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咳嗽、跌打损伤、妇科炎症及腹泻的外敷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膏药的制备,具体涉及一种可治疗咳嗽、跌打损伤、妇科炎症及腹泻的外敷膏。
背景技术
人体因受寒、热伤风之袭,奏里不开,肺窍不通,便产生了一系列的症状,以咳嗽最为常见,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寒气聚里则随之就会出现喘瘊等严重而持久的病症;月经不调和妇科炎症是现代女性的常见病,多以经期时下腹部疼痛,腹胀,经期时间不等,不对月,色暗,块状,量不等;消化道为五脏六腑中的六腑之一半,食物运行由气推动,气滞则食物不能正常运行排泄,气滞多因寒而生,特别是幼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不能抵御外来寒邪,脐为神阙,寒多由些而入里,故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腹痛腹;在治疗上述病症时,常规一般都是采用内服药、输液为主,治疗周期长,易复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治疗咳嗽、跌打损伤、妇科炎症及腹泻的外敷膏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咳嗽、跌打损伤、妇科炎症及腹泻的外敷膏,由下列中药按以下重量份制备而成:
A组分:羌活15-25,防风15-25,姜虫15-25,伸筋草15-25,大黄15-25,秦艽15-25,薄荷15-25,升麻15-25,菊花15-25,威灵仙15-25,干姜8-12,田芪(碎)15-25,苏叶15-25,麻黄15-25,太子参15-25,滛羊霍15-25;
B组分:当归8-12,红花8-12,穿山甲8-12,细辛4-6,羌活25-35,黄芪12-18,血竭4-6,红枣25-35,防风25-35,桃仁15-25,五味8-12,肉桂6-10,枣皮8-12,蜈蚣7-9,全虫15-25,川乌8-12,草乌8-12,地龙12-18,土鳖虫15-25。
一种治疗咳嗽、跌打损伤、妇科炎症及腹泻的外敷膏,由下列中药按以下重量份制备而成:
A组分:羌活20,防风20,姜虫20,伸筋草20克,大黄20,秦艽20,薄荷20,升麻20,菊花20,威灵仙20,干姜10,田芪(碎)20,苏叶20,麻黄20,太子参20,滛羊霍20;
B组分:当归10,红花10,穿山甲10,细辛5,羌活30,黄芪15,血竭5,红枣30,防风30,桃仁20,五味10,肉桂8,枣皮10,蜈蚣8,全虫20,川乌10,草乌10,地龙15,土鳖虫120。
制备治疗咳嗽、跌打损伤、妇科炎症及腹泻的外敷膏的方法,
将A组分加入桐油、麻油,浸泡,浸泡时间不少于一个月,用武火煎去渣得到药油备用;
向将B组分中加入中药用白酒,红醋,放入锅中制炒到焦黄起锅晒干粉成药沬备用;
将药油与药沫和广丹放入锅内,用文火煎制得到本外敷膏。
向A组分中加入桐油和麻油的比例为,以重量比计:A组分∶桐油∶麻油=1∶1∶5。
将药油与药沫和广丹放入锅内煎制时,以重量比计:药油∶药沫∶广丹=2∶1∶1。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咳嗽、跌打损伤、妇科炎症及腹泻的外敷膏,当归补血,红花养血活血,红枣,枣皮,黄芪益气养血,肉桂性热温里,穿山甲,血竭,蜈蚣,全虫通筋活血,消瘀散结。细辛,川乌,草乌温而通筋止痛。羌活,防风辛而散风祛寒,加上麻油甘性缓。再加上文火武煎,则达到虚实相兼,寒热并济的作用,通过外敷本药达到治疗治疗咳嗽、跌打损伤、妇科炎症及腹泻的目的。
(一):咳,喘声音嘶哑:
咳,喘声音嘶哑就诊病人238例,患者年龄在18-50岁175例,年龄在51-75岁63例,18-50岁患者贴药1-5天内症状消失,重者9天内症状消失;年龄在51-75岁患者贴药1-7天内症状消失,重者14天内症状消失,痊愈疗效达100%。
使用方法:咳,喘声音嘶哑者在背部左右肺俞穴位各一张(直贴)及前面颈廉泉(喉节下)下缘一张(横贴)。
药理作用:蔬风祛寒,祛湿,渗透入里作用于肺根部。
人体因受寒,热伤风之袭,奏里不开,肺窍不通,便产生了一系列的症状,以咳嗽最为常见,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寒气聚里则随之就会出现喘瘊等严重而持久的病症.在常规的治疗上,西医容易″关门留客″使之闭而不出,寒气不得解,出现肺部阴影得感染迹象,而中医中药往往因″久病必虚″理应解表又不敢太过发汗,以调理祛痰为主,导致寒不得尽解,湿不得外溢而病程长久不愈,本外敷膏药弥补了这一治疗不足,在解病人风寒之围时,肺必受伤而虚,这时候用药补则使寒不能尽去,不补则气虚而咳.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用我们的外敷膏结果会不同,它可以通过穴位贴敷解决这一矛盾.缩短病程,受益病家。
案例分析:某男5岁,家住宜昌城区,自夏天感冒发热,经输液一周后方退热,接下来咳嗽加重,时有哮鸣音发生,后经一周的继续输液治疗,症状才有所缓解,但不到半月,咳嗽再次发作加重,经长时间的反复抗炎治疗无效,反复发作,改用中药调理使终效果不明显。并出现严重的盗汗现象。用本外敷膏贴敷一剂,当晚咳嗽止,盗汗明显好转,二剂而愈。后嘱其避免饮料冰冻食品。数月未发而愈。
从中医角度来看,病人发热输液,长时间热不能退,反复发作的咳嗽,这都是因为在用药的时候关门留客,奏里不开,寒入于里,热不能外泄所至,而中药治疗的时候,表症已逝,所以只能用性缓之品,一时难于见效。而膏药由外入里,直至肺根部,祛寒祛湿,根除疾病,症状消失。
(二)跌打损伤,风湿骨关节痛。腰颈椎病。疖疮痈肿
跌打损伤,风湿骨关节痛、腰颈椎病、疖疮痈肿病人共347例,贴药9天内症状减轻,60天内辅以中药治疗总有效率为93%。
本外敷膏具有舒筋活血,消瘀散结,消肿止痛,营养肌肤的作用。
人体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受春夏秋冬,寒热之风化,加之生活起居,工作压力等影响,难免受寒湿之侵袭,一旦受影响,首先是关节受损,包括脊椎关节,多半感觉是局部不发热,得热则缓解。而外敷膏配方本身包括辛温之品,具有营养肌肤的作用。
案例分析:某妇,47岁,当阳人,农民,腰椎病5年,一直依靠理疗和镇痛药维持,时有加重,治疗前近一个月一侧大腿疼痛,不能行走,坐卧不安,CT提示第四,五腰椎椎间盘突出,退行性改变,建议手术,当询问病人时称腰疼及腰骶椎的左右两侧湿冷酸疼,我们采用局部搓揉到发热的时候贴外敷膏效果特别明显。三剂缓解症状后辅以中药二个月而愈近三年未发。
(三)妇科炎症及月经不调泌尿系感染
月经不调和妇科炎症患者129例,贴药3天内症状减轻,总有效率为95%。
月经不调和妇科炎症是现代女性的常见病,多以经期时下腹部疼痛,腹胀,经期时间不等,不对月,色暗,块状,量不等。所有的这些症状不外乎于寒热二字,虚实之分,痛不外乎不通,西医也就是消炎,中药治疗遥遥无期。而用外敷膏在经期治疗,既能温中散寒,又能舒筋活血,促进瘀血排尽,而清除胞宫之热。通则不痛。
案例分析:某女44岁,家住东山开发区,近一年余经常腹痛,经期加重,经妇科检查,提示为左侧附件火,附件囊肿,询问得知,平时白带量多,色黄,经期一般一周,色暗,呈块状。经过近半年的经期输液治疗,几乎不见效果,后贴本外敷膏,二个周期后经B超检查囊肿和症状消失而愈。
使用方法:
1、在首次月经来之前的晚上开始贴,最迟在来的时候就贴上,贴晚会影响效果。
2、从贴的当天算起,每隔2个晚上三天换一次,直到月经干净为止。
3、第一次月经期用完后,在干净的第4?天的时候如有白带黄,量多,有异味等,就在第4天开始连贴三副,即9天时间。再等下一个经期同方法连续一个疗程即愈。
4、方法及部位,团状膏药用时将覆盖在上面的一张薄膜撕掉,再用电吹风或者其它火源上加热后直接贴到肚脐眼上。布膏药按同样的方法加热后横贴到下腹部,即膏药的下缘与腹部和阴道的分口处的耻骨上,用时最好将腹部上的所有阴毛刮掉,用起来就更方便。
5、该膏药主治各个年龄的痛经,月经不调,各部位的囊肿,急慢性盆腔炎,阴道炎及中度以下的糜烂。小儿尿床,及男女尿频尿急尿不尽等。
(四)小儿治腹泻
儿童腹泻患者109例,年龄在0-10岁之间,贴药3天内症状减轻,9天治愈,总有效率为100%。
使用方法:
先将小袋中配好的药粉集中放到肚脐眼上,再将膏药加热后撕开贴之,用的时候最好等小孩睡觉后放平腹部。三天换一次,一般一次即愈,第二张巩固,适合0---10岁儿童久治不愈的腹泻。
消化道为五脏六腑中的六腑之一半,食物运行由气推动,气滞则食物不能正常运行排泄,气滞多因寒而生,幼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不能抵御外来寒邪,脐为神阙,寒多由些而入里,故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腹痛腹泻。本膏药内含作热的肉桂,行气的丁香,胡椒,治疗效果好。
案例一;某幼儿5个月,无任何原因的腹泻一个半月,经过多方治疗未果,贴本外、敷膏,二剂而愈。
案例二:某男2岁5个月,时有发生晚上哭闹,大便时常二三日一次,量不等。曾用中药调整促消化,效果不明显,后用外敷膏三剂而愈,未见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单位:克
A组分:羌活15,防风15,姜虫15,伸筋草15,大黄15,秦艽15,薄荷15,升麻15,菊花15,威灵仙15,干姜8,田芪(碎)15,苏叶15,麻黄15,太子参15,滛羊霍15;
B组分:当归8,红花8,穿山甲8,细辛4,羌活25,黄芪12,血竭4,红枣25,防风25,桃仁15,五味8,肉桂6,枣皮8,蜈蚣7,全虫15,川乌8,草乌8,地龙12,土鳖虫15。
实施例二:单位:克
A组分:羌活5,防风125,姜虫25,伸筋草25,大黄25,秦艽25,薄荷25,升麻25,菊花25,威灵仙25,干姜12,田芪(碎)25,苏叶25,麻黄25,太子参25,滛羊霍25;
B组分:当归12,红花12,穿山甲12,细辛6,羌活35,黄芪18,血竭6,红枣35,防风35,桃仁25,五味12,肉桂10,枣皮12,蜈蚣9,全虫25,川乌12,草乌12,地龙18,土鳖虫25。
实施例三:单位:克
A组分:羌活20,防风20,姜虫20,伸筋草20克,大黄20,秦艽20,薄荷20,升麻20,菊花20,威灵仙20,干姜10,田芪(碎)20,苏叶20,麻黄20,太子参20,滛羊霍20;
B组分:当归10,红花10,穿山甲10,细辛5,羌活30,黄芪15,血竭5,红枣30,防风30,桃仁20,五味10,肉桂8,枣皮10,蜈蚣8,全虫20,川乌10,草乌10,地龙15,土鳖虫120。
以上三个实施例给出了本发明地三个配方,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A组分加入桐油、麻油,浸泡,浸泡时间不少于一个月,以重量比计A组分:桐油∶麻油=1∶1∶5,用武火煎去渣得到药油备用;
向将B组分中加入中药用白酒,红醋,放入锅中制炒到焦黄起锅晒干粉成药沬备用;
将药油与药沫和广丹放入锅内,以重量比计:药油∶药沫∶广丹=2∶1∶1用文火煎制得到本外敷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