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氮磷流失减控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348517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16539.X

申请日:

2009.12.04

公开号:

CN101731087A

公开日:

2010.06.1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01G 1/00申请日:20091204授权公告日:20110608终止日期:2011120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00申请日:20091204|||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0; A01C21/00; A01B79/00; A01G13/02

主分类号:

A01G1/0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发明人:

廖晓勇; 陈治谏; 王海明; 周梦佳; 涂恩强

地址: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代理人:

舒启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稻田氮磷流失减控方法,属稻田免耕、规范开厢栽种方法。其步骤如下:在稻田四周开挖围沟,再通过开挖腰沟和厢沟而将稻田分割成一块块厢面,平整厢面、施足基肥后进行覆膜,使地膜紧贴厢面泥土,两边用泥土压实;水稻移栽后保持沟中有水、膜面无水,水稻成熟前15天放干田中的水,水稻收割时低留稻茬。本发明实现了节水灌溉,达到了减控稻田氮磷流失的目的,为科学合理构建稻田环境友好利用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现方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稻田氮磷流失减控方法,其特征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a)、免耕、规范开厢: 在距稻田四周田埂(1)80cm处开宽25cm、深30cm的围沟(2),以见犁底层为宜,对面积较大的沟槽田,在田的正中开一道宽25cm、深20cm的腰沟(5); 两条厢沟(4)与腰沟平行且等距设置,每条厢沟宽20cm、深15cm,开沟铲起的泥土均匀撒放于厢面(3),打碎泥块,达到田平泥融,且田埂(1)高于厢面; b)、平整厢面: 采用一块长1.6m、宽20-30cm的木板,在其上面捆绑装有15-20kg泥土的口袋,一人用绳拉着边走边平整; c)、施足基肥: 采用一道清的施肥方式,在平整厢面前一次性全层配方施肥,重施底肥,多施农家肥,肥料与厢面土壤充分混合均匀; d)、覆膜: 选用厚0.004mm、宽170-200cm,质量为一级的超微膜,以滚动膜捆的方法覆膜,使地膜紧贴厢面泥土,两边用泥土压实,不被风刮起且不留任何空隙; e)、控水: 在水稻移栽后保持沟中有水、膜面无水,严禁串灌、深灌,大雨后及时排掉厢面水层,为确保前期灌水适量,在排水口设平缺口,让多余的田面水及时自动排出; f)、揭膜: 为便于地膜回收,免于白色污染,一是在水稻黄熟前15天放干田中的水,二是水稻收割时低留稻茬。

说明书


一种稻田氮磷流失减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稻田环境友好利用模式的一种构建技术,是减少稻田氮、磷流失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生产在确保全球粮食安全和促进世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举世瞩目。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生产为我国60%以上的人口提供口粮消费保障。除了产品供应外,更重要的以水稻为主体的稻田湿地生态系统是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生态单元。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把增施化肥作为增加水稻产量的重要农业措施。我国是世界上化肥施用量最高的国家之一,稻田中过量或超量施肥现象普遍存在。与国外比较,我国水稻生产单位面积氮磷肥用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5%、58%,而氮磷肥利用率仅30%、25%。过量施肥并不能使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反而造成化肥利用率的降低,损失量增大,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不仅使稻田本身具有的净污功能降低,而且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引起河流和湖泊水质的富营养化,危害人类健康,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资料表明,稻田周围水体2/3以上存在氮磷超标现象。在今后30年中,我国人口数量还将继续增加,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及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氮磷肥的施用还将持续。因此,如何维持稻田湿地生态功能的可持续性,有效兼顾稻田施肥的农业效益和环境效益,提高氮磷利用率,减少氮磷流失,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稻田节水灌溉、氮磷流失减控的稻田氮磷流失减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稻田氮磷流失减控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a)、免耕、规范开厢:

    在距稻田四周田埂80cm处开宽25cm、深30cm的围沟,以见犁底层为宜,对面积较大的沟槽田,在田的正中开一道宽25cm、深20cm的腰沟;

    两条厢沟与腰沟平行且等距设置,每条厢沟宽20cm、深15cm,开沟铲起的泥土均匀撒放于厢面,打碎泥块,达到田平泥融,且田埂高于厢面;

    b)、平整厢面:

    采用一块长1.6m、宽20-30cm的木板,在其上面捆绑装有15-20kg泥土的口袋,一人用绳拉着边走边平整;

    c)、施足基肥:

    采用一道清的施肥方式,在平整厢面前一次性全层配方施肥,重施底肥,多施农家肥,肥料与厢面土壤充分混合均匀;

    d)、覆膜:

    选用厚0.004mm、宽170-200cm,质量为一级的超微膜,以滚动膜捆的方法覆膜,使地膜紧贴厢面泥土,两边用泥土压实,不被风刮起且不留任何空隙;

    e)、控水:

    在水稻移栽后保持沟中有水、膜面无水,严禁串灌、深灌,大雨后及时排掉厢面水层,为确保前期灌水适量,在排水口设平缺口,让多余的田面水及时自动排出;

    f)、揭膜:

    为便于地膜回收,免于白色污染,一是在水稻黄熟前15天放干田中的水,二是水稻收割时低留稻茬。

    稻田相当一部分氮磷以溶质或颗粒形态存在于田间水中,并主要通过地表径流、侵蚀或渗漏而损失,据资料,单位面积稻田由于渗漏和径流所产生的氮磷负荷量是旱田的4倍以上。因此,本发明是一种稻田环境友好利用模式的构建方法,以改变传统的稻田水分管理模式,改善稻田的水文条件,有效削减稻田生产上高化肥投入可能引发的氮磷流失对水环境的污染,实现稻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发明的基本点是:

    1、厢式免耕

    改传统的翻耕泡田、满田栽秧为免耕、规范开厢栽秧。在距稻田四周田埂80cm处开宽25cm、深30cm的围沟,以见犁底层为宜,对面积较大的沟槽田,在田的正中开一道宽25cm、深20cm的腰沟。厢沟宽20cm、深15cm,厢面宽145cm,开沟铲起的泥土均匀撒放于厢面,打碎泥块,达到田平泥融。

    2、覆膜栽培

    改传统的露地栽培为覆膜栽培。选用厚0.004mm、宽170-200cm,质量为一级的超微膜,以滚动膜捆的方法覆膜,使地膜紧贴厢面泥土,两边用泥土压实,不被风刮起且不留任何空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厢式免耕减少了翻耕泡田用水,减少了对稻田犁底层的扰动破坏,减少了水分的渗漏损失,促进了灌水在全田的均匀分布;覆膜栽培则抑制了田面水分的蒸发损失。二者共同实现了节水灌溉,从而达到了减控稻田氮磷流失的目的:(1)节水灌溉使得稻田机会径流大大减少,氮磷随径流输出的动力和载体受抑制,输出负荷相应降低;(2)通过减少灌溉水量而降低了稻田表层水的水压,削弱了稻田水分下渗的动力,稻田水分向深层及旁侧的渗漏量大幅度减少,抑制了氮磷的淋失;(3)节水灌溉使土壤通气性增强,氧化还原电位增加,从而加速磷形成难溶化合物而固定,由此通过径流和土壤层间流途径磷素流失地潜能降低;(4)较薄的水层有利于土壤及其表层水中微生物活性的增强及数量的增加,从而有利于微生物加速进行有氧降解。

    2、本发明提出了稻田氮磷流失减控技术模式的空间结构,包括围沟、腰沟、厢沟、厢面等因素,为科学合理构建稻田环境友好利用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具体实现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纵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中示出,1、田埂;2、围沟;3、厢面;4、厢沟;5、腰沟。

    参见图1,

    1、免耕、规范开厢。在距稻田四周田埂80cm处开宽25cm、深30cm的围沟,以见犁底层为宜,对面积较大的沟槽田,在田的正中开一道宽25cm、深20cm的腰沟。厢沟宽20cm、深15cm,厢面宽145cm,开沟铲起的泥土均匀撒放于厢面,打碎泥块,达到田平泥融。

    2、平整厢面。采用一块长1.6m、宽20-30cm的木板,在其上面捆绑装有15-20kg泥土的口袋,一人用绳拉着边走边平整。

    3、施足基肥。由于覆膜栽培采用一道清的施肥方式,所以,在平整厢面前一次性全层配方施肥,重施底肥,多施农家肥,肥料与厢面土壤充分混合均匀。

    4、覆膜。选用厚0.004mm、宽170-200cm,质量为一级的超微膜,以滚动膜捆的方法覆膜,使地膜紧贴厢面泥土,两边用泥土压实,不被风刮起且不留任何空隙。

    5、控水。在水稻移栽后保持沟中有水、膜面无水,严禁串灌、深灌。大雨后及时排掉厢面水层。为确保前期灌水适量,在排水口设平缺口,让多余的田面水及时自动排出。

    6、揭膜。由于目前生产中采用的地膜几乎均为不可降解的聚乙烯膜,因此,为便于地膜回收,免于白色污染,一是在水稻黄熟前15天放干田中的水,二是水稻收割时低留稻茬。

    本发明所涉及的稻田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因此,围沟形状随稻田形状而变。

    厢沟和腰沟的设置只需满足将围沟周围的地块分割成适于栽种管理的厢面即可,厢沟以及腰沟的宽度、深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一种稻田氮磷流失减控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稻田氮磷流失减控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稻田氮磷流失减控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稻田氮磷流失减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稻田氮磷流失减控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稻田氮磷流失减控方法,属稻田免耕、规范开厢栽种方法。其步骤如下:在稻田四周开挖围沟,再通过开挖腰沟和厢沟而将稻田分割成一块块厢面,平整厢面、施足基肥后进行覆膜,使地膜紧贴厢面泥土,两边用泥土压实;水稻移栽后保持沟中有水、膜面无水,水稻成熟前15天放干田中的水,水稻收割时低留稻茬。本发明实现了节水灌溉,达到了减控稻田氮磷流失的目的,为科学合理构建稻田环境友好利用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现方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