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新的、如下列结构式(Ⅰ′)所表示的二膦酸衍生物或其可作药用的盐。 式中,R1代表一个氢原子、一个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一个有3-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一个苯基、一个有2-10个碳原子的可被一个苯基取代的链烯基或者一个苯基取代的具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该苯基可被具有1-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所取代;
R2代表一个氢原子或一个有2-6个碳原子的烷酰基;
R3、R4、R5和R6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其中每一个代表一个氢原子或一个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当R1代表一个甲基、一个乙基、一个异丙基或一个叔丁基时,R2、R3、R4、R5和R6中至少有一个代表除氢原子以外的一个取代基。
本发明还涉及含有由下列(Ⅰ)式表示的二膦酸衍生物或其可作药用的盐作为有效成分的骨吸收抑制剂和抗关节炎药。
式中,R1代表一个氢原子、一个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一个有3-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一个苯基、一个有2-10个碳原子的可以被苯基取代地链烯基、或一个苯基取代的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该苯基可以被一个有1-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所取代;
R2代表一个氢原子或一个有2-6个碳原子的烷酰基;
R3、R4、R5和R6可以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各代表一个氢原子或一个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
迄今为止,已经人工合成制造出多种二膦酸衍生物化合物,可以指出的有日本专利申请(OPI)No.39293/80(这里使用的术语“OPI”意思是“已经公开但尚未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与本发明的化合物相似,该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些在取代的异噁唑基的3位上键合有一个氨基亚甲基二膦酸根的化合物。
上述日本专利申请(OPI)No.89293/80(下文中简称为(OPI)No.89293/80”)提出了以下结构式的二膦酸系列化合物:
式中
R1a代表一个氢原子、一个烷基或一个卤原子;
R2a代表一个氢原子或一个烷基;
Y代表一个氧原子或一个NH基。
但是,在(OPI)No.89293/80的实施例中具体说明的取代的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二膦酸衍生物,作为异噁唑基上取代基的烷基有甲基、乙基、异丙基或叔丁基,此外,该专利中只有限地举例说明了游离二膦酸。
特别是,在(OPI)No.89293/80中仅仅具体地举例说明了通式(Ⅰ″)的化合物:
式中,R1′代表一个甲基、一个乙基、一个异丙基或一个叔丁基,这些化合物可相当于本发明的上述(Ⅰ′)式的化合物。
另外,(OPI)No.89293/80提到,取代的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二膦酸盐衍生物可以用作农用化学剂,特别是除草剂,但是却根本没有指出上述衍生物用作医药的可能性。
正常的骨骼是参与钙的吸收和沉淀以保持生物体中恒定的无机平衡的活组织。在生长着的骨骼中,无机沉淀超过无机吸收,但是,在发生某些种类的疾病时骨吸收常常超过骨沉淀(骨化),这些疾病诱发高钙血、佩吉特氏病等。到目前为止,1-羟基亚乙基-1,1-二膦酸(etidronate)、二氯亚甲基-二膦酸(Chlodronate)等已经用于治疗因骨吸收引起的疾病,但是,鉴于它们疗效不高并且有有害的付作用,因而这些药是不够的。由此可以看出,迄今为止人们尚未发现足以医治这类病的药物。
关节炎疹是关节的炎症,其主要病症包括风湿性关节炎及类似的因关节炎症而致的疾病。
风湿性关节炎中最重要的一种叫作类风湿性关节炎,这是一种隐原性的慢性多关节炎,其对身体的主要损害在于囊内层中滑膜的炎性损害。象风湿性关节炎这样的关节炎疹是一些进行性的疾病,它们引起诸如关节变形、关节强硬这样一些关节病。因此,如果这些疾病由于得不到有效治疗而恶化,在有些情况下它们常会引起严重的身体障碍。
到目前为止,为了治疗这些关节炎疹已经使用了各种药,包括:类固醇例如可的松以及其它肾上线皮脂激素;非类固醇系列消炎剂,如阿斯匹林、吡罗昔康、消炎痛制剂等;金剂,如硫代苹果酸金等;抗风湿剂,如氯喹制剂、D-青霉胺等;抗痛风剂如秋水仙碱等;免疫抑制剂,例如环磷酰胺、咪唑硫嘌呤、氨甲蝶呤、左旋咪唑等。
然而,这些药在下列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它们或者有严重有害的付作用使得难以长期使用,或者疗效不高,或者对于已经明显的关节炎疹无效果等。
因此,在治疗关节炎疹的临床医学上,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人们强烈地要求提供毒性小且具有良好予防和治疗作用的医治关节炎疹的化学药剂。
本发明人发现,上述(Ⅰ′)式所表示的化合物及其盐是新的,此外,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还发现,上述(Ⅰ)式所表示的化合物及其盐意想不到地具有能抑制因骨吸收而引起的高钙血的骨吸收抑制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抗关节炎作用,并因此而实现了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由上述(Ⅰ′)式表示的新的二膦酸衍生物及其盐,此外,还提供了含有上述(Ⅰ)式所表示的二膦酸衍生物或其盐作为有效成分的骨吸收抑制剂及抗关节炎药。((Ⅰ)式的衍生物及其盐包括:(Ⅰ′)式的二膦酸衍生物及其盐以及(Ⅰ″)式的二膦酸衍生物及其盐)。
在这里所指的通式中的基团中,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下文中称之为“低碳烷基”)是一个直碳链或支碳链。因而,低碳烷基包括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新戊基等。通式中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是一个直碳链或支碳链,除了上述低碳烷基的例子外它还包括: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正癸基、异庚基、2-乙丁基、2-乙戊基、4-乙庚基等。有3-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包括: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辛基、环癸基等。有2-10个碳原子的链烯基指的是直链的或支链的烃基,通常包括:乙烯基、烯丙基、异丙烯基、2-丁烯基、2-甲基-2-丙烯基、3-戊烯基、4-甲基-3-戊烯基、4-甲基-3-己烯基、4-乙基-3-己烯基等。这些链烯基可以任选地被一个苯基取代。典型的苯基链烯基包括苯乙烯基、3-苯基-2-丙烯基、4-苯基-2-丁烯基等。
可以被有1-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以下称之为“低碳烷氧基”)取代的苯基所取代的、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包括苄基、苯乙基、苯丙基、苯丁基,它们是未被取代的或者被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异丙氧基、异丁氧基、异戊氧基、叔戊氧基等所取代。上述低碳烷氧基可以在苯基的任何位置上被取代。
有2-6个碳原子的烷酰基(以下称之为“低碳烷酰基”)包括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等。在所述的取代基中,R1以低碳烷基或环烷基为宜,最好是甲基、戊基、环丙基等。在上述通式中,R1基可以在异噁唑环上的4位或5位被取代。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R3至R6都是低碳烷基的四脂以及R3至R6中有1到3个是低碳烷基的单脂双脂和三脂。
本发明的游离膦酸可以形成相应的盐。因此,本发明的有效成分包括(Ⅰ)式化合物的可药用的盐。可以具体指出的盐有:与无机碱生成的盐,例如与钠、钾等碱金属的盐以及与钙、镁等碱土金属的盐;铵盐;与有机碱的盐例如与甲胺、乙胺、二甲胺、二乙胺、三甲胺、三乙胺、环己胺、乙醇胺、二乙醇胺等的盐;与碱式氨基酸如赖氨酸、鸟氨酸等的盐。
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Ⅰ)式化合物可按下列反应式制造。
第1种方法:
这些反应式中,R1、R2、R3、R4、R5和R6含义与前面相同,R3′、R4′、R5′和R6′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每个代表一个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R7、R8、R9和R10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它们各代表一个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X代表一个卤原子。
第一种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参加反应的各组分子3-氨基异噁唑(Ⅱ)、低碳烷基原甲酸酯(Ⅲ)和二烃基亚磷酸酯(Ⅳ)各以相应的反应量或其中(Ⅳ)过量相混合,在加热下反应。不需要反应溶剂。反应一般在100-200℃(最好在150℃左右)进行10-60分钟。为了分离和提纯所得反应产物(Ⅴ),在一个带有甲醇-三氯甲烷混合溶剂的硅胶柱上净化该反应混合物。
在3-氨基异噁唑(Ⅱ)和低碳烷基原甲酸酯(Ⅲ)的反应中,下式所示的亚氨酸酯中间产物可以被分离出来。
(式中,R1、R7和R8含义与前面相同)
亚氨酸酯中间产物可以进一步与二烃基亚磷酸酯(Ⅳ)反应得到化合物(Ⅴ)。
为了分离和提纯所得反应产物,直接用硅胶柱色谱法净化该反应产物,作为一种替代方法也可以用三氯甲烷水溶液洗涤之,在蒸馏除去溶剂后,用硅胶柱色谱法净化所得残余物。
为制备R2代表低碳烷酰基的最终产物,化合物(Ⅴ)(特别是其酯)被酰化。为进行酰化,可使化合物(Ⅴ)与反应当量或过量的酰化剂直接反应或在溶剂中反应。酰化剂可以使用酸酐、酸性卤化物等。反应溶剂可以使用苯、甲苯、二甘醇二甲醚等。反应最好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二膦酸盐通过水解可以转化为相应的二膦酸。水解一般是在浓盐酸中回流加热进行。作为一种替代方法,也可以用一种强酸或三甲基硅卤化物在无水溶剂中处理二膦酸盐。对于后一种方法,一般地可以直接使用或以适当地稀释的溶液形式使用工业无水氢溴酸在乙酸中的混合液,或者可以使用溶解于一种溶剂如四氯化碳、二甲基甲酰胺、三氯甲烷、甲苯等中的三甲基硅烷碘化物溶液。至于温度,水解可在冷却或加热下进行。例如,当酯在-10℃或更低温度冷却条件下用三甲基硅烷卤化物进行水解时,得到部分水解的产物。
若要使二膦酸转化为它的盐,那么,按常规方法用碱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或有机胺等处理该酸。
第二种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首先使含有1摩尔三卤化磷(Ⅵ)和过量(最好2-10摩尔)的三烷基亚磷酸盐(Ⅶ)的混合溶液在40-100℃(最好60-80℃)反应15-30分钟,然后向结果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取代的异噁唑-3-甲酰胺(Ⅷ),在40-100℃(最好是60-80℃)下加热几小时。采用TLC(薄层色谱法,用三氯甲烷-甲醇显色剂系统)可以很容易确定反应进行过程。反应结束后,利用蒸馏除去过剩的三烷基亚磷酸酯。
然后,按照与第一种方法同样的方式,对所得产物进行分离、提纯以及酰化和水解。
除上述方法外,化合物(Ⅰ)也可以采用任何其它方法制造。例如,按照日本专利申请(OPI)No.89293/80中所述的方法,先得到游离的二膦酸然后使其酯化,或者使之进行成盐反应。
最终产物(Ⅰ)的分离和提纯可以通过常规化学处理进行,它们包括萃取、结晶、重结晶、各种色谱法等。
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Ⅰ)及其盐具有骨吸收抑制作用以及抑制因骨吸收引起的高钙血的作用。因此,本发明的化合物(Ⅰ)及其盐可用于治疗或予防因骨吸收而引起的高钙血、佩吉特氏病、迁移性骨癌、骨脆症、随着炎性关节炎疹如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而产生的强烈骨吸收等。此外,它们具有良好的消炎作用以及镇静和止痛作用。本发明的化合物(Ⅰ)及其盐的抗关节炎作用通过对使用辅药诱发的关节炎的予防和治疗作用得到进一步说明和确认。
在本技术领域中,辅药诱发的关节炎被广泛用于作为关节炎疹的一种研究方法,因为它能导致产生类似于人的风湿性关节炎的慢性多关节炎。
如下文中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已经证实对辅药关节炎具有予防和治疗作用。虽然尚不清楚这些化合物是通过什么作用和机理而具有抗关节炎作用,但是,鉴于已报导的事实即常规的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不能认为对已明显的关节炎疹是有效的,而糖皮质类固醇(glucocorticosteriods)在关节炎疹的予防和治疗试验中均可以具有抗关节炎作用,因而可以认为,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至少对于关节炎疹的炎症具有直接抑制作用。
因此,这些化合物可应用于所有引起炎症的关节炎疹。这些化合物对之有疗效的病症包括:风湿性关节炎及引起炎症的关节炎症,例如,隐原性多关节炎疹,象青少年风湿性关节炎(包括斯提耳氏病)、强直性脊髓炎、牛皮癣的关节炎、莱特尔氏综合症等;风湿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在痛风性和代谢性关节病如痛风、假性痛风、威尔逊氏病等中引起关节炎症状的疾病;在除代谢病外的内科病中引起关节炎症的疾病,这些内科病常伴随有复杂的关节炎疹,例如:肺肥大性关节炎、肉样瘤病、溃疡性结肠炎、区域性回肠炎、惠普耳氏病、肝病、嗜血性关节炎、血红蛋白病、血色素沉着症、付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衰退等;在胶原性疾病(除风湿性关节炎)中引起关节炎症的疾病如系统性硬皮病(dermatosclerosis)、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在贝切特氏综合症中引起关节炎症的病;创伤性关节炎疹及类似疾病;传染性关节炎疹例如化脓性关节炎等。
下面说明试验测试方法及其结果以支持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Ⅰ)及其盐的医疗效果。
(1)对高钙血的抑制效果:
使用通过甲状旁腺激素(以下简称“PTH”)给药诱发了高钙血的鼠,测定由于该化合物给药引起血清钙量的下降值。
试验方法:
将30微克/公斤人的1-34PTH(Peptide实验室制造)溶解于含0.1%BSA(牛族血清白蛋白)的生理食盐水中(PTH的含量是6微克/毫升),以30微克/公斤的量(作为溶液是5毫升/公斤)对已停止进食20小时的5周令雄性Wistar鼠进行静脉注射。以同样方式,给一组正常对照的鼠注射只含0.1%BSA的生理食盐水。在PTH注射45分钟后,把这些鼠用乙醚麻醉然后解剖,用一只真空抽血管从腹腔静脉采集血。紧接着以3000转/分钟在4℃下对采集到的血进行离心分离10分钟,分离出血清。立即用Ca++测量计(Sera 250,Horiba制造公司制造)测定血清中离子化的钙(Ca++)的浓度。
使用氢氧化钠和盐酸将本发明的化合物溶解于特定溶剂中。对于皮下给药,将具溶解于生理食盐水(pH7.4)中,溶解的量应使剂量等于2毫升/公斤;对于口服给药,将其溶解于蒸馏水(pH7.4)中,使剂量达到5毫升/公斤。在PTH注射之前24或72小时将其给药。以同样方式将生理食盐水或蒸馏水对正常对照组和对照组给药。将赭色降钙素(SCT,Armour公司制造)溶于生理食盐水中使剂量达到2毫升/公斤,然后在PTH注射前30分钟将其皮下给药。
每组的结果以平均±S.E.(标准误差)来表示,通过单向方差分析在各组之间进行比较。有效数级取5%。
结果:
皮下用药和口服给药所得到的结果分别示于表1和表2中。
表1(1)
在PTH注射之前
皮下用药 24小时用药
试验的化合物 剂量 N 血清Ca++
(/公斤) (毫摩尔/升)
正常对照物 - 5 1.40±0.01**
对照物 - 5 1.56±0.01
实施例12的化合物 30毫克 5 1.44±0.02**
实施例14的化合物 30毫克 5 1.45±0.02**
表1(1)(续)
试验的化合物 剂量 N 血清Ca++
(/公斤) (毫摩尔/升)
正常对照物 - 5 1.38±0.01**
对照物 - 5 1.49±0.00
SCT 0.3国际单位 5 1.07±0.02**
制造例1的 0.3毫克 5 1.43±0.02**
化合物 1.0毫克 5 1.40±0.01**
3.0毫克 5 1.36±0.02**
正常对照物 - 5 1.40±0.01**
对照物 - 5 1.52±0.01
制造例2的化合物 30毫克 5 1.41±0.02**
平均值±S.E.,**:P<0.01
表1(2)
在PTH注射前
皮下用药 72小时用药
试验的化合物 剂量 N 血清Ca++
(/公斤) (毫摩尔/升)
正常对照物 - 5 1.41±0.01**
对照物 - 5 1.52±0.00
实施例6 0.1毫克 5 1.42±0.02**
的化合物 0.3毫克 5 1.25±0.02**
实施例8 0.1毫克 5 1.41±0.02**
的化合物 0.3毫克 5 1.27±0.02**
表1(2)(续)
试验的化合物 剂量 N 血清Ca++
(/公斤) (毫摩尔/升)
正常对照物 - 5 1.41±0.01**
对照物 - 5 1.50±0.02
实施例21 0.01毫克 5 1.47±0.02
的化合物 0.03毫克 5 1.38±0.01**
0.10毫克 5 1.22±0.03**
正常对照物 - 5 1.41±0.02*
对照物 - 5 1.46±0.02
实施例22 0.01毫克 5 1.45±0.01
的化合物 0.03毫克 5 1.35±0.01**
0.10毫克 5 1.21±0.02**
正常对照物 - 5 1.43±0.00
对照物 - 5 1.48±0.02
实施例23 0.03毫克 5 1.40±0.01**
的化合物 0.1毫克 5 1.33±0.01**
正常对照物 - 5 1.34±0.02**
对照物 - 5 1.43±0.01
实施例25 0.1毫克 5 1.39±0.02**
的化合物 0.3毫克 5 1.22±0.01**
表1(2)(续)
试验的化合物 剂量 N 血清Ca++
(/公斤) (毫摩尔/升)
正常对照物 - 5 1.35±0.02**
对照物 - 5 1.44±0.01
实施例25 0.3毫克 5 1.43±0.03
的化合物 1.0毫克 5 1.36±0.02*
正常对照物 - 5 1.47±0.02**
对照物 - 5 1.57±0.02
实施例28 0.1毫克 5 1.36±0.01**
的化合物 0.3毫克 5 1.18±0.02**
已知化合物
(注1) 1.0毫克 5 1.43±0.02**
正常对照物 - 5 1.35±0.02**
对照物 - 5 1.44±0.01
实施例31 0.1毫克 5 1.20±0.01**
的化合物 0.3毫克 5 1.05±0.03**
正常对照物 - 5 1.36±0.01*
对照物 - 5 1.45±0.01
实施例32 0.1毫克 5 1.41±0.02
的化合物 0.3毫克 5 1.27±0.02**
表1(2)(续)
试验的化合物 剂量 N 血清Ca++
(/公斤) (毫摩尔/升)
正常对照物 - 5 1.38±0.01**
对照物 - 5 1.48±0.02
10毫克 5 1.44±0.01
etidronate 30毫克 5 1.40±0.01**
实施例1 0.03毫克 5 1.42±0.02
的化合物 0.1毫克 5 1.33±0.01**
对照物 - 5 1.51±0.03
制造例2 0.1毫克 5 1.39±0.02**
的化合物 0.3毫克 5 1.22±0.02**
正常对照物 - 5 1.42±0.02*
对照物 - 5 1.54±0.02
制造例3 0.3毫克 5 1.45±0.01
的化合物 1.0毫克 5 1.23±0.05**
正常对照物 - 5 1.47±0.02**
对照物 - 5 1.57±0.02
已知化合物 0.1毫克 5 1.58±0.00
(注2) 0.3毫克 5 1.49±0.01*
1.0毫克 5 1.39±0.02**
已知化合物 0.3毫克 5 1.51±0.03
(注1) 1.0毫克 5 1.43±0.02**
平均值±S.E.*:P<0.05**:P<0.01
(注1):〔(5-叔丁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日本专利申请(OPI)No.89293/80中公开的)
(注2):〔(5-异丙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日本专利申请(OPI)No.89293/80中公开的)
表2(1)
口服给药 (PTH注射前24小时给药)
试验的化合物 剂量 N 血清Ca++
(毫克/公斤) (毫摩尔/升)
正常对照物 - 5 1.45±0.01*
对照物 - 5 1.52±0.02
制造例1 100毫克 5 1.44±0.02*
的化合物 300毫克 5 1.41±0.01**
平均值±S.E.*:P<0.05,**:P<0.01
表2(2)
口服给药 (PTH注射前72小时给药)
试验的化合物 剂量 N 血清Ca++
(毫克/公斤) (毫摩尔/升)
正常对照物 - 5 1.40±0.01**
对照物 - 5 1.52±0.02
实施例8 30毫克 5 1.48±0.02
的化合物 100毫克 5 1.35±0.02**
正常对照物 - 5 1.42±0.02*
对照物 - 5 1.54±0.02
实施例21 10毫克 5 1.52±0.02
的化合物 30毫克 5 1.36±0.06**
100毫克 5 1.33±0.04**
正常对照物 - 5 1.43±0.00
对照物 - 5 1.48±0.02
实施例23 30毫克 5 1.49±0.00
的化合物 100毫克 5 1.41±0.02**
正常对照物 - 5 1.40±0.01*
对照物 - 5 1.49±0.01
实施例22 30毫克 5 1.44±0.02
的化合物 100毫克 5 1.28±0.04**
实施例28 30毫克 5 1.46±0.02
的化合物 100毫克 5 1.31±0.04**
表2(2)(续)
试验的化合物 剂量 N 血清Ca++
(毫克/公斤) (毫摩尔/升)
正常对照物 - 5 1.46±0.01
对照物 - 5 1.52±0.02
制造例1 30毫克 5 1.48±0.01
的化合物 100毫克 5 1.16±0.03**
正常对照物 - 5 1.41±0.02*
对照物 - 5 1.55±0.01
制造例2 30毫克 5 1.46±0.02
的化合物 100毫克 5 1.16±0.07**
平均值±S.E.*:P<0.05**:P<0.01
(2)抑制骨吸收的效果:
将鼠的左前肢臂神经切断使其左前肢不能动。该化合物对于使肢不动而诱发的骨萎缩的抑制效果说明如下。
试验方法:
用若干只5周令的Wistar鼠进行试验。参照A.D.Kenny的报告(Calcif,Tissue Int.,37,126-133,1985)诱发骨萎缩。确切地说,在戊硫代巴比妥麻醉下将动物(鼠)左前肢的臂丛切断,使其左前肢不能调动。对其右前肢不作任何处理(供对照用)。按照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处理一组假手术的鼠,只是不切断其臂丛。两周后,采集其左肱骨和右肱骨。从这些肱骨上除去软结缔组织,将肱骨完全固定,用乙醇脱水和脱脂,测量各肱骨的干重。随后,将其在800℃焚烧24小时,测量其灰重。
按照与上述试验方法(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该化合物,从手术那天起,按照与试验方法(1)中同样的方式每天1次持续14天将该化合物皮下给药。对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只以同样方式注射生理食盐水。
每组的结果以平均±S.E.(标准误差)表示,通过单向方差分析在各组间进行比较。有效数级取5%。
结果:
表3(1)
剂量 N 骨重量差 骨含灰量差
(毫克/公斤) (毫克)(a) (毫克)(b)
假手术组 - 5 -0.4±0.4**-0.4±0.3**
对照组 - 5 21.8±2.2 14.7±0.7
制造例1 3 4 8.0±1.0**4.8±0.5**
的化合物 10 5 3.2±0.7**1.7±0.5**
假手术组 - 5 1.1±3.0 0.4±0.8
对照组 - 5 13.6±1.3 9.6±0.9
制造例2
的化合物 1.0 5 4.8±1.3**3.0±0.7**
注:
平均值±S.E.**:P<0.01
(a):(未经处理的肱骨干重)-(经过处理的肱骨的干重)
(b):(未经处理的肱骨的灰重)-(经过处理的肱骨的灰重)
(3)抗关节炎效果:
通过下述试验方法说明和证实了本发明的化合物(Ⅰ)对关节炎的良好予防和治疗作用。
为了检验抗关节炎效果,在两种试验方法中使用了与人的风湿性关节炎相似的辅药关节炎的试验模式。在一种检验上述化合物的治疗效果的方法中,将待检验的化合物对已有辅药关节炎的动物用药。在另外一种检验这些化合物的予防效果的方法中,在进行辅药用药后将上述化合物给药,假如产生关节炎的话,观察关节炎的表现及发展过程。
下面详细叙述检验治疗和予防效果的两个实验。
实验(3)-Ⅰ:
对鼠的辅药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以6毫克/毫升的比例将分枝杆菌属butyricum的干死细胞悬浮于液体石蜡中,将0.1毫升这样的悬浊液皮下注射到雄性Lewis鼠(7周令)的尾部。17或18天后,测量鼠的两只后爪的厚度。把明显观察到关节炎的一组共6只鼠分离出来。在分组那天之后,将待试验的化合物每日一次持续14天对这些鼠皮下用药或口服给药。在最后一次用药的第二天,再次测量两后腿的跖的厚度。
实验(3)-Ⅱ:
对鼠的辅药关节炎的予防效果。
以6毫克/毫升的比例,将分枝杆菌属butyricum的干死细胞悬浮于液体石蜡中,将0.05毫升这样的悬浊液皮下注射到雄性Lewis鼠(6到7周令)的左后爪。在辅药注射后,每日一次持续21天将待试验的化合物对这些鼠用药。在最后一次用药的第二天,测量鼠的两只后爪的厚度。
对于实验(3)-Ⅰ和3-(Ⅱ),使用氢氧化钠和盐酸将本发明的化合物溶解于特定溶剂中,对于皮下用药,将其溶解于生理食盐水(pH7.4)中,使剂量达到2毫升/公斤;对于口服给药,将其溶解于蒸馏水(pH7.4)中,使剂量达到5毫升/公斤;将消炎痛(作为对比药)悬浮于0.5%的甲基纤维素溶液中,使剂量达到5毫升/公斤。在将待试验的化合物给药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称量每只鼠的重量,得到这期间的重量差(△B.W.)。
每一组的结果以平均±S.E.(标准误差)表示,通过单向方差分析在各组间进行比较。有效数级取5%。
上述试验结果明确表明,在治疗实验(实验(3)-Ⅰ)中,本发明的化合物经皮下用药至少0.01毫克/公斤对爪隆起具有抑制作用,该化合物的ED50值为0.57毫克/公斤。通过口服给药,上述化合物以100毫克/公斤的量也是有效的。此外,在予防实验(实验(3)-Ⅱ)中业已证实,上述化合物通过皮下用药也是有效的。特别是,这种化合物经0.1毫克/公斤皮下用药,在辅药注射过的爪中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注射0.3毫克/公斤在未用辅药的相对爪中亦有明显抑制作用。
(4)急性毒性试验:
将制造例1的化合物以10毫克/公斤/天的量连续二周对鼠进行皮下注射,没有一只鼠死亡。
本发明的化合物(Ⅰ)可与任何可医用的载体、赋形剂、稀释剂相混合,制成粉剂、粒剂、片剂、胶囊、丸剂等供口服使用,或者制成针剂(用于关节内注射等)、栓剂、吸入剂、软膏等供非口服用药。本发明的化合物(Ⅰ)的剂量根据用药路线、病人症状等有所不同,一般地,口服给药为10毫克/天/成人至1克/天/成人,最好是10-100毫克/天/成人,非口服用药为0.1-100毫克/天/成人。
下列实施例旨在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对本发明无任何限定作用。在参考例中指出了这些实施例中使用的原料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在这些原料化合物中,有一些是按照“Industrial Chemistry”66(12),1831(1963)(S.Kishimoto)和日本专利申请No.4887/62(H.Kano等)中描述的方法制造的。
在本发明的化合物(Ⅰ)的范围内包括的已知化合物的制造在制造例中说明。
参考例1:
实施例15的原料化合物
在92毫升乙醇中溶解4.7克金属钠。在0℃下向里面滴加20克2-庚酮和26克草酸二乙酯的混合物。除去冰浴后,在室温下搅拌该反应混合物3小时,在蒸发该反应混合物后,向所得浆液中加入200毫升水,然后在冰冷却下加入10%盐酸水溶液,PH值调整到1。用苯萃取(300毫升×3)后,该有机层被用100毫升水洗涤、用芒硝(Na2SO4)干燥,然后浓缩得到乙基己酰丙酮酸酯液体(38克)。
在有14.4克盐酸胲和16克碳酸氢钠存在的条件下,将38克乙基己酰丙酮酸酯在190毫升乙醇中的混合体回流加热3小时。反应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后,用过滤分离出不可溶的物质,浓缩剩下的滤液。将所得残余物溶于三氯甲烷(500毫升),用水洗涤,浓缩得到5-戊基-3-羰乙氧基异噁唑液体(36克)。
36克5-戊基-3-羰乙氧基异噁唑在105毫升浓氨水中的混合液被有力地搅拌一夜。过滤该反应混合物,所得固体用水洗涤,干燥后得到20克5-戊基-3-脲基异噁唑。
随后,将19克这样得到的3-脲加入77.5毫升含8.3克氢氧化钠的10%次氯酸钠水溶液中。在室温下将该混合物搅拌2小时。在40分钟时间里将该反应混合物滴加到60毫升沸水中,然后再回流加热40分钟。迅速冷却该反应混合物得到结晶体。将这样形成的晶体滤出,用水洗涤,得到10克3-氨基-5-戊基异噁唑。
实施例1:
将4.9克3-氨基-5-甲基异噁唑、8.8克原甲酸乙酯和13.8克亚磷酸二乙酯的混合物在150℃加热同时搅拌40分钟。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并将该产物在硅胶柱上净化(洗脱剂:2%甲醇-三氯甲烷),得到4.8克四乙基〔(5-甲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油。
这种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下:
(Ⅰ)质谱(FAB Mass):385(M+1)
(Ⅱ)核磁共振(NMR)谱:(在CDCl3)
δ:1.3(12H,CH3CH2Ox4)
2.3(3H,CH3)
4.0~4.4(8H,CH3CH2Ox4)
4.52(1H,NHCH-)
5.60(1H,H在异噁唑环中)
实施例2:
将2.0克3-氨基-5-环丙基-异噁唑、3.0克原甲酸乙酯和9.1克亚磷酸二乙酯的混合物在160℃加热同时搅拌2.5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并将该产物在硅胶柱上净化(洗脱剂:2%甲醇-三氯甲烷),得到2.5克四乙基〔(5-环丙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油。
该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下:
(Ⅰ)浅黄色油(在室温下)
(Ⅱ)质谱(FAB Mass):411(M+1),365,273
(Ⅲ)核磁共振谱(在CDCl3中):
δ:0.84~1.10(4H,)
1.34(12H,-OCH2CH3)
1.92(12H,)
2.04(1H,NH)
4.04~4.40(8H,-OCH2CH3)
4.48(1H,-NHCH-)
5.48(1H,)
按照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制备下列化合物。
实施例3:
四乙基〔(5-环己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
(Ⅰ)黄色油
(Ⅱ)质谱(FAB Mass):453(M+1),407,315
(Ⅲ)核磁共振谱(在CDCl3)中):
δ:1.30(12H,-OCH2CH3)
1.20~2.20(10H,
1.84(1H,-NHCH-)
2.64(1H,)
4.04~4.46(8H,-OCH2CH3)
4.50(1H,-NHCH-)
5.50(1H,)
起始化合物:3-氨基-5-环己基异噁唑
实施例4:
四乙基〔(5-正丙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
(Ⅰ)黄色油
(Ⅱ)质谱(FAB Mass):413(M+1),367,275
(Ⅲ)核磁共振谱(在CDCl3中):
δ:0.96(3H,-CH2CH2CH3)
1.30(12H,-OCH2CH3)
1.68(2H,-CH2CH2CH3)
1.76(1H,-NHCH)
2.59(2H,CH2CH2CH3)
4.02~4.46(8H,-OCH2CH3)
4.48(1H,-NHCH-)
5.54(1H,)
起始化合物:3-氨基-5-正丙基异噁唑
实施例5:
四乙基〔(5-苯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
(Ⅰ)黄色油
(Ⅱ)质谱(FAB Mass):447(M+1),401,309
(Ⅲ)核磁共振谱(在CDCl3中):
δ:1.30(12H,-OCH2CH3)
4.06~4.44(8H,-OCH2CH3)
4.62(1H,-NHCH-)
6.10(1H,)
7.34~7.82(5H,)
起始化合物:3-氨基-5-苯基异噁唑
实施例6:
将溶解2.5克四乙基〔(5-环丙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的25毫升浓盐酸溶液回流加热3.5小时。将反应混合物浓缩。将甲醇和丙酮添加到该浓缩物中,得到1.7克〔(5-环丙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固体。
(Ⅰ)熔点:176-178℃
(Ⅱ)质谱(FAB Mass):299(M+1),217
(Ⅲ)核磁共振谱(在D2O中):
δ:0.80~1.16(4H,)
1.84~2.12(1H,)
4.08(1H,-NHCH-)
5.82(1H,)
(Ⅳ)元素分析(以C7H12N2O7P2·0.5H2O形式):
C(%) H(%) N(%) P(%)
计算:27.37 4.27 9.12 20.17
测定:27.14 4.02 9.05 20.09
按照与实施例6同样的方法制备下列化合物。
实施例7:
〔(5-环己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
(Ⅰ)熔点:208~209℃
(Ⅱ)质谱(FAB Mass):341(M+1),259,177
(Ⅲ)核磁共振谱(在D2O中):
δ:1.20~2.12(10H,)
2.68(1H,)
4.06(1H,-NHCH-)
5.86(1H,)
(Ⅳ)元素分析(以C10H18N2O7P2·0.3H2O形式):
C(%) H(%) N(%) P(%)
计算 34.74 5.42 8.11 17.92
测定 34.65 5.14 8.15 18.06
实施例8:
〔(5-正丙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
(Ⅰ)熔点:152-153℃
(Ⅱ)质谱(FAB Mass):301(M+1),219
(Ⅲ)核磁共振谱(在D2O中):
δ:0.92(3H,-CH2CH2CH3)
1.66(2H,-CH2CH2CH3)
2.62(2H,-CH2CH2CH3)
4.12(1H,-NHCH-)
5.90(1H,)
(Ⅳ)元素分析(以C7H14N2O7P2·0.4H2O形式):
C(%) H(%) N(%) P(%)
计算 27.36 4.85 9.11 20.16
测定:27.34 4.55 9.13 20.39
实施例9:
〔(5-苯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
(Ⅰ)熔点:237-238℃(分解)
(Ⅱ)质谱(FAB Mass)335(M+1),253
(Ⅲ)核磁共振谱(在带K2CO3的D2O中):
δ:3.96(1H,-NHCH-)
6.44(1H,)
7.44~7.90(5H,)
(Ⅳ)元素分析(以C10H12N2O7P2形式):
C(%) H(%) N(%) P(%)
计算:35.94 3.62 8.38 18.54
测定:36.09 3.79 8.12 18.85
实施例10
将2.2克3-氨基-5-乙基异噁唑、3.4克原甲酸乙酯和8.1克亚磷酸二乙酯的混合物在150-155℃加热同时搅拌45分钟。在减压下将反应混合物浓缩,并将得到的剩余物在硅胶柱上净化(洗脱剂:0.5-2%甲醇-三氯甲烷),得到5.7克〔(5-乙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油。
这种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下:
(Ⅰ)质谱(FAB Mass):399(M+1)
(Ⅱ)核磁共振谱(在CDCl3中):
δ:1.1~1.5(15H,-OCH2CH3×4,-CH2CH3)
2.64(2H,-CH2CH3)
4.0~4.4(8H,-OCH2CH3×4)
4.50(1H,-NHCH-)
5.56(1H,H在异噁唑环中)
实施例11:
将6克四乙基〔(5-甲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溶解到60毫升乙酸酐中,并回流加热一夜。将反应溶液在减压下浓缩,并将得到的膏浆制成三氯甲烷溶液。用水洗涤并干燥,然后蒸馏去除溶剂。将残余物在硅胶柱上净化(洗脱剂:0.5~2%乙醇-三氯甲烷),得到5.2克四乙基〔N-乙酰基(5-甲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浅黄色浆液。
它具有如下的物理化学性质。
(Ⅰ)质谱(FAB Mass):427(M+1)
(Ⅱ)核磁共振谱(在CDCl3中):
δ:1.32(12H,-OCH2CH3×4)
2.12(3H,-NCOCH3)
2.46(3H,-CH3)
4.0~4.4(8H,-OCH2CH3×4)
6.06(1H,-NCH)
6.56(1H,H在异噁唑环中)
实施例12:
将碘代三甲基硅烷(2.68毫升)添加到溶解有2克四乙基〔N-乙酰基(5-甲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的20毫升四氯化碳冰镇溶液中。然后使温度升高到室温,并将混合物搅拌1小时。浓缩该反应混合物,然后添加甲醇,并再次浓缩该混合物。将这样获得的剩余物用乙醚、己烷和丙酮洗涤,得到一种固体,该固体从丙酮-己烷中再结晶得到0.5克〔N-乙酰基(5-甲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晶体。
这种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下:
(Ⅰ)元素分析(以C7H12N2O8P2形式):
C(%) H(%) N(%)
计算:26.77 3.85 8.92
测定:26.98 3.84 8.72
(Ⅱ)质谱(FAB Mass):315(M+1)
(Ⅲ)核磁共振谱(在D2O中):
δ:2.10(3H,NCOCH3)
2.48(3H,-CH3)
5.32(1H,NCH)
6.50(1H,H在异噁唑环中)
实施例13:
将碘代三甲基硅烷(1.2毫升,2摩尔当量)滴加到溶解有1.6克四乙基〔(5-甲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的16毫升四氯化碳冰冷却溶液中。然后将温度升高到室温,并将混合物搅拌1小时。浓缩该反应混合物,然后加入甲醇,并再次浓缩该混合物。将这样获得的剩余物用己烷洗涤,然后溶解在0.1N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将pH值调整到7。将该溶液应用HP-20树脂柱净化(洗脱剂:水),得到0.2克二乙基〔(5-甲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钠)固体。
这种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下:
(Ⅰ)元素分析(以C9H16N2Na2O7P2·H2O形式):
C(%) H(%) N(%)
计算:27.71 4.65 7.18
测定:27.67 4.32 7.22
(Ⅱ)质谱(FAB Mass):327(M-1)
(Ⅲ)核磁共振谱(在D2O中):
δ:1.18(6H,-OCH2CH3×2)
2.30(3H,-CH3)
3.8~4.8(4H,-OCH2CH3×2)
3.96(1H,-NHCH-)
5.82(1H,H在异噁唑环中)
实施例14:
将碘代三甲基硅烷(1.8毫升,3摩尔当量)滴加到其中溶解有1.6克四乙基〔(5-甲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的16毫升四氯化碳冰冷却溶液中。然后将温度升高到室温,并将混合物搅拌1小时。浓缩该反应混合物,然后添加甲醇,并再次浓缩该混合物。将这样获得的剩余物用己烷洗涤,并溶解在水中。将该溶液应用HP-20树脂柱净化(洗脱剂:水),得到0.27克乙基〔(5-甲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固体。
这种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下:
它具有下列物理化学性质。
(Ⅰ)元素分析(以C7H14N2O7P2·0.5H2O形式):
C(%) H(%) N(%)
计算:27.17 4.85 9.06
测定:27.39 4.60 9.44
(Ⅱ)质谱(FAB Mass):301(M+1)
(Ⅲ)核磁共振谱(在D2O中):
δ:1.22(3H,-OCH2CH3)
2.30(3H,-CH3)
3.8~4.2(2H,-OCH2CH3)
4.12(1H,-NHCH-)
5.88(1H,H在异噁唑环中)
实施例15:
将2克3-氨基-5-正戊基异噁唑、2.3克原甲酸乙酯和7.2克亚磷酸二乙酯的混合物在150℃加热并搅拌60分钟。在减压下浓缩反应混合物,将得到的剩余物在硅胶柱上净化(洗脱剂:0~3%甲醇-三氯甲烷),得到3.2克四乙基〔(5-正戊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浅黄色油。
这种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下:
它具有下列物理化学性质。
(Ⅰ)质谱(FAB Mass):441(M+1)
(Ⅱ)核磁共振谱(在CDCl3中)
δ:0.9(3H,CH3-)
1.2~1.8(18H,-(CH2)3-,OCH2CH3×4)
2.6(2H,)
4.0~4.4(8H,OCH2CH3×4)
4.5(1H,)
5.5(1H,H在异噁唑环中)
按照与实施例15同样的方法制备下列化合物
实施例16:
四乙基〔(5-正己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
物理化学性质:
(Ⅰ)质谱(EI Mass):454(M)
(Ⅱ)核磁共振谱(在CDCl3中):
δ:0.9(3H,CH3-)
1.2~1.8(20H,-(CH2)4-,OCH2CH3×4)
2.6(2H,)
4.0~4.4(8H,OCH2CH3×4)
4.5(1H,)
5.5(1H,H在异噁唑环中)
起始化合物:3-氨基-5-正己基异噁唑
实施例17:
四乙基〔(5-正庚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
物理化学性质:
(Ⅰ)质谱(EI Mass):468(M)
(Ⅱ)核磁共振谱(在CDCl3中):
δ:0.9(3H,CH3-)
1.1~1.8(22H,-(CH2)5-,OCH2CH3×4)
2.6(2H,)
4.0~4.4(8H,OCH2CH3×4)
4.5(1H,)
5.5(1H,H在异噁唑环中)
起始化合物:3-氨基-5-正庚基异噁唑
实施例18:
四乙基〔(5-正辛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
物理化学性质:
(Ⅰ)质谱(FAB Mass):483(M+1)
(Ⅱ)核磁共振谱(在CDCl3中):
δ:0.9(3H,CH3-)
1.2~1.8(24H,-(CH2)6-,OCH2CH3×4)
2.6(2H,)
4.0~4.4(8H,OCH2CH3×4)
4.5(1H,)
5.5(1H,H在异噁唑环中)
起始化合物:3-氨基-5-正辛基异噁唑
实施例19:
四乙基〔(5-异戊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
物理化学性质:
(Ⅰ)质谱(FAB Mass:441(M+1)
(Ⅱ)核磁共振谱:
δ:0.9(6H,(CH3)2-)
1.2~1.7(17H,>CH(CH3)2-,OCH2CH3×4)
2.6(2H,)
4.0~4.4(8H,OCH2CH3×4)
4.5(1H,)
5.6(1H,H在异噁唑环中)
起始化合物:3-氨基-5-异戊基异噁唑
实施例20:
四乙基〔(5-对-甲氧基苯乙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
物理化学性质:
(Ⅰ)质谱(EI Mass):504(M)
(Ⅱ)核磁共振谱(在CDCl3中):
δ:1.2~1.4(12H,OCH2CH3×4)
2.9(3H,OMe)
3.8(4H,-CH2CH2-)
4.0~4.4(8H,OCH2CH3×4)
4.5(1H,)
5.5(1H,H在异噁唑环中)
6.8,7.1(4H,H在苯环中)
起始化合物:3-氨基-5-对-甲氧基苯乙基异噁唑
实施例21:
将溶解有3克四乙基〔(5-正戊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的30毫升浓盐酸溶液回流加热3小时。将反应混合物浓缩后,将获得的固体用乙腈洗涤,得到1.8克〔(5-正戊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固体。
它具有下列物理化学性质
(Ⅰ)元素分析(以C9H18N2O7P2形式)
C(%) H(%) N(%) P(%)
计算:32.94 5.53 8.54 18.88
测定:32.88 5.36 8.56 18.86
(Ⅱ)质谱(FAB Mass):327(M-1)
(Ⅲ)核磁共振谱(在带有K2CO3的D2O中)
δ:0.9(3H,CH3)
1.3~1.8(6H,-(CH2)3-)
2.6(2H,)
3.8(1H,)
5.8(1H,)
按照与实施例21同样的方法制备下列化合物。
实施例22:
〔(5-正己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物理化学性质:
(Ⅰ)熔点:238℃(分解)
(Ⅱ)元素分析(以C10H20N2O7P2形式):
C(%) H(%) N(%) P(%)
计算:35.10 5.89 8.19 18.10
测定:35.38 5.72 8.11 17.84
(Ⅲ)质谱(FAB质):343(M+1)
实施例23:
〔(5-正庚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
物理化学性质:
(Ⅰ)熔点:205℃(分解)
(Ⅱ)元素分析(以C11H22N2O7P2形式):
C(%) H(%) N(%) P(%)
计算:37.09 6.22 7.86 17.39
测定:37.09 6.15 7.83 17.28
(Ⅲ)质谱(FAB Mass):357(M+1)
实施例24:
〔(5-正辛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物理化学性质
(Ⅰ)熔点:225℃(分解)
(Ⅱ)元素分析(以C12H24N2O7P2形式)。
C(%) H(%) N(%)
计算:38.93 6.53 7.57
测定 38.93 6.51 7.64
(Ⅲ)质谱(FAB Mass):371(M+1)
实施例25:
〔(5-异戊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
物理化学性质:
(Ⅰ)熔点:196℃(分解)
(Ⅱ)元素分析(以C9H18N2O7P2形式):
C(%) H(%) N(%) P(%)
计算:32.94 5.53 8.54 18.88
测定 32.66 5.50 8.66 18.72
(Ⅲ)质谱(FAB Mass):329(M+1)
实施例26:
〔(5-对-甲氧基苯乙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
物理化学性质:
(Ⅰ)熔点:265℃(分解)
(Ⅱ)元素分析(以C13H18N2O8P2形式):
C(%) H(%) N(%) P(%)
计算:39.81 4.62 7.14 15.79
测定:39.69 4.46 7.19 15.71
(Ⅲ)质谱(FAB Mass):392(M+1)
实施例27:
将3克3-氨基-5-正丁基异噁唑、3.7克原甲酸乙酯和12克亚磷酸二乙酯的混合物在150℃加热并搅拌60分钟。将反应混合物在减压下浓缩,将得到的剩余物在硅胶柱上净化(洗脱剂。0~3%甲醇-三氯甲烷),得到5克四乙基〔(5-正丁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浅黄色油。
这种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下:
(Ⅰ)质谱(FAB Mass):247(M+1)
(Ⅱ)核磁共振谱(在CDCl3中):
δ:0.9(3H,CH3-)
1.2~1.8(16H,-(CH2)2-,OCH2CH3×4)
2.6(2H,)
4.0~4.4(8H,OCH2CH3×4)
4.5(1H,)
5.5(1H,H在异噁唑环中)
实施例28:
将溶解有4.8克四乙基〔(5-正丁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的50毫升浓盐酸溶液回流加热3小时。将反应混合物浓缩后,将获得的固体用乙腈洗涤,得到2.5克〔(5-正丁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固体。
它具有下列物理化学性质:
(Ⅰ)熔点:200℃(分解)
(Ⅱ)元素分析(以C8H16N2O7P2形式):
C(%) H(%) N(%) P(%)
计算:30.58 5.13 8.91 19.72
测定:30.28 4.84 8.95 19.52
(Ⅲ)质谱(FAB Mass):315(M+1)
实施例29:
将3.3克3-氨基-5-(4-甲基-3-烯)戊基异噁唑、4.4克原甲酸乙酯和20克亚磷酸二乙酯的混合物在150℃加热并搅拌60分钟。将反应混合物在减压下浓缩,并将得到的剩余物在硅胶柱上净化(洗脱剂:0~3%甲醇-三氯甲烷),得到3.6克四乙基〔(5-(4-甲基-3-烯)戊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浅黄色油。
这种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下:
(Ⅰ)质谱(EI Mass):452(M)
(Ⅱ)核磁共振谱(在CDCl3中):
δ:1.6~1.7(6H,)
5.6(1H,H在异噁唑环中)
按照与实施例29同样的方法制造下列化合物。
实施例30:
四乙基〔(5-苯乙烯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
物理化学性质:
(Ⅰ)质谱(EI Mass):472(M)
(Ⅱ)核磁共振谱:
δ:5.9(1H,H在异噁唑环中)
6.7~7.5(1H,H在苯亚乙基上)
起始化合物:3-氨基-5-苯乙烯基异噁唑
实施例31:
将碘代三甲基硅烷(6.2克)滴加到溶解有3.5克四乙基〔(5-(4-甲基-3-烯)戊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的35毫升四氯化碳冰镇溶液中。然后将温度升高到室温,并将混合物搅拌1小时,浓缩反应混合物,然后加入甲醇,并再次浓缩该混合物。将这样获得的剩余物用丙酮和乙腈洗涤,得到1.8克〔(5-(4-甲基-3-烯)戊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固体。
这种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下:
它具有下列物理化学性质
(Ⅰ)熔点:213℃(分解)
(Ⅱ)元素分析(以C10H18N2O7P2形式):
C(%) H(%) N(%) P(%)
计算:35.30 5.33 8.23 18.21
测定:35.19 5.23 8.30 18.05
(Ⅲ)质谱(FAB Mass):341(M+1)
按照与实施例31同样的方法制备下列化合物
实施例32:
〔(5-苯乙烯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物理化学性质:
(Ⅰ)熔点:287℃(分解)
(Ⅱ)元素分析(以C12H14N2O7P2形式):
C(%) H(%) N(%) P(%)
计算:40.01 3.92 7.78 17.20
测定:39.73 3.96 7.61 17.46
(Ⅲ)质谱(FAB Mass):459(M-1)
实施例33:
将2.9克3-氨基-4-甲基异噁唑、5.7克原甲酸乙酯和20.4克亚磷酸二乙酯的混合物在160℃加热并搅拌3小时。在减压下浓缩反应混合物,并将得到的剩余物在硅胶柱上净化(洗脱剂: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得到3.2克四乙基〔(4-甲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固体。
熔点:68-69℃
实施例34
将40毫升的甲酸/乙酸酐(5∶3)混合物滴加到溶解有9.8克3-氨基-5-甲基异噁唑的二氯甲烷(98毫升)冰镇溶液中。然后在室温下将该混合物搅拌一夜。浓缩反应混合物,并将获得的固体用乙醚冲洗,得到10克5-甲基异噁唑基-3-甲酰胺。
将9.8毫升亚磷酸三甲酯和1.3毫升三氯化磷的混合物在65℃加热30分钟。将1克5-甲基异噁唑基-3-甲酰胺添加到该反应混合物中,并在这个温度下将该混合物搅拌1小时。浓缩反应混合物,并在硅胶柱上净化(洗脱剂:三氯甲烷-甲醇),得到0.9克四甲基〔(5-甲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晶体。
这种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下:
(Ⅰ)质谱(FAB Mass):329(M+1)
(Ⅱ)核磁共振谱(在CDCl3中)
δ:2.30(3H,d,)
3.8~4.0(12H,Meo×4)
4.64(1H,CHNH)
5.60(1H,)
按照与实施例34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制备例2到5、例10、例15到20、例27、29、30和33的化合物。
制造例1:
将碘代三甲基硅烷(7.1毫升)滴加到溶解有4.8克四乙基〔(5-甲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的90毫升四氯化碳冰镇溶液中。然后将温度升高到室温,并将该混合物搅拌1小时。浓缩反应混合物,然后加入甲醇,并再次浓缩该混合物。用热丙酮洗涤这样获得的固体。得到2.9克〔(5-甲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无色固体。
这种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下:
(Ⅰ)元素分析(以C5H10N2O7P2形式):
C(%) H(%) N(%)
计算:22.07 3.70 10.30
测定:22.13 3.80 9.96
(Ⅱ)质谱(FAB Mass):273(M+1)
(Ⅲ)核磁共振谱(在D2O中):
δ:2.30(3H,d,Me在异噁唑环中)
4.08(1H,t,NHCH)
5.88(1H,d,H在异噁唑环中)
制造例2:
将溶解有4.9克四乙基〔(5-乙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的46毫升浓盐酸溶液回流加热3小时。反应混合物浓缩后,将获得的固体用丙酮洗涤,得到2.8克〔(5-乙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固体。
它具有下列物理化学性质:
(Ⅰ)元素分析(以C6H12N2O7P2形式):
C(%) H(%) N(%)
计算:25.19 4.23 9.79
测定:24.89 4.30 9.55
(Ⅱ)质谱(FAB Mass):287(M+1)
(Ⅱ)核磁共振谱(在D2O中):
δ:1.20(3H,-CH2CH3)
2.64(2H,-CH2CH3)
4.10(1H,-NHCH-)
5.90(1H,H在异噁唑环中)
制造例3:
将溶解有3.2克四乙基〔(4-甲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盐)的32毫升浓盐酸溶液回流加热4小时。反应混合物浓缩后,将获得的固体用甲醇-乙腈-丙酮的混合物洗涤,得到1.8克〔(4-甲基-3-异噁唑基)氨基〕亚甲基-双(膦酸)固体。
(Ⅰ)熔点:272-274℃(分解)
(Ⅱ)元素分析(以C5H10N2O7P2形式):
C(%) H(%) N(%)
计算:22.07 3.70 10.30
测定:21.90 3.70 9.99
处方例:
用作药品的本发明化合物的处方例如下:
(1)片剂:
制造例1的化合物 5毫克
乳糖 119毫克
玉米淀粉 67毫克
羟丙基纤维素 4毫克
羟甲基钙纤维素 4毫克
硬脂酸镁 1毫克
共计 200毫克
将5克制造例1的化合物、119克乳糖和67克玉米淀粉均匀地混合,添加40毫升10%(W/W)羟丙基纤维素水溶液,将得到的混合物湿法制粒。将这样得到的颗粒同4克羧甲基钙纤维素和1克硬脂酸镁混合,将得到的混合物制成药片,每片重200毫克。
(2)胶囊
制造例1的化合物 5毫克
结晶纤维素 50毫克
结晶乳糖 144毫克
硬脂酸镁 1毫克
共计 200毫克
按照上述量的1000倍的量将上述组分混合,用明胶胶囊封装,每个胶囊含200毫克的该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