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大个体斑尾刺虾虎鱼的生态型食性驯化方法.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355143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1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33702.4

申请日:

2008.02.19

公开号:

CN101513173A

公开日:

2009.08.2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01K61/00申请日:20080219授权公告日:20110706终止日期:2014021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1/00

主分类号:

A01K61/00

申请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冯广朋; 庄 平; 章龙珍; 刘鉴毅; 张 涛; 黄晓荣; 赵 峰; 侯俊利

地址:

200090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3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代理人:

欧阳俊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野生大个体斑尾刺虾虎鱼的生态型食性驯化方法,属斑尾刺虾虎鱼食性驯化,使适应人工配合饲料,本发明包括环境、苗种、饵料和驯食进程,其特征是选体长20cm、体重80g以上的健康个体放入养殖池,先停食6天;池水初始水温16℃,盐度1,溶解氧4mg/ml以上,pH 7.0~9.0;保持环境安静,投喂时进行声音刺激;养殖池上盖板避光,投喂时进行光照刺激;第7天开始水体盐度2,每天升高水温0.2℃,每天定时定点投喂鲜活小鱼;第17天开始水体盐度3,投喂剁碎的鲜活小鱼碎块;第27天开始水体盐度4,逐渐减少鲜活小鱼碎块,增加人工配合饲料;第42天开始,水温为23℃,盐度为4。本方法用于斑尾刺虾虎鱼驯化。

权利要求书

1、  野生大个体斑尾刺虾虎鱼的生态型食性驯化方法,包括选择苗种规格、设置驯食环境、调整驯食的饵料和驯食进程,其特征是从捕获的野生斑尾刺虾虎鱼中选择健康、活力较好、体长在20cm以上、体重在80g以上的个体放入养殖池中,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0尾,放入养殖池中后先停食6天;养殖池初始水质条件为:水温控制在16℃,水体盐度为1,溶解氧4mg/ml以上,pH为7.0~9.0;食性驯化过程中保持环境安静,在每次投喂饵料时敲打水泥池壁,对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进行声音刺激驯化;食性驯化过程中在养殖池上方加盖板进行避光,每次投喂饵料时将盖子打开,增加光照强度,对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进行光照刺激驯化;从第7天开始,水体盐度升高至2,并且每天升高水温0.2℃来提高斑尾刺虾虎鱼的新陈代谢,提高其消化速度,每天上午和下午各1次定时投喂鲜活小鱼;在摄食鲜活小鱼期间进行定时定点摄食驯化,即每天上下午固定投喂时间,并设立专门的饵料台,这段驯化时间为10天,水温从16℃升高至18℃;从第17天开始,水体盐度升高至3,并且每天升高水温0.2℃来提高斑尾刺虾虎鱼的新陈代谢,每天上午和下午各1次定时在设立的饵料台上投喂剁碎的鲜活小鱼碎块,这段驯化时间为10天,水温从18℃升高至20℃;从第27天开始,水体盐度升高至4,并且每天升高水温0.2℃来提高斑尾刺虾虎鱼的新陈代谢,每天上午和下午各1次定时在设立的饵料台上进行投喂,开始全部为剁碎的鲜活小鱼,然后将人工配合饲料磨碎,混合在剁碎的鲜活小鱼碎块中,每天逐渐减少鲜活小鱼碎块,逐渐增加人工配合饲料比例,直至第15天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这段驯化时间为15天,水温从20℃升高至23℃;从第42天开始,斑尾刺虾虎鱼已完全适应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此时仍进行定时定点投喂,并且投喂时仍旧保持声音与光照刺激,水温为23℃,盐度为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大个体斑尾刺虾虎鱼的生态型食性驯化方法,其特征是野生斑尾刺虾虎鱼用百万分之五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后放入养殖池中。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野生大个体斑尾刺虾虎鱼的生态型食性驯化方法,其特征是养殖池面积为1平方米,养殖池用加热棒进行控温,池水盐度用海水精与过滤的自来水配置而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野生大个体斑尾刺虾虎鱼的生态型食性驯化方法,其特征是从第7天开始,每天上午和下午固定投喂时间是在每天上午9:00和下午3:00各1次投喂。

说明书

野生大个体斑尾刺虾虎鱼的生态型食性驯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生大个体鱼类的食性驯化方法。
背景技术
斑尾刺虾虎鱼属鲈形目(Perciformes)虾虎鱼科(Gobiidae),体侧常具一列黑色斑块,第二背鳍具3~5纵行黑色细斑,尾鳍基部常具一块较大的黑斑,是我国长江口区的常见鱼类之一,在南海、东海和黄渤海区亦均有分布。
野生的斑尾刺虾虎鱼在体长20毫米以前主要是浮游生活,主要摄食桡足类和虾蟹类的幼体。体长20毫米以后转为底栖生活,以虾苗、蟹苗等为食。在长江口区,较大个体的斑尾刺虾虎鱼以小的虾虎鱼、麦穗鱼等鱼类以及虾蟹类为食。据解剖资料来看,9月份以前主要食物是小型虾虎鱼、大眼蟹、糠虾和白虾等。进入9月份以后,对虾在胃含物中的出现频率显著上升,而且非常贪食,经常发现胃含物中有一尾对虾和多尾小鱼,甚至同时有二尾对虾。
斑尾刺虾虎鱼具有个体较大、生长迅速、肉质细嫩等特点,经济价值较高,市场开发前景较好,但目前关于人工养殖斑尾刺虾虎鱼的系统研究正在开展中。为了开发斑尾刺虾虎鱼这个优良品种,目前迫切需要开展斑尾刺虾虎鱼的人工养殖、繁殖等工作,而这些工作的一个必须要解决的前提是对野生大个体斑尾刺虾虎鱼开展室内人工驯化,进行人工养殖,使其适应人工配合饲料,但由于斑尾刺虾虎鱼是野生大个体的鱼类,食性驯化是个非常难攻克的技术问题。目前未见有关虾虎鱼人工食性驯化的报道。
目前很多名贵肉食性鱼类已逐渐被开发为养殖新品种,但由于其鲜活饲料供应困难,大规模的集约化养殖受到限制,而采用人工饲料进行投喂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然而这些名优鱼类进行集约化养殖之前必须进行有效的食性驯化,使之由原先摄食鲜活饲料转向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才便于大规模养殖。
一般肉食性鱼类食性驯化方法是选择合适的驯食环境;确定苗种食性驯化的适宜规格;选择适宜驯食的饵料;遵循适当的驯食进程。在驯食过程中,在鲜活饵料中逐步加入配合饲料,减少鲜活饵料的含量,或者再改喂加诱食剂的人工饲料,然后逐渐减少诱食剂的含量,最后完全投喂配合饲料。在驯化转食过程中,若方法不当,将直接导致食性驯化失败,所驯食的鱼类全部饿死,影响到生产效益。
据报道,野生鲶亲鱼的食性驯化方式如下:亲鱼池内可架设2~3个食台,便于集中投喂,观察吃食情况。开始阶段,投喂一些低价值的鲜活鱼(鲢、鳙以及一些野杂鱼)并搭配一些死鱼和畜禽下脚料。经过2周的投喂逐渐减少鲜活鱼,加大死鱼和畜禽下脚料的比例,并同时投喂由鱼粉和面粉揉和成的食团。投喂量根据食台剩饵多少以及水质变化情况进行调整。肉食性鱼类驯食过程中驯食规格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个体越小,食性的可塑性越大,驯食越容易,如河鲀为2~4cm左右,梭鲈为5cm左右,加州鲈鱼为5~6cm,大口鲶为7cm左右。个体越大,鱼的食性已成定势而难以驯化。
在长江口自然水域中野生斑尾刺虾虎鱼的食性是摄食小鱼、小虾等鲜活饵料,为了在室内人工条件下养殖,便于开展行为、繁殖、生长等研究,必须使其转为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但由于是野生的大个体鱼类,普通食性驯化方法难以使其转变食性。因此野生大个体的肉食性鱼类食性驯化是水产业长期以来的难点,普通方法往往难以奏效,直接导致驯食失败,所以探明野生大个体斑尾刺虾虎鱼的食性驯化方法是非常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野生大个体斑尾刺虾虎鱼开展室内人工驯化,进行人工养殖,使其适应人工配合饲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选择苗种规格、设置驯食环境、调整驯食的饵料和驯食进程,其特征是从捕获的野生斑尾刺虾虎鱼中选择健康、活力较好、体长在20cm以上、体重在80g以上的个体放入养殖池中,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0尾,放入养殖池中后先停食6天;养殖池初始水质条件为:水温控制在16℃,水体盐度为1,溶解氧4mg/ml以上,pH为7.0~9.0;食性驯化过程中保持环境安静,在每次投喂饵料时敲打水泥池壁,对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进行声音刺激驯化;食性驯化过程中在养殖池上方加盖板进行避光,每次投喂饵料时将盖子打开,增加光照强度,对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进行光照刺激驯化;从第7天开始,水体盐度升高至2,并且每天升高水温0.2℃来提高斑尾刺虾虎鱼的新陈代谢,提高其消化速度,每天上午和下午各1次定时投喂鲜活小鱼;在摄食鲜活小鱼期间进行定时定点摄食驯化,即每天上下午固定投喂时间,并设立专门的饵料台,这段驯化时间为10天,水温从16℃升高至18℃;从第17天开始,水体盐度升高至3,并且每天升高水温0.2℃来提高斑尾刺虾虎鱼的新陈代谢,每天上午和下午各1次定时在设立的饵料台上投喂剁碎的鲜活小鱼碎块,这段驯化时间为10天,水温从18℃升高至20℃;从第27天开始,水体盐度升高至4,并且每天升高水温0.2℃来提高斑尾刺虾虎鱼的新陈代谢,每天上午和下午各1次定时在设立的饵料台上进行投喂,开始全部为剁碎的鲜活小鱼,然后将人工配合饲料磨碎,混合在剁碎的鲜活小鱼碎块中,每天逐渐减少鲜活小鱼碎块,逐渐增加人工配合饲料比例,直至第15天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这段驯化时间为15天,水温从20℃升高至23℃;从第42天开始,斑尾刺虾虎鱼已完全适应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此时仍进行定时定点投喂,并且投喂时仍旧保持声音与光照刺激,水温为23℃,盐度为4。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对斑尾刺虾虎鱼进行定时定点摄食驯化;每次投喂时敲打水泥池壁,对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进行声音刺激驯化;每次投喂时增加光照强度,对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进行光照刺激驯化;每个食性驯化阶段的盐度不同,盐度是逐渐递增的,进行盐度刺激驯化;食性驯化时每天的水温是逐渐递增的,进行水温刺激驯化。通过这种生态型的食性驯化方式,本发明采用声音、光照、盐度、温度等生态因子的综合刺激与强化,与其它食性驯化方法相比,普通的食性驯化方法不包括生态因子强化的内容,往往导致食性驯化失败。本发明创新性地运用生态学方法,通过生态因子的刺激与强化,强调生态型的驯化方式,成功使野生大个体的斑尾刺虾虎鱼转变成摄食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成功率9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将长江口捕获的野生斑尾刺虾虎鱼,充氧运回,从中选择健康、活力较好的大个体,一般来说体长在20cm以上,体重在80g以上。用百万分之五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后放入养殖池中,养殖池面积为1平方米,每个池子可放养10尾左右,斑尾刺虾虎鱼放入养殖池中后先停食6天。养殖池水温16℃,盐度为1,溶解氧4mg/ml以上,pH为7.0~9.0。养殖池用加热棒进行控温,盐度用海水精与过滤的自来水配置而成。
在食性驯化过程中保持环境安静,仅仅在每次投喂饵料时敲打水泥池壁,对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进行声音刺激驯化,这样每次听到声音斑尾刺虾虎鱼就会开始游向饵料台开始摄食。
在养殖池上方加塑料盖避光,仅仅在每次投喂饵料时将盖子打开,增加光照强度,对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进行光照刺激驯化,这样每次看到光照增强,斑尾刺虾虎鱼就会开始游向饵料台开始摄食。
从第7天开始,水体盐度升高至2,并且每天升高水温0.2℃来提高斑尾刺虾虎鱼的新陈代谢,提高其消化速度,这样有助于提高其摄食欲望。每天上午9:00和下午3:00各1次投喂鲜活小鱼。在摄食鲜活小鱼期间进行定时定点摄食驯化,即每天上下午固定投喂时间,并设立专门的饵料台,这样斑尾刺虾虎鱼会定时到饵料台进行摄食。这段驯化时间为10天,水温从16℃升高至18℃。
从第17天开始,水体盐度升高至3,并且每天升高水温0.2℃来提高斑尾刺虾虎鱼的新陈代谢,提高其消化速度,这样有助于提高其摄食欲望。每天上午9:00和下午3:00各1次在设立的饵料台上投喂剁碎的鲜活小鱼碎块。这段驯化时间为10天,水温从18℃升高至20℃。
从第27天开始,水体盐度升高至4,并且每天升高水温0.2℃来提高斑尾刺虾虎鱼的新陈代谢,提高其消化速度,这样有助于提高其摄食欲望。每天上午9:00和下午3:00各1次在设立的饵料台上进行投喂,开始全部为剁碎的鲜活小鱼,然后将人工配合饲料磨碎,混合在剁碎的鲜活小鱼碎块中,每天逐渐减少鲜活小鱼碎块,逐渐增加人工配合饲料比例,直至第15天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这段驯化时间为15天,水温从20℃升高至23℃。
从第42天开始,斑尾刺虾虎鱼已完全适应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此时仍进行定时定点投喂,并且投喂时仍旧保持声音与光照刺激,水温为23℃,盐度为4。
经过声音、光照、盐度、温度等生态因子的刺激与强化,通过这种生态型的食性驯化方式,成功使野生大个体的斑尾刺虾虎鱼转变成摄食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成功率提高至90%以上。

野生大个体斑尾刺虾虎鱼的生态型食性驯化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野生大个体斑尾刺虾虎鱼的生态型食性驯化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野生大个体斑尾刺虾虎鱼的生态型食性驯化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野生大个体斑尾刺虾虎鱼的生态型食性驯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生大个体斑尾刺虾虎鱼的生态型食性驯化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野生大个体斑尾刺虾虎鱼的生态型食性驯化方法,属斑尾刺虾虎鱼食性驯化,使适应人工配合饲料,本发明包括环境、苗种、饵料和驯食进程,其特征是选体长20cm、体重80g以上的健康个体放入养殖池,先停食6天;池水初始水温16,盐度1,溶解氧4mg/ml以上,pH 7.09.0;保持环境安静,投喂时进行声音刺激;养殖池上盖板避光,投喂时进行光照刺激;第7天开始水体盐度2,每天升高水温0.2,每天定时定点投喂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