘等级标准的芦笋嫩茎,留在田长成50cm高的母茎后,带根采集,按根、茎、叶分开整理,储存在0-4℃的冷藏库内;
2、清洗:将采集整理好的新鲜原料放入清洗槽内用流水冲去泥沙后,装入塑料周转箱内沥干水分;
3、预处理:在不锈钢预处理工作台上用切割工具将清洗后的芦笋叶切割成约10cm左右的短枝装盘,将芦笋茎、根则切割成2-4cm的短样,并用刀具用力重拍或重压,使根茎纤维裂开后装盘;
4、将处理好的原料按类分别均匀装盘干燥:
a、芦笋叶干燥工艺条件为:先采用热泵干燥,温度40-45℃、干燥风速2-3m/s,空气相对湿度20-40%。在水分比达到0.7-1.5时,再采用风温为65-75℃、风速为2-5m/s的热风干燥;
b、芦笋茎、根的干燥工艺条件为:先采用热风干燥,温度40-50℃、干燥风速3-5m/s,空气相对湿度20-40%,在水分比达到0.7-1.5左右时,再采用风温为75-85℃、风速为2-5m/s的热风干燥;
5、粗粉碎:用锤式粉碎机将脱水干制芦笋原料粗粉碎,经50目筛网的振动筛分离,得到50-80目的粗粉,筛除的大颗粒再进行二次粉碎;
6、微粉细化:将50-80目的粗粉用超微粉碎机粉碎成120-150目后,装入复合薄膜包装袋用真空包装机真空封装,每袋10公斤,存入保鲜库待用;
7、取出库存的真空包装芦笋根茎叶粉按三份叶粉、一份茎粉、一份根粉比例倒入粉体混合搅拌机将其均匀混合;装在不锈钢容器里加纯净水调湿,控制水分在20-30%;
8、造粒:将调湿的原料经干式挤压造粒机制成0.5-1.0mm的微粒,将造粒后的芦笋茶粒平铺于平盘内,送入烘房;
9、低温干燥:采用热风烘房干燥,装芦笋茶粒平盘层叠于烘房搁架上,烘温控制在40-50℃,烘干时间为8-10小时,达到含水量约为6-8%;
10、包装:将干燥后的芦笋茶,经袋泡茶包装机制成3克重量的茶叶滤纸包后人工装入铝塑复合袋,即为成品芦笋茶。

一种综合利用芦笋根茎叶制作袋泡茶的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综合利用芦笋根茎叶制作袋泡茶的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综合利用芦笋根茎叶制作袋泡茶的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综合利用芦笋根茎叶制作袋泡茶的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综合利用芦笋根茎叶制作袋泡茶的工艺.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综合利用芦笋根茎叶制作袋泡茶的工艺,其工艺流程是:原料采集、清洗、预处理、干燥、粉碎、造粒、低温干燥、包装。本发明的综合利用芦笋根茎叶制作袋泡茶的工艺,能保留物料中的有效成分或营养成分,通过结合微粉细化技术、造粒技术,营养损失少,原料利用率高,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芦笋原料的有效成分和清香风味,活性物质溶出率高,该工艺制作的袋泡茶经冲泡后,汤色清亮透明、清雅纯正,茶味醇爽甘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